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9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1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是肖川歷時10年寫就的譯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領域和主題,肖川在書中全力宣傳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他演繹下,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竟然如此異彩紛呈!激發(fā)我們殫精竭慮地去實踐、完善和升華。本書收錄的是教育隨筆,詮釋包括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課程與教學、道德教育、師生關系、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等話題。他對教育世界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給予了學理上的闡釋,并發(fā)掘出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與精神底蘊。
肖川說:“要與經(jīng)典為友!薄靶呐c書的交流是一種渲染與皈依!敝挥胸S厚的學識和徹底的理性才能賦予人一種大氣。這種大氣,作為教師是非常需要的,因為只有大氣,才能真誠地鼓勵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靈空間和精神世界。
肖川推崇“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成為你自己,要長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他批評急于希望學習給他們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與實惠,這就需要我們以寧靜、閑適的心緒來對待。古老的智慧、經(jīng)典的知識,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優(yōu)化氣質(zhì)、滋養(yǎng)人生的價值。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惫爬系闹腔,經(jīng)典的知識,都會益人心智、沁人性情、優(yōu)化氣滋養(yǎng)人生的價值。我們要與經(jīng)典為友,讓學習成為我們教師生活的一部分。讀書學習,是一劑靈丹妙藥。它不僅會讓我們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獲得一種“定力”,而且也能填補我們?nèi)找尕毞Φ男撵`。我們應該將讀書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學習者。當我們的閱讀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思維火花就會閃現(xiàn),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豐腴,就能用思想來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用思想去陶冶學生的心靈,用思想去滋養(yǎng)后中的人格。讀書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堅定我們的教育理想,就會緊跟時代的腳步,就會看到黎明的曙光。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蘊——教育的力量這一章節(jié)中這樣寫到“而‘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發(fā)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和制裁來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
肖博士的這段話讓我感受深刻,是的,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與父母!農(nóng)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教師或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農(nóng)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教師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但做法卻截然不同:莊稼長勢不好時,農(nóng)民從未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孩子在某方面表現(xiàn)不好時,有的教師或家長卻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責,很少反思自己的過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對學生更應該進行賞識教育,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賞識他,給他以信心,學生的自信無論對學生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
書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說的:我們有一句口頭禪,好孩子一定要聽大人的話。言下之意就是不聽大人的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有人把我們的教育稱之為“聽話的教育”,聯(lián)系我們的現(xiàn)狀,這種說法不是沒有依據(jù)的。這種“聽話的教育”,肯定不利于富有個性的人和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的培養(yǎng)。思考我們的教育,我們老師應該給予學生什么?在教育的詮釋中:“把所學的東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可是想想,我們的孩子把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了,究竟還剩下什么呢?沒有自己的主張,習慣于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特長,眼高手低嗎?他們能回憶起童年的幸福嗎?能珍惜同學之間的手足之情嗎?能具有廣闊的胸襟,百折不撓的精神嗎?……所有的這些,我們老師和家長朋友們重視了嗎?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是愛學生的。但完整的愛、健康的愛,應包括五個方面:了解、尊重、關懷、給予、責任。這五者是一個整體。倘若缺乏了解,愛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夠的尊重,愛就會變?yōu)橹渑c控制;倘若缺乏關懷和給予,愛就是空洞和蒼白的;倘若缺乏責任,愛就是輕薄的。
什么是理想的教學活動?肖川認為,理想的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而完美的教學有兩個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誠。所謂“深刻”,就是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匠心獨運、別有洞天之感,能夠喚起學生的驚異感和想象力,能夠使學生茅塞頓開、忽然開朗。所謂“真誠”,就是師生之間坦誠率直,一言一行都發(fā)自內(nèi)心。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課堂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不是教師傳經(jīng)布道的舞臺,而是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地發(fā)問,大膽地質(zhì)疑,熱烈地討論,激烈地爭論,踴躍地表達。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樂,頓悟的驚喜,激情的燃燒,真情的涌動,靈性的煥發(fā),情感的融合,心靈的碰撞。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能力得以發(fā)揮。肖川所描述的也正是我們現(xiàn)在所不斷實踐,不斷追尋的課堂本質(zhì)。
