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韓國歷史時期劃分簡析
每個國家都有著豐富的歷史,就像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那么你知道韓國的歷史時期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韓國歷史時期劃分簡析,歡迎閱讀!
韓國歷史時期劃分簡析
史前時代
經人類學家研究發(fā)現,大約在70萬年前,韓半島上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
古朝鮮( B.C. 2333~B.C. 108)
據傳,神話人物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在韓半島上建立起了第一個王國- 古朝鮮。此后,幾個部族由滿州南部地區(qū)遷移到韓半島。
三國時代( B.C. 57~A.D. 676)
高句麗、百濟、新羅于一世紀時建國。這期間古代國家的政治體系,宗教(佛教和儒教)和文化得到了發(fā)展。
統(tǒng)一新羅時代( A.D. 676~A.D. 935)
新羅的統(tǒng)一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佛教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最大范圍的普及。統(tǒng)一的新羅因貴族爭權奪勢的內部斗爭而衰退,935年歸屬高麗。
高麗王朝(A.D. 918~1392)
高麗建于918年。佛教在這一時期被定為國教,給政治和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著名文物有高麗青瓷和《高麗大藏經》。高麗時代發(fā)明了直指。 直指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金屬活字本,比古騰堡發(fā)明的金屬活字本早了78年。14世紀中期后,高麗走向衰退。
朝鮮王朝(1392~1910)
朝鮮王朝建于14世紀末,尊奉儒教為國教,儒教文化對全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443年發(fā)明了韓文字母。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任辰倭亂)和外國勢力的侵略使朝鮮開始走向衰退。
日本統(tǒng)治時期(1910~1945)
1876年朝鮮王朝被日本強迫打開了門戶。1910年日本占領韓國,開始了殖民統(tǒng)治,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日本被聯軍打敗投降,朝鮮才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
大韓民國(1945~至今)
1945年日本向聯軍投降后撤離韓國。其后韓半島以北緯38度為界,分為大韓民國與北韓兩個國家。韓國戰(zhàn)爭于1950年6月25日爆發(fā),1953年6月27日簽訂停戰(zhàn)協定。2000年歷史性的南北韓首腦會談在北韓的首都平壤召開。
韓國歷史時期劃分簡析
1、石器時代
1973年,據朝鮮考古研究發(fā)現,平安南道德川郡勝利山發(fā)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德川人遺址”(10萬-4萬年前)和“勝利山人遺址”(4萬-3萬年前)。
1977年在平壤力浦區(qū)大賢洞發(fā)現了“力浦人遺址”。
1980年在平壤又發(fā)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谷人”化石和一些石器,同年又在平壤萬達里發(fā)現了“萬達人”化石。
2、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約前1122 ~前194 )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后一個國王紂王的叔父箕子(商朝人華夏族)在周武王伐紂后,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
武王伐紂成功后,曾經去尋找箕子,后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位于朝鮮半島北部,向西與燕國接壤,此后的八百年里,箕子朝鮮一直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
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由于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朝鮮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朝鮮人時常以“箕圣”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圣國”。
《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后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后,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后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3、衛(wèi)滿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后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wèi)滿(華族)率千余人進入朝鮮,并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衛(wèi)滿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wèi)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今首爾一帶。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wèi)氏朝鮮。
4、漢四郡時期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衛(wèi)滿朝鮮后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置了四個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其中,玄菟郡設于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設于公元前108年。
公元前82年,真番郡、臨屯郡以及玄菟郡的東部被并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遷至高句驪縣。
東漢末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出樂浪郡南部都尉設置帶方郡,并為曹魏、西晉所承繼。
313年,興起于今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高句麗侵略樂浪郡,據有樂浪、帶方二郡的張統(tǒng)因不堪長期孤軍與高句麗、百濟作戰(zhàn)而率千余家遷到遼西投靠慕容廆,樂浪郡在遼西僑置,管轄朝鮮半島的漢四郡滅亡,而帶方郡由于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飛地,受到了孤立,4世紀時和樂浪郡故地一起成為了高句麗與百濟爭霸的場所。
5、三國時代
在朝鮮半島南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可能存在一個部落聯盟辰國。
后朝鮮半島南部出現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合稱“三韓”,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后被百濟統(tǒng)一,公元前57年辰韓發(fā)展為新羅,弁韓發(fā)展為伽倻,公元6世紀被新羅吞并。
百濟是由溫祚王帶領一群人從高句麗南下朝鮮半島中部的漢江流域于公元前18年建立,百濟統(tǒng)一了馬韓部落,并在公元4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統(tǒng)治了朝鮮半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qū)。
高句麗是產生于今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政權,由與其他王子不和的扶余國王子朱蒙在今遼寧省新賓縣東南于公元前37年建立,后遷都至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后又遷都至今平壤,漢朝時由玄菟郡管轄。
一些學者認為高句麗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成立,高句麗這一時期居霸主地位,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tǒng)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其疆域南至朝鮮半島中部地區(qū),北到今吉林省中部,東到延吉以東,西到遼河。
據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臣服于高句麗,并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從兩漢到隋唐,大體上高句麗一直臣服于中原王朝。
