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精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1
聽了張老師的《學習伴我成長》這一課,收獲很多。下面談談一些淺薄看法。
教師通過評價學生兩年來學會的本領,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制定新的目標,從而鼓勵學生攀登新的高峰,將自信心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
三年級的小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學校生活,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學習經(jīng)驗,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這為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但是,升入三年級后,隨著課程內(nèi)容的加深、學習任務不斷加重、學習難度逐漸加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煩惱和學習困難也會越來越多,這對剛進入中年段的學生來說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近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指出,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是思維發(fā)展中最艱難的'一個階段,孩子們剛剛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發(fā)展的程度也不平衡。這一時期若不注意引導,有的孩子可能會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厭學,這就是為什么此階段學生的學習容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
對于很多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么要學習,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對于“學習”的概念還只局限于學校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不知道什么是終身學習,更不明白人為什么需要終身學習。
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和周圍大人們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時時可以學習,處處可以學習,從而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在進步中獲得成長。
因此,本課重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懂得學習是人成長的需要,并且需要終身學習;引導學生理清學習的概念,理解并樹立新的學習觀,懂得學習的空間、途徑、內(nèi)容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生活處處皆學習。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2
為進一步推進初中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工作,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20xx年4月27日上午,由行唐縣文教局教研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活動在行唐縣第一中學初中部進行,活動由教研室道德與法治教研員陳蓮英主持,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教研活動,首先是由七年級教師盧成成執(zhí)教七年級下冊《憧憬美好的集體》一課。執(zhí)教老師學科知識扎實,她在課堂上用新穎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吸引孩子們,課堂上氣氛活躍、親切,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及老師們的肯定。
課后,大家對此課進行了集體教研。盧老師先談了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預設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課后的感受等。大家本著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圍繞課程改革主題進行思考,各抒己見。大家經(jīng)過一起探討研究,對本課的教學有了更深入更清晰地解讀。 最后教研員陳蓮英結合本課,就新教材使用和課堂常見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并就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實施整合式教學策略,建設有效課堂進行了主旨發(fā)言。
此次教研活動,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達到了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對自己以后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3
《這些是大家的》是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本學期有幸聽了區(qū)道德與法治優(yōu)質課競賽。本課的教學以“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下面談談個人淺薄看法:
1、貫徹生活化的原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章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在本堂課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的實際情況為主要的內(nèi)容開展活動,針對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交流、探討、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1)調動生活中的經(jīng)驗。讓學生說生活中的公用設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生活經(jīng)驗與課本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使面對學習主題感到有話可說,因而樂于探究,善于,政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深切感受公用設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為達到教學目的服務。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自已身邊愛護公物的真實事例,讓學生積極發(fā)言,通過積極歲與,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2、積極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揚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才有可能拉近師生間的感情距離,學生才能有話說,有真話說。
商榷點:
、偃绾握_地處理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通過教師在一個個問題的“開導”下,采用“一問一答”的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跟者教師在轉,削弱了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
、谌鄙賹W生多元化的激勵性評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了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卻忽視了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因為只有通過學生激勵性的評價,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劢虒W的形式比較單,致使蔡個課堂氛圍還不夠輕松、活躍。
、茉诨卮饐栴}的過程中,注重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的同學,忽視了反應較慢的同學的參與,教育對象的全體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嚴謹,教學語言不夠簡練,有重復羅嗦的地方。
第一次備課后是在我班試講的,只是按照教材的編排來講,讓人有一種這就是一節(jié)干巴巴的要傳授些知識,要學生懂一些必須懂的道理的課堂,一方面我班的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都不足,但也從其中看出學生對于這樣的平淡并且充滿了一種無感情的課是缺少感觸的;蛟S也可以換句話說,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課,這樣的課對于他們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又怎么會有感想呢?
這次試講后,我們都發(fā)現(xiàn)了課件的頁面太過灰暗,并不能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感觸,同時,道德與法治課如果只是單純的傳授與說教,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無趣厭煩,而只有調動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才能真正地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也才會讓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老師展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材料之中,也才能在活動中體驗到更多。換句話說,誰說形式不重要呢?我們很多事情的失敗孰不知都是因為不注重形式忽視形式的結果呢?這次試講后,我們都發(fā)現(xiàn)了課件的頁面太過灰暗,并不能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感觸,同時,道德與法治課如果只是單純的傳授與說教,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無趣厭煩,而只有調動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才能真正地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也才會讓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老師展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材料之中,也才能在活動中體驗到更多。換句話說,誰說形式不重要呢?我們很多事情的失敗孰不知都是因為不注重形式忽視形式的結果呢?
