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小學數學評課稿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數,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個十,2個十是20,1捆和幾根合起來是十幾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陆處熌苌钊脬@研教材、教參,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整合教學資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知識,有效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導入簡潔、有效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認識20以內的數時均是借助于小棒來學習的,已經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個十;吕蠋熌苷覝蕦W生的認知起點,從學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復習了相關知識,喚醒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又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簡潔有效!
二、新知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體現數形結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個層次教學。首先是通過擺二十幾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二十幾,二十幾里面有二個十和幾個一,初步理解二十幾的含義;接著繼續(xù)通過小棒數數的活動,認識“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這個百以內數認識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了由直觀到抽象的教學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時,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操作直觀看出結果,并讓學生結合小棒圖進行充分地說理,有效突破難點。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時,就直接讓學生看圖說結果和想法。然后脫離小棒讓學生直接從“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說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第三層次是認識“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教師依然是充分運用小棒來展開教學,學生在觀察、說理中主動完善知識結構,對100以內數的含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認識。本環(huán)節(jié)較好地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認識在操作、觀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數感在數數、比較、交流中得到發(fā)展。
三、注重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比較,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時,教師課件出示學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幾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讓學生仔細觀察,有什么發(fā)現,學生通過比較、思考,能很快發(fā)現幾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數。這時,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幾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幾十多一個十?學生充分說理后,教師順勢讓學生觀察每一排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繼而讓學生用找到的規(guī)律進行對口令練習,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數感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也初步體會到探索規(guī)律的價值。
四、練習形式多樣,逐步發(fā)展數感
學生對百以內數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教師又通過多種形式的數數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數的含義的理解,不斷發(fā)展數感。教師以“送禮物”串聯整個練習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形成整體。數數過程中,教師還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深化學生對數的含義的認識。如在講到羽毛球時,教師提問: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數量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在比較、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數字)顛倒后所表示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學生的數感在數數、比較、交流中進一步得到發(fā)展。
總之,本節(jié)課較上節(jié)課相比,有了很大進步,層次更清晰,教師的語言也更加規(guī)范,問題指向明確,引導也比較到位。個人覺得在以下幾方面還有待加強:
1.部分細節(jié)處理不夠到位。如“添小棒數到二十九”時,應讓學生說說二十九的含義,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鋪墊;“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學生說理不到位,應讓學生結合小棒多說一說,更深刻地理解“10個十是一百”。
2.說理不夠規(guī)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應強調“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說“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煉,需進一步錘煉;評價語言還有待進一步豐富。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地位與作用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為后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整個的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ǘ┙虒W目標
過去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為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為主線,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
。ㄈ┙虒W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jié)課的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學情
《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故事“西游記中的唐僧分餅”引入課題一天,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會三人騰云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打開了干糧袋,里面裝著2張?zhí)秋灒?張油餅。同學們,你能用分數表示出糖餅占餅總數的幾分之幾嗎?油餅呢?唐僧說:你們辛苦了,給你們一張油餅吧。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徒弟們得到的這張油餅呢? 為什么這樣表示?一張油餅分給三人吃吧。你們說怎樣分才公平。
通過講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ǘ┗犹骄、學習新知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隙〞袃煞N答案,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了解。
。ㄈ┻\用新知,拓展延伸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fā)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并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涂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后,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jié)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ㄎ澹┬〗Y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贾米鳂I(yè)
在布置作業(yè)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jié)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五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f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ǘ┱f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掌握4-6學段空間與圖形的要求,以及學生所具有的認知結構特征,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ㄈ┱f教學重難點
