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皮囊》有感(集合7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皮囊》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皮囊》有感1
我們生來就是一具皮囊,來不及讓肉體充實,靈魂已滄桑。
那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些從小就立下的理想,那些無人訴說的苦難和那些爛在心里的故事,一遍一遍在體內(nèi)發(fā)酵,一幕一幕浮現(xiàn)在腦海,一次一次地叩擊著我的心靈。
若即若離,仿佛他們就發(fā)生在昨天,又仿佛他們從未出現(xiàn)。
一個人的時候,我閉上眼。聽見均勻的呼吸聲,感受心臟的搏動,這是生命的力量。我能感受到我還活著,雖然我并不知道這為什么。我的大腦還能控制我的雙手寫下此刻的想法,這仿佛是哪個夢里出現(xiàn)的場景。
每個人都不了解自己,都是依靠“鏡中我”來獲得對自己形象的感知。我們頭戴面具,置于公眾之下,讓他們品頭論足。不同的場合我們戴著不同的面具,有時候來不及切換,甚至同樣的時刻變換著不同的嘴臉。
他們代表了不同的自己:自大的自己,溫柔的自己,堅強的自己,脆弱的自己,以及未來那些不知什么面目的自己。
游走于人世,渴望遠方的自由,卻囿于現(xiàn)實的`牢籠。沒有哪個人顯得與世格格不入,但大底平庸之輩又比比皆是。蕓蕓眾生,你我終是凡人,任誰也難逃這個桎梏。
我曾經(jīng)路過那么美的風(fēng)景,認識過那么有趣的靈魂,擁有過那么真誠又善良的朋友,這些日子是我最快樂的日子。但我又誠惶誠恐,我時常想起太宰治那句話:你要避免過度的狂喜,這樣悲傷就不會造次。
我不算怯懦,但絕對不敢像作者那樣把痛苦到麻木的回憶再過一遍。讀不懂的人說這就是人生,讀懂了的人每讀一遍心里頭都在滴著血。
我常常羨慕梧桐:夏天綠得濃烈,給人一方陰涼;冬天枯得干脆,走得灑脫。敢愛敢恨,這才是值得過的一生。
社會學(xué)上說,一個家庭自夫妻締結(jié)關(guān)系之日起,就跟人一樣是有生命的。經(jīng)歷第一個孩子出生,第二個小孩出生,到最后長大成人,離家出走,至此一個家庭的生命也就完結(jié)。但我讀皮囊,讀到父親偏癱之后,這個家就死了。
是的,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個家庭該有的模樣。而“我”還沒想過要代替那個三頭六臂的父親,成為家中的頂梁柱,這是苦難,也是成長,猝不及防,叫你說不出來。
我有時會停下來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渴望怎樣的生活。我問了好久,都沒得到答案。這12月的風(fēng)沒有回答我,這10萬棵梧桐也沒回答我。我自己也回答不了。后來我一想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想哭。
世界向我緩緩駛來,還是我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我分不清,我渴望去看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天橋上熱吻的人,田野里奔跑的人,十字路口迷茫的人,公交車上焦急的人,大海里遨游的人。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見證他們臉上幸福的模樣。
我等幸甚,不讀《我與地壇》,不明白生命之頑強;不讀《皮囊》,不懂得生命之厚重。人生說來公平,我們免去了那些痛苦的遭遇,便不明白這最淺顯的道理。只能透過詩人的眼睛略窺一二。是幸,也是不幸。
讀完作罷,不記得寫了些什么,但能切實感覺到,他寫進了我的內(nèi)心。如同大多數(shù)人喜歡《人間失格》一樣,是因為寫的東西都像自己:“心狠手辣”的阿太,母親的房子和她那些神明朋友,病房里的圣誕節(jié),像祥林嫂一樣被人唾罵的張美麗,阿小和阿小以及許許多多出現(xiàn)在文章里的人和他們的故事。也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這些故事在心中,你不懂,我說了也沒用。
逝去的時間,留不住的愛人,老去的雙親,從天而降的疾病,猶如倒下的墻,覆水難收,又讓我們在殘酷的人間顯得捉襟見肘。你我心知肚明,于是我們帶上面具,假裝笑得很開心,繼續(xù)前行。
讀《皮囊》有感2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本好書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引用書后作者所引用的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與他內(nèi)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xué)儀器,幫助讀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初讀這本作品,帶著我自己一些稚嫩想法,本以為會像瀏覽新聞簡訊那樣點水一過,卻用了漫長的時間細細將它品完。讀完后不忍再去翻看第二遍,即便我沒有很多生活的經(jīng)歷,也在很多筆尖處與作者產(chǎn)生精神的共鳴,情感的共振。我想如果不在讀后將想法記錄下來實屬可惜。這無疑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仔細想想它到底哪里好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自身文化的貧瘠讓我無法盛贊其極,只能從小處細細品嘗,梳理作品涓涓細流般流入心間的感悟,受益良多。
