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經(jīng)典
國學的經(jīng)典1
1)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3)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
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5)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
6)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7)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8)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9)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10)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
11)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1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13)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14)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diào)張籍)
15)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唐韓愈進學解)
16)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
17)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8)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19)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顏真卿)
國學的經(jīng)典2
狄仁杰是武則天當政時的名宰相。他在當豫州刺史時,辦事公正,執(zhí)法嚴明,受到當?shù)厝嗣竦姆Q贊。于是,武則天把他調(diào)回京城,任為宰相。
有一天,武則天對狄仁杰說:“聽說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杰說:“人家說我的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jīng)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于是誰在背后說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武則天聽了,覺得狄仁杰氣量大,胸襟寬,很有政治家風度,更加賞識他,敬重他,尊稱他為“國老”,還贈給他紫袍色帶,并親自在袍上繡了12個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績。
后來,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則天流著淚說:“上天過早地奪去了我的國老,使我朝堂里沒有像他那樣的`人才了!
智慧小語:氣量與胸襟都是人格賢善的基石。學會公正地看待流言,往往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國學的經(jīng)典3
一、教學目標:
1、誦讀《弟子規(guī)》----入則孝,達到熟讀成誦。
2、通過講解及活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
3、通過課上學習,回家后向家長傾吐自己的心聲,升華主題。
二、教學準備:
1、收集《弟子規(guī)》錄音。
2、課前組織家長與學生共同觀看教育短片《洞穴之光》之后請家長錄音留言。
3、配樂《春江花月夜》并制作教學課件。
三、教學模式:
1、故事導入、情境激趣。
2、配樂誦讀、品讀解意。
3、聯(lián)系實際、感悟升華。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配樂兒歌《三字經(jīng)》)
今天,我們將共同走進國學課堂,在重溫那些經(jīng)典的國學篇章的同時,也讓我們的情感再度升華!
二、聽故事,悟主題
《黃香溫席的故事》
冬天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
對于“孝”我們知道,任何人都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來自于我們的父母。不僅如此,就在我們成長過的程中,每時每刻都得到父母的'呵護,沐浴著雙親的恩澤。
國學的經(jīng)典4
接觸國學應該是兩三歲的時候,父母會叫我背誦《三字經(jīng)》,那個時候還不懂得國學的意義,但現(xiàn)在學的越多就越能看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guī)》教導我們?yōu)槿颂幨碌囊?guī)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暗隆笔恰兜茏右(guī)》主要講的內(nèi)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guī)》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gu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xiàn)出了一幅畫面:現(xiàn)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苯又致耦^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zhì),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jīng)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的經(jīng)典5
一、十三經(jīng)
1、《周易》——領袖群經(jīng),神龍見首
2、《尚書》——堯舜禹湯,昭如日月
3、《詩經(jīng)》——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4、《周禮》——天地四時,百官居位
5、《儀禮》——尊卑有序,親疏有別
6、《禮記》——六藝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傳》——跌宕不群,縱橫自得
8、《春秋公羊傳》——三科九旨,一統(tǒng)大同
9、《春秋穀梁傳》——魯魚亥豕,是非難辨
10、《孝經(jīng)》——百善之首,立國之基
11、《爾雅》——聚類釋名,經(jīng)緯百科
12、《論語》——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賢
13、《孟子》——民貴君輕,王道蕩蕩
二、其他
1、《韓詩外傳》漢、韓嬰——詩在言外,意在詩外
2、《尚書大傳》漢、伏勝——劫后馀生,似偽似真
3、《春秋繁露》漢、董仲舒——天人感應,儒術(shù)獨尊
4、《大戴禮記》漢、戴德——禮外別傳,今文嫡派
5、《白虎通義》漢、班固——古今論戰(zhàn),繼往開來
6、《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編定,千載不移
7、《經(jīng)學歷史》清、皮錫瑞——六經(jīng)致用,孔教救國
三、史部
(一)二十六史
1、《史記》漢、司馬遷——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漢書》漢、班固——斷代為限,一朝國史
3、《后漢書》南朝宋、范曄——簡甚至周,疏而不漏
