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書心得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沉思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沉思錄》讀書心得1
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遠離純凈,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里。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尋找所謂的歸宿,其實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鄉(xiāng),都只是暫將身寄,看幾場春日芳菲,等幾度新月變圓。停留是剎那,轉身即天涯。
來源: 白落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忙完考試,莫名感覺許久沒有讀書了,就是泡圖書館也是為了找個做題的氛圍,不由得去翻翻書架。
《沉思錄》買了許久,也曾翻了許久,而后許久沒有再碰過。只是那些深刻到可以引發(fā)多角度思考的句子帶來了不少的影響。
七情六欲,人動物之本能,佛家之戒,通常解之為,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三字經》開篇即講:人之初,性本善。此為人之始。《論語》有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為人之終。合之則為善始善終。此詞多用于育人,處事。
只是始終之間所貫穿的一切則是赤裸而親歷的人生之旅。七情六欲是誰也越不過去的劫,會有不同的人和事,用事實讓你體會。此后又會有不同的人和事讓體會過度到冷漠或淡然,而最終又回歸于初始的'善念。
記得一句話講說,成長是將哭鬧調成一個靜音的過程,而成熟是想哭的時候還能笑著面對的狀態(tài);蛟S都對,又或許都不對吧。
去年看《擺渡人》,是由一個從笑到靜到淚的過程,貌似也漸能讀懂大話西游的那句末尾:那個人的背影好怪哦,是啊,我也看到了,好像一條狗。
《沉思錄》讀書心得2
《沉思錄》是一本啟迪智慧、發(fā)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得以純潔而高尚的哲學自省書,是古羅馬皇帝先哲馬可。奧勒留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它使人建立樸實的信仰和高貴的道德,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fā)出莊嚴不屈的精神魅力。溫總理給予它很高的評價,并把它作為床頭必讀書籍。
《沉思錄》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冗長的說教,卻處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書中的許多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凈心靈中得到慰藉。初讀之下,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辯證的看待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奧勒留是位自然主義者。他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但不僅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強調尊重其客觀規(guī)律。他在《沉思錄》中寫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關聯的,連接萬物的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因為它們聯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組成同一個宇宙。只有一個由萬物集合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萬物之中的神明,萬物本是一體,遵循同一法則,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對于這些本源歸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靈而言,也就只有一個唯一的盡善盡美之境。這一觀點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guī)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說。行事若能遵從理性,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保持內心的純凈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棄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么,也無所畏懼,如果你現在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說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么,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福。他還寫道:只要我們遵循著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過上述思考,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只有堅定唯物主義哲學觀,積極行動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并獲得幸福。
2、如何看待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奧勒留在書中寫道: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贊揚的人那樣勞動,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會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動和抑制自身。
相應的,馬克思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從真正的自由勞動所具有的特質出發(fā),得出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這一命題:當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真正自由的勞動作為自我實現的過程將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勞動在于真、善在勞動中的統一,使得勞動具有美的性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自由勞動將對應著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規(guī)律。
我認真的思索,勞動自然首先是為了生存。當生存被勞動滿足之后,勞動又是為了什么。多少人是為了所謂的舒適,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取悅他人?我想兩者都不會從勞動本身得到快樂。勞動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質是自然。能夠符合自然的勞動者才是快樂的,能夠創(chuàng)造這樣勞動氛圍的人才是高尚的。
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沉思錄》非常關注人的修身養(yǎng)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應該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茍地、保持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瘋狂,但惡人做事不可能不瘋狂,他認為:由欲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應該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于某種痛苦或內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驅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著已經得到了,要從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現在不是已經擁有,你該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為無私,為人誠實。對于所經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于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心里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閑事。
