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最新優(yōu)選[3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fā)展,推進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軸對稱圖形評課稿最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最新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軸對稱圖形》。我將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說課。
第一環(huán)節(jié):說材料
教材分析:《軸對稱圖形》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教材在編排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的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而對于“軸對稱圖形”的名稱以及“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的性質,教材中并沒有明確給出,也不要求學生掌握。
學生通過學習軸對稱這方面的知識,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一些已學過的圖形特征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認識自然界好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的一些事物,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研究一些幾何數學問題打下基礎。鑒于以上認識,我講本課的目標設定為: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感悟對稱軸,會畫對稱軸。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在認識,制作和欣賞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的重點是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是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圖片、紙、剪刀。
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圓片、剪刀。
第二環(huán)節(jié):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wěn)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聯(lián)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fā)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jié)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fā)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議一議,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中感知軸對稱圖形對稱的特征。
第四環(huán)節(jié):說教學流程
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合作探究,動手操作為手段,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將安排以下五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設景激趣,導入新課。
課件演示,秋高氣爽,天高云淡,這樣的天氣最適合放風箏了,看這位小朋友已經開心地放起來了。讓我們也一起去放風箏吧。這時,我會出示三個這樣的風箏,請學生觀察這三只風箏怎么了?找找它們的另一半。在學生找到之后,引導學生觀察風箏的左半邊和右半邊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觀察會很快說出風箏的左半邊和右半邊是一模一樣的。
讓學生通過觀察風箏這種對稱圖形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新課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看一看、折一折,探究對稱圖形
在觀察了風箏之后,我出示一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蜻蜓、樹葉、蝴蝶、面具的圖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看看這幾個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有了對風箏特點的歸納的`基礎,在學生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這幾個物體從中間開始,左右兩邊完全一樣。像這樣的現象在數學上稱為對稱,這些都是對稱的,同時板書課題——對稱。
讓學生觀察物體是一種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轉化為頭腦中的知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給每個學習小組兩種軸對稱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導學生將這兩個圖形對折,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fā)現。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學生肯定會發(fā)現這兩個圖形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這時我在黑板上板書(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并告訴同學們,如果把一個圖形對折以后兩邊完全重合了,我們就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對稱圖形。同時在對稱后加板書:圖形。
第三步:剪一剪、畫一畫、感悟對稱軸
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孩子們是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因此,在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學生做一個剪一剪的活動。
一開始我神秘的說:同學們,老師剪了一個對稱圖形,你們猜猜看是什么呢?邊說邊出示對折的圖形(拿出大蝴蝶),當學生猜出是蝴蝶時,我將它打開并貼在黑板上(板書)。并告訴學生老師還將他制作成小書簽要送給大家。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而是將小書簽作為后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
接著讓他們在小組中互相交流怎樣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再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我先讓學生交流的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從而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
學生們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當發(fā)現學生懂得先對折再剪時,我請他把剪好的圖形進行展示,并讓他說一說是怎樣剪的。如果學生能夠說出我先對折再剪就是一個對稱圖形時,我將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對其進行表揚,并送一個蝴蝶作為獎勵,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展示說的過程中,也對那些還沒找到剪軸對稱圖形方法的同學進行了剪法上的引導。
在展出學生的幾幅作品后,我讓學生觀察展示的作品,并提出問題:這些圖形的中間有什么共同特點?通過觀察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這幾個圖形的中間有折痕,老師從軸對稱圖形中間的折痕引出對稱軸。板書:(折痕——對稱軸)
在學生認識對稱軸后,我就重點指導學生畫對稱軸,畫對稱軸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以剛才剪出的蝴蝶為例進行直觀演示,老師邊畫對稱軸邊告訴學生,對稱軸畫在對稱圖形中間的折痕上,強調對稱軸用虛線表示,同時指導學生畫在自己的作品上或得到的蝴蝶書簽上。
第四步: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由此來了解學生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五步:實踐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請看:
第一道題是課本第68頁的做一做,這一道題是先讓學生判斷出哪些圖形是對稱的,然后畫出他們的對稱軸。其中第二個圖形中的五星是有很多條對稱軸,學生只要能畫出其中的一條就可以了。
第二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二題,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課件進行演示。由于圓的對稱軸有很多條,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有限次的操作,發(fā)現規(guī)律。
第三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3題,這一道題稍微有一些難度。是要求學生根據對稱的特征畫出圖形的另一半。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總結運用,拓展延伸。
首先我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實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很多,老師搜集了一些對稱圖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對稱圖形。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對稱的美,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最后讓學生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學生可能會說,教室里的黑板課桌是對稱的,窗戶是對稱的,家里的玩具小熊。讓學生暢所欲言,體驗學習的快樂。
第五環(huán)節(jié):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傳授知識的重要載體。板書要在科學的,準確的基礎上做到精煉,既能深刻反映教學內容的本質,又能突出重點。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板書:
對稱圖形
對折后——左右完全重合
折痕——對稱軸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最新2
《軸對稱圖形》是數學西師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軸對稱》中的第二課時。我在兩年前曾為數學市級骨干教師上過展示課,兩年后再上,只是在個別環(huán)節(jié)上做了一些修改,但面對不一樣的學生,不一樣的心境,又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悟。
我所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是在上節(jié)課認識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基礎上,來認識圖形中的對稱,也就是軸對稱圖形。要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感受圖形的對稱美,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低年級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具體形象思維仍占優(yōu)勢,學習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具體形象或表象、動作進行思維,因此在學習時單靠教師講是不行的。操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重要措施。
