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1942觀后感
在觀賞了后,心中感慨萬千,不禁為作品所深深折服,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942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942觀后感1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它之所以強大,少不了抗爭時期每個人的汗水與鮮血。“如果一個人是完整的,那么這個國家就是完整的”。
或許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也隨之改變,可人們究竟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呢?我們抗爭時期的小英雄王二小或許早已被周杰倫等人所代替了,但他們的事跡是永垂不朽的,中國民族的發(fā)展也少不了他們的存在。
什么是幸福?對于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卻困惑萬千。對于抗爭時期的人民來說,消滅日本人是他們的最大幸福,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是他們的夢想。夢想支持著他們,給予他們前進的動力,因此他們團結一心,努力奮進?僧斝轮袊闪⒁院笕藗兊谋憩F(xiàn)又是什么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時光嗎?
以前的學生雖然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但他們卻站在陽光下努力學習,為的是什么?為的就是中國將來更強大,受世界矚目。可現(xiàn)在的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卻不利用,看著課本只是發(fā)愁,家長逼著學生讀書,也只不過如行尸走肉而已。當老師講著王二小、趙一曼等人的英雄事跡時,學生也只是笑他傻。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不明白抗戰(zhàn)時期的艱辛與苦難。他們知道的只是在母親懷里撒嬌、親昵,去卡拉OK唱歌,他們認為這才是幸福。
在當時世界列強的眼里,中國是一個野蠻落后的國家,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落后的民族。中國人就這樣被欺凌,被侮辱!祖國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樣,祖國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段屈辱的歷史!
不屈的中華兒女始終沒有放棄爭取民族解放,無數(shù)的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用自己的生命報效祖國!終于使新中國以新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東方!
苦難…榮辱…血淚…我們也只能在書上看到,卻不能體會。百年血淚、百年抗戰(zhàn),使我們擺脫了恥辱,過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身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時光吧!努力奮進,共創(chuàng)民族的輝煌!
1942觀后感2
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卻又不能正視歷史。我們似乎習慣了馮小剛的幽默路線,卻不想他在20xx年賀歲檔帶著我們嚴肅了一把。在影視劇極端娛樂化的今天,馮小剛拍這樣一部超風險的電影,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從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到電影拍成,已過去了二十個年頭,創(chuàng)作者的沸騰血性早已凝固成巖石一樣,支撐著從未泯滅的信念。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我沒站起來,調整了一會兒,幾乎是最后走出電影院的。當天晚上做了一宿的夢,夢見全是長滿了蟲的糧食,夢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來,我去看了看家里糧食是否長了蟲。
我知道這是因為《一九四二》。在影視劇極端娛樂化的今天,馮小剛拍這樣一部超風險的電影,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從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到電影拍成,已過去了二十個年頭,創(chuàng)作者的沸騰血性早已凝固成巖石一樣,支撐著從未泯滅的`信念。讓今天遠離苦難的人們無論老中幼,親見我那苦難民族的一場災難,這雖與當下燈紅酒綠不甚和諧,但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深陷于一場內心的煎熬。
散場時,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說“太慘了”,他們在影院燈光啟亮的瞬間,只能簡單說出內心真實感受。我們民族百年來有多少“太慘了”的歷史淹沒在史籍之中。我曾經(jīng)看見過一組民國時期西方人拍攝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釋說:逃荒的災民毫無目的地流動,所到之處樹皮全被剝光,幾萬人不見一個笑容。我們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這種對人生麻木至極點的影像,真實震撼。我原以為中國導演不喜讀史也不具史觀,拍不出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這樣具有歷史凝重感的作品,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一個滿身光環(huán)的人愣是褪去光環(huán),闖入黑暗之中尋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認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擔苦難,那你絕對應該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為苦難離你會很遠,一九四一年時河南也有許多人這么認為。看的時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與苦難究竟相隔多遠。
1942觀后感3
那是一個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個一條人命值兩塊餅干的年代。
那是一個人尸只能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個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記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發(fā)生大旱災。災民們紛紛離家逃荒。因為日本的入侵,救濟的缺失,這一場災難,奪走了河南三百萬人的生命。