堅強意志、克服貪欲、端正思想。說的多好啊!內心的自由,來自于執(zhí)著,不是對表象的執(zhí)迷,而是對內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會產生堅定執(zhí)著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心自由的幸福。
這部哲學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閱讀欣賞獲得點滴體會,留做溫故知新。奧勒留的《沉思錄》,幫助我們反省過往、思考未來,我也必將常讀?,以作鞭策。
《沉思錄》讀書心得3
當它說我能否為它放棄一切去找它的時候,我遲疑了。沒有像平時答應一件事那樣。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品質,甚至我的感情的專一性。看了本卷之后,我逐漸明白了我的品性不如意。我愛情隨時招搖晃動。而我覺得確實是我對它沒有像對待某種心愛的那么好要不它也不會說:我不能視而不見。
我需要一整個春天來還你的一切。我需要一整個冬天來修復我的品性。按照書中說的:擁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靈魂的人,一方面能足夠強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
從這里我已經喪失了我的本性,也不能承受感情的.失措。大多時候是我對它的期待而過于想念而變得軟弱。
因此我需要再次確定我的處事行為再次訓練我的潛移默化的幻想。“品質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無論弘德,謙虛,果敢,解除惡年,不夸夸其談,不詭辯,不偽善,不口是心非,愛真理,愛追求。一切都是在我們身邊外界的影響下形成的。也根深蒂固般不能忘卻。
在這里我只有盡量為什么而忙碌,為什么而付出一切代價。面包不能阻止我的去意,在她說不能容忍的時候。就像金融危機的證券市場時而破產時而繁榮,控制不住生命難保。父親說:為人要仁慈,做事要負責,對人要真誠。這我沒有忘記更不會流逝。
就這樣的思路零亂無可奈何。
《沉思錄》讀書心得4
由于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這本來自于古羅馬的瑪克思奧勒留所創(chuàng)名著—《沉思錄》。對于本書的作者瑪克思奧勒留,我并非做過詳細的查閱,只大概明白此人曾是古羅馬的一代帝王,而對于這樣一個有如此歷史重跡的人物,或許,他的人生也比較不一般了,這一點從他所著中也足以看出。
就我而言,我感覺這本書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書的資料就似一個個隨筆的組合,并且是思維性極強的隨筆,很精練,許多事實能一語中的地表述出來,而非有意過多地采用少見的詞語來彰顯作者自我擁有多少知識。另外,更重要的是,書的資料很勵志,閱讀起來會讓人覺得很受用,其次,有的段落或句子也蘊含了類似于魯迅筆下的阿Q之精神,。我甚至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更是一個有生命的導師,因為,它能夠正確地開啟每一個翻開它的讀者的思緒,從而將其引向一個理性的思考中去,使之得到一個更高層次的上升。
在此之前,我了解到古羅馬的歷史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處于戰(zhàn)火中的,而瑪克思奧勒留卻能在如此不安穩(wěn)的年代安穩(wěn)地沉淀出這樣一本為后人所熱衷于的書籍,這確也實屬不易,同時,從中我也明白到,他不僅僅是經歷著當時環(huán)境里的一切,并也給自我留出了足夠用于思考的時間,從而留下了這本對于現實境遇以及對于自身的頓悟,而這樣的頓悟也必將仍然能在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日成為人們處世的有效良方。當然,序言部分在對瑪克思奧勒留的哲學思想介紹時提到:他的這部著作不是準備藏諸名山傳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沒有預備供人閱覽。他這樣的舉動確實讓我感到很費解,我想,或許這與他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對現實的一種處世狀態(tài)有關吧;再或者,用現代的說法,這只是他個人的日記罷了。
讀了瑪克思奧勒留的《沉思錄》以后,在我的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他本人擁有著十分強大的內心,以及他一貫持有的自律性,再以及并非無理的特立獨行,也許,正如他自我所說,一切都由他所出生繼而存活的良好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或許,瑪克思奧勒留有足夠充分的天資,再加上他曾被皇帝收為義子,才為之后他不平凡的生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然而,相比瑪克思奧勒留,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的孩子都生長在良好的環(huán)境里,每一天應對著父親、母親、叔叔、阿姨,還有那孜孜不倦的良師,卻不想,在如此能充分享受教育的氛圍下,竟也出現了一些無理的特立獨行現象,不明白是不是因為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還是這些無理的現象所暴露出的就是施教者本身
說到教育,就會讓人很輕易聯想到東西方的教育。許多人總喜歡拿東西方的教育作比較,既而從中挑一大堆所謂的教育缺陷。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樂意偶爾出現這樣一些爭議,因為,這將促使我們的教育機制得以修正并提高,使我們身后更多的來者能理解到更加嚴謹更加有效的教育。但可怕的是一人不懂謙虛。假設某個人因為發(fā)現教育上的某個不足之處從而將其無限放大,并最終否定全盤,而不再去理解普遍教育,之后以自我的方式來對下一代言傳身教,那么,對于這樣的人,我只能說,他確實有勇氣也很有創(chuàng)意,可是,我衷心的期望他的孩子在天資上異于常人,否則,這必將成為這可憐的孩子一生的噩夢!
從《沉思錄》中不難看出瑪克思奧勒留是一個善于自我督導、寬恕自我以及別人、極為理性的這樣一個人,如此理性的一個人,在他的.靈魂深處和精神深處,至少比與他年紀相仿的人多活了近一倍,即使在他離世時僅僅59歲。
我很困惑該如何解讀“理性”,是不是儲備的知識越多,取得的學歷越高,就表示這個人是理性的呢這樣的認為又是否理性呢我們都明白“理”,從小也都理解者父母長輩們對我們所灌輸的道理,雖然這是一件益事,但我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因為當今社會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寵愛與袒護在所難免,這也勢必造成“小皇帝”、“小公主”們的誕生。家長都怕自我的孩子受到傷害,這無可厚非,但哪一個孩子不是從受傷中走過來的呢請容我姑且說一句,世上絕對沒有任何人在童年時沒有受過任何傷害,如果真有,那么相信這輩子他永遠都只是長不大的孩子。而對于“理性”,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同時,誰都并非能夠一朝一夕就輕易做到這個標準,這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不斷總結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做得不夠細致都不行,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品質”。
我之所以認為瑪克思奧勒留善于自我督導是在于他在書中所用的語言方式。在寫一段篇幅、一個語句時,他多次以“你”開頭,表面看,這是在對讀者的一種說服,當然,確也如此,但除此之外,這更是他對自我自律性的一種強調,因為,他是一個極力追求理性的完美主義者,所以,這也是他為了能夠加深對自我一種鞭策分量的方式。所以,或許他也不只一次地閱覽過自我的這部著作吧。
此刻,當我每每再一次翻閱起這本《沉思錄》的時候,我不僅僅感受到得是書的厚重,更感受到了書中意義的厚重,當我每一次用心去讀時,我都會發(fā)現自我每一次都會又得到新的收獲,就像此刻……
《沉思錄》讀書心得5
春節(jié),在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時候,有幸讀得一本書,一位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在戎馬倥傯間寫下的人生感悟——《沉思錄》。一個是兩千年前的帝國首領,一個是新世紀社會主義國家的小職員,居然有著意想不到的思想共鳴,好不快哉!
