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習俗合集15篇
中元節(jié)習俗1
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等,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jié),是流行于我國民間和漢字文化圈諸國的祭祀節(jié)日。中元節(jié)到來時,我國一些地區(qū)有“普渡”習俗,也就是祭祀敬拜亡魂的活動,因此這個節(jié)日又被稱為普渡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到來時,福建泉州有所謂“中元普渡”的習俗。所謂“渡”,即指泉州民間鬼魂崇拜的習俗中,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jié)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jié)日。
在泉州有句俗語是“七月半祭祖”,這其實是人們對逝去先輩們的一種祭奠和表達哀思。每到中元節(jié)這一天,也有的在農(nóng)歷七月選一天,人們以雞鴨魚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門前路邊燒紙錢放爆竹普渡孤魂。
在泉州,農(nóng)歷七月成了普渡月,中元節(jié)也叫普渡節(jié),是民間做佛生日(有些地方則把佛生日跟普渡分開,是兩種節(jié)日)的高峰。過去泉州按地區(qū)輪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請,搭臺請唱高甲戲,就圖個熱鬧。泉州一些農(nóng)村有做“七月半”習俗,俗稱“做半段”。農(nóng)民在夏收之后,趁農(nóng)閑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土地神明和開辟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
泉州普渡有公普和私普,公普一般由民間集資,請道士或僧侶舉行法會。泉州古代普渡的.祭祀活動,都有地方官員出面主持,他們往往利用普渡日同時祭“無主鬼”和城隍神,讓合境無主鬼魂享受祭品而不為祟作亂人間,并利用城隍神威,倡善懲惡,令百姓安分守己,使官吏不敢欺上枉下。
宋代以來,普渡是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的,其祈求的內(nèi)容甚多:或祈死者無厄幽沉滯之悲;或求生者獲五?祵幹;或蘄雨澤以抗旱;或冀赦過以除愆等等。到清道光(1821—1850年)間,普渡祭祀儀式有所變化七月初一起,各社副曾道設(shè)瞧,作盂蘭會,俗名普渡,以祭無主鬼。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jié)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jié)的習俗: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當?shù)厝藗儼哑咴碌钠斩煞Q正普,從七月初一起,各鋪境鄉(xiāng)村輪流普渡,在晉江,“初一起,青陽內(nèi)頭李,初二杏唐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內(nèi)有38個鋪,因此各鋪輪流舉行普渡的時間只好有所伸延,自農(nóng)歷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
如適逢閏月,又得復始重普。泉州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當推石獅龜湖大普,即把龜湖的13個村落分屬12個生肖(其中后安和侖后合屬猴),12年各輪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請,民間有“聞名龜湖大普渡”之俗諺。
不過自從清代道光以后,泉州普渡一度被視為封建迷信陋俗,這與普渡信俗在傳承的過程中,出現(xiàn)奢侈攀比和結(jié)怨械斗等弊端有關(guān),超出了民間信仰的范疇。像石獅“龜湖大普”之日,家家戶戶大操大辦,均以客多為榮以客少為恥,以故陌生人也被強拉入席助聲勢,如此鋪張浪費致使許多村民傾家蕩產(chǎn)。
當時,泉州地方封建勢力抬頭控制了祀神鬼的活動,往往為私人恩怨蓄意挑起爭端。有的好事者為向仇家抗議,于普渡日抬出鋪主公和境主公巡境游行,常常因巡境越界而導致流血械斗。清代泉州出名的“東西佛”械斗延續(xù)300多年,為禍之烈歷史未有。
而進入80年代以來,民間泉州又在鬼月私下拜敬無祀鬼魂,F(xiàn)在每年普渡月,泉州也提倡禁普,政府會勸導民眾不作普渡,反對搞封建迷信和大肆操辦,禁止喝酒鬧事和酒后駕車,因此普渡現(xiàn)沒有以前熱鬧了,但歷史悠久、隆重豐盛的中元普渡活動依然是一代人童年時的回憶。
中元節(jié)習俗2
1接亡客
湖南人們從農(nóng)歷七月初七或初十開始接新亡客,初十以后接老亡客,有“前三后七”一說,每日三餐飯茶,禮儀相敬。
接客是一件很講究的細致活,特別是家中的有老人,更是分外的隆重,準備工作也是極為細致與充分。
祭拜的用具,如桌、椅、板凳、餐具以至香爐、燈盞等,都要清洗干凈。準備好祭品、紙錢香燭;準備好豐盛的菜肴,其中一只雄公雞是必不可少的',甚至還有一些對祖先許下的諾言或者祖先托夢交代的事情等等。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燒包
每逢中元節(jié)前后,不少群眾會在路口或水邊“燒包”,綿延千年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
“燒包”包括“金銀紙包”、“衣冠箱”,這些“財包”也都是一早就已經(jīng)寫好收件故人,并且按一定的規(guī)則折好的成捆的冥錢,按親疏關(guān)系在祭文中作了分配,在路口或水邊焚燒,讓他們領(lǐng)著后人的孝敬,開心快樂回家。
4吃鴨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
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5祭祖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6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
將供品撒進田地。
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nóng)作物的穗子上。
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
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7放天燈
鬼節(jié)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
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讓這些小鬼永遠也回不來。
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
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jié)這天放天燈,是為在陰間準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節(jié)習俗3
一、普度
“普度”儀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普度時家家門前都會擺設(shè)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掛紙燈,用來照明,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養(yǎng)他們的地方。普度活動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拜。普度活動一般帶有以下三個目的`:一、祭奠先祖亡魂;二、施食無主冤魂;三、超度新死亡鬼。
二、燒街衣
中元節(jié)前后兩天,人們通常會在天黑后,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這個當街燒衣紙的習俗主要分布在廣東珠三角,當街發(fā)善緣,把紙錢和食品供給這天的陰靈。不過燒街衣后,不要立即返回家中,要先預備柚子葉然后沾水,在入屋前灑一下。
三、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民間就用“放河燈”的方式為它們超度,希望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以免危害人間。
四、上墳祭祖
