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精品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幘恼淼淖x后感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那位寫了《一愛一的五種語言》的作者Gary Chapman又寫了這一本《贊賞的五種語言》。我收到一份信望一愛一閱讀期刊,其中有一段摘錄,覺得很多人都想要知道如何贊賞別人,特別是讚賞別人的品格,乾脆轉(zhuǎn)發(fā)。書中寫的是職場環(huán)境,可是我們有十足的理由在教會裡、一團一契裡、小組里一操一練!效法神吧,因為祂器重和贊賞人,對于許多人來說,這是最實際的“一愛一”的語言。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盼望得到周圍人的肯定,而其內(nèi)心深處,更加渴慕的是神的認同。當我們用肯定的言辭來激勵一團一隊,在基督里贊賞別人的品格時,這個人身上就迸發(fā)出高度的工作熱情和深入的一團一契認同,一團一隊會獲得令人羨慕的聚合力、職場的'高績效表現(xiàn)和深入溝通的愿望。
在《贊賞的五種語言》中,第一種是“肯定品格”:
“我們都欣賞同事身上的好品格,包括堅韌、勇敢、謙卑、自律、憐憫、寬容、誠實、正直、耐心、仁慈、仁一愛一和無私。我們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具備某些優(yōu)秀品格。問題是,你曾為這些美好的品格由衷贊美過他們嗎?
駒于有些人來說,贊揚別人取得的成就容易,但很難開口贊揚別人的品格。品格是超越行為的,要看一個人內(nèi)在的特質(zhì)。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獨處時的行為看出他的品格。如果一個人誠實,即便自己受損失也會講真話。
品格沒有成就那么引人注意,但是從長遠來看,員工的品格對企業(yè)發(fā)展更重要。如果我們忽視人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格,我們就忽視了公司最大的資產(chǎn)。
如果你已很久沒有肯定過人們的品格,你需要靜下來思考:你在過去一年與他們的交往中,從他們身上看到哪些優(yōu)秀品格?記下這些品格,然后組織好感謝他們的話語;例如,你可以這樣說:“約翰,你是一個誠信的人。我把財務(wù)交給你很放心,我感覺很踏實。”你也可以說:“金,你真是太有同情心了,我看到你是怎樣安慰那些遇到麻煩的人。你總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我真是佩服你!苯M織好這些話語后,多讀幾遍,直到你能比較自在地說出來。然后,尋找機會針對他們的某一項品格贊賞他們。
駒于有些人,這種方式能極大滿足他們被賞識的需要。有一位員工這樣說:“那是我為公司效力15年來最有意義的一天。那天,經(jīng)理對我說:‘羅恩,我可能從來沒有對你說過:我很欣賞你。你是我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每當有同事忙得不可開交,你總會上去幫助他們。那并不是你分內(nèi)的事,而這恰恰說明了你的品格……’當他那樣說的時候,我驚呆了,不知說什么好,只是說了句‘謝謝’。那天晚上回家,我把經(jīng)理的話告訴了妻子,她說:‘他說的沒錯,你也是我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矣肋h也忘不了那一天!”
我們相信,每個公司都有很多“羅恩”,等著有人肯定他們的品格。沒什么比這樣的贊揚更讓他們感覺被賞識了!