讀書給我們與作者延時溝通的機會,雖然無法也無資格與作者盤膝共談,卻也是直面的一種形式。這部作品的性質(zhì)是作者多年來的隨筆,由些許生活的小故事拼成,記錄了作者半生的遇人、遇事,以及大量當(dāng)時的想法與日后的感悟。每個小故事都是小說的形式,展現(xiàn)了作者本人的心路歷程、父母親人的往事、小鎮(zhèn)居民的生活百態(tài)、新思想與舊思想的碰撞、小男孩孩童時期羞澀的內(nèi)心、成長的煩惱、親人離世的掙扎痛苦、好友的生到死、回家的意義等等,包羅萬象?梢哉f作者的所聞所見也正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所聞所見,而作者的感悟卻非常深邃,常人不能如法炮制。我想我從作品的語言與感悟兩方面來淺談吧。
花架上的繁花
讀小說就像走過一片繁花似錦的花架,故事大半就像枯樹搭成的花架;艿挠锰幹皇侵巫∫粓F錦繡燦爛生氣蓬勃的葛藤花卉。而故事的文字描寫就是花架上的花,如果讀小說只看故事忽略了文字就像只看到花架忽略了架子上的繁花。
作者是一個操弄文字的高手,作品的語言樸實平淡,像講故事一樣用最簡單的話說給讀者聽。卻時不時地在任何地方擊穿讀者的心,像一把有力的語言之劍。你不知道這句話是否是文眼,卻能夠在此駐足停留許久,慢慢回味,頓時意味深長。作者說到阿太,會寫道阿太淡淡地說:“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蔽暮笞髡哂謱ψ约赫f:阿太我記住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兩句話瞬間點亮了阿太的形象,不禁讓我腦補阿太不服老,堅強,卻又對后輩諄諄教誨的畫面。講到母親執(zhí)意要花很多年的時間來修葺家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房子時,作者說道:每次從工作的北京回到家,踏入小巷,遠遠看到這奇怪的房子,總會讓我想起珊瑚——一只珊瑚蟲拼命往上長,死了變成下一只珊瑚的房子,用以支持他繼續(xù)往上長。它們的生命堆疊在一起,物化成那層層疊疊的軀殼。讀到這里,我仿佛看到文中母親賣力地為房子畫線,請工人,而作者卻看到生命的輪回,母親一生執(zhí)念的房子與母親本人就像落紅散落在田里化作春泥,呵護新生的花蕾。作者說到自己:高中時父親的病倒,讓我必須保證自己積累到足夠的資本,以便迅速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還得符合我的人生期待。這很難,就像火箭發(fā)射后,在高空必須完成一次次定點推送一樣。我仿佛從這里讀出了他的二十年,用這樣的一段話總結(jié)了他的奮斗期被心中的“魔鬼”催促著前進,一步都不能停歇,背后的情緒是累與無奈。講到大學(xué)的荒誕舍友厚樸在學(xué)校里勇敢地宣傳自己音樂的夢想,將宿舍變成一個所謂“同道中人”的聚會之地,卻沒有實際的積累與腳踏實地,作者描寫到:他走紅后,我們的宿舍簡直成了個性人士在這所大學(xué)的必游景點,這么多人來來回回,都帶著打開的內(nèi)心,總會有和厚樸對接上,并最終睡到一起的人。一句并最終睡到一起的人,讓我突然明白了作者對厚樸所謂夢想的褒貶,短短幾個字就撕開了前文對厚樸又虛又實的情感背后作者本人的所感所想。我明白了原來厚樸因為自己的“夢想”走紅以后,找到的女朋友只是睡到一起的人,原來他只是打著夢想的幌子來滿足青春的躁動不安,而他自己夢想的分量,也許只對他自己很重要,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罷了。厚樸故事的文末作者內(nèi)心對厚樸說:厚樸,或許能真實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wù)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文眼了,在前文的鋪墊下,這句平實的話看起來是那么有道理,直指我們每一個青年的內(nèi)心。
以上的舉例在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甚至多到“令人發(fā)指”,有時候想快速掃過一個故事卻又怕錯過一句作者的“醒世恒言”,全書在走走停停中慢慢淌過。忘記了時間,抬頭看表卻不為付出的時間后悔,讓人“著魔”。我想對于這本書,最好的辦法就是慵懶安靜地閱讀,沒有功利驅(qū)趕閱讀速度,沒有歇斯底里的過度解讀,輕聲走過花架采擲繁華中的一朵細嗅,沒有非要對繁花進行分類的必要,聞過芬芳后放回原處,再等下一個有緣人前來。
拓印在骨髓的生活
