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范文1500字(精選2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范文1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
走進放牛班的春天,走進池塘之底,那一群孩子就這么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走進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關乎很多的商業(yè)因素,沒有愛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種淳樸,一種關于寬容、關乎夢想的。一群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一般的老師,從此他們的故事里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群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在馬老師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們人生未來的路,被人遺忘的他們,終于有人愿意為他們伸出援手,音樂給了他們自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純純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有一扇鐵門,鐵門內站著一個小孩,他是那么的懵懂,他是那么的純凈,父母過世了,他卻依舊愿意等待著他們,因為他人小,但是他的`心里希望充滿希望。希望在這么一群孩子眼中,但是絕望的眼神在校長眼里,在那些終究無法走進他們內心的人的眼里,他們呆在了池塘之底。馬修見到的是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惡作劇的他們讓學監(jiān)進了醫(yī)院。他像每一個新來的老師一樣對即將接任的孩子們充滿信心,他覺得沒有什么無法改變。是馬修老師的信任、寬容、堅持、激情、愛心讓孩子們最終能夠放飛自己的心靈,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想談談的便是關于教育的問題。
這群孩子從來都不會被校長肯定,哪怕他們做到了很好,校長也會弄覺得他們已經無法拯救。在這部電影中,學校用“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去禁錮他們。這是一種缺乏人性關懷的教育體制,孩子們用他們更進一步的叛逆、調皮、孤僻來回應這種懲罰。對于問題學生校長始終是覺得唯有通過嚴懲才可以維護紀律,其實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行為。在我們現(xiàn)代的學校管理方式中,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的老師或者家長也覺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愿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不愿意去發(fā)掘他們。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帶著天使的光環(huán)而來,只要我們愿意走近他們,他們是可以走到最后的。校長沒有做到這一些,可馬修老師做到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們的。他替孩子們承擔責任;對孩子們對他的惡作劇放在自己心里;他保護著他們,不讓他們被懲罰;他在考試時給他們打手勢;他在宿舍陪著他們睡覺;他讓惡作劇的孩子去照顧傷者,他保守著他們的秘密,他愿意去和他們溝通,愿意去對他們充滿希望。讓師生關系那么融洽,讓他的課堂那么的吸引人。寬容是他對待過失的態(tài)度,一次次的努力為他和孩子們找回尊嚴,也實現(xiàn)了夢想。其實過失本身也并非當事人有意的造成,一次善意的謊言,或許就此挽救了一顆沉淪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孩子們都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他們被稱為“問題孩子”,可是他們的問題只在于他們的叛逆超過了周圍人的忍受,他們不是朽木,可他們曾被親人拋棄在思想的荒野。在學校大門被鎖上,當禁足室大門被鎖上。他們就這樣被放棄了?墒撬麄兊墓饷⑹冀K是無法遮掩的,馬修拯救了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閃光點,用音樂洗滌著他們的心靈。當指揮棒揮揚,你聽到了來自孩子們最美的聲音,他們的純凈感染著所有的人,連校長也忍不住玩起了紙飛機,他是不愿意去走進他們,盡管他們真正的感染了他。那群可愛的孩子在音樂里閃耀的光彩是那么的無法遮擋。他們的眼神里充滿著希望,那是自己給自己的,音樂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是那么地不一樣,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焦點,自己不是問題孩子,而是充滿了希望的未來。
馬修老師,永遠用他的敏銳的心靈觀察著孩子們。孤獨存在于每個孩子的心中,渴望被人關注卻被遺忘在角落里,盡力的表現(xiàn)卻始終無人理睬。最終疲憊地放棄。選擇以放任不羈吸引他人的目光。不羈其實并非放任者的初衷。知道孩子們犯錯后的恐懼,讓孩子去守著受傷的老師,帶他去認識錯誤,而不是在禁足室里去厭惡世俗;用委婉而不失孩子面子的方式讓其加入音樂組合;運用冷漠孩子的方式最后給他表現(xiàn)機會重拾信心......馬修老師寬恕孩子們的過去,放飛他們的夢想,如此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舉動。在馬修老師博大心靈的指引下,孩子們走出陰霾,放飛的歌感染著每個人,甚至是魔鬼般的校長。
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微笑著去面對。不要忘記了你最初的出發(fā)點是什么,因為在最初的地方總是有著夢想的指南針帶領你走向你明媚的明天。馬修老師也許沒有大的成就,卻挽救了60顆無助的心。夢想的實現(xiàn)有時并不只體現(xiàn)在自己的身上,用夢想帶來光明也是一種成就。馬修老師用他自己對夢想的執(zhí)著,帶領著孩子們的紙飛機走向更遠的路途,因為夢想,他可以燦爛的微笑。因為夢想,孩子們不再只是池塘之底,最終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行為讓我對即將要選擇的教師之路充滿了指示意義,因為他讓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春天,一個也不能少。
結尾,馬修老師帶走了小豆丁,而那郁郁蔥蔥的綠色便代表了無限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成為一個寄宿學校的學監(jiān),慢慢教導學生,將他們引入正途的故事。這個寄宿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地,也可以稱為輔育院。這里有調皮的學生,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而馬修的到來,給這個地方帶來溫柔的陽光。馬修始終懷著一顆仁愛之心來對待孩子們,更是反對及抵制學校殘忍的制度。馬修熱愛音樂,關愛學生,在他的努力下,打開學校制度一個小孔,照進一縷陽光——組成一個合唱團,為學生們譜曲,用音樂洗滌他們的心靈。
這電影所反映的是西方教育對學生的關懷教育,同時也讓人不禁思考,教育是什么,怎么教育?現(xiàn)如今不少的教育者是將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試制度的等教育技術方面,卻未注重教育精神層面。素質教育首先是一種充滿感情的教育,是充分體現(xiàn)教育者愛心關懷的教育,是與被教育者心心相印的教學活動;而不是僅僅關乎教育技術層面。在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下,有多少老師和學生在對應試考試的不滿!斗排0嗟拇禾臁方o出了一個教育角度:在無力改變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力所能及的變革——使教育過程充滿師生情感互動,既人文教育。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教無類。教育中,沒有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區(qū)別,好學生需要好好栽培,所謂的“壞學生”需要的不是區(qū)別對待,而是引導。馬修對于學生都是一樣的對待,不會放棄一個學生。馬修班上,有好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但馬修對于這些學生,不是實施放棄政策,而是循循善誘政策,慢慢引導他們改變,改變他們的思想方式,學習熱情。再看中國教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實現(xiàn)了人人都有教育的權利,但并不全是有教無類。在中國一些學校中,會對班級進行等級分類——所謂的尖子班,普通班,“學渣班”;教育資源更是一樣根據班級的分類進行分配,也就導致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逐漸的,也就演變成“精英教育”,而“有教無類”卻變得遠不可及。
關愛與尊重。老師要關愛學生,而學生要尊重老師。在馬修第一次走進教室與學生見面時,一個學生在門口抽煙,看見老師來了,還若無其事;馬修在講臺處滑倒了,而飛出去的皮包被學生趁機到處拋傳。可以看出“放牛班”對學校老師的態(tài)度很不善。直到校長的出現(xiàn)才讓教室回歸平靜,學生深受校長的危害,才能讓他們老老實實坐著。但馬修老師為了孩子們不被校長關禁閉室,而撒謊。這是因為馬修對學生的愛,以及對校長的體制的不滿。馬修發(fā)現(xiàn)打傷老麥的真兇,在把他送往校長室,學生祈求馬修,馬修心軟了——不忍心一個幼小的心靈遭到校長無情的鞭策和危害,他就自己采取一種人性化的方式懲罰他——讓他去照顧老麥,直到康復為止。這是愛。這一行為贏得了這位學生對馬修的尊重,也慢慢的擴散到全班,漸漸的`讓學生們對馬修有一種尊重感。
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分類而教。馬修開始組建合唱團時,讓每個學生進行唱同一首歌,了解他們的歌喉,進而分出不同的組——誰適合高音、中音和低音。當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不會唱歌時,就讓他當自己的助理,不忽視他,讓他有自己的存在感。在教學上,也根據每個學生的長處,而進行細細教導,讓他們有學習熱度,有所能力特長。在中國,初高中教育都分好幾科目,而有的學生有所熱愛的科目,也會偏科,而老師們不會謾罵他們,而是進行對學生的長處更加精長,但又不落后其他的科目。而在中國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自己興趣或者熱愛的事物上有所建樹。因材施教繼續(xù)細讀的話,那就是——找到學生的發(fā)光點,將這點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源泉。
“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即人的身體,思想,靈魂的和諧發(fā)展”美國教育家帕克所說。現(xiàn)實教育,不能學電影中的校長一樣,隨意對學生進行體罰等懲罰。而應該把教學活動做成一種學生能主動接受的活動,做出使學生和老師互相愉快的活動。也就是,教師需要博大胸懷、濃厚的愛心、對任何一個接受教育的學生永不放棄的耐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jiān)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齊,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著暗灰色夾克,提著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著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著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俺靥林住钡腵學監(jiān)。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后,馬修只是讓他每一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后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于是在放學后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fā)現(xiàn)后不但沒有責怪,最終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圣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終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期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xiàn)無疑到達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凈、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他們,生活在那里實際上毫無自由與歡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xiàn),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蘇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群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之所以會發(fā)生,是因為馬修應對孩子們,并不像其他學監(jiān)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梁。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yōu)轳R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團的演出十分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蒙丹為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著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雇了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墒钦媲槭侨魏问挛锼鶡o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著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向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我的孤兒佩皮諾,最終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jiān)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zhí)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雇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lián)合起來揭發(fā)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xù)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zhí)著與熱愛一向持續(xù)到他去世。
結局是完美的,心底充溢著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為馬修,為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期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回蕩,震撼著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fā)現(xiàn)歌聲中充斥著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教師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調皮的孩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為有了教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4
初次聽到這個電影的名字,我展開了想象:“放牛班”,這是一個怎樣的班級呢?是一個孩子們自由散漫,無心學習、調皮搗蛋、讓許多老師頭疼的班級?“春天”總是給人帶來新的希望,有生氣、有活力,有新的面貌。是怎樣一位老師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了呢?帶著想象與疑問,我觀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他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在1949年,最終成為了法國鄉(xiāng)村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為“池塘畔底輔育院”。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甚至是問題少年。到任后馬修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秉承“犯錯—受罰”的原則,惡作劇—受罰在這里司空見慣,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chuàng)作一些合唱曲,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受傷的心。神圣而純凈的音樂不但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更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仁愛、友善、寬容的情緒讓我們感受頗深。
