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評課稿(通用15篇)
課文評課稿1
劉素瓊老師執(zhí)教的《雷雨》一課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nèi)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劉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是一堂扎實而深入的課,能讓人見到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
首先,劉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研讀非常到位。在指導“一只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一句時,劉老師借用學生的問題“為什么用垂下來,而不用掛下來”讓學生換詞理解,加深體驗,體會中華文字的精妙。并讓學生聯(lián)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垂下來”。在理解“雜亂”時,讓學生通過擺手做動作來很生動地記住了這個詞。學生在從字到詞到句的理解中讀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讓人感到老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處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見痕跡。
其次,劉老師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育。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從形和意的結合理解來記憶,還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記憶、分析字形,通過書空來記憶筆畫和筆順,在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時要求學生姿勢和筆順正確。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字,又能讓學生養(yǎng)成書寫的好習慣。
再次,劉老師重視學生對詞語、句子、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課始,就讓學生來說跟雨有關的詞語,并出示了三個相關成語讓學生讀。然后,又通過聽雷聲讓學生知道雷聲的生活原型從而很親切自然地導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黑沉沉一句時,隨機積累了ABB格式的詞語。指導越來越一句時,讓學生說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學會了造句,又豐富了生活經(jīng)驗和語言儲備。還有理解“垂下來”時趁機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垂下來”,也是促進理解又是積累語言。
總之,這是一堂扎實而有效的課,更有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雖然我是數(shù)學老師,同樣也有很大的借鑒之處,特別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值得我學習。
課文評課稿2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人文學院11新聞班的陸秀清。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一首古詩《游子吟》。
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內(nèi)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板書設計分析、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教材內(nèi)容:《游子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全詩語言自然質(zhì)樸,表達了母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贊美了偉大的母愛。
設計理念:本課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抒發(fā)真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xiàn)“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新秩序,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教學重難點:理解難點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受母親對詩人深切的愛及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思念。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學習詩歌,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古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能夠借助注釋或者課外工具正確的理解古詩。心理特點——學生在現(xiàn)階段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有較強的求知欲。認知特點——學生綜合能力有限,難以把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分析:
在本課中,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誦讀感悟、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同學們快樂學古詩,把知識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導行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板書設計分析:
我的板書設計將如PPT中所示,這樣板書簡單明了,概括性強,便于學生理解全詩的內(nèi)涵,也突出了詩歌的重點,體現(xiàn)了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情感導入:課堂以一首歌曲《母親》導入,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
以讀會意、情境想象:對于古詩來說,讀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貫穿于全詩。首先的老師范讀和學生朗讀可幫助初步領會詩句的大體意味。創(chuàng)設情境主要是針對于詩的前四句,插圖能讓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境,置身于詩中來品味情感,深化對詩的體會。
合作交流解重難點、聯(lián)系實際分析:后兩句是本課的重難點,也是要理解本詩思想感情必須突破的一關。在這步中,讓學生們聯(lián)系實際、合作交流、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補充其認知困難。 吟誦、寫作表感恩:對詩歌有充分的認識后,能力和情感目標都有一定的完成,學生再次吟誦詩歌,必能收獲甚好的效果,這時也要求最好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知識目標。寫作是作為課堂最后布置的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詳細描寫一件媽媽為“我“所做的事,深化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引導學生感恩母親,把學習付諸實際行動。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課文評課稿3
12月11日,我和楊校長、張燕老師一起來到安頭實驗小學為青年教師指導課堂教學。我們共聽了兩節(jié)課。下面我就分別談談對這兩節(jié)課的感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堂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思路清晰,步步深入
整節(jié)課,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鉆研文本。從題目切入,提出“是什么讓周恩來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很快在文中找出“中華不振”這一原因。張老師又順勢而導,“你從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會‘中華不振’?”當學生鉆進文本體會“中華不振”,張老師又引入社會背景資料,結合圖片真正讓學生感受“中華不振”的境況。老師讓學生在交流中順勢而生的品讀體味,使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中華不振”這個切入點的高妙——只有充分地體會“中華不振”,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只要充分地體會“中華不振”,學生就會自然地走進塵封的歷史與少年周恩來一起感同身受,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二、拓寬文本,整合資源
本課教學中,老師立足教材而又沒有局限于教材,她整合了多種課程資源充實進課堂教學中來,拓展了文本的寬度。如:1、利用圖片和資料在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在中國的土地上華人如狗,中國割地賠款,外國人踐踏中國土地、蹂躪中國人的歷史背景;2、結束時,收集不同時期的周恩來的照片,形象展示周恩來光輝的一生,豐滿了人物形象,使學生明白“周恩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用一生去實踐了自己的誓言。
三、以讀傳情,品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剖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思維和情緒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緒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課堂情緒的交換,離不開文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驗。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老師在教學實際操作上還是有一點問題:在重點句和重點詞的研讀時,沒有做到及時的體會與讀相結合,如果僅是讓學生談感受,未免錯失讀的升華良機,如果此時讓學生馬上帶著體會讀文章,那么對于學生的讀將起到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使讀真正做到有感情,而且這個感情并不是老師強加的,而是學生自己的感受,那么練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教者上的是第二課時,主要講解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圍繞“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三個中心句展開,從它的精妙布局、宏偉建筑、珍貴文物這三方面來展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v觀全課,主要有以下可取之處:
1、注重情感投入,增強教學效果。
老師業(yè)務素質(zhì)較高,能夠在課堂教學這個舞臺上演出一場好戲,投入自己的全部真情,時而讓學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時而讓學生充滿憤怒、惋惜之情。從美景到毀滅,整個畫面、情感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的情感受到強烈熏陶。如在課末,全體學生站起來高呼: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愛國之情得以升華,推到了極致。
2、合理使用課件,提升學生情感。
教者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頗具人文色彩的環(huán)境來輔助教學.通過課件展示圓明園各類景觀和被毀滅后的大量圖片,引導學生先觀察再朗讀,結合教師言語的渲染,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
3、落實課標要求,朗讀指導到位。
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比~老師在教學中注重磨擦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通過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放手讓學生默讀,師生引讀、全班齊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使用來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
幾點個人見解:
1、整堂課容量較大,面面俱到,略顯倉促,一代而過,教師導的多,學生悟的少。
2、、“舉世聞名、眾星拱月、不可估量”等重點詞語的品析是否可以再深入點?