在工作中,你感覺自己受賞識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你一定干勁十足,否則,你不過是在維持生計而已。當然,除了義工之外,又有誰忙碌打拼不是為了掙錢呢?我們不但想掙錢,而且想掙很多。但令人吃驚的是,決定一個人工作滿意度的第一要素竟然不是薪水,而是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認可。
如果你口渴難耐,很想喝水,有人卻給了你一把椅子。的確,坐下休息會兒也不錯,但你的嗓子還在冒煙。如果你累得只想攤在椅子上,但朋友卻給了你一包零食,你雖然飽了口福,但還是疲憊不堪。贊賞也同樣如此,如果你的表達方式并不是對方需要的,那你充其量就是做了一件好事,起不到感謝和激勵的作用。
職業(yè)安全感對員工來說至關(guān)重要,他們需要相信自己的職位是穩(wěn)定的。但是,沒有哪個雇主能夠保證這一點。雇主能做的是,讓員工感覺自己被人需要、受賞識,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最好辦法,就是向他們每一個人表達贊賞。
人們對贊賞的渴望與其所處的職位沒有關(guān)系,不論你是老板、CEO、中層經(jīng)理、還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一線服務(wù)人員,都有被人賞識的需要。同樣,人們對贊賞的渴望與所在的行業(yè)也沒有關(guān)係。銀行職員、建筑工人、教師、財務(wù)顧問、商務(wù)助理、牧師、計算機程序員、社會工作者,也都有得到贊賞的需要。若能在工作中得到贊賞,人們會感覺工作變得更加愉快。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今年暑假,我拿起媽媽的教材——初中第十一冊的語文課本來讀,讀到《瑞恩的井》這一篇文章時,我為之感到震憾:六歲的瑞恩竟能募捐到六萬元,六歲的瑞恩竟能影響這人。
故事發(fā)生在加拿大,主要人物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瑞恩。瑞恩在課堂上聽老師說非洲的孩子非常窮困,沒有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又缺醫(yī)少藥,許多兒童在饑餓、疾病中等待死亡。他感動了,他要捐七十元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他與爸爸媽媽商量,自己做額外的家務(wù)掙夠了七十美元錢,可募捐項目的負責人告訴他打一口井要七百美元。瑞恩聽后只說了一句:“我將繼續(xù)努力,我希望非洲每個人都能喝上干凈的水。”后來在媽媽的幫助下,借助媒體的力量,兩個月后,瑞恩就收到了七千美元的捐款。瑞恩班上的同學也加入了捐錢的行列,并且紛紛現(xiàn)非洲的孩子通信。后來瑞恩親自去了非洲,受到非洲人民的熱烈歡迎,還看到了自己捐款打的井——瑞恩的井。后來,瑞恩的募捐到了六萬美元,且募捐活動還在繼續(xù)……
我從報紙電視上看到過一些大型的慈善募捐活動,我知道紅十字會在世界各地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我也了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一個很大的慈善基金組織,這些大活動這些大組織,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這讓我們在感激和稱贊之外,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瑞恩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為什么能捐到這么多錢,影響這么多人呢?我想,這是愛心的力量。瑞恩自己只捐了七十美元,然而這七十美元里,每一分每一元都是他辛苦掙來的,每一分每一元都含著他無比的愛心,正是小瑞恩那種無私的愛的行動,那份純真的愛心,通過媒體的傳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小朋友們看到了榜樣,大一點的孩子和成年人在與瑞恩的比較對照中,許多人便會覺得自己更應該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瑞恩的年齡是小小的,瑞恩的捐款相對非洲的貧苦人們需求來說,還是少少的',但是這種愛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相信,這種愛心的力量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只要真心向往,并且努力奮斗,每個人都可以達成自己的夢想……再次品味這句話,細細回想,一個6歲的孩子執(zhí)著地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他最終真地做到了……
在一次課堂上,老師激動地講述著非洲孩子的艱難生活,“每一分錢都能夠幫助他們,一分錢可以買一只鉛筆,25分可以買175粒維他命藥片,60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yī)藥開銷,一塊錢夠一頓豐盛的午餐,兩塊錢就能買一張毛毯,如果我們有70塊錢,就可以幫助他們打一口井。”然而就是這句話,讓6歲的瑞恩從此樹立起一個不朽的偉大的夢想。他為讓非洲的孩子有一口純凈的水喝,竟果斷而堅定地要建一口井,也許是因為稚嫩的他不會有任何擔心,因為他的純真,他有決心將這個夢想實現(xiàn)。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努力奮斗著,努力拼搏著,努力約束著。從此他有了一個舊的餅干盒,上面寫著一個計劃:一天賺2元,一共35天。自從有了這個計劃,他努力地做家務(wù),拾松子,在這樣忙碌的日子里,餅干盒上一條條斜線劃掉了一天又一天,他毅然放棄了孩童時期最離不開的各種玩具,選擇了攢錢募捐造井。也許就是這種心態(tài),這種毅力使他成功,很快他有了70塊錢,可是70元只能買一個水泵,要建一口井,需要的錢遠遠不止這些,得知這個結(jié)果,瑞恩小聲卻很堅定地說:“我來攢錢!”瑞恩又開始了他艱難、忙碌、辛勤的攢錢之路……
一個孩子的話,引起了加拿大社會各界的支持,一個孩子的行動,帶動了社會共同地募捐,一個孩子的夢想,實現(xiàn)了非洲孩子喝上干凈水的愿望。雖然歷經(jīng)重重困難,但只要懷夢在心,努力追求,終會成功!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向著自己的夢想飛翔,收獲的將是一世的美好!