讀著肖川的書,使我貪婪地沐浴在詩意的語里所描繪出的多彩的教育世界里;讀著肖川的書,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再革新,不斷在提升;讀著肖川的書,使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yè)及精彩的生活。在現(xiàn)代教育叢林中穿行,放飛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使整本書洋溢著一種濃濃的詩哲情懷,讓人在閱讀中尋夢提升。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2
居里夫人說過:“理想的琴鍵扣動奮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最美妙動聽的樂章! 美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學應當“燃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孩子們沒有學習的愿望的話,我們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設想都將化為灰燼!比巳狈硐牒托拍畋厝蝗狈恿Α,F(xiàn)在的學生,很多都好像是被家長、老師逼著學習,沒有主動學習的欲望,課堂萎靡不振、不求上進。究其原因,很復雜,作為教師,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們該怎樣引導喚醒學生學習的欲望?閱讀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我覺得自己心中豁然開朗。肖川先生說:良好的教育講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縛,不是鉗制,它需要釋懷,需要解放。這就意味著,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實施真正的教育,就應喚醒學生,培養(yǎng)他們廣泛的興趣,堅定的意志,良好的求知動機、理想和抱負,而不是將學生只當成知識容器,用機械、呆板的單向灌輸和死記硬背要求學生。
一、由故事說話,啟迪學生。給學生奮斗的勇氣和信心。
我們生活中常有許多很有教育啟發(fā)意義的小故事,我們老師若恰當?shù)睦盟麄兡芷鸬揭庀氩坏降慕逃Ч。如有些學生因?qū)W習基礎差,對學習失去信心,產(chǎn)生畏懼,厭學的情緒,在一次主題班會課上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因為貧窮沒有讀多少書,他來到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發(fā)現(xiàn)城里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就在年輕人決定離開城市的時候,忽然想到給當時有名的銀行家羅斯寫一封信。他在信中抱怨了命運的不公,希望能借一些錢給他,他會先上學,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 很多天過去了,就在他把行李打好包,準備無望地離開時,收到了羅斯的回信。然而,信中銀行家并沒有表示對他的同情,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羅斯說: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著很多魚,它們都有魚鰾,唯獨鯊魚沒有。沒有魚鰾的鯊魚按照常理來說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為它行動極為不便,很容易沉入水底,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來就有可能喪生。為了生存,鯊魚只能不停地運動,很多年后,鯊魚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成了同類中最兇猛的魚。最后,羅斯說,這個城市就是一個浩瀚的海洋,擁有文憑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你現(xiàn)在就是一條沒有魚鰾的魚.....那晚,年輕人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在想著羅斯的信。突然, 他改變了決定。第二天, 他跟旅館的老板說,只要給一碗飯,他可以留下來當服務生,一分錢工資都不要。旅館老板不相信世界上有這么便宜的勞動力,很高興地留下了他。10年后,他擁有了令全美國羨慕的財富,并且娶了銀行家羅斯的女兒,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學生聽后深受啟迪,結(jié)合這個故事,我讓一些學習態(tài)度尚不端正的學生談自己的感想,他們聯(lián)系大家所熟知的一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的事跡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從中我明顯感到他們的改變。
二、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給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知識本身是來源于實踐的,假如脫離了實際,教學勢必變成一種機械的灌輸和接受,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如在學習食鹽加碘時,我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這一事實就完事,而是設法讓他們通過一系列問題討論“生成”這一知識。我引導學生討論:食鹽為什么要加碘?食鹽中的“碘”是碘單質(zhì)嗎?那些有碘的物質(zhì)可以加到食鹽中?為什么不在面包或自來水中加碘呢?碘鹽最好在菜燒好后再放的原因是什么?輕松愉快的問題使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驗暢所欲言,討論得熱火朝天。通過討論,學生認識了知識產(chǎn)生過程,既自主生成了知識,又生成了學習知識的方法,不僅使知識變得易記,還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應用,更重要的是,“討論”生成使知識變得有滋有味,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
三、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生動活潑,使學生愿學,樂學。
知識難免抽象枯燥,教師如果采用單一方式傳授知識,迫使學生被動無奈地接受,學習就成為一件很苦很累的事。社會建構(gòu)主義理論者認為,知識建構(gòu)不是封閉在個人系統(tǒng)之中,而是在和他人的互動之中建構(gòu)自己的認識與知識。因此,教學改教師向?qū)W生單向傳輸知識為師生、生生多向互動、交流學習,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實驗,游戲等,讓學生將“要我學”的壓力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能使一言堂變成群言堂,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動感、生機和活力。如上《酸堿中和滴定》一節(jié)時,我沒有直接講授酸堿中和滴定方法,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在互動中生成這一方法。我說:“在高一,我們學會了如何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那么某未知濃度的溶液,我們?nèi)绾沃榔錆舛饶兀俊睂W生齊聲說:“實驗測定”。“比如,如何用實驗方法測定某瓶鹽酸的濃度?”學生們紛紛獻計獻策:用PH試紙測出PH,可由此計算出鹽酸的濃度;用PH計測出PH,并由此計算;用硝酸銀溶液和鹽酸反應,由氯化銀沉淀量計算;加鋅與鹽酸反應收集并測氫氣量計算或由用去鋅的量計算;用已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測定等等。學生答案之豐富是我始料不及的,如何引向本課的主題呢?我靈機一動,讓他們分組分析、討論各種方法的實際操作優(yōu)缺點、適用范圍等,最后在全班交流。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酸堿中和滴定方法,同時深刻領會了這一方法的來龍去脈和廣泛且重要應用及意義。這節(jié)課改變了教材先學中和滴定的方法,再學中和滴定意義和應用的順序,使教學避開了直接灌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學們學得生動、愉快、輕松,且有質(zhì)有量。
總之,教學中,我們只有喚醒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學活動才能在學生熱情投入、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過程中順利展開,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3
