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冬至的知識

時間:2023-10-13 11:26:41 冬至節(jié) 我要投稿

冬至的知識錦集15篇

冬至的知識1

  冬至的來歷

冬至的知識錦集15篇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后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渡袝ぢ逭a》記載:周公“朝至于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桿,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guī)劃了滅商后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jù)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jīng)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jié)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來一般春節(jié)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xiàn)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guān)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jié)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養(yǎng)生的常識訣竅

  一、冬至吃湯圓御寒

  湯圓是御寒滋補之物適合冬天食用。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yǎng)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另外,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后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后氣短乏力等癥狀。中醫(yī)歷來將湯圓視為補虛、調(diào)血、健脾、開胃之物。

  而內(nèi)餡主要以果料和干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營養(yǎng)豐富。

  現(xiàn)代醫(yī)藥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湯圓中的黑芝麻有顯著的醫(yī)療保健作用。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延緩衰老,有潤五臟,強筋骨、益氣力等作用,強壯身體,益壽延年,滋補肝腎,潤養(yǎng)脾肺,對掉發(fā)白發(fā)有食療作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的作用。核桃性溫、味甘,有健胃、補血、潤肺、養(yǎng)神等功效!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

  二、冬至養(yǎng)生吃堅果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時“陰氣盛極而衰”,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由動轉(zhuǎn)靜。各色各樣的堅果卻開始“爭奇斗艷”,成為我們的過冬好伙伴。的確,中醫(y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jié)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shù)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yǎng)生的竅門。

  杏仁:它富含鋅、鎂、鉀、鐵等礦物質(zhì),其鈣含量更是所有堅果之冠,氨基酸種類也非常齊全。從藥用講,杏仁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藥,有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本草綱目》認為其有“潤肺,消積食,散滯氣”三大功效,對五臟都有好處。經(jīng)常食用還有養(yǎng)顏益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腦血管的功效。吃杏仁不挑“人”,每天20克左右為宜,但要注意腹瀉的時候最好避免食用。

  核桃: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礦物質(zhì),以及B族維生素和和維生素E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有防止細胞老化、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中醫(yī)認為核桃仁味性甘溫,有“黑發(fā),固精,治燥,調(diào)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定喘,順氣補血。無論生食、炒食,還是配制糕點、糖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食用時不要去掉其表面的褐色薄皮。

  栗子: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譽,是一種“味美價廉”的滋補良藥。與其他堅果不同,它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堅果多3~4倍,蛋白質(zhì)和脂肪相對較少,還富含胡蘿卜素、核黃素、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栗子味甘、性溫,有補腎壯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適用于腎虛、腰膝酸軟無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癥。栗子一次不可食用太多,每天30克左右為宜,肥胖、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

  榛子:榛子有著獨特的保健功效,它鈉含量低,但礦物質(zhì)含量高,是人體所需鈣、鎂、磷和鉀等礦物質(zhì)的良好來源。每天吃30克左右,對平衡血壓、降低膽固醇,以及骨骼生長有積極作用。中醫(yī)認為,榛子性平,味甘,入脾、胃經(jīng),有調(diào)中,開胃,滋養(yǎng)氣血,明目的作用,尤其適合食欲不好、乏力、形體消瘦、病后體虛、視物不明的人。老人和兒童常食榛子,還有助于保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

  花生:花生蛋白質(zhì)含量非常豐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體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質(zhì),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鎂、鐵、鋅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侗静菥V目拾遺》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補氣、清咽止癢”,經(jīng)常食用有養(yǎng)血補血、補脾潤肺、滋潤肌膚的效果,對心腦血管也有益。需要注意的是,花生最好連皮(即紅衣)一起食用,可增強養(yǎng)血止血的效果,每次食用20~30克左右為宜,跌打瘀腫、消化功能不好、做過膽囊切除手術(shù)或有嚴重膽病的人不宜多吃。

冬至的知識2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F(xiàn)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shù)九,節(jié)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shù)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年糕

  杭州年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食物,屬于農(nóng)歷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jié)和冬至,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講究吃年糕。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tǒng)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胺焙汀胺蓖,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冬釀酒

  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釀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撲鼻。斟酒入杯,酒香漸漸泛起、然后擴散,最后滿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氣,讓人不飲先醉。不過冬釀酒度很淡的,老少婦孺均能喝上兩杯。舊時的蘇州冬釀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冬至團

  蘇州人冬至夜吃“冬至團”。冬至團又稱“稻窠團”,用糯米粉加餡料做成,餡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蘿卜絲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贈送親友。冬至團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卜絲為餡,祭祀并互相贈送,F(xiàn)在仍有吃冬至團子的習俗。

  冬至是數(shù)九第一天嗎

  冬至當天就是數(shù)九的開始,每年的'冬至日在公歷的12月21日到12月23日,數(shù)九從這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總共有八十一天,人們稱之為“數(shù)九寒天”。數(shù)九是一個天氣由寒冷變?yōu)闇嘏倪^程,其中三九最冷,而數(shù)到九九時已是大地回春。