說實話這部分我不知道怎么表達,害怕讓自己淺薄的經(jīng)歷誤解了書中情感原本的價值。全書的基調(diào)是悲傷的,卻悲傷的有道理有價值;全書的情感是現(xiàn)實的,沒有英雄主義,家國情懷的大開大合,卻以小搏大,像一根細小的針一點點松動讀者堅實的心臟,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懷與堅持也不過如此。我想無論怎樣經(jīng)歷的人,都會有感同身受的部分,生活拓印在我們每個人的骨髓里,印記百年永存。我?guī)е约旱挠∮,去享受作者的故事,無論斟賞或是掃略,都會在閱讀的那一刻訂下額外的印記,受用終身。這部作品能感受到作者的血與淚、愿與違,甚至能看到背后時代的創(chuàng)傷。不禁嘆止作者平日的生活體會,想來他一定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人。
我沒有資格評價作品情感的好壞,但憑好惡。如果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剝一顆堅果,費盡心思去除硬殼,便發(fā)現(xiàn)白色的香甜果肉。那么這本書剝開的是有粘性的透明薄膜,你甚至可以透過薄膜看到內(nèi)容,完全剝開后是黑色的苦藥,卻有良藥苦口的韻味。因為剝開的是有粘性的薄膜,內(nèi)在與外在之間被可以輕易撕開的細絲粘結(jié),你可以輕松完全剝離,卻又無法迅速從中抽離。第一次剝開它,嘗到苦藥,又難以下咽第二次,舍書而去,多年之后發(fā)現(xiàn)藥勁灌滿周身,大有脾益。這本書就給我這般感覺,不舒服的情感,太過現(xiàn)實的體驗,卻真實有用。
這就是生活,有肆意長笑,有苦中作樂,有沉湎忘懷,有釋然放懷,有做作,有流離,有怒嗔,有癡狂。這一切,都拓印在我們的骨髓中,生活也許沒有核心,卻值得慢慢品味,待養(yǎng)分在骨髓中吸收殆盡,留下悵然與釋然便可。
想與有心之人共勉此中情懷,希望不會味同嚼蠟。
讀《皮囊》有感3
初遇于它,好像是在夏日的書店里。那天,陽光正好,書店里的人也不多不少,我就這么漫無目的地走著。就在那一刻,我停了下來,在暢銷榜上——《皮囊》是第一位。可能是出于好奇,又或是心靈的.指引,我在收回目光之后就將它收入了囊中。
從序開始讀起,卻不知我的心靈也開始漸漸被它所帶動。這是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那坦蕩、真摯的性格,他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讀他之所寫,就好像在一棵大樹下,兩人兩把竹椅的交談,說著自己的故事,毫無雜質(zhì)。雖說書名為“皮囊”,但他好像就是從心里開始跟你認識的。
略讀幾篇,我感受著他筆下的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他那個活到九十九的阿太,執(zhí)意要建房子的母親,還有在急診室中去世的父親。一篇篇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我外婆的母親。我見她也不過幾次,因為年齡
讀《皮囊》有感4
于我而言,出差最大得好處莫過于,在高鐵上的那幾個小時,除了接打電話外,剩余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于是就看了蔡崇達先生的《皮囊》的幾個章節(jié),建議80后,都讀一下,里面藏著你的青春或者是某個情感的悸動。
這是從閩南小鎮(zhèn)走出來的作家,一步步,貌似很難卻又順理成章的成功的將自己的經(jīng)歷幻化成文字,與人共享。其中幾個章節(jié),感觸很深。
一、皮囊
作者的阿太說“肉體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的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這位老人家,臨終留給她曾外孫的話居然是:“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后,我已經(jīng)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靈魂這個概念總是太模糊,這是有宗教信仰的人的稱呼,無則,一般稱之為思想,總之是脫離軀體的一種概念,是一種超乎于肉體所能及的范圍,是一種可以支配軀體的更高一級的非物質(zhì)體所在。也是我們所認為的一個人高度的終極代表。
只有21g的它,是人體的統(tǒng)治者,是所做一切行為的指揮棒,所以,它能代表人的尊嚴,地位,胸襟以及高度等等。那么在不唯心主義的前提下,盡量讓它自由,也許是一生所追求的事情。
為生活所迫,成天按部就班的勞作的人大有人在,可是邊勞作邊聽莫扎特的人不多,不是因為想聽的不多,是因為,能在困住軀體的`同時,又讓靈魂得到自由的不多,這是我對作者寫這篇故事的理解。萬事萬物,不能周全,能隨心而動的更少之又少。軀體易困,思想可達,兩者能同步,非仙即高,兩者不同步,才是眾生之象。
二、阿小和阿小
這是作者兒時的兩個同伴,一個是父母在香港,有著旁人不可及的物質(zhì)生活的香港阿小,一個是父母為漁民的,兩個兄長亦是漁民的赤腳阿小?上攵,香港阿小的待遇以及他在眾赤腳伙伴中的蠻橫、傲慢以及不可一世。