最先吸引我去讀肖川先生的書是偶然在雜志上看過他的“六個學會”,他說:“廣大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只有當我們的教師具備了這些素質(zhì),人類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毙ごㄏ壬摹督逃睦硐肱c信念》一書,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細細品味他的文章,里面無處不體現(xiàn)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肖川先生的隨筆,讓我感受到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而是像朋友之間的促膝而談。它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讀完全書后的一點體會:
一、他告訴了我們教育的靈魂
書中提到,教育的靈魂該是道德教育,很多時候,我們趨向的是一種無視主體性的教育。這種無視主體性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缺乏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進取精神,表現(xiàn)出盲目從眾和循規(guī)蹈矩,表現(xiàn)為逆來順受。讀到這里,我有種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覺,而如何將書中理念運用于我們英語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創(chuàng)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關注性格內(nèi)向或?qū)W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他告訴我們教育帶給我們什么
讀這段時,我心里有一陣揪心但又力不從心的感覺,中學階段雖說是基礎教育,但由于受客觀環(huán)境影響,似乎狹隘成了應試教育的基礎教育。有時,我們只看到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而不是讓學生會靈活運用知識點。書里寫到一個讓人心疼卻又覺得每天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現(xiàn)象,制約教育改革的瓶頸在考試評價制度,應該來說,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們?yōu)榱斯剿冻龅拇鷥r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犧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諧的發(fā)展。我不由地想,我在之前的學生生涯中,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深刻的興趣與愛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種莫名的恐懼。書中提到,學習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隊分等,使學校成為造就失敗者的場所。目前,一直都說,興趣是最重要的,而我們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不要扼殺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對美好知識的向往,要使我們的教學有吸引力,就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尊重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寬容、寬松、寬厚的生長環(huán)境。
三、他告訴我們要與經(jīng)典為友
肖川先生說過: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該優(yōu)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為教育是關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庇纱宋蚁氲,我們平時對學生日日提醒、教導的,正是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會歷史實踐的檢驗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筆者強調(diào)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時候,多一點歷史的意識,少一點理智的虛妄,這樣我們就會對教育的理解當會更細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復的咀嚼,需要不斷的切已體察,不是簡單的誦記就可以得其真?zhèn)鞯。由?想到我們對學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斷咀嚼其真意,并且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情境中,并且?guī)еl(fā)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態(tài)度去教導學生。
四、他告訴了我們教育的意蘊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tǒng)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讀了這段話,我有被提醒的感覺,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啟蒙,宣傳和灌輸間,徘徊在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間;徘徊在豐富認識和統(tǒng)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極防范之間,似乎稍不留神,就會誤入非教育的歧途。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范疇內(nèi),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五、他告訴我們教育的期待
書中提醒著我們,不能只習慣于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學習榜樣,要學會觀察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善端”,我們該對別人多一份對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對待學生,特別是那些暫時還處于落后的學生,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多一份真誠的感動。肖川先生說:“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fā)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會有快樂!快樂應該成為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樂也,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也許是平時所養(yǎng)成的一種職業(yè)習慣,我們已經(jīng)看慣了也寫慣了那類扳起臉來說教的文章。讀完整本書,讓我感受到,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的情懷,教學生去如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在這個當前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4
每次讀及教育書籍,我總是帶有很多的期待。期待可以減少對“日益高!钡慕逃聵I(yè)的惶恐之心,期待找尋“友好師生共處的”萬能法則,或者期待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學生”的有效方法。讀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我才發(fā)現(xiàn),或許我急“功”近“利”了些。其實,教育教育,“育”字當頭,以教為本。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是肖川教授用十年的時間撰寫的一本書。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觸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包括教育的意蘊、教育的目標、教育與社會、師生關系、教師的學習和成長等等。