讀完《沉思錄》,感受到的是一種人生智慧與精神鼓舞。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個觀點:
1、沉思的人是有尊嚴的人,人在沉思時最能表現出它的特性。
2、在人生的大風浪中,要學學船長的樣子,把笨重的貨物扔掉,輕裝上陣才不至于中途擱淺或沉沒。
3、理性的進取應該以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為基礎。
4、人生應該在向往中生存,過去只代表過去。
5、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但可以決定生命的深度和寬度。
6、苦難既不是不可忍受的也不是持久的,“挺住”便能擁有一切。
7、一個人將自我的價值置于別人的控制之下,這不是謙虛謹慎,而是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由別人隨意抬高或貶低自我價值。
8、人生沒有定局,一切皆有可能。
9、每一件失敗的事物里,都伴隨著一顆和成功大小相當的種子。
10、冒險是一種深層含義的立體思維,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生存法則。
當一個人每天都在繁忙的工作、復雜的人際交往以及各種家庭瑣事中穿梭的時候,究竟還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思考或者暢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而久之,盡管生活慢慢“滋潤”了,可是精神卻枯萎了。我們需要將自己置身空曠綠地或是寧靜夜色,感受自然的靈氣,盤點人生,把握現在,思考未來。
從《沉思錄》中,我受到了以下四個啟示:
一是適者生存。以前只知道“末位淘汰”的道理,一直害怕自己成為最后幾名,于是勤學苦練沒日沒夜拼命往前擠,終于有一天當自己走在了最前列,卻仍然沒能很好地生存,突然間感到自己在無形之中被孤立了,成為一個并不受歡迎的“異類”,沒有朋友,沒有社交,只是生活在自己狹小的空間里,最后還難免被淘汰。我想不通,感到不平,后來在無數次孤獨的寂寞和慘痛的教訓中,才悟出了“適者生存”的道理!斑m”,就是適應周圍環(huán)境、適應整個社會!皬娬呱妗彼坪踔辉趧游锸澜缋,在人類社會中,還是要學會“適者生存”,任何不能適應者最終都將被淘汰。
二是挺住精神。人生需要沉住氣。我們不再是十歲的毛孩子,也不再是二十歲的小青年,我們不需要那種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鋒芒畢露的沖動,我們需要的是不到最后不言敗的精神與毅力,看誰笑到最后,笑得最好。這一過程中,各種困難與折磨都將接踵而至,我們需要有一種被煎熬的能力,鍛煉自己的容忍力與堅持力,等待最佳時機扭轉局面。所以,當你在苦難之中度日如年的'時候,你要對自己說:“堅持吧,挺一挺就過去了”。
三是寡欲多福。人是動物,欲望是人的本性。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各種形形色色和千奇百怪的欲望。在這無數欲望的驅使下,我們開始了各種競爭與角逐,將人生和心靈攪得不可安寧?墒钱斢麑崿F的時候,我們并沒有感到多少快樂,得到多少幸福,相反苦惱不堪。原因何在?因為新的欲望又產生了。欲望止于心。適當正確的追求不要滋生太多無聊的欲望,欲望太多會使心智過度勞累,生活質量大大下降,最后于幸福失之交臂。所謂,“放下就是最好的承擔”是也。
四是辯證思考!冻了间洝肥且徊亢芎玫娜松軐W書。它告訴我們,凡事要辯證思考,好的事情有壞的一面,壞的事情也有好的一面,只是看哪一方面占得比重多一點。生活中,不存在絕對好和絕對壞的事情,好與壞只是相對的。所以,我們失敗時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時要想想失去了什么,這樣就不會大喜大悲!冻了间洝忿q證法,基本上適用于人生遇到的所有事情,當你運用這部哲學思考的時候,你的眼睛會更加明亮,人生會更加精彩!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人生不怕生活過得“不滋潤”,就怕在這個物欲時代,精神家園慢慢干涸,只有多讀像《沉思錄》一樣的好書,才能為精神旱地澆灌一場場及時雨。
《沉思錄》讀書心得6
公元121年,那是離現在無比遙遠的一段歲月。那一年在西方古羅馬,一個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來到了世上,他就是馬可?奧勒留?安東尼(121—180)。他的偉大也許不在于他的戰(zhàn)功,不在于他的勵精圖治,而在于他留給后人的一本書,一本他寫給自己的書,一本20xx余年后的今天讀來依然震撼人心的書:《沉思錄》。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 人學會了思考,就不會使自己迷茫,沉淪,見識膚淺。
拜讀了《沉思錄》,我只能說是稍有意會,尚不能參透其精髓,可能是我閱歷淺,也可能是我思考不夠深刻,但我還是被這本書吸引,至少它讓我震撼同時讓我學會了思考。
“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弊髡吆盟埔粋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自我靈魂解剖,對自己進行告誡?鬃右舱f:“吾日三省吾身”, 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安灰磺樵傅貏谧鳎灰蛔鹬毓怖,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蔽覀儜撟龅模嵌鄬⑺枷敕旁谧约旱纳砩,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爱斈悴话涯愕乃枷胫赶蚬怖娴哪硞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喝魏稳耸サ牟皇鞘裁磩e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么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最長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為同一。”
有些人活著喜歡緬懷過去,有些人活著喜歡幻想未來,這兩種人的共同特點就是揮霍現在,真正生活的智者是活在當下。
我們曾糾結于過去的種種傷疤,桎梏于歷史的層層包袱;我們亦曾迷茫于未來的種種未知,迷茫于將來的裊裊迷霧;我們郁結,我們痛苦,我們煩躁,我們恨不能穿越時空。不是過去,不是將來。人們一生中將面臨無數個“現在”,我們所過的生活亦是由無數個“現在”所拼接而成,“現在”對于每個人來說,它是禮物,也是恩賜。我們唯一可控的只有“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惱中放任可控的“現在”流轉成不可控的“過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將來”化為“現在”。
“不要去注意別人心里在想什么,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們自己內心的活動的人卻必然是不幸的。”不是讓你把自身隔絕于塵世之外,而是做最真實的自己,時刻看清自己的內心,不隨波逐流,不因他人的品評或妄言而隨意改變人生信條。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句話相信大家耳熟能詳,我覺得它與《沉思錄》有異曲同工之妙。人應該珍惜在塵世歷練的這次機遇,未必功成名就,并非一定名垂青史,不求聞達諸侯,高居廟堂,只要正確對待自己、他人,有一顆包容的心,正確對待人生,樂觀面對生死,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過往的失意,無礙于今天我們以良好的心態(tài)等待旭日的升起,面對嶄新的一天,喜迎身邊的人與事。同樣,曾經的輝煌亦不是你今天可以長久炫耀的資本,因為它已經被定格在逝去的“現在”中,且不同時存在于你當下擁有的“現在”里。
