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趵突泉》評課稿
機會難尋,幸需偶遇,聽得實驗小學孫老師一節(jié)異常生動的語文課,感慨良多、受益匪淺。
于語文教學,諸多專家、學者給予了不同的界定和指引,時至今日,我仍然相信,語言是課堂的靈魂、語言的藝術才是教學的藝術。孫老師借《趵突泉》一課,真正讓自己的閱讀教學實現(xiàn)了“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yǎng)學生四種語言能力”,即感覺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本節(jié)課,孫老師以“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點?”為教學主線,以感受趵突泉之美為教學主軸,以文本閱讀為半徑,畫出了一個教學與語言訓練雙贏的、完美的“泉眼”。
在教學大泉時,孫老師采用默讀、指名讀等不同形式,讓學生讀中思索、讀中感悟、讀中體會,其特點不言而喻。進而理解大泉的活潑、神秘、翻滾、不知疲倦,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濟南趵突泉。其實,細觀此節(jié),讀,是語文學習的最佳和最美的方式,趵突泉活潑、神秘、翻滾、不知疲倦,反觀我們的老師、我們的課堂點撥者,何嘗不是在教學中力現(xiàn)活潑、力呈神秘,力求學生思想的翻滾、力讓師生共同的學生和促進不知疲倦。
不難發(fā)現(xiàn),感悟是積累語言的前提、運用語言的基礎、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接下來,孫老師用一組排比句:趵突泉永遠那么()、永遠那么()、永遠那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這一過程,就是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真正理解了“活潑、神秘、翻滾、不知疲倦”的含義,語文文字的訓練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感悟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沒有對語言、對生活的感悟,就談不上積累,沒有積累,就談不上運用,沒有運用,就談不上語文學習。
通過課堂,還有個人的一點思考:孫老師在引導學生訓練“無論……都……”這組關聯(lián)詞時,采用的是師說生練的方式,假想一下,如果給學生出示例句,不僅降低了句式訓練的難度,學生在遣詞造句時還會更好地發(fā)散思維,達到更好的、或預期的學習效果。
【四年級語文《趵突泉》評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評課稿12-19
《翠鳥》語文評課稿08-11
小學語文評課稿08-24
語文《燈光》評課稿12-03
守株待兔語文評課稿03-09
語文評課稿范文12-20
語文聽課評課稿01-30
語文坐井觀天評課稿03-08
語文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