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常用5篇)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1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人,秦代書法家。他小時候聰明伶俐,志氣很高,博覽群書而又善于獨立思考。他十多歲時,學識已到達成熟的階段。當時,人們普遍使用結構修長,筆畫之間空距十分勻均的秦篆。這種字體既繁復又難寫,不必說民間使用,單是官府書吏就為公文山積、批覆緩慢而嘆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種鐘鼎器皿以及詔版文字廣泛搜集在一齊,勾摹出來,按文字相同、形體不同排列在一齊,然后互相比較,反覆琢磨,度過了數(shù)百個不眠之夜,最后創(chuàng)制出一套筆帶波折,並向左右分分的"八分書"。
王次仲將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見了后,認為"簡便,趕急疾之用",十分贊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陽做官。書寫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詔書,因而觸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認為他對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監(jiān)車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難保,便乘獄吏不備,投河自盡。但是王次仲所創(chuàng)造的"八分書",卻蔚為風行,造福子孫。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2
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一個名叫程邈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程邈起初在一個縣里做個小官,專門負責辦理有關文件的抄寫。之后,因為犯了罪,被秦始皇關在云陽縣(在這天陜西省淳化縣西北方向)的一個監(jiān)獄里。
在監(jiān)獄里,整天沒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寫文件時,秦朝的.文字小篆體字比較繁雜難寫,就萌生了一種改變小篆體字寫法的念頭。在監(jiān)獄里想了幾年,出獄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幾年,整整十年過去了,程邈在篆書的基礎上,把篆書簡化演變,把原先篆書比較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形,在字的結構上,把原先的像畫畫一樣象形結構變成筆畫形式,這樣一來,漢字就比原先更好書寫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歷經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個隸書字寫成一個奏本,并送給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對程邈十分贊賞,就任命他為御史。當時,各種上報給皇帝的公文很多,篆體字又很難寫,所以使用隸書的人就多了起來。
因為這種字體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員使用,寫起來又很方便,所以稱作隸書。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3
清乾嘉年間,帖學風行,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等人書法更是風靡一時,當時還有一位與之齊名的人物,他就是電視連續(xù)劇《宰相劉羅鍋》里的主角——劉墉,他善于學習歷代名家的長處,大膽創(chuàng)新,韻味特殊,備受世人贊賞。
劉墉博通經史百家,他的書法,不隨俗,初從趙孟頫入,法魏晉,學鐘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但他敢于創(chuàng)新,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名滿天下”。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輕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書法之境界能夠“靜”、“淡”、“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他與喜用淡墨的王文治成鮮明對照,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但他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寫法,受到了當時的一些思想保守的書法家的指責,翁方綱就是其中的一個。
清人包世臣《藝舟雙楫》記載著這一趣事:翁方綱有一個女婿是劉墉的學生。有一次,這個學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綱在練字,寫的還是他練了一輩子的字體,一筆一畫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動一筆。這個學生因為受到老師劉墉的影響,對老岳父墨守成規(guī)看不慣,就拐彎抹角地說:“岳父,您和我的老師都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我從來沒有聽您評論我的老師的書法。您這天給我談談吧!”
翁方綱放下筆,看了看他的女婿,說:“你回去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
這個學生真的回去問老師。劉墉笑了笑說:“你回去也問你的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這互相間的問話,反映了他們對待書法藝術的不同見解,一個守舊,一個創(chuàng)新。之后這個故事成了書法史上的佳話。
據說劉墉握筆的姿勢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寫字的時候,筆正腕端,采用傳統(tǒng)的握筆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內室書房寫字的時候,就不論寫大字寫小字,都轉動筆管,飛快地書寫。筆隨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飛動,像獅子滾繡球一樣。他寫得興奮的時候,甚至筆管脫手飛落到地上?上В@種方法沒有傳下來。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4
祝允明是明代書法家,天資聰穎,博覽群書,性格豪爽,疾惡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兒子,不學無術,又自以為是。有一天,這位少爺寫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勝,到處炫耀自己兒子的“才華”。好多幫閑文人也幫忙吹噓,有人提出必須要請祝允明來給文章題字。
請?zhí)偷搅俗T拭骷遥T拭饕膊煌妻o,看過文章,提筆寫下了兩行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幫閑們也說好好好,真乃詩文合璧,交相輝映。
不久,這事被唐伯虎明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旁邊的一個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釋說:“兩個黃鸝鳴翠柳,是說那位少爺?shù)奈恼聦懙貌恢疲灰恍邪樕锨嗵,是說那位少爺?shù)腵文章離題萬里!
祝允明與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二人一同到杭州游覽。這事被杭州太守明白了,太守想請祝允明在一幅古畫上題字,但與祝不熟,于是便請自己熟識的唐伯虎來疏通此事。
這太守為人吝嗇貪財,祝允明想借此機會教訓教訓他,于是提出要三百兩銀子做潤資。太守只給了一百兩。祝便打定了一百兩的主意來回敬。
這幅畫叫做《柳堤送別圖》,畫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樹,小船待發(fā),河岸上一女子正與人依依惜別。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畫的上方寫了如下幾句:“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寫畢,便派人將畫還給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這叫什么玩藝兒,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來。唐伯虎一看,也覺得祝兄鬧得過分了,答應與祝允明交涉此事。
祝允明見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氣壯地說:“我的題詩照例是三百兩銀子,他只給了一百兩,我能給他寫這么多,就很對的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兩銀子給,我就把詩補齊,包他滿意!
唐伯虎只好把這意思轉告給太守,太守雖然心疼銀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應;否則,畫毀了,就更虧了。
祝允明按約來到太守家,坦坦蕩蕩收下銀子,便開始揮筆續(xù)詩,不一會兒,續(xù)詩寫完了,眾人觀看,只見畫面上寫道:“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任憑你南北東西,千絲萬縷,總系不得郎舟住。這邊啼鷓鴣,那邊喚杜宇,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聲聲不如歸去!”
幾句續(xù)詩,便把全詩激活,把原本開頭幾句平淡的詩句也變得有了好處。全詩成了一首帶有元曲情調的婉約纏綿的離愁別緒的佳作,人情人景,別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絕。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5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個蘇小妹?烧f宋代四川的靈秀之氣盡革于蘇氏一門,蘇小妹的父親蘇詢,哥哥蘇軾、蘇轍個個才高八斗,所謂“一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蘇小妹長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圓圓的臉蛋,烏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額頭,突出的雙顎,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樣貌。她從小就愛與兩個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蘇軾滿腮胡須,肚突身肥,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修邊幅,不拘小節(jié),更是她斗口的`對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戰(zhàn)不休。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一笑,當即反唇相譏:“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fā)連鬢耳杏然;口角兒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腮胡須。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一些,眼窩一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侃一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詳,發(fā)現(xiàn)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一幅馬臉,長達一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詩: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蘇軾一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蘇家兄妹戲諺起來,可說百無禁忌,常常是語帶雙關,任你想像。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03-08
古代書法家的故事04-26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07-21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精選)11-21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08-02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范例10-03
(合集)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07-20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實用]07-20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熱)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