  數(shù)九習俗起源于何時,現(xiàn)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jīng)流行。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shù)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數(shù)九寒天,就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實際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數(shù)九計日。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shù)。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jīng)到來。

  為什么要數(shù)“九”呢?為什么不數(shù)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征暖來寒去。九,為“至陽”之數(shù),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shù),“至陽之數(shù)”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但吃水餃最為常見。北方說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餃子了吧,冬至吃餃子已經(jīng)成為一種傳統(tǒng),想想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也是極好的。

  每至冬至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的。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他把羊肉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冬至吃餃子餃子可以是豬肉或牛肉、羊肉配上韭菜或茴香、大蔥、西葫等作餡。冬至吃餃子,是紀念醫(yī)德高尚的“醫(yī)圣”張仲景。當然,在北方冬至吃餃子,不僅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冬日進補的養(yǎng)生食俗。

冬至的知識3

  冬至晚上為什么不能出去:

  冬至晚上不能出去是因為,很多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祭祀祖先的習俗,而冬至上墳祭祀的時候陰氣比較重,所以在祭祀之后一般都會早點回家。

  冬至有什么禁忌不能做:

  【不宜婚嫁】

  冬至期間不宜婚嫁,因為古人把冬至前一天稱為四離日,離日為不吉利的日子,而是一件大喜事肯定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

  【不宜搬家】

  冬至期間不宜搬家,因為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在寒冷的日子搬家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

  【不宜同房】

  冬至期間不宜同房,民間有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期間是人體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同房的人,陰陽不調(diào),非常不利身體,還會影響后代的繁衍。

  【不宜回娘家】

  冬至期間不宜回娘家,民間有冬至回娘家對公公不益的說法。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比較封建的思想,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嚴格遵循。

  冬至祭祖習俗:

  在時節(jié)轉(zhuǎn)換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們一起過節(jié)。一般來說,冬至雖然不是正式家祭,但應該給祖先的靈位前祭獻供品和香火,酪酒一盞而后全家在一起同慶。此外,還有上墳燒紙、送寒衣等風俗。所謂送寒衣,就是為已故的祖先送去御寒的衣服。過去在民間信仰看來,人有人世,死人有鬼世。已故親長雖然軀體已經(jīng)死亡,但靈魂還在鬼世生存,不同季節(jié)需要不同的飲食、服裝,尤其秋盡冬來,鬼魂也是很怕冷的,所以才流行送寒衣,這是懷念祖先的一種表現(xiàn)。這些活動,無論是祭天,還是祭祖,都是冬至節(jié)的一種宗教活動,雖然帶有很濃重的迷信意味,但是卻有著一種美好的期望在里面,表達了人們的某種意愿。

  冬至祭祖有什么風俗:

  浙江寧波:

  正月,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

  廣東東莞:

  正月初一,大多數(shù)人家先在歷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河南開封:

  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xù)向祖宗跪拜致祭,拜!澳旮!。

  湖北羅田:

  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東北地區(qū):

  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fā)紙接種”。

  粵桂地區(qū):

  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shè)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qū):

  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后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qū):

  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lǐng)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冬至的知識3

  1、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冷水洗臉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冷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冬季外出冷空氣侵襲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結(jié)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2、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后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3、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循環(huán),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方便時可用中藥泡腳,這里有個藥方,可以在水中放幾片當歸、紅花、川斷及金銀花等,可以活血補腎,還可以防止冬天皮膚干燥、皸裂。

  4、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

  5、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溫水刷牙

  冬天刷牙最好用溫水。醫(y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tài)的調(diào)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太熱的水也不好。

  6、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穿衣適溫

  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攝氏度,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qū)θ梭w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由于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中醫(y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nèi)臟,可引致腹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陽痿、腰腿痛等病癥。

  7、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定時開窗

  天氣寒冷,很多人不愿開門開窗,加之現(xiàn)在家庭安裝的空調(diào)越來越多。在空調(diào)房間內(nèi),往往長時間處于封閉狀態(tài),空氣流通不良。同時,室內(nèi)外溫差較大,還可能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內(nèi)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此,需定期打開窗戶通風,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減少細菌的滋生。

  8、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常曬太陽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冬季養(yǎng)生,由于大自然處于“陰盛陽衰”狀態(tài),而人順應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jīng)脈的作用。

  9、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夜忌憋尿

  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習慣,認為忍一時并不會有多大的傷害,尤其是冬季氣候寒冷,有的人冬夜就寢后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專家提醒,可不要小看這不經(jīng)意的憋尿,有尿意而不及時排尿?qū)ι眢w危害是很大的。憋尿會使有毒物質(zhì)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10、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室溫恒定

  首先室溫應保持恒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陽氣。溫度過高則室內(nèi)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22℃之間為好。室內(nèi)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可以使用加濕器。

  11、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睡勿蒙頭

  有很多人喜歡蒙頭睡覺,特別是冬季由于氣溫低,更是有人喜歡將頭、臉全都埋進被子。在室內(nèi)空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樣做會造成氧氣不足。蒙頭睡覺的害處還在于被子內(nèi)通風不良、空氣污濁,人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使被子內(nèi)新鮮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越積越多,易使人產(chǎn)生缺氧癥狀。重者,會因缺氧使人做噩夢,精神恐懼,突然驚醒,久而久之,還可引起神經(jīng)衰弱等后遺癥。