今天偶爾在學一本雜志上讀了一篇文章,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篇文章叫《瑞恩的井》。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小小的6歲男孩瑞恩為了讓非洲那群可憐的孩子能喝上潔凈的水,為了造一個井給那群孩子,他額外幫家里做家務(wù)來攢錢造井,他的事跡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最后,瑞恩的井終于建成了,實現(xiàn)了他的夢想,讀完本文后,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同情心,我覺得現(xiàn)在的大學生,很多還可能比不上這位小小的男孩這么有愛心。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這么說過:“同情行為是社會里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若社會里沒有同情,爾虞我詐,人人自利,社會也不成社會了!弊鳛橐幻髮W生,我覺得培養(yǎng)我們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們的學生進行過很多募捐活動。學校里很多同學都捐除了自己不要的舊書,舊物品,給需要的同學和山區(qū)的孩子,學校里還還有很多去山區(qū)義教的志愿活動,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挺好的,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同情心,做一個關(guān)愛社會的人,我覺得只有去經(jīng)歷過,才會明白其中的很多感受和意義。
我們現(xiàn)在對與同情心和責任心方面的領(lǐng)悟似乎有些缺失。我們也能和小瑞恩一樣在聽完一個故事后能對故事中的人物產(chǎn)生同情,進而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才有時間時間或者是機會去思考這樣的事情,編織我們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
寫到這里,我真的感覺自己很慚愧,覺得作為一個大學生做的還不過一個小男孩,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和國外相比,真的存在很多問題。寫到這里,更加敬佩那個六歲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以他為榜樣的。
那天,晴空萬里。下午的時候,語文老師要對我們一周的課時學習進行測驗。在做作文的時候,我先是愣了一下,繼而又為作文的命題而竊喜。作文的題目是讓寫一篇《瑞恩的井》,我感到十分自信,因為這篇文章我學得比較透徹。
下筆的時候,我先從貧困的非洲寫起,人們常年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缺醫(yī)少藥,甚至連干凈的水也喝不上,實在讓人可憐,讓人同情。接著重點寫主人公小瑞恩為什么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天真可愛。寫在瑞恩六歲時,正上一年級,當他聽老師說非洲的孩子們的困境后,立即向媽媽提出拿70美元為非洲孩子們捐一口井?墒浅鲇诩依锏慕(jīng)濟狀況,父母沒能馬上答應他,而是提出‘為家里做一些額外的家務(wù)掙點錢’這樣的辦法。瑞恩犧牲很多時間去做家務(wù),終于攢到了70美元,但是負責打井的人說打一口井還需兩千元。為了瑞恩美好心愿的實現(xiàn),媽媽寫了一封信給報社。果然,通過媒體的效應,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兩個月后,瑞恩就收到了七千美元的匯款!
正是由于小瑞恩的善舉感染了周圍的人們,人們才會心甘情愿地幫助他,從而救濟那些受苦的人們。瑞恩已經(jīng)為非洲8個國家建造了30口井,他被稱為“加拿大的靈魂”,這可真是不凡的舉動。要知道,瑞恩初次為非洲捐款打井時只有六歲呀!想想六歲的我們在干什么呢?
作文的最后,我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像瑞恩那樣正直善良、樂善好施、做個勇于克服困難、善于幫助別人的好學生!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們學了《世界上最響的聲音》這篇課文,這一課講的是從前有一座砰砰城的國家,里面有一個喧鬧王子,很喜歡響的聲音,他想在十八歲生日的時候,聽到世界上最響的聲音。結(jié)果,在生日那天,他卻聽見了他從來也沒有聽過的聲音:小鳥、春風、小溪發(fā)出的聲音,他覺得這才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從此,砰砰城不再吵鬧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最好聽的聲音不是最響的,大自然的`聲音才是最好聽的。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制造噪音,比如:開車時要少按喇叭,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在家時也盡量不要大喊大叫,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祥和的生活環(huán)境。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的書。屹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我讀過的書中最奇特的一本了。它既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又是一本懸穎偵探小說,還講述了西方國家中世紀的歷史。
書中講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秘的'哲學老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考一些自己從未想到過的問題。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開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企圖解開這些謎團。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仿佛走進了哲學的世界,開始了解哲學,與著名的哲人一起沉浸在哲學的浩瀚海洋中。漸漸地……我認為哲學不像我想像的那樣死板,戛然無味。哲學有時只是幾個諸如:“我是誰?”,“馬兒為什么叫馬兒”?“世界是從哪兒來的?”這樣看似簡單,幼稚,實際上卻難以解答的問題。
