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9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
假期我認真學習由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版解讀》,經過我反復閱讀從中受益頗多。通過這次學習以及對這幾年教學工作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心得體會,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關于寫字教學,《語文課程標準》在每個年段都強調:“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第一、二、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來寫字,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梢哉f,作為指導語文教學綱領性文件的課程標準,20__版課標更加重視寫字教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堅決落實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中高年級也要十分重視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要從漢字基本筆畫教起,讓小學生掌握每種基本筆畫的筆形和寫法。指導寫獨體字一要讓學生掌握筆順規(guī)則,二要讓學生找準主筆的占位。指導寫合體字,一要讓學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寫法與占位;二要熟悉全體字的結構;三要準確呈現筆畫或者部件之間的相離、相交、相接,要保證寫字的時間。低年級教學要讓學生堂堂練,要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練字。不僅語文作業(yè)的字跡工整、美觀、其他學科的書面作業(yè)也要字跡工整、紙面干凈,而且在各種機會、場合,只要提筆寫字,就要態(tài)度認真,力求寫得最好。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學校也將安排在下午的天天寫字訓練改在隨課訓練,與國家要求相一致。通過訓練,學生寫字比以前工整,作業(yè)也干凈了。
關于閱讀教學,在我們過去的語文教學中就發(fā)現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夠,在新的課標中對課外閱讀提出了要求: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名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在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中,增加了“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的內容,體現了對實用閱讀策略的.關注。而且在評價建議中對課外閱讀的評價也做了詳細地表述:要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應根據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察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俗話說“三分課內七分課外”,學習語文必須注重課內外的知識積累。在閱讀中,在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中,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2
老師們好,我今天想講的題目是《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一個遵循,一個尊重,用好統編教材,這三個方面是彼此連帶的。也許我們語文老師目前要面對、思考和探究的一個共同的話題,F在老師的確都很累,老師很難當,我們要為老師減負、減壓,多一點時間用在教書上,少做點形式主義和無用功。但退一步來想,現在哪一行都很累,大人、小孩都壓力山大,加上社會環(huán)境等很多方面的影響,這個世事變化莫測都不容易,也就少一點抱怨,多一份職業(yè)的良心,在各種困難的夾縫中,盡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教師本來就是一個理想的職業(yè),無論如何我們選擇了這行,要面對挑戰(zhàn),尋找這個記憶,為了學生,為了理想,也為了未來做好我們的工作。
今天我想跟老師們談談心。最近,也有要求我去講講課標的,說實在話我自己也在學習,也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是不理解的地方。當然,我也聽到了很多的議論,我覺得這都是正常的。課標,它的一個精神就是改革(課改),現在的教學現狀也在呼喚這種改革,所以我們要支持、要學習、要貫徹課標。盡管課標可能是并不是特別完善的,但它總是向上的,可以給我們一些教學上的指導,而我們的教學也需要遵循課標的精神。
實際上這么多年來課標一直在改。在我理解課標不是一個嶄新的革命,而是吸收了過去課改的一些經驗。不應該理解為推行新課標,就是要把以前的推倒重來,搞個顛覆式的徹底的革命,而是要守正創(chuàng)新,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行政的規(guī)定。我寧可用這個詞叫“改良”,是讓每個老師、每個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盡可能往課標認定的那個目標去改進。要遵照你們的學情,心理上不要煩躁,也不要抵制,要盡量去學習、理解課標,根據實際的情況出發(fā),用好這個課標,用好教材。
那么,比較新、舊兩個版本的課標后,我們發(fā)現新版的課標的確有很多變化,同時也提出一些新的教學觀念。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
首先,理解課標的功能
“課標”是課程的標準,是教學水平達到的一個基本要求。對照舊版(20xx年)和現在20xx年版課標可以發(fā)現它們一些基本的東西沒有變。什么基本的東西呢?就是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標準沒有變。譬如說:識字,一、二年級認識1600個字會寫800個字,三、四年級會認2500個字會寫1600個字,初中會認3500個字等等。還有閱讀,三、四年級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初中默讀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初中要求能夠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等。甚至連語法、修辭知識的要點,識字、寫字的基本字表,常用字表都沒有變化。古詩文背誦的篇目原來是136篇,小學75篇,初中61篇,現在初中減少了一篇是135篇,都沒變。這個課標主要的、基本的內容沒有變。這是因為課標主要功能是課程的標準,全國都要達到這個基本的要求、標準。語文教無定法,至于你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實現這個標準,那是老師們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新版課標和以前舊版的課標,實際上是銜接的,基本的東西都沒有變化,而且都體現在統編教材里邊了。所以我們只要按照統編教材體力架構,分學年的、逐步的推進,就能夠完成達到課標的基本要求。所以老師們的注意力不要只放在那些概念上,還要放到基本的標準、基本的要求上。
第二,提出了“立德樹人”
課標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在課程性質(語文課程的性質)這一章節(jié)開頭,就提了一句話“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這是語文課程的定位。一方面,語文課程擔負了文化的積淀、文化的傳承的任務。對于每個公民來說,他是要具備學習語言運用的能力,而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一個主要的部分,或者說是主要的載體,文化的血脈、文化的DNA都體現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是一種文化的凝聚,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是三觀的養(yǎng)成。一個人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的養(yǎng)成,在他的小學、初中階段都是打基礎的。課標對這個也有強調,特別提到了要以文化人。因為語文學科在育人方面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所以新課標提出了一個比較高的站位就是“立德樹人”。以“以文化人”,這不是一個口號,這是社會發(fā)展提出的一個嚴峻的要求。但是“以文化人”也好,“立德樹人”也好,在我們語文課中應當做到四個字叫:潤物無聲。它不是穿靴戴帽的,不是過分的教化的,它是適合整個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的,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這個意識。
