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錦集(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tǒng)的資料:有對聯(lián)、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jié),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父親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jié)”,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又有“老人節(jié)”,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父母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
“元宵節(jié)”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jié)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里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
我了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端午節(jié)、清明、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jié)日,并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的文化,中國人怎么可以忘記它,遺棄它呢?自己國家?guī)浊炅鱾飨聛淼闹腔劭龑,成為了外國人的知識教育和文化主流,對于國人來說,應該是一種恥辱吧。
中國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說明中國人的老祖宗有著非同尋常的智慧。作為他們的炎黃子孫理應聽從他們的教導,履行他們的圣跡,在他們的基礎上去開拓發(fā)展更有文化底蘊國家。可為什么還有許多中華兒女沒有這份覺知,他們崇拜西方,愛著他們的哲學與文化,癡戀著他們的潮流與放蕩。這就好比一個孩子遇到了問題去問別人家的爸爸媽媽應該怎么辦一樣,獲得錯誤的指導是必然的。
孔子說:百善孝為先,兒女侍奉父母應當使他們夏天清涼,冬天溫暖;可在西方卻提前出現了敬老院,他們會為了自己的權益無視親情將父母告上法庭。古人講究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夫婦有禮;可在外國,父子會為了金錢反目成仇,員工會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離開悉心栽培他的老板,公交車上年輕人不會因你年長而給你讓座,電視劇中,繁華街頭從不乏男女摟抱熱吻的一幕幕,夫妻之間更不去講究什么夫唱婦隨,家庭,直接成為生活中另一個戰(zhàn)場。這一切都會因為他們的以自我為中心主張個性自由的民主思想而愈演愈烈,我希望我們中國人不會繼續(xù)重蹈他們的覆轍了吧?
我們國人就應當遵循我們中國人的哲學文化。父母呼應勿緩,孩子從小就要教育他聽從父母的教誨,做父母的`更要理智博愛的培育孩子;事雖小,勿擅為,教導孩子做事不可擅做主張,一定要利于大眾;長者先,幼者后,時刻教育孩子行住坐臥都應規(guī)矩有序,應讓長輩優(yōu)先,自己隨后,如此來培養(yǎng)孩子謙虛有禮的胸懷。圣賢的教誨,博大深廣,實在不能概述,還望我們國人多多學習,切身實踐,來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振民族的自信心,讓世界人看到我們中國智慧文明的璀璨,看到我們的充滿正義和智慧的下一代。相信他們才是二十一世紀引領世界走向和平的先驅。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我的家鄉(xiāng)——孝義,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被稱為“孝義三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皮影、木偶、碗碗腔。今天,我們將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關于孝義皮影的知識。
最初的皮影是由孔子的得意門生卜夏子因“影樂”而制作。最初,制作皮影的原料——牛皮只能從各自家養(yǎng)的牛身上扒下,把手剃掉,用推桿把光禿禿的牛皮壓平,就可以開始制作皮影了。但是,現在科技進步了。完美無瑕的牛皮可以用機器制造出來了。
制作皮影的步驟:
一、 制定樣子
古人一般家里都很窮,為了節(jié)省材料,經常先確定好皮影的形狀,再制作皮影。
二、 刻形狀
用刻刀把皮影的輪廓、面貌在牛皮上刻出來。牛皮動,手不動。工具是刻刀,有十多種之多。
三、 染色
用顏料染在刻好的牛皮上適合的地方。
四、 固定。
把皮影的身體、頭、四肢、手、腳通過上面的小洞相互連接在一起,再將木棍插到小洞中,這樣一來,皮影就制作完畢了。
我們267班的皮影實踐小組去了孝義市博物館胡師傅那里了解和參觀了皮影的制作過程,又去天福廣場皮影藝術研究會觀看了皮影戲和了解皮影的.操作方法。進入會場之后,我們各自做到自己挑選的椅子上。和藹可親的候會長便親自給我們講解演皮影戲的需求,將麻油燈發(fā)出的光照在麻紙上,使麻紙發(fā)亮,就可以演戲了。引人注目的皮影戲開始了,今天表演的節(jié)目是《西游記大變化》。我們全神貫注的觀看著,果然是“大變化”呀!孫悟空和白骨精爭斗不止,變化多端。臺上的師父在認真地操作,正因這熟練的手藝,皮影戲才會變得如此栩栩如生。臺下的觀眾,有的會心一笑,有的爽朗地大笑……皮影戲表演結束了,師傅們允許我們到后臺自己操作皮影,能親自操縱木偶,別提有多過癮了!皮影參觀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地離開了皮影研究會。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了解了孝義的皮影藝術并且愛上了皮影。但是,我們也了解到,孝義皮影現在面臨著即將失傳的危險。我們要將皮影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傳承傳統(tǒng)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說到舞龍,大家一定拍手叫好,可是你們知道舞龍的來歷嗎?