根據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jié)課的
教學重點定為: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并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學情
1.在學習今天的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之上學習的,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2.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實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利用多媒體教學,引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小兔樂樂想從三快草地中(有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找一塊面積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卻不知道怎么計算哪塊土地的面積最大,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學生利用以前的知識能夠計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復習了舊知識,還體現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ǘ┲鲃犹骄,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系-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ㄈ┚毩晳茫柟烫岣。
課后練習和一些變式的習題。
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
。ㄋ模┞撓瞪睿罨瘧。
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ㄎ澹┛偨Y:
總結內容主要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贾米鳂I(yè):
自編一道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富有實踐性和應用性,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說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3
1.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2.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
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5.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fā)展性目標的實現。
6.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系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7.課上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教材備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學科味不濃。
8.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fā)展性和激勵性。
9.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做。
10.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11.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
12.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13.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
體、誠懇。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14.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16.教師的一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一起來探究!薄俪闪酥R的整合,體現了多元的價值取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整體性發(fā)展。
17.課上得很成功,給人耳目一新,無論比指導思想、課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新的理念,體現了數學學科的本質:
18.做到重組教材,力求讓學生經歷探究學習的全過程。
19.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
20.留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21.不過早地出現結論,肯花時間讓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
雞兔同籠問題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的內容,以前是屬于課外奧賽典型題,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教師的課堂把握也是一個極大地考驗。江老師樸實而扎實的為我們呈現了一節(jié)層層深入,師生共同探討的數學課。我感到受益匪淺,下面就這節(jié)課談談我們幾方面的感受:
1.課堂結構安培合理,注重了學生的思維的特點。
江老師從猜測到驗證再到調整,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枚舉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枚舉法調整時“頭不變而腿的變化規(guī)律”。照顧到可能有部分學生思維不能直接跳躍到假設法的局限,為后面教授假設法奠定基礎。并在體會枚舉法的基礎上優(yōu)化并學習假設法的解題思路。課堂安培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
2.設計巧妙,準確的尋找課堂難點的切入點。
從讓兔子站起來開始,學生被這一獨特的問題思考方法,深深吸引住了,腦海中也能很形象的構建出問題需要的場景,接下來一系列的追問,讓學生體會了數學中“變與不變”的思維巧妙性,什么少了?是誰的?為什么?等學生很快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將原本生硬的假設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解題思路也清晰的出現了。
3.條理清晰,反復體會每一步的意義。
學生列式板演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教師再大屏幕出示解答過程并再次詳細的闡述每步算式求什么,為什么這樣求?看似啰嗦,實則有相當的必要性,有部分學生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計算過程,只是模仿出了解題的步驟,老師每次都詳細的要求學生理解每道算式的意義,有效的避免了這一情況的出現,讓學生真的懂,進而以后能舉一反三。
當然課上江老師也有一點不足之處,如:語言或許還不夠嚴謹,單位的使用上有點混亂,時而“多少條腿”,時而“多少只腳”,學生也受其影響,發(fā)生了幾次不同的表述。還有討論沒有進行的有效和符合實際情況,課上共出現了次集體討論,其中有三次都是討論思考過程,屬于同一個思考形式。最后感謝江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jié)精彩而實在的數學課!
幾點建議:①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耙陨鸀楸尽钡睦砟畈荒艿玫胶芎玫穆鋵,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后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
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xù)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扎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4
聽了劉老師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jié)課后,我科的老師評課后都覺得受益很深。劉老師自然的教態(tài),親切的語言,機智的引導都在這節(jié)課中發(fā)揮出來,下面談談我們的一些感受。
一、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重要的。教學時,劉老師從熊媽媽分月餅入手,從分4個月餅到兩個,再到分一個,復習平均分的概念時得出每只小熊分得2個、1個、半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然后出示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讓學生動手折出1/2和1/4,直觀比較它們的.大小。課件顯示唐僧分月餅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問題設計有趣味性
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讓學生用紙折出1/4后,給學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這節(jié)課總的來說上得很好,這里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教師在總結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用了一句比較長的話來填空,學生可能理解不夠,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師在學生填完后在讓學生用一句比較簡單的句子來總結,如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分母越大,分數越小。這樣的效果也許比較好。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5