第三,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0xx版課標也提語文素養(yǎng),它沒有“核心”兩個字,現在“核心素養(yǎng)”更明確了以前的概念。語文素養(yǎng)包括讀寫能力、聽說讀寫能力或者加上文化、文學修養(yǎng)等等,沒有那么明確的界定。在20xx版新課標中,它界定是清晰的,叫語文核心素養(yǎng),它讓語文學科的定位清晰了,甚至可以說終結了長期以來關于語文是什么?語文要教什么?學什么?人文性、工具性哪一個更基本呢?等等問題的爭論。所以不論是高中的課標還是現在義教階段的新課標,凝煉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個概念,把以前很多爭論,很多說不太清楚的問題理清了。所以,如果我們要問你,語文是教什么,學什么的?以前我們說:聽、說、讀、寫,或者是教的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都對。但現在核心素養(yǎng)講得更清楚了,“核心”包括了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它不是并列的,而是把這四個方面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文化自信,它擺在前頭,它是一個基本的。然后是發(fā)展型的,還有更高的例如:整本書閱讀,綜合性的、拓展性的。這樣分,我能夠體會他的良苦用心,但我理解語文學科獨有的東西,就是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運用是基礎的,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思維、審美、文化等等帶起來,我想這樣的理解比較好。
以前高中課程標準沒有把它分成三個層次,現在20xx版課標把它分成了三個層次。目前,我在學習后認為,還是要強調以一帶三,就是說語言文字運用它是基礎的,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把思維的訓練,把審美的培養(yǎng),把文化的自信都帶起來,都融匯進來,彼此不分。這是一個看法,不一定對。
我理解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的還有第二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語言文字運用,第二方面是:思維能力。課標它強調的是學習語言運用過程中,獲得幾種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原來高中課標包括了邏輯思維,這大家都是比較理解的。一講思維都是邏輯思維,但同時又講到了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這次義教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等等。但實際上在語言的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一個是邏輯思維,一個是直覺思維,還有形象思維,這是最基本的,我們要重視。我根據我的學習的心得,認為思維能力這個問題,是我們義教課標的一個亮點,雖然以前高中也這樣講思維能力,但這確實以前語文教學的一個弱項。現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又受制于應試教育,它不能不面對考試,或者它很難不面對考試,這是不利于思維發(fā)展的。所以新課標那么強調思維的能力,還把直覺思維寫進去,我覺得是很了不起。那么對于小學生、初中生來說,直覺思維可能顯得更加重要,要保護他們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對創(chuàng)新的追求。思維能力問題,可能會對我們的教學產生一個大的推動。這是關于我特別講講思維能力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是審美創(chuàng)造。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審美能力,要創(chuàng)造比較困難。課標要求通過審美的體驗、評價來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品位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審美情趣、審美品位,以前提到的比較少,所以新課標現在給了一個提醒,應該是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問題。
當然更重要的,現在擺在第一位的是文化自信。隨著現在社會的發(fā)展,特別這些年的物質商品極大的豐富以后,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國家命運、國際的斗爭等,都使我們感到需要文化自信。但是我們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還是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要批判、拋棄那些腐朽的、不合現代社會的傳統文化的部分,挖掘那些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處理好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系。我們要強調文化自信,同時也要讓學生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要學習怎么用辯證唯物論逐步地看待這個文化現象。
所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它是一個整體,彼此是不能分開的。在語文課程中,學生思維的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還有文化傳承,文化的理解,都是應該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的,這點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同時這四個目標它不是一項一項完成,是綜合的,不是貼標簽的,要從四個方面協調發(fā)展。
我覺得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個概念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理論的生長點,也有現實的針對性,會對我們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
這是一個宗旨性的概念,也是大家比較難以理解,或者不知道該怎么去解釋和落實的這樣一個概念。
首先一點,這個概念的設想不是語文課標的獨唱,是由頂層設計提出的。就是說搞教育學的,他提供了這樣一個意見,參照國外的一些經驗,提出了素養(yǎng)型的教學。它是由頂層設計提出的,最后轉化、落實到各個學科,也包括落實到我們語文學科。在編寫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時候,就比較多的在單元設計上考慮到怎么去落實任務群,甚至它的每個單元、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有學分上的考慮,所以高中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課標的學習任務群來編的。但在編教材的時候我也提出了要守正創(chuàng)新,不能推倒重來,跟以前教材中好的經驗、體例應該是有些銜接。如果太新了,變化太大了,老師很難教?紤]到水平能不能跟得上,最后就做了一些妥協,F在高一、高二都是選修和選擇性必修一共5本。主要是單元結構的變化,以前主要是文體組織單元,或者是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而現在是以任務群加上某些人文主題、某些語文的要素來組織單元。譬如說:第一冊八個單元的主題有:青春理想、崇尚勞動、人生感悟、鄉(xiāng)土中國、學習之道等等。這八個單元分別承擔了各個不同的學習任務群,包括思辨性閱讀,文學閱讀,實用類閱讀,還有當代文化差異,語言的積累與梳理,整本書閱讀等等多個單元。高二變化更大,他用專題式設計編排,例如: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兩三個專題,革命文化、外國文化、科學論著都有專題,把任務群等同于一個專題這樣來設計,所以說高中課程教材的改革比較大。從目前教材使用的情況來看,還很難說它產生了實質性的改革。應該說這是試驗性的、一部分的改革。為什么?因為老師不適應,因為高中要面臨高考,這是個巨大的現實。雖然任務群在教材里面也有所體現且現在落實比較困難,但從學科理論來看,提出學習任務群是相當大的一個推進。這個推進讓現在的義務教育的課標也順著高中課標的那種提法,也提出了學習任務群,但它的提法比較謹慎了。