傳說玉皇大帝為了尋找一件稀世珍寶,派龍王尋遍海底,人間。龍王找不到珍寶,可在人間飛舞的樣子卻吸引了玉皇大帝,使得玉皇大帝不再追究珍寶的事,為了紀念龍王,人們開始“舞龍”。
“龍”的 頭一般以木頭制成,外面上漆涂色,龍身用彩布做成,長13丈,約合42米。有人在龍下舞動,令人眼花凌亂,十分漂亮。
舞龍時,常有長者帶著子、孫在舞龍下鉆來鉆去,以望子成龍,求平安,稱為“鉆龍架”。
舞龍時,十分熱鬧,前面由人扮演的.“魚”“蝦”“蟹”“蚌”“雜水”等在前面開路,后面則是活靈活現的龍。舞龍時,一路鼓樂不斷,浩浩蕩蕩,滿城轟動,人數眾多,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所到之處熱鬧非凡啊。
雖然人們沒見龍,但卻把它想象為駝頭、蛇頸、鼠須、魚鱗……龍是萬獸之王,具有所有動物的特點。舞龍象征著吉祥如意,我們中國人也被稱為“龍的傳人”。
常言道:“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舞龍帶有著濃郁的廣東特點。你們那兒又有什么民風民俗呢?請與我一起分享吧!
過年的氣氛就是不一樣。家家戶戶都貼了對聯(lián),掛了大紅燈籠,可真是“新年新氣象”啊。聽說今年還有舞龍的表演呢,這可樂壞了我們。從小就聽奶奶講龍的故事長大的...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傳統(tǒng)文化,我想可以這么理解:“傳統(tǒng)”和“文化”。
這個本該息息相關的兩個詞語,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距離依然遙不可及,就像那牛郎和織女,本該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為天河而只能遙遙相望,只得一年一會,鵲橋相遇。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零零星星匯總起來,組成了一個完美而又復雜多樣的體系,涉及各行各業(yè),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是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駛來,這些古老、奇特卻又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化,已經被慢慢被遺失、被忘卻卻,慢慢被消磨,讓本就不輝煌的中華文明更加黯淡。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那零星點點了,而且有些也即將消逝。
我曾經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上面列舉了十種中國獨有民間工藝,都是現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上面附帶了一些數據,譬如,皮影戲有九個流派面臨失傳;水晶雕刻傳承人不足8人;中藥炮制數傳承人不足五人;可修復壁畫的勉薩派唐卡繪畫大師僅余一人……這些數據無不揪著我的心,原來我們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文化所剩不多了。
在機緣巧合中,我開始接觸到一種中國傳統(tǒng)樂器——二胡,并開始學習。這種在民間比較多人認識的樂器,被較多人學習。但是在那些只看過聽說過卻又不了解的人看來,對二胡有一個不怎么好的印象。比如街邊賣藝的人拉的,白云山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奶拉的.;再比如那個“瞎子”阿炳拉的,諸如此類。就連我,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并且在不知二胡為何物時,就開始學習了。
學習的過程中,褪去了新奇之后,就只剩下枯燥、乏味,和無限次的磨合。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平了,我開始懶惰,開始拖拉,開始厭煩,甚至想要放棄。但在老師的堅持,媽媽的督促下,我還是很平穩(wěn)的度過了四年之癢,直到今年,我一共堅持拉二胡達八個春秋。
終于二胡也成了和筷子、菜甚至于飯一樣重要的生活組成,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放眼望去,當初和我一起學二胡的16個人,如今僅余兩個人在堅持,這種現象很好地反映了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遠遠不夠,這還只是比較為人知的樂器,如果到了一些只有內行人才能念出名字的樂器,多少人還會去學習,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傳統(tǒng)和文化分開了,因為傳統(tǒng)已不再是原來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不再是原來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在經濟和利益面前都變了味道,一切朝錢看,導致我們很多傳統(tǒng)的文化都得不到傳承。
所以面當今社會,我發(fā)現很多我們獨有的東西都在以我們不為所知的速度消逝。我們能做的,只有去傳承,去關注這些真正madeinchina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單純地追求西方藝術,難道西方的金屬樂器就高大上,而中國的古典音樂就入不得殿堂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拋棄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還能走多遠呢?