吳老師執(zhí)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的最后一課,是學生們在探究儲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來的一個觀察活動,也是學生對前面所學的食物營養(yǎng)成分和營養(yǎng)要均衡以及食物變質等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在教學中,吳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學生生活中經?吹降牟牧显O計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在這一整節(jié)課中,吳老師通過有層次、有先后地出示材料,利用材料引導教學,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知識,再用學到的知識去指導生活。
縱觀本節(jié)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這節(jié)課是從兒童生活經驗出發(fā)編排的教學課題,主要通過觀察食品包裝袋,獲取食品的相關信息,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加強關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識,提高選擇食物的能力。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上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師生、生生互動和諧,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2.教學思路層次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
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緊圍繞“信息”這個詞展開的。1.先是找包裝袋上有哪些信息,2.接著利用信息來剖析癥結問題(即影響食品保質期長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3.最后利用信息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全部教學活動在編排組合、各活動間的連接過渡等都非常流利順暢,連接奇妙,全部課堂教學保持了良好的整體性。
3.課堂中,師生共生互長
在課堂上吳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注重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節(jié)課成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師生在互相激活,互相悅納中共同生成了課堂的精彩。如老師給學生介紹自己準備去旅游2周,請學生幫忙選擇帶哪種牛奶,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活動中增強了師生的情感,起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思維是活躍的,情緒是飽滿的,他們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感悟到了課堂生成的精彩。
教學永遠是缺憾的藝術!不管老師的.預設有多充分,準備得多好,課堂卻永遠像霧里看花,無法捉摸。本節(jié)課也有值得商榷的問題:
教學結構安排還可以更緊湊,部分教學內容可以優(yōu)化。例如對于第一個活動包裝袋上有哪些信息,后續(xù)的拓展可以簡單講解,這樣節(jié)省出來的時間可以用在完成最后一個活動。老師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時或當課堂回答特別精彩時,可以適當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可以更好的堅定學生的信心,開發(fā)學生的潛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暇不掩玉,吳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教學流程自然,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老師能夠發(fā)揮良好的素質與主導作用,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充分發(fā)言,所有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6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二年級的教材,周老師在上這一節(jié)課時,她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設計了這一堂課。這堂課在教學中呈現出許多的亮點,值得老師們學習和借鑒。
一、這節(jié)課的亮點:
1、老師能夠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放手學生又有效調控課堂。例如:在“簡單的排列”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知識的,老師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2、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做到讓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從生活開始,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同時又能不乏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從課堂的開始,老師就以最受兒童歡迎的角色喜羊羊思考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到三個人兩兩握手的問題,再到三個人打球,每兩個人打一場,共要打幾場的問題,以及買練習本有幾種付錢方式等問題。這一個個生動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數學知識生活化,印象更加深刻,知識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3、努力創(chuàng)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為了上好這一堂課,周意平老師認真鉆研,反復推敲在研究簡單的排列即用數字卡片擺出不同的兩位數時,為了讓學生不重復不遺漏,充分讓學生歸納出三種不同的方法,教學設計從兩次試教到今天的教學,每次都有創(chuàng)新,有突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二、值得探討的問題
優(yōu)點還許多值得我們老師們學習和借鑒。既然是研討,現在我就提出一個值得我們一起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這個“數學廣角”是讓低年級兒童對簡單的排列和組合知識的入門,是最基礎的排列和組合。課堂上老師談到了“排列,組合”兩個數學術語。老師也蜻蜓點水般談到了排列與順序有關,組合與順序無關。這樣學生有些難以接受,理解也會很模糊。本堂課有沒有必要考慮讓學生進行分析,推理,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在數字排列時提示學生這些數與數字擺放的順序有無關系,然后到兩個人握手,兩個人打球與順序有無關系,學生應該能有所領悟,從而得到結論,這樣,學生對知識結構把握會更嚴謹,課堂結構也會顯得更完整。
三、一個小小的建議。
學生用0、2、3擺出不同的兩位數時,學生擺出院0302兩個數時,老師就是讓學生說說理由并簡單地劃去,我覺得此時老師應結合生活談談。因為,在副彩號碼中出現過這類數字,電視中經常可見到這樣的號碼,學生也許誤以為電視媒體也出現錯誤。老師可以提示學生作為號碼可以這樣出現,但數學中作為一個數,0不可以放在最高位。
總而言之,我們要肯定地說,這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這一堂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周意平老師今天不僅是最漂亮的老師,更是一位激情四射的導演。她極其從容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演下去,學下去,學生自始自終饒有興趣地參與著,思考著,氣氛濃烈,效果頗好。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7
以下是其它老師對徐老師這節(jié)《整理與復習》講課的評課語:
黃老師評語:
首先徐老師的教態(tài)很自然,作為一個新老師我覺得這一點做得很好,本節(jié)課徐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課堂上 注意從生活中取材,從觀察超市、整理書本等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發(fā)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數學 與生活的鏈接。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總覺得不是特別明確,思路不夠清晰。個人看法,請批評指正。
金老師評語:
徐老師上的《分類與整理》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整理學具、觀察超市等)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接著徐老師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好 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局限在課本上,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但是,在給氣球分類的環(huán)節(jié),徐老 師只講解根據形狀分類,是不是應該加上根據顏色給氣球分類呢?