“與此同時,世界上還發(fā)生著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丘吉爾感冒!边@是電影中的獨白,現(xiàn)在讀來覺得頗為諷刺。在那個時代,與那些“國際時事”相比,死三百萬人算什么?更何況,這三百萬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敗的政府官員都盡可能遠離災區(qū),將兵力撤出河南,蔣忙于戰(zhàn)爭的前線,決定甩開河南這個“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災民中混有隊伍士兵,便駕駛轟炸機進行大規(guī)模的轟炸。黑煙滾滾,沙石四濺。在這個戰(zhàn)火四起的年代,災民們無處可逃。他們只能在心里懷著一點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還是死的無盡道路上不斷前行。每天都會有無數(shù)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誰去關心呢?當活著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望,當食物已經(jīng)變成衡量生命價值的唯一計量單位,在日軍轟炸機的陰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難保。人尸為狼狗所食的慘烈可怖的情景,見證了那個時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滅。
然而,我們慶幸,在那個時代,總還有那么幾個閃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動我們;ㄖ,一個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個母親,她堅強、現(xiàn)實,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憑借自己護犢的本能,一路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地堅持。白修德,一個美國的記者,作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這場災難之中,然而他有作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為記者的責任感。他隨著災民們歷經(jīng)了種種苦難,突破重重阻礙,將河南大旱的現(xiàn)實和真像告訴全世界,讓河南的災情得到了重視,獲得了救濟。在大災大難之中,終究還是有那些溫暖我們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講述那個年代災難的電影,它既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深深的苦難,又體現(xiàn)了災難之中那些感動我們的一次次閃光。它講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帶給了我們最強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1942觀后感4
這天懷著沉重的情緒觀看了馮導的《1942》,電影情節(jié)觸目驚心,催人淚下。個性是那熟悉的口音和方言更是將我深深的帶入電影情節(jié)中去……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雖然如今離《1942》那個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但那個年代的苦難聽老一輩們講過,苦難、戰(zhàn)爭、饑荒是那個年代的主題詞。《1942》中的場景讓我更深刻的領悟到了老一輩們當年深情的講述。
1942年河南大旱,螞蚱泛濫成災,糧食顆粒無收,再加之戰(zhàn)爭逼近,千百萬民眾離鄉(xiāng)背井,外出逃荒,餓殍遍野,路途中還有日軍的轟炸,這是怎樣的一幕悲涼?百姓們帶著饑餓和寒冷、掙扎和痛苦、希冀和憤怒走在逃難的'慢慢長路上,在這段艱難的路途中有人心的冷漠、絕望,但同時也洋溢著人性的善良、親情的溫暖,更有對家鄉(xiāng)的難以割舍。范老東家?guī)б患胰顺鰜硖踊氖菫榱俗屓嘶睿瑸槭裁吹搅岁兾,人全沒了?于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樣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個死。”老東家:“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饑餓、寒冷、戰(zhàn)爭,老東家未曾想是否能再走幾百公里活著回到故鄉(xiāng)-延津,然而他依舊堅定不移的走著,走著……落葉歸根,狐死首丘,家鄉(xiāng)的黃土和一草一木永遠是離鄉(xiāng)人不變的眷戀。范老東家在回鄉(xiāng)途中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妮兒,別哭了,身子都涼了!毙」媚镎f,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茫茫的白雪、泥濘的泥巴路、錯亂疊嶂的黃土坡,這是何等的凄涼,何等的讓人百感交集。親人一個個離去,小姑娘幼小的心靈除了悲傷只有絕望,此時她更需要的是親人的依靠!澳輧,叫我一聲爺,咱爺倆就算認識了!狈独蠔|家的善良再一次流露出了人性的光芒。
歷史災難在影片中的重現(xiàn),不僅僅僅是讓當今的咱們深刻的浮想到那個時代,同時也是對咱們心靈的一次洗禮。不管是災難、戰(zhàn)爭、饑餓、寒冷……人性的光芒、故鄉(xiāng)的深情都將是不可磨滅的!
1942觀后感5
人們不能忘記歷史,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卻又不能正視歷史。咱們似乎習慣了馮小剛的幽默路線,卻不想他在20xx年賀歲檔帶著咱們嚴肅了一把。在影視劇極端娛樂化的這天,馮小剛拍這樣一部超風險的電影,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從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到電影拍成,已過去了二十個年頭,創(chuàng)作者的沸騰血性早已凝固成巖石一樣,支撐著從未泯滅的信念。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我沒站起來,調整了一會兒,幾乎是最后走出電影院的。當天晚上做了一宿的夢,夢見全是長滿了蟲的糧食,夢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來,我去看了看家里糧食是否長了蟲。
我明白這是正因《一九四二》。在影視劇極端娛樂化的這天,馮小剛拍這樣一部超風險的電影,可見其人生態(tài)度執(zhí)著。從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到電影拍成,已過去了二十個年頭,創(chuàng)作者的沸騰血性早已凝固成巖石一樣,支撐著從未泯滅的信念。讓這天遠離苦難的人們無論老中幼,親見我那苦難民族的一場災難,這雖與當下燈紅酒綠不甚和諧,但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深陷于一場內心的煎熬。
散場時,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說“太慘了”,他們在影院燈光啟亮的瞬間,只能簡單說出內心真實感受。咱們民族百年來有多少“太慘了”的歷史淹沒在史籍之中。我以前看見過一組民國時期西方人拍攝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釋說:逃荒的`災民毫無目的地流動,所到之處樹皮全被剝光,幾萬人不見一個笑容。咱們在《一九四二》中能夠看到這種對人生麻木至極點的影像,真實震撼。我原以為中國導演不喜讀史也不具史觀,拍不出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這樣具有歷史凝重感的作品,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一個滿身光環(huán)的人愣是褪去光環(huán),闖入黑暗之中尋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認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擔苦難,那你絕對就應去看《一九四二》,不好以為苦難離你會很遠,一九四一年時河南也有許多人這么認為?吹臅r候務必要多想一步,甜蜜與苦難究竟相隔多遠。
【1942觀后感】相關文章:
《1942》觀后感范文04-03
國學觀后感09-02
姜子牙觀后感12-31
《情書》的觀后感09-20
袁隆平的觀后感09-20
上甘嶺觀后感09-20
戲劇的觀后感11-20
弱點觀后感11-20
戰(zhàn)馬觀后感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