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藝術》讀后感(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旅行的藝術》讀后感(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3篇)1
動機,促使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念頭。對于旅行,你的動機又是什么呢?我的應該是異域風情。本書提到兩個――異國情調和好奇心,代表分別是福樓拜和洪堡。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但凡有成就的各種家們,無不游歷很多地方。
異國情調
19世紀上半葉,異國情調一詞成了中東的代名詞,歐洲的一些公共場所看上去也越來越具有東方情調。福樓拜一直對自己生活的法國充滿輕蔑,對中東的描寫充斥于他早期的創(chuàng)作和通信,且他一直在夢想身處東方的情形。終于在他25歲那年,父親的突然離世,留給他的財產(chǎn)邊被用作埃及之行。1849年11月中旬抵達亞歷山大,至此他終于見到了想象的一國情調。關于異國情調,“可能正是我們在本國苦求而不得的東西”,對于福樓拜,是當時法國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信仰和行為讓他覺得極度憤怒,而東方恰恰同他的性情有著邏輯上必然的契合;他自身的一些想法和價值觀念并不容于他所生活的社會,但在埃及,這些想法和觀念卻可能大行其道。喧囂、拉屎的驢、駱駝都讓福樓拜感興趣,并且都會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
異域艷遇,福樓拜在埃及遇到的有名交際花―庫丘珂?哈雷娜。福樓拜同庫楚克雖系逢場作戲,但這位埃及舞伎確實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F(xiàn)在的埃及人談起這段浪漫往事,大多鄙夷福樓拜的玩世不恭,而對庫楚克則引以為傲,認為是她在某種程度上令福樓拜激情迸發(fā),寫出好幾部帶有鮮明東方色彩的傳世之作。對此,歐美學人也多有記敘,而福樓拜遺留下來的那些東方之行的.信札、日記和相關作品,更足資為佐證。
對埃及的正確了解意味著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世界,它同從魯昂遠距離觀照而形成的埃及意象并不盡相同。自然失望也是有的。盡管如此,即將作別埃及,福樓拜感到心煩意亂。在臨死前,他仍在眷戀藍天下的棕櫚樹。正是由于福樓拜與埃及的一世情緣似乎在股東人們珍視,并加深人們對某些國家的迷戀。他從年少就對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國民產(chǎn)生憎惡,甚至提出不依靠人的出生地來歸屬一個人的國籍,福樓拜有理由屬于埃及。
“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因為風而四散各地,然后在一個國家出生,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之地;但是,和福樓拜一樣,我們長大成人后,都有依據(jù)內心的忠誠來想象性地重造我們的國家身份自由”。
好奇心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國科學家,與李特爾同為近代地理學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生于德國柏林,亦逝于德國柏林,是世界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國地理學家和博物學家,是19世紀的科學界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走遍了西歐、北亞和南、北美洲。凡是足跡所到,高山大川無不登臨,奇花異草無不采集。他具有我國明末徐霞客不憚艱險跋涉山川的好奇心,同時又具有廣泛的學識。他所涉獵的科目非常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礦石等。并且對每個所以涉獵的領域又有所貢獻,所以他常被稱為氣象學、地貌學、火山學和植物地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世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有澳洲(今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山,美國的湖泊與河流,南美洲西岸的洋流,以至于月亮面上的山等。
有的人出去旅行純粹就是為了休閑,甚至只為換個地方睡覺而跑那么遠,只因為如此,是由于我們的好奇心不足,我們的旅行目的不一樣!皩τ谌魏温萌藖碚f,一個為求得真知而進行的旅程,遠比一個四處觀光之旅得到更多好處”。作為普通旅人,如果沒有做任何功課就去某個地方,那樣我們往往就會被先入為主的旅行指南牽引,這些指南絲毫不會引起人的任何好奇。“旅行的一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這種危險也會因為我們的鑒賞能力差別而加劇。所以為避免這種危險,我們要想好旅行的目的,并積極去做知識上的準備,時機成熟再踏上旅程吧。
再來思考自己的旅行動機吧。首先是異域情調,總是對與自己生活不一樣的生活感興趣,并想去親身體驗;關于好奇心,我是覺得是由于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像在青海湖,見到各種植物,路兩旁植物為啥不同,如果沒有領隊的講解,也許我都不會特別注意到的,旅行的學問很大,值得去探求。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3篇)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廣為眾人知曉的句子,往往在我們的熟悉中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光輝色彩。有人把生命比作是一場旅行,一場前途未知卻充滿希望的探索之旅,我們不能選擇未來走向哪里,更不能留戀甚至回到前一站風景,但它仍然是讓大多數(shù)人歡欣鼓舞的。生活,或者稱之為人生,不管是此時此刻還是即將到來的下一刻,永遠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美與丑、真與假、好與惡,均在這種神奇的可能之中,對于人人渴望的美好和喜悅,自然亦是如此,所以想要發(fā)現(xiàn)與收獲這無處不在的美,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開啟迷惘的心智,睜開混沌的雙眼,觀察、感受、欣享和長長久久的回味!