  12、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溫水洗澡

  冬季少洗澡多保濕,可避免乏脂性濕疹。洗澡時盡量用溫水,避免過燙。一般油性皮膚的人在冬季一周洗兩次澡即可,干性皮膚的人一周洗一次澡為佳,最好少用或不用肥皂、沐浴露等,洗完澡后要擦保濕霜。

  冬至節(jié)簡介

  冬至,是我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jié)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xiàn)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后,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闭f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冬至的知識4

  冬至氣候特征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qū)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qū),即使在當?shù)刈罾涞?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三候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jié);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的知識5

  十二月二十二日 星期一 太陽公公暖洋洋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的“冬至”!

  今天早上,我們上完早讀,老師領(lǐng)著我們和金燦燦的太陽公公合影,有三架飛機和我們合影,有一架大大的飛機飛走了。合完影以后,我們一起排著隊回班。老師就給我們講了“冬至”的小知識!

  第一,冬至的起源。

  第二,老師教我們背誦《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三,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九九消寒圖》!皥A圓的.銅錢消寒圖”和“漂亮的梅花消寒圖”。

  “梅花消寒圖”一枝梅花上有九朵梅花,梅朵梅花上都有九個花瓣兒,一天涂一個花瓣。

  “銅錢消寒圖”里面有九個格,每個格里都有九天,一天涂一個銅錢。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圖“銅錢消寒圖”的歌謠: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草青青!請看我的消寒圖:

冬至的知識6

  冬至民俗

  一、冬至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的一種方法,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吨芏Y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國泰民安。《后漢書禮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碧扑螘r,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guān)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薄肚寮武洝穭t直言:“冬至大如年!睗h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nèi)只有潮汕地區(qū)延續(xù)此習。

  二、南吃團子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習俗。湯圓也稱湯團,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萊、果、更豆、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

  三、北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每年農(nóng)歷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亦是為了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之事。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返鄉(xiāng)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guān)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舍“祛寒嬌耳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大家每人兩只“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四、消寒會

  《天寶遺事》載,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則掃雪通路,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稱之為暖寒會。后人在冬至之后,招集朋友,輪番聚飲,稱為消寒會!督鹆隁q時記》記載:“吾鄉(xiāng)當冬至節(jié)后,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余,兼及韻事!

  五、獻襪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言:“亞歲迎祥,履長納慶!碧拼≌f《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焙筇啤吨腥A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贝撕髬D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于下,日永于天,長履景福,至于億年!币虼,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jié)。

  六、窖鮮花

  宋朝時,北平人在冬至后,挖地為窖,以焰火熏烤,在窖中種植花卉瓜果,時常澆灌,使其生長。明代張置的《疑耀》中有較為具體的記述:“京師風俗,人冬以地窖養(yǎng)花,其法自漢已有之。漢室大官園冬種蔥韭菜茹,覆以屋房,晝夜嫌溫,火得煌氣,諸菜皆生……今內(nèi)家十月即進牡丹,亦是此法,然在漢止言覆以屋房而已,今法皆掘坑塹以窖之。蓋人冬土中氣暖,其所養(yǎng)花木,借土氣火氣相半也!倍琳缰畷r,賣花聲便在街巷中到處響起,女子爭相購買。山茶、茉莉、慈蘭、珠蘭之類的鮮花,用銅絲編制成別致的形狀,或如半環(huán),或綴成圓環(huán),可在鬢邊斜掛或襟前點綴。而芍藥、碧桃、海棠、玫瑰等花,選取鮮嫩待放的花苞,圍插成巨球或者制成彩籃,懸掛在帳中,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冬至的知識7

  數(shù)九寒天要養(yǎng)陽

  在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有"冬至陽生春又來"之說,可見"冬至"與"陽氣"之間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冬至過后,人體內(nèi)的陽氣逐漸增多,陰氣相應減少。因而此時養(yǎng)生應陰陽兼顧,或在養(yǎng)陽的基礎(chǔ)之上再養(yǎng)陰,即中醫(yī)所講的"陽中求陰"。同時,由于陽氣在冬至前后才逐漸萌發(fā),因此要特別注意補充陽氣并固本培元,只有體內(nèi)的陽氣充足,機體方可安康無疾,繼而才能益壽延年。

  在冬至時節(jié)養(yǎng)生,首先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在清晨和氣溫最低的夜晚,盡量不要出門,在白天外出時應注意添加衣服,特別是頭和腳要"捂嚴"一些,睡覺時應多加增一層被褥。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的二十字方針,保持健康的作息規(guī)律。第三,要本著少食多餐的原則,多吃溫熱性的食物,以護脾益腎。

  有虛癥才需大補

  所謂"三九嚴寒補一冬,來年四季無病痛",寒冷的冬至前后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由于冬日天寒,人體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yǎng)多于其他季節(jié),身體的新陳代謝也相對于旺盛,此時進補東西很容易被吸收。