4、《三國志》晉、陳壽——分述三國史,合為一部書
5、《晉書》唐、房玄齡等——競為綺艷,不求篤實
6、《宋書》南朝梁、沈約——煌煌三十志,幾占一半書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事常偽造,辭尚溢美
8、《梁書》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蕪冗之習
9、《陳書》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書
10、《魏書》北齊、魏收——魏收作色,穢史揚名
11、《北齊書》唐、李百藥——廿載六帝,墻內(nèi)相鬩
12、《周書》唐、令狐德棻——旁征簡牘,意在摭實
13、《隋書》唐、魏征等——不為親者隱,不為尊者諱
14、《南史》唐、李延壽——杏花春雨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壽——駿馬秋風塞北
16、《舊唐書》后晉、劉昫等——志與表,不如新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紀與傳,不如舊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敘,十國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五代合敘,十國分述
20、《宋史》元、脫脫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21、《遼史》元、脫脫等——怎一個“亂”字了得
國學的經(jīng)典6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國學經(jīng)典誦讀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經(jīng)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yǎng)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zhì)的現(xiàn)代中國人,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同時還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毙W生學國學、讀經(jīng)典近年來漸成風潮。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呢?筆者談談看法。
一、巧記漢字。
漢字是中華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塊文字。領略漢字之美,可以說是國學基礎。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啟蒙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引領學生走近中國漢字,讓他們體會漢字的神奇與美麗。
一個漢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漢字,有形可識,有音可讀,有義可尋。在識字教學中,可通過多媒體演繹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隸書,再到現(xiàn)今的宋體。如“門”字的甲骨文“”很像兩扇門的樣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這樣不僅從形體的變化,而且到文字意義的認識,都給學生一個具體生動的意象,寓教于樂。漢字教學還要抓會意字、形聲字,從造字的意義著手,解釋字義,這樣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學”字金文為“”,上面兩邊是兩只手,表示合力辦學;中間是金“爻”,表示讀音;下邊是個房子,房子里有個“子”,表示教孩子讀書。所以,“學”本來意思是學習,引申為學校。另外,還可以科學地安排書法、國畫等傳統(tǒng)文化進入語文課堂教學。特別是針對現(xiàn)在電腦、手機流行,讓學生寫好字,書寫端正、工整,教師面臨著重大的責任。寫字教學中可融入書法教學,因為漢字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美,日常教學中可每周安排一兩個課時進行寫字教學,要求學生寫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jié)構(gòu)、偏旁部首等規(guī)范。
二、誦讀經(jīng)典詩詞。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誦讀詩詞的重要作用。在誦讀經(jīng)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在逐漸提高。小學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啟蒙時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國學詩詞進行啟蒙教育,講授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用傳統(tǒng)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國學和古詩詞,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jié)晶,可以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從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讓學生懂得惜時;從《弟子規(guī)》“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中,讓學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從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從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態(tài)度;從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更讓學生樹立了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的遠大抱負?梢姡诼暻椴⒚慕(jīng)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
三、故事熏陶。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這是孩子的共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粒明珠,正確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作用。很多成語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故事給學生以知識、以夢想、以信任、以效仿、以思索、以警覺,給學生講故事,可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國學故事,如成語故事《刻舟求劍》《守株待兔》《三顧茅廬》《聞雞起舞》等,在課堂中開展以成語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的聽、說、讀、寫、記、演等形式的綜合性語文訓練活動,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如“任重道遠”成語解釋: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教師在課堂中可這樣說這個成語故事:曾子的學生問曾子:“讀書人應該怎樣做人?”曾子回答:“必須剛強而且有毅力!因為讀書人要勵志治理天下,這任務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遙遠。我們要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奮斗終生――正可謂任重道遠!”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由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國學故事的無限精彩,對成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從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最后,由學生合作表演成語故事,他們積極性很高,表演欲望強烈。表演的過程正是對成語的理解過程,這樣不但展示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鍛煉了其合作能力。