一、學具操作中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與由教師講授和個人自學相比,學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fā)揮學生認知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的重要條件。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每當我們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時,學生總是興趣盎然,熱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低年級學生由于其年齡比較小,經常表現出愛的程度上得到滿足,使他們在操作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因而總是情趣較濃。
。2)學具自身不論是在顏色、設計的形狀等方面都近似于兒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夠吸引學生對它進行操作。
(3)讓學生進行學期操作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學習知識的自由空間。正如贊習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作用。"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正是這樣的教學法。
二、在學具操作中可以發(fā)揮學生潛能,使他們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學改革追求的一個具體目標。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有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問、學生答"被動局面。在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方針,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動手、動口、動腦,自主地探究知識,實現從不知到知,從已知到新知矛盾轉化,形成新知識網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讓學生動于操作學具可以使豐富的信息源源不斷刺激細胞,以控制學生情緒使注意集中在學習活動中。
在教學新知的這個環(huán)節(jié)里,為了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和發(fā)現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將教材中的例1、例2進行了整合。讓學生在第一次圖形的對折過程中明白完全重合的概念:是形狀、大小一樣,邊緣重在一起的。并通過第二次對折三等分圓的錯例分析,強化學生對完全重合的認識。在理解了什么是完全重合后,給出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概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最后,通過觀察正方形的不同折痕,發(fā)現不同的對稱軸,有意識的滲透了有的圖形的對稱軸不止一條的觀點。
三、在學具操作中可以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動態(tài)學具操作為學生思維能力提供直觀支持。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低年級學生正處在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抽象思維為主發(fā)展過渡階段,運用學具操作,引導學生思考,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感知認識基礎上經分析、綜合、抽象思維化。促進了思維發(fā)展,為學習抽象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會擦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教學中第一個練習設計為判斷軸對稱圖形,從對折過度到在頭腦里想對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因此,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注意的地方:
1、在操作的`過程中,老師給予學生的要求還不夠明確,有些學生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聽清老師的要求,對操作的過程不清楚。加強對孩子操作的指導,給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讓學生真正的聽懂要求,是相當重要的。
2、在教學中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在由我示范的剪紙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用的時間比較長;而在這個時間段學生卻無事可做,顯然浪費了時間。我后來想如果在課前將剪紙做好,只展示剪紙的步驟,可能會好一些。
3、這節(jié)課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上還不是很夠,如果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許會更好。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最新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西師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軸對稱圖形》。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對稱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許多事物為學生的認知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礎。為此,教材在編寫時十分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本節(jié)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建立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兩個概念。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生活的美。根據課標的要求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jié)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對稱軸。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意識;激發(fā)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從過于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學價值。
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彩色紙,幾何圖片,剪刀,尺子等是這節(jié)課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游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交流,并讓學生運用知識去大膽創(chuàng)新。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tài)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這節(jié)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我先設計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折紙游戲,我用彩色紙折了學生比較喜歡的簡單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折的方法。讓學生說發(fā)現了什么?生邊匯報,師邊演示對折,既形象又生動地讓學生體會到軸對稱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折出對稱圖形,從而引出課題【板書】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在游戲中滲透了軸對稱圖形的內容,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蝴蝶、蜻蜓,獎杯、楓葉等圖片。首先讓學生找出里面的軸對稱圖形,說一說找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想想,這些圖形有什么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剛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動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對稱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對折”、“完全重合”、“折痕”等關鍵詞,有的學生歸納得出:這些圖形都要沿著中間的直線對折,圖形的兩側疊起來是完全一樣的。而我,則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表達概念,都要沿著直線對折,[板書]兩側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而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畫)就是對稱軸(寫)。通過對稱和非對稱的直觀比較,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我的適時引導。把美術圖形和數學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概括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我再一次讓學生動起手來,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畫一畫,找出軸對稱圖形和它們的對稱軸,而我,則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重點指導容易判斷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折,你發(fā)現了什么,圓的對稱軸,沿著圓的任意一條直徑對折,多試幾次,你又發(fā)現了什么?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和動口歸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即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我安排的直觀判斷題把一些學生明天大量運用的字母,數字。漢子寫在卡片上,只讓學生觀察,判斷,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特點的認識。學生判斷后我又引導學生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既弘揚了中華文化,又體現了數學課堂的德育功效。
接著,我又讓學生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先讓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一個從正面看身體的左右兩側是軸對稱圖形的姿勢,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擺出了各種呈軸對稱圖形的姿勢。
而后,我又大膽建議讓兩位同學或三位同學共同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并鼓勵其他同學做個小裁裁判,大膽的提出質疑。這樣做,即激發(fā)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大膽質疑的品質。
最后,我開展了一個小小設計家的活動,我先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各種建筑,天安門城樓、清真寺的門樓,汕頭海灣大橋的門樓等等,通過信息網絡,美術鑒賞和數學教學的3科整合,教會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然后,又利用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新校門的設計,做到學以致用!
練習的設計,從加深認識到體驗創(chuàng)造再到拓展參與,逐層加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合作意識,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增加了學生應用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