尹老師評語:
徐老師執(zhí)教的是一下的《分類與整理》,在教學中,徐老師以生活例子貫穿始終,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 邊。值得我們探討的是:探討一:在教學上,徐老師說分類是為了看起來整齊,我認為分類的作用不只是看起來整齊,最主要的是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吧。探討二: 徐老師讓學生進行分類,但沒有把學生的分類作為一個有效資源利用起來,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認為應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并讓學生一邊說一邊投 影,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自豪感。探討三:最后的秋游,老師在學生練習紙上畫了一根線,但學生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我認為老師之前沒有講的緣故,這里需要老師 引導。以上存屬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請多指教!
陳老師評語:
徐老師執(zhí)教的《分類與整理》從孩子的身邊事物入手,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基本理念。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 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 樂,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課堂上徐老師語言親切自然,教態(tài)大方,和學生們很親近,沒有距離感,如果將語速稍稍放慢 些,后面的孩子會不會聽得更清楚,更明白老師的意思呢?
金老師評語:
徐老師這節(jié)課是從學生生活當中經常遇到的--整理書包來導入的,這樣子學生更加感興趣,從而引出分類。在出示生活當中的的各種分類的情況。這里 我在想能不能讓學生在整理書包的情景中去把雜亂的書本分分類呢。還有在講授分類的時候好像只講到了按形狀分,還有按顏色分類學生提到了就一筆帶過了。在分 類的過程中徐老師還是很注重學生的動手過程的。
王老師評語:
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課堂上注意從生活中取材,從觀察超市、整理學具到課堂練習,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發(fā)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容 易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好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局限在課本上,學生能 感受到數學知識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季老師評語:
今天聽了徐老師的《分類與整理》一課,上課一開始,徐老師就讓學生觀察很亂的書和整理好的`書包進行比較,引出新的知識——分類與整理,在學習分 類的過程中也始終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徐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松、愉快的課堂,讓學生感覺是走進了生活的課堂中去,這點挺好的。個人認為這節(jié) 課讓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體驗不同標準下分類的多樣性這很重要,而徐老師在分氣球時,只注重講解形狀的分類,而對顏色沒有怎么講,是不是少了一點方法的多 樣性。
黃老師評語:
今天聽了徐老師的課,有幾點想法:首先值得肯定的徐老師的教態(tài)和臺風,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其次是徐老師善于觀察,利用身邊的例子,結合數 學知識,更有利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縱觀整節(jié)課,老師循循善誘,學生躍躍欲試,學習氛圍十足。在此同時,我也有幾點想法:課堂上老師語言較多,有時候一句話重 復了很多遍,是學生沒有在認真聽還是老師提問的語言不夠精煉呢?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什么?徐老師又是如何突破這個重難點呢?孩子們的腦子里已經有這個東西 了,那老師該怎么做才能使那些是是而非的知識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正確且深刻的印象呢,我相信下次上課徐老師能給我們演繹得更好!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8
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聽了塔耳小學焦宗琛老師的科學課《找拱形》,通過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感觸頗多,受益匪淺,下面,就《找拱形》這節(jié)課,我作膚淺的點評,希望能起到共同學習、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學科學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fā)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習慣出發(fā)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焦宗琛老師根據小學科學課標要求,設計并執(zhí)教了六年級科學《找拱形》。本節(jié)課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創(chuàng)新,較好地實現了小學科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
《找拱形》是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第四課內容。在第三課“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通過實驗研究認識拱形受力的特點。本課則把對拱形的認識范圍擴展到圓頂形、球形、多樣的弧形,試圖引導學生在經歷“解釋圓頂形、球形承受壓力特點”、“推理塑料飲料瓶形狀設計中的科學道理”、“尋找生物體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動中用已有知識解讀物體的形狀與結構,對弧形結構的物體作出合理的解釋,發(fā)展學生的聯想和邏輯推理能力。
本節(jié)課優(yōu)點很多,有以下三點特別值得借鑒:
一、教師的“引”,讓思維點燃。
疑問是激起學生進行思維的原始動力。焦老師在導入時,通過提問,問:我們身邊見過哪些拱形?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著手,認識拱形。師又追問:為什么在橋的設計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優(yōu)勢呢?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維的動力,為本節(jié)課確立了探究的主題。
我們強調在讓學生“動手”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動腦”,最終內化成一種固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老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猜測后,讓學生想辦法,從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球形結構抗壓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結構上增添的重壓吸引學生的