義務教育的課標可能也吸取了高中的一些經驗,考慮到小學、初中的復雜性,在小學和初中九年提出了六個任務群,而這六個“籮筐”,就把小學、初中的九年包進去了,這個“籮筐”未免太大,其實也很難將整個9年的教學內容都裝進去。它是想作為一種教學內容,結構化將任務群呈現出來。這想法是很好的,但實際上很難的。六個籮筐裝的東西太多了,可能就稀釋了。所以這個年代的設想,是希望強化、結構化任務群學習內容,從而設想是一塊專門講課程、課程的目標,另外一塊專門講課程的內容。課程的內容是什么?就是學習任務群,但學習任務群又是什么?就是學習內容,大家理清這個邏輯了吧,學習任務全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我們可以理解現在所說的六個學習任務群,就是六個方面的教學的內容,或者是學習的內容。那么這些學習的內容(任務群),其實跟前面課程目標它是相通的,很多地方甚至是重復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把它融合在一塊,F在他想把它分清,加以強調,但是我們一線教學總是有我們的需要。現在你你分得那么細,前面是一個課程目標,后面是一個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六個方面,而這六個方面每一個學段都提出非常多的要求。那么我們一線教學就很難處理,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要有分有合,要合起來,F在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其實仍然是在探究、摸索,再進一步要把它的邏輯關系搞清楚,在實踐中去探索、落實。
所以我總是提出要學習課標的精神,理解學習任務群的提出,一是想明確我們的教學內容。用學習任務群來表達,把它清晰化,更加集中,具有創(chuàng)造性。二是想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就是設立一個情景,設定一個典型任務(六個任務群),在六個任務群下邊的某一個項目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進行教學,以此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實踐性。
所以,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的確有很大的區(qū)別的。他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的講,不是文本為綱,也不求知識的系統和完備,它更不是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這種練習,他是想顛覆想改變這一點。讓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主體,學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帶著一定的任務進行伙伴式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得到自己的建知識的建構。
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內容的呈現方式,第二個是教學的方式,但是這六個學習任務群太大了。與小學不同的是,高中階段將任務群轉化成一個專題性的或者范圍性的內容,而小學階段有大量的文學性的閱讀和識字寫字,思辨性、實用性的閱讀比較少。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小學、初中的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相當于現在跨學科的學習或某一個任務群的學習)。另一方面我們要學習領會課標的精神來改進我們的教學,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打破舊的教學的方式,將以前一篇一篇地教和大量地刷題這樣的做法,轉變?yōu)槔萌蝿杖赫蠁卧慕虒W方式,從而改變以前語文課的零碎、重復、隨意。
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到了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組,每個單元都有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且都有側重點,實際上這就是在落實某一個任務群的某一方面。老師們不要認為現在的教材是按照老的方式編寫的,實際上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已經領會到這種變革的需要。在教學中,老師們要積極地理解學習任務群的好處,減少灌輸式的講解,勻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習,拓展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
六個任務群怎么落實呢?現在的教材里邊每個單元都有提示,要重點解決什么問題,在人文主題方面,在三觀方面,還是在語文能力等方面都有提示,我們要按照提示更強化一點情景,強化一點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可以了。
關于群文教學,F在都是單元教學,就是群文教學,但單元教學(群文教學)它不能完全替代單篇的教學。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來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是,我們也不要理解為學習任務群就是組織一些活動。有些課老師還是要多講一點,要精講,先讓學生讀懂,然后才能開展活動。當然也不要給老師規(guī)定比例,只能講多少。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要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這樣做就把課標精神跟教學設計以及怎么用新教材三方面結合起來。
第五,課標關于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其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古人讀書就是整本書閱讀,《大學》《中庸》《左傳》《資治通鑒》他們都是一本一本地讀,這是個好方法。但古人讀整本書,是因為他們的時間比較集中、比較多,也不像現代人要學很多的科目,F在的語文教學跟古人不一樣,是新學堂以后,采取一篇一篇地學、一篇一篇地講,有不同類型的選篇、精讀,舉一反三,這是有來由的,不是說誰發(fā)明的。而這也都是因為現代人沒有古人那么多的時間,只能夠采取這樣的方法,但從閱讀量來說是不夠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不管用什么好的、先進的方法,沒有閱讀量,無論如何是提升上不去的,但如果有閱讀量,有閱讀面,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點撥一下就能提升上去,F在中國人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小學,到初二以后就一路下滑了,高中要高考時間很緊張,一般都是碎片化的閱讀比較多不夠完整,數量也不夠。為了彌補這一點,高中提出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接觸一點不同類型的整本的書,一方面是知道同類型書的某些基本的閱讀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磨性子,F在的閱讀都是碎片化、網絡化和思維的平面化,要通過整本書的閱讀來磨磨性子和耐心。高中設計、提出了整本書閱讀,而現在小學、初中又把整本書閱讀放到課標里邊了。實際上在小學教材中已經編排了“快樂讀書吧”,什么是童話,什么是通俗故事,什么是神話,什么是寓言,什么是小說、詩歌,一樣一樣、一本一本地推薦給學生,這就是整本書閱,照現在教材的這種方法去推進就可以了。除此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讀書的基本的常識,讓學生自己去讀。但是也不要把教材里面推薦的內容完全定死了,要有一個相對自由的書單,要提倡學生自由的閱讀,如果老師們的規(guī)定動作太多,學生就沒有興趣。因為現在我發(fā)現,凡是我們指定的閱讀書目,孩子們都不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它是經典,可能有時代的隔膜,也可能是因為現在學生的閱讀習慣不能適應。所以我們不能硬著來,可以稍微放松一點,允許學生有自由選擇的空間,來激發(fā)他們愛讀書的習慣,為此初中教材把哈利波特都選進去了。不論是小學還是初中,我們不要過分地把整本書閱讀課程化。他雖然是課程的一個部分,但要組織很多的活動,布置很多的任務;要寫筆記、寫心得;要小組討論、朗讀,還要演出孩子怎么會喜歡呢?所以,我們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放松一點,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興趣也不要過分地苛求。
第六,新課標頒布后,統編語文教材的修訂、使用