中元節(jié)在很多地方被稱為"七月半",意思是盛夏已經(jīng)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有些地方在一年中選擇中元節(jié)這天上墳拜祭,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但是在中元節(jié)這天上墳的話,陰氣相對于清明節(jié)更加重,所以更加忌諱在墓地里大聲喧嘩,談笑風生,出言不遜或者有不雅舉止,據(jù)傳會打擾到死者的靈魂,重者更會招致怨氣。上墳祭祀回去的路上也不要回頭,民間傳說中,如果回頭會把死者的魂魄帶回去。
五、念佛回向
中元節(jié)當天,可以念佛持咒誦經(jīng),并將功德回向給鬼道親人,這是佛弟子最應該做的,而且最圓滿、功德最大。如果做的好,甚至有可能將祖先直接從三惡道中解脫出來,這比掃墓供鮮花、供食、焚香更能利益祖先。一般可以讀誦《無量壽經(jīng)》、《地藏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等。
中元節(jié)習俗4
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jié)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盂蘭節(jié)」俗稱「鬼節(jié)」,為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相傳是鬼門關(guān)大開的日子,在道教來說,是日為「中元節(jié)」,則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則稱之為「盂蘭節(jié)」,傳說由農(nóng)歷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游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guān)會再度關(guān)閉,鬼節(jié)的節(jié)期亦就此結(jié)束。
鬼節(jié)禁忌: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盡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墻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游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jié)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jīng)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曬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游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nèi)肭帜阕詈玫臅r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 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墻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里,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7、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后帶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fā)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jié)時分…
20、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中元節(jié)習俗5
一、歷史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中元節(jié)的習俗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節(jié)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動雖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鯉城區(qū)地界即有三十六個鋪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舉行,買菜辦筵席、演戲酬神、請客飲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經(jīng)耆老紳士公議,三十六個鋪境的普度,分別從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舉行,所以舊鯉城區(qū)在七月這一個月是無日不普,天天演戲酬神宴客,整個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經(jīng)過協(xié)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鋪境輪流。直到七月三十日為止。
2、祭魁星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於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3、送羊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jié)”。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奔坠俏摹恫忿o》中也稱羊通祥?梢娫诠糯,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那么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jù)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后,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經(jīng)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經(jīng)成了農(nóng)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jié)目了。
4、祀先祭祖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乃是傳統(tǒng)的中元節(jié),也是祭祖祀先的重要節(jié)日。中元節(jié)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除、清、九)等三節(jié),都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祭祖的四大節(jié)日。
5、燒袱紙、結(jié)鬼緣
6、放河燈
放河燈,尤數(shù)黃河里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著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斷祈禱。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guī)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jié)目,并不顯得多么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jié)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F(xiàn)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
7、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nóng)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二:民間地方中元習俗——中元節(jié)習俗