雖然兩位老師很年輕,但在教學方面表現(xiàn)出良好的素質(zhì),希望兩位老師刻苦鉆研,爭取在語文教學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課文評課稿4
沈老師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富有條理,從引導學生感悟九色鹿的外表美到領悟其內(nèi)在美,重點突出,層層推進。教師清晰、流暢、干凈、利落的過渡語言為本課的教學增色不少。沈老師本堂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關注到本單元的教學主題,不露痕跡地滲透了誠信教育,從而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統(tǒng)一。
1、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人物形象,進行德育滲透。故事中的九色鹿、調(diào)達,性格各異、形象鮮明。課文篇幅較長,沈老師重點抓住表現(xiàn)九色鹿言行的第二、第四、第八自然節(jié)來品悟其形象,如通過抓住“立即”“洶涌”“掙扎”“救命”領悟九色鹿在危急關頭救調(diào)達時的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抓住“只要”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報;抓住九色鹿對國王說的那3句話,層層引導,品味九色鹿的智慧。在教學“見利忘義”這個詞時,沈老師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來理解,先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調(diào)達看見了什么“利”,是“重金懸賞”,然后說說把什么給忘了,就是九色鹿對他的救命之恩,最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見利忘義”。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他?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了忘恩負義、背信棄義。與此同時,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的教育就在剖析詞句中悄悄地滲透。
2、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進行德育滲透 。新課標倡導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策略,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沈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過程中,通過指名讀、分男女生讀、齊讀、加上動作讀、變化語氣對比閱讀等多種形式,讀出九色鹿的美麗,讀出調(diào)達的可惡,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情感體驗,培養(yǎng)美好的心靈和崇尚的情操。
3、利用文本留白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沈老師多次設計了讓學生想象練說的環(huán)節(jié):如調(diào)達會怎樣鄭重起誓;調(diào)達看了皇榜后會怎么想等,既訓練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通過角色的置換,讓學生深刻地感悟到調(diào)達落水得救后是怎樣的感激涕泠,而面對懸賞時又見利忘義,靈魂是多么的骯臟。總之,沈老師用她的教學實踐證明,沒有德育的滲透,智育是蒼白的。有了德育的滲透,語文的智育課堂才更加豐滿,充盈靈動。
課文評課稿5
一、 教材分析
。ㄒ唬⒔虒W內(nèi)容及地位
1、《我的母親》是蘇教版第三單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單元的主題是“至愛親情”。至愛親情,血濃于水。雖然本單元主題與學生比較貼近,但由于本單元五篇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生活的現(xiàn)代相隔較遠,學生不太容易了解:沒有離開家庭的經(jīng)歷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簡簡單單背影中的深深父愛,處于健康家庭的孩子無法品嘗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無法深刻體會貧窮的父母寧可餓死也不為優(yōu)越的條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現(xiàn)代的獨生子女很難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是很關鍵的。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能夠使教學拓展和能力遷移得到有效落實的情境,幫助學生深刻感悟這種“至愛親情”。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人物身上、多個角度和側(cè)面,去領略那種血濃于水的至愛親情,從而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起到一定的升華作用,愛我親人,愛我生活,愛我社會。
2、《我的母親》是第三單元的講讀課文,準備安排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自讀預習,而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本文作者以細膩、真摯、深沉的語言,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表現(xiàn)了母親的可愛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現(xiàn)了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二)教學目標
1、 理解作者通過對母親生活片段的回憶,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
本文是寫母愛的,作者通過四個片段來表現(xiàn)母親。學習本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感受母親形象,體會母子親情,引起共鳴,從而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
2、 學習本文截取人物表現(xiàn)中最典型的經(jīng)歷來表現(xiàn)人物
由于母親在作則十三歲時就去世了,母親在作者童年的記憶中,只留下了幾個閃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截取這幾個閃光的片段來塑造母親形象的。
四個片段其實就是四件事:(1)母親背我元宵賞燈;(2)講述故事情感豐富;(3)兒子受罰母親落淚;(4)燈下熬夜為兒做鞋。這四件事,雖然很普通,但它們是最閃光的四個片段,作者攝取來,集中表現(xiàn)了母親普通而偉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3、 品味細膩、真摯、深沉的語言
本文的句式一般比較長,多用修飾,注重描摹,刻畫細膩,如“我自己嗚咽著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時時從嗚咽著的、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里勉強說著‘打得好’”。在繪聲繪色,描寫細膩,結構嚴密中蘊含著母親既期待兒子成才又為兒子受皮肉之苦而刺心痛苦的矛盾心情。
二、 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是運用“討論”、“講授”“活動”和“CAI輔助”四種教學方法。