我們在編寫統編版語文教材的時候受到了課改,特別是高中語文的影響,努力貫徹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某些精神。根據調查顯示,義教階段語文統編教材在使用的這幾年是比較受歡迎的,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要按照新課標的精神做一些修訂,我們會將吻合課標精神內容保留;將有些雖然沒有用課標的概念,但事實上體現課標精神的內容也做保留;將不符合的內容做一些修訂、改造。
最后,我想說一下,我不贊成所謂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還是要實事求是,尊重教學的規(guī)律,尊重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要貫徹新課標搞課改,不一定要搞顛覆,不是說以前那套完全不行了現在重新來一套,不要把老師搞得灰頭土臉。要改革,必須要守正創(chuàng)新,以前好的經驗是可以用得上的,好的方法也還可以繼續(xù)用,要根據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情穩(wěn)步地推進。登高一呼拋出的一些概念、新的口號,組織一些表演性質的公開課,然后要求依葫蘆畫瓢,一刀切,是不可能有好的、實在的收獲的,F在文風不好,我們語文課有責任提倡比較實在的文風。
以上我講的幾個方面,也是我正在學習20xx版新課標的過程中,力圖理解它的精神的個人想法、意見,也會有不到位的。今天的分享僅僅是提供給老師們參考,和大家一塊來討論,老師們不要認為我是主持一個什么觀點,其他的老師們又是主持什么觀點,我們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都是彼此溝通,彼此切磋,共同推進、實驗。謝謝大家耐心聽完我的這樣一個零碎的演講,謝謝!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3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jié)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英語、理解英語,同時把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英語,感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Very good!You are excellent!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fā)生共鳴。英語學科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和日常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話題出發(f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fā)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jié)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huán)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著手、練習、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yōu)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fā)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肮Ψ虿回撚行娜恕保嘈盼覀兊暮顾粫琢,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4
整個標準很長,共182頁。我拿到電子版后花了幾小時研讀了一下,讀完后有三點感觸:
。1)經真是好經,如果老師們都能按照新課標理念來教學,那孩子們沒有理由學不好數學;
。2)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理念與落實恐怕會有差距;
(3)我的公號和數學三書的理念與整個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高度一致,好像我全程參與標準制定似的。
建議家長好好讀讀這個課標。讀完后就會知道,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我們不應該埋怨教育部。我們的頂層設計人員并不是大家口中的“磚家”,問題在于政策與落實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一線教師隊伍的數學素養(yǎng)仍有待提升。
我注意到,在闡述小學階段的內容時,全文多次提到了類比和歸納,這也是我一直都極為看重的能力。為此,我曾寫過兩篇長文:
類比的力量
歸納的藝術
標準的主體內容分為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課程實施和附錄七部分。下面主要解讀前面幾部分,也就是綱的部分。
一、課程性質
這部分內容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
。1)數學是什么?
。2)數學有什么用?
對于數學是什么,《課標》開始就給了概括性的定義: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二、課程理念
這里面最重要的是確立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程目標,強調“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與“四能”(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fā)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yǎng)導向是本次新課標所有課程都遵循的依據。
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是我一直所提倡的。我記得之前有人跟我提過現在市面上的一種論調,說提前學的孩子可以不強調基本概念的理解,等到他學到更高階的知識后自然就會加深之前那些基本知識的理解。對此,我只想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在課程內容方面,《課標》強調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征的課程內容。其中,有兩點尤其值得關注:
。1)關注數學學科發(fā)展前沿與數學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2)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這里面,許多中國古代的數學問題都已經出現在了各個階段的試卷中,算是在數學中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最直接和簡單的一種方式。我在《超級數學小玩家》一書里,專門有一章介紹了20個中國古代數學問題,覆蓋了算術里的多個方面。當然,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遠不止存在于數學問題里,類似于太極八卦都飽含數學思想。
在教學活動方面,《課標》要求“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fā)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孩子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
上面這短短的一段話,說起來容易,能做到的有多少,我不得不打個問號。我之前在《計劃教育下的數學教育之怪狀》一文中提到了下面兩個案例。我們現在的某些老師過度追求“標準答案”,要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轉變,任重而道遠。
在教學評價方面,《課標》建議“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要“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實施起來也不容易。
在第六部分的《課程實施》部分,專門有對多元化評價的建議,里面大致是這么說的:
。1)評價方式豐富
評價方式應包括書面測驗、口頭測驗、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后訪談、課內外作業(yè)、成長記錄等。
。2)評價維度多元
在評價過程中,在關注“四基”“四能”達成的同時,特別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相應表現。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對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不僅要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評價主體多樣