1、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2、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3、河北。翰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4、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于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于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于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5、河南。荷糖鹂h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于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jié)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nèi)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6、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家家吃粗茶淡飯。
7、陜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jié)農(nóng)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nóng)家,中元節(jié)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8、江蘇。簠强h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征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9、四川。核拇ㄊ∷滓灾性雷鏌ぜ。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10、浙江。杭紊瓶h以中元節(jié)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jié)”,一邊念經(jīng)。天臺中元節(jié)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shè)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shè)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于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shè)一處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11、福建省:永?h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jié)”。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媽熱”、“送紙”、“金粿”等習俗。
12、廣東。呵h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jié)。據(jù)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jié)。澄海縣中元節(jié)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nóng)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lǐng)取。
13、廣西省:桂林地區(qū)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jié),整個節(jié)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后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guān)于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于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shù)貎x式最為復雜的節(jié)日,是當?shù)厝讼喈斨匾暤墓?jié)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jié)(當?shù)赜^念中元宵節(jié)也屬于春節(jié),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jié)日。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jié),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 “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jié)也稱“鴨子節(jié)”,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nèi),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14、云南。候v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15、湖南省:邵陽人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nèi)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后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fā)興旺。
16、湖北。郝槌侨嗣糠贽r(nóng)歷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jié),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并“饅頭”飯,竹筷平攤于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制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節(jié)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中元節(jié)習俗6
“七月半”即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jié)”即“鬼節(jié)”,是中國漢族的民俗節(jié)。按傳統(tǒng)習俗,這天要向已亡故的先輩親人進行祭奠、悼念活動。萍鄉(xiāng)一般家庭“過節(jié)”的方式是:準備一桌餐菜(晚餐,正常的熟菜)作為“祭品”,擺好后在餐桌上的“前席”點上香燭,另三席擺上餐具(飯碗、酒杯、筷子、湯勺),在桌前燒紙錢,就算是請已故親人“吃團圓飯”,持續(xù)擺放一段時間(一般15分鐘左右),意為先人們在用餐,后放鞭炮,意為先人們“吃”好了離席。這個儀式結(jié)束后,撤除桌上的香燭,家人一起就桌吃飯(吃“敬”過祖先的這桌菜)。"
晚餐后“燒包”(包可以提前準備好),“包”是用紙做的,其大小很隨意,大的如4開報紙大小,小的如16開紙大。话鼉(nèi)裝紙錢和其它的如紙做的衣服、“金”條、元寶之類,裝好后封口(如封信),亡故的先人可以一人一包,也可以一人二包以上。包上要寫上“燒包人”、“燒給誰”、“何時”燒的等內(nèi)容,一般按豎式書寫,分三直行(類似寫信封),右起第一直行寫燒包人的名字及與“受領(lǐng)”包的先人關(guān)系(自稱),格式一般為“孝男(對父輩自稱)或孝孫(對祖父輩自稱)某某虔備錢財(或衣錢)一包奉上”(也可以二代人名字同時寫上,分別稱呼,如墓碑上的`寫法);中間一直行寫受領(lǐng)包的先人姓名,一般格式為“故顕考(或妣,祖,祖妣——“考”是父,“妣”是母,“祖考”、“祖妣”是祖父、祖母,其他輩分按實際類推,總之是與“燒包人”的輩分對應)某公字某某老大人(女性則寫某母某氏某娘老孺人)冥中受用”,左邊直行寫“燒包”的日期,一般寫農(nóng)歷,如今年就寫“公元二0一0年庚寅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火化”;寫好字后要用畜禽(豬、雞、鴨)的鮮血涂在包上亡故先人的名字上(稱為“祭包”,注意鮮血不能濺在“燒包人”即“活人”的名字上,否則會被認為不吉利、有“兇”)。
燒包一般在野外進行,選一離住宅不遠的空曠地,在地上鋪上火紙(草紙),將準備好的紙包堆在草紙上,點上香燭(一般點3支香、2支蠟燭),擺上“符盤”(一般是肉、魚、雞、豆腐、水果等,外加酒、飯、筷子),一切就緒用散的紙錢點燃紙包,紙包全部燒化后放鞭炮,表示整個程序結(jié)束,收拾“符盤”回家。至此,中元節(jié)“過完了”。