讀完這本書,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教育是什么”,二是“我能為教育做些什么”。針對第一個問題,正如書中所說“把所學的東西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笨梢,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沒有過多的介入,在無形中形成的有價值意義的一項活動。對于第二個問題,我想作為教師,我們無法決定孩子終將成為什么樣的人,但我們可以影響他們目睹到什么樣的“老師”,身教往往重于言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兒童、少年和青年形成關于人的美、關于人的思想、情感和體驗中的高尚和神圣的東西的觀念,我們要使這些觀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東西——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的實例來充實它。”
如今的教育讓人心生恐慌:一方面高舉著素質(zhì)教育的旗幟,但另一方面應試教育卻一年比一年變本加厲。在考試制度的重大壓力下,大家看重的除了分數(shù)還是分數(shù),于是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累,家長陪得累。學生沒有快樂,教師也沒有從寓教中獲取幸福,培養(yǎng)出來的大多是一些高分低能的“人才”。教科書上的知識學生學得再好,他們也只能用于一時。教師雖然只是教孩子一時,但要考慮孩子一生,所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職責是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要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為他們的終身負責。所以,“我能為教育做些什么”也就是“我能教給學生什么”。教是一種方式,而要教的內(nèi)容卻是值得深思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趨向于一種無視主體性的教育,這種無視主體性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缺乏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進取精神,表現(xiàn)出盲目從眾和循規(guī)蹈矩,表現(xiàn)為逆來順受,成為“聽話的教育”下的完美產(chǎn)品。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我看來,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良好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間的大寫的人”。我們要注重教育知識,更要注意教育的本質(zhì),不可忽視學生作為孩子的天性。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出“你怎么現(xiàn)在還不知道好好學習”、“在什么時候說什么話,做什么事”,可是我們有沒有試著想一想他們又怎么會突然一下就懂事了呢。成長不是在講道理和懲罰中實現(xiàn)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遇到困難并且克服困難中偶然有一天所發(fā)現(xiàn)的。
過多的重視“教”,往往會讓我們陷入“我們是老師,我們說什么都是對的”的一種泥潭。我們不妨假想一下,如果我們在教的過程中,融合“育”,可能會有不一樣的一種體驗。教師的職業(yè)自豪感來自于“教書育人”,“教”的是書,“育”的是人,一旦把順序進行調(diào)整,我想也許就成了“自大狂的課堂”了吧!所以對于教師而言,要扎實自己的教書本領,也要學會駕馭自己的“育人”的引導能力。所以,我們不妨嘗試著來一次“育”的情感交流。
肖川教授在書中這樣寫道:“現(xiàn)在人們普遍迷信所謂的‘新’——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技術,于是對于‘新’的鼓噪充斥著我們生活的空間。我并不拒斥‘新’,但問題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沒有舊的根基,缺乏對歷史的接續(xù),所謂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煙云,而非貨真價實的創(chuàng)新。”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在這個大肆宣揚“新”的社會,我們還要保持一份清醒。我個人非常認同作者說的: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師的發(fā)展看作是學校發(fā)展的起點,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近年來,教師的幸福感指數(shù)不斷下降。一方面是網(wǎng)絡媒體的發(fā)展,帶來巨大視聽效益的同時,也影響了社會對教師事業(yè)的一些評價機制;另一方面也許來自于現(xiàn)在“問題孩子”的日益見多,比如單親家庭的普遍存在;在這樣的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下,教師的地位儼然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保姆化”,如果就此發(fā)展下去,我在想“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尊師形象是否還能存在。我們高唱“一切為了學生”的同時,可否也為教師多考慮一份,讓教師心存一份教育的執(zhí)愛,社會是否也可以給我們多一點寬容與陽光呢?如果連教師都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他又怎么能用心去發(fā)現(xiàn)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又何嘗不是一種“缺陷”呢。一個學?梢允裁炊紱]有,只要是為了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那就是學校。
掩卷深思,內(nèi)心動然。身為教育者,我們不僅要全身心地去愛學生,更要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以“教”為載體,以“育”為根基。一步一步向前走,總有一天會觸摸到理想的光芒。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5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是北京師范大學肖川博士歷時10年寫就的一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包括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課程與教學、道德教育、師生關系、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等等。它對教育中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給予學理上的闡釋,并發(fā)掘出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與精神底蘊,從而收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以孔窺豹、洞幽察微的效果,給人以教育智慧啟迪。
肖川博士勤于思考與探索,求真務實,常常以濃濃的情懷表達新銳的思想。勞凱聲先生稱贊道:我覺得他的文章是美文。張清平贊美肖文很“酷”,激情洋溢,文采斐然,他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堪稱教育學界美文。十年磨一劍。肖川苦心旨意,高屋建瓴,寫成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并全力宣傳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他演繹下,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顯得異彩紛呈,激發(fā)我們殫精竭慮地去實踐、完善和升華。
