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蔡崇達(dá)皮囊讀后感(精選3篇)
當(dāng)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蔡崇達(dá)皮囊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皮囊讀后感1
看完了蔡崇達(dá)老師的《皮囊》一書,不禁為其中的細(xì)膩感情而震驚,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shù)《母親的房子》一篇了。
在《母親的房子》這一篇中,他的父親在迎娶他的母親時許諾給她買下一棟房子,并以兩人的名字命名。他買下一塊地,并以兩人的名字寫了對聯(lián),掛在上面。后來父親因為工作不順,頹廢了,在家里也不出去掙錢,只剩母親一人養(yǎng)家,可她也沒說什么。后來父親又因不慎跌落,生了一場大病,最后落下了個左半身癱瘓的下場,使本就貧窮的家更加不堪一擊。
可母親從未放棄過父親,一直暗暗支持、寬慰他,即使父親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這種幫助。父親去世以后,她把對父親的愛轉(zhuǎn)到了房子上,即便知道房子馬上就要被拆掉了,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可她仍然不顧別人的反對,一有閑錢就去改建房子,最后以她和父親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房子。蔡老師雖然知道在他人眼中這是件怪異的事,可他也支持著母親建完房子,因為他知道,這是母親對已逝的父親的一份濃濃的愛。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家之間的那份濃濃的親情,是在父親身患重病時仍不離不棄,打氣加油;那份濃濃的親情,又是母親堅持替父親修建好房子;那份濃濃的.親情,還在于母親四處奔波,只為讓父親的靈魂在天堂過的更好;那份濃濃的親情,是蔡老師愿意用自己用來買房的錢去替父親修好那棟房子;那份濃濃的親情,是蔡老師在閑暇之余會去翻動地圖,只為找到母親的那棟房子,讓自己有家的味道;那份濃濃的親情,是家人對父親老小孩的任性的寵溺;那份濃濃的親情……
我同情他們的不幸,不能有一個健全的家,要承擔(dān)比同齡人更多的東西,甚至苦苦付出,到頭來卻被人誤解的無奈,卻又羨慕他們雖然過得清苦,但是有著許多人沒有的親情。如果讓蔡老師再重新選擇一次,他會選這個家嗎,我覺得他會,因為我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對他的家和他的家人那份濃濃的、無法割舍的、無比看重,值得他為之付出所有力量的愛。
十分感謝蔡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親情可貴,更是體會到了他們家中那份可貴的濃濃的親情……
皮囊讀后感2
青年作家蔡崇達(dá)的處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閱讀視野中最真誠的一本書。
一本好書總要討論一些普遍、永恒的話題,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歸根到底體現(xiàn)的都是人,一個代表了人類的“人”。全書14篇作品,作者用平實而真誠的筆觸訴說著他對父母和家鄉(xiāng)的懷念,對朋友的感謝和關(guān)切,以及對一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問題的思考。
這其中,我最喜歡也是最讓我動容的'一篇就是《母親的房子》。初讀時,我覺得作者寫得有些“過”,因為人物的行為讓我這個旁觀者覺得不可思議——母親為什么只為“這附近沒有人建到四樓,我們建到了,就真的站起來了”這樣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撿菜葉,全然不顧家人反對,歷經(jīng)艱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后就會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后,母親在門口奠基的石頭上寫上了父親的名字?吹竭@里我才明白,母親所有的努力不過是想讓這個由她和父親撐起的家看上去更圓滿。細(xì)細(xì)品味,正是這些真實又近似癡狂的行為和想法,赤裸裸地將人的本性曝光。
我們每個人都偏執(zhí)地活著,雖然方式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嚴(yán)和價值。這些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們確實能支撐我們的生活,證明我們沒有白活。物質(zhì)總是容易消失的,什么樣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蔡崇達(dá),讓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秘密,讓我學(xué)著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家。
皮囊讀后感3
距離第一次看《皮囊》大概已經(jīng)整整一年了,彼時的我本該全力以赴的準(zhǔn)備高考卻任然忙里偷閑的翻閱這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xiàn)實骨感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命運(yùn)的深切思考,那時的我最喜歡的是那句“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在我為未來而迷茫的時候體會著蔡崇達(dá)筆下福建漁業(yè)小鎮(zhèn)上的風(fēng)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一個個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思考,活著是為了什么?生活是為了什么?未來該怎樣規(guī)劃?
再一次翻閱《皮囊》是今年寒假,此時的我已經(jīng)考上了大學(xué),開始了自己從未想過卻又一直渴望的生活,但是我依舊迷茫著。
蔡崇達(dá)在筆下紀(jì)念了若干他熟知的人之后,開始審視自己。從腳下的泥土、居住的房子、小時玩耍的海灘、帶著咸味的空氣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從父親中風(fēng)癱瘓在床后,他以奮力讀書贏取獎學(xué)金、寒暑假掙錢為途徑,力圖通過努力,用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讓父親去美國治病,而當(dāng)他一次次在重病監(jiān)護(hù)室煎熬,與父親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后,他終于明白,有些努力是徒勞的,也真正明白,人活著的意義,因而選擇逃離筑夢地北京,回到了小漁村,守著愛的人生根發(fā)芽。我承認(rèn)自己被他的'勇敢和決絕而打動,但我依舊理解不了他的行為,但我知道這是作者活著的真正意義,就算不理解,但是我尊重也崇敬他。
皮囊于我們每個人都是無比重要的,以至每個個體離開的時候,可能靈魂以最本真的形態(tài)飛向了另一個世界,但現(xiàn)實世界中的我們無不會為身邊人的離世感到悲愴,感懷生之不易,更多珍惜。
其實過什么樣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這本書的推薦語里說的那樣,“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nèi)部照亮!
我期許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矛盾的每部分,才更喜歡這世界。就如馬塞爾.普魯斯特在書末的那番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于他內(nèi)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xué)儀器,幫助讀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
生活鮮活干凈的。你無論用多丑陋的皮囊包裹,都應(yīng)該保護(hù)得到它。當(dāng)褪去身外所有的污濁,希望你還能拿的出清澈的心,去愛人,愛生活,愛這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