中元節(jié)習俗7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傳統(tǒng)倫理的一種體現(xiàn)。時逢小秋的農(nóng)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與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這個“鬼節(jié)”與清明不同之處在于,它不但旨在讓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這個特殊日子的關(guān)鍵詞。
在盂蘭盆會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做“放焰口”!把婵凇本褪欠鸾趟^地獄中的餓鬼,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超度亡靈、為孤魂野鬼施食!胺叛婵凇痹邳S昏或晚上進行,活動持續(xù)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誦經(jīng)、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糧、凈水在四周揮灑,為鬼魂施食。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間于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邊焚燒紙衣,叫“施野鬼衣”,有的還焚燒紙車、紙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讓他們找見歸去的路,速速離開。
城隍出巡
明清年間,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會舉行祭壇會,有聲勢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稱其為“三巡會”。
七月半這日,跟其他兩日一樣,由城隍神率同新江司、長人司、高昌司、財帛司,從邑廟(城隍廟)出發(fā),地方官在前為其清道,行至西門外邑厲壇賑濟孤魂。
城隍老爺出巡的儀仗輿從十分壯觀,有活人裝扮的.皇隸到諸鬼相,還有旗鑼隊、花燈隊、高蹺隊、彩船隊等等,走遍城內(nèi)的主要街巷,好像是一出聲勢浩大的陽間陰府時空穿越的戲劇。
河燈度孤
中元節(jié)放河燈,據(jù)說是從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的張燈習俗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jié),中元是鬼節(jié),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用木、紙、荷葉等做成荷花形狀,中間點上燈盞或者蠟燭,有的還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放于水中,任其漂流,為的是給亡魂照明引路,讓他們早日到達理想的彼岸!捌咴掳搿敝,放河燈的人多,看河燈的人更多。夜色中螢火萬點,煞是好看。而人們也相信,如果一盞河燈在水中沉沒,那就是一個亡魂已經(jīng)投胎轉(zhuǎn)世,而如果燈漂得很遠或者靠岸,就代表著亡魂到了彼岸的極樂世界。這就是“放河燈”所寄托的美好祝愿。
中元節(jié)習俗8
中元節(jié)的各地習俗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農(nóng)歷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jié),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并“饅頭”飯,竹筷平攤于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制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節(jié)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云南省
騰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陽人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nèi)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后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fā)興旺。
廣西省
桂林地區(qū)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jié),整個節(jié)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
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后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guān)于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于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shù)貎x式最為復雜的節(jié)日,是當?shù)厝讼喈斨匾暤墓?jié)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jié)(當?shù)赜^念中元宵節(jié)也屬于春節(jié),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jié)日。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jié),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jié)也稱“鴨子節(jié)”,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nèi),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廣東省
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jié)。據(jù)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jié)。澄?h中元節(jié)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
福建省
永福縣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jié)”。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浙江省
嘉善縣以中元節(jié)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jié)”,一邊念經(jīng)。天臺中元節(jié)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shè)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shè)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于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shè)一處祭品。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江蘇省
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征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陜西省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jié)農(nóng)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nóng)家,中元節(jié)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某某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家家吃粗茶淡飯。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于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jié)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nèi)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于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于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于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北省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中元節(jié)怎么養(yǎng)生
