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師聽心理講座的感受
小學教師聽心理講座有感
今天聽了陳紀英老師關于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盡管身上覺得疲累,但心理卻覺得如沐春風一般,在教學工作中所有過的困惑、郁悶都煙消云散,心里從內(nèi)向外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氣息。
陳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氣解讀了屢屢發(fā)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為我們找到在根源所在。
陳老師在報告中說要了解學生的需要,走近學生,學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
“走近”、“走進”,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別,或許在平時我們還會混用,但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卻有大大的不同。
學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個體,哪能容我們直通通的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所以我們只能先走近他們。
怎樣才能走近他們,是不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就能走近他們,其實不盡然。
如果我們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當然的認為學生需要而為之,往往會產(chǎn)生實得其反的效果。
象陳老師說的一個小事例,在假期回來的第一節(jié)課先給學生3~5鐘的時間處理一下自己的事情,無非是同學幾天不見了,自己遇到的新鮮事想第一時間內(nèi)跟同學分享,幾分鐘就搞定了,既滿足了學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時給學生提了個醒兒,假期結束了。
這樣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認真上課了。
回想我們多數(shù)情況下所做的,往往是想當然的認為,學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時間內(nèi)把這韁繩勒緊了,而事實上就不那么當然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陳老師還講到師生關系是教育的生命線。
現(xiàn)在都說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們都高舉平等的口號,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
陳老師在這也舉了個小例子,也是幾乎每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學生沒寫作業(yè),“為什么沒寫”,“我忘了”,“你都能記住什么”。
這樣的對話似乎在每一個老師身上都時有發(fā)生,接下來的談話就陷入僵局,談話這演變成了老師自己一個人的說教,學生要么低頭不語(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臉一仰,不理你。
這樣沉默的反抗讓老師覺得自己的師道尊嚴受到挑戰(zhàn),然后說教就變成了批評甚至諷刺挖苦,將學生推的又離我們遠一些。
回頭看看這其中的對話過程,我們又何曾給了學生與我們平等對話的權利,學生說什么我們堵什么,學生說什么錯什么,反正你沒做作業(yè)就是錯了,再狡辯更是錯上加錯。
學生沒有申訴的機會,我們也就無從了解學生沒做作業(yè)的真實原因。
師生關系的構建需要交流、需要溝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滿足學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讓我們蹲下身子,和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對話,師生關系會在這樣的基礎上走向和諧。
那么我們的教育也會成果累累,親其師而信其教,親其師而信其道嘛。
在陳老師的講座中我還有很感觸,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xù)去領悟、去體驗、去實踐。
【小學教師聽心理講座的感受】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聽心理講座有感08-04
聽心理講座心得體會03-16
2017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06-23
家長聽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1-19
聽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02-14
聽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07-09
(優(yōu)選)聽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07-17
(薦)聽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09-16
聽法制講座有感04-29
聽教育講座有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