接下來劉老師又經(jīng)過了第二次備課,我們共同交流后,又在二班進行了第二次試講,通過此次試講,你分明就感覺到這節(jié)課因為形式的多樣化分明變得更加飽滿,學生的參與度也更高,我想不僅僅因為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原因,因為改變,讓課堂變得立體化,也讓學習的內(nèi)容更具研究性更具趣味性。同時,我們也體會到如果在學生書寫時加上一個舒緩的古音樂,那么更能讓學生有一種愿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書寫優(yōu)美的漢字中的感受。經(jīng)過兩次試講后,劉老師對于課堂的脈絡更加清晰,她在本班上課時,你分明感受到她的那種對于課堂把握的輕松自由度,同時,你也分明感受到她們班學生的那種積極學習與交流的開放性,老師與學生分明達到了一種情景交融的狀態(tài)中,學生的思考透徹通透理解深入具體,你簡直覺得他們就是一種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對接。生生師生之間的這種水乳交融讓你覺得你分明就是看客,而他們的交流是你無法深入更是無法參與的。
而在課堂中的每一個人都分明有一種不由自主的情感與思想的提升與深刻,我想,或許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追求的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至高境界吧!
沒想到道德與法治課還可以上到如此程度,更沒有想到學生與老師的那種忘我的投入,你分明感受到的是生命與生命的靈魂在對話,你分明感覺,當你用心做事時,你才能真正地喚起更多心靈的感應。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這學年通過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tǒng)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huán)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在開學初的第一節(jié)思品上進行了班委干部改選。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序做說明和解釋,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并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4
王老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不屈的中國人》中的第一個主題《不能忘記的屈辱》。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經(jīng)歷了哪些屈辱,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之情。通過王老師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心靈的震撼,進行了一次無聲的愛國主義教育。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王老師的這節(jié)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思路清楚王老師的設計從山河如何破碎,到最后國寶是如何被拍賣,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學生的情感被層層推進,激情效果明顯。
二、教學資源的利用,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這節(jié)課無論是課本資源,還是一些圖片,視頻的運用,都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尤其是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從視覺、聽覺,多方位的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的屈辱史,激起學生的情感。
三、注重換位思考,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當出示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園”的圖片后,王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是你站在公園門口,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當時中國人受到的屈辱。
四、準備充分,課件制作精美,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五、教學五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與銜接比較流暢,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后,提一個小小的建議,能不能把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在導入階段播放,讓學生上課伊始就感受到民族的恥辱,創(chuàng)設學習本課的情感氛圍。 以上都只是我個人的一孔之見,說的不到和不對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5
改變課程觀念
或者說是教育觀念,教師的本職不僅僅是教書,而是“教書育人”,不多贅述。
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要求:小學教師會教兩門課程。
學生發(fā)展:學生是生命個體,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學科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長生命的意義。
道德與法治課程應有的觀念:道德與法治教材和課程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兒童慣有的語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包括話題、內(nèi)容、兒歌、童謠等,主持人、活動的人、教材的生活內(nèi)容、引導兒童思考的話題和問題。
其二,課程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采用兒童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如公物:“這些是我們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學的概念來解釋。避免制造心理距離。關心兒童生活真實存在的問題。課程的目的是改變兒童生活的狀態(tài),由當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構知識體系。使兒童養(yǎng)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書面作業(yè)和考試。
其三,課程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
時間上的開放;赝^去,反思當下,規(guī)劃未來。你想想你有過這樣的事情嗎,為什么會這樣,他們怎樣做。由此汲取營養(yǎng)。
空間上的開放。以德育課程為核心,輻射學生各種活動和教育,如入學教育、班團隊、學校大型活動、家庭生活、社區(qū)公共空間。
向學生開放。通過學生學習,完善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目標。
向教師開放。教師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是解釋者不是強調學習重點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內(nèi)容與兒童生活結合的引導者,是教學內(nèi)容的再創(chuàng)造者。
其四,課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內(nèi)容之間融合。彼此相互解釋、相互融合,以生活為導向,深度融合。如大家排好隊與規(guī)則。
多元心理素質的融合。是綜合性的實踐智慧,只有與情感、意愿、判斷、行動結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識才是有行動力的`知識,而不是僵化的知識,這就是生活智慧。
人與世界的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天人合一,一個人的存在是作為與自然對話、與家庭和諧相處、對社區(qū)有所貢獻、對國家興旺有所努力的一個人而存在。人的存在和生活,要實現(xiàn)自我完善。
多元文化的融合。如各民族文化,如城鄉(xiāng)兒童,如主流群體與特殊群體。教學做融合,引導兒童做人做事是根本目的,通過過好生活方式來引導。
《道德與法治》課不是在教一個知識體系,也不是一些道德法治體系的拼盤。而是將各種知識、現(xiàn)實情景、人類情感、、社會規(guī)則、未來志向結合在一起而綜合形成的最佳生活判斷、行動方式、決策能力等,這是一種教育實踐智慧的存在狀態(tài)。
知—道(法律)情—感(感受)明—辨(判斷)意—志(志向)決—策(策略)技—能(能力)行—動(動手)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guī)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柜臺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么東西丟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wěn),就發(fā)話了:“請問一下養(yǎng)老保險怎么?”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么讓他先辦起業(yè)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后到這點道理不懂嗎?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么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后到是規(guī)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xiàn),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蔽疫@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于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jīng)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么!”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6