  當然,進補也需因人而異。中醫(yī)認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老年人或者身體虛弱的`人、亞健康的人可稱為虛癥者。有虛癥的人需要大補,無虛癥的人只需小補。另外,所謂"虛癥"又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等。要按"虛癥"的不同種類采取不同的進補方式,才能達到進補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

  如果常感到疲勞神卷,不愿多說話,或出現(xiàn)面色無光澤,甚至自汗、舌淡和脈象虛弱情況,則屬于氣虛癥,可用生曬參、黃芪等補氣的藥材滋養(yǎng)。如果發(fā)覺四肢冰冷,臉色發(fā)白,疲勞神卷,甚至出現(xiàn)尿液多且清、大便稀、舌淡苔白的情況,則屬于陰虛,可用紅參、鹿茸、冬蟲夏草、仙靈脾、肉蓯蓉、胡桃肉等補陽藥進行滋補。

冬至的知識8

  冬至吃餃子的順口溜

  1、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一)

  北方冬至包餃忙,冬至南方熬高湯;

  若要一年不生病,快找名醫(yī)下膏方。

  冬令進補是時尚,別忘祖宗燒點香;

  陰陽調(diào)和很重要,闔家幸福都無恙。

  2、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二)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千年習俗又流傳。

  3、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三)

  冬至大學紛紛下,燒鍋開水煮餃子。

  不要人夸味道好,只要餃子吃的香!

  4、冬至吃餃子順口溜(四)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餡。

  面團圓圓杖下扁,筷子取餡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瓏褶,皮薄餡大鍋不沾。

  山西陳醋山東蒜,餃子浮沉幾人饞?

  5、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五)

  動凍纖指玲瓏褶,或蒸或煮誘人涎;

  溫暖鄉(xiāng)屋香飄遠,再蘸陳醋不一般。

  冬至吃餃子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有關(guān)。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并且酷愛醫(yī)學。

  東漢末年,連年混戰(zhàn),“民棄農(nóng)業(yè)”,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各地連續(xù)暴發(fā)瘟疫,于是,他發(fā)憤研究醫(yī)學,立志做個能解脫人民疾苦的醫(yī)生。后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yī),被人稱為“醫(yī)中之圣,方中之祖”。

  相傳張仲景老年還鄉(xiāng)時,正逢大雪紛飛的冬天。街頭很多因戰(zhàn)亂流離失所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不少人耳朵都被凍爛了。

  張仲景看到這個情況,內(nèi)心不忍,于是令人在南陽關(guān)東邊搭起了一個醫(yī)棚。讓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做餡,然后包成餃子。施舍給百姓。這頓餃子把不少鄉(xiāng)親的凍耳朵給治好了。此后,每逢冬至進九,大家都紛紛爭食餃子,有諺語“冬至的餃子不凍耳”。

  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

  冬至后,中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人們要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室內(nèi)要通風換氣,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多吃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赤豆、大棗、銀耳等;保持暢達樂觀,適當進行鍛煉。

  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氣寒冷,體內(nèi)陽氣剛剛生發(fā),比較弱小,養(yǎng)生要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平衡、順應自然。因此要注意躲避寒冷、適當運動、多多休息、心情平穩(wěn),養(yǎng)護自身內(nèi)剛剛生發(fā)的弱小陽氣,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長繁盛。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后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此時人體內(nèi)陽氣蓬勃生發(fā),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而發(fā)揮其滋補功效。也就是說,冬至前后是進補的最好時機。但是,并非隨意亂補就能達到效果,冬季進補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zhì)虛弱和患有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jié),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zhì)結(jié)合,會生成一種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zhì)和致癌物質(zhì),就會因在腸內(nèi)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三忌慕名進補。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yǎng)豐富,雞湯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zhì)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里的雞油大都屬于飽和脂肪酸。

  四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冬至的知識9

  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知識

  冬至起居知識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捌鹁佑谐,養(yǎng)其神也,不妄勞作,養(yǎng)其精也”,冬令時節(jié)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yǎng)神氣,勞逸適度可養(yǎng)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寒氣內(nèi)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nèi)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yǎng)腎至關(guān)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guān)注腎的調(diào)養(yǎng),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冬至運動知識

  運動方面,由于大雪節(jié)氣萬物潛藏,運動養(yǎng)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宜做過于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鐘或下午2-3點鐘)。

  冬至飲食知識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y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后,又容易引起體內(nèi)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huán),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冬至情緒知識

  冬至養(yǎng)生也要重點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jié)性情緒病”。季節(jié)性情緒病是精神抑郁癥的一種,病人每每在陽光減少的冬季,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病癥。有抑郁情緒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堅持多曬天陽,還可以每天做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尤其是靜坐和冥想的`練習,能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貓子”。

  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盡量與人接觸,這樣可以將憂郁減到最低程度。

  冬至習俗

  冬至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痹谥袊狈,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冬至赤豆糯米飯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的知識10