(1)討論法——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fā)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
(2)活動法——實行一個“真情告白”的語文活動,讓家長和學生盡訴心中情,以得到互相的體諒、理解,增強母子或母女之間的感情。
(3)CAI輔助教學方法——運用Power-point簡單易操作的特點,發(fā)揮其自身較強的編輯功能,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元件綜合使用,使課件變得生動活潑,符合低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讓學生想學、樂學直至學會,達到CAI輔助教學的目的。
。4)講授法——講授法穿插在整節(jié)課,但起的只是輔助作用,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做點撥。
三、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當今積極提倡的學習方法。本文故事性較強,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必能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小組之間通過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就可以對文章的中心有深一步的理解。
當然,不能單單采用這一方法,課文感情的把握、遷移和升華等必定要老師作適當?shù)狞c撥,不然學生會容易失去方向,遠離目標的。
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閱讀能力。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以“母愛,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美好的感情。”名言導入。
2、 整體感知
學生回憶預習課時所歸納本文寫了母親四個片段的內(nèi)容和母親的性格特征,對課文做整體的把握。
3、 探究學習
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討:
。1) 作者深情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哪些話語、哪些事例細節(jié)最讓你動情?
。2) 母親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時,總會熱淚盈眶,揮淚痛哭一頓。你認為原因是什么?你認為舊社會家庭中存在怎樣的弊端?
4、 語文活動
。1) 媽媽的真情告白(播放錄影)
(2) 子女的真情告白(口頭、書面)
5、 總結全文
以歌曲《燭光里的媽媽》來總結全文。
五、 板書設計
我的母親
鄒韜奮
母親背我元宵賞燈
講述故事情感豐富 慈愛、善良、勤勞、
兒子受罰母親落淚 能干和具有奉獻精神
燈下熬夜為兒做鞋
課文評課稿6
一、貼一貼、唱一唱,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循著這一條,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課前準備)出示藍天圖,讓學生邊唱“一閃一閃亮晶晶”,邊貼星星。
(上課)
1、星星在藍天一閃一閃,多美。∵缺了什么?(通過說話,弄清星星與月亮的關系)
2、平時,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呢?(引導積累:一輪圓月彎彎的月亮)
3、(貼上月亮)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展開說話)
這么美的月空,老師要用一首歌來贊美它!(彈唱《小小的船》)
4、畫美,歌更美!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等學完了課文,我們也來唱一唱,好嗎?(出示課題)
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必須看它、聽它和感受它!通過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動手貼一貼,說一說,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通過聽歌曲的演唱,看著畫面再次感受美,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欲望。
二、讀一讀、說一說,趣中求實
我們在教學中要扎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要讓學生說好話、讀好文!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學生在朗讀同時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讓這個“趣”字貫穿下去,扎實說話與朗讀訓練呢?教師作了如下設計:
(配上音樂,師描述:生閉上眼睛,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
1、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么?(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引導讀一讀第二句。
3、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么?說話訓練:我坐在月亮上,看見__________。
4、你們看到的真多,我們再來讀讀第二句。(指導反復朗讀)
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司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像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xiàn)在他們眼前。扎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三、想一想、畫一畫,趣中求新
讀與背并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
一說、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如何將學生此時的激情再次升華呢?“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
1、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畫下來嗎?先說說你想畫什么。(同桌交流)
3、指導畫一畫。
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讀到的'、說到的畫下來,又一次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把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東西畫下來:飛船、太空小轎車、織女星等,把語言美融入了畫面美中,每一幅畫就是一首奇妙無比的詩歌,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都進行了美的創(chuàng)新!我想,學生的創(chuàng)新不是從無到有的發(fā)明,只要是獲得知識的進程
對他本人來說是獨特的、新穎的、具有價值的,就是創(chuàng)新。
我們在教學中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讀中悟情、悟理,扎實的訓練以“趣”字貫穿,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將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閃爍!