教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的理想是打造理想的教育,培育理想的校園,培養(yǎng)理想的教師,塑造理想的學生。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肖川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種良好的教育!叭绻粋人從來沒有感受到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教育。”按照肖川的理解,教育就是這種有方向和目標的活動,這種活動使受教育者成為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個體。惟有這種良好的教育才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什么是理想的教師?肖川說:“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教師是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師是教育內(nèi)容的研究者,教師是教育藝術的探索者,教師是學生知識建構(gòu)的促進者,教師是學校制度的參與者,教師是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者,教師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這樣的教師不再以導師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覺者的身份出現(xiàn)。而是走下“高高的.”講臺,步入學生中間,做學生的朋友,做學生學習的伙伴,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師要學會等待、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選擇、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等待,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tài)對待工作。對學生永遠都說“你能行”,給與學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無間的親密。學會分享,做傾心的聽者,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蹲下身子平視他們,分享孩子的喜悅,分擔孩子的苦惱,用真誠的語言贊美,用美麗的心情對待。學會寬容,用開闊的胸襟、恢弘的氣度對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靈活自己的頭腦,活潑自己的思想,闊寬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樣化,珍視個性化,習慣“一個世界,多種聲音”。學會合作,對于不同能夠理解,對于差異能夠尊重,對于另類能夠接納,妥協(xié)與堅決并存,隱忍和張揚共處,退讓與堅持同行,放棄和追求共振。學會選擇,讓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個性化,選擇適合的教育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慕逃龝r機,選擇最優(yōu)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學會創(chuàng)新,從新的角度解釋司空見慣的事物,以新的視界審讀理所當然的的事物,對那些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種種說辭予以警示,開放頭腦,積極進取,主動探究,將教育的智慧變成信念和教養(yǎng),落實在日常的、細微的教育行為中。
什么是理想的教學活動?肖川認為,理想的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而完美的教學有兩個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誠。所謂“深刻”,就是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匠心獨運、別有洞天之感,能夠喚起學生的驚異感和想象力,能夠使學生茅塞頓開、忽然開朗。所謂“真誠”,就是師生之間坦誠率直,一言一行都發(fā)自內(nèi)心。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課堂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不是教師傳經(jīng)布道的舞臺,而是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地發(fā)問,大膽地質(zhì)疑,熱烈地討論,激烈地爭論,踴躍地表達。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樂,頓悟的驚喜,激情的燃燒,真情的涌動,靈性的煥發(fā),情感的融合,心靈的碰撞。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得以放飛,潛能得以發(fā)掘,體驗得以深化!
在市場經(jīng)濟色彩充滿社會每個角落的今天,教育早已被抹上濃濃的功利色彩,人們往往把務實勤勉視為教師的良好品質(zhì),卻總是忽略了務虛狀態(tài)下所閃現(xiàn)的理性的光輝,卻總是壓抑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詩的情結(jié)。于是,教師們總是像春蠶、像紅燭、像園丁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huán)往復,忙忙碌碌,埋頭苦干,常常兀兀窮年于三尺講臺,卻難于體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沒有理想的教育是可怕的,愿廣大一線教師讀一讀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在咀嚼中讓靈性復蘇,讓詩意迸發(fā),讓激情洋溢,讓理想放飛!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6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肖川老師歷時十年完成的一部教育著作,和其他學術性教育學著作有所不同,肖川老師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以隨筆的形式,把自己對教育的看法,如何開展教育等理論問題以自己感性的筆觸娓娓道來,這其中蘊含著肖川老師多年來從事教育的豐富經(jīng)驗,也體現(xiàn)著肖川老師深入的哲理性思考。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包含的領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教育的靈魂所在,教師的學習和成長等,這些方面也是很多教師困擾和迷惑的地方,肖川老師以細膩豐富的口吻和自己對教育的熱忱,對這些方面做了感性而真誠的解讀,給很多教師開展教學做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閱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后,我作為一名平凡的初中教師感覺豁然開朗,受益匪淺,多年的重復性工作讓我常常有疲憊和厭倦,但看到肖川老師從教多年對教育仍保有赤子之心,我感到由衷的崇敬和感動,也對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和想法。
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這是很多教育學家和一線教師思考的問題,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忘卻了初心,被升學考試等功利心所影響,在開展教育時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不夠重視,這其實是有違教育的目的和學生的天性的。肖川老師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中曾這樣寫道“完美的教學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到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的燦爛與輝煌;能夠喚起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喚起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夠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生!睆男ごɡ蠋煹脑捳Z中我們可窺見,肖川老師在教育的目的方面是有真知灼見的,教育不能僅僅關注眼前,也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好的教育要能讓學生樂在其中,愿意主動投入其中,去感受知識的樂趣,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由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體的思想,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在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自由和空間,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比單純的提高考試成績更符合教育的初心和目的。