  是冬至吃羊肉還是立冬吃

  冬至和立冬都可以吃羊肉。

  不過,民間大部分地方是冬至吃羊肉,冬至食用羊肉的這一習俗在我國流傳的比較早一點。進補首選羊肉,因為羊肉營養(yǎng)豐富,冬季食用能強身健體。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又到了該吃羊肉的季節(jié)了,如今,人們對羊肉的常用做法,不外乎爆、烤、涮、燉幾種。每種做法都各有其風味和特點,蘊含的營養(yǎng)成分也不盡相同。

  立冬吃羊肉的好處

  1、滋補暖身

  羊肉是常見食材,中醫(yī)認為: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在《本草綱目》中有提到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因此在天氣較寒冷的立冬時節(jié),進補些羊肉對身體抵御嚴寒是十分有幫助的。

  羊肉

  2、增強抵抗力

  中醫(yī)認為:羊肉入脾經(jīng),羊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等物質(zhì),立冬吃羊肉羊肉后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身體抵抗力的作用,冬天經(jīng)常進食羊肉可以提高體能、改善體質(zhì)。

  傳統(tǒng)立冬吃什么

  傳統(tǒng)立冬吃:北方吃餃子;南方吃些雞鴨魚肉;臺灣吃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食物進補;南京吃生蔥;福建潮汕吃甘蔗、炒香飯;山東滕州吃羊肉湯;江南地區(qū)吃赤豆糯米飯;閩中喝草根湯等。

  立冬在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jié),此時作為冬季的.開始,講究冬藏避寒、補冬養(yǎng)身,適宜吃一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zhì)及脂肪,產(chǎn)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牛肉

  立冬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養(yǎng)生

  南方多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zhì)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y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北方吃餃子: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jīng)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冬至的知識11

  冬至的由來

  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zhuǎn)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guān),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

  關(guān)于冬至的傳說

  冬至傳說之一

  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如何養(yǎng)生

  御寒

  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養(yǎng)生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小孩在早晚氣溫較低時盡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yǎng)藏

  冬至后,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yǎng)生當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fā)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nèi)的陽氣。補養(yǎng)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yǎng)生亦應適當補養(yǎng)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藥食,注意生活規(guī)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干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yǎng)生的重要內(nèi)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臥室內(nèi)要適當通風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晚上泡泡腳

  對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泡腳的時候,最好選用高一點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將整個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涼。如果頭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據(jù)各人喜好,還可以加入幾片姜或些許鹽,有助于驅(qū)寒和治療腳部皮膚等疾病。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來的時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溫脈養(yǎng)血。

  預防感冒

  冬天除了用飲食預防感冒外,還可以食用一些特別的手段來保護身體。比如將麝香虎骨膏貼于涌泉穴上,24小時更換一次,這樣可以起到預防感冒的效果。另外將食用的小蘇打用涼開水配成6%的水溶液或5%的醋溶液,每次滴鼻2~3滴,或用棉簽蘸取擦鼻孔,每3小時一次。用茶壺或者茶杯一個,倒入開水后使鼻孔對著冒出的蒸汽呼吸,距離以能忍受為宜,直至水不冒氣為止,每日5次,對預防感冒和鼻炎都有一定好處。

冬至的知識12

  羊肉

  中醫(y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為當下最流行的進補方法。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shù)九”,正如俗語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后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御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為進補最佳食譜。對于老百姓來說,吃羊肉自然也就被列為冬季進補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

  餃子

  我國北方地區(qū)民間素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guān)系,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肉餡的餃子,則寓意“鼓財”;酸菜餡寓意“算財”;芹菜餡則代表“勤菜”,都有吉祥的寓意。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據(jù)說是古代河南名醫(yī)張仲景因記掛鄉(xiāng)親們在冬天耳朵受凍,遂于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guān)空地上搭起醫(y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xiàn)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fā)熱。為了紀念他,民間百姓就將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傳承延續(xù)至今。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尤其是狗肉燉豆腐,更是所謂的“東北八大燉”之一。

  餛飩

  北方人在冬至日有吃餛飩的習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后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冬至吃餛飩希望可以破除“混沌”變聰明。人們在制作冬至吃的'餛飩時,往往在餡料中加入生姜,食鹽,味精等調(diào)味料,這樣調(diào)制出的餛飩餡香而不油膩,十分美味。

  冬至南方傳統(tǒng)美食

  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tǒng),冬至會舂糍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jié)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

  吃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肴,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nóng)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jīng)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冬至養(yǎng)生知識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捌鹁佑谐#B(yǎng)其神也,不妄勞作,養(yǎng)其精也”,冬令時節(jié)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yǎng)神氣,勞逸適度可養(yǎng)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

  寒氣內(nèi)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nèi)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yǎng)腎至關(guān)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guān)注腎的調(diào)養(yǎng),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冬至運動知識

  運動方面,由于大雪節(jié)氣萬物潛藏,運動養(yǎng)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宜做過于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鐘或下午2-3點鐘)。

  冬至飲食知識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y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后,又容易引起體內(nèi)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huán),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冬至情緒知識

  冬至養(yǎng)生也要重點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jié)性情緒病”。季節(jié)性情緒病是精神抑郁癥的一種,病人每每在陽光減少的冬季,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病癥。有抑郁情緒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堅持多曬天陽,還可以每天做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尤其是靜坐和冥想的練習,能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貓子”。