然而,香港阿小,去了香港后,也遭受著赤腳的待遇,也是香港伙伴中的“鄉(xiāng)巴佬”,因為父母生意失敗,父親重病過世,哥哥卷財產(chǎn)逃跑,成年后的他,在生活上是困苦的,住在貧民窟,精神上是貧瘠的,無助。而赤腳阿小,早早地當(dāng)了漁民,成年后,妻賢子孝。每每隔著屏幕,看到香港,心中也會蕩起一絲向往,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目前所擁有的,卻是生活在屏幕后真實香港大地的香港阿小所向往的。
這個故事里,應(yīng)該有大部分80后的童年、少年回憶,特別是在青春期,那個敏感又叛逆的時期,一身穿著似乎都可以引起心里落差的年紀(jì),沒有誰可以逃離的了物質(zhì)給他帶來的優(yōu)越感,也沒有誰可以避免的了貧瘠給生命的烙印,那是一種自卑的,無法言表的心理。然而,彷佛現(xiàn)實總是充滿了很多肯能,這場馬拉松,誰能華麗的到達終點,真是一門學(xué)問。
看別人的故事,能體會自己的人生,更何況,有時候,你就是作者所寫的一員,同一大背景下的我們!
讀《皮囊》有感5
身邊的人都在談?wù)撊绾伪pB(yǎng)身體,如何美容養(yǎng)顏,如何延年益壽,無一例外大家都在珍視自己的身體——皮囊,有了皮囊能吃上山珍海味,穿上錦衣綢緞,住上別墅,吃喝玩樂無一不需要皮囊,但是該如何滋養(yǎng)自己的靈魂,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自由呢?
《皮囊》中阿太說: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了。因為有了污濁,我們的生命不輕盈也不自由,常常在感嘆,我們是逼不得已,需要還房貸,需要還車貸,這是都是被我們的欲望所拖累。這些欲望常常讓我們覺得身體與靈魂是分離的,身體不能跟上靈魂的需求,靈魂無法理解身體,就在這樣的無法理解當(dāng)中,人會常常生活在痛苦當(dāng)中,遺憾過去,不切實際的期望未來,唯獨忘記了我們所身處的當(dāng)下。
唯獨忘記了我們身處的當(dāng)下,以至于我們只是坐等夢想,而不去做,而且又特別的珍惜我們的`皮囊,只想不做。
阿太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育兒中,父母要學(xué)會使用孩子,學(xué)會舍得,當(dāng)用的越多的時候,其實是讓孩子的身體與靈魂合一,做的越多,身體越能動,靈魂與身體融合的越好。
舍了皮囊,得了生命的輕盈。正如繪本《你不知道的三個朋友》中所畫的皮囊最終入土為安了,精神和思想永存。
讀《皮囊》有感6
假期已經(jīng)過去近半的時間,這些日子里陸陸續(xù)續(xù)讀完了兩本書《皮囊》和楊絳的《我們仨》。在此先談?wù)勛x過《皮囊》的感受。
這是一部與靈魂有關(guān)的書,“肉身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對這句話印象頗為深刻,其實它也在告訴我們《皮囊》到底寫了什么。
初讀《母親的房子》,總以為這位倔強的母親,一味地舉債建房子是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后來漸漸懂得,她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愛情,父親生平以建最好的房子為自己的夢想,后來卻因為疾病,夢想不得而終。而母親為了她深埋于心底的愛情,她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于此。
在這個貧苦簡陋的家里,他們家是村里最早蓋平房的一家,是村里最早蓋小洋樓的一家,看到周圍建起了三層小樓,倔強的母親又外再加一層,小樓驕傲的俯視著周圍的一切。因為政府?dāng)U建拆遷掉了那四層樓的一半,那拆了半面的樓房,又被固執(zhí)的母親修好,依然孤獨的聳立在眾多高聳入云的寫字樓中央,與這些現(xiàn)代化建筑相比,顯得那么的不搭調(diào)。這些都是這個倔強的女人的.所為。為了這一切,她不惜讓兒子承受負債之痛,讓女兒因為貧瘠的嫁妝放棄自己的愛情,將一家人的陷入生活的絕境。
看到母親如此的舉動,身患重病的父親并不“領(lǐng)情”,父親罵母親,用拐杖抽打母親,他恨她。在村民面前說她不讓他活,不給自己看病卻將錢都蓋房子,都是為了面子。這一切都讓母親痛不欲生。她想到了死。因為和兒子的約定,她又忍受了這一切。繼續(xù)她的“事業(yè)”。