課文評課稿7
聽了劉老師三十五分鐘的課,我的感覺用這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幸福。幸福的是在劉老師所營造的寬松和諧的心理氛圍中感受著一份份真誠;幸福的是在稚氣真誠的朗讀和話語中與孩子們的共同經(jīng)歷閱讀的過程;幸福的是與孩子們一樣不斷深入的思考中感悟到的真情。幸福的是和劉老師一起感受做教師的幸福。走出課堂,我一直反思,劉老師的課給了我什么樣的啟發(fā)。我想,應該有這樣的五點值得我去學習。即這節(jié)課她努力做到了“五實”:扎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
第一,扎實:這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即:使學生懂得“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更讓學生經(jīng)歷了閱讀體驗的過程。即本課貫穿始末的朗讀。新課標強調(diào)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nèi)容逐步感知、感悟、內(nèi)化、延伸,我覺得這節(jié)課就真正做到了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1、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例如:學生欣賞了動畫里小柳樹風中舞蹈的美麗姿態(tài)后,順勢鼓勵學生表演讀,把自己當成小柳樹,讓大家來欣賞自己的美麗,這樣就在讀中突出了小柳樹的美麗,增強了感染力。
2、以讀動情,堅持滲透性。例如:小柳樹雖然美麗,但是隨著她越來越漂亮,也越來越瞧不起小棗樹。這一驕傲得意,只關注對方缺點的性格特點是從她說的話中體現(xiàn)出來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劉老師將小柳樹兩次說的話對比朗讀,從而讓學生較好地把握了小柳樹的人物性格。在逐層滲透中,為后面理解小柳樹對待小棗樹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做出了必要的鋪墊。
3、以讀育人,注重熏陶性。例如:文中小棗樹的話語很少,但卻凸現(xiàn)了她的寬容大度,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在品讀小棗樹的話之前,劉老師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柳樹,你認為已經(jīng)結果子的小棗樹現(xiàn)在會怎樣對待自己?在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之后,再來讀文,感受小棗樹的為人,使孩子的心靈受到一次震撼。
4、以讀啟智,堅持啟發(fā)性。例如:
第二,充實:這是一堂有效率的課。
1、三十五分鐘的課堂,老師恰當?shù)匕盐战滩,以“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成長時間”為主線,引導學生如層層剝筍般地進入,(如:在座的老師們也想結識這兩位新朋友,快向他們介紹一下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樣子吧!春天來了,小柳樹和小棗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嗎?難道小棗樹就一直這樣光禿禿的沒有變化嗎?秋天來了,讓我們先來關注一下小棗樹怎樣了?這樣的問題,符合孩子們的心理,讓他們易于接受)學生不僅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學習的過程,更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學目標,了解了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特點的不同,為孩子們懂得“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這一做人的道理進行了鋪墊。
2、多媒體課件的恰當運用,不僅使課文變得更形象生動,更加快了教學的節(jié)奏,增大課堂的容量,而且為突破教學難點起到很好的鋪墊。例如:如果僅是從老師的語言中,或是從課文的文字上讓孩子憑著自己的理解去了解,勢必達不到效果。讓學生明白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特點的不同,對揭示本文中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帶有意境又能刺激感官的'直觀的動畫,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第三,豐實: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即一節(jié)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的生成。這節(jié)課可以稱為豐實的課。
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和諧安全的心理氛圍中,課上生成了很多靈感的火花。
如:學生做動作地讀
。ㄔ谧x小柳樹兩次嘲笑對小棗樹說的話時,學生隨著老師很自然地把自己當成了小柳樹,用手指著它處,又拍著胸脯以顯示自己的美麗,而臉上一副得意的樣子。
當讀到小柳樹葉子長得又細又長,在微風里得意地跳起舞來,學生不由自主受到感染,伸出手臂仿佛小柳樹
一樣在風中翩翩起舞。
第四,平實:這一課課應該是常態(tài)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于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
課上劉老師有多處都創(chuàng)設了這樣平等對話了機會,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看到了學生成長的過程,可謂“甘為人梯”:如:示范讀秋天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時,把小柳樹說話的語調(diào)仍讀得很高,問學生這樣讀可不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出了老師臉上的表情不適合此時小柳樹的心理,小柳樹說話不會這樣大的聲調(diào)了等。還教學生一遍遍地低下頭,當作自己是小柳樹來讀她這一次對小棗樹說的話,以此感悟出小柳樹前后的心理變化。
第五,真實:做到了以上幾點,這種課應該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結尾處,劉老師步步為營地引導學生感受做人的道理,如果用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柳樹和小棗樹你更喜歡誰?”讓學生辯證的看,是不是更能激起學生的思考呢?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去嘗試。
用一句話作為我與大家交流的結尾,與大家共同分享:教學作為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需要我們?nèi)ビ眯捏w會。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
課文評課稿8
5月27日,我們培訓班一行人來到美麗的鳳凰初級中學,潘益虎、張志榮和肖浩峰三位老師在這里開設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杠桿》。下面是我對這三節(jié)課一些個人的不成熟的意見。
一、整體感覺
潘老師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fā),采取了分階段逐漸深入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tài)的課堂,充分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張老師老師的基本功扎實,語言清晰流暢,,多渠道多角度調(diào)動教學資源,合理運用一切有利條件,注重教學過渡與轉(zhuǎn)承,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一體。肖老師從生活中引入杠桿,語言邏輯性強,注重對現(xiàn)象和知識點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現(xiàn)代教學技能應用熟練,突出教學多元化及輔助功能。