中元節(jié)時在農(nóng)歷七月,此時正值夏季,除了防暑以外,祛濕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中元節(jié)養(yǎng)生的關(guān)鍵就在于避濕氣,對此,養(yǎng)生專家總結(jié)出了三個要點,現(xiàn)在就來看一看。
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nèi)濕氣重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nèi)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fā)一系列的病癥。運動可以緩解壓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加水分代謝。
避環(huán)境濕氣
人體內(nèi)產(chǎn)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huán)境有關(guān)。經(jīng)常在潮濕、陰冷的環(huán)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nèi)。中元節(jié)前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nèi),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fā)。
4、房間內(nèi)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diào),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適量進姜湯
姜不僅是家里常用的一種調(diào)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中元節(jié)前后正是夏季,人們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nèi)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fā)過汗以后,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于淋雨后預防感冒。
中元節(jié)上墳禁忌有哪些
1、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中元節(jié)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中元節(jié)時節(jié)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并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huán)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2、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掃墓的目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3、忌穿大紅大紫
中元節(jié)是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nèi)衣上不經(jīng)意使用了紅色。當然本命年是例外,內(nèi)衣可穿紅色。
4、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中元節(jié)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xié)調(diào)而走霉運。
5、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掃墓
一個身體正處于生病狀態(tài),或是虛弱狀態(tài)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于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tài),極易招致晦氣,說的難聽點就是邪靈上身,因為陰晦之物最喜氣運低迷的人,這種人缺乏人氣,容易侵犯。
6、墳頭長草必需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于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7、發(fā)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中元節(jié)節(jié)也算是鬼節(jié),當然在發(fā)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發(fā)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8、忌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完畢后,有人帶著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jié)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中元節(jié)習俗9
每年農(nóng)歷的七月十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元節(jié),俗稱七月半、鬼節(jié),這一天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jié)。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農(nóng)歷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民間要用新成熟的農(nóng)作物祭祖,向祖先報告收成,因此每到中元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主要的儀式有祭祖、燒錢紙、賞孤和放河燈。
四川有中元節(jié)祭祖“燒袱紙”的習俗,即將錢紙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中元節(jié)臨近時,西昌的上西街就會擺起不少賣香蠟錢紙的攤點,攤點前都有專門代人寫袱包的老大爺,每寫一個袱包收1元錢。
袱包里除了裝上黃色草紙那種最傳統(tǒng)的紙錢外,還有隨著時代發(fā)展衍生出的新式禮物,比如印有蘋果手機、電腦等圖樣的紙模,紙上印的`夾克和高跟鞋式樣也緊跟著時代的潮流。
其實,在中元節(jié)為故去的親人燒紙衣服并不是新鮮的發(fā)明。
清乾隆年間有個叫蕭麟趾的縣令在修《普寧縣志》時就寫道:“俗謂祖考魂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可見即使家里再窮,中元節(jié)時給祖先燒去紙衣也是必不可少的。
《詩經(jīng)·豳風》里寫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奔雌咴禄鹦窍滦校鞖廪D(zhuǎn)涼,九月需要準備過冬的衣物以備御寒。七月天氣已經(jīng)開始逐漸轉(zhuǎn)涼了,所以在給祖先“寄”去的袱包中準備好衣物,寄予的是一種關(guān)心和思念。
備好了袱包,在祭祖這一天,家家都會準備一桌好菜,擺好碗筷,敞開家門,意為讓故去親人的魂魄回來,享用這頓餐飯,期間家里人會輪番敬上三巡酒,各往酒杯里倒一點酒,分三次摻滿。敬酒儀式完畢后,一家人才開始吃這些食物。
天色漸暗,一家團聚的晚餐結(jié)束,人們就會帶上袱包去空曠的地方燒錢紙,一邊把錢紙丟進火里,一邊念著已故親人的名字和想對親人說的話!白孀妗敔,來領(lǐng)錢嘍……”燒紙的煙子太熏人,有的人說著說著就紅了眼眶。
看著風把燒干的灰燼吹上天,總有人會說,“你看這風,收去了,收得好!”