四、引導感悟,滲透精神。
國學經(jīng)典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如今國學經(jīng)典越來越被中國和世界重視起來。而留守兒童多,隔代監(jiān)護的過分溺愛讓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因此,我們在組織學生誦讀的基礎上適當?shù)匾龑W生的言行也是必要的,但由于國學經(jīng)典內(nèi)容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因此我們必須結(jié)合教學實際相機引導,絕不可生搬硬套。同時針對國學中一些晦澀難懂的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側(cè)重宣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苦學”等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和行為習慣,使學生了解這些源遠流長的國學經(jīng)典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
國學經(jīng)典中有大量的名句,他們蘊含深刻的哲理和傳統(tǒng)美德,學生容易記憶、理解。我們可以給學生講解,要求背誦并體驗、效仿,從而起到啟迪孩子人生理想、弘揚傳統(tǒng)美德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滲透國學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的“四有”接班人,任重而道遠。誦讀國學經(jīng)典,傳承中華文化,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肩負的歷史重任,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經(jīng)典一路隨行,伴孩子們健康成長。
國學的經(jīng)典7
國學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shù);是從古至今無數(shù)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jié)晶;是受無數(shù)世人所矚目與敬仰的高尚學術(shù);是經(jīng)受歷史的錘煉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所匯聚而成的文化瑰寶。大到治國安邦,小到智慧啟迪。讓我們一起來學國學,品國學,用國學,讀有所悟,學有所得。讓我們一起來領悟國學的魅力吧!
——題記
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讓我感悟頗多。吐谷渾的國王阿柴身染重病時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給自己的大兒子讓他將其折斷,大兒子不費吹灰之力輕松的將箭折斷了,接著他又讓大兒子將剩下的箭全部折斷,大兒子這次卻無論如何也折不斷。兒子們終是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們團結(jié)一心,致使吐谷渾王國日漸強大起來。
即使自己是一顆星星,也應明白一星獨亮不算壯觀,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塊石頭,也應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偉,高聳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應明白一船入畫不算風景,千帆競發(fā)才最壯麗。一滴水微不足道,滲入泥土便會消失不見,可匯聚成河卻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風中便會吹落遠方,可匯聚成沙漠卻綿延萬里;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難有大作為,可當我們團結(jié)起來卻可以創(chuàng)造無數(shù)奇跡。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正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團結(jié)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huán)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曾有人問哲學家:“一滴水怎樣才不會干?”哲學家回答說:“把它放進海里!边@句話同樣簡短的揭示了一個道理:個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團結(jié)互助的集體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反之如果沒有團結(jié),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會枯竭。
團結(jié)是什么?我認為團結(jié)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協(xié)力;團結(jié)就是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的眾志成城;團結(jié)就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同甘共苦。團結(jié)是五指緊握的拳頭,是細線擰成的一股麻繩,是最美的音符彈奏出最動人的旋律。這就是這則典故所帶給我的啟發(fā)。
團結(jié),有的時候不需要長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間的默契;團結(jié),有的時候沒有完美的結(jié)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團結(jié)有的時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藝,但它一定需要堅定的信念。這就是我通過這則典故所延伸得來的心得。
國學如海,團結(jié)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國學如山,團結(jié)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國學如歌,團結(jié)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悟其深理,學有所得。
點評:正如小作者筆下的描述,國學深邃如海,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悟其深理,作者由折箭這件典故談到團結(jié)的重要性,論點清晰深刻,結(jié)尾處集中點題,既照應開頭又總結(jié)全文。首尾連貫,一氣呵成。是一篇難得的議論散文佳作。