二、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眾所周知,簡單機械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出現(xiàn)在復雜的機械中,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復雜機械的基礎這節(jié)課也很能體現(xiàn)教師的基本功和課堂掌控能力。
1.潘益虎老師
。1)能將“轉(zhuǎn)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更新方法,把快樂帶給學生;運用評價,把信心傳給學生”滲透到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整堂課學生都是在一種創(chuàng)造的,愉悅的,不斷成功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的。如請學生到前面用螺絲刀起釘在木板上的釘子等。
。2)在實驗過程中潘老師能始終與學生一道,參與整個實驗過程,指導學生怎樣成功的探索杠桿的平衡條件如:提出注意事項,觀察指導,記錄數(shù)據(jù)等,保證學生實驗探索過程的順利進行,而不是在學生實驗室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干些什么,東走走,西看看。
2.張志榮老師
。1)引入通過釣機器人視頻,從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出發(fā),提出復雜的機械都是由簡單的機械組成的,進而引入杠桿這種最簡單的機械,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2)開始上課時張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黑板上畫點A到線段L的垂線,然后移動點A再畫點A到線段L的垂線(L需要延長)。這樣不但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也為突破本節(jié)課畫力臂這一難點鋪墊。
3.肖浩峰老師
。1)實驗器材和設計簡單有效。在拔釘子實驗中肖老師只給學生螺絲刀、小木塊、訂了圖釘?shù)哪景,讓學生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除了書本上有的那種方法以外,還引導學生想到向上撬的方法,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2)ppt使用靈活恰當。在請學生測量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后,對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是請學生直接在ppt的表格中填寫,不用再黑板上畫,也不需要退出ppt,處理數(shù)據(jù)也非常流暢。
三、建議
本節(jié)的內(nèi)容較多,三位老師后面杠桿平衡條件講的或多或少有些匆忙,我個人認為如果剩的時間不多,可以將這部分內(nèi)容放到下節(jié)課講也可以,因為3、5分鐘根本完不成這部分教學,利用這幾分鐘再讓學生畫一些力臂,從而進一步突破畫力臂這一難點?傊,這三堂課的整體效果還不錯,有許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
課文評課稿9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老師相信小朋友在家里都過著幸福的日子,(板書:在家里)都有一個溫馨的家。
2.學生展示自己畫下來的“家”的作品。
過渡語: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小紅家做客。
。ǔ鍪緬靾D)
二、識字教學
1.師:這是小紅家的哪里?看看客廳里都有些什么?它們呀,都有自己好聽的名字,小朋友先自己看看、叫一叫吧。
2.指名說,教師隨機在圖片邊貼上詞卡:
shujia dianshi chaji baozhi
書架 電視 茶幾 報紙
guazhong taideng shafa dianhua
掛鐘 臺燈 沙發(fā) 電話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
▲指名讀—同桌對讀—再指名讀—齊讀—再自由讀
3、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
沙發(fā)報紙臺燈電視茶幾書架掛鐘電話
▲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小組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4.選一個詞語說句話。
三、寫字教學
1.我們已經(jīng)寫過6個字。(板書)
2.今天來學習寫2個字。(出示寫在田字格種的:“上”、“下”)
3.認識新筆畫:點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5.學生在本子上練寫。
四、課外延伸
師:回家看看自己家中的擺設,還有什么東西,叫爸爸媽媽幫你做成字卡,爭當識字大王。
[評點]:
所有的文字都來自生活,并且回歸到生活,那么我們的教學呢?它自然不能違背規(guī)律性的法則。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朱老師就充分利用這一點,收獲了很多精彩。
一、創(chuàng)生活情境,激學習興趣。
所有的教學設計
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本著這樣的理念,朱老師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了一個有著美麗陳設、生活用品的家庭畫面,創(chuàng)設了情境,貼近了學生生活,使學生學習積極性驟然高漲。然后老師把配有拼音的詞語卡片貼在圖片旁邊,使抽象的生字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初步地使學生認識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借助實物認識生字,學生感興趣,也容易記住,學得自然輕松。
二、強化口語訓練,學以致用。
所有字詞都是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字詞。識字必須多讀,也必須多說,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高頻率接觸生字,既鞏固了生字詞,又很好地進行口語訓練,對積累語言發(fā)展語言大有裨益。讓學生任選一個物品說一句完整的話,既尊重了學生,又體現(xiàn)了在生活中學生字,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皩W以致用”是一切學科的最終目的,認識了生字就要會用,運用生字進行說話,正好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談一點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1.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再予以雕琢。我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所以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富有童趣,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語言銜接應該更自然些,不能有突兀的感覺。
2.雖然教師在“讀”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形式也很多,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等等,看似熱鬧,但是實際的效果卻并不好。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建議教師根據(jù)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這一心理特點,用做游戲的形式,讓生字反復出現(xiàn)。比如這一節(jié)課中,“電”、“視”、“臺”、“燈”、“報”、“紙”、“沙”、“發(fā)”這8個字是要學生能認讀的生字,教師可以將這8個字脫離詞語單獨出現(xiàn),設計“掛燈籠”|、“生字大轉(zhuǎn)盤”等游戲,讓生字富有靈性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種盡情的娛樂,全身心的投入,不會產(chǎn)生一讀再讀的厭煩感,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效果。另外,認識“三點水”、“火字旁”、“提手旁”也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識字過程中應該將這環(huán)節(jié)穿插進去。