  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盡量與人接觸,這樣可以將憂郁減到最低程度。

  冬至如何養(yǎng)生有利身體健康

  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為“進九”之始。在冬至養(yǎng)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習慣自冬至起“數(shù)九”。所以冬至養(yǎng)生首先要多著衣、避寒邪,特別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運動:動中求靜

  冬至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上升,我們體內(nèi)的陽氣如何升發(fā)呢?“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通過合理的運動就可以幫助我們升發(fā)體內(nèi)的陽氣,但是過度的升發(fā)陽氣就會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蟄藏的養(yǎng)生道理了。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飲食:補充津液

  另外還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nèi)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

  養(yǎng)心:寬厚暢達

  養(yǎng)生也要重點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兒女要對老人噓寒問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養(yǎng)。

  首先在鍛煉上

  不適合劇烈運動,如運動過大,身體大汗淋漓,毛孔張開,陽氣易從皮膚外泄。人體的皮膚好比樹葉,夏季出汗降低體溫、幫助人體排毒,在冬天,則應該像松針一樣收攏,利于閉藏。所以《內(nèi)經(jīng)》中冬季養(yǎng)生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也”。

  不是完全不運動,活動前前要充分熱身,以強度適中的運動為主,讓身體發(fā)熱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比較合適。還要注意空調(diào)的使用,不要因為天寒,室內(nèi)空調(diào)使用過度,很多在寫字樓工作的人都會有體會,那冬日的寫字樓熱得和夏天一樣,每人穿半袖、襯衫、裙子,熱得出汗,毛孔都開著,出門就是零下,寒氣正好侵入體內(nèi)。

  科技改變生活,我們使用也要適當,生活才會美好,否則,人類總是自作聰明,聰明過度,太貪心,身體就會出現(xiàn)問題。

  其次冬季人們順應自然

  活動少,再有,城市生活繁雜,年底臨近,工作壓力加大,加上寒冷,抑郁焦慮情緒容易產(chǎn)生,兩者有可能交替發(fā)生,那么,我們對應自然,冬季要多多曬太陽,尤其要多曬后背,背部是身體重要的七條運輸和管理陽氣的經(jīng)脈匯集處,經(jīng)常背對日光而坐,讓太陽把脊背曬得微暖,體內(nèi)陽氣充足,經(jīng)脈通暢,我們又可以精神抖擻地享受生活。

  女性還可以用玫瑰花、厚樸花、枸杞子泡茶飲用,調(diào)整氣機。

  再次,飲食調(diào)理

  冬至這一天,我國歷來有吃餃子的習俗,兒時老人都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好吃不過餃子,說明老祖宗對這個節(jié)氣的重視。鑒于這時陰氣盛、陽氣初升,建議大家吃羊肉大蔥餡兒餃子,有扶陽溫通的補益作用。羊肉陰陽都補而偏補陽,蔥白通陽開竅醒神,吃過后暖胃強心,并且對冠心病心動過緩有很好作用。

冬至的知識13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jié)、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nèi)涵,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jié)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jié)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俣,“數(shù)九寒天”開始;

  ②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鄱凉(jié)氣第一天,即一九第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堋岸敛欢孙溩油,凍掉耳朵沒人管”,北方會吃水餃,南方則有吃冬至湯圓、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的知識7

  冬至的別稱有哪些

  冬至,又名冬節(jié)、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jié)。冬至的起源悠久。人們將冬至稱為小年,是因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秦漢又續(xù)沿其制,這個觀念一直流傳到今天。漢代改稱冬至為冬節(jié)、日至。從南北朝至唐宋稱冬至為亞歲或歲首。

  冬至為我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時間在陽歷的二十二、二十三日間。按照天文學的解釋,冬至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緯度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其后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我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念則認為此日陰極而陽至,日南至,漸長至也。這些自然現(xiàn)象成為豐富多彩的冬至日活動的依托。

  冬至的別稱長至。也叫長至節(jié)。這是以自然現(xiàn)象為基礎(chǔ)的別稱。自夏至以后白晝漸短,到冬至達到極點,其后白晝漸長,因此冬至別稱長至,意謂白晝之長將(已)至。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詩云: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若將冬至視作節(jié)日,相應地也就有了長至節(jié)的別稱。冬至日,為長至節(jié)。小學學生衣新衣,攜酒脯,各赴業(yè)師拜。

  亞歲。這是與年節(jié)相比較而生的別稱。意思是冬至亞賽年節(jié),和俗諺冬至大如年如出一轍。魏陳思王曹植《冬至獻襪頌表》有句云:伏見舊儀,國家冬至,……亞歲迎福,履長納慶。又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浙江臨安》:冬至俗名亞歲,人家互相慶賀,一似新年。吳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說。

  在民間,將此二者加以比較的俗諺頗多,這些俗諺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冬至節(jié)俗的大眾心理和社會生活基礎(chǔ)。

