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剪紙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舅媽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羨慕,于是纏著舅媽教我剪一些簡單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媽拿出兩把剪刀和兩張白紙,要教我剪一個“喜”字。舅媽讓我把紙對折,再寫上半個“喜”字,然后慢慢地剪下來。一開始,我怎么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媽的幫助下,我終于剪出了一個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媽不但會剪“喜”字,還會剪“鳳凰”、“喜雀”、“蝴蝶”、“小魚”、“小鹿”……個個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媽媽還特意讓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原來剪紙藝術是從唐代一直流傳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些人,還能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剪成一張張“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活潑的小孩”、“年邁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還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更發(fā)揮了我的想象力,設計出一張張美麗的剪紙。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前些年我們跟著潮流奔跑,在時尚中玩轉非主流:前些年我們追逐所謂的娛樂,在嬉笑中尋求特別。我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國家的兒女,擁有著富裕的物質生活,也在文化廢墟中行走。
現(xiàn)在的電視劇不斷地翻拍各種古典作品,《紅樓夢》就是遭劫之一大的文學。據(jù)調查,新版的《紅樓夢》被百姓們評論為自娛自樂的惡搞,戲中的人物,情節(jié)堪稱不凡,由于都是著名的影視明星所扮演。由于這樣的《紅樓夢》與曹雪芹的《紅樓夢》相去甚遠,收視率只有倆三成!這是“折騰”名著還是羞辱傳統(tǒng)文化?雖然重新解讀名著是一種時尚,我們也不該不對歷史負責,我們該多一份文化擔當,做一個無愧于歷史,無愧于良知的中國人。弘揚傳統(tǒng)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與繁榮。
惡搞杜甫也是一大熱點。書中悠然恬淡的詩人杜甫時而手持刀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腳踏摩托車……這些形象稀奇百怪的惡搞圖片成為學生們的一大樂趣。在調查中,學生們聲稱當今的語文課偏離其真正的價值軌道,僵化的與語文教育使他們頗為不滿,參與涂鴉只是一種宣泄方式,內心并不排斥杜甫。杜甫并不只是整天愁苦坐吟的詩圣,他也有過追鷹追兔的豪邁生活。學生們的話并不是不無道理,但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到底該怎樣繼承和發(fā)揚?杜甫偉大精神。博大胸襟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倘若真的愿意走進杜甫,嘗試領略其文學境界,那才是美事。否則,惡搞許多圖片做為大眾娛樂,只能表明當今社會的無聊輕薄,空虛而已。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我們進入了數(shù)字化的世界。伴隨網絡打字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手寫之美漸漸淡出我們的`生命。幾乎將近一半的中國人提筆忘字,所有人都認為我們的書寫能力在普遍下降。鍵盤固然是時尚便捷,但我們也不該丟棄傳統(tǒng)的文字書寫。保留書法這門藝術,是要將傳統(tǒng)的文字傳承融入到我們的靈魂、血液中去。
不管是重新解讀傳統(tǒng)經典,還是用潮流的形態(tài)往古代詩圣身上灌輸,又或者玩轉時尚用數(shù)字化生活代替?zhèn)鹘y(tǒng)的書法藝術。都是我們科技日新月異的表現(xiàn),我們不該丟掉最本質的傳統(tǒng)文化。在時尚中立異的同時,也要有著靈魂的修養(yǎng),散發(fā)著中華民族最美的文化,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聽老人說,古時候有個灶神的傳說,因此,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己家里打上一口灶頭。這灶頭雖是煮飯燒菜的,但為了美化廚房環(huán)境,為了使用餐的.人有一個好心情好胃口,就在灶壁上畫上畫,這就是灶畫。
我家也有一口灶頭,灶壁上也有著許多畫。灶壁的正上方畫著喜鵲和梅花,旁邊還有一個大大的雙喜字,下方畫著一個花籃,里面裝滿了鮮花,有菊花、月季花、牡丹花等,顏色鮮艷,美麗極了。灶頭的側面畫的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里面裝著數(shù)不清的金銀財寶,寶盆上刻著“招財進寶”四個字,盆旁還有一副對聯(lián),上面寫著“寶盆到家,歲歲平安”八個字。下面還畫著一幅八仙過海呢。灶上的畫真豐富!