作為一名老師,我關注著馬修老師對待孩子們的細節(jié):
蓋賀克,因為他的惡作劇,麥神父一只眼睛嚴重受傷,一開始他沒有承認,連累另外一個孩子受罰;在前任老師的提醒下,馬修知道了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是誰—,他沒有將這個孩子交給院長,而是和這個孩子達成協(xié)議:照顧麥神父直至他康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能感覺到孩子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有了悔意貝比諾,一個孤兒,在班級里顯得弱小,因為老師告訴他,爸爸周六會來看他,所以每
周六他都會在大門口等著爸爸的到來,他等不到爸爸,可他等到了馬修老師,這個像“爸爸”一樣照顧他的'老師。還記得那個鏡頭:院長在問貝比諾一個歷史問題,貝比諾答不上來,馬修在后面打手勢提醒他,盡管后來他答錯了,引起孩子
們的一陣笑聲,也讓觀看影片的人為之一笑。當馬修知道貝比諾是孤兒后,對他格外照顧,讓貝比諾年幼的心靈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當馬修因為失火事件離開時,貝比諾選擇了跟馬修走。
莫翰奇,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很孤傲,也很自卑,然而,馬修卻沒有因為他打架斗毆而反復懲罰糾纏,相反,卻敦促他回到合唱團。莫翰奇異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在馬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為奇跡。然而,因為犯錯誤,馬修還是適時而果斷地懲罰了他——去掉莫翰奇的獨唱部分。美麗的東西,在即將失去時方覺它的珍貴。當合唱團在表演時,馬修又寬容而智慧地將手伸向他,這時我們看到莫翰奇完美地契合著指揮的節(jié)拍。在他的眼神里,馬修讀到了自豪,被諒解后的快樂,還有,對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我想,有一個鏡頭大家印象深刻,當馬修老師拎著皮箱離開時,他期待著孩子們能前來和他告別,可沒有看到,有些失落,但當他走到圍墻邊時,看到了一地的紙飛機,當他撿起看時,上面都是孩子和他告別的話語,這時,還有紙飛機從孩子們教室的窗戶飛出來,接著孩子們伸出自己的小手和馬修老師再見,馬修老師的心里充滿了喜悅與樂觀,那一刻,馬修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
看完影片才知道:原來這個“放牛班”比我想象的情況還要糟糕,但馬修老師確實給孩子們帶來了“春天”,馬修的教育魅力讓我折服。同時從這部影片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啟示:
1、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善待學生,要有一顆仁愛、寬容之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得到孩子們的認可。
2、應該看到: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
3、要多掌握一些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5
一個放牛班,如何會擁有春天?又是誰開啟了那扇門,讓陽光照進來......帶著諸多疑問,筆者走近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
憂傷的音樂、灰黑的背景、破敗的學校、失落的貝比諾,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嘈雜的吵鬧聲、呆滯無神的學生、冷漠的同事、殘忍的校長和“犯錯——懲罰”的冰冷制度,讓人不寒而栗。這里不僅僅是“池塘之底”,更是人間地獄。
直到他的到來,像一束光,喚醒了沉睡的靈魂,點化了無知的孩童,填充了他們的軀殼。他理解孩子的內心,寬容他們的過失,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賦予他們自由與快樂,給他們黑暗冷清的世界點燃一盞愛的心燈,讓無可救藥的“放牛班”大放異彩,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那個人,就是本部電影的主演——馬修。
馬修初來乍到時的經歷是辛酸的,讓人揪心的;他帶領孩子“改邪歸正”日漸向善的過程是辛苦的,令人敬佩的;他因未遇明君被迫離職的結局是悲楚的,也是令人溫暖的。從馬修在輔養(yǎng)院的教學歷程,我領悟到了教育的'三重境界:
一、“學生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他如初戀”作為一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境遇,有著自己的個性。他們有時逆反,有時犯錯,有時違反校規(guī)校紀,有時又曲解人意故意報復。個別頑劣之童甚至會讓你深切地感到自己教育的無助感和挫敗感。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因此而奚落或者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要像馬修一樣,用愛心和耐心對待學生,不挖苦,不諷刺,用一顆寬容之心去感化學生,有時寬容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他能引發(fā)學生的愧疚感,進而引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就如損傷麥神父眼睛的蓋賀克被馬修改變一樣。縱然調皮搗蛋的學生會虐我們千百遍,但只要我們仍如對待初戀般那樣去容忍他們的小過錯,那么總會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一天。
二、“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在教育、感化學生的路上,方法無疑是關鍵的發(fā)力點。
影片中哈校長秉承“犯錯——懲罰”的原則,威逼恐嚇孩子們不許再犯錯,可卻事與愿違,矛盾愈演愈烈。而馬修老師用善意的謊言幫犯錯學生遮了顏面,事后再與學生“公平交易”,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償還;他善于發(fā)現(xiàn)那些看似一無是處學生身上的特質——愛好音樂,并用自己的滿腔熱忱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音樂細胞;為了學生,他甚至違反校規(guī)組建合唱團,打“地下戰(zhàn)”;為了學生,他擅自開發(fā)體育課,與學生打成一片;為了學生,他竟偷偷帶孩子們去郊游......這些看似逾越“池塘底”常規(guī)的做法,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消除了學生與他之間的隔閡,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更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使得這所人間煉獄呈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學生的眼里有光了,師生關系和諧了,犯錯事件越來越少了,學校的秩序也越來越正常了。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凡事能從孩子的角度多考慮,找到合適的途徑去引領,相信每一塊鐵杵都能被磨成針,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馬修辛勤澆灌而成的果實,卻被追名逐利的哈院長掠奪而去。這又有什么呢?“他并不刻意去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他知道”,這是影片結尾處的獨白,也是馬修人格魅力的彰顯。當悅耳的音樂響起,當小院的骯臟、冷漠煙消云散,當馬修拎著行李箱帶著孩子們美好的祝福離開的時候,他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樂觀,臉上洋溢著幸福和自信。無疑,他是成功的。教師,就是一個奉獻的職業(y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或許你收獲不了名與利,但卻能收獲被人肯定的快樂與成就感,收獲被人依賴的愛與幸福!有此,足矣!反復品味這部影片,更覺得蘊味悠長:它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善惡的結果,讓我們懂得每個孩子都可被改變,讓我們明白愛是需要方法和藝術的,也讓我們領悟到:教育,需要點燃學生的心燈,溫暖他們的世界。這樣,勃勃生機的春天才會到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6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懷才不遇、處于人生低谷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來到一家問題少年寄宿學校當學監(jiān),通過自己的責任和愛心改變了孩子們一生的故事。影片播出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劇中深邃動人、觸及靈魂的音樂與溫暖人心、發(fā)人深思的劇情讓這部影片在影史上留下了色彩清麗的一筆。多項重大獎項的提名與獲獎表現(xiàn)出人們對這部電影的極大認可。
這部電影使用了倒敘的手法,以年邁的大音樂家皮埃爾·莫昂奇收到自己母親在法國去世的消息開始。在到達法國安葬了自己的母親后,兒時的玩伴派皮諾找到他,一張泛黃的照片和一本塵封的日記喚醒了莫昂奇那段灰暗又充滿希望的回憶,也向觀眾介紹了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的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故事內容
1
馬修在經歷各種人生挫折,在人生最低谷的時期來到了一所叫“池塘底”的寄宿學校,這是一所專門為問題少年提供教育的學校,里面有各種各樣世人眼中的“壞孩子”。而校長和老師對這些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針對孩子做出的事來應對,包括批評,禁閉和責罵。在馬修第一次進入教室時孩子們就給他一個下馬威,搶了他的公文包到處丟,校長聽到吵鬧聲來到教室,詢問是誰在搗亂,馬修保護了孩子們,沒有向校長報告。這個時候,孩子們感覺到這個新來的老師和別的老師有點不同。在那之后,馬修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夢想,在讀了孩子們的夢想后,馬修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夢想都很完美。這讓他意識到孩子們內心都有夢想與美好,他們都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向往。這讓他堅定了去教好這些孩子的決心。
2
在晚上孩子們在睡覺前唱著嘲諷馬修的歌,馬修聽到后沒有生氣,而是矯正了孩子唱歌的發(fā)音。在孩子們都睡下后,馬修的想法是這些孩子們都心存希望,有些還很有音樂天賦,他決定組建一個合唱班,把自己的音樂知識教給孩子們,不浪費他們的天賦。同時,通過音樂讓他們保持內心的夢想與希望。
組建合唱班的事得到了校長的同意,但校長對于這件事并不看好,覺得馬修就像之前來的新老師那樣想去為這些問題少年做些事,等他真正認識到這是一群無可救藥的孩子時就會放棄。
3
在課堂上,馬修根據孩子們的特質。給他們分配合唱團的不同聲域,就這樣“池塘底”合唱團誕生了,馬修白天教孩子們唱歌,晚上給孩子們寫歌。一個偶然的機會,馬修發(fā)現(xiàn)一直拒絕參加合唱班的莫昂奇在唱歌方面天賦異稟,就讓他擔任了合唱團的主唱,至此,“池塘底合唱團”就誕生了。
隨著合唱團越辦越好,整個學校的氛圍變了,孩子們和老師和諧相處,整個學校充滿歡聲笑語,連刻板嚴厲的校長都變得和藹與寬容。在這期間,為了配合心理學家的研究,校長接納了轉校生蒙東。蒙東是一個性格暴戾,頑固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不信任任何人,有暴力傾向。在校長的錢被偷后,由于蒙東的性格和過往,他成了偷學校錢的第一嫌疑人,校長不由分說地把蒙東交給了警察,在他看來這件事只有蒙東干得出來,有沒有證據都不重要了。
感悟與啟示
日子一天天過去,合唱團越唱越好,公爵夫人得到了消息,想要來看孩子們的演出。演出非常完美,校長將組建合唱團的功勞據為己有,因為合唱團的'成功,校長得到了晉升機會。在校長去外地開會的時候,馬修和學校的其他老師帶孩子們出去郊游。這次外出,讓他們躲過了蒙東為了復仇燒毀學校的大火,大火熊熊燃燒,也焚毀了校長晉升的機會,憤怒又心灰意冷的校長開除了馬修,馬修走的那天孩子們通過一個個紙飛機將自己的不舍與祝福傳遞給馬修。
“我想告訴全世界,可我又能告訴誰呢?我是克萊門特·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一個失敗的學監(jiān)”。這是馬修拿著紙飛機離開時說的話。他懷揣著成為音樂家的夢想卻郁郁不得志,把孩子們作為自己夢想的寄托,想成為一個好學監(jiān)也沒成功。但是他卻拯救了一群被放棄的孩子,培養(yǎng)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平凡的人生處處透露著真善美與人性的光輝,這種無私奉獻,博愛寬容的精神會永遠流傳下去。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7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里面有我們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
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而且還是一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他被派往一家名為“池塘之底”的工讀學校做學監(jiān)。學校的校長絲毫不關心孩子的生活,他制定了嚴格、死板的校規(guī),并體罰、虐待違反校規(guī)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們的心靈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靈魂與周遭的冰冷、無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們極端叛逆的性格。
馬修老師的到來給孩子們帶來了轉機。他和藹、善良,從不體罰學生;對于犯錯的學生,他采取一種截然不同的懲罰方法。但身為“好好先生”的他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原則和立場。他不會對自己喜愛的學生有任何的偏袒,同樣也不對經常得罪自己的壞孩子懷有絲毫的偏見。馬修老師就像是一個集所有優(yōu)秀老師所應具有的特點于一身的學監(jiān),而屬于他本身特有的要屬他借音樂完成了對孩子們受傷心靈的撫慰與洗禮。
馬修老師的`實驗,即組織一個合唱團,是對孩子們“救贖”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實驗的最初動機或許出于偶然,或者說是馬修的一點私心。但對于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作曲家,老師能從一開始將樂譜緊鎖于櫥中到后來當著學生的面自由地展開、翻覆樂譜,這其中包含了他對孩子們的信任和理解,同樣也隱含著老師對于學生的愛。無疑,他的實驗獲得了成功。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美好的事物,懂得了同學與同學、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家長間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音樂解開了束縛他們心靈的繩索,重建了被炎涼事態(tài)損毀的是非觀,激起了一顆顆幼小心靈中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
在影片的最后,撒落一地的寫滿歪斜字跡的紙飛機和窗口伸出的十幾雙快速揮動的小手,還有那首飽含深情的離別之曲則是對于像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的深深謝意。
今天,看了這部去年票房達到4000萬歐元的法國電影,已被法國政府選送參加本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競爭的影片,我深深地被感動了,作為一名教師,比較了解像影片中這樣的特殊孩子,現(xiàn)在有很多。但我們只要用愛心就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圣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作為教師,學生對于他們而言,可謂是“短期”的子女,一年、三年,最多也不過六年。而朝夕相處總能產生感情,頻繁的接觸也會引起矛盾與誤解,因此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在“愛”與“恨”的不斷轉換中得到鞏固,得到提升。直到最后,臨近畢業(yè),曲終人散時的那一幕又會沾濕多少人的衣襟,濕潤多少人的眼眶啊。多年之后,看不到了曾經的“愛”與“恨”,淡忘了往昔的歡樂與煩惱,唯有面對泛黃的畢業(yè)照時,多少才能拾回些記憶的碎片。凌亂不齊的碎片可能拼不起你對學生時代的美好印象,可能湊不出你得第一個“雙百”時的興奮感覺,但這些碎片,絕對可以喚起你對老師的回想——他們的長相、聲音、說話時的抑揚頓挫,或是一堂課要重復上百次的口頭禪。你可能會為自己超凡的記憶力感到驚奇,可能會在朋友聚會時大談你的啟蒙老師,想借此博得朋友們欽佩的目光。然而,讓你更為驚奇的是,你的話題被朋友們借用了,他們的描述比你的更具體,更細致。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