作者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一書中,用其輕松自然的方式向我們揭示了旅行的深層意義。他認為,旅行以及對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們對幸福的體驗,而這種幸福,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所說的“由理性支配的積極生活所帶來的幸!。德波頓用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去旅行,行程中不僅有巴巴多斯、西奈的沙漠、馬德里等風格迥異的怡人風景,同時還有他為讀者安排的眾多的名作家、藝術家、思想家及深諳旅行滋味的旅行家作為導游,同時加上德波頓本人對其行為與思想的深度分析和感悟幫助讀者可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他們的陪伴下,風景之旅成了更完美的文化之旅、心路之旅。
《旅行的藝術》就像一場完美的旅程,在帶領我們欣賞風景和文化思想的同時,教會我們如何好奇、思考和觀察,讓我們重新對生命充滿熱情,至于旅行是什么,德波頓并不想急于給出答案,旅行為什么,德波頓似乎也不熱心去考求。但,釋卷之后,相信每個讀者都會得到一種答案——這答案,即使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暢淋漓,又難以言說,因為,它更像是一種青訓,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開這本書,你踏上的將是一次異乎尋常的閱讀旅程,深信德波頓無處不在的智慧和機制將影響甚至改變你對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變你日后的旅行心態(tài)和旅行方式。
相信每個人心底都曾經(jīng)或者正在深深地渴望能夠踏上游遍世界的旅程,在不斷地行走中發(fā)現(xiàn)更多醉人的風景和有趣的人,以此撫慰我們疲憊不堪的身心,無愧于百十年的人間之旅。對于為什么要旅行,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身上去尋找答案。旅行中肯定有種精神是和我契合的,那種精神在家里、在身旁,我找不到,所以我要出走,我要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繼續(xù)尋找。我想我的確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我追逐美麗,追逐未知,我想知道在遠方正發(fā)生著什么事情,我想知道別的人正經(jīng)歷著怎樣的生活,我想知道在那深深的山谷里清清的溪水旁,是不是有朵美麗的小花在靜靜開放,只為了等待我的到來?旅行,拋棄過去的一切,哪怕只是暫時,只是片刻,旅行的途中,我遭遇自己的內心,我可以不用偽裝,只是做自己。很多的時候,我們給旅行很多附加的意義,諸如旅行種種的附加值:結交新朋友,增進彼此的了解……我不諱言,旅行是增進感情的很好途徑,但這畢竟只是旅行的附加值。我不希望旅行成為一場講究規(guī)則、明確目標的游戲。對我而言,旅行的.目的永遠只是去尋找我心中的那種沖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那種渴望。
人的一生,可能都是在尋找生的意趣,用來抵抗對死亡的恐懼。而生的意趣,又無非是構建于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關系之上。正因為構成這一切的關系具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作為一個藝術家,就理所當然地擔負起了探索這無窮無盡可能性的使命。在現(xiàn)代社會,幾乎人人都不可能避免的旅行絕非人老了一項簡單的征服、探索自然的活動。旅行,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照亮存在的一個角度。
其實旅行之美從來都不可能依賴某個地方本身的物質條件,這是作者接下去要告訴我們的,細節(jié)之美成了我們暫時忘卻塵世的紛繁和日復一日夫人唯一辦法,但是對于不同的旅者,細節(jié)之美所展開的方式是不同的。人作為主體,只能捕捉他們愿意捕捉并且能夠捕捉的美。這真是人的悲哀之所在,卻恰恰也是旅行的意義之所在——當你覺得你去的某個地方遠不如吸引你去到那個地方的某幅畫或某幀照片美,不要沮喪,這就是藝術無法被技術替代之所在。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3篇)3
《旅行的藝術》是阿蘭·德波頓著,在《旅行的藝術》里向我們揭示了旅行的深層意義。他認為,旅行以及對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們對幸福的體驗,而這種幸福,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所說的“由理性支配的積極生活所帶來的幸!薄_@部書就像一場完美的旅程,教我們如何好奇、思考和觀察,讓我們重新對生命充滿熱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頓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為什么,德波頓似乎也不熱心去考求。但,釋卷之后,相信每個讀者都會得到一種答案-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暢淋漓,又難以言說,因為,它更像是一種情緒,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開這本書,你踏上的將是一次異乎尋常的閱讀旅程。深信德波頓無處不在的智慧和機智將影響甚至改變你對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變你日后的旅行心態(tài)和旅行方式。