我問姐姐那些畫表示什么意思。她說:“第一幅表示喜上眉梢。第二幅代表幸福美好的意思。第三幅代表平安富貴!苯憬氵說這些都代表著吉祥和美好,都寄寓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覺得這些灶畫非常有趣,特別是那個聚寶盆。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中國的京劇文化十分悠久,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被稱為“東方歌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京劇的源頭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特別是十八世紀流行于中國南方的地方戲“徽班”。
1790年,第一個徽班進入北京,參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隨后又有不少徽班陸續(xù)到北京演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過數(shù)十年的融匯,京劇才算形成,并成為中國最大戲曲劇種。京劇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廣泛,都居中國之首。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它集“唱、念、做、打、舞”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刻劃人物,使它特別惹人喜愛。京劇的角色很多,“生”分成老生、武生和小生。
“老生”,顧名思義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劇中多扮演正直剛毅的人物形象,他們演出時要戴掛在耳朵上的假胡須,在京劇的行話中叫“髯口”。胡須的顏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齡:三十歲,所戴胡須為黑。六十歲,所戴胡須為白。老生在劇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細膩表演,唱腔上也最為豐富。臺詞用京劇中的韻白來表現(xiàn),演唱用真聲,風格剛勁、挺拔、質樸、醇厚,動作也以雍容、端方、莊重為基調。京劇中把女性統(tǒng)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
“丑”分“文丑”和“武丑”兩類。武丑扮演的經常是一些機警風趣、武藝高超的人物,像綠林好漢、俠盜小偷等等!拔某蟆苯洺0缪莼ɑü、獄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雖有文武善惡、身份高低之分,在劇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劇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京劇的行當是經過長期的提煉和規(guī)范,突出人物的內在特征,把人物的'內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劇與其他戲劇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京劇的角色很多,特點也很多。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和昆曲曲牌。
京劇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國劇”之稱,現(xiàn)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后與北京劇壇的昆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演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都是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念、做、打、舞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表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
20xx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京劇是我們的國粹,應該源遠流長。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熱愛京劇,更好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寫對聯(lián)》
中華傳統(tǒng)習俗有許許多多。瞧!放鞭炮、吃湯圓、包粽子、賞月吃月餅……琳瑯滿目,精彩紛呈。不過,我最喜歡的就得數(shù)寫對聯(lián)啦!
每逢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紅底黑字的對聯(lián)。這些對聯(lián)的`模樣可豐富多彩啦!你看,有的掛著吉祥的中國結,有的畫著一條在碧藍的天空中自由奔騰的飛龍……我之所以喜歡對聯(lián),還因為對聯(lián)身上那對偶工整的文句:“春雨絲絲潤萬物,紅梅點點繡江山”,“處處春光好,家家氣象新”,“荷風送香氣,松月深夜涼”。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對聯(lián)身上的許多秘密哦!一有空,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查找圖片,慢慢地欣賞它,細細地品味它。
看著這些對仗工整又漂亮的對聯(lián),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來試試呢?于是,我先找出一張大紅色的紙,裁成兩張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接著拿出了一支大毛筆和墨汁,躍躍欲試。“準備寫啦!”我把毛筆蘸上墨汁,一筆一劃地寫著!鞍パ!不行!兩個字就占了大半張紙,還有五個字呢!”因此,我重新裁剪,重新嘗試。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我用尺子量了量,把宣紙平均分成七份,又仔仔細細地寫了起來……“啊,我終于成功啦!”不過,字的大小還不夠勻稱,看來以后要多加練習呀!
通過這次嘗試,我感受到了它深深的魅力和無窮的趣味。這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寫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