3.教師的評價方式應該更多樣形。課堂中對一些表現(xiàn)比較好的學生就只是采取送掌聲和送蘋果的方式,顯得單一。建議朱老師在評價方面要多花點心思,尤其要注重語言上的激勵。
課文評課稿1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又說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需要人用心揣摩的藝術。結合以上關于閱讀教學的理念,加上本人的一點思考,對褚老師執(zhí)教的《東方之珠》一課,談談以下淺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優(yōu)化“情境”教育,可以激發(fā)兒童潛能,可以達到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與個性充分發(fā)展的統(tǒng)一。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課堂伊始,褚老師引導學生復習比較東方之珠與以前所學的東方明珠各指哪里,并適時啟發(fā)提醒,并抓住“無比璀璨”一詞激發(fā)學生對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好奇心、求知欲,為他們學習下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朗讀與文本訓練的有效結合。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中褚老師注重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實踐里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著名的公園”這段時,褚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圈圈、點點、畫畫、看看、聽聽、想想、說說”來學習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此時學生仿佛親臨其境。課堂中褚老師更是注重差異教學,為了促進每個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她針對文中的這個重點設計了扎實有效地訓練,并給予豐富的素材,輔以有效的.指導方法,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孩子們對“它們有的……有的……有的……,真有趣!”這一句式練習運用自如,輕松地學會了語文。
3、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nèi)涵的重要途徑。褚老師在這堂課中創(chuàng)設了多種途徑地讀,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的效果。同時又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讀,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對香港優(yōu)美景色贊美之中,香港那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課文評課稿11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書信”單元《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一文是我國文學大師巴金老人在87歲高齡時寫給家鄉(xiāng)成都小學生們的一封回信。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殷切希望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對同胞的深深愛意。
從三位老師同課異構的課堂實況來看,我認為秀娟老師的課堂設計最完美,流暢簡潔,舉重若輕;瑞娟老師的課堂和諧輕松,散發(fā)著濃濃的語文味;而博博老師的課堂似乎不太盡人意,前松后緊,部分重難點知識當堂沒有完成。
秀娟的課堂:
亮點:
1、輔助小資料選擇運用相當精準,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最大限度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比如:巴金簡介小資料中提到入編中小學教材的部分文章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作者的距離;巴金老人的愛心善舉用具體是數(shù)字和實例讓孩子們體會到“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結果”的具體含義。)
2、學生學習要求注重細節(jié),反映出教師對課標、教材的準確理解和運用。(比如“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至少兩遍”既有方法指導,又有具體的數(shù)量要求;書信格式用比較直觀的一封信出示出來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建議:
講解部分再節(jié)約一些時間,用五分鐘左右進行測和積累。
瑞娟的課堂:
亮點:
1、課文重點詞句理解細致,學生理解掌握情況很好。(“多么......多么......”去掉行嗎?通過比較理解詞語的表達效果,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課堂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但很多公開課上看不到了;還有對“生命開花結果”的分析重點突出,理解比較到位。)
2、教態(tài)親切溫婉,課堂氣氛和諧,學生參與交流積極性高。
建議:
課堂對話方式相對單一,師問生答,導致后半節(jié)課部分學生略顯疲憊。
博博的課堂:
亮點:
1、備課比較扎實。(教師手里拿著厚厚的幾頁打印的教案紙,里面有很多資料。)
2、重視課堂練筆。(“多么......多么......”仿寫句子,現(xiàn)場效果很好。還有后面的仿寫段落,雖然時間不夠沒有落實,但是設計理念是對的。)
建議:
1、反復研讀教材,吃透教材文本的重難點以及課堂側(cè)重點。
2、對于氣氛比較沉悶的課堂,教師要及時調(diào)整狀態(tài),要想辦法激勵更多學生參與學習交流。對于極少數(shù)愿意主動舉手的同學要多鼓勵,引導說對答案,然后重點鼓勵。而不能更深一問,讓其他學生更不敢開口。
3、課堂問題設計不要太寬泛。(”巴金想告訴孩子們什么內(nèi)容?“”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等問題應該放到相應較小的語境中或者具體段落中讓孩子結合課文回答。)
4、幻燈片的設置一定要提前試播。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diào)整,否則會影響整堂課的.氛圍。(今天多虧了張偉)
對于這篇課文,我有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各位老師共議:
1、”感動人物頒獎詞“在課堂中出現(xiàn)很好,及時補充,讓孩子對巴金的理解更近一步。但最好是教師仿照頒獎典禮主持人的語氣讀出來,最好有厚重的背景音樂;
2、課后二題,摘抄并背誦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可以在課堂上當堂完成;
3、既然是回信,倘若讓學生猜猜孩子們的來信中說了那些內(nèi)容,或者讀了這封信之后還有孩子給巴金寫信的內(nèi)容,一則激發(fā)興趣,二則深化主題。
三位語文老師如果再講這一課的話,可以將秀娟的設計和瑞娟的課堂組織有機結合起來,應該是一節(jié)很有味道的語文課。
課文評課稿12
