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感人事跡的作文匯總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人事跡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1
光輝的事跡照亮人們的心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讓我們的社會團結一體。
成都新光華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護的帳篷,里面住著46個產(chǎn)婦和嬰兒。一個中年女性醫(yī)務人員,從下午地震開始就忙著搭帳篷、安置病員,直到晚上10點還沒有回家,記者問:“你有孩子嗎?”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說:“有,在學校,地震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孩子的情況怎么樣。”她終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淚。記者問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個學校?她搖搖頭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淚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對殘酷的災難,誰不牽掛自己家人的安危?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這位白衣天使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大愛。對她自己的孩子來說,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親,但她卻是那46位已出生或?qū)⒁錾暮⒆幼顐ゴ蟮?母親,她的大愛感天動地。
動人的故事匯成河,流淌在中華兒女的心窩。這些感動,延續(xù)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堅定著災區(qū)人民的信心,激勵著救災將士的斗志;這些感動,是我們共渡難關的共鳴,是我們重建家園的心聲。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更加有力;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的心貼得更緊。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2
一件令人感動的事童年的事情無比精彩,像一場多彩的雨,那顆雨滴令我無比難忘,那顆雨滴令我難以忘懷,但那件事令我感動萬分感動。記得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上完英語課,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興致勃勃的跑回家,一看我不但沒有帶鑰匙,而且敲了半天門也沒有人開,我想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一會兒跑上樓來,一會兒又跑下去,可爸爸,當我急得快嚎啕大哭時,樓上一個與我素不相識的老奶奶問我咋了,我吞吞吐吐的說:“我--我沒有—帶鑰匙,爸爸也沒有在家!蹦棠逃盟谴认榈拿婵讻_我笑了笑,又拍了拍我的頭微笑的對我說:“ 乖乖來上我家來給爸爸打個電話,讓他來接你。 ”我點了點頭,小心翼翼的跟奶奶上了她家,撥通了電話,爸爸笑瞇瞇的'說:“ 你等一會兒,我一會兒就來。 ”聽了爸爸的話我坐在沙發(fā)上一動不動!岸_恕薄岸_恕遍T鈴響了,我興奮的跑到了爸爸身邊,隨著爸爸、和奶奶的笑聲,我小聲的說:“謝謝奶奶!焙罂焖倥芑亓思摇C慨斚氲竭@件事這件難忘的事,我地會想起那個慈祥的奶奶,你說這件事我能不難以忘懷嗎?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3
感人的事跡,在我的生活中不斷的出現(xiàn)例如:四川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7。0級地震,地震已經(jīng)導致150萬人群受災,雅安各地余震還在不斷的發(fā)生。
看到這個消息,我震驚萬分。趕緊在百度上尋找雅安。雅安,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距成都120公里。面積15314平方千米,人口153萬。
我不斷地閱覽各個網(wǎng)站的`報道。其中新華網(wǎng)報道的《13歲少年帶12歲妹妹廢墟下雙手刨出曾祖母》這篇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
蘆山縣隆興村76歲的楊歸香婆婆地震時全身被埋,只剩頭露在外面。在楊婆婆幾乎絕望時,13歲的曾孫駱林海已帶著12歲的妹妹蔣青梅在廢墟中找她。楊歸香趕緊呼喚曾孫,剛讀初一的駱林海用手開始挖磚,幫助楊歸香順暢呼吸,又喊妹妹去找鄰居來幫忙。鄰居駱永富、楊成龍來了,4人徒手挖了近30分鐘,手都挖出了血,楊婆婆終于獲救。
在無法避免的災難面前,平凡的駱林海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愛心、勇氣與責任。樸實的愛,讓人感動,倍感溫暖。
在這次雅安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感人事跡。地震無情人有情,這就是我們?nèi)祟愒诿鎸碾y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真情。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4
醫(y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夜以繼日、連續(xù)奮戰(zhàn),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醫(yī)務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付出換來了一個個患者的康復,換來了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xù)向好,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敬、最值得關愛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的照片,既是向廣大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表達敬意,也是在宣傳醫(yī)務人員救死扶傷、醫(y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宣傳抗疫一線醫(yī)務工作者的事跡,不僅能起到激發(fā)醫(yī)務人員戰(zhàn)斗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發(fā)更多人抗擊疫情的信心,還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醫(yī)重衛(wèi)的濃厚氛圍。