哲學不同于科學。因為前者所研究的是全人類關(guān)心的問題,像:“善與惡”、“高雅與低俗”這樣的問題。它沒有一個具體、固定的公式來衡量對與錯。它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像一位耐心的老師領(lǐng)著我走進了哲學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了哲學的趣味。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利用十一假期閱讀了《翻轉(zhuǎn)課堂的可汗學院》,下面寫一下自己的讀書感受。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zhuǎn)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shù)在教育領(lǐng)域的應用,使"翻轉(zhuǎn)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xiàn)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去使用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fā)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其實所謂的翻轉(zhuǎn)課堂,它的本質(zhì)是一場關(guān)于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只不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需要一定的技術(shù)支持。就像多媒體教學,本質(zhì)上還是教學,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幫助提高教學效率,僅此而已。有些時候,我們在教學上的一些設(shè)想的確需要一定的技術(shù)支持,不過一定要搞清楚,是信息技術(shù)服務(wù)于教學,絕不是教學迎合信息技術(shù)。以下是翻轉(zhuǎn)課堂的特點:
1."翻轉(zhuǎn)"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zhuǎn)課堂后,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jīng),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jié)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2."翻轉(zhuǎn)"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zhuǎn)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
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jīng)從內(nèi)容的呈現(xiàn)者轉(zhuǎn)變?yōu)閷W習的教練,這讓我們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當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我們會注意到部分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我們就組織這部分學生成立輔導小組,往往會為這類有相同疑問的學生舉行小型講座。小型講座的美妙之處是當學生遇到難題準備請教時,我們能及時的給予指導。
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nèi)容的'傳遞者時,我們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我們在教室內(nèi)巡視過程中注意到學生發(fā)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xié)作學習小組,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它確實是神奇的觀察,使我們對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探討充滿了敬畏。
當我們尊重學生們的這種方式,他們通常會作出回應。他們開始認識到,我們在這里,是在引導他們的學習,而不是發(fā)布指令的教師。我們的目標是他們成為最好的學習者,并真正理解我們課程的內(nèi)容。當我們在學生身邊和他們一起掌握概念,他們會以他們最好行動來回應。
可能有些同行會問,我們?nèi)绾涡纬晌覀兊膶W習文化。我們認為關(guān)鍵是讓學生確定學習作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爭取完成任務(wù)。因此我們著力于把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轉(zhuǎn)"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zhuǎn)課堂改變了我們與家長交流的內(nèi)容。大家都記得,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征,我們回答起來卻很糾結(jié)。因為在我們翻轉(zhuǎn)課堂后,在課堂上這些問題也不再是重要的問題,F(xiàn)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lǐng)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huán)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有分析認為,"可汗學院"的成功,對當前的教育體系是一種抗議和挑戰(zhàn)。根據(jù)社交網(wǎng)絡(luò)網(wǎng)站的統(tǒng)計,可汗的課程比他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制作的免費網(wǎng)上課程還受歡迎。許多大學的網(wǎng)上課程,不過是把教授上課的過程攝制下來,強調(diào)的是"教";而可汗的教學視頻,則突出"學習"的過程。有媒體指出,"可汗模式"讓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許多"不二真理"產(chǎn)生了質(zhì)疑——是不是只有專家才是最好的老師?每節(jié)課是不是一小時左右最合適?現(xiàn)在的美國教育中,也有視頻教學課,但是效果一直不佳,學生們一人對著一臺電腦,與老師的交流也有限。如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個學校,已在五年級和七年級試用"可汗學院"的教學視頻,學生們在家里觀看視頻自學,老師則在課堂上答疑解惑,輔導學生們完成功課?珊贡硎荆@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我的目標就是做出大家愿意跟著學習的視頻課程。看到人們在‘可汗學院’的幫助下進入大學,或取得好成績,我實在是太高興了。"可汗的下一個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nèi)制作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以及部分大學課程,如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等。不過,也有人指出了"可汗模式"的不足。邁阿密大學教育學教授沃爾特·斯卡達認為,可汗的教學方式存在"過度簡化"的缺陷,"他總是利用特定例子來解釋概念,如果人們遇到其他例子時,可能會糊涂……這表面上看是個小問題,卻可能為以后的學習埋下隱患。"但不管怎樣,可汗憑借一己之力,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平臺,將"家庭教師"免費送給渴望知識的人,確實給了現(xiàn)代教育更多的啟發(fā)。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受到啟發(fā),利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帶領(lǐng)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