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xiàn)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8
早就聽說《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不錯的教育影片,這個暑假,我終于拔空認真觀看了兩遍。影片以馬修老師和哈善院長不同教育理念的鮮明對比為主線,圍繞著幾個典型少年的教育問題,以倒敘的手段再現(xiàn)了在那所年青少年行為偏差輔育院——“池塘畔底”輔育院中曾經發(fā)生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赐赀@部電影,不禁被影片中那一首首聽來激動人心的音樂所感染,也被影片中一個個平常又細小的情節(jié)所感動——
感動一:給學生一個合適的臺階,他們才有可能順階而下。
那個打傷了麥神父的蓋賀克,他是幸運的,在他犯下大錯的時候正好馬修老師來到了這所學院,使這個孩子的命運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聰明的馬修老師沒有聽從院長的指示將他關禁閉,在他得知了是他打傷麥神父的同時,馬修老師在哈院長面前要求保留孩子的姓名。接著馬修老師改用另一種懲罰的方式,讓蓋賀克去照顧受傷的神父。
不知內情的.神父夸蓋賀克是個好孩子,能主動要求去照顧他,不斷地感謝他。這樣的方式讓他深深地感到自責,孩子從心底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想,這遠遠比粗野的關禁閉懲罰更能震撼一個人的心。試想,如果馬修老師沒有采取這樣的方式,而是將他關禁閉,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就像那位之后被收容的問題學生孟丹一樣,在院長極端地對待下,被冤枉的他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了這所學院,而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
由此不難看出轉變就是從下一個錯誤的臺階開始,馬修老師為犯錯的蓋賀克鋪設了認錯的臺階,蓋賀克在老師的幫助下正視了自身的錯誤,最終得到了轉變,同時也再次說明了寬容與愛永遠是教育的主旋律。
感動二:你只看到在這里邪惡的一面。
馬修老師說的對,如果看到的只是邪惡的一面,那一切美好的東西也只能被掩蓋。我們是教育者,承擔的責任永遠是培育一個人,轉變一個人,我們不是法官,不是一個宣判者。哈善院長那一套粗暴的教育方式:行為——反應,犯錯——懲罰,為學院里的每一個問題學生寫下了不可救藥的判決書,他所做的一切只能是毀滅一個人。
就像他判定孩子如果能學會唱歌那他就是王八那樣,在他說那句話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學會唱一些簡單的歌曲了。就像我們有時會給人戴一頂高帽子來鼓勵人向上一樣,同時,如果在任何一件事開始前就將人一棍子打死,那么就等于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馬修老師總能不斷的發(fā)掘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事實上,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那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感動三:尋找教育的契機,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影片中,馬修老師總是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將學生的錯誤一筆帶過。那位后來成為指揮家的莫翰奇,當他對著馬修老師表示反抗,不愿意唱歌的時候,馬修老師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粗野無禮不符合你的個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莫翰奇。
他用對這些孩子的愛喚醒了孩子們心底最美好的一面,同時他能抓住適當的契機去引領孩子:當孩子們編了一首諷刺老師的歌,無意中被老師聽到,機智的馬修非但沒有生氣,而是從中發(fā)掘了孩子想唱的心理,這對于一個過氣的作曲家來說,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氣息,他重新開始作曲,那些孩子也不斷地給予他靈感,最終孩子們唱出了生命中的春天,也讓馬修老師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成功,心靈上的滿足,這應該就是教學相長的妙處。
從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我想,我們都應該不斷地努力,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伯樂,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9
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師來到一群野性難馴的孩子中間,接下去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基本上可以猜到十之八九。
在我看來,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馬修的懷才不遇和落拓,他的悲憫和眼底溫柔,乃至他暗戀學生的母親,滑稽幽默的言行舉止和非常顯眼的禿頭,都使他像個善良而和藹可親的父親。他不是完美的,卻立體生動,可親可信的老師形象。
至為關鍵的,是馬修真正懂得開啟孩子的心靈。在他到來之前,“池塘之底”是一個典型的專制殘暴的寄宿學校和教育制度的縮影。哈珊校長及他以下的教工,推行的是“行動——反應”的懲罰方式,暴戾而簡單片面,一概地只看到孩子們叛逆、偷竊、抽煙、打架的一面,也習慣了用嚴厲的懲罰方式如禁閉、毒打虐待學生;而學生在皮球效應下也反彈得更為厲害,總是想方設法地報復整蠱老師,導致師生間日益緊張的關系氛圍。從純粹意義來說,“池塘之底”不像個學校,而是師生間,成人與孩子間冷漠對峙的戰(zhàn)場。
馬修來了之后也只不過是一個新學監(jiān),他無力全面地改變現(xiàn)狀,卻可以對犯錯的學生寬容地放一馬,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挽回孩子的尊嚴,取得他們的信任。懂得尊重每一個孩子,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天賦。他組建合唱團,分析每一個孩子的音色,給他們安排合適的角色,用老話來講,是懂得因材施教,人盡其才,其實也是在暗示、激發(fā)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價值,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人生社會中找尋到自己的位置。從講述生命的意義這點來說,馬修可謂是孩子們真正的啟蒙導師,所以馬修能夠漸漸贏得孩子們的信任,獲得他們的真誠依托。
影片最感人的是馬修離開“池塘之底”時帶走了佩皮諾,那一天剛好周六,終于圓了佩皮諾在周六可以等到“父親”的愿望。佩皮諾跟馬修的離去,是對馬修所施行的教育方式的最好回報。而莫杭志后來成為著名的音樂家,更是馬修教育理念頗有成效的明證。
與之相對照的是,影片還設置了蒙丹這一角色,他被心理學家作為試驗品投送到“池塘之底”,因為“實驗品”的特殊身份和更惡劣的`品性,他沒有得到應該的關愛,而是遭遇更過分的歧視和虐待,還被誤會錯怪為盜竊學校10萬法郎資產的小偷,懷恨在心的他最終一把火燒了學校宿舍。這種暴力舉動可以說是對專制教育制度的最直接而又極端的報復和抗議。如果我們撇開庸俗的教育話題不談,也可以從中看到導演的人文關懷。
馬修的偉大或者說可貴之處就在于他真正懂得與孩子進行心靈的對話與溝通。他的民主平等意識,他的寬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縷縷春天的陽光,撫慰照耀孩子們殘缺受傷的心靈,還給他們一個明媚溫暖的未來與世界。
現(xiàn)在來看,馬修的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教師形象。影片中那個干瘦的數學老師也懂音樂,可是他并沒想到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而是一天天麻木下去,到最后連說笑也不會了;哈珊校長也聲稱他有教育夢想,可是他此刻只是個人人討厭的自私、虛偽、邀功諂媚(在公爵夫人面前說組合唱團是他出的主意)的暴君。馬修之所以贏得尊敬,是因為他在對待孩子問題上有與眾不同的足夠的信心與耐心。而他慧眼識天才,發(fā)掘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和個性,開啟他們的音樂智慧,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眼界再放寬一點,不是每個不幸的孩子都可以遇到馬修這樣通情達理的而且還是音樂家的老師的,盡管有點落魄。
馬修離開時,二樓的窗口飛出孩子們折疊的紙飛機,和著純凈的歌聲.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來和馬修告別.在那一刻,我看到馬修也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音樂是點睛之筆。不僅絲絲入扣地銜接劇情,而且烘托影片氛圍,推動劇情發(fā)展。童聲合唱宛如天籟,就像天使在歌唱。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0
童年的歡樂,有如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藝術作品既飽含生活的意義又充滿人性的思考,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最好的教育能做到什么地步?這是每一個父母和教育從業(yè)者都想了解的答案。走進《放牛班的春天》,讓我們一起來追尋和求解。
電影簡介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zhí)導。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這是教育工作者和成長中的孩子必看的一部優(yōu)秀影片,讓我們一起走進《放牛班的春天》回憶那些優(yōu)美的旋律和引人深思的故事情節(jié)。
愛的果實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痹陔娪爸杏性S多不完美的孩子,他們調皮搗蛋、胡作非為,但是馬修老師卻能真正地尊重孩子,就像春天一般溫暖學生的心。教育傳遞愛的本領,頑皮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引導,便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都擁有翱翔的翅膀,他們的天空閃閃發(fā)光。
愛的教育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馬修老師為孩子們提供歌唱的平臺,鼓勵孩子們逐漸顯示出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只有充滿了愛的教育才會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愛的力量
“孩子的世界是脆弱的,它甚至經受不起一個冰冷的眼神!庇捌,當孩子們犯錯時,院長慣用的手段就是懲罰孩子,但是馬修老師永遠與孩子們站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他們那脆弱的世界,用歌唱來建構孩子們的情感認同,用真誠和關懷來激發(fā)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努力成長的力量。
愛的'希望
“凡事皆有可能,永遠別說永遠!瘪R修老師不是一個成功的音樂家,但他是一個用心的教育家,他用春風化雨般的愛陪伴孩子們走過成長的一段路程。作為父母、老師,我們給予孩子的很少又很多,不經意的行為便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育沒有永遠,孩子的成長皆有可能。
頭腦風暴
大一班韓老師:好的電影不光能讓人入戲,還會帶著大家一起出戲。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都明白當學生的感受,我們也都是做老師的,直面過很多孩子的感受。之前看過這部電影,但再看起時更能感受到老師對于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同樣是教育,有的老師可以塑造孩子,溫暖孩子,有的老師卻只能“教書”,無法育人。
大五班王老師:在這部電影里馬修最令人感動的正是他的平凡與普通。他能夠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尊重學生。每個人心底里都有“本真”的天性,老師的作用就是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心底里的本真,并把它們發(fā)揮到極致。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
大二班王老師:我們要對孩子充滿愛,因材施教!墩婀芙獭分刑岢,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是緊抓孩子的缺點不放。充分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長處,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中三班梁老師:電影中的校長代表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對所謂的問題學生,秉持著自己一貫的懲罰教育策略,也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教師本位化!這個電影之所以值得我們深思,是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引起了大家對傳統(tǒng)教育方式和策略的思考。
小一班李老師: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能夠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教育是根植于愛的。讓我們攜手根植在這片愛的綠草地,此生無怨無悔。
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影片有人性的光輝,也有生活的無奈,最重要的是對我們的教育意義:每個孩子都是純真善良的天使,就算暫時失去了翅膀,只要播撒愛與希望,他們終會自由地翩翩飛翔。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1
如果有機會,我會向周邊的老師們毫不猶豫的說說,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關于教育的影片,有一個管理制度非常苛刻的學校,一個鐵血無情的校長,一位出色的老師。他用詩歌、音樂和自身行動去引導學生和幫助學生,解放學生們的思想,重塑孩子們的靈魂。我們可以看到,老師非常的和藹可親,教學方式都是去引導和啟蒙學生。而影片中隨處可以看到以校方為代表的制度和學生內心本質的沖突。馬修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唱歌的喜愛而組建了合唱團是這部影片的轉折點。正是因為有了對思想的批判和對靈魂的發(fā)現(xiàn),真正的教育才能起航。
用音樂來拯救孩子,也是對自己的音樂夢想的滿足,老師用這種方式將池塘底的孩子們拉出黑暗,這是一部立意高尚,感人至深。我們的世界里需要這樣的教師——對弱者幫助其在精神上自立,以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莊子說過,千里馬因為伯樂的存在才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囚困折磨之中;然而面對那些孩子,我更愿意相信我不喜歡的韓愈說過的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馬修的好,不是因為他職業(yè)的“平凡”,也不是因為他出自天然的“善心”,而是因為他是真正能夠聽見并且尊重千里馬的心聲的“伯樂”。有一種“無為”,正是因為“懂得”,否則,我們不會看到莫安琦的眼睛在演唱會上閃爍的熠熠光輝。
那個老師馬修曾說,永遠不要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他等來了創(chuàng)作音樂的`動力,莫航治等來了人生的轉折,小個子佩皮諾等來了自己的星期六,那些長期得不到關愛、習慣了被一視同仁粗暴對待的孩子們,等來了他們的春天。這部電影不但帶來貫穿始終動人的歌聲,師生情深的故事,還帶來對于執(zhí)著等待著的人們的感動。
莫杭治話不多,但不是個省心的孩子。倔強卻安靜地和這個學校里的制度抗爭著。如果不是馬修,可能他就不過碌碌一生。馬修給他啟蒙教育,讓他在合唱團中領唱,發(fā)掘他的潛力,并試圖把他送到正規(guī)的音樂學院。他因為受到處罰,在伯爵夫人來聽演唱時被安排在旁邊看著,輪到他獨唱的時候,馬修結束了對他的懲罰,面對他,給他一個開始的手勢。最難忘他從滿臉哀怨的神情,到驚訝,到站好認真張嘴發(fā)出第一個音節(jié)的那幾秒鐘鏡頭,正如馬修說得:那是他第一次,懂得去感激。五十年后的莫杭治,事業(yè)有成,他已經忘了那個啟蒙老師的名字了,但是有些東西,注定他永遠忘不了。
佩皮諾是個孤兒,父母都在戰(zhàn)爭中死了,但他總認為他爸爸會在周六來接他。他敏感,膽小,被同學欺負,雖說不怎么惹事,可是幾乎什么都不會。當老師被迫離開的時候,他抱著自己的小包跑過來,怯怯的問,你能帶我走么?那應該是他做出最勇敢的決定吧。電影里說:佩皮諾的執(zhí)著是有道理的,馬修走的那天,正是一個星期六。
對于縱火并間接逼走了老師的壞學生蒙丹,雖然他長著一張流氓般的臉孔,有著流氓般的行徑,我卻無法恨他。他只不過是失敗教育的犧牲品?粗蚶蠋熗轮鵁熑Φ纳袂,他在禁閉室默默躺著的樣子,以及他被校長毆打并辱罵時倔犟的眼神,誰知道他的心中,是否有著自己的等待呢?