本文三大成功之處:首先形散而神不散,其次用詞準確,第三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散文。
國學的經(jīng)典8
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有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那些被后世譽為大師的學者大都學貫中西,既具備現(xiàn)代學術(shù)視野和知識背景,又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素養(yǎng)。這一特點不僅僅表現(xiàn)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就是在科學界也很突出,比如楊振寧、丘成桐、陳省身等大科學家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文化的了解遠超一般學人,體現(xiàn)出廣博深湛的'學術(shù)情懷。培育博雅之士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目標,西方學校至今仍高度重視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教學,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等都是必讀書目。我國近來也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國學的教育,《論語》等經(jīng)典著作銷量大增。特別是在當今留學年齡日趨低齡化的背景下,有針對性地加強國學教育,讓小留學生們多了解一點中華民族歷史,多掌握一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常識,對于他們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大有益處。而且,只有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基礎上對彼此的優(yōu)劣才有更準確的認知,這是學習國學的另一層深意。
國學的經(jīng)典9
國學禮儀知識
【伯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構(gòu)成男子字的全稱,如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等。
【十二生肖】又稱屬相。古代術(shù)數(shù)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后以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豬,稱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禍福,往往牽扯起來,特別是在婚配中男女屬相很有講究,有所謂“雞狗斷頭婚”、“龍虎不相容”等說法。
【生辰八字】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jù)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舊俗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庚帖,上有生辰八字。雙方各自卜問對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陰陽,以確定能否成婚,吉兇如何。
【孝悌】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鬃臃浅V匾曅€研€┳鳛閷嵭小叭省钡母,提出“三年無改于父道”、“父母在,不遠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張。孟子也把孝悌視為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秦漢時的《孝經(jīng)》則進一步提出:“孝為百行之首!比寮姨岢€┑哪康,是為了維護宗法等級秩序。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體全為“牲”!蹲髠?曹劌論戰(zhàn)》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后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犧牲的總稱。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廟內(nèi)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示兒》詩中有這么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揖讓】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于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于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于前;三為天揖,專用于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于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長揖】這是古時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于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如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丘遲頓首!
【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后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qū)Ψ奖硎境绺呔匆獾墓虬荻Y!吨芏Y》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边@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于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盡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而對人不敬。
【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jié)。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quán)力。加冠后,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并給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shù)拿馈白帧保顾蔀槭苋俗鹁吹馁F族成員。因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后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于內(nèi)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tǒng)一!