- 相關(guān)推薦
扇面劃水
扇面劃水,北宋杰出的文學(xué)家蘇軾,在黃州為官時,結(jié)交了不少朋友,并常與漁民交往。他自己也曾披蓑垂釣,并取魚的尾部,親自燒制美肴,故有“美食郎”之稱。
美食由來
一次蘇東坡在烹制魚肴時,聯(lián)想到魚尾活動時劃破水面,游弋前進的姿態(tài),便稱他燒好的菜叫“劃水”,也叫“畫面”、“畫水”。同時想到自己將要離開黃州去汝州赴任,正如魚尾一樣,只要隨勢擺動,不知道前途坎坷。臨別黃州時,漁民請他賦詩留念,蘇軾遂以摯厚的情感,揮筆寫下“天寒水落魚在泥,短釣畫水如耕犁,清蒲披折藻荇亂,此意豈復(fù)遺鰍鯨⋯⋯,漁人養(yǎng)魚如養(yǎng)雛,插竿冠笠驚媽媽,豈知自挺鬧如雨,攪水覓魚嗟已疏”。
美食故事
食諺說:北以羊為鮮,南以魚為鮮,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北省氣候干燥,又多崇山峻嶺,較適于羊的生長,故人們也多吃羊、做羊;而南省多靈川秀水,魚類豐富,故人們吃魚、做魚很多。古人造字也知道這個道理,“鮮”字就是由左邊的“魚”字和右邊的“羊”字組成的。
北方人口味較重,做菜喜歡濃油赤醬,而南方人口味輕,講究清湯原味,所以要讓北方人接受南方的清湯魚鮮并不容易,倒是那些本屬南方的魚鮮,而做法和口味又類似北方的菜頗受歡迎,淮陽菜中的扇面劃水就是這樣一道名菜。
“劃水”是魚身上的一段,以草魚為例,一般說一條一尺長、重量在一斤左右的魚從頭至尾可分為四段:魚頭、肚襠、劃水、魚尾。扇面劃水又稱紅燒劃水,是淮陽菜的最高成就(即最有名的菜)之一。顧名思義,這道菜就是對劃水這段肉施以紅燒的一道菜。由于這道菜肉質(zhì)細膩又施以濃油赤醬的北派做法,所以很受北方人的青睞。扇面劃水的味美已經(jīng)廣為流傳,在這里無需細表,倒是做這道菜的其他“故事”值得一提。
眾所周知,魚身上的四段有不同的口味和烹飪方法:魚頭多用于做湯或涮火鍋;襠即魚胸、腹部的肉,這部分肉質(zhì)油滑而刺少;魚尾則肉薄而刺多;唯獨劃水這段肉質(zhì)細膩,刺也適中,所以堪稱魚身上的第一“寶地”。由于一條魚的各段之間并無明顯的界限,所以制作扇面劃水這道菜時,如何從一條整魚身上切下劃水這一部分——即“取段”,就成了最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取段”位置過高,就會帶上肚襠,這樣雖然刺少,但吃家會因肉質(zhì)油滑而不滿意;反之,如果“取段”位置過低,就會帶上魚尾,這樣雖然肉質(zhì)尚可,但吃家又會抱怨刺多肉薄了,所以“取段”要恰到好處,要恰在魚尾之上、肚襠之下,正所謂少一步則不達,多一步則去遠。一般來說,一條尺長斤重的草魚,其劃水也就在寸段之間。以一個九寸盤為例,一盤扇面劃水一般需要幾條草魚作為原料。
“取段”難且數(shù)量少,扇面劃水的價格自然就不低了。
一般來說,淮陽菜的最高成就除了扇面劃水,還有各種鱔魚菜和鎮(zhèn)江“三頭”,即: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和蟹粉獅子頭,其實這每一“頭”都是淮陽菜的經(jīng)典之作,都值得大書一筆。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道菜好不好,還是得您親口嘗嘗,北京的淮陽菜館提得上名字的有幾家,我個人最推崇的是位于西城區(qū)三里河的“淮陽春”。
美食材料
主料:鰭魚4 條(取肉重1500~2000 克)。
配料:蛋皮1 張、桔瓣10 個。
調(diào)料:豬油75 克、雞湯300 克、味精2;5 克、白糖75 克、濕淀粉15克、料酒15 克、醬油60 克、精鹽3 克、胡椒粉0.5 克、蔥段、姜末各5 克。
制作工藝
1、魚尾清洗整理后,放清水中漂凈瀝干,大者改為三段,小者改2 段(均用尾部以上15 厘米長的肉)。
2、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50 克燒至三成熱,放人姜未、蔥段煽出香味后,將魚塊下鍋,炒勻,加料酒、白糖、鹽、醬油、雞湯,加蓋燒3 分鐘,移到小火上,再燒5 分鐘。
3、待魚呈金黃色時,加鹽,勾熒,淋油,顛幾下,撒胡椒粉、蔥花。
4、用鐵鏟將魚在腰盤里擺成扇面形。
5、蛋皮切絲做成須子,桔瓣擺成扇子花邊即成。
美食特點
色澤金黃,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寓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