不要等!有愛,請現在說出;有夢,請現在追逐;有事,請現在去做...... “活在當下”——這就是生命最美好的禮物。
《沉思錄》是一本樸實無華又真誠無比的書,它就像青橄欖,第一口咬下去,有點澀口,細細品味,又甘之如飴!
《沉思錄》讀書心得7
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這就是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王馬克·奧勒留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沉思錄》!啊冻了间洝酚幸环N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郁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去過更加完美的生活。”美國的費迪曼如是評價。的確如此,在時隔兩千年的今日,我們仍能跨越時空,看到作者低頭沉思,與作者內心對話。
用靈魂去思考
此刻,快節(jié)奏的生活工作讓人漸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疲于應付,沒有時間安靜下來細細思考。作為古羅馬的帝王,奧勒留在他執(zhí)政的近20年間,遭遇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人禍不斷,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思考,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就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時常自省,對鏡子中的自我作出告誡與提醒。
所以,貫穿在書中最為明顯的是一種隱忍的恬淡,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洞察。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漸漸疏遠,信仰漸漸缺失,一切都流于世俗。我認為,一味的否定是逃避,而思考將是一劑良藥。這種思考不是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是一種深層的思考,是對自我心靈的拷問,是與自我靈魂的對話。如同長途跋涉需要小憩,我們在行進的過程,身體的勞累能夠經過睡眠緩解,然而心靈的勞累更不能忽略,也需要思考作為驛站。哪怕幾分鐘的沉思,也能讓源自靈魂的潺潺溪水洗滌浮世塵埃。
用靈魂去生活
奧勒留認為,事物不能拂亂靈魂,“外部事物使你煩躁不安,那么請你注意,使你心境煩亂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能夠將它打發(fā)掉的”。在生活中,我們容易被外界影響,讓我們躁亂不安。很多外界的事物,似乎都“來者不善”。
我認為,“不善”的并非事物,而是內心無法抑制的“不善”。人經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自我,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不是眼睛能夠做到,唯有用心靈。當繁瑣的事物壓來,你是否消極低落?當生活的不公襲來,你是否怨天尤人?奧勒留會告訴你,當你低落,當你埋怨,你只是在逃避生活。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所謂“看破紅塵”,便要退隱,尋找山林,尋找海濱。他們放棄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肩負的職責。奧勒留教給我們,怎樣用恬靜、自然、完美的態(tài)度去對待一切。其實要相信,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寧靜去處,我們能夠挖掘靈魂的力量,既獲得平靜,又擔負職責,并且讓這種平靜更好地為擔負職責而服務。所謂“大隱隱于市”,當俗世的煩囂和肩負的重任都不能讓我們煩惱退縮,我們便懂得了用靈魂去適應生活,改善生活,我們便懂得善用靈魂的力量,去加重生活的分量。
用靈魂去創(chuàng)造
奧勒留在后期很少待在羅馬,大多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里度過!冻了间洝反蟛糠志褪窃谶@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正如我們明白的,奧勒留并不像一般的隱者那樣逃避自我的職責和義務,他從不怠慢社會歷史賦予一個羅馬皇帝的使命!啊ヂ男幸粋人所負有的職責,難道我會不樂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于此世間而應當負有的職責嗎?”奧勒留對于使命,對于職責,是進取的。在靈魂與外界使命、職責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要用寧靜之心、關懷之心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愛的帝國。
當我們懂得如何用靈魂去思考,如何用靈魂去生活,我們要勇于承擔職責,學會如何用靈魂去創(chuàng)造,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為人類創(chuàng)造未來。要從周圍人們身上汲取優(yōu)良品質,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化為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要時刻不忘自我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本分,致力于整個社會的利益,熱愛自我的使命,并為之努力;要抱有創(chuàng)造的心態(tài),不斷審視自我,完善人格,加強職責,讓生命脫離庸碌無為。
《沉思錄》讀書心得8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所處混亂世界之身的感受,在他的書中闡述了靈魂和死亡之間的關系,解析個人的美德、個人自由和個人責任的社會,常常需要自省來達到內心的平靜,不僅要思考,而且還付諸行動。
奧勒留受過良好的教育,學習希臘文學、修辭學、哲學、法律和繪畫。在他執(zhí)政的近20年里,古羅馬帝國遭受了洪水、地震、瘟疫、饑荒、野蠻人入侵和軍事叛亂等天災人禍。
盡管他用堅強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不知疲倦地工作,但他還是無法阻止古羅馬帝國的衰落。
國家責任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遭遇的痛苦經歷使他陷入極大的悲觀主義,他所能忍受下來的是因為哲學。他試圖通過“哲學冥想”來逃避世間的煩惱,追求內心的平靜。
從馬可·奧勒留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不僅是一個用地位、金錢和外表來衡量的'人,也是一個自省、自律、敢于挑戰(zhàn)自我的人。
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競爭激烈的社會里,人們不可避免地變得焦躁不安。要保持自己的本性就必須不斷地與自己對話,在反思自己的同時加強學習,不斷地分析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善自己。