興趣和探究的熱潮,掀起本次課的高潮。后面對于塑料瓶瓶身結構抗壓的結構研究,用各種問題作為引導,同樣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科學表述,讓思維開花。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通過語言表述出來的。準確科學的語言表述才能體現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焦老師在課上十分注重學生對語言的表述。如讓學說生活中什么地球見到過球形、拱形結構,塑料瓶身使用到的關于拱形的什么特點等等,這些不是一次課能積累出來的科學素養(yǎng),而是在平時科學教學中日積月累的。
三、教學組織秩序嚴禁,教學層次分明,層層深入,恰到好處。本節(jié)課,焦老師從找拱形--索身邊拱形結構的特點、優(yōu)勢--用實驗證明拱形的承壓特點--分析拱形承壓原因--總結拱形的優(yōu)勢,見識拱形建筑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解釋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點,一步步深入到學生資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學知識,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實證意識。
焦老師的課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說建議,有以下兩點,僅作參考:
1.實驗器材的選擇,與材料有關:焦老師選擇用乒乓球的半球作為球形結構的探索材料,很好用,這里涉及到關于器材材料的問題,有同學會想到,如果是雞蛋殼的半殼,恐怕就不能承受兩堆作業(yè)的重量了。
2.課的延伸拓展處: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點。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晰、進一步加深對拱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優(yōu)勢,可以讓學生提前帶一個塑料瓶到課堂上,每個人就能更明了。
綜上所述,整堂課,學生積極性較高,參與面較大,動手動腦,細心觀察,樂于探究,教師深度參與,及時鼓勵,全程評價,教學效果較好。充分體現了典型的科學探究課的課型特點。即: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傊,這節(jié)課是比較成功的,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一節(jié)課,對于科學課的學習、研究很有幫助,不僅開拓了學生的大腦,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同樣深化了我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9
上周聽了兩節(jié)二年級數學組的一課二上《7的乘法口訣》,感觸頗深。陳老師上課老練,課堂駕馭靈活自由,課堂激情澎湃,還有那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細膩的課堂設計,無不讓我受益匪淺;汪老師雖是一個美術專業(yè)的老師,竟也能把數學課上的這么成功,課堂雖然平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口訣已熟練掌握、并且靈活記憶,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兩節(jié)課基本流程差不多,都是成功的好課。下面主要圍繞第一節(jié),談談我的聽課感受。
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默契無比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币还(jié)課的教學,就能看出教師平時上課的影子。本課的教學,讓我看出了師生之間通過一年多的相處,默契已達到一定程度。如例題中一共有7個問題,當前兩個問題“擺1只、2只小船要用幾個三角形”解決后,第三個問題“擺3只小船要用幾個三角形”開始,教師只要說“請問”兩字,馬上有同學知道教師將要說什么問題,有一半同學能把教師心里的問題全部說出來了。編口訣的過程中,反復有學生說:“應該把小數放在前面。”再如:當7的`所有口訣全部編完,教師剛出示課題后,馬上有同學爭先恐后的發(fā)言:“老師,我有發(fā)現!苯處熯B過渡語言都不需要,直接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研究并識記口訣。
二、讀口訣的過程,體現層次性
本課中,學習口訣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運用,而在這之前,如何識記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課通過讀口訣,來達到記憶的目的,共體現四個層次。第一層次:“觀察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我請大本領的小朋友來領讀!边@一次是算式和口訣一起讀,小孩子最喜歡當小老師領讀,這句話,能讓全班同學集中注意力聽,又教會了學生讀口訣的技巧。第二層次:“你坐的真神氣,我請你來領讀,這一次,只讀口訣。”這一次是只讀口訣。第三層次:“考考你,你能背出來嗎?”當小朋友背不出來時,其余同學可以提醒他方法,這一層次,其實是對幾句特別難記口訣的再次理解。然后會背的同學起立,閉上眼睛一起背,促使全體同學積極背誦。第四層次:“那一句不會背,我們讀的過程中再來記一記!比帻R讀,此時,大部分同學已能背出,這是對后進生的兼顧。
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這節(jié)課中,我們經常會聽見老師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你的聲音真大聲,和老師一樣大!薄案兄x你,你把小數放在前面!薄拔姨貏e喜歡某某的回答,說得特別好,用到了兩個乘數!薄澳阕恼嫔駳猓艺埬銇眍I讀!薄跋茸龊玫男∨笥岩呀浽陂_始背口訣了,真好!钡鹊妊哉Z,充滿濃濃的贊美和關愛,難怪學生會激情澎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0
《倍的認識》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課本第76頁例2、例3。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會解決簡單的關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養(yǎng)成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的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會解決簡單的關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教學難點:理解倍的概念。
本節(jié)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jié)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同時能運用這一概念去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倍”,對倍感到陌生,對倍的認識而言幾乎是一個0的開始。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釋(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義學生難以理解,那么我們就給學生指明一個學習的方向———擺一擺。學生擺的現狀又是什么呢?一個正方形由四根小棒組成,就是一個四,兩個正方形由八根小棒組成,就是2個4,由此類推。