敖洹庇址Q“散齋”,散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吊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忌葷,但并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fā)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再拜】先后拜兩次,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后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今人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稌x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縣吏勸陶束帶迎見,他感嘆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后來引申為傾倒、崇拜,如毛澤東《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舉案齊眉】古代妻子為丈夫捧膳食時要舉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會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禮俗。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才學,故多以詩文相贈答,揚才露己,以表心態(tài)。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詩詞相酬答。在宴飲等聚會時,更是不可有酒無詩,流行盡觴賦詩之俗。
國學做人禮儀大忌
做人之大忌——貶人
子女之大忌——啃老
夫妻之大忌——輕視
家庭之大忌——缺規(guī)
父母之大忌——溺愛
教師之大忌——敷衍
學生之大忌——網(wǎng)癮
官吏之大忌——弄權(quán)
法官之大忌——偏袒
商人之大忌——售假
藝人之大忌——色情
演戲之大忌——低俗
股民之大忌——硬拼
醫(yī)生之大忌——貪財
司機之大忌——斗氣
朋友之大忌——猜疑
事業(yè)之大忌——放棄
做事之大忌——輕浮
錯誤之大忌——固執(zhí)
學習之大忌——粗心
待人之大忌——傲慢
吃飯之大忌——暴食
說話之大忌——吹牛
國學的經(jīng)典10
寒假里,老師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yè)――學習國學,要求每天背誦《論語》、《詩經(jīng)》、《大學》、《中庸》各一篇,并參加杭州網(wǎng)上的中小學生國學網(wǎng)絡知識大賽。
一放寒假,我便開始背誦國學,不到10天,我就把老師布置的背誦任務完成了,但背誦的內(nèi)容只占了四本書的一點點。于是后面幾天,我仍然努力地堅持背誦,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又背了不少文章。心想:背誦了這么多,應該可以參加網(wǎng)絡比賽了吧。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登錄杭州網(wǎng),開始第一次比賽,剛看到跳出的題目,我頓時傻了眼:這些題目怎么這么難,只有一小部分是背誦方面的題目,其他都是要理解文章意思的',唉,都怪我只顧著背誦,沒有去注意詩句的注釋和譯文。沒辦法,不會做的題目只好翻書,結(jié)果題目都沒做完,考試時間便結(jié)束了,第一次只考了39.5分。有了這次的教訓,我又開始重新學習國學四本書,不光是背誦內(nèi)容,還增加了對字詞意思的注解和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我的成績也不斷提高,46.5分、66分、第四次考了88.5分,已經(jīng)排名第二了。成績的提高讓我很開心,也放松了對國學的學習,看到杭州網(wǎng)國學網(wǎng)絡競賽排行榜上,不斷有人考出好成績,我的排名也漸漸地很下滑,我很著急,便突擊了二天國學,又開始了第五次考試,但還是有一些題目我做不出,結(jié)果只考了84.5分。爸爸媽媽看到我失落的神情,鼓勵我不要泄氣,要堅持下來,繼續(xù)努力。并告訴我一個辦法,就是考試時把題目抄下來,幫我一起分析題目,看看哪些題目做錯了,對那些不會做的題目一起翻書,上網(wǎng)查,把那些難題攻下來。又通過一個星期的強化學習,我基本上能把題目都做對了,我便信心十足的再次參加競賽。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8次考試中,我考出了滿分的成績。
由于決賽并不是那預賽那樣有多次機會,也不可能會有時間給你去查答案,因此,我要更加努力的去背誦、理解國學,爭取在決賽中考出好成績。通過這次國學比賽,讓我懂得了有付出就會的回報的道理,不光是比賽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習了國學,學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將使我受益終生。
國學的經(jīng)典11
今天,我到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中心劇場聽了一個關于育靈國學的專題報告會。這個報告會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教授為我們講述國學對孩子的重要性。
一開始由清華大學的一位女教授,為我們講述國學有哪些經(jīng)典,還為我們列舉了幾個了名人的例子,這些名人的小時候都讀過一些國學經(jīng)典,比如千字文、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唐詩……。所以他們現(xiàn)在都成了的'棟梁之才。教授還著重向我們提起學習語文和學習國學的重要性和關聯(lián)性。
那位女教授還很鄭重地向各位家長提醒道,要想讓孩子學好國學的話最好是在0—13歲期間為創(chuàng)造條件,因為0—13歲是孩子記憶力最旺盛的時候。到了13歲以后快速發(fā)展的就是理解能力了,所以學習國學最佳年齡段是0—13歲期間。
聽了這次的專家報告會,我們明白了國學對我們今后發(fā)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一定要學好國學。
國學的經(jīng)典12
觀數(shù)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fā)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乎,在中國傳統(tǒng)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于現(xiàn)狀,作為一名傾向于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fā)展之潮流并非學術(shù)研究,并非什么大思想,并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xiàn)在國家倡導的是經(jīng)濟,是民族復興與發(fā)展,要大力發(fā)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fā)展。因為國家的發(fā)展重視科學,所以后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yè),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并且,社會的企業(yè)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chuàng)新,然而現(xiàn)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著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shù)量極少,質(zhì)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yè)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為人生的方向主流。盡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tǒng)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對文科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fā)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為它關系著國家的現(xiàn)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fā)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xiàn)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范,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為歷史的締造者,那么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國學的經(jīng)典13