影片最后,馬修被迫離職,并且要求不能和他的孩子們告別。當他無奈走在離開的路上時,從天而降雪片般的紙飛機,每張上都歪歪扭扭地寫著孩子們給他的話。孩子們默默伸出手和他告別,并以鎖住門來抗議校長的決定。這不就是他等待的成就么,也是每個當老師的人等待的吧。
總之,這部影片在我的教育生涯乃至人生當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人說過天才的成長需要自由與寬容,普通人的成長則需要更多耐心,更多對人生選擇的尊重。教育不是一樁優(yōu)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希望我的孩子能視線自己的愿望,希望我的孩子們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刻。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2
今天許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情節(jié)令人感觸頗深,教育到底是什么?一味地鞭打,用武力教給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人的內心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也許你認為是對的舉動,卻把他的一輩子推向了無底深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為何要把自己認為的東西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行動回應,多么可笑的四個字!這種思想本來就是錯誤的,人組建成家,家構建成國,正是因為有了家才有了國,有了人才有了家,一個少年從小被灌以這種以暴制暴的思想,如何成家,又哪來的國?教育不僅僅關系到個人,更關乎這整個國家的發(fā)展與存亡。影片中的音樂教師基望馬圖,一個懷揣著對孩子熱愛的心的老師,來到這所“人間地獄”,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絲光明。我們看到了《放牛班的春天》中學生們的叛逆、反抗和疑問:在影片里學生對老師的不尊重顯露無疑,他們在拿老師做笑料,暗算老師……學生們對老師的輕蔑無視,老師們對學生的不滿和強硬,他們只是把學生的這種行為看成叛逆、墮落的表現(xiàn)。老師和學生選擇了對抗,而不是通過真心交流,互相理解來解決問題。老師真正應該教給學生的難道僅僅是知識?我想答案并不是這樣,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處,處理好之間的關系,除了學生自己探索,還需要老師的教導,這會讓學生少走好多彎路,祖先將這些記載下來是因為他們得到實踐,明白了什么是是非對錯,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成功的捷徑?剛剛來到學校的馬圖老師,先開始被學生捉弄,但害怕學生受罰又袒護學生,從電影的小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學生當時的驚訝,不可思議,也許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讓他們覺得這個老師不一樣,從孩子們晚睡時的娛樂歌唱,雖然內容不堪入耳,但是馬圖老師的內心性格決定了他所關注的并不是這些,他從這些可憐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也許還有一種名叫音樂的東西可以拯救他們,隨著馬圖老師的到來,學校的一切似乎變得好了起來,他不僅改變了學校的氛圍,更重要的是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更加重要的是他在不經意間也感染了他的“同僚”們,心中懷揣著愛,本來就沒有什么不可能。
影片末尾,蒙丹將學校付之一炬,在濃濃煙霧中,學校變?yōu)榱藦U墟,校長的勛章也變?yōu)榕萦,馬圖也因擅自帶學生出游而被辭退,一切似乎要變?yōu)閺那,冬天也許又要到來。馬圖走時,沒有一個孩子送別,卻從窗口飛出數十架紙飛機,歌聲中,駕著清風,飛向了馬修,飛到了他腳邊。人性一旦復蘇,“囚籠”關不住這群天使般的孩子。孩子們放飛了自己的愛心和理想,馬修成功了。就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失意的'樂者,失業(yè)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影片中有一段情節(jié)讓我記憶尤新,校長站在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嘗試疊紙飛機,從飛不起來到能飛好幾圈,校長心底僅剩的那一絲善良和友好是否也曾被觸發(fā),我想是的,也許他與學生一起踢球的那個下午,將是記憶中最令人難忘的回憶。
教育是需要真誠和愛的事業(yè)。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觸,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完整的投入。人們曾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主知主義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教師定位。教育確實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但教育更需要教師具有對人的生命的真切關懷和熱愛!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有信仰和愛的教育,教師對教育工作信仰和熱愛的態(tài)度是最能影響學生成長的教育因素,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師自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書和獎懲條例所不能代替的,學生從教師情感態(tài)度中所學到的東西,也遠比教師所教的知識更多。我從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钡该總老師都能牢記教育家陶行知這句話,像馬修老師那樣,用愛心和理想的鑰匙開啟并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3
看完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個老師,我對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懷著深深地敬意。馬修無疑是一個很平常有很普通的老師。他沒有什么頭銜,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從他的靈魂深處迸發(fā)出來的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正是作為一個優(yōu)秀老師所必須具備的。我想,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既是一種天性,也是一種責任。這種愛是作為一個教師所應該具有的,天然的,而不是刻意的愛。
來到這個學校,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這些孩子的調皮搗蛋。老督學被打傷了,自己又遭受到孩子的戲弄,而且孩子們總是用一種懷疑的目光看他。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對這些孩子失望。他知道孩子們需要的是理解、尊重與信任。他努力與孩子們進行溝通,雖然多次受挫,但他初衷不改。他知道過多的說教并不起作用,孩子們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交流溝通。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用音樂語言來和孩子們交流溝通。他組織了合唱團,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合唱團找到自己的位置,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在音樂中終于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自己,他成功了。
應該說,孩子們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這樣一個好老師。一個人的一生能遇到一個好老師,一個能夠真正能夠改變他們命運的老師,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缺乏教師,但是我們缺乏的是像馬修這樣的真正尊重孩子,能夠給孩子們尊嚴,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那種真誠的關愛的教師。當前,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教育改革,我們提倡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我想,馬修這位老師無疑為我們的新課改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作為老師,馬修很普通,他和許多教師一樣默默無聞,無聲無息。作為老師,他又是很不普通的。是因為他是一個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老師,是真正轉變了孩子的人生的老師,一個老師能做到這一點就很了不起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老師能給學生留下值得回憶的東西呢?又有多少老師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心田,使他們終身難忘呢?
馬修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他又是一個很不普通的人。他的普通是就他這個人來說的,說他不普通,是就他的靈魂說的。一個人的高貴不在于他的地位和財富,而在于它的靈魂。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馬修無疑是一個很卑微的人,是一個不能很好的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人。但是,他卻是一個具有偉大靈魂的最高尚的人。馬修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是一個很平常的教師,他做著一個教師應該做的工作。但是,他又是一個很不平常的人。他的事業(yè)并不偉大,但是他的'人格,他的靈魂卻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高尚。他是一個真正用心在做教育工作的教師。他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的上級領導了不能理解他,對他的做法多有微詞。但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F(xiàn)實是無情的,馬修無奈的走了,孩子們也在無奈之送走了他們的老師。但是,他留給孩子們的音樂,卻還在孩子們的心田流淌著,直到永遠!