整堂課唐老師重視學生思維條理性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和掌握倍的認識,設計的練習也在鞏固學生對倍的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設計了擺一擺,畫一畫,找出圖上實物的倍數關系,用倍的知識說話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數學就在我身邊,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生成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適時點撥,及時梳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發(fā)展。
她把握住了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一特點,選取的教學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喜愛的活動。學生這樣學習的興趣也是濃厚的。采用了直觀的擺一擺、畫一畫等實際操作,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之后深化對倍的理解,同時也體現了讓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自我經歷、感受、體驗知識的構建過程。
現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是:對單一的、顯性的問題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法,但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只注重找到問題的答案,往往呈現出套用題型的現象,像今天的課《倍的認識》,學生已經找到了規(guī)律,都是用乘法計算,也許走出這堂課,很多學生又會感到無從下手。另外,吳老師的板書設計也獨具特色。整潔美觀、布局合理的板書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也幫助他們有條理地表達、理清了“倍”的概念。
對《倍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我們的思考是如何關注學生的數學現實,在學生原有學習基礎上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一、讓學生體驗—經歷—積累,讓學生真正從不會到學會。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并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為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侗兜恼J識》一課,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悟一悟——試一試——做一做——練一練,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義,由淺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老師再黑板上擺了一個用四根小棒組成的四邊形,其實就是一倍量,讓學生在擺中悟一悟,初步體驗倍的意義;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經歷對倍的認知過程,逐步積累加深對倍的表象建立。但是教師在擺三個四時為什么把它拆了呢?多好的一倍量呀!這是基礎呀,就像房子的地基。
二、教師的肢體語言的呈現。
教師可以一直指著那個一倍量,指導學生說是像這樣的一個4,二個4,三個4,不斷強化學生對倍的認識,是在一個4的基礎上進行的。練習中第一行有2個圓圈,要求第二行畫三角的個數是圓圈的3倍,把第一行的2個圓圈圈起來,表示一倍量,像這樣的兩個兩個的畫,畫三次這樣的三角,學生自然會一目了然,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升為抽象的思考,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實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
三、如何面對教學預設和課堂生成
一切教學都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體。在預設與生成之間靈動,呈現課堂的真實本色。教學過程是現場生成的,結果是不能完全預測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富有形的預設在無形的動態(tài)教學中生成。抓住知識的靈魂,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或及時引導,或適時質疑,或概括小結,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我們想一堂好課不僅要有好的設計,更需要教師具有在課堂中處理課堂即時生成的能力。好的教學設計,還要教師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教學生成的能力,才會呈現一堂好課。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1
本節(jié)課,沈老師能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出發(fā),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教學。教學中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即數方格的方法遷移到長方形面積的推導,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正方形,用尺量長與寬的長度等等,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1.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設計有層次。
這是一節(jié)平面圖形和計算相結合的課,其中既有結論的推導,也有結論的應用。整節(jié)課,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沈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每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動來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理解,突出重點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 探求新知重過程與方法。
我覺得這節(jié)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知識,獲取學習方法。老師課堂中始終圍繞著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課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教學效果。整節(jié)課從動手探究→方法歸納→方法的應用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自己動手移一移,擺一擺,算一算的方法來探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公式的理解。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逐步推出計算公式,再推廣到身邊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為今后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應用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3. 注重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沈老師特別注重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使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fā)地參加學習和交流,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在探究,發(fā)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在小組探討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有著突出而到位的表現,她對小組里交流的要求說得明確而簡要,我們可以明確地觀察到,這對學生的操作,對整節(jié)課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組討論流于形式的'現象。