老師這一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我探究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shù)相加的簡便方法。從俞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布局上來看,我認為是比較完整的。上課一開始,俞老師讓學生們動手,用小棒擺一擺,擺成幾堆,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幾根小棒,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擺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見的擺設問題,體味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這說明只有數(shù)學教學內(nèi)容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緊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這里主要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時候,教師用一雙手有10個指頭,同桌共有多少個手指?就要把2個10相加,接著如果一小組同學一共有多少個手指,就要把5個10相加,最后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來,要加多少個10,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樣呢?”這個問題。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非常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chǎn)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愿望,創(chuàng)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有些心急,沒有當學生體會到加法算式的麻煩就已經(jīng)迫不急待地介紹乘法,我認為這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交流,創(chuàng)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后才呈現(xiàn)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新發(fā)現(xiàn),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課堂教學最后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觀察教室,舉出能用乘法算式計算的例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本應該是本堂課的升華及亮點,但由于教師沒有引導好,導至學生不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教室里存在著的數(shù)學信息。其實如果教師能舉一個例子引導學生,那么相信學生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信息,創(chuàng)造出課堂上的亮點。
課文評課稿13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教材內(nèi)的經(jīng)典美文。新教材把這篇文章從高一調(diào)整到高三,其意圖在于讓學生感悟意境之美。張老師立足于編者的意圖,把課堂重點放在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學會用詩意的心情去面對現(xiàn)實生活。這是非常大膽的嘗試,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本次工作室評課活動,我分配的觀察點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評課前我參考了徐老師制訂的量表并進行了小幅修訂,在聽課中,我對這一觀察點又調(diào)整了具體的評課指標,分別是:課前學生對應掌握的知識重難點有無具體認識;課上學生理解知識的主動性、有效性,課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途徑和具體表現(xiàn)(答題統(tǒng)計),課后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觀察。下面我就從我的這些觀察角度對張老師的這堂課進行評價:
一、 課前觀察
張老師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是以思考問題的形式,應該說提出的三個問題是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的。但似乎并未形諸文字,從學生的課本上看,很多學生充其量不過是標注了段落序號,對于預習的問題未形成文字答案。對于高中緊湊的教學節(jié)奏而言,學生預習不夠充分,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此外,在課前老師用MTV來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同時展示思考問題或教學目標的話,個人覺得媒體運用的效果會更好。
此外,對于本堂課的知識點落實,個人還是有疑問的:對于高三的學生學習本文的意義何在?僅僅是學會用詩意的心情去面對現(xiàn)實生活嗎?能不能讓課文講授更實在一些呢?
二、 課堂觀察
對于經(jīng)典美文的講授,個人認為理想的狀態(tài)是藝術性與實用性兼?zhèn)。對于張老師的這堂課,個人以為藝術性有余而實用性不足。
首先,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言,本堂課的大部分時間學生都能做到認真傾聽,聽課精神不集中(具體表現(xiàn)為不能緊跟老師要求做出反應)的學生絕大部分時間不超過三人次,對于高三文科班的學生而言,我認為這一數(shù)據(jù)是不錯的。問題比較大的是教師在播放錄音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緊盯畫面,而非關注文本。我認為這是老師運用媒體過度反而造成學生關注目標出現(xiàn)偏差。(授課伊始,老師出示兩幅荷花圖片,問學生那幅畫面更符合本文意境,學生回答第二幅更具朦朧美,其實對本文的意境美的理解就出現(xiàn)偏差)
其次,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言,本堂課學生的個體學習體驗(閱讀思考)時間為9分鐘,群體學習體驗(發(fā)言討論)時間為9分鐘?傆18分鐘。從數(shù)據(jù)上看,學生主動學習和被動接受的時間接近1:1,是比較理想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群體學習體驗中生生互動時間較少(僅有討論景是如何體現(xiàn)情的一問且時間不足3分鐘),并且整堂課缺少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時間。
再次,從學生答題情況統(tǒng)計來看,本堂課學生回答問題人次為11人,回答問題人數(shù)為9人,朗誦為2人,板書為1人。其中一位男生朗誦1次,板書1次,回答問題3次。顯然,本堂課學生運用知識的表現(xiàn)形式還是比較豐富的,但學生的參與率還是比較低的。此外,學生回答問題優(yōu)秀人次為5人次,回答問題一般人次為4人次,回答問題錯誤人次為2人次。僅從數(shù)據(jù)上看,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情況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回答問題優(yōu)秀主要集中在對景物描寫的理解上,而錯誤和一般的人次主要集中在對情的把握上,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似乎并未得到有效突破。個人建議還是先景后情比較符合學生認知。
三、 課后觀察
課后抽查學生課本4人,基本無記錄;卮饐栴}正確率約50%。從抽樣數(shù)據(jù)看,學生并未真正走進朱自清苦心營造的美麗世界。
同為高中教師,張老師的這堂課給我啟示良多。工作室的活動讓我感受到詩意語文的魅力,體會到專業(yè)發(fā)展的甘甜。
課文評課稿14
《懷念母親》這篇文章,筆觸簡練,感情真摯,讓我感觸頗深。作者季羨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曾留學德國十年。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是我所尊敬的人!