標題是講一個高考生的真實故事,就是用了進步本的方法之后,20天的時間,他從16名提升到了第1名。
我相信霸老師說的是真實的案例,因為有些不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實踐過。
就像是夏蟲不可語冰,我們是因為它沒有見過冬天所以沒和它討論冰雪,但并不是冬天不存在。
就像我們沒有做到極致的`努力,所以才沒有達到那樣的提升,而并不能否認人家可以通過短短20天的努力達到了超越與逆襲。
這位第16名的學生,他的根基本來就是穩(wěn)的,更有一顆想上進的心,所以只要他尋著方法,并努力去踐行,像這樣的進步,早就是情理之中。
最近在某視頻平臺刷了不少關于學習方面的,結(jié)果被推送了很多學霸的學習分享。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一段話,當你覺得自己努力學習了三小時有點自我感動時,人家學霸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當你覺得六點起來背單詞很勵志的時候,別人已經(jīng)在六點前背了單詞和古文;當你覺得考個120還不錯的時候,考了140的學霸正在為丟掉的10分在拼命刷題。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大家站的位置與高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就不能隨便去置疑。
國學的經(jīng)典14
相信同學們對“國學”這個字眼兒都很熟悉吧。我們從小學習的唐詩、宋詞、《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這些都是國學。
說到國學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yōu)槿颂幨碌姆椒ā⑷松恼芾、做人要遵守的禮儀。
我也與國學有著一段不解之緣……上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其中也包括趣味叢生、緊張激烈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其他兩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了高年級組的比賽,并以絕對的優(yōu)勢奪得了第一名。之后,我和其他幾名同學一起組成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豐臺區(qū)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
本次比賽可謂高手如云。來自全區(qū)的8支代表隊展開了一番龍爭虎斗。比賽開始后,賽場氣氛緊張而凝重。選手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全神貫注、躍躍欲試。憑借著扎實的基本功和一點點的運氣,我們在比賽前半段一直保持領先,同學們的臉上都開始出現(xiàn)了笑意。
不料,賽場上風云突變。隨著幾道風險題的.失利,我們的領先優(yōu)勢化為烏有,還被其他隊拉開了一段距離。我和同學們的心里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勵:別著急,別著急。沉住氣
最后一道決勝題!我們和另外一隊積分相同,鹿死誰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負責按搶答器的我,心跳驟然加快,手心里濕漉漉的,眼睛緊盯著主持人的口型。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我以閃電般的速度按下了搶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燈卻在對手的臺上亮起……
雖然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讓我對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皩W而時習之”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態(tài)度。國學知識是華夏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它凝結(jié)著人們世世代代總結(jié)出的道理與規(guī)律。我們所熟知的國學知識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國學的經(jīng)典15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十分悠久的文化的民族,正是因為著燦爛的文化,在漫漫的文化歷史長河中,許多國家消失了,可中國依然生生不息。作為歷史的接班人,我應該努力學好國學,傳承并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
這不,今天我學習到誠實守信篇,其中有個名段講的是一個叫元方的小孩,他父親的朋友不遵守諾言,遲到后還責罵元方的父親,這讓元方十分生氣,他據(jù)理力爭,批評了父親的朋友,這讓朋友感到很慚愧。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誠信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它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它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根本。另外,我們也要像元方一樣,面對世界上的不平,勇敢地說“不”。
孔子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人際交往中,只有真誠待人,才能與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關系;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樹立“言而有信,無信不立”的觀念,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同學們,請記住:誠信無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里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讓誠信扎根于我們的心靈,讓誠信遍布我們每個角落!我堅信:只要人人都講誠信,祖國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國學的經(jīng)典】相關文章: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感悟范文-國學12-25
國學經(jīng)典07-14
實用國學經(jīng)典作文國學經(jīng)典 作文01-09
經(jīng)典國學的作文12-20
國學經(jīng)典征文11-03
國學經(jīng)典名言11-05
國學經(jīng)典詩句12-04
國學的句子12-15
國學經(jīng)典格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