經常反省自己的責任感,始終想到對人民負責,對事業(yè)負責,馬克·奧勒留寫道:“有多少人在享受了名聲和榮耀之后被遺忘,有多少人在贊美他人的名聲和榮耀之后死去!薄白铋L的名譽是短暫的!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名利觀,牢記黨和人民的大義,立足本職,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熱愛崗位;我們應該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我們要主動承擔責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對自己的工作失誤,必須勇于承認,主動挑起責任,為企業(yè)樹立信譽,積聚實力。
正如馬克·奧勒留寫道:“從我的母親,我濡染了虔誠,仁愛和不僅戒除惡行,甚而戒除惡念的品質,以及遠離奢侈的簡樸生活方式!币粋人的良好品德"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
在本職崗位上做到不唯上,不唯利,不為名,如馬可·奧勒留一樣常思"我為普遍利益做過什么事情嗎"。要做到為百姓做事,為百姓著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沉思錄》讀書心得9
剛開始拿到《左手沉思錄右手智慧書》這本書,以為又是一本枯燥的說教書。當我走馬觀花似地閱讀這本書時,卻意外地被書中樸實無華的語言、生動有趣的事例、意味深長的哲理吸引住了,禁不住拿起紅筆在上面作起了記號,“我們曾經擁有過去,我們也會擁有將來,但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在”、“困難像彈簧,
你弱他就強”、“只要你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絕不可優(yōu)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等經典話語,被我作上了重重的記號。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的心靈受到了一次純凈的洗禮,靈魂受到了一次溫馨的安撫,思想受到了一次猛烈的撞擊。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我從這本圣潔的書中,領悟到了以下幾點:
一、要培養(yǎng)“三心”
一是培養(yǎng)愛心。要心系群眾,善于把自己從“小我”中解放出來,從個人利益、個人情感中解放出來,投身于組工事業(yè),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常懷憂民之心,常思興民之策,撲下身子,想方設法解決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問題。二是培養(yǎng)耐心。組織工作任務繁重,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要培養(yǎng)足夠的耐心,忘卻世事的喧囂,靜下心來,潛心研究組織工作規(guī)律,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式方法,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三是培養(yǎng)自信心。愛默生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yè)不是因為自信而成功的!币炎孕抛鳛橹С治覀內粘P袨榈囊环N基本意識形態(tài),永遠相信自己,當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勇敢地對自己說“我能行”!當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勇敢地對自己說“我能行”!讓自己變得動力十足,變得細致勤奮,變得頭腦敏捷,變得思慮周全,煥發(fā)出無窮無盡的潛能。
二、要提升“四力”
一是提升學習力。把學習作為錘煉黨性、修練品性、提升悟性的重要途徑,堅持學習一切有用的知識,提升自我整體素質。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工作之余,抓住點滴時間,每天讀書一小時、上網半小時,潛心向學。牢記“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边@句古訓,做到善于向基層學習,善于向群眾學習,善于向領導學習,善于向同事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二是提升思考力。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帶著思想去工作,多動腦筋,多想點子,推動各項工作。堅持每天給自己留下一刻鐘的靜心思考時間,認真反省當日工作、學習、生活、守紀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提升自制力。培養(yǎng)知足常樂的良好心態(tài),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自覺做到不仁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干。四是提升行動力。牢記“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白昨天是一張過期的支票,明天是筆尚不能取出的存折,惟有今天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金。堅決做到凡是決定的事,凡事安排的事,馬上行動,立刻行動,把握住現在的每分每秒,認真做好每件事情。
三、要學好“五招”
一是學會低調做人。摒棄自我滿足、自高自大的思想,努力培養(yǎng)君子的情操和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對待基層,對待群眾要謙恭有度,博得他人的尊敬。二是學會嚴謹做事。做到大事小事都嚴謹,不論是組織會議、安排活動,還是撰寫文件,擬定方案,在事前都要把計劃想周全,把思路理清楚,盡量減少紕漏。特別是言語上要格外謹慎,不該說的堅決不能說,嚴守黨的秘密。三是學會識人辨人。學會識人辨人是對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要學會通過言語交談、行為觀察、側面考察等多種方式綜合鑒別人才,科學評價干部,作出公正評判。四是學會把握時機。堅決拋棄“等、靠、要”的思想,克服優(yōu)柔寡斷的決策思維,特別是面對挫折時,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勇住直前。五是學會完善自我。培養(yǎng)自己頑強的品性,給自己定下明確的目標和原則,督促自己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前行,促使自己“每天進步1%”。
《沉思錄》讀書心得10
《左手沉思錄右手智慧書》是本好書,本人雖然沒有讀完,但也有些體會。
上學的時候,班主任的嘴邊經常掛著一句口頭禪——“人貴有自知之明”,在懵懂的我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記。
將要踏足社會之際,母親告誡我:“年輕人容易心浮氣躁,但是你要謹記,不要‘半桶水晃蕩晃蕩’,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吹噓自己多有能耐;越是高人,越是深藏不露或者大智若愚,后者才是值得你學習的對象!