通常在給自家祖先燒紙的火堆旁,會另起一小堆火,這個儀式稱為“賞孤”,是為沒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燒紙,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tǒng)。
而今生活節(jié)奏變快,傳統(tǒng)的節(jié)俗被逐漸地簡化,七月半祭祖燒錢紙的傳統(tǒng)卻仍然鮮活地存在著。
火堆中,那些由子孫兒女精心準備的袱包,像是寄去另一個世界的快遞,承載著人們對已故親人的美好祝愿隨風殆盡,為故去的人捎去不一定能到達的問候,也為活著的人留下溫暖的慰藉。
中元節(jié)習俗10
中元節(jié)里,南方人都會到河里放燈以紀念亡故的親人。北方人多以到親人的墳墓上掛燈燒香的方式來紀念亡人。其實,古時候的中元節(jié)掛燈放燈也只是為了讓那些鬼魂可以托生,不再承受十八層地獄鬼界的苦難,在佛教和道教的真實意圖里也可以稱之為“孝親節(jié)”。所以中元節(jié),既可以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是雙孝節(jié)日。
南方河里放燈
放河燈是南方中元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放河燈既可以寄托人們對先人的思念,還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這項古老的習俗大約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當時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燈,后來流傳到民間。成為人們表達對死去親人的思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的美好習俗。
宋代規(guī)定中元節(jié)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此后,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并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shè)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
放河燈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為了投胎,往往會拉人下水讓其溺死,來換取自己投胎的資格。民間就用“放河燈”的方式為它們超度,希望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間。傳說二是,人間的河與豐都鬼城的河相連,人們把對先人的思念以及對地藏王菩薩說的話都通過河燈,帶到陰間。
北方掛燈燒香
中元節(jié)祭祖祀先活動一般在當天中午進行,家家備辦豐盛的菜肴酒飯,在各自的廳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擺滿24味全席,擺上七雙筷子、一壺酒七個爵杯,正中又擺上果盒饌盤,果盒一般為六棱柱型堅木雕刻花飾,饌盤也用堅木雕成長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黃花菜、干筍絲和紅棗等六味素菜,俗稱“六味齋”。前述東石玉記船行就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錫鑄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對祭祖祀先之虔誠、重視。筵席擺好,主人點了三條炷香,點了大紅雙燭、拈香跪拜如儀,請祖宗來享祭宴,并希保庇兒孫一家康健平安、家景發(fā)達等等,稍停方卜杯討得允準,才焚燒金銀冥幣,待金紙焚燒殆盡才可以撤筵。
北方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北方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中元節(jié)習俗11
河北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蒸面羊
山西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於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蒸面
河南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jié)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nèi)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中元節(jié)習俗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家家吃粗茶淡飯。
陜西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jié)農(nóng)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nóng)家,中元節(jié)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燒紙祭麻姑
江蘇中元節(jié)習俗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嘉善縣以中元節(jié)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jié),一邊念經(jīng)。天臺中元節(jié)吃,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shè)香燭,一人沿途擺設(shè)一塊豆腐及一飯團,大約每隔百來步設(shè)一處祭品。
江西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永?h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廣東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jié)。據(jù)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jié)。澄海縣中元節(jié)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nóng)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lǐng)取。
廣西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jié),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云南省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騰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中元節(jié)習俗12
中元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
每年的農(nóng)歷的七月十五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元節(jié),中元節(jié)又稱為鬼節(jié),今年的中元節(jié)日期為8月27日,那么中元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元節(jié)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不少人會在舊歷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游玩的眾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jīng)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qū)魔大神鐘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鐘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nóng)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送羊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jié)”。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奔坠俏摹恫忿o》中也稱羊通祥?梢娫诠糯蜻@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guān)。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jié)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那么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jù)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后,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經(jīng)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經(jīng)成了農(nóng)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jié)目了。
各省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湖南。
邵陽人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nèi)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后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fā)興旺。
河北。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
永和縣讀書人于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于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于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于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jié)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nèi)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家家吃粗茶淡飯。