說實話,起初,我也鄙夷這位母親,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顧孩子的死活。一直都在攀比,直到最后才慢慢明白,做這一切,她不為別的,只是因為愛情。因為多年前丈夫在新蓋的門墩的詩句中,隱含著她與他的名字,她便發(fā)誓要傾其一生完成這個男人的夢想。她將她的大半生都投入進了這場戰(zhàn)役中,那不被家人,親人理解的苦楚她都默默咽下,只為了償還一個人的愛情。忽然,我又理解了她的那份堅持,覺得她是那么的了不起,她明白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沒完沒了的建房子。她在維護這個至愛的人的尊嚴,她繼承著他未了的事業(yè)。這是她留給這個家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最終,當(dāng)這個男人懂得妻子的心意時,這一刻,在這個家里卻因為母親的房子更多了一份精神的力量,那就是愛。是這份愛鼓勵著孩子戰(zhàn)勝生活中的所有挫折與不幸,勇敢堅強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是啊,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那?《皮囊》讓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人活著不是為了肉身的安逸,人活著更是為了靈魂的安逸,安放好自己的心靈才是最為重要的,有的人,一生忙碌奔波終是為了自己的嘴,有的人,算計一生只是為了皮肉的光鮮,名譽地位成了畢生的最求,為了得到這些,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做著違心的勾當(dāng),有的人,為了別人的眼光,唯唯諾諾,戰(zhàn)戰(zhàn)兢兢。為了這幅皮囊,勞累一生,疲憊不堪。外表的光鮮和華麗并不能掩飾內(nèi)心的粗陋和糟粕,生活的貧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靈魂的貧瘠。
人的美麗在心靈,高貴在精神!肉身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應(yīng)該讓肉身為靈魂服務(wù),切莫做它的奴隸!這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
讀《皮囊》有感7
寫自己的故事是最難的,需要適當(dāng)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貼切的語言去寫下曾經(jīng)辛酸苦辣的經(jīng)歷!镀つ摇肪褪亲髡卟坛邕_以自己人生幾個時期的故事,引申到生活態(tài)度。父親的生病、母親的愛情、年幼的伙伴、自己內(nèi)心掙扎、大學(xué)期間的事情,節(jié)選的都是影響很深的事情,而作者有自己想法,認準(zhǔn)自己目標(biāo)并實施規(guī)劃,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不被皮囊以外的事情所帶偏。評論家李敬澤在這本書的推薦語里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nèi)部照亮!蔽覀円捕荚摻o自己一些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看清自己,放松自己的情緒。
翻開這本書,作者蔡崇達始終圍繞自己周邊熟悉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癱瘓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堅持愛情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世界”和“理想”而遭受沉重打擊的厚樸......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透過蔡崇達的眼睛,仿佛能領(lǐng)閱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zhèn)風(fēng)情,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邊熟知的人,發(fā)生著你我熟知的故事。透過作者的文筆,我看到他眼里的“他人”,也看到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焙芏鄷r候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工作到深夜,但是有幾個人會因為這樣的辛苦付出而快樂?有幾個人能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學(xué)自己想學(xué)的。假如喜歡看書,就一本一本的讀,想寫字就寫,沒有限制,就像每個人的人生一樣不設(shè)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就足矣。把生活過在自己心上,而不是別人的嘴上,這一副皮囊只是為了讓你的靈魂更豐富和深刻。
【讀《皮囊》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皮囊有感12-08
讀《皮囊》有感11-18
讀皮囊有感集合12-28
讀《皮囊》有感【薦】12-13
【薦】讀《皮囊》有感12-13
【熱】讀《皮囊》有感12-13
讀《皮囊》有感精選15篇11-25
讀皮囊有感精選15篇12-30
讀皮囊有感15篇12-08
讀皮囊有感(1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