作為一個教師,馬修是一個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把自己的全部的愛,全部的尊重給予這些孩子的教師?梢哉f,他是一個真正用心在做教育的教師。作為教師,馬修是一個成功教師。面對這樣一群看起來無可救藥的孩子們,馬修并沒有放棄,也沒有嫌棄他們,他總是用音樂來凝聚孩子們,用音樂語言來和孩子們溝通,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找到自己,認識自己。這一群在別人看來無可救藥的孩子們,在他的教育和感化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作為一個音樂人,馬修不是一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他沒有譜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樂章。但是,他又是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她是將自己的音樂譜寫進孩子們的心田的音樂家,他是為孩子們的人生譜寫出對動人樂章的音樂家。他是把自己的音樂寫進孩子們的心田的真正的音樂家。同時,他又是將自己的人生譜寫出最動人的樂章的音樂家。他是一個將愛寫進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的老師。
他用他自己的教育真正改變了孩子的人生,改變了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才是作為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的地方。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4
9.27日,全校教職工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莫杭治是一位著名的指揮家,當年合唱團的伙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學監(jiān)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在“池塘之底“時不為人知的感人的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優(yōu)秀的法國電影,是每一位身為教師的人必看的經典電影!白钍〉囊魳芳摇,“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馬修就是我們的榜樣。那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地在我的耳邊回蕩,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馬修老師用音樂啟發(fā)孩子,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它發(fā)覺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樂天份,它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同學,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在一位夫人來參觀時安排了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 這群孩子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經常氣得馬修老師七竅生煙,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唱出自己的天空。馬修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這些學生通過參加合唱團不僅學會了遵守紀律,增強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們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變。由此可見,一位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我作為一名職業(yè)高中的老師也深感責任重大。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jiān),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樣一個名字,馬上讓我聯(lián)想到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對于一個教師要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有時會不小心的融入這樣的氛圍中,而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用他對音樂創(chuàng)作的熱愛,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zhí)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他期待的眼光,用他精湛的技術,用他平靜而充實的心靈,引導孩子們的心靈。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學會了欣賞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音樂結開了束縛他們心靈的繩索,重建了被炎涼事態(tài)損毀的是非觀,激起了一顆顆幼小心靈中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
馬修一次一次幫助這些孩子掩飾他們的過失,使他們不至于遭到冰冷的懲罰。這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這就是心靈使然吧。當渴望寬容又擔心自己不夠嚴厲的時候,讓愛指引你去做吧!常?吹侥俏⑿Φ拿嫒,那么坦然,充滿了理解,那笑容就像溫柔的陽光,可以一直照到人的心里去,每天給你一點點,慢慢的,也許,孩子們那顆冰冷的心就是這樣慢慢的解凍了吧。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zhí)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jié):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影片中的校長則是一個失敗的典型,他憑借自己的判斷確定是那個壞學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學校的錢,在不經過調查的情況下對那個學生又打又罵,并最終把那個學生趕出了學校,后來事實證明是冤枉了那個學生,但卻釀成了惡果。那個學生為了報復校長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幸虧同學們都不在里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學生他的道德品質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干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學生,不僅不能教育學生,反而會讓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動。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聞的經典電影,傳說中的德育優(yōu)秀作品,果然名不虛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5
已經忘了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只記得那時我還是一位學生。今天,學校領導的推薦下,我又再一次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作為一位新老師的我,看完之后,心靈像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領導的推薦,使我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講述了在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jiān),這個學校被稱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是由調皮搗蛋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chuàng)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zhí)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zhí)著堅守而歡欣!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老師應該如何教育不同性格的學生?尤其是對于后進生?接下來,我想說說我自己的見解:
一、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他們的心理、關心他們身體的健康、了解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做起,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學生感覺到我的愛的存在。使他們相信你,尊重你,愿意和你交流,這樣他們才愿意學習你教的數學。而對學習成績差、品行不夠規(guī)范的學生表現(xiàn)出嫌棄。由于種種原因,后進生往往有一種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對老師時時戒備,處處設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達到心理相容,后進生那緊閉的心扉,才能向老師敞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更多的愛。即偏愛他們,優(yōu)先關懷他們,用“愛”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種,引導他們一步步上進。后進生后進的原因因人而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也應該無微不至。生活上問寒問暖,學習上悉心輔導,若是父母離異或變故,教師則應象他們的親人,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關心差生,還表現(xiàn)在調動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進步,如讓優(yōu)等生與他們結對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事實證明,只要教師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后進生身上,就會引起他們心理上的共振,行動上的回報。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高中生,學生的自尊心很強,所以老師應該盡量采取表揚的形式,少批評!尤其是對于后進生,雖然缺點多,但他們也同樣希望受到同學的尊重和老師的表揚。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他們取得進步、獲得成功時,及時肯定,衷心祝賀。后進生與其他學生做了同樣的好事,取得同樣的進步,教師應優(yōu)先表揚,借此增強其自尊心,確立其自信心,強化其正確行為,并促其將這種優(yōu)勢或進步遷移到其他方面。對后進生提要求要經過慎重周密的考慮,循序漸進地一步步提出,使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能產生成功后的情緒體驗,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使他們更加滿懷信心地去實現(xiàn)老師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此不斷深化,將逐步形成變后進為先進的內驅力,甚至會形成今后做人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意志。
三、多了解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對于后進生,他得那種自卑、壓抑的心境中會愈發(fā)對學習失去興趣。正確的做法是優(yōu)先讓他們參加各種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的興趣特長在活動中得以發(fā)揮,進而認識到自身價值,實現(xiàn)自我肯定,鼓起前進的風帆。即使沒有特長,也可以通過活動讓學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如讓他們參加朗讀、演講等學科類競賽活動,趕“鴨子”上“架”,教師趁此契機加強輔導,對其轉化將會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興趣是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積極學習的源泉。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可以善于利用各種方法,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讓他們未來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6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1949年法國“池塘之底”學校的一些往事,該影片演繹了音樂對人的美好心靈塑造,表明人道思想在教化過程中的作用。導演在影片中開出了一劑救贖心靈的藥方,這不是金錢,而是音樂藝術,呼吁音樂才是拯救心靈,重塑心靈,引領我們回家的歸途。飛逝的歡笑和無法抑制的淚水都已成為過去,卻永遠不能被忘懷。如果是一段音樂、一首歌或是一組合唱連接起來這遙遠的回聲,那么它們打下的烙印就會更加深刻?赡苁怯捎谶@個緣故,我對《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越來越欣賞!斗排0嗟拇禾臁方o了觀眾一個全新的師生之間情感印象,電影里面雖然包含了普遍的元素,但導演卻用了一種溫情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了這些人物和情節(jié),讓這部電影的每個片段都充滿了簡單溫馨的愛,如果要概括一下這部片子,那我想可以用以下六個字“簡單、質樸、溫情”。
關于師生關系的電影歷來讓人感動,而《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感動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我在欣賞這部影片時,幾次眼淚在眼里打轉,有欣慰、有同情、有反思、有對照。馬修的教育理念需要我們去意會,而非言傳所能領悟的。他遵守制度,并不象以往刻畫的此類人物那樣藐視制度和管理;馬修是伯樂,他挽救了許多孩子的心靈,培養(yǎng)出了皮埃爾這樣的合唱指揮家;他認真執(zhí)著,同時他也有不能改變和無法挽回的學生,但是他在盡自己的所能做著可以做的事情。放牛班的孩子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馬修,皮埃爾是幸運中的幸運,如果沒能遇見馬修,他極端又叛逆的性格將給他一個黑暗的未來。
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這般幸運,能夠碰得見馬修這樣的伯樂。問題學生在每一所學校,在每一個班級都有存在,我們提及他們總是充滿了厭惡,但有馬修出現(xiàn)嗎?包括我自己,我有過他的偉大嗎?通過這部影片我們應該看到想到: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發(fā)現(xiàn),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導。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心去尋找孩子們的優(yōu)點和點滴進步,或許我們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讓孩子們更加茁壯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看到自己的“春天”。這正是《放牛班的春天》帶給我的感動,為現(xiàn)實中不易得到的而感動。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xiàn)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學生的才成長固然不光依賴于老師,但老師的影響無疑是相當重要的。老師不僅給予學生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真正優(yōu)秀的老師給學生追求夢想的勇氣與途徑。年輕人總是充滿夢想的,夢想是青春的背景音樂,伴隨人們度過一生最美的季節(jié)。但是世俗的壓力往往會扼殺這些美麗而脆弱的夢想,《放牛班的春天》里就有這樣一群被壓抑、被忽視、被扼殺了夢想的孩子們。嚴格的管束,僵化的.教育令他們沒有夢想的空間,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叛逆的行為上,失去了追求夢想的甜蜜。而那位新來的訓導主任最終以他的理想、寬容與音樂重新喚醒了孩子們追求夢想的本性,讓他們的青春活力得到了真正的釋放。
今天的時間充斥了太多的功利,成年人追名奪利的浮躁情緒深深地影響到他們對待孩子們的方式,使得本應以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性情、激發(fā)活力為目的的教育機構成為單純訓練未來參與利益爭奪大戰(zhàn)士兵的新兵營,本來發(fā)掘人性的學校變成了扼殺人性的地方,本來快樂好學的學生變得成天疲憊而厭學,這是多么殘酷的教育。
今天的成年人真應該靜下心來,看看《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位訓導主任,看他是如何對待孩子,怎么告訴他們應該如何追求夢想,如何享受這人生的春天里的每一道陽光。《放牛班的春天》,充滿天籟童聲,充滿溫情,一部讓你靜靜流淚的電影。它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方式的萌生讓我看到了希望,體會到春風拂面的溫暖和煦,體會到自由的感覺,讓心靈跟著孩子純凈的天籟之音飛越于體制之上,同時期盼著將來的改變。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快樂,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美麗:只要你心中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7
看過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的一幕幕,一股熱流在眼中涌動,一番共鳴在心底引發(fā),一種感觸在腦海里翻騰!再一次被馬修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原諒他的學生的不尊不敬、惡作劇、甚至羞辱的寬容大度所感動,再一次被馬修先生對他所有的學生的不離不棄,善待每一位學生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從這位值得敬重的教育者身上,我深深地感悟到“寬容”一詞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我不懂法語,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譯還是綜合了中文的意譯,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常把對學生不加區(qū)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并且當我們這么說時,可能同時也意味著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藥。我想“放!碑斉c此相類。
