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浙江各地七夕節(jié)習俗
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全國各地在七夕之際有著多姿多彩的習俗,單是浙江一省,各市縣的七夕節(jié)俗就不一樣,那么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浙江各地七夕習俗,一起來看看浙江各地怎么過七夕。
杭州:七夕賽巧
坎山鎮(zhèn)有個千年古寺地藏寺,當?shù)匕傩赵谄呦χ苟甲园l(fā)地來到地藏寺宿山祈愿,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坎山百姓過七夕的另一內(nèi)涵則是“七夕賽巧”文化。
家家戶戶都祭星乞巧——在庭院中放一根巧桿,上面掛著花邊,八仙桌上也放著精美的花邊,桌子中間擺放著時令水果——“藕斷絲連”的蓮藕、“甜甜蜜蜜”的方柿、“多子多!钡氖、“巧果如心”的水菱和一碗清水。乞巧結(jié)束后便是女孩們的“賽巧”活動。穿針引線,挑織花邊,姑娘少婦現(xiàn)場比試,其樂融融。
金華:殺公雞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殺一只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便能永遠不分開。
七夕這天,農(nóng)家少女會取黃荊柴及烏桕葉搗汁洗發(fā),讓一頭秀發(fā)烏黑發(fā)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于七七之夜,設(shè)香案陳列瓜果糕點于庭院,遙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們會靜臥葡萄架或梧桐樹下,聽牛郎織女竊竊私語;姑娘們還會用指甲花涂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沖洗凈身
每年七夕,柯城區(qū)九華鄉(xiāng)關(guān)溪村村民都會敲鑼打鼓、放鞭炮、抬佛,熱鬧地舉行慶;顒印.斕,村民都要用水沖洗自己身體,以求凈身,意思是:消災(zāi),老佛保佑,萬事平安。關(guān)溪村七月七民俗廟會始于明代,這一民俗一直延續(xù)了幾百年,周邊村民每逢此時,也來關(guān)溪村參加民俗活動。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nóng)村,七夕這一天,到了夜深人靜之時,許多少女都會悄悄地躲在暗處,偷聽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說的悄悄話,俗稱“聽天語”。據(jù)說,凡是聽到了他們相會時說的悄悄話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堅貞愛情。
寧波:槿葉洗頭
每逢七夕,寧波民間有婦女拜織女、乞巧、對月穿針、槿葉洗頭、聽悄悄話、印巧果等習俗,寧波各地方志均有相關(guān)記載。明嘉靖《鎮(zhèn)海縣志》:“七夕婦女用槿葉汁(溫水)湯梳櫛,庭院陳瓜果乞巧!
溫州:送巧食
每逢七夕,溫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陳列各種瓜果、糕餅,面對天穹穿針引線,向織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廢。民間還有七夕吃“巧食”習俗!扒墒场毕得追郯杓t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們是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并望多給人間報喜。
七夕節(jié),溫州民間有吃麻巧和紅豆餅的習俗。爺爺奶奶們會把親手做的“巧食(麻巧)”送給孫兒孫女們,并刻意把巧食做成手指狀,祝愿孩子們長大都有一雙巧手。過去,溫州人凡在這一天出生的,也會給取一個帶“巧”的名字,比如男娃叫“阿巧”、“巧弟”,女娃叫“巧姐”、“巧妹”等。
嘉興:七夕香橋會
在嘉興,每年七夕,人們都會趕來參加七夕香橋會,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搭成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并在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在祭祀牛郎織女后,便將香橋焚化,象征著二人已經(jīng)走過香橋,歡喜相會。
嘉善農(nóng)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織女,用臉盆接露水,謂露水為牛郎織女眼淚,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靈手巧。桐鄉(xiāng)濮院七夕有請機神的習俗。民國時期,嘉興有童謠:“七七星,扁擔星,念巧七遍就聰明!币雇睚S星,供品以西瓜、藕、菱為主。
臺州:石塘小人節(jié)
在溫嶺石塘鎮(zhèn)的石塘、箬山一帶,七夕節(jié)被稱為“石塘小人節(jié)”,長輩在七夕當日向七娘媽(織女)為未滿16歲的孩子祈愿。
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帶的居民從福建遷入,將當時在閩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習俗也帶到了這一地區(qū)。作為“七夕節(jié)”的一個分項目,已被國務(wù)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拓展閱讀
古代七夕節(jié)習俗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后面無期,以指環(huán)一雙贈之,結(jié)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見指環(huán)如見其人,指環(huán)之重躍然詩里。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或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短綇V記》里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huán),并贈詩曰:"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后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于王氏宅中。
沉香
我國古人很早就已將沉香視為珍貴之物。到了明清,宮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筆筒、木瓶、觥杯等工藝精細的擺件,特別是小巧玲瓏的雕件,捏在手上可以把玩,掛在身上可散香味,這種藝術(shù)品特別時尚。如鴛鴦暖手既可用于貴婦閨秀,又可用作夫婦、戀人之間愛情的信物。
清代國寶——乾隆沉香獅子喻意吉祥浪漫,背后還有一段乾隆皇帝的浪漫故事——據(jù)說這件國寶和有著傳奇身世的香妃有關(guān)。香妃來到中原后一直茶飯不思,悶悶不樂,直到看到集市上的舞獅表演,才嫣然一笑。香妃的一顰一笑被暗中觀察的乾隆看在心里,據(jù)說從此以后乾隆對獅子便情有獨鐘了,后宮中的許多擺件飾品都有獅子的影子可尋。
荷包
荷包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圖案有繁有簡,花卉、鳥、獸、草蟲、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語、詩詞文字都有,裝飾意味很濃。
荷包上繡鴛鴦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給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意思。荷包上繡鴛鴦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給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意思。
古代七夕節(jié)食俗
在民間,一般以巧果及花瓜作為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還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設(shè)湯餅。唐朝的節(jié)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并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jié),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
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jù)說有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其神奇的藥丸就是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diào)配合成的,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面粉制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后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干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食用。
古代七夕節(jié)習俗
丟巧針
《燕京歲時記》:"京師閨閣,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云,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謂之丟針兒。"或名丟巧針。清代詩人吳曼云《江鄉(xiāng)節(jié)物詩》:"穿線年年約北鄰,更將余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
供摩侯羅
清代臺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于拜織女,而男子則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清鄭大樞《臺灣竹枝詞·七夕》詩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jié)緣煮豆待何時。"錢琦《臺灣竹枝詞·拜文昌》詩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lián)斗,天上人間各自忙。"當?shù)厝朔Q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曬書翻經(jīng)
伏天曬書,魏晉時早已興之,不過是農(nóng)歷的七月初七,"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世說新語·排調(diào)》)以后,才逐漸演變?yōu)榱鲁趿鶗駮o論是"六"還是"七",曬書這種習俗都已經(jīng)少見了。
關(guān)于曬書翻經(jīng)的小故事流傳至今:
據(jù)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quán)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于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制造了夸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么,他說:"未能免俗,聊復(fù)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浙江各地七夕節(jié)習俗】相關(guān)文章:
各地冬至的習俗12-13
關(guān)于冬至習俗(各地)12-15
關(guān)于冬至習俗各地12-23
關(guān)于冬至各地習俗04-13
各地在冬至有什么習俗11-03
中秋節(jié)各地習俗09-13
冬至各地的習俗有哪些11-20
各地清明節(jié)習俗12-13
寒衣節(jié)各地民間習俗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