二、教師的學習和成長
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并不意味著自己就不需要再進行學習,相反,為得到更好地成長,教師也要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關于這方面,肖川老師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中也進行了精辟的闡述,“教師的專業(yè)成熟包括這樣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專業(yè)眼光————能用發(fā)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學生和用整體的、和諧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動;專業(yè)品質(zhì)————建基于教育理想與信念的、體現(xiàn)于日常的細微的行為之中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專業(yè)技能————課堂監(jiān)控、課堂講解、練習指導等方面的技能。”可以看出,肖川老師對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求分為三個方面,專業(yè)眼光、專業(yè)品質(zhì)、專業(yè)技能,專業(yè)性是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而要達到專業(yè)性要求,教師在工作的同時也要繼續(xù)學習,一方面,學校要給教師培訓和學習的渠道,鼓勵教師多參加專業(yè)教師培訓和學習,邀請專家學者來學校開展講座,讓教師們能了解教學方面的前沿動態(tài),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同時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yǎng),著力于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教師自己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工作之余多閱讀專業(yè)書籍和教育學方面的著作,增強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理論素養(yǎng),這些對于教師的學習和成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教育的靈魂是什么
教育的靈魂是什么?這是肖川老師對教育提出的“靈魂拷問”,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習得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肖川老師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中寫到,“教師教學藝術創(chuàng)生的能力,取決于教學經(jīng)驗的豐富程度,取決于對教學模式駕馭的嫻熟程度,更取決于教師的資質(zhì)和精神修養(yǎng)……”“將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便是,盡可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機會;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愛護的溫暖與幸福,更多地體驗到自由探索與成功的快樂與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與和煦,感受到仁慈、寬容與敬業(yè)的力量。”讀后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學生雖然年齡比教師小,但在人格上和教師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把自己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要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思想,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同時教師應當愛護自己的學生,學生們每天在學校和教師朝夕相處,對教師有依賴也有尊重的情感,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僅對他們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要注重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和情感上的困難,能夠樂觀面對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的來說,肖川老師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讀后發(fā)人深省,我作為一名平凡的初中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里也應當以書中的內(nèi)容作為自己的教學指導思想,砥礪前行,不忘初心,讓自己的從教生涯更從容自若。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7
前一段時間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一下子就被它清新雋永的文筆所吸引。真是字字珠璣,讀來令人感到回味無窮。
最欣賞“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篇,這里面的《教師的六個學會》讓我感觸最深。
首先是“學會等待”。肖川博士說:“從我們個人的生命里程來說,我們90%的努力都是徒勞的,而正是這貌似徒勞的努力,使我們擁有9%的接近成功的機會,最終使得我們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是啊,最后一刻的成功就是來源于日積月累的努力啊!如果沒有等待的耐心,沒有繼續(xù)的努力,那么成功終究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經(jīng)常跟同事抱怨班里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太不積極了,提出一個問題后,舉手的寥寥無幾。每當看到這種情景我的心里就冒火,就會忍不住嚴厲地呵責他們。當現(xiàn)實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時,我便心浮氣燥,灰心喪氣,把所有責任都推向了學生,認為對學生采取任何嚴厲的措施都不過分。就這樣,我對學生增加了呵責,增加了失望,少了一分理解和信心。后來,在煩躁和苦悶過后,我耐心地向?qū)W生了解情況,靜靜地反思其中的原因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我身上。課前備課不夠充分,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對教學內(nèi)容也是面面俱到,所以總感覺課堂時間很緊張。當提出問題后,不舍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就要求他們來回答,由于思考不充分,他們當然不敢或不愿意舉手。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就認為自己總是不會回答,慢慢的,他們就不再思考,不再參與課堂,仿佛聽課已經(jīng)跟他們沒有關系了。這么想來,其實是我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后來,我下更大的工夫去研究教材,有詳有略地處理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慢慢地,舉起來的小手越來越多,談出的體會也更加深刻。從孩子們閃亮的眼睛里,我看到自信正在他們體內(nèi)成長,蔓延。讀了肖川博士的文章,我明白了,只有學會了等待的老師,才永遠不會對學生說:“你不行!