的確,“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為學校,實際卻是“教養(yǎng)院”,這里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里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guī)——處罰”奉為圭臬的教師。在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里更像是一座監(jiān)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帶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yǎng)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并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后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于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給予我們學習的可能性,而并不簡單是當作一個偶像或榜樣而遠遠的膜拜敬仰!俺靥恋住痹凇拌F血”校長的統(tǒng)治下仿佛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風的鐵幕,任何的變革和嘗試仿佛都是不被允許的,而馬修在這種“制度下”進行了自己的探索。當他發(fā)現(xiàn)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后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并在被發(fā)現(xiàn)后冒著丟掉飯碗的危險進行了“制度內”的抗爭,而成效是顯著的: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里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并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這時候,在我們感慨音樂的神奇力量的同時,也不能不想到,無論多么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愿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
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但我想同時應該還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于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zhí)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為戒。
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作為教師,擔負著救治靈魂的重任。如果那些不諳世事的幼童都是純潔而無知的羔羊,老師我們應該就是他們的守護者和牧羊人!拔覀兪欠穸际潜环胖鸬母嵫虼葠鄣哪裂蛉税≌埬阒敢业诌_上帝的牧場……牧羊人啊,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牧鞭:把迷途的羔羊喚回,更不要把他們趕入歧途……“
雪萊的《西風頌》中有這樣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放牛班因為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馬修式的人物,他們也將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8
一首好歌,一首好詩,都會讓我們在聆聽之后感動許久。相同的,一本好書,一部好的電影,也許會影響一個人一生!斗排0嗟拇禾臁肥俏液芫靡郧翱催^的,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會讓我心里灌入絲絲感動。
這是一個讓人看了還想再看的故事,簡單,質樸,卻讓人相信了人性本善,讓人相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正如同這部電影里的結尾曲“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熱忱,榮耀之路,童年的幸福,轉瞬即逝,絢爛的金光,照耀小路的盡頭”。這是一群活在黑暗中的孩子,他們一直在黑暗里摸索著,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沒有人告訴他們生活到底應該是怎么樣的,而馬修老師無疑是他們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帶著他們走向一條榮耀之路,在這條路上,馬修用他的包容,理解這些“問題”學生,帶領他們走向光輝大道,引導他們人生的方向。正如影片開頭,馬修老師才到學校的時候,學生力基惡作劇的打破了學校管理人員莫桑先生的頭,馬修老師在知道真相后并沒有狠狠的懲罰這個學生,他讓力基看到了他做錯事的后果,讓他看到了莫桑先生并沒有責怪他,力基突然就感到了一種救贖,最后他自愿照顧莫桑先生,我覺得這才是對于學生最好的“懲罰”。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池塘之底的校長,校長所推崇的是“行動—反應”式教學,所謂的行動就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的硬形制裁,而反應就是學生對硬性制裁的反應。當馬修老師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在戲弄他,嘲笑他“雞蛋頭”,場面很混亂,這時,校長進來,一聲口令,學生們都很乖的'坐下來,因此校長便認為他的這種教學方式才是最正確的,這種教學方式才是對這些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最后校長為他所做的付出了代價。
“永遠別說永遠,路途上總要一直嘗試”,這是馬修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沒有永遠錯誤的學生,懲罰他們,那他們永遠不知道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到底應該怎么做,馬修老師很好的維護了學生的尊嚴,又讓他們認識到了錯誤。那首《希望之光》:吹過積雪的大地,傳來訊息,冬天將要過去,你的回聲飄向遠方,伸展雙翼,在昏暗的早晨,尋找通往彩虹的道路,揭開春的序幕,海上的風,托起輕快的羽毛,駐足于古道的巖石上,傳來訊息,冬天即將過去,你的氣息飄向遠方,飄向深山,在旋風中轉動,伸展雙翼,在昏暗的早晨,尋找通往彩虹的道路,馬修老師很好的改變了這所“池塘之地”,校長似乎也被歌聲調動起來了,玩飛機,踢球,做著童真的事。馬修老師用他的堅持改變了這所學校。
在歌聲中,馬修先生讀懂了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望,就像那個偷了校長錢的孩子就想買一個熱氣球,逃出塘底,沒有人有資格責怪他,在一個美好的童年里,不應該是在一個沒有親情,沒有人關懷的,有的只是命令的地方度過。
然而即使馬修老師很出色,改變了這所一直有著思想禁錮的學校,但一人之力終究是弱小的,終是無力改變這個學校的本質,馬修老師被勒令辭職。在馬修先生離開的時候,沒有學生來送他,也許是學生們還不能很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大家的心意和祝福就像他們折的紙飛機一樣飛到了馬修老師的心里。大家唱起了他曾經教過的歌曲“風中舞動的風箏,請不要停留,飛向海洋,飛向天空”,這就像是大家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老師啊,你就像那風中舞動的風箏,即使學校沒有能給你一個讓你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那并不能葬送你的夢想,請就這樣堅持你的夢想,飛向海洋,飛向天空,你將有更大的空間施展,老師,再見!”。
馬修先生要離開了,就在要離開的車站,皮皮諾的執(zhí)著成就了他的夢想。皮皮諾在心里一直認為在某個星期六,他的父母來接他回家,只要他等下去,就一定會被父母接走。在馬修先生被解雇的那天,馬修先生帶走了皮皮諾,而那天正是星期六。我相信大家看到這里的時候,都會覺得心里的一塊柔軟被感化,就在那個星期六,馬修先生這樣的一個舉動改變了皮皮諾的一生,只因善良,只因人性的美好。
馬修先生像是善良的靈魂師,馬修先生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學生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受傷的心。神圣而純凈的音樂不但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更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仁愛、友善、寬容的極致是讓所有的觀眾眼中充滿喜悅的淚水!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9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賞析簡介總結 電影簡介: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導演,杰拉爾·朱諾,狄迪爾·弗拉蒙,雅克·貝漢等主演的法國影片。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耶爾·莫昂奇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蒙·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在荒郊野外的破舊校舍,自由受到限制,搗蛋和被罰,學習和改造,壓抑和等待,生活日復一日,了無新意。
這一天,來了一位個頭不高、其貌不揚的中年禿頭男士克萊蒙·馬修,他的任務是接替一位被頑童們折磨得遍身傷痕的學監(jiān)?巳R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只能成為了一個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無望的未來,暴戾,不信任彌漫在四周。 到任后克萊蒙·馬修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蒙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 克萊蒙偶然發(fā)現(xiàn)班上頑劣的孩子編著小曲罵人時,他腦瓜靈光一現(xiàn),組織了放牛班合唱團,目的是重塑這一群放浪孩子們的心靈?巳R蒙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制造者就是皮耶爾·莫昂奇,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蒙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fā)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克萊蒙·馬修的寬容、善意和愛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讓校長無法忍受,因為從克萊蒙·馬修這面鏡子校長反照出自己的丑陋和失敗。
不久,其它幾位老師與學生聯(lián)合上訴,趕走了壞校長。 倒敘的手法也告訴人們,那位平凡的老師其實已經獲得了幸福的回報:他的弟子如愿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也間接實現(xiàn)了老師平生的夢想。他平淡度過余生,可是,留下了一個健全人格的生命光輝。 電影評論: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簡單質樸的影片。一位評論家為該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chuàng)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yè)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這部電影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就連其中的男主角也是一個失業(yè)的音樂教師,一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但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所作所為,用他自己獨有的方式,以他的善良、仁慈、寬容救贖了放牛班那些已被遺棄的孩子的心靈。讓這一幫不被老師認同、喜愛調皮搗蛋,甚至過分惡作劇的學生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而準確定位,成為有用的人。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朽木不可雕也。在這部電影中,那些被認為是朽木的孩子們,就在一座被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以“犯錯-懲罰”的方式折磨著他們幼小的心靈。正是由于這樣的缺乏人性關懷的教育體制下,才使這些孩子們更加叛逆、調皮、孤僻,甚至有時候他們的行為實在讓人覺得這幫孩子的確不是省油的燈。
而對于這些調皮的學生,馬修老師并沒有按照校長的方式去管教這些孩子們。在影片的一開始,當馬修老師來到這所學校,當從其它老師那了解到,他所教的學生是那么的麻煩、搗蛋。但馬修老師沒有以與他們相同的想法來看待他的學生。 就像當馬修老師知道了是勒蓋萊克在馬克森斯的門上做手腳,導致馬克森斯受傷之后,并沒有帶他去見校長并關禁閉,而是讓他去照顧馬克森斯先生知道他康復為止。這一點便能很清晰的證明馬修老師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0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美麗,只要你心中有春天,不管被什么壓制著,也同樣擁有春天般的種子在慢慢發(fā)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一顆閃爍的星星,所以每個人都有發(fā)光的一面,因為他們自己的特點是無法代替的。
這部電影就像在書寫自己的人生一般,經常有大人說,你怎么還不懂事呢?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呢?而我們哪知道在他們眼里的懂事到底是怎樣的,好像怎么做都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下面來說說作為孩子的我,從小父母不在身邊,但慶幸的是有慈祥的爺爺奶奶,他們會經常教導我做人的道理,所以以至于我沒有走向迷途。這是非常慶幸的,我遇到過像電影中校長一般的老師,也遇到過像克萊門特·馬修一樣的老師,更遇見過像電影中調皮一樣同學。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會因為作業(yè)沒有達到老師規(guī)定分數挨板子,那可痛了,手都能腫上幾天。所以本來膽小的我更不敢問老師問題,在后面上初中時我遇到了一位非常慈愛的老師,如果要形容他的話就是烏云密布后的'太陽?伤塘宋乙粋學期就離開我們學校了,春天里唯一那一點陽光沒有了,我親眼目睹學校里腥風血雨案件。但現(xiàn)在想想,我所經歷的都不算什么,還有比這些更難容忍的,F(xiàn)在走在路上我經?吹铰飞掀蛴懙娜,經常聽說拐賣小孩的事情,最近也是在我們學校發(fā)生了一件事情,以前覺得只會在電視劇中發(fā)生的事情我也遇上了。
同時也讓我對老師這份工作也更加堅定,作為老師不僅是要教授學生知識,現(xiàn)在這個社會更應該教會孩子為人處事,就像神墨教師誓詞里面所寫的,我們并不只是在教授知識,而且培育千千萬萬有能力面對未來挑戰(zhàn)的人,身上背負著助億萬進步的重任。我們的責任不僅是孩子,也會是家長、同事、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我要做的是像克萊門特·馬修老師一樣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我也遇到調皮搗蛋的孩子,遇到過胡攪蠻纏的家長,遇到過不被理解,但這些并不能阻止我前進動力,黑暗中總會有人站出來引路。
克萊門特·馬修老師對每一孩子都充滿了信任,從一開始就用心關注這一群孩子們,知道他們每一個人的優(yōu)點。對他們都是充滿愛和呵護。而我也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優(yōu)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要做的是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當你真誠地欣賞別人,別人才會更好地欣賞你,用心、用愛對待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弱小的,他們需要愛。孩子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身材矮小,沒有力量,這奇妙又復雜的世界對他們來說既充滿好奇又布滿危險。有的孩子看似被人照顧著衣食住行,物質無憂,可是內心卻極度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常常被認為是搞破壞、他們的哭鬧常常被理解為無理取鬧。不懂孩子的成人像王宮里的國王,高高在上,權力極大,而孩子就像下面的臣子,必須遵從大人們的話……
多少人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是我也是從孩子走過來的,我覺得孩子懂很多,他們懂得愛、有主見?墒牵斫馑麄兊娜擞钟袔讉呢?正因為以這樣的眼光看孩子,所以我們總覺得自己——教師,我要成為孩子們的太陽,給他們陽光和希望。我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我要給予孩子源源不斷的愛。
我熱愛孩子,孩子同樣的給我力量和愛。小小的一間教室,對我來說只是舞臺,對他們來說卻是世界。上課時那圓溜溜、黑珍珠般的眼睛認真的看著我,透出多少信任?老師說請某某小朋友過來幫幫忙,于是一群孩子爭著搶著要當老師的小幫手,這表達了多少愛?和孩子在一起,我就和孩子一樣年輕、天真,和孩子一樣充滿愛。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多少人奔著錢去了,而自己卻選擇了這個不賺錢的工作,教育于我而言像奔流的江河,從不止息…愛與責任,說起來就四個字,做起來卻是千萬字。做一名教師難,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更難,路途越艱難,證明前途越光明,自己就越要堅定方向。教育這一份事業(yè)是多么偉大。
我深知老師這條路的艱難,但我會想到克萊門特·馬修老師一樣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因為內心深知自己的責任,所以從不放棄祖國的未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1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边@是克萊蒙·馬修對教育的真正含義的理解,更是他對愛的理解。這句話激勵著我們,也讓每個人感受到了生命中愛的存在。
雨果曾說:“人間如果沒有了愛,太陽也會熄滅!睈劬褪屈c燃太陽的火把,驅散生命中的困難與挫折,既溫暖了別人,也升華了自己。人生因愛而絢麗,社會因愛而和諧,世界因愛而美好。愛,撐起心靈的藍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愛,是一種寬容。
當愛因斯坦的“天才”還沒有發(fā)揮出來,還顯得很笨拙的時候,他的父母并沒有因為功課不好、被學校開除而責打他,而是給他一個很寬松的環(huán)境,循循善誘地協(xié)助他成長和發(fā)展。正是這種寬容的愛,激發(fā)了愛因斯坦的潛能,創(chuàng)造出了一位有著輝煌成就的偉人。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面對這些“可怕的學生”,馬修沒有選擇暴怒,也沒有選擇冷漠,而是選擇像愛因斯坦的父母那樣理解他們、寬容他們。因此,他才能成功將這些學生感化。這種精神是難得的,亦是可貴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是一種信任。
馬卡連柯曾經勸說一批家境困難的學生重返學校,然而,當他發(fā)現(xiàn)跟在他身后的隊伍越來越短時,他沒有懷疑這些學生,而是相信他們總會回來。終于,這些學生在他的感召下全部返回學校,并被馬卡連柯培養(yǎng)成有用之才。這不僅是因為他對學生的關愛,更是因為只有自己的信任才能換來他人的信任。
古人云“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信任是愛的最好的表達方式。選擇信任就會贏得尊重與支持,因為只有信任才能經得起事實與歷史的考驗。馬修的信任與馬卡連柯異曲同工,當窗口飛出一只只載滿愛意的紙飛機,你不感動嗎?