半島學者稱高句麗、新羅、百濟并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
6、統(tǒng)一新羅
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
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于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境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護府,后合并為熊津都護府(今公州)。
高句麗滅亡后,其后裔大部分被唐朝遷入中原,逐步與中原民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圍各民族之中,王族絕嗣,其所轄疆域最初完全由唐朝管轄。
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zhàn)爭后,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685年,新羅占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小部分領土,統(tǒng)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qū),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tǒng)治。
735年,新羅將北部疆界擴展到清川江沿岸,新羅時期,韓國農業(yè)、手工業(yè)都有較大的發(fā)展,對外貿易繁榮,和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異常頻繁。新羅僧人慧超曾泛海前往印度和東南亞諸國。
新羅于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7、后三國時代
9世紀新羅國力衰弱,各地農民起義不斷。
900年,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后百濟,定都光州。
901年,新羅貴族弓裔稱王,建立后高句麗,定都開城,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05年遷都鐵圓,911年又改國號為“泰封”。
至此,新羅、后百濟、后高句麗并稱為朝鮮“后三國時代”。
8、高麗王朝
918年,后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xiāng)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在抵御契丹和金國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fā)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臺,國王投降。
元朝建立后,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后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tǒng)治權。
韓國的英文名稱“Korea”便是由高麗轉音而來。
9、朝鮮王朝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tǒng)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發(fā)動政變,他從鴨綠江邊威化島回兵占領首都開城并發(fā)動政變(威化島回軍),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并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朝鮮王朝。
后來的李氏朝鮮繼續(xù)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采取事大主義,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qū)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qū)設置“東北六鎮(zhèn)”,將一部分建州女真驅趕到了中國境內(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16萬第一次侵入朝鮮,一度占領漢陽(今首爾)和平壤,朝鮮國王李昖屢次遣使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派軍援朝。
1593年,明日開始議和。
1597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17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經朝鮮求援,明朝再援朝鮮。
1598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歷朝鮮戰(zhàn)爭”。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戰(zhàn),朝鮮派兵協助明朝。
1623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嚴辭主張“待中國更立”。
1636年,后金攻占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63年,朝鮮哲宗死后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李熙即位,史稱朝鮮高宗,李昰應以“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并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
1876年,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叩開了朝鮮國門。
1882年,由于閔妃外戚閔謙鎬克扣軍餉,朝鮮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清朝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zhèn)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亦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fā)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即為“甲申政變”。
袁世凱統(tǒng)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于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fā)東學黨之亂,朝鮮朝廷無力鎮(zhèn)壓,于是請求中國軍隊入境鎮(zhèn)壓,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此為借口趁機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陸,并發(fā)動壬午事變,占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并且組織親日政府平息內亂,隨后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zhàn)爭清朝戰(zhàn)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系。
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的支持下,改為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1904年,日俄戰(zhàn)爭俄國戰(zhàn)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的勢力控制整個半島,而大批不愿做日本屬民的朝鮮人,渡江進入中國避難,成為今天中國朝鮮族的主體部分。
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tǒng)監(jiān)”政權。
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即朝鮮純宗。
1909年,日本第一任駐朝統(tǒng)監(jiān)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
【韓國歷史時期劃分簡析】相關文章: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材簡析12-16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課堂教材簡析12-16
關于韓國留學TOPIC考試等級劃分標準12-15
清明節(jié)掃墓的習俗簡析通用12-27
元結《農臣怨》原文譯文簡析03-25
簡析老莊美學對魏晉時期繪畫的影響論文12-14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材簡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