“現(xiàn)時的生活正想是纏繞在一起的常常的膠卷,我們的回憶和期待值不過是選擇其中的精彩圖片”我們在旅行中,往往選擇用相機代替我們自己去記錄風景,人事,因此當相機拍完照片,我們便認為完成了這次旅行的意義與記錄,忘記了旅行之中其實是需要用心去記錄風景,用心去感受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
“人類情緒受制于一種僵硬和不寬容的邏輯,若我們想像眼前的美景而已帶給我們快樂,而忽略這種邏輯,那我們就錯了。無論是賞心悅目的食物,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從中獲取幸福的關鍵似乎取決于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必須首先滿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得一些更為重要的需求,諸如對理解、愛、宣泄和尊重的需求。”每次旅行,我們總是設想得如何的完美,卻沒有考慮過我們的身體適應能力,以為旅行之地必然如自己所想,因此造成了極度的反差而大感失望,其實旅行,景點一直都在那里,一向都如此美麗,只是看你喜歡與否,感受得到與否。
“在任何地方,世紀的經(jīng)歷往往是,我們所想見到的總是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現(xiàn)實場景中變得平庸和黯淡,因為我們焦慮將來而不能專注于現(xiàn)在,而且我們對于美的欣賞還受制與復雜的物質需要和心理需求”
“在機場,最引人注目的東西莫過于機場大廳天花板下懸著的一排排電視機屏,上面顯示著進出港的飛機航班的情況;這些顯示屏,不曾有美感上得考量,放在整齊歸一的罩盒里,屏上顯示的文字板式呆板乏味,卻能使人興奮,出發(fā)想象力。”是啊,機場往往是一個令人遐想的地方,但是也是一個可以令人悲傷的地方,飛機的鉉窗,映射了不一樣的心情,或激動或悲傷,或糾結或喜悅,或痛苦或壓抑,這片風景是愛是無奈,都如此而已。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進中得飛機、輪船和火車上更容易讓人傾聽到內心的聲音。我們眼前的景觀同我們腦子里肯呢過產(chǎn)生的想法之間存在某種奇妙的關聯(lián):宏闊的四考常常需要有壯闊的景觀,而新的觀點往往也就產(chǎn)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動景觀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頓的內心求索可以不斷深進!薄奥眯械囊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正如缺乏一條鏈子將珠子串成項鏈一樣,我們所接納的新訊息變得毫無價值,并且散亂無章!
“那么,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者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們懷著謙卑的態(tài)度接近新的地方。對于什么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不帶任何成見。我們也許會讓當?shù)厝烁械讲唤庖驗槲覀冊隈R路上或狹窄的街道上,欣賞那些他們認為有些奇怪的小細節(jié)。我們冒著被車撞到的危險是因為我們?yōu)橐蛔ㄖ奈蓓敾蚴强淘趬ι系念}字所吸引。我們發(fā)覺一件超市或是理發(fā)店不同尋常地迷人。我們用很長的時間思索著一份菜單的設計或者晚間新聞里主持人的服裝。我們敏銳地感覺到被覆蓋于現(xiàn)今之下的層層歷史,并記筆記和拍照!薄蔼氉月眯兴坪跤幸粋優(yōu)點。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極大程度上收到我們周圍人們的影響,我們調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滿足別人的期待。他們或許已認定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我們不得不有意識地隱藏自己身上的某些東西!庇腥苏f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沒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有時候嘗試一下一個人的旅行,定會收獲很多所想所需,自己最真實的。
旅行,不是簡單的欣賞風景,是內心之旅,旅行是一門精彩的藝術。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相關文章: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09-01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04-14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8篇09-01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5篇09-28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5篇)09-28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8篇)09-01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3篇09-07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精選24篇)04-22
旅行的藝術讀后感6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