宣傳醫(yī)務人員要找準宣傳對象。疫情肆虐,全國數(shù)萬名醫(yī)務人員不懼危險、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他們有的'主動請戰(zhàn),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zhàn)書;他們有的推遲婚期,立下“疫情不結束,我們不結婚”的承諾;他們有的'親人去世也沒能看最后一眼、送最后一程,詮釋了忠孝難兩全的古語……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體現(xiàn)著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和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責任擔當。宣傳醫(yī)務人員,我們就要深入挖掘這樣的典型人物。
宣傳醫(yī)務人員還要找準宣傳載體。不同的宣傳載體背后有著不同的受眾群體,不同宣傳載體也有著不同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我們要精準研究載體的特點和受眾喜好,讓典型醫(yī)務人員事跡既走進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也要走進微信、抖音等新媒體,還要走上講臺、舞臺,走進影視劇……只有采取立體化的多載體多形式的宣傳,醫(yī)務人員的感人事跡才能走進千家萬戶,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通過對典型醫(yī)務人員事跡的宣傳,就會發(fā)揮出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醫(yī)務人員更加英勇地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同時,也一定能鼓舞和激發(fā)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推動這場戰(zhàn)“疫”盡快全勝。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5
汶川特大地震突襲而至,漩口中學高二(3)班教室墻上的時鐘永遠定格在這一刻。
一瞬間,山崩地裂,煙塵沖天。教學樓在聲聲巨響中開始坍塌。多數(shù)學生被廢墟掩埋,哭聲、喊聲、叫聲,一聲高過一聲……幸運的是,在墻角處的楊松尚安然無事。
當滾滾煙塵過后,楊松尚慢慢睜開驚恐的雙眼,看見教室的墻大部分已經(jīng)倒塌,地面呈四十五度角傾斜,到處是書本、桌椅、磚塊、泥渣,上面還懸著一根梁柱。災難面前,17歲的楊松尚沒有選擇獨自逃生而去,他害怕,但他很冷靜;他驚恐,但他更理智。
“得救人!”楊松尚告訴自己。他小心翼翼地爬起來,四周的求救聲越來越清晰,他不顧一切沖向埋人最多的地方,開始動手救同學。沒有可以利用的工具,他就用自己的雙手在廢墟里刨。
當他看見馬川、王淵博等人被埋在磚柱下面,不停地求救時,楊松尚發(fā)狂似地用手刨開碎磚,搬開壓在他們身上的磚柱和桌椅。一下,兩下……用力,再用力……終于,第一個同學被救出來了。被救出的同學又加入到救援的隊伍,開始奮力搶救被深埋的同學。
楊松尚的手磨破了,他似乎不知道疼,依舊用力地刨著,邊刨邊喊:“先救女生和傷重的同學!三班不會有事的,三班要雄起!”他的話語感動和激勵著其他同學,高二(3)班在他的感召下凝聚成一股空前的力量。救人!要盡快救人。為了同學的生命,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終于,那堆被壓著的同學都得救了。
正當楊松尚準備離開時,墻角處又傳來一聲微弱的呻吟。他馬上沖了過去,卻只見一堆磚塊,不見人。人在哪里?他仔細地順著呻吟聲找去,在確定被埋同學的位置后,他開始拼命地在廢墟里挖。
手已經(jīng)完全磨破了,血肉模糊,楊松尚全然不顧。他呼喊著同學的名字,激勵她,給她生的.希望。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掏挖之后,他看見了這名女同學的頭?匆娡瑢W還活著,他更來勁了。此時此刻,楊松尚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救出同學。
被埋女同學壓在兩根磚柱下面,腳被桌椅卡住,不住地流血。楊松尚簡單看過周圍的情況后,決定從旁邊挖過去,掏空下面救出同學,因為實在無法挪動那兩根磚柱了。
楊松尚開始一點點地掏,救援過程異常艱難,手鉆心地痛,但他堅持著,不放棄。終于,從下面挖出了一個小洞……繼續(xù)努力,終于從廢墟中救出了這名女同學。當他攙扶著女同學到達安全地帶,這時的楊松尚哭了,哭得那么傷心。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6
我們來認識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民醫(yī)院的一位呼吸內(nèi)科醫(yī)生——張恩莉,疫情暴發(fā)后,她第一時間跟隨貴州省援鄂醫(yī)療隊進駐鄂州開展救治。她說,疫情面前,每一位醫(yī)生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醫(yī)院,四歲的.小敏和媽媽已經(jīng)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年前,她們一家六口從廣東回到鄂州老家過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剛來時,小敏病情較重而且不愿吃藥,治療過程也不太配合。
針對小敏的情況,張恩莉和醫(yī)療組商議,及時調(diào)整用藥劑量和品種,還給小敏買了小畫筆和紙張,讓孩子畫畫,幫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隊友們的細心呵護下,小敏逐漸配合治療,現(xiàn)在她和媽媽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為第一批貴州省援鄂醫(yī)療隊的隊員,從2月1日進駐鄂州市中心醫(yī)院,張恩莉和戰(zhàn)友們已經(jīng)奮戰(zhàn)了一個多月,作為呼吸內(nèi)科的主治醫(yī)生,查房、診斷、調(diào)整治療方案,高峰期時,她每天要負責40多個病人。