天下為公,億兆己任。愛,是一種平等。
在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巴甫雷什中學里,人們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在他的觀點中,世界上不存在差生,在遇到難以教育的學生時,他不會歧視這些人,而是用平等的眼光、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他一生教育過一百多名類似的學生,而且教育過程也特別艱辛,但是他成功了,原因就在于平等與博愛。
愛是重要的,平等的愛尤為重要。馬修也踐行了這種精神,讓每個人得到了應有的關愛。他沒有否定或放棄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所教班級中最難以教育的學生也一樣,在他的教育下獲得最終成功,正像他所說:“永不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愛,是一種平凡。
張玉滾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后,放棄了更好的就業(yè)機會,回到家鄉(xiāng)致力于山區(qū)里孩子的教育。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他一直堅持工作,從不懈怠。他吃苦耐勞,愛崗敬業(yè),用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感動了無數人。山區(qū)里的生活讓他失去了更好的發(fā)展機會,他也從此陷入了平凡之中,但是他對孩子們的愛卻不是平凡的,因為他在意的并不是名利。
“偉大的靈魂常寓于平凡的軀體”,馬修本來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華賺錢,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他將自己的才華全部獻給了愛和教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和張玉滾一樣,選擇了平凡,就注定選擇了一種偉大,選擇了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瘪R修對孩子的愛,讓這個如“塘底”般破敗不堪的寄宿學校,曾經陰森可怕的房屋,布滿灰塵的操場,混亂不堪的教室,增添了一絲靈動和快樂;也正是這種強烈的、不可磨滅的愛,讓看似不可挽救的“放牛班”的孩子,懂得了自己值得享受寬容和善意,值得被愛、被期待,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更值得迎來人生中真正的春天。這個春天,不僅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更是這些孩子沖出牢籠、沖出暴政,再次感受人生意義的時刻。
愛,如陽光般溫暖,如山峰般偉大,如草原般寬廣,如海洋般深邃,愛讓每一個人站在世界的中央。為了生命中的向往與不懈追求,學會愛吧,撐起心靈的藍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2
正逢秋假,學生們都開開心心地放假了,而我們老師也正好趁這工夫進行學習與提高能力。對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觀看法國教育片《放牛班的春天》。這部片子是原聲帶,沒有中文配音。雖說有中文字幕,但觀看效果不好。一開始,會場里有些吵亂,但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步步深入,大家逐漸地安靜了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影片當中。大家都被那位可愛的、幽默的、充滿智慧和充滿愛心的老師給迷住了。影片放了一個多小時,雖說我的脖子酸酸的,眼睛澀澀的,但心情是很愉快的。
該影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一所專門收留問題男孩的學校里。這里的孩子不僅調皮,而且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他們自卑,自暴自棄,沒有目標。在學校里的任務不是學習,而是闖禍,打架、吸煙、酗酒、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等等。他們每天寄宿在學校,遠離父母,有些孩子在星期六可以和父母短時接見一下,而有些孩子的父母卻一直沒有來與他們見面。這些孩子對親情嚴重缺失。他們缺少家庭的溫暖,缺少親人的愛。因此他們對大人有著敵對的情結,他們對老師有著從心底里的抵抗。這些都與他們的經歷有關,我覺得對他們的那些表現(xiàn)深表理解和同情。其實他們的內心很空虛,整天提心吊膽,但他們的心底里是很脆弱的,他們渴望著別人的關懷和愛。從一方面來說這些孩子是不幸的,他們被關在輔育院里,接受來自校長的極端教育。因此他們反抗著,不斷地制造麻煩,甚至把打鈴的老人家給弄傷住院了,也不感到傷心和內疚,但他們的反抗是無力的,他們總是逃脫不掉那位自私殘暴的校長的“行動——反應”的教育模式,關禁閉,被體罰是常事,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碰到了一位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老師——馬修先生。馬修老師的到來,使這些孩子的命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被這位可愛的學監(jiān)深深感動了。馬修先生是一位音樂愛好者,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監(jiān),但因為他的愛心和責任心,使得這所“池塘之底”的學校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這里原本多么冷酷的老師,還是這里原本多么有問題的學生,他們都被馬修老師感動了。
看了這部影片,我認為有這么多的人被感動,有這么多的人被改變,主要是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馬修老師對任何人都充滿信心。馬修老師面對這樣的學校和這樣的學生,他沒有失望和絕望,而是想盡辦法去尋找溝通的辦法和途徑。終于他找到了——那就是音樂!他認為音樂是一種通用的語言,能從心靈深處去感化,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他的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對我是一種警醒,是啊,只要對學生有信心,總會找到一種適合的教育方式的。
其次,是馬修老師的'愛心。在他的班級里,他無論是對調皮,甚至說有暴力傾向的蒙丹;還是對有音樂天賦的樂格克;還是對默默無聞總是闖禍的莫杭治,他都一視同仁。且聽他在對被莫杭治弄傷眼睛住院時他對老桑說“他是個害羞的孩子,和我一樣” 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充滿愛心的老師。當他得知一位學生總是在幻想這個周末家長會來看望他,而實際上永遠不可能的事之后,他的心情很低落,就想盡辦法給那孩子新的希望,影片的最后是馬修帶著這孩子離開了這所學校,而那天剛好是星期六,這個結尾寓意深遠,我理解為馬修老師就像是孩子們的父親一樣愛護著他們,用他的愛來陪伴學生們的成長。
第三,是馬修老師的智慧。當影片放到馬修老師把一個個學生叫來試音時,他按音色的不同把學生分成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時,忽然有一個小男孩真的是五音不全。一般我們會把他晾在一邊讓他看其他學生唱,這樣會很無趣,學生會有自卑感。但馬修老師卻做了一件沒人想得到的事,他竟讓這位學生當了琴譜架。我們當時就笑了,但笑過之后是反思,如果是我們,我們會這樣做嗎?
馬修老師用他的智慧,讓每位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都有事可做,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因此他們會挺直腰桿做人。是啊,老師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人的一生如果能碰到一位像馬修先生一樣的老師,那真是一種幸福。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幸運的,都能碰到一位好老師。我想我們的家長肯定也有與我們相同的想法,馬修老師的愛心和智慧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努力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3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曾在12年參加安徽省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的時候,一位授課老師在課堂上推薦我們觀看過,當時因為時間關系,只是讓我們欣賞了一些片段,所以這部影片在那時留給我的記憶不是那么深刻。然這次來蕪湖面授則不同,授課老師不僅在課堂上讓我們觀看,還就這部影片聯(lián)系我們的所學布置了撰寫觀后感的作業(yè)。本想在網上隨便下載一篇敷衍了事兒的,因為這樣的情況很多,我這樣做了也最多算是隨了大流。但是,當我認真看完影片,我最初的想法改變了,讓我改變想法的不是別的,只是源于自己內心的一份崇敬。
不得不說,《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去觀看,能得到的感觸會更多。影片中那位禿頭、圓臉的馬修老師一視同仁的教師情懷,最終讓一群被大眾視為身處“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在愛的感召下發(fā)生了改變。如果說馬修老師讓音樂打開了孩子的心門,那么我要說的是音樂在其中只是一種溝通共融的方式而已,真正潛藏于影片中值得我們老師去關注的,該是馬修老師對待學生的仁愛以及他在逆境當中時時所傳遞的正能量。馬修老師從沒因為孩子的頑劣而放棄對孩子們的教育,更沒有像院長那樣用一種單一蠻橫的方式對待孩子。在院長那種所謂的“行動”致“反應”的方式下,觸發(fā)的往往是孩子們更大的反抗與仇視。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精神需求的,我認為馬修老師能成功改變孩子也正是源于他在來“池塘之底”這所學校前就懂得了這些。所以在面對孩子起初對他的侵擾時,馬修老師選擇的是理解與包容。他沒有將孩子拉去禁閉,當然作為一個智慧的老師,在“行動”與“反應”上他也并非是毫無反應,所以當馬克森斯大叔被勒蓋萊克的惡作劇而導致受傷時,馬修老師對其懲戒的方法是讓勒蓋萊克去醫(yī)院幫忙直至馬克森斯康復。顯然,馬修老師在用他的方式在顛覆著院長推崇的禁閉式管教模式。結果從成效來看,顯然馬修老師的方式激發(fā)了孩子內心的真善美,勒蓋萊克在醫(yī)院的所見所聞成了非常難得的實景教育片段,當馬修老師鄭重的問勒蓋萊克:“馬克森斯大叔很善良,不是嗎?”這一次得到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這種肯定不是高壓下的威逼,而是一種發(fā)自孩子內心的肯定。所以說,教育是要有情感體驗為基礎的,這種體驗結合我們這次所學,即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來說,可以說是幼兒社會化的途徑。
既然要結合本次面授課程來談,帶著挖掘影片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的目的,我又重新在網上觀看了影片。我想就對學前兒童社會化產生影響的個性差異因素著手,淺談一些自己的拙見:就幼兒自身個性因素的'影響來說,早期兒童的行為特征、活動水平、挫折耐受力與生活的節(jié)律性都存在著明顯的個性差異。影片中的孩子們因為頑劣曾被周圍的人帶有有色眼鏡看待。但是馬修老師的到來無疑是給“池塘之底”帶來了春的律動。馬修老師通過組建合唱團,讓這片沉寂的園地開始有了歌聲,同時他自己寫歌讓孩子演繹,這些歌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很多源于他在“池塘之底”工作與生活的寫照,更蘊藏著他對孩子們深深的愛與期待。這樣的歌曲浸潤著孩子的心,自然也成了他走進孩子的媒介。在馬修老師組建合唱團之初,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選擇孩子所處聲部時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關注孩子個性差異的種種舉措。
面對大部分孩子音樂素養(yǎng)低下的情況,積極正面的鼓勵與肯定是這位智慧型老師的法寶之一。即便是對于五音不全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個例,馬修不是讓他置身于外,無所事事,而是讓他成為了譜架。單從這點來看,每個孩子都能在他的團隊發(fā)揮著自身的價值。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老師出現(xiàn)在這群已經習慣了被否定與漠視的孩子們面前時,不正猶如一股暖風吹散陰霾帶來明媚嗎? 所謂,師之伯樂。當一個好的伯樂是一種素養(yǎng)更是一種修煉。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也能成為像馬修老師一樣的人,能夠拋開世俗的偏見,用寧靜、包容的胸懷去面對我的孩子們,在關注幼兒個體差異上引導的方式能更科學,施加的干預能更有效。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4
看過《放牛班的春天》后,深受感動。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真的,他們生來天真無邪!世界太多的無奈與傷害,使心靈脆弱的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彷徨不安與渴望得到呵護,才會走上“掩飾自我,封閉自己”的道路。“人之初性本善”無須置疑。從那群調皮搗蛋,在別人眼中“無藥可救”的孩子只是一只受傷的小鳥,它們找不到可以棲息的深林,才會變得兇殘。只要多一點愛心與耐心,其實很容易挽救他們。孩子是需要理解與關愛的,他們也希望別人可以理解他們,也希望找到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很多時候,從自己出發(fā)也深有體會,當內心的痛苦讓自己掙扎不已,無法消除時,負面想法便主導思想,“做一個叛逆的人,不管別人怎么看,都不在乎”真的不在乎嗎?不,絕不是。只是心中太多的想法讓自己迷失了方向,每一次的“叛逆”之后,心里多的并不是快樂,因為所作所為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很喜歡劇中的馬修老師,一直盡自己的力量保護受傷的孩子,用理解與關愛來感化那些彷徨不安的心,他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愛好與天賦,再加以引導與教育,使一群“小惡魔”變成可愛的“小天使”。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真的讓人感受到很多溫暖,而他們對外界世界的渴求,一雙雙充滿希冀與渴望的眼睛亦讓人心疼。孩子能壞到什么程度?最多只不過渴望被愛感化,很多時候,我們同樣都渴望被關愛卻忘了去愛,缺少一顆真誠的心,所以世界也是昏暗無比。我們應該給予自己陽光,然后學會去愛別人。也許不是人人都可以選擇對的方式去安撫他人,但是只要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他人,最終不會是傷害。
很喜歡劇中的貝比諾,他那雙充滿憂郁的等待而且茫然的眼睛以及小巧可愛的嘴巴,讓人覺得很可愛。很喜歡他傻傻的笑,亦很心疼他小小年紀卻在滿懷希望的等待后失望。也許世界的無奈太多太多,任誰也無法更改,不要總想著自己是受傷的人,其實在你身邊的`人都有受傷,只是他們更會隱藏,也許這個世界上心疼是無休止的,因為它關系著情感,當你為一個人心疼或難過時,你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因為在這個世界還有讓你去愛去追求的美好,這個世界并未讓你絕望。不要在乎得與失,只要你真的快樂就夠了,我們不應該自私的想占有一切,因為世界不可能都屬于你,人生總會不完美。叩問心靈,當你做一件事時是否真的快樂,如果真的快樂就無須計較太多,因為在你付出的過程中你感到了快樂,這就是收獲。不一定要別人精心設計與給予,它是心靈深處的感受。