評價主體應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等。
(4)評價結果的呈現與運用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評價結果的呈現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過程。
這個評價方式的愿景確實很美好,但回顧一下高考錄取方式的改革,就知道有效實施起來有多難。而且,高考因為得篩選,不管怎樣都得弄出個量化評價標準。小學階段不用篩選,我擔心最后落實時有些老師可能會干脆放棄客觀評價。
三、課程目標
這里面主要闡述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總體目標以及各學段的目標。
數學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素養(yǎng),概括為“三會”: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可以看到,核心素養(yǎng)特別強調數學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這一點正是《給孩子的數學思維課》一書的主旨,書中的緒論就是”數學源于生活”,整本書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生活現象背后的數學問題而展開的,深入地詮釋了什么叫“三會”。
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眼光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chuàng)新意識。
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其中小學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初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把小學和初中一盤棋考慮,不割裂小學和初中的教學,是這次新課標修訂的一大特色。
小學階段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表現為: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初中階段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可以看到,這里面對于小學和初中的表述有些只差兩個字,比如“意識”vs“能力”,“意識”vs“觀念”?刹灰】催@細微的文字差別,兩者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關于“意識”vs“能力”,我以推理意識和推理能力為例。
小學階段的推理意識主要是指對邏輯推理過程及其意義的初步感悟。包括知道推理這回事;能夠通過簡單的歸納或類比,猜想或發(fā)現一些初步的結論;體驗數學從一般到特殊的論證過程;對自己及他人的問題解決過程給出合理解釋。
初中階段的推理能力主要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fā),依據規(guī)則推出其他命題或結論的能力。包括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規(guī)則;能通過特殊結果推斷一般結論;理解命題的結構與聯系,探索并表述論證過程;感悟數學的嚴謹性,初步形成邏輯表達與交流的習慣。
關于“意識”vs“觀念”,我以模型意識和模型觀念為例。
小學階段的模型意識主要是指對數學模型普適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數學模型可以用來解決一類問題,能夠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問題都與數學有關,有意識地用數學的概念與方法予以解釋。
初中階段的模型觀念主要是指對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有清晰的認識。知道數學建模是數學與現實聯系的基本途徑;初步感知數學建模的基本過程,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數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求出結果并討論結果的意義。
所以,模型意識主要是了解,頂多會用模型來解釋問題,而模型觀念則側重于抽象、建模和模型分析,顯然是更高階的要求。
《課標》希望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達到:
。1)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系中,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對數學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數學的價值,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最后一點對于培養(yǎng)科學精神非常重要,正如我在《給孩子的數學思維課》第一章的標題所言,“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5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薄皩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鞏固、課外拓展。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后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復習,在教學中我采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通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fā)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fā)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擴展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yōu)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薄袄脠D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對于我們有5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誦
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鑒于此,我在班里組織了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便依次站起來背名人名言,全部背過后,再進行新課的學習,此活動從我接這個班開始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結合文教局對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扎實有效,為此我想盡了辦法,因為我班人數比較多,如果在課堂上依次檢查學生們的積累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運用古詩文積累過關卡的形式。即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人員背誦,發(fā)放過關卡,有他們再去檢查他們組其他成員的背誦,并且負責發(fā)放過關卡。過關卡積累到3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學士,積累到40張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院士,積累到5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博士,積累到70張則被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博士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采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
3、中外經典品讀