再一個是“學會選擇”。正如文中所說的:“民主化、個性化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nèi)容、教育的方式的可選擇性為條件。而教師不是一個被動的被選擇的對象,而應是一個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向?qū)。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學會選擇,學會選擇教育的內(nèi)容,選擇教育的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非常豐富的積累,有高度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選擇能力!()俗話說得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一個人的社會關系是千差萬別的,每一個人的生活境況、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世界在每一個人的眼中所呈現(xiàn)的樣貌、所展示的色彩,也就不盡相同。這諸多的不同就造就了富有個性的,千差萬別的一個個生命個體。因此,在我們的工作中,針對不同的學生,就要選擇不同的教育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眼看孩子們就要小學畢業(yè)了。我前一段時間分批給他們召開了畢業(yè)前動員會,在思想上給他們加油鼓勁,希望他們能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愉快充實地度過小學階段的最后時光。動員會的效果十分顯著,孩子們的學習態(tài)度大都積極起來。我不禁在心里感到高興。
可是就在前幾天,班里一個本來學習就很困難的小男孩的表現(xiàn)卻跟別人大相徑庭。作業(yè)要么不帶,要么寫不全,多次苦口婆心的談話之后仍不見改善。今天忍無可忍之下,我請來了他的媽媽。一番交流之后我了解到其中的原因:從孩子出生,他的爸爸媽媽就鬧矛盾,這十年來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住在娘家,夫妻倆各過各的日子,爸爸幾乎沒關心過孩子。直到前幾天,孩子的爸爸媽媽才剛辦完離婚手續(xù),孩子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思想壓力大自然無心學習。當家長跟我講述這件事的時候,娘倆都哭得一塌糊涂?粗矍暗倪@一幕,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原來這個弱小的`孩子一直以來都背負著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符的沉重的心理壓力。那么我要做的,除了更愛他,別無選擇。等他們情緒平靜一些后,我對孩子說:“現(xiàn)在你的爸爸媽媽之間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媽媽很難過,她需要你的幫助。而你能幫媽媽的就是放下思想包袱,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不讓媽媽為你的學習費心就是對媽媽最大的幫助!彼犃宋业脑捠箘诺攸c了點頭。在后來的這幾天里,我總會格外關照他一些。課堂上,我會多給他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作業(yè)本上,比原來有了更多鼓勵的話語;課下,跟他聊聊天,了解他的心思,排解他的煩悶……在我的關注和鼓勵下,他的表現(xiàn)一天一個樣,為他高興的同時我的心里也有了些許的安慰。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在一個個看似輕松的話題中高揚著對人的終極關懷。它突現(xiàn)的是人性的多姿多彩,是無數(shù)驀然回首之后的感動。它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有的是像朋友之間的促膝而談。讀了這本書,更是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么重!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的就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8
一直以來欣賞并陶醉于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反復研讀,備覺有滋有味,時刻被他溫暖的文字、被他睿智的話語、被他精辟的觀點、被他教育的理想與教育的激情而打動著而感動著,讓我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教育的幸福。
1、讀“序”,使我明白了良好的教育是什么,“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贏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相信教育的正義與高尚,也就是相信人類精神鋒利的光芒。
感悟: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人的心靈因為細膩而偉大,因為關懷而多情。是教育使我們有了一顆豐盈的心靈,我們怎能不感到幸福。
2、讀“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質(zhì)和教育的力量,”使我明白: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態(tài)度,一個人的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你真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教育作為一種關涉(關照、關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動,因而思想便有了雙重的意義:
一是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泵\的改變,遠遠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改變,也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改變。
二是用思想陶養(yǎng)學子的心靈。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
德國的雅斯貝爾斯更是對教育及其力量給予極為精辟的闡釋:“教育就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3、讀“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我與作者有著相同的心境: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nèi)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歸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種純凈而向上的心態(tài),不失信心的契入現(xiàn)實,介入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叭袎魰斦怼保鞍氪裁髟掳氪矔,自古就是高潔之士的寫照。明月雖然清寒,書卻因博大精深而溫潤生命。閱讀中你一次次受感動,又會在一次次感動之后更深切的洞悉生活的真諦;讀書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物我的回響交流”的'過程。因為它能喚起我們對永恒和偉大的渴望,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時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的源頭,是人類文明發(fā)展不竭的動力。柏拉圖的“洞喻”表明: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著我們的驀然回首。當我們能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時,春日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為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nèi)照橥隄M的生活。
4、讀教師的“六個學會”,作者告訴我們:廣大教師,特別是優(yōu)秀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