江蘇省:
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征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
嘉善縣以中元節(jié)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jié)”,一邊念經(jīng)。天臺中元節(jié)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shè)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shè)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于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shè)一處祭品。
江西。
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
永?h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jié)”。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媽熱”、“送紙”、“金粿”等習俗。
廣東省:
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jié)。據(jù)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jié)。澄?h中元節(jié)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nóng)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lǐng)取。
廣西。
桂林地區(qū)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jié),整個節(jié)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后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guān)于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于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shù)貎x式最為復雜的節(jié)日,是當?shù)厝讼喈斨匾暤墓?jié)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jié)(當?shù)赜^念中元宵節(jié)也屬于春節(jié),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jié)日。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jié),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jié)也稱“鴨子節(jié)”,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nèi),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云南。
騰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湖北。
麻城人每逢農(nóng)歷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jié),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并“饅頭”飯,竹筷平攤于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制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節(jié)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中秋節(jié)的禁忌
忌亂拍他人肩頭: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guān),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忌說鬼字: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xiàn)場,肯定是「鬼」?jié)M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忌亂踩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
忌半夜晾衣服: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shè)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忌披頭散發(fā)睡覺: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fā),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忌半夜慶生: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xiàn)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晚上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
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何況,治安敗壞有時人類的兇神惡煞比鬼還來得可怕!
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隨便撿起來;
路經(jīng)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于許多人來說,不論靈驗與否,至少也能求個心安。
中元節(jié)習俗13
中元節(jié),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jié)。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逼咴滦∏镒魑锍墒,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并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當年在江浙一帶就看到人們視中元為大節(jié),這一天家家團聚,如除夕一般熱鬧,還要吃一種專門用青樹葉包裹的菜團。
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jié)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jié),所以民間要設(shè)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nèi)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zhàn)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關(guān)于“盂蘭節(jié)”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后覺得很心痛,于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于是目連就聯(lián)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后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后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nóng)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于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jié)的風俗。
各地習俗
河北。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于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于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于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于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jié)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nèi)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死者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家家吃粗茶淡飯。
陜西。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jié)農(nóng)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nóng)家,中元節(jié)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
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征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縣以中元節(jié)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jié)”,一邊念經(jīng)。天臺中元節(jié)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shè)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shè)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于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shè)一處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