對于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并且保證每本書抽出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余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開展課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經常和同學們一起開展課題研究作業(yè),如:挖掘傳統節(jié)日課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課題研究;單元整體推進課題研究、主題學習實驗、經典誦讀實驗等,在研究過程中,我通過調查、分析,明了了實行這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組撰寫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并且根據各個課題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動。例如,在挖掘傳統節(jié)日方面,我根據各個節(jié)日的特點,每次活動的開展,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a.查閱有關節(jié)日的資料;
b.圍繞節(jié)日的特點開展一次活動,寫出活動日記;
c.看有關和活動節(jié)日的文章,根據年級特點摘抄或寫讀后感;
d.搜集與該節(jié)日有關的名言或俗語等;
e.寫出節(jié)日活動感悟。并且,每次活動之前,我都以他們居住的遠近劃分成各個組,選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寫出詳實的活動計劃,活動結束之后,寫出詳實的活動總結;顒娱_展以來,我們對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節(jié)進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們對這些節(jié)日的由來、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并且我們以挖掘傳統節(jié)日為契機,對平常的節(jié)假日進行了拓展探究。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內功,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題教育作業(yè),讓學生在感悟中學會做人。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贝_實是,有時一味的說教,講大道理,不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感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為此在平常的作業(yè)中我經常布置一些體驗性的綜合性作業(yè),例如:今天我當家,我被冤枉了,考試時我的鋼筆沒色了,通過這些作業(yè)的完成,學生體驗到了父母的艱辛,體驗到了應該學會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一舉兩得。
3、鼓勵學生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
在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審美,結合活動,學會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通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于《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xù)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6
忙碌了一個學期的老師們想必都在好好享受著假期,無論是選擇休閑娛樂,還是繼續(xù)充電,或者是為下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做準備。作為老師,我是幸運的!假期我有了一個這樣的外出學習的機會。那么在這里我想說謝謝小教部給我們林區(qū)教師提供一個
這樣的學習機會,希望這項活動能永保青春,讓每位林區(qū)的教師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個人學習談一點心得體會:
此次學習我聆聽了十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分別從師德修養(yǎng)、教育敘事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法、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教學研究導論、數學課題教學的實效性、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南、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思考、信息時代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十個方面對我們進行了培訓。
一、提升師德修養(yǎng)
師生關系的新注解,對話與理解、愛與平等。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yè)工作者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老”問題必須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師生關系的正確處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新課程要求師生關系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壓迫走向平等,教師角色從傳統的課堂主宰轉變?yōu)榻虒W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只有在新型師生關系下,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智能、新課程的優(yōu)勢才可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碧招兄舷壬眠@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
通過些次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關心、愛護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去開啟每一個學生心靈的窗戶。讓教師的愛心成為孩子學習、生活成功的原動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
在不斷的付出自己對學生的愛心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成為每名學生的良師益友,使自己的教學環(huán)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諧、平等、愉樂的教學氛圍,成為培養(yǎng)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的主陣地。
二、提升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春風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提升中,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一個更清楚更系統的認識。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教師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無法進行。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力圖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而此次學習我對這一功能有了簡單的`體會:
教學目的的新構想,教學的目的應是為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分,培養(yǎng)其獨特的個性,教學活動應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石,教師則是構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發(fā)展、多元化的素質,。新課程所強調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正是為了適應學生發(fā)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tài)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應將每一個學生都視為一片有待開發(fā)的資源和財富,并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們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人的發(fā)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三、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fā)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并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于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tài)化”,通過體驗和發(fā)現去開發(fā)新的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chuàng)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7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jié)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fā)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f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fā)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jié)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8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
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
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么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9
通過兩天的新課程培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一、教師觀念的更新
教師觀念的更新是保障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前提,面對高中課程改革,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做好以下一些觀念的思考:
1、樹立新的語文新課程目標理念
20xx年新《課程標準》把歷年《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發(fā)展為“課程目標”。從“教學目的”到“課程目標”的發(fā)展演變,自有其內在的理念轉向,洞察課程目標理念的轉變,是理解語文新課程發(fā)展走向的基礎和根本?v觀20多年來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其中語文課程目標理念的演變,經歷了“突出語文知識”,到“語文知識與能力并重”,再到“突出多維語文素養(yǎng)”的軌跡。
20xx年的新《課程標準》,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確立為高中語文課程目標的基本理念,第一次系統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并使之具體、綜合地體現在課程總目標以及必修與選修課程目標的`結構之中,構建起多維的、立體的新語文課程目標體系,“多維語文素養(yǎng)”取代了以往單一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知識與能力并重”。
2、樹立新的教材觀
所謂教材,從廣義上說,它是指教師在教授行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即包括了最標準的教科書,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從語文學科方面說,古人說過“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好文章”,今人則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語文學習提倡“大語文觀”,但在傳統的、習慣的做法中,教材被等同于課本,以為自己教書,就是教課本,課本教好了,自己的工作就算完成。對教材認識的盲點不僅表現在對廣義教材的理解,更體現在對狹義教材的誤解。從狹義上說,教材即指教科書,它是在特定目標下,為特定的教師和學生編制的,它的本質應該是由教師自主編制或對現成的教材進行加工。根據這樣的定義,教師不僅有權編制、加工教科書,而且是現成教科書必須經由教師加工后才能成為適合學生合格的教科書。錯誤的教材觀束縛了教師們的手腳。因此,教學行為就呈現為“以本為本”、“教死書”、“死教書”的情況。課程改革中提出課程,教材由國家、地方、學校三級共同開發(fā)管理,給予廣大教師編教材的空間,能變“教教材”為“用教材”。
3、擺正師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提倡“對話”
語文學習既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語文是一門充滿感受和體驗的學科,只有學生心靈為墨韻書香所浸染,與作品產生共鳴,用整體感知代替對文章的肢解,將語文知識予以積累、消化,內化為自己的學識,才能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所以更應該擺正師生在課堂的地位,要以學生為本位,淡化教師,破除師道尊嚴,教師不要始終作為知識權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很難以獨立的姿態(tài)積極參與對話,教師應該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做好情景的設置,學生思緒的引領,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使學生多元解讀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教師、同學對話,避免教師預設觀點。
二、語文新課程總目標的改革走向
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最突出的特點是: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加以融會整合,系統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并貫穿于“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五方面?偰繕藘仍诘伢w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語文課程價值取向。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興趣,鼓勵自主學習,確立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近年來出現了一個令人堪憂的狀況——學生對學習語文缺乏熱情。鑒于此,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力求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和興趣,在總目標中多處體現了對學生自主選擇、自我體驗學習的重視。提出“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yōu)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fā)展”等目標,鼓勵學生主動開發(fā)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新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營造學生自主體驗的學習環(huán)境,并加以引導,既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需要,又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2、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養(yǎng)成
學生要具有終身學習的動力,需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總目標提出要讓學生“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另外,在學生終身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方面,總目標也要求高中學生要“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