  冬至俗諺冬肥年瘦。這是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來比較年節(jié)和冬至。據(jù)說此俗以江浙一帶為最,其實北方此俗亦盛,前引河北《懷來縣志》即稱冬至拜節(jié),或以羊酒相饋遺,謂之肥冬。在我國北方的絕大部分地區(qū),一般民眾一年辛勤勞作,是很少品味酒肉的。秋收之后,農(nóng)事告竣,新谷入倉,鄉(xiāng)村的糟坊(酒作坊)也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工作,爐火通紅,酒漏滴香。而在小雪、大雪之后,年節(jié)準備工作開始,宰豬殺羊,廚溢肉香。冬至節(jié)在年節(jié)前,正是諸物豐饒之時,各家飲食自不待說,親友賀節(jié)所攜禮物也頗貴重。而當年節(jié)之時,諸物已或多或少有所消耗。就生活的肥瘦(舊時鄉(xiāng)民談菜肴的好壞,多以肥瘦、也就是肉的多少論之;推而廣之,肉的多少或多或少也就意味著生活的好壞)而言,當然是冬肥年瘦了——一句俗諺,正道出了冬季鄉(xiāng)土生活某一方面的狀貌。

  冬至大如年。也稱冬至大似年,大冬大似年。這種比較和冬肥年瘦的比較基點大體是一致的,因此有人說:十一月冬至節(jié),叢火,把家廟、福祠、灶王,拜父母尊長,設(shè)家宴,親戚相賀,與元旦一例。諺云大冬如大年,即吳中肥冬瘦年之說也。但是,兩句俗語的比較事項卻稍有些差別,冬至大如年更注重的是節(jié)日的禮俗,是說冬至與年節(jié)的禮俗活動相差無幾,所謂(冬至節(jié))諸凡儀文,加于常節(jié),故有冬至如大年之謠。

  九九歌與消寒圍每當冬季來臨時,慈愛而靈慧的母親們給孩子吟出這樣的歌謠:一九二九不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開,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冬至的10大習俗特色

  1、享祀先祖

  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稏|京夢華錄》講京師最重冬至節(jié),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志》記載:“節(jié)朝懸祖考遺像于中堂,設(shè)拜奠,其儀并依元旦!痹谧谧逯贫扰d盛的`南方地區(qū),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备=ㄊ×餍卸良漓胧甲娴娘L俗,如萬歷《建陽縣志》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备=胱嬗脤iT制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shù)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shù)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shù)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shù)。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jīng)已到來。

  3、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冬至過節(jié)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guān)于該節(jié)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4、吃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jīng)、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睂嶋H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jié)令飲食而已。

  5、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F(xiàn)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jié)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6、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jīng)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皽珗A”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皥A”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xiàn)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7、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

  赤豆和糯米為1:2.5的比例,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nèi)(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為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凈后,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后,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老一輩的長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產(chǎn)婦滋補產(chǎn)后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嬰兒。這道食譜糯米噴香,臘肉油而不膩,赤豆和花生都燜入味了,特別好吃。若是想吃得更為健康,可減少臘肉的比例,增加多一點豆類雜糧亦可。

  8、冬釀酒

  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后陽氣上升而得名,農(nóng)歷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氣,因為這一天過后,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蘇。一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fā)掘出“冬釀”兩字,才稱之為冬釀酒。

  9、冬至做節(jié)

  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zhuǎn)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彼赃@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guān),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

  10、冬至贈鞋

  冬至節(jié),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主要體現(xiàn)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F(xiàn)在則多數(shù)是從市場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jié)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夸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的知識14

  冬至的美好寓意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于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jié),民間由此開始“數(shù)九”計算寒天,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shù)九。

  冬至由來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jié)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nóng)事的歷法補充,采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jié)氣。

  “平氣法”用測影確定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jié)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jié)氣”,統(tǒng)稱為“二十四節(jié)氣”。

  冬至習俗

  農(nóng)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yè)之余,擇日拜神祭祖。并逐漸發(fā)展成節(jié)日宴飲活動,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在冬至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冬至習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祈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至今,我國南方沿海一帶還延續(xù)著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會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diào)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qū)有“東丸節(jié),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姜飯則是時節(jié)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臘味姜飯,適合時令。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冬至時節(jié)的習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丸。不僅自家吃,還會贈送親友表示祝福。有的還會帶上煮熟的冬至丸,準備水果、香、銀紙等祭品,上山掃墓,祭祀祖先。

  吃餃子

  吃餃子是北方人的傳統(tǒng)風俗,有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冬至的知識15

  冬至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一起做手工掛飾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重要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關(guān)于冬至節(jié)氣的手工掛飾,讓孩子們懂得了冬至節(jié)氣的非凡意義,感受不一樣傳統(tǒng)文化。

  材料可以是成人提前準備好的圓形紙板或是網(wǎng)上購買的材料包,手工呈現(xiàn)內(nèi)容關(guān)于冬至即可,如雪人、餃子食物等,成人可以先帶著孩子了解冬至節(jié)氣的元素有哪些再進行制作。

  活動二:一起尋冬的記憶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是我們農(nóng)人一年耕作的基本規(guī)律,也是萬物輪回生長之理。每個時節(jié)都有各自不同的、只屬于這個時間的細微變化,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走到戶外,跟隨節(jié)氣追尋冬的腳步,打開五官感知冬季自然變化。