現在,已經在社會上打拼多年,才發(fā)現班主任和母親的'話靈驗如真理。
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至少要知道自己多高、多重、多胖、多瘦、多美、多丑這些外在的東西。人都喜愛聽好話、奉承話,不自知的人聽到好話、奉承話,信以為真,飄飄然,覺得自己好偉大,他沒有考慮在這些話的背后,說這話的人的目的是什么。
傳說在阿爾卑斯山的入口處,就寫著“認識你自己”這樣一句警語。因為只有認識了你自己,你才能變得睿智,你才能勝不驕、敗不餒。首先要“察己”?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對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自我完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有能耐的人,總是安守于自己該做的事情,只是在關鍵的時候讓大家眼前一亮,話語擲地有聲,而且,當膚淺的人賣弄自己的時候,他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了一番成績。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明確哪些是需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著手改進之時,就是進步的開始。
《沉思錄》讀書心得11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qū)別在于,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經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冻了间洝窞槲覀儍艋撵`,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边@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沉思錄》,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可是卻用自我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一樣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我,能戰(zhàn)勝自我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按藢,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研究,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我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蔽覀儜斪龅,是多將思想放在自我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我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我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我,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我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我說道:“你錯待了自我,你錯待了自我,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我。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能夠經過閱讀,理解《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禮貌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禮貌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禮貌”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治。
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主角,都是人類欲望的'救贖之路,那么,神可是是基于道德而產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__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zhàn)自我內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我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我。他們和賽內加一樣,試著借助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心困境。
終究如拔著自我的頭發(fā)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于是,他們走向神!弊呦蛏,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我。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后,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主角的其實便是我們人類自身的道德。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心欲望戰(zhàn)斗的一生,而戰(zhàn)斗的終極目標,可是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zhàn)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沉思錄》讀書心得12
《沉思錄》,一本總理讀100遍,天天都在讀的書,我剛擁有,才讀到第四篇,感觸就像一個故事,明白了一個方法。
我在工作、生活密封的盒子里時而像蒼蠅一樣亂竄,時而像雕塑一樣迷茫,時而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不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我這就人的存在,他擱下一本書,給我講了一個人。
曾有一個人,他的敵人是自己,他對朋友充滿猜疑,難以包容朋友的錯誤和缺陷,所以沒有朋友,他離開市集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認為遠離世俗的山間小屋里,希望能看完父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物——一本書,他渴望領悟書中的所有道理,但又唯恐準備不足,所以遲遲不愿輕易開啟扉頁。一天當他在河邊看到自己頭發(fā)依稀花白時,他猛的跑回拿起書就讀,生怕留下什么憾事。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站在你現在擁有的環(huán)境下,你承受的了嗎,至少我覺得不可思議。
多年后,市集有了一位老者,雖然白頭,卻神清氣爽,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妻兒的照顧,辛苦的勞作都讓他幸福之極,他的朋友童叟皆有,人人把他當良師益友,進而敬仰之至,他樂善好施,真愛事物,把市集的點滴都看做自己的責任和快樂之源。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處在你現在擁有的環(huán)境下,你羨慕嗎,至少我羨慕。
其實這是一個人。而這種變化就來源于一本書——《沉思錄》。讀這本書前四篇讓我明白,世間萬物都是按照自然規(guī)律相互聯系,不停變化的,只是,最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其實是人本身。
把心靈的鏡子放在面前。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用心靈的鏡子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會讓人獲得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超凡、決絕的勇氣;
人與人是彼此存在。在人的結構中理性的彼此為對方而存在,首要的原則是團結友愛,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都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所以在工作中,要和同志團結在一起,相互關愛,在生活中,要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這些道理其實并不深奧,只是少有人愿意去做,或希望去做但不知從何做起!冻了间洝肪拖耖_啟智慧、快樂生活大門的鑰匙,告訴我該如何淡泊、明志、寬容、德廣,不斷塑造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組工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于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理讀100遍,仍天天讀,其實總理讀的是同樣的文字和道理,悟的卻是思想上的深入,和實踐工作中的比照。
感悟之余,明白了方法——實實在在去“修煉”。
《沉思錄》讀書心得13
書桌上的白紙已經被風刮得凌亂不堪,有的安靜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關得留下一條縫隙——吃得稍肥的飛蛾無法進入的縫隙;然后,滿意地回到書桌旁,繼續(xù)沉浸在《沉思錄》中感悟人生!盁釔勰闼庥龅囊磺校裼妹\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我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我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我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
聯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貧,或長或幼,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說的那顆堅強的心。他們用自我無比堅強的意志力,將這種與苦難對抗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是英雄,偉大的英雄!