作者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對祖國的懷念,文章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首尾呼應,說明了為什么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渾然一體。
本節(jié)課張老師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進入季羨林的內(nèi)心世界。使學生的情緒馬上進入一種沉思憂傷的氛圍當中。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使學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特別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回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yǎng)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作者曾經(jīng)暗下決心,一旦大學畢業(yè),找到工作,就立即迎養(yǎng)母親,以彌補長久離開母親的遺憾。然而沒等作者大學畢業(yè),母親就離開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遠無法實現(xiàn)了。"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么,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張老師的做法很到位,讓我很有收獲。
課文評課稿15
今天我很榮幸觀摩、評析—這位最優(yōu)秀的物理教師的課《杠桿》。首先我談談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總體感覺。
總的來說,在聽完王老師的課后,自己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我覺得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新授課,這節(jié)課有科學的學習方式,王老師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fā)展,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生中間,適時地進行點撥;其次王老師有十分高超的教學藝術,組織、引導、合作、激勵都很到位;更為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節(jié)課有真實的學習過程,王老師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學生,課前學生并沒有做很多的準備,但是課堂上王老師憑借個人的高素質(zhì)、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把學生調(diào)動得非常好,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學得輕松,但收獲頗豐,所以這節(jié)課因為真實而美麗!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節(jié)課進行點評:
一、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jù)課標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是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由生活中用到的彈簧測力計,老師提出用它測出大象重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fā)學習的欲望,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的學習興趣中。
2.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自然、緊湊。整節(jié)課圍繞著用彈簧測力計測大象重的問題展開,老師留下懸念,用小小測力計可以測出大象重。在認識了杠桿之后,老師設疑: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為什么用杠桿可以搬動巨大的石塊?從而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探究,老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深入到各個小組,參與其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杠桿平衡條件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面向全體,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時間,最后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了用測力計測大象重的問題以及小白兔分蘿卜的問題,實現(xiàn)從物理走向社會,也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了:認識了杠桿,知道杠桿平衡條件及其應用;讓學生會學了:用科學探究方法得出杠桿平衡條件;讓學生愛學了:小小測力計,居然能測出大象重,物理真有用!
3.大膽創(chuàng)新,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在大屏幕上展示出的各種器具比如撬棒、蹺蹺板、釣魚竿、抽水機的手柄等等,還自備了羊角錘、剪貼的剪子、瓶起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而且讓學生現(xiàn)場撬釘子、起瓶蓋,通過這些設計,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也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4.作業(yè)設計新穎。王老師擺脫了傳統(tǒng)的書面作業(yè)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自行車上有哪些杠桿,學生會覺得作業(yè)有趣,而且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自行車的過程,再次認識杠桿,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這樣的作業(yè)也符合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
三、教師素質(zhì)評價
教師的學科基本功扎實,教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在找釣魚竿的支點時,親自演示;在介紹杠桿平衡時拿著鐵棍演示轉(zhuǎn)動和運動的區(qū)別,學生看一眼就都理解了),口語流暢、幽默生動,教態(tài)大方親切,情感豐富,多媒體手段熟練(遇到突發(fā)狀況不慌張,冷靜處理)。
總的來說,王老師應用嫻熟的教學技巧和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大家詮釋了一節(jié)生動的物理課,但我還是有點兒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與大家交流,說的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1.板書設計稍加改動,就更完美了。這節(jié)課的難點應該是對力臂的概念的理解,它也是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個人認為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生活中的杠桿,然后老師用彩色粉筆標出杠桿中的五要素,既起到示范作用,又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力的作用線及力臂的畫法,更好地認識杠桿及五要素。
2.在某些細節(jié)還可以再改進。
(1)大屏幕打出一些知識點時,王老。
。2)學生畫完力臂時,老師問畫對的舉手,有些學生沒舉手,說明有錯誤,如果此時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該同學的答案,大家一起糾錯,學生對力臂的畫法會掌握得更好。
3.小組交流可以再多些,能更好地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
整節(jié)課,教師用時大約25分鐘。在總結杠桿的定義時,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再提示,學生總結,用時2分鐘,如果老師給學生1分半左右的的時間小組交流總結,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找杠桿的五要素時用時4分鐘,如果教師明確目的,放手讓學生來完成,相信他們也能完成得很好。總之,盡管這節(jié)課有些小的瑕疵,但瑕不掩瑜,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示范課,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課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精選】課文評課稿07-20
(精選)課文評課稿10-04
課文評課稿03-13
課文評課稿[精選]07-19
課文評課稿06-05
【優(yōu)秀】課文評課稿07-20
課文評課稿(熱門)07-19
課文《草原》評課稿03-18
小學課文評課稿03-11
課文評課稿(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