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索溪峪的野》的評課稿范文
聽了我校王紹浩老師執(zhí)教的《索溪峪的“野”》一課,感受頗深。此文以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介紹了張家界索溪峪的自然風光的特點──“野”。王老師上出了自己的特點,教出了自己的個性。
一開課,我就被王老師豐厚的文化底蘊所折服。一個“野”字的演變?nèi)纭吧駚碇P”把學生帶入了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境界中,使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了“野”所展現(xiàn)的不加任何雕琢、沒有任何修飾的自然美,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充分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所倡導的教與學的關系。老師的教完全擺脫了應試教育中按照學習目標一板一眼的教學的束縛。在給學生范讀課文時,時而坐著讀,時而站著讀,時而走著讀,興致勃勃,以自己的不拘一格來影響學生的情緒,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來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充分地享受課堂。
課堂上王老師跟學生之間的親和力令聽者嘆服。老師在教中的行為,學生在學中都可以效仿,老師能做的任何事情學生都可以做。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任何問題,可以闡述自己的任何觀點,可以跟老師爭論任何問題,老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使學生在課堂上體味到主人的角色。
本課教學突出了學科特點,呈現(xiàn)出了一種大語文觀。王老師在教學本課時,沒有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這篇課文肢解成“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幾大塊來學習,而是整觀全文,一讀帶講,引領學生讀中生情,讀中悟情,感受文章的景美,語言美。
幾點商榷:
1、商榷之一,目標的達成度不是很高:
此文文質(zhì)兼美,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贊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雖然老師進行了語言渲染,但學生沒有讀出那種“野”味。朗讀所要求的聲情并茂、抑揚頓挫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
2、商榷之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習課文同樣如此:
只讓學生從有限的文字中深切感受索溪峪的“野”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應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張家界的有關資料,課上適時展示,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仿佛置身于索溪峪中,她的那種純天然的、野性的美在朗讀中的體現(xiàn)就會水到渠成。
3、商榷之三,學生學習熱情沒有激活:
雖然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diào)動起來,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少,讀了一節(jié)課,涉及的學生面很窄。
綜上,王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雖有些許不足,但它是我校語文教學步入新課標所倡導的創(chuàng)新課堂的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