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朝姑娘咋化妝的民間故事
明代女子以細眉為美,頗近時下習氣。濃眉大眼在當時會被看成村姑,慘遭嘲笑。明代女子也要打腮紅,當時比較流行的是“桃花妝”與“酒暈妝”,前者比較淡一點,后者比較濃。臉蛋上若長有麻子,還得弄些“花子”類的裝飾以掩蓋。當時,南京的長江出產一種比較名貴的鰣魚,曾為貢品,其魚鱗色澤如銀,貴婦常貼在臉蛋上作“花子”以掩蓋麻子,F在想起還是有點“核突”,死魚鱗貼臉蛋,冬天還罷了,夏天則很可能會有味道。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燕脂》一條中,將當時的胭脂分為四種:一種是紅藍花粉染胡粉而成,一種是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種是山榴花汁制成,還有一種是紫礦染棉而成。其中第四種乃是上品。
明代沒有香水,但姑娘們要除掉異味,或者增加香味,也有辦法。她們用水銀、胡粉等和上面脂,頻繁涂抹以去除體味。姑娘們若要香味,則主要是使用香囊,香囊里常添塞的是蘭草,制作者于夏天取下蘭草葉子,用酒浸泡后曬干,添些舶來香料,充實在布囊或絲囊中。余懷《板橋雜記·雅游》中曾記述,南京秦淮河教坊舊院市場上常出售香囊,在明代很有名,屬于奢侈品系列,好比現在的香奈兒。而劉侗《帝京景物略》則記載,明末的北京城隍廟市上,常能買到一種“香串”,功能近似于香囊,也能香身,不過便宜多了,大約相當于現在的國產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