美國女作家之一海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英雄。在讀完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我至今都難以忘卻;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許。
曾在讀書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于泰戈爾的`‘距離論’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我極其贊賞;但海倫那一份不很優(yōu)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讓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對于海倫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其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開一些表面的東西,注意整個過程。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克服困難的過人毅力,沒有堅強的赤子之心,怎樣可能理解神明的安排,又怎樣可能從如此的遭遇中站起來呢?
這是一種屬于人類的潛志。它在我們內心深處存活著,時刻等待著爆發(fā)。神明對于人類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請不要抱怨或是慶幸,因為你此刻的狀態(tài)都只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擁有那種潛志,每個人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去爭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國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就有著一位偉大的作者。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所以放棄自我,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我寫出了精彩的人格。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這條巨龍,在磨難中存活,歷經五千年的風雨,蒸蒸日上。我們能夠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著多少不滅的靈魂,它們將英雄的堅強詮釋,它們將英雄的精神發(fā)揚。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不屈于苦難的壓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過神,微微光暈打在《沉思錄》的其中一頁上,有一只飛蛾,正在用自我臃腫的身體拼命往窗里擠動……
《沉思錄》讀書心得14
沉思錄 讀書筆記 從柏拉圖主義者亞歷山大,我學習到---在不必要時不可常對任何人說,或在信里說:“我太忙了!”也不可以此為借口而逃避我們對人應盡的義務。
常常在電話里說到也聽到"太忙了"這三個字."太忙了"是口頭禪,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亦是一種所向無敵的"借口",借以逃避,責任義務\內心......很忙嗎?真的很忙嗎?在忙些什么呢?忙得充實忙得快樂忙得有希望嗎?
一個人應該象一朵花,生得自然,長得純凈,無論是濃烈綻放,還是靜靜地搖曳,都只關乎自己。關乎自己是一朵花,應該象一朵花一樣生死輪回。
他既不魯莽,亦不驕橫,做事從容不迫,永無汗流浹背的狼狽之狀;每件事都是一人獨處考慮,好整以暇、平心靜氣、有條不紊,勇敢而堅定。有許多事他可以享受亦可以禁絕,但一般普通人則只是貪求而不能禁絕。
主意打定之前仔細考慮,主意打定之后堅決不移。
做事從容不迫,如何能做到?似乎都在腳步匆忙地追逐,似乎在生活中一直狼狽地行走,且有時覺得永無終結。卻原來有一些人可以從容不迫,可以勇敢堅定,可以堅決不移。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是對自己的肯定,是肯定的明確自己內心的需求,是肯定后的勤勉付出,是付出后的自我肯定。是的,有些人一直從容不迫,勇敢堅定。
自恃自立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決心,任何事都不聽從運氣,除了理性之外,絕不仰仗任何東西。
自恃自立的精神,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歸去,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應如此.唯有如此,才能保有獨立的人格,才能讓我們更加肯定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存在,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所謂幸運的人乃是自己給自己安排命運的人,所謂幸運乃是靈魂之良好的趨向,良好的動機,良好的行為。"瑪克斯.奧勒留在另一章節(jié)中這樣解釋.
當你的環(huán)境好像是強迫你煩惱不安的時候,趕快斂神反省,切勿不停留在那不和諧的狀態(tài)之中.不斷地返回到內省和諧的安靜,你便可得到更大的控制力量.
并不否認環(huán)境的'力量.但不妨把那惡劣的環(huán)境當作一枚試金石,看看自己的力量,看看自己是否象自己想象的那樣有力優(yōu)秀或者無力平庸。自己是一切,一切是自己。
一個人不管別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確,只管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那么這個人的生涯將是何等豐富!老實講,一個好人是不要窺察別人內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視地直赴目標." 《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開始以為與此語有相通之處,后發(fā)現這兩句話強調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指向和諧的人際關系,與人為善,容忍別人,克制自己。奧勒留指向自身修養(yǎng),他認為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人不會去八卦別人的是是非非,不會關注這些流傳在眾人之中的閑言碎語,不會在任何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他只關注自己前方的目標。
凡有所為不要出于違心、自私、輕率、強勉,不要用太好看的裝飾打扮你的思想; 不要需求別人所能給你的寧靜。
違心、自私、輕率、強勉?今天你這樣做了嗎?直接地坦露你并不光明并不無私的內心?今天你這樣做了嗎?