  活動三:吃過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說的是冬至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就像這長長的面條。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份冬至面,品味節(jié)氣里的味道。

  不同地區(qū)吃的面也是各不相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計劃選擇,并準備適量的面粉、配菜,讓孩子跟著大人的步驟嘗試操作。

  配菜準備妥當,面條制作完成后,就可以燒水下鍋啦。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感覺格外香甜。

  活動四:一起為小樹穿冬衣

  冬日天氣寒冷,萬物斂收,都在為來年的成長積蓄力量,小朋友們也紛紛穿上棉服、圍上圍巾過冬,成人可以引導幼兒,除了人類需要保暖,還有哪些也需要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帶著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行動,如果條件允許,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為樹刷白石灰,進行冬日樹木防凍工作。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小知識,并且去行動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活動五:一起包餃子吃

  每年農(nóng)歷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直到現(xiàn)在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這種時刻,自然少不了一節(jié)生活實踐課啦,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從和面到下鍋煮沸全過程參與,不僅能了解食物餃子的由來和意義,還能體驗下廚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活動六:跟著民俗大雪腌個肉

  冬日白雪皚皚,除了熱騰騰的紅薯是我們的最愛,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也占據(jù)一席之地,在一個飄雪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串冰糖葫蘆,也是一樁美食。

  準備適量的山楂果,幼兒清洗去莖梗。成人在幼兒清洗山楂果時準備熬制糖漿,幼兒將串好的山楂裹上糖漿。將裹滿糖漿的山楂果晾干即可。

  活動七:制作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中國歲時風俗。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中國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后天氣陰晴的“日歷”,人們寄望于它,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shù)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表達一種迎春的殷殷心意。

  親手制作中國傳統(tǒng)九九消寒圖,觀察整個冬天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并用獨特的方式記錄于自己的消寒表中,九九八十一天后,寒冬就過去了。

  活動八:知三候,感時令

  大雪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蚯蚓結(jié);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jié)晶。

  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知識

  冬至起居知識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捌鹁佑谐,養(yǎng)其神也,不妄勞作,養(yǎng)其精也”,冬令時節(jié)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yǎng)神氣,勞逸適度可養(yǎng)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

  寒氣內(nèi)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nèi)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yǎng)腎至關(guān)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guān)注腎的調(diào)養(yǎng),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冬至運動知識

  運動方面,由于大雪節(jié)氣萬物潛藏,運動養(yǎng)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宜做過于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鐘或下午2—3點鐘)。

  冬至飲食知識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y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后,又容易引起體內(nèi)積熱而致。皇澄镞^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huán),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冬至情緒知識

  冬至養(yǎng)生也要重點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jié)性情緒病”。季節(jié)性情緒病是精神抑郁癥的一種,病人每每在陽光減少的冬季,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病癥。有抑郁情緒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堅持多曬天陽,還可以每天做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尤其是靜坐和冥想的練習,能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貓子”。

  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盡量與人接觸,這樣可以將憂郁減到最低程度。

  冬至有什么講究

  冬至回娘家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認為冬至不能回娘家。這是由于過于傳統(tǒng)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雖然說現(xiàn)代社會如果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別在意這些傳統(tǒng)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最好和氣的與家人商量,冬至是團圓的節(jié)日,切不可因此與家人失了和氣。

  冬至結(jié)婚

  一般來說節(jié)氣前后都不宜結(jié)婚。古人認為結(jié)婚的日子,要避開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氣場處于混沌未開狀態(tài),傳統(tǒng)習俗中認為此為四絕日及四離日,在此時結(jié)婚為不吉。

  通常我們選擇結(jié)婚的吉日都比較慎重,因此小編建議大家最好避開冬至日另擇他日,讓婚姻有一個大家都放心滿意的開端會更好。

  冬至出門

  在冬至的傳說中,不是不能出門,是不能出遠門。

  因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傳說這天是天狗來人間尋找化身的時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遠門,天黑了也不要亂走哦。也有說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候這時候由于天才剛被打開,萬惡無首,天地遨游。不過在現(xiàn)在城市中夜晚也燈火通明,人們工作學習也經(jīng)常夜歸,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過在意。

  當然如果能再點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種意外發(fā)生,則肯定比夜晚還在外游蕩更為安全。

  冬至是鬼節(jié)

  有許多人會認為冬至這一天是鬼節(jié),其實許多有祭祀習俗的節(jié)日節(jié)氣都會被人認為是鬼節(jié),但是為人所承認的我國鬼節(jié)只有三個節(jié)日:清明、中元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寒衣節(jié)(農(nóng)歷十月初一)。

  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很多地區(qū)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一般當天都會早點回家,因為天黑的早,陰極之至,故有鬼節(jié)之說。

【冬至的知識】相關(guān)文章:

冬至的知識09-22

冬至的知識10-03

冬至禮儀知識-禮儀知識07-07

冬至節(jié)氣知識06-03

冬至的知識集錦04-21

冬至的知識14篇09-25

冬至的知識15篇09-22

冬至養(yǎng)生知識01-29

冬至的知識18篇06-13

冬至的常識小知識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