三、在教育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過分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而忽視它的工具性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征!边@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基本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共識。過去的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引導,沒有審美的教育,沒有情感的陶冶,沒有心靈的觸動,語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如今,新的課程標準撥亂反正,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學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
我們不要人文性張揚有余,而工具性落實不足。過分強調人文性,特別重視這種人文性的挖掘,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鮮有提及,至使不少學生語文基礎薄弱,連一些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連篇。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讀不準,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卻難以表達出來,也算不上一個語文能力強的學生。
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語文教學“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本身搞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學語文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我們不能因為過去有過分強調語文工具性的偏頗,就否定或削弱語文課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不是對立的,而應該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即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個最基本的交際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發(fā)揮語文課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yǎng)、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對文學語言敏銳的感知力,激發(fā)對未知領域積極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質,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2、強調對教材的補充、延伸、拓寬、重組而忽視教材本身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材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的整體,而是開放的、完整的“課程資源”中的有機構成部分,教材成為學生與他人、生活、社會、自然等發(fā)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一些專家據此把教材比喻未教學的“引子”,這是對傳統教材觀的補充。教材是“引子”并不能削弱教材本身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教材本身的理解。為了貫徹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過多或過頻地把學生引出教材之外,補充其他的內容:只要課文中涉及某種風土人情,便讓學生去開發(fā)相關的民俗風情資源;只要課文涉及某門學科的知識,便讓學生進行所謂的延伸、拓展和整合。教材本身受到冷落,進而忽視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語文應用能力遭到削弱。導致學生在寫作追求華麗辭藻,濫用排比句,內容空洞,文字表達不規(guī)范,等等。據廣東省的統計,20xx年高考結束后,古代詩文閱讀題得零分的超過萬人。這一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3、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fā)生教學。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而不是旁觀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平等的關系,同時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始終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把教學定位為交往,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流,構建互動的教學關系,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以及現實中的“特殊認識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內容。廣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始終處在主導地位,指導學生開展學習。
4、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忽視教師業(yè)務能力的提高
隨著學習化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到來,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自主的學習者,使之能夠不斷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應對挑戰(zhàn)。于是,走向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便成為新課程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當代教育專家龐維國對新課程目標下的學生學習方式是這樣解釋的:“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一定程度學習策略上的會學,是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更通俗一點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但這是理想,就當前而言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合作交流,還需要老師及時有效的指導,不能流于形式。教師在教學中,應適時地釋疑點評,對學生討論交流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補充講解。這種自主學習的課堂形式,看上去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實際上是對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勢必要求教師加強自身業(yè)務能力培養(yǎng),重視知識、能力水平的提高。
我們應當緊跟新課程實施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念,正確認識新課程理念,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努力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順利地進行下去。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2-28
中職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9篇03-01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01-02
信息技術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19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2-13
信息技術新課標研修心得體會12-14
信息技術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28
小學信息技術2022新課標心得體會12-09
學習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4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