感悟:我們不但要學會等待、分享、寬容,還要學會欣賞,欣賞自己,欣賞同事,欣賞孩子。有人講,我們不見得喜歡我們所賞識的人,但一定喜歡喜歡我們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5、讀教育探索:從自我反思開始。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一個公式:“教師成長=經(jīng)驗+反思。”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育反思隨筆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薄皩W習,學習,再學習;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不要急切近利,不要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從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于老師也說過:“成名主要靠自己,靠超出別人十倍百倍的付出。適當?shù)臏囟戎荒苁闺u蛋孵出小雞而不是石頭!睍莫毺刂幘驮谟冢簩逃澜缰心切┧究找姂T、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給予學理上的解釋,并發(fā)掘出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底蘊,從而得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有助于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又有助于教師們確立對于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篇9
學無止境“終生閱讀”、“終生學習”的教育思想,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中,讓我更加感悟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深刻感受到作為前線教育工作者身上責任的重大;同時肖川教授又給我們指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與方法,我從感性上把它歸結(jié)為:掀起臉上的面紗,露出微笑,輻射陽光,傳遞幸福,潤澤生命。
肖川教授大量運用了感性的材料與事實,說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與方法,為我們詮釋了當前教育中的困惑,并不時地用他智慧而又帶有幽默的語言,闡述生活中的一個個哲理:讓課堂充滿關注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追求;貼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領成長的方向,探尋生命的意義,成全生命的價值——這是課程目標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場,點化生命、潤澤生命,你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曾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能勝,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彼焐愘|(zhì),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河起波濤,可以沖土決堤,涓滴石穿。肖川教授的文字正如這水,每一個社會中人的感動正如這水——甘美而清澈!沒有這水澆灌的土地,注定會寸草不生;沒有感動滋潤的人,心靈注定會干涸枯竭。感動如水,普通而又偉大,平凡而又崇高。我們未必是能夠書寫感動之人,但我們卻可以把這份感動賦之于行動。
肖川教授對學習的感悟也深深地引起我的共鳴。教師如何看待學習,平時如何實施學習,是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只有學會學習,才能胸中海闊天空;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口中旁征博引;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教育,才能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進而促成學生發(fā)展。學習是一個持續(xù)而長期,甚至相伴一生的過程,只有不懈地學習,我們才能夠成為社會發(fā)展中的覺悟者、關懷者、責任者、創(chuàng)造者,更是生活的幸福者和快樂的創(chuàng)造者。
肖川教授倡導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他這樣認為:盡管古老的智慧、經(jīng)典的知識,往往難以具有實際的功效,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情性、變化氣質(zhì)、滋養(yǎng)人生的價值。這就是古人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nèi)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歸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向上的心態(tài),不失信心地契入現(xiàn)實,介入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總會有陣陣的心得產(chǎn)生,字字句句皆是經(jīng)典,時時處處有感動。在忙碌了一天以后,在沉沉的夜色下,在漫漫的長夜里,挑一盞孤燈,或伴一杯香茗,手捧一本《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相信它會給您帶來意外的收獲
這是肖川的教育隨筆。他給教育隨筆的定義是一種教育思想的表達方式,用精辟優(yōu)美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他將這種表達方式進行的十分深刻,給了我很深的觸動。他在寫教育隨筆的時候“力透紙背”,想運用自己最好的語言來表達,也用自己最獨特的角度去看問題,去分析問題,會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論述問題。而我曾經(jīng)的觀點是:教育隨筆,就是把教育當中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至于記錄到什么程度,我沒有細細想過,所以往往記錄的文字會顯得膚淺。而他則給了我一個榜樣,如何用最真的態(tài)度來寫教育隨筆,如何讓最真的東西不入俗流,而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我意識到了作為一篇隨筆也有它可字字斟酌的地方。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一本隨筆集,正如作者肖川自己所說的,隨筆就在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他的隨筆折射著一種靈性,時刻有靈感的火花在閃爍。的確,讀肖川的隨筆是一種享受,一種教育的享受。
在我們學習歷史新課程的同時,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讀一番,因為在歷史教學中“有效的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另外,書中寫到:“《學記》有云:‘能為師然后能為才,能為長然后能為君!捎谶@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蔭,學生只有對教師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師為其服務。今天,人們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費”的概念。顯然,消費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眾。作者認為,教育成為第三產(chǎn)業(yè)的一員,并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不過是培養(yǎng)、造就能夠“建國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tài),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zhì)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肖川博士直達理性和內(nèi)在的教育表達,讓我佩服不已,有時我在想是什么讓肖川博士有那么多教育和寫作的靈感呢?我想一個不善于思考,一個不懂得吸收,一個漠視生命,一個不懂得生活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的。此時的我只想更好地,更多地去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