永?h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jié)”。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中元節(jié)習俗14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同為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元節(jié)是道教節(jié)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jié)又稱"上元天官節(jié)",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jié)又稱"中元地官節(jié)",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jié)又稱"下元水官節(jié)",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jīng)》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tǒng)攝"。中元節(jié)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云觀為了祈禱"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guī)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臺經(jīng),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中元節(jié)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制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與農(nóng)歷四月初五清明節(jié)、農(nóng)歷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并稱中國傳統(tǒng)三大鬼節(jié)。
中元節(jié)由來:
道教的中元節(jié)既是道教的宗教節(jié)日,也成為民俗節(jié)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shè)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shè)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jié)成為民俗節(jié)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jié)的起源,與佛教的“孟蘭盆會”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孟蘭”是梵語,倒懸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們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佛典《孟蘭盆經(jīng)》中記載這么一個故事,說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后,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于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 “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jié)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里,敬設(shè)盛大的孟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yǎng)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蹦窟B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shè)盂蘭盆供,供養(yǎng)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到了西晉,《盂蘭盆經(jīng)》被譯成漢文,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和中國儒家傳統(tǒng)的孝順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贊揚和重視,并在中國廣為流傳。自梁武帝在南方創(chuàng)設(shè)盂蘭盆會后,已成為一種習俗,規(guī)模有增無減。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城中的寺院也要備辦供品,陳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誠。
中元節(jié)習俗15
中元節(jié)習俗
中元節(jié)“廟普”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顒,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組屋區(qū),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jié)彩,設(shè)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shè)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再在圈內(nèi)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zhuǎn)“陰曹地府”。
現(xiàn)在,中元節(jié)的祭祖儀式已經(jīng)簡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jīng)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吃鴨,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2、廣東地區(qū),中元節(jié)他們會吃瀨粉,代表著祈求平安。瀨粉就是他們當?shù)氐囊环N特色小吃,廣東各個地方的大街小巷上的小吃攤都有賣。瀨粉的吃法也有很多種,廣東人在慶祝壽辰的時候也會吃這道美食,有添福加壽的寓意。
3、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還盛行面塑活動,數(shù)晉北地區(qū)最為盛行。每到這時候,就有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的景象。這時,會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捏一個大花饃。而不同的花饃有不同的捏法。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4、江浙地區(qū),中元節(jié)他們都會吃“餃餅”,這是一種類似春卷的食物,是江浙一帶傳統(tǒng)的食物,也是江浙地區(qū)隨處可見的傳統(tǒng)小吃。他們還會吃另一種食物,叫做“扁食”,其實就是一種餛飩,這種餛飩皮比較薄,形狀狹長。
5、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jié)被當?shù)厝朔Q為“掐嘴節(jié)”,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粗茶淡飯出自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憋嬍澈唵危詈啒。
6、河北地區(qū),中元節(jié)他們會吃蒸面羊,在這一天,會攜帶一些蒸羊、水果、酒等去祭拜祖先,然后將蒸羊贈送給女兒和外孫,有些家庭比較貧窮,則用蒸面來代替羊。
7、中元節(jié)焚紙,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煙花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中元節(jié)祭祀燒紙有哪些注意的方面
1、買燒紙時,不要買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那錢不實,都不如舊盧布、越南盾值錢。一摞下在下面連根冰棍兒都買不了。太毛了。不過在燒大錢的同時,多少燒點兒這樣的也未嘗不可,下面有不少討債鬼,死皮賴臉地跟你要錢,不給就磨你,那就得這種小錢兒答對他們。
2、要買黃草紙,鋪開后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這樣的燒紙在下面才是硬通貨。錢才實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3、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4、準備去燒紙前,最好預備好火機,防風的為好(七月十五陰氣重,風大)和一根小棍。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家里用廢的拖布桿就是不錯的選擇,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來,直接扔掉好了。
5、要天黑透才去燒,去燒紙的來回路上,遇到燒紙盡量繞開,不要踩到,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只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6、要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的事情是,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
7、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要恭敬點。
8、給親人燒紙前先點燃兩張扔到圈外,答對一下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9、燒紙時要念念有詞,如:某某,給您送錢花來了。今天孫男弟女都來看您來了云云,有一定的話術(shù)。
10、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這樣既可以防止火災,又能防止風把紙吹出來,被其他路過的拾去,惹老人不高興。
中元節(jié)燒包袱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中元節(jié)燒包一般都是單數(shù),雙數(shù)有成雙成對的含義,不吉利!
【中元節(jié)習俗】相關(guān)文章:
中元節(jié)的習俗04-26
中元節(jié)的習俗11-08
中元節(jié)的習俗08-19
中元節(jié)的習俗介紹03-09
中元節(jié)祭奠的習俗11-23
中元節(jié)節(jié)日習俗08-12
中元節(jié)各地的習俗08-23
日本中元節(jié)習俗12-13
廣西中元節(jié)的習俗12-13
臺灣中元節(jié)的習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