墮落之一是:對任何發(fā)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對于自然的違逆,因為一切的事物都不過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之三是:被享樂或苦痛所征服。之五是:行為或意向漫無目標,對任何事都掉以輕心不加考慮,殊不知最瑣細的事也應顧慮到其結果。
一切發(fā)生的事情都是平常而熟悉的,猶如春天的玫瑰和夏天的果實。同樣的道理,適用于疾病、老化、死亡、毀謗、欺詐,以及一切使愚人欣喜或苦惱的事物。象接受日光雨露一樣接受那些已來的未來的事情。抱怨只會讓我們失去接受的勇氣與力量,無益于他。
苦痛與享樂,哪個更容易把你征服?古人已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笨嗤矗菀准ぐl(fā)斗志,如冬日之日的寒風,奔跑中感到力量的溫暖;享樂,更容易沉溺,如夏日之日的陽光,昏昏沉睡中忘了曾經的夢想。
細節(jié)決定成敗,習慣決定性格。
“我的運氣不好,竟遇到這樣的事!”不,應該這樣說:"我好幸運,雖然遇到這樣的事,我并未受傷,既未被現狀粉碎,對將來亦無恐懼!
讓我想到一個小朋友某日丟了一百元,和我見面后很開心地說:“你今天差點見不著我了。”我疑惑,她說:“要不是丟了一百元,還不知道我會出什么事呢!倍嗝从腥さ南敕! 請記住這句格言:“沒有一樁不幸的事,不可由于勇敢擔當而變成為幸事!
你時常怎樣想,你的心靈便是怎樣的模樣,因為靈魂是受思想的熏染的。不斷地用些思想去熏染它:“忠于自己的內心,理性節(jié)制健康智慧地生活......”
要同樣的盡你的責任,無論你是凍得發(fā)抖或是溫暖,沉沉欲睡或是睡眠已足,被人毀謗或是贊美,正在要死或是做其他的事。因為要死也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所以做這一件事的時候也要把當前的工作做好。
被他深深感動,反復默念。
適應你命中注定的環(huán)境,愛你命中注定所要遇到的人,而且是要真心地愛。
愛這美麗的山村(喧嘩的城市),愛這落后純樸的鄉(xiāng)親(匆匆而過的陌生人),愛這蒼蒼白發(fā)的父母(嘮叨甚至對你還有些失望)......
《沉思錄》讀書心得15
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特別是當自己心里有這種思想的時候。我翻開書卷四摘錄是這樣說的。
經過一個夜晚的深思覺得很有見解。于是自己放棄了尋找談心的意向,現在自己處于灰色地帶就不要傳染給他人?鬃右舱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壞心情不要將溫暖的夜晚變冷,不要將皎潔的月光暗淡無光。我在其中沉默。
人,有很多時候會因為寂寞而尋找一個港灣來停靠漂泊的心,有時候會因為有意于人而執(zhí)著追求,可是從沒有想過結果會怎樣。或許剛開始時什么話說出來就是真理,也容易讓對方接受。時間長久錯誤兩個字難以形容彼此的創(chuàng)傷了。于是我不能無的放矢。做的說的要是心靈的井然有序,這是寧靜的面對。當一對戀人突然分開,原因是我沒有珍惜。一段時間過后,又說我能再次為她付出一切嗎?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我似乎成為她的玩具隨時要就出現隨時不要將我拋到千里之外去。商品都沒有這么自由還有一個中間程序呢。
戀愛就是眼淚和眼睛的關系。幸福開心時刻眼睛永遠是咪上的“笑得眼睛不能睜開”,而分開眼淚出來了,流不盡,“眼睛想看清楚她而不能閉上”。
因此不能給予它一切就退入自身的小小疆域,尤其讓自己不煩惱,分心。
我們會遇到兩種事物。一種是不接觸心靈的事物,在外的',不可改變的,但是我們的煩惱僅來自內心的意見。我對它有了恨意難以忘懷,煩惱自然有而旁人總說我沒有用心去愛它,如果沒有,我會像現在這樣借助“沉思”來寄情。另一種是所有這些事,你看到的是很快改變和消失的!笆耪呷缢梗簧釙円埂,感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增長,又減少。在漫漫長夜里我學著“孔子三省”:它愛我,我不愛它。我愛它,它不愛我。我們都不愛。到最后我也不能判斷,因為我們都在開始心動過。也說了千言萬語的承諾最后破碎將我的胸口往石頭撞去,需要一整個春天來愈合。
恨也在心里滋長。我已經不能做到“退后一步,寬平一步”。那種介意需要用忘記來取代。
或許選擇離開又是正確的。不要“存心道”就能重來嗎?
人,有些自私,也理智。愛情是自私的,我們才會在一起。感情是理智的,我們才會分開。
現在的我是理智的。能看清楚事情的本質。書中說不要介意。我卻不能做到,因為我還在確定自己的的心走向。
暫時我退回自己的世界。
【《沉思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沉思錄》讀書筆記02-01
沉思錄心得體會01-03
《沉思錄》讀書心得02-08
讀沉思錄有感02-26
沉思錄讀后感01-22
讀沉思錄有感60012-17
沉思錄讀后感13篇07-30
《沉思錄》讀后感7篇08-01
沉思錄讀后感14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