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書籍的介紹

時間:2022-07-04 13:05:05 書籍 我要投稿

有關(guān)書籍的介紹

  典籍、載籍、書籍是一個概念嗎?

有關(guān)書籍的介紹

  簡單說,這三個稱謂是同一概念,但出典各不相同!睹献印じ孀酉隆氛f:“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贝颂幍摹暗浼保瑵h趙岐注曰:“謂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奔搓P(guān)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記載!渡袝颉贩Q:“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薄逗鬂h書·崔寔傳》說皇“少沈靜,好典籍”。這兩處的“典籍”,就是書籍的意思了。《史記·伯夷列傳》說:“夫?qū)W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藝!薄逗鬂h書·班固傳》說班固“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這里的“載籍”也是書籍的意思!皶眲t是為了傳播知識、介紹經(jīng)驗、宣揚思想、闡述主張,通過思維創(chuàng)作、用文字圖畫或其他符號書寫、刻印在一定載體上的著作物。因此典籍、載籍、書籍只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稱謂,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

  什么叫初期書籍?

  中國書籍史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叫初期書籍階段,一個叫正規(guī)書籍階段。這兩個階段中,書籍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也有交叉。所謂初期書籍,是指早期文字記錄,或者說是檔案材料,例如甲骨文書、青銅器銘文、早期石刻資料等。這些東西,說它是書籍,卻又缺乏正規(guī)書籍的完整內(nèi)涵;說它不是書籍,又是當(dāng)時人們思想支配下人類活動的忠實記錄,具備了書籍的某些特征和因素,因此在書史研究中被稱為初期書籍。

  什么是正規(guī)書籍,其制作材料有哪些?

  書籍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它的意識形態(tài),一種是它的物質(zhì)形態(tài)。當(dāng)意識形態(tài)要用文字表現(xiàn)時,就要面臨著附材料的問題。這個被著附的材料,即書籍的制作材料。正規(guī)書籍出現(xiàn)之后,內(nèi)容不斷豐富,文字不斷加長,初期所采用的甲骨、青銅器、石塊、玉片等材料不敷應(yīng)用,于是就出現(xiàn)了竹書、木簡書、縑帛書。關(guān)于從初期書籍到正規(guī)書籍所使用的書寫材料,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墨翟有過較為全面的闡述。

  《墨子·貴義篇》中說:古圣賢王為了將治世之道傳給后世子孫,以便其有所遵循,有所效法,就將他們的治世之道“書之竹帛,鏤之金石,傳遺后世子孫”。

  《墨子·明鬼篇》中說:“古者圣王必以鬼神為,其務(wù)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后世子孫。咸恐其腐蠹絕滅,后世子孫不得而記,故琢之盤盂,鏤之金石以重之!

  《墨子·兼愛篇》中說:“何知先圣六王之親行也?子墨子曰:‘吾非與之并世同時,親聞其聲,見其色也,以其所書于竹帛,鏤于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后世子孫者知之。”

  墨子的這些話,雖然不是為了闡述書籍制作材料,卻是紙書出現(xiàn)以前我國書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括。根據(jù)他的總結(jié),在紙張作為書籍的制作材料以前,金屬器皿、石塊、玉片、竹簡、木簡、版牘、縑帛,都充當(dāng)過書籍的制作材料。紙張出現(xiàn)并取代上述材料成為書籍制作的主流載體,在我國歷史上已經(jīng)是較晚的事情了。

  如何對書籍制作材料進行加工?

  王充《論衡·量知》記載:“竹生于山,木長于林。截竹為筒,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斷木為契,木片之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這是竹簡、木牘制作過程的粗略描述,即選好竹子后,視書籍用簡長短,將竹子一段段鋸成竹筒,再用刀斧將竹筒劈開,成為竹簡。同理,在選好、伐倒樹木后,視書籍所用簡、牘的長短,先橫向鋸成一段一段的圓木,再縱向劈削成厚薄一致的木板,然后根據(jù)不同需要將木板裁成方版或板條。方版用于寫短文,板條制成當(dāng)木簡!抖Y記》載“百名以下書于方,百名以上書于策”,即指不足百字的短文用方木版寫;百字以土的長文,方版寫不下,則要寫在編連成冊的竹、木簡上。但竹木經(jīng)過簡單加工后,還不能直接用于制作書籍。濕木必須背干,否則不但容易生蟲朽蠢,還會干燥變形;新竹帶有青皮,不易吃墨,且含有水分,也易生蟲朽蠢,必須對它們進行加工處理,才能用來書寫文字。西漢末年,劉向作《別錄》說:“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簡者,皆于火上炙于之……以火炙簡,令汗去其青,易書復(fù)不蠢,謂之殺青,亦曰汗簡!苯(jīng)過加工的竹、木,再作為書籍的制作材料,歷經(jīng)2000余年仍可完好如初。建國前后出土的大批竹木簡,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縑帛作為書籍的制作材料也需加工。一般用于制作書籍的縑帛,要在上面畫出或事先織出邊欄和界格。黑色的稱“烏絲欄”,紅色的稱“朱絲欄”。這種加工是對竹木簡冊書籍的模仿。帛書的上下兩道邊欄,顯然是竹木簡冊上下兩道編繩的模擬;而行字之間的界線行格,則是條條竹木簡形象的再現(xiàn)。《后漢書·襄楷傳》記載,漢順帝時瑯邪宮崇曾呈獻一部道家作品《太平清領(lǐng)書》,凡一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即在潔白的縑帛上寫著烏黑的文字,文字間畫著朱紅界行,卷首接青色綾子,綾子上用朱筆注明劃分段落的小標(biāo)題。這就屬于極其精細的加工了,可見中國古代帛書的卷面制作已相當(dāng)精美。