4. 教態(tài)自然親切,師生關系融洽。
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能的肯定,進一步激發(fā)和引導,可以帶動和喚醒其他智能相應的發(fā)展,從而,有效的開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于學生漂亮的發(fā)言,總是,給予學生掌聲和贊揚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對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潘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溫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進的地方。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2
上午,再一次聽了明敏的課,總體來說,她的課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是教態(tài)、教法、評價語言還是對整堂課的流程設計,進步還是滿喜人的。因為我從來沒有上過高段,對高段知識不是太了解,所以昨天問來了上課內容后,臨陣磨槍找來教本和教師用書熟悉了一下教材!冻閷显怼芬徽n,是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課與課前后知識點沒有聯系,比較孤立,惟一可以聯系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抽屜原理很抽象,依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教學,對于師生而言,這節(jié)課比較難上。雖然不是很了解內容但是整體上說明敏的課在以下幾方面做的很好。
1、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課始明敏通過學生比較熟知的撲克牌入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明敏說如果我拿出5張牌,我不用看也可以肯定其中至少有兩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其實這個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有經驗的只是無法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罷了,這個時候明敏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王老師為什么能做出如此準確的判斷?道理是什么?這其中是不是蘊含著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引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為學生學習抽屜原理作了很好的鋪墊。
2、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yōu)橹庇^。
本節(jié)課明敏組織的教學結構緊湊,實施過程層層推進上的扎實有效,教師通過4支鉛筆3個杯子,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把所有情況擺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fā)現并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舉例后學生感知理解“鉛筆比杯子多1時,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杯子至少有2支鉛筆”。再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這節(jié)課中,由于明敏提拱的.數據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索和理解“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教師設問:到底是“至少數=商1”還是“商余數”?引發(fā)學生思維步步深入,并通過討論,說理等活動,得出“至少數=商1”。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這一知識點,明敏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觀察、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fā)現的,整堂課在她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下,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課堂氣氛非;钴S。
當然,不管是誰上的課總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更何況是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不足一年的新教師。整堂課下來,看起來氣氛非常的好,學生討論積極,發(fā)言大膽似乎都已經理解了這個抽屜原理,但是深究一下,不難發(fā)現其實這堂課的難點還是沒有突破。學生對“至少”一詞的理解還顯得有些欠缺,學生僅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對“至少”一詞的指向性還不明確,就我理解,“至少”應該是指的在每一種情況中出現的最大數中的最小數,而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非常的模糊不清。所以感覺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像是沒有根的浮萍不是很扎實,那么如何讓學生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還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究的。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3
本節(jié)課在簡約化的課堂中還原數學本色,復原學科的本位,做到了讓課堂返璞歸真。