我不敢想象:當我們都失去了傳統(tǒng)的文化,我們的根還能存在嗎?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6
今天一起床,我看了看論語日歷:2月14日,星期六,七九第一天,情人節(jié)。我換上昨天就選好的唐裝背心,媽媽還給我扎了配唐裝的發(fā)型。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我們蘋果小隊的八位同學要在我們家開展“傳統(tǒng)文化代代傳”的小隊活動,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首先,媽媽說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先把客廳裝扮得有中國味兒。于是,我找出了串串裝飾彩炮,三羊開泰圖,彩色亮片蝴蝶,福滿的祝福牌,我寫的書法作品“仁以為己任”“!钡。想到我們班的同學們平時就在有濃厚的國學氛圍的教室里論語,我就拿出了寒假里挑戰(zhàn)胡老師要背的《學庸論語》,平時我最喜歡的一套書《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爸爸小時候的一本古書《唐詩三百首》:它和現代書可不一樣,里面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往左翻頁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1959年9月新1版,1982年6月第13次印刷的,定價0.57元。整個客廳頓時喜氣洋洋了!
爸爸去奶奶家把我的阿太接來了,九十三歲的阿太教我們小隊隊員包粽子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媽媽小時候放寒假會跟著她的阿太和她的外婆洗棕葉包粽子,我還從來沒粽子,今天我也可以體驗媽媽小時候的寒假生活了。阿太今天穿著花棉襖,她滿面地告訴我這可是老底子的緞子棉襖,叫真絲織錦緞呢。哈哈,阿太真好看!同學們也都準時到了我們家,大家都打扮成了標標準準的中國娃娃的.模樣。媽媽們說看著阿太和我們八個中國娃娃,真有一種以前大戶人家過年的感覺呢。阿太教我們包的是赤豆紅棗粽,只見她左手拿起一張粽葉,右手將粽葉折出一個角,放進赤豆糯米和紅棗,再將粽葉蓋住米后一折一彎,抖出棉紗線后把粽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后覺得不難,也開始做了起來。雖然我也把粽子了,但是我包的粽子卻會漏出米來,我問阿太是不是我的粽葉破了,阿太看了后笑著說:“粽葉沒有破,是因為你沒有折好粽葉的緣故!蔽铱戳丝磁赃叺膮侮泡妫呀洺晒Π昧艘恢,我仔細地琢磨了她的成功之作,又和自己的粽子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終于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沒有翻好粽葉,才讓米成了漏網之魚啊!最后,我包了三個粽子,趙愷瑞第一名,他竟然包了七個粽子呢!不光小朋友,還有好幾個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學著包了幾個粽子呢。
我們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了我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知識問答,交流了寒假學習《國學》第6冊的體會,論語,讀唐詩,猜字謎,寫書法。最后我們八個還親手學著包了湯圓燒給爸爸媽媽們吃,我們包的湯圓有的大有的小,但爸爸媽媽們說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湯圓。湯圓真是為我們蘋果小隊的這次活動畫上了的句!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艾節(jié)、端午、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節(jié)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著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xiāng)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后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后一首愛國詩,便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后,趕緊劃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jié)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jié)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27
描寫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7-02
傳統(tǒng)文化話題作文07-01
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4-20
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作文04-16
傳統(tǒng)文化孝道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