20xx年,張恩莉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進修時,曾跟隨鐘南山院士學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看著自己昔日的老師、同事不斷沖上前線,張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看到新冠肺炎中醫(yī)治療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贈了10噸薏仁米讓醫(yī)療隊員們帶去湖北。截至目前,貴州省支援鄂州醫(yī)療隊共治愈患者766例。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7
學雷鋒,做好事,一句樸素的話語流傳了40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熱血兒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司機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懷著對雷鋒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被譽為“活雷鋒”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鏡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鋒精神照耀下輝映出亮麗的光環(huán),溫暖了他周圍的每一個人。 從小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他的心中形成了執(zhí)著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于商丘市睢陽區(qū)宋集鎮(zhèn)的一個普通農(nóng)家,父母都是老實勤懇的農(nóng)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貧困背井離鄉(xiāng),逃荒要飯,受過很多人的接濟。滿懷感恩之心,他們就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長大后一定要幫助困難的`人。在這種家庭氛圍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個年代,人人都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伴著這熟悉的歌聲,小成友漸漸長大,學雷鋒做好事就像一粒種子種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發(fā)了芽,使他形成了執(zhí)著的信念和追求。
中學畢業(yè)后,滿懷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鎮(zhèn)政府當了一名保安。雖然是一名編外的臨時工,但袁成友卻十分珍惜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值好每一個班。上班一個月,袁成友憑著細心和勇敢,幫助鎮(zhèn)派出所一舉抓獲了兩個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張了正義,頗得群眾好評。
當保安雖然工資不高,但總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時常在心里合計著怎樣幫助別人。鎮(zhèn)東頭有一個五保老人叫張李氏,一個人生活比較孤苦,袁成友就熱情相助。他時常過去給老人打水掃地,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給老人買吃買穿,老人感動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說成友就像自己的親生兒子。袁成友接濟老人多年,甚至離家到深圳后也沒忘經(jīng)常寄錢給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僅特別照顧張李氏老人,心里還裝著身邊所有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節(jié),他拿出500元錢給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并以兒子的名義又捐出100元,買了吃的用的,帶著年幼的兒子一起給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響下,鎮(zhèn)村干部也紛紛給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鎮(zhèn)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袁成友走到哪里,就把愛心帶到哪里。有一次,他帶著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看病。剛走到醫(yī)院對面的馬路邊,袁成友發(fā)現(xiàn)地上躺著一位70來歲的老人在呻吟。顧不上給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邊的一家診所里,讓診所的醫(yī)生給老人看病。
診所的醫(yī)生不屑一顧地說:“老人拉肚子,昨天剛給他打了吊針,他又沒錢給付,像這樣我們哪能賠得起!痹捎岩宦牼图绷,連忙從兜里掏出200元錢說:“這些錢夠不夠,先押這兒給老人看病,救人要緊,不夠我再來墊!崩先思硬灰眩B聲說:“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感人事跡的作文】相關文章:
廚師感人事跡07-17
生活的感人事跡10-10
護士感人事跡11-25
平凡感人事跡02-21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3篇10-28
感人事跡的作文7篇11-01
感人事跡的作文三篇11-02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五篇10-30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三篇10-31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4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