1、課堂教學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劉老師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圓柱,然后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柱體,這一環(huán)節(jié)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通過觀察、交流、介紹,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由此導入新課,到課的結尾,展示圓柱體在世博會建筑中的應用,首尾呼應。特別是強調在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辨別圓柱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觀察、操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學生觀察、思考、歸納,在充分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劉老師淡化了活動的形式,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盡情展示的舞臺。通過讓學生摸一摸、量一量等方式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征。再通過剪一剪、撕一撕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什么平面圖形,然后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探索沿高剪開的平面圖形與圓柱的關系,充分體現了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作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論。這樣設計,既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自信心,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
課標中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劉老師在本節(jié)課中以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從直觀的圓柱體實物,抽象出幾何圓柱體,通過讓學生觀察測量,動作操作等方法,感知圓柱的特點,然后又以梯形、半圓、直角三角形等圓形的一邊旋轉,看能不能得到圓柱。通過課件演示類比,猜測等手段,讓學生體會面動成體這個概念,發(fā)展了學生的三維目標。
4、以有效的練習使新知學習及時鞏固。
練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并逐步形成技能,進而發(fā)展數學思維,進而發(fā)展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思想,劉老師的練習,設計了基本層,辨認哪一個是圓柱,綜合層切完或剪完后的截面是什么圖形,哪個圖形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拓展層算一算圓柱形飲料罐的長度、高等練習設計,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所學新知,進一步鞏固圓柱的知識,適當拓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總之,本節(jié)課學生在倡簡、務本、求實、有度中經歷一個探究和發(fā)現的過程,一個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一個師生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
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4
小學數學評課稿:分數的意義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斗謹档囊饬x》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雷老師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引領又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了思維的加速。教學中雷老師不斷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中體會、領悟單位1,共同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就是單位1;之后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
在這樣的數概念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通過親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整個新課的學習,看似教師淡化了定義概念的教學,實際上引在核心處、撥在關鍵處,雷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的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辨析問題,教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充分說明雷老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從引導學生起跑到加速,最后沖刺,水道渠成,他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掌握過于抽象、枯燥、難懂的困難,使學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練習中更好的認識和理解了分數,有效推動了學生知識認知體系的螺旋上升。
在課堂中,雷老師還很注重數學史學知識的滲透,讓學生知道這個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一定時期慢慢形成的。通過適當的習題,引導學生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理解。教學中雷老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練習的設計層次鮮明,層層遞進,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形式多樣,不枯燥。但是在習題的講解的時候,有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許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但是我們由于一味的常規(guī),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今后我自己的數學課,對習題設計還要精心、精練,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題方法,也要耐心的聽講,說不定這里就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雷老師的課堂上,還有更重要一點是雷老師的語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話能夠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他總是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話不斷去肯定,去鼓勵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重視,課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多學習雷老師的語言和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評課稿精選06-25
小學數學評課稿06-25
小學數學評課稿01-27
小學數學課評課稿08-29
(熱門)小學數學評課稿07-07
小學數學評課稿(精)07-05
小學數學評課稿【優(yōu)選】07-05
(推薦)小學數學評課稿07-18
小學數學評課稿[優(yōu)秀]10-09
(合集)小學數學評課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