  制作書籍用紙怎樣加工?

  紙取代簡、帛充當(dāng)書籍制作材料時,首先在形式上模仿簡書和帛書。簡書由編繩和簡片編連成策,帛書的上下邊欄和烏絲欄或朱絲欄的界格正是模仿這一點。紙張比帛輕軟,便于裁剪也更易著墨,容易裝幀成型。所以紙書在邊欄、界行的描模上,仿照帛書模擬簡策的形式。現(xiàn)存的4萬余件敦煌遺書,絕大多數(shù)都畫有邊欄界行,正是紙張作為書籍制作材料加工的證據(jù)。在質(zhì)料保護上紙書也一仿竹簡“令汗去其青,易書復(fù)不蠢”的原則,在制成書籍前對紙張進行保護性加工處理,如涂布、染潢、打蠟等幾種常見手法。

  涂布是造紙流程中的工序之一。作為造紙原料的植物都含有果膠酸,果膠酸在造紙帚化過程中可以脫去大部分,但仍會有一部分殘留。紙的老化快慢、壽命長短即取決于紙張含酸多少和空氣中酸性物的侵蝕程度。古人造紙時涂布本意是在于增白,以便書寫時更加自如。但其使用的白堊粉、石膏粉、滑石粉、面粉等原料,多是低堿性物質(zhì),涂在紙上后與殘留在紙中的果膠酸中和,從而減緩紙的老化,延長紙的壽命。染潢就是用黃檗樹莖部的內(nèi)皮汁染紙。這種汁呈黃色,味苦嗅香,也是中藥,可解毒清熱。其中所含生物堿主要是黃連素性質(zhì)的小檗堿,具有殺滅蟲卵的作用。色黃,符合古代陰陽五行觀念中的尚黃要求;味苦含堿,可防蟲殺卵避蠢;小檗堿,亦可與殘留低酸中和,起到脫酸、防止紙張老化的作用。古人還在寫好的典籍上打蠟以防紙張受潮霉變,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表現(xiàn)。

  如何認識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書籍用紙?

  中國古來紙張的品種繁多。蔡倫造紙時,以“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wǎng)為紙”。當(dāng)時的布是用麻類纖維織造的布,稱為麻布。敝布是破舊無法穿用的麻布。漁網(wǎng)也是用麻繩編織的,廢棄不用時可用于造紙。麻頭、破布和破漁網(wǎng),本質(zhì)上都是麻類植物纖維。這是我國最初造紙時使用的原材料,并沿用至今。蔡倫隊造紙原料進行了拓展了,指的是他始創(chuàng)用“樹膚”造紙。“樹膚”即樹皮,此舉促進了皮紙的產(chǎn)生,同樣直至今日、賡續(xù)未斷。我們所見到的敦煌遺書,大部分都是麻紙,少部分是皮紙。公元9世紀李肇著《國史補》云:“紙則有越之剡藤、蜀之麻面、……韶之竹箋!鄙刂附駨V東韶關(guān)一帶,表明隋唐時期造紙原料已開始使用竹子。我國南方特別是閩、粵兩省,盛產(chǎn)竹子,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造紙原料。直竹紙的抄造也延續(xù)至現(xiàn)代。還有其他一些造紙原料,但主要是麻、皮、竹二種,以及各種混料紙?傮w上講,五代之前的古書用紙,以麻紙為主、皮紙為輔;遼、宋、金、元的古書用紙,以皮紙為主、麻紙為輔;南宋、元、明、清的古書用紙,則是竹紙、皮紙并行。從地域上說,遼、宋、金、元時北方多用麻紙,南方多用皮紙;蜀、江、浙、皖、贛等地多用皮紙,閩、粵則用竹紙。

【書籍的介紹】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商必讀的書籍介紹07-03

GRE作文書籍的相關(guān)介紹07-03

介紹外國名著的書籍02-24

備考新GRE的作文書籍介紹07-03

書籍02-04

書籍的經(jīng)典素材07-05

經(jīng)典書籍作文07-19

書籍的名言11-07

書籍的句子12-27

書籍的日記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