如果真的不快樂了,就該放手,讓自己自由。 馬修老師在經歷了自己人生高潮轉向低谷的時刻并未太多的看重自己的痛苦,他依舊小心翼翼的保護著他身邊那群受傷的孩子,因為他的善良所以他相信也看到了孩子們真實的一面,他也因此帶給了孩子們希望與陽光,幫助他們“該邪歸正”,走出自己的路。很多時候,一句關心,一句問候都會讓人感動,因為在一個冗雜疲憊甚至略帶寒意的世界里,至少還有人會記得問候你,讓你不再孤單。 我相信一個人的力量也會改變一切,也可以帶給世界溫暖與關愛。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遺失善良的自己,只要你的心是美好的,世界也會是美好的。只要你可以主動給予他人溫暖,你收獲的不會是寒冷。時間可以熬出五味具全的大雜燴,它可以讓你更加懂得如何應對生活的波瀾。 從馬修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值得學習的品質,他時刻考慮著孩子們的心理,對他們的肆意冒犯不是予以批評和指責,而是通過一種使他們自己意識到錯誤并且以一種幽默的方式予以指正與教導,他最終用自己的方式讓孩子們喜歡上他并且由衷的接受他。
要想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人,就必須要學會尊重他人,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只要真誠待人的人才會得到真誠的對待。不要總想別人應該為自己做什么,而應該想我能為別人做什么,這才是真正的偉人或者說有涵養(yǎng)的人。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反省,我也不例外。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5
其實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個片子了,一直沒有機會來看,今夜很有耐心的看完了,發(fā)現(xiàn)它是那么的不可思議,里面的音樂讓人的心靈得到放飛。它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的童年,也讓我想到了我現(xiàn)在的學生?傊愤^后知道了一句話,就是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我希望我能夠成為我每一個學生的“克萊蒙馬修”。
那是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在那個鄉(xiāng)村里,有一個名字叫做“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在那所并不大的寄宿學校里生活著這樣一群孩子——他們要隨時接受并且服從來自所謂“寄宿學校校長”的懲罰,似乎他們是被社會遺棄的孩子,就像是陽光下那些漂浮跌落的塵埃。
他們孤獨,自閉,甚至自暴自棄。這使學校時刻都處在危險而壓抑的氣氛中。而那個面目冰冷的校長只是一味的使用各種體罰試圖使這些“軌道外的隕石”步入正途,這一切,都使這個“池塘之底”變成了池塘中最為冰冷的囚牢。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xù)著,直到克萊蒙馬修的到來……
“我叫克萊蒙馬修,是一個音樂家。”那個可愛的老頭不斷對我們說。
克萊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克萊門特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chuàng)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無論是哪個學生,在他的合唱隊里都有著自己的位置,不會唱的做助理,唱歌走調的做樂譜架,這一個個可笑的職位,卻讓這些孩子灰暗的世界變得,明亮起來。但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制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fā)掘出來。但生活總是不那么完美,克萊門特因為一次意外而被迫離開了學校。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是人類進步的傳承者更是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所謂師德也應該包含三個方面:教導做人的道理,即傳道;傳授專業(yè)知識,即受業(yè);引導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即解惑?巳R門特雖然是一個學監(jiān),沒有課程職責就是管理學生,但他深愛音樂,也很有愛心,看到這些被關在一個沉悶陰冷的空間的孩子后,希望用音樂喚起這些孩子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一種正確的思維、生活方式。他的目的非常簡單,沒有祈望什么,更沒有刻意的想去塑造什么,只是當他發(fā)現(xiàn)皮埃爾的聲音和樂感時,才意識到一個天才可能出現(xiàn),因此加以引導和保護,而他這么做的前提是完全的沒有想到回報,甚至一點點的即得利益也沒有,反倒是冒著與校長作對的風險。所以克萊門特的偉大之處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是甘于燃燒自己點亮別人的高尚情操,即使他面對的孩子是公認的頑劣不堪甚至沾染惡習,他依然像一個傳教士一樣孜孜不倦,雖然一開始消沉過,但依然耐心堅持,全身心的投入,并對孩子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最可貴的是影片的最后,克萊門特暗戀的皮埃爾的母親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而恰恰在此時他也被校長解雇,情場職場雙失意的學監(jiān)在此時也沒有后悔一直以來為學生所作的,反而痛斥校長的冷酷和自私,很有尊嚴和風度的離開了學校,在他后來的日子里一直給別人做家教,直到去世。他從沒有為他的付出感到后悔和不值得,只是把這段日子當作履行自己的職責,毫無索取的意思。
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是壞孩子、差學生,只有在環(huán)境的逼迫下才會使人變壞的,就像片子里面的孩子一樣,他們都是因為家庭的各種原因才導致十分頑皮的,只要有人給予他們愛和寬容,他們就會變得更有希望和信心的。
沖出內心屏障,一切皆有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6
推薦在校長布置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真的不以為然,在我潛意識里,這一定是一部“老八股”電影。我甚至在想,到網上看一些這部電影的影評,憑我的水平寫一個觀后感,相信不會太離譜。
因此,在校長布置了四天后,我依然沒有看那部《放牛班的春天》。在辦公室里,我甚至調侃道:你今天放牛了嗎?
一直到星期三的上午。
說實話,那天的課我上得很郁悶,一是因為自己的U盤丟了,二是上課的時候學友在講題目,唐亞慶居然和李曉文傳乒乓球拍,我讓他下課和李曉文去我辦公室,他居然在課堂跟我理論起來。我沒有過多的計較他,掐斷了他的話。課后在我辦公室,我要唐亞慶給我個交代(實際我想讓他自己有所認識)。冷靜思考,唐亞慶是個有故事的孩子,我想請出校長幫幫我,于是我找借口說要找校長評評理,我也想以此治治他。校長很爽快地答應了,而在辦公室答應得好好的唐亞慶卻想反悔,我拒絕了他。
就在校長和唐亞慶交談的時候,我心情很不平靜。如果校長認為我不對,我是否真的向唐亞慶道歉呢?唐亞慶又會和校長說出什么樣的話來?校長又怎樣看待我呢?不經意間我就走進了三樓教室機房,坐在電腦旁,不由自主地打開了《放牛班的春天》。一開始實在是沒看懂,當看到馬修老師走進那所學校,面對那么一群孩子時,我一方面在為馬修老師擔心,一方面也為自己慶幸。從影片的第十分鐘一直到第55分鐘,我的心情都沉悶,為馬修,也為自己,我甚至覺得,我們做教育的,付出再多不見得有回報,反思再多不見得看到成功。
56分34秒,在這個時間,在影片中的'那個考試場面中,兩個可愛孩子的對話讓我由衷地笑了。那個片段是:
。ǹ荚嚂r)
貝比諾:我們是朋友嗎?
勒克和:是!
貝比諾:那你告訴我,5+3=?
勒克和:應該是53。
貝比諾:你確定?
勒克和:確定!
貝比諾:好,謝謝
此時我才覺得,再壞的孩子說到底也壞不到哪兒去,是我們做教育的人把他們想壞了。
不知不覺中看完了整部電影,或許你讓我說出其中某個人物的姓名我依然無法做到,因為我覺得這樣的電影就像教育一樣,一次、兩次是讀不出他的味道的。時間的關系,我不可能再重頭看一遍,至少在當時我不會這樣做,但我還是回過頭把自己認為需要多加深印象的地方重看了一遍,馬修老師的很多做法,讓人回味。
鏡頭一:在剛組建合唱團的時候,他讓小不點貝比諾作為他合唱團的團長助理,每次排練的時候,貝比諾都是看著其他孩子唱,但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不愛吭聲的他也跟著動起來,盡管是很細微的表現(xiàn)。還有那個當樂譜架的孩子,也許他一開始覺得尷尬,但如果讓他唱歌,他或許會更加尷尬。給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馬修老師做得真棒。
鏡頭二:在莫翰奇用墨水潑向馬修以后,馬修老師在隨后的排練中取消了他的獨唱部分,這對一個很有唱歌天賦而且已經被賦予重要角色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打擊。但沒有這樣的打擊不足以讓這個孩子自省。莫翰奇的情緒顯得異常的低落。特別是全體合唱隊員為公爵婦人心獻歌的時候,他一個人呆在一邊,我們能夠體會到孩子很后悔,很渴望自己也有這樣的機會,甚至他對馬修老師還有恨意。但沒有想到的是,到了莫翰奇的獨唱部分時,馬修老師忽然轉向他,用指揮的手勢告訴他獨唱開始了,此時我又一次被折服了。
孩子們犯了錯誤,我們需要包容,但不應該是一味的包容,適當的反省是非常重要的。但反省之后我們給孩子機會去改正,去證明自己。就像我班的唐亞慶這樣的一個孩子,適時的打壓會促其自省,但在你把他打壓到他毫無氣力的時候,你的攙扶或許能讓其感動。
我渴望成為馬修那樣的老師,但我知道電影永遠是電影,而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教育將更為復雜!斗排0嗟拇禾臁犯淖兊囊苍S僅僅是我們的想法,教育的做法還得靠我們在不斷的摸索和反思中獲得。
當馬修老師被迫離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他教育的巨大成功,此時,我回到現(xiàn)實,我們的教育呢?我的教育呢?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7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
事業(yè)失意落魄的禿頭音樂老師馬修來到“池塘底畔教育輔助院”任教,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融入行為差池的孩子之間,給他們父親般的愛。組建合唱團,用音樂喚醒這些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和熱愛。在表演等活動中找到自己,找回自信。馬修的理念是:“體育和音樂可使國家團結!币魳泛蛺勰苁谷说玫浇袒,集體活動可以增強責任和使命感。歌聲滋潤了同學們的心田,讓善良與愛得到復蘇,班級秩序得到恢復,調皮的孩子成為“學生”。該片將諸多理念,如“愛與尊重”、“贊美與期望”等都融入其中里面有幾個鏡頭令人難忘:
鏡頭一:笫一堂課調皮的莫翰奇在黑板上畫禿頭的馬修,被馬修發(fā)現(xiàn)后,并沒有大發(fā)雷霆,而是拽住學生莫翰奇說:“看我比你畫的更象”,在黑板上夸張式的幾筆就把莫翰奇的肖像勾出,一下就把學生們給鎮(zhèn)住了。
鏡頭二:在課堂上馬修蹲在第一排與沉默寡言的小貝比諾交流,這樣更能打開孩子的心扉。
鏡頭三:多次孩子調皮,而校長要懲罰學生時,馬修都當面護著他們,超乎一般教師的對學生過錯的寬容。為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于被關禁閉,他“包庇”了該生,并把它作為教育的契機,讓其去醫(y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痊愈,讓這位孩子在內疚中悔悟。
鏡頭四:每個孩子都感受倒自己的價值。最調皮的(后來成為指揮名家的莫翰奇嗓音非常好,擔任了合唱中的獨唱部分,孤獨不肯唱的小貝比諾擔任指揮助理,五音不全的一個男孩當“樂譜架”——讓每個人都有位置。
鏡頭五:無惡不作的插班生馬丹,被校長冤枉偷了學校巨款,遭到校長毆打,該生從警察局逃出來跑到學校放火,差點釀成大禍,充分說明冤屈會使人走極端,何況還是個無賴。
影片結尾最感人的鏡頭是,當馬修被自私的校長開除離校時,盡管校長禁止孩子們送馬修老師,但當馬修從教室樓下走過時,從樓上教室窗口雪花般飛出一個個“飛機”——一封封感恩的紙條,在一陣悠揚的和唱聲中,只見教室窗口伸出了一排排天使班的小手在飛舞…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被震撼了,這不就是教師所能體會到的'最高境界嗎?
電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卻是受歡迎的。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xiàn)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池塘之底”里的每一個孩子,他們擁有太多同齡人不曾體會的冰冷和無助。他們中有人每個星期六都會倚靠在鐵柵欄前,企盼著已去的父親來接他回家;有人害怕被拒絕,習慣性地用毫無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著這個世界;也有人點燃一支煙,把自己的希望和渴求全部燃盡,再用一切暴力和憤怒反抗冷酷和不公平。他們的父母在戰(zhàn)爭中死亡,他們的母親是未婚媽媽。壓抑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的,是一種渴望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懷的像薄霧一樣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東西吧。只是長久的失望甚至絕望讓他們明白,這些,沒有可能光顧他們。
不幸中的萬幸,“池塘之底”也光臨了馬修老師這樣一位太難得的光明使者。他用音樂催開了他們心中的花。我想這些孩子這么小,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只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怎樣才是正確的行為,沒有人愿意用一點點的耐心教導他們所以才一錯再錯罷了。他們缺少的正是愛,就像佩皮諾是個孤兒,而莫杭治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
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為一個合唱團,聽著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甜美清亮的童聲合唱,看著他們那因為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清澈的眼神,我的感受只剩下了心靈的沉醉:悠揚的歌聲中,放飛的童心、夢想、感激、懷念……這一切無不美得令人動容。
馬修老師的寬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縷縷春天的陽光,撫慰照耀孩子們殘缺受傷的心靈,還給他們了一個明媚溫暖的未來與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相關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作文03-06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4-27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12-16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2篇)05-01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5-16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01-21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5-08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19
【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8-21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薦】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