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3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吹阶魑牡纳碛鞍,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好書——《老天會愛笨小孩》。這本書是陽光姐姐根據(jù)讀者來信,經(jīng)過虛構加工寫成的“真人假事”。讀完這本書,讓我受到很多啟發(fā)。
書中的主人公叫黃金鑫,他剛剛轉(zhuǎn)學到一個有很多“聰明孩子”的班級,他反應慢、動作也慢;所有的功課只有“死記硬背”的英語還算過得去。一開始,在同學和爸爸的眼里,他就是一個“笨小孩”。可是后來,他聽了俞敏洪叔叔的演講,黃金鑫從此改變了。
俞敏洪叔叔,大家都知道,是“新東方”學校校長。俞叔叔自己說兒時“非常笨”,小學上學時,其他同學在當天就能背完新學的課文,而他卻要背上成百上千次才能背熟;就連高考也是連著考了三年才考上的。但是,對于這樣遭老師白眼的“笨”事,俞叔叔卻發(fā)現(xiàn)了“好處”。因為背誦的快,遺忘的也快。他由于背了無數(shù)次,所以課文爛熟于心,不容易遺忘。到了期末考試,別人在重新背課文,他卻不用花太多時間復習,就能輕松自如地應對考試。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shù)人是天才,大多數(shù)人是地才。地才就是不怕吃苦,一直向著目標努力的人! 說這句話就是俞叔叔。黃金鑫從此得到鼓舞,增強了自信,在學習、做事上開始努力動腦筋,也變得越來越聰明。
其實,現(xiàn)在的'我,和起初的黃金鑫一樣,三門功課至少有三分之一沒學好。特別是數(shù)學,每次考試都不能取得好成績,弄得我很沮喪,甚至覺得自己“很笨”。老師幫我分析,說我有兩大弱點:No.1數(shù)學里的計算準確率不高;No2.遇到難題不愿“知難而進”?戳诉@本書后,我受益匪淺,信心倍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俞叔叔說,意識到自己“笨”,正是聰明的開始。因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努力去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笨”小孩也能成為天才。因此,老師對我的分析,讓我認識了自己的弱點。今后,我要針對自己的弱點加以努力,多看書,多做題,熟能生巧。計算時要細心、多檢查;遇到難題要有足夠的耐心,弄懂原理,多動腦筋,必要時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我相信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傊灰闹杏心繕,并為目標而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勤能補拙,只有付出努力的人,才會成為真正優(yōu)秀的人。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一百條裙子》講述了旺達·佩特羅斯基的故事。
書中,旺達·佩特羅斯基是個擁有奇怪名字的女孩,家里也不富裕,整天都穿著藍色舊裙子。
正因為怪名字和舊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歡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達突然聲稱她有一百條各式各樣的裙子,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多的嘲笑與諷刺,根本沒有人相信她的話,而且大家開始用這件事捉弄她,而旺達卻默默地忍受著。
終于有一天,旺達忍受不了這些嘲諷而轉(zhuǎn)學了,但她留下了她的“一百條裙子”——她的一百幅人物畫,除了臉部以外與同學們完全相同的畫。女孩們終于知道旺達是愛她們的,于是寫信道歉,還想把旺達找回來?墒,旺達再也不會回來了……
我覺得書中的旺達擁有著寬容的胸懷,雖然被別的女孩羞辱,但還是送給了她們畫著她們自己的畫,而不是仇恨。她用自己寬容的胸懷贏得了自己的“一百條裙子”——許許多多的.好朋友。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只有擁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和寬容的胸懷時,才能找到屬于自己永恒的“一百條裙子”,獲得屬于自己的永遠的朋友。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儒學的思想正日益滲入到人們社會生活和文化領域的方方面面。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每讀一次孔子,自己都能收獲很多的東西,比如:
當讀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時,我懂得了要先行后言,莫言過其行,說與做是做人的兩個重要方面,無論何時何地,少說多做,說了就做,先做后說永遠是我們應該信奉的說話行事規(guī)則;
當讀到“道聽途說,不足為缺時,我懂得了,一個傳聞,入乎耳,出乎口,不經(jīng)過考證和內(nèi)心的思考就說出來,委實輕率,不負責任,但現(xiàn)實中,偏偏又很多人,喜歡傳播這種小道消息,飛短流長,看著鬧得滿城風雨,心里竟會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其實,無論是從道德還是現(xiàn)實做人來講,這種心理行為,我們都應該擯棄。
當讀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挺有感觸的,對父母孝順,是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道德要求之一,甚至常常拿是否孝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交往!靶ⅰ笔且粋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但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呢近些年來,受西方所謂的.“自主獨立”意識的影響,年輕人不愿依賴父母的同時,也把孝的意識拋到了腦后,也許真到我們切切實實想為父母做點什么的那一天,可能只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了。
當讀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時,我意識到了,做人得將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別硬塞給別人;自己想要站住腳,也得先讓別人站住了才行;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得成全別人有所成就的夢想。
當讀到“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時,一位仁厚長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教育弟-子們,要多看人家的好處,進步的地方,也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成就,也絕少擁有孔子那樣的胸懷,但我們應該盡量的從中汲取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