聽了顧志剛老師講的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第二箱課《我們不亂扔》,我覺得有很多亮點。顧老師先從知識點3354開始,這是上節(jié)課學過的。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法律的感受,然后引入新課。然后,一張路通混亂的圖片開始探討法律特征。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環(huán)環(huán)相扣,井然有序的感覺。總的來說,這是一門成功的常規(guī)課程。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jié)好課,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么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xiàn)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為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jié)課主要圍繞著法律的三大特征為主線貫穿本堂課。
二、情境材料的選用精。
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時政熱點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并把時政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時政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的材料和問題。這節(jié)課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導入中主要運用圖片:法律制定機關、國家強制力、高官落馬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三、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這節(jié)課,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并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xiàn)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jié)課始終體現(xiàn)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shù)較多。
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于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chuàng)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創(chuàng)生出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課堂教學氣氛和師生關系都很融洽,如果教師能適當滲透學科,教學效果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要動腦,還要用手配合題目來寫。我覺得效果可能更好。下課前,老師要對這節(jié)課進行全面深入的總結。這個班的這部分比較弱。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7
聽了顧志剛老師講的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第二箱課《法律保障生活》,我覺得有很多亮點。顧老師先從知識點3354開始,這是上節(jié)課學過的。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法律的感受,然后引入新課。然后,一張路通混亂的圖片開始探討法律特征。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環(huán)環(huán)相扣,井然有序的感覺?偟膩碚f,這是一門成功的常規(guī)課程。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jié)好課,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么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xiàn)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為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jié)課主要圍繞著法律的三大特征為主線貫穿本堂課。
二、情境材料的選用精。
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時政熱點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并把時政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時政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的材料和問題。這節(jié)課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導入中主要運用圖片:法律制定機關、國家強制力、高官落馬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三,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本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既是課本知識的簡單舉例,又是課本知識的重組整合,不斷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的班級一直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個課堂始終體現(xiàn)“互動、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學生為中心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厚。同桌討論多,討論小。
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于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chuàng)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創(chuàng)生出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以下是一些建議: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系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8
非常榮幸聽了了《大家排好隊》第一課時。聽完兩位學科帶頭人的新教材解讀講座和研修班成員的交流指導,也進一步加深對部編版新教材的理解。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整體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題
面對新教材的內(nèi)容,作為教師首先應從整體上認識教材,明確教材的核心主題是什么。每一課教材內(nèi)容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單元主題,而單元的主題也是圍繞一定的教材編寫理念。比如二上道德與法治教材,整冊教材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公共意識、培養(yǎng)公共能力,分散到四個單元的教學中。所以在教學中,要弄清一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聯(lián)系單元甚至整冊教材的整體目標。比如,教師在備《大家排好隊》這一課時,一開始簡單地認為排好隊僅僅是個人文明好習慣的培養(yǎng),但在仔細讀了新教材的教參解讀和教學師父的指點之后,突然茅塞頓開,原來我們教學還要有長遠的眼光,更要懂得整體性架構和理解教材,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潛潤學生成長的目的。
二、靈活把握教材內(nèi)容
兩位學科帶頭人的單元教材解讀與建議中,無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個版塊內(nèi)容使用問題,教材僅僅提供一個范本,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個學校、地區(qū)的學情來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內(nèi)容怎么用、何時用,還取決于本節(jié)課教學的目的。比如說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補充教材內(nèi)容,有的.是遞進深化目標,在使用時必須有目標意識。
三、清晰目標,深化體驗
一堂課應明確這幾個問題: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盀槭裁唇獭敝赶虻氖墙虒W的目標,一堂課是解決什么問題的,在備課時叫應該明確,在上課時要牢牢記住這一!敖淌裁础笔墙虒W中的具體內(nèi)容,“怎么教”的是教學的具體手段和策略。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式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以通過觀看視頻來體驗,可是卻忽視了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生無法從視頻中感同身受,也就不會對排隊的意義有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本身就是活動與體驗的課程,任何道德與意識的生長必須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悟。
四、注重生活智慧的培育
德法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最終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生活智慧。在每一次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生活智慧的培養(yǎng),比如在《大家排好隊》這一課,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排好隊的意義,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問題,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思辨,引發(fā)學生對未來的生活的思考,最終指導生活中的問題。
本次研訓活動,我不僅進一步認識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審視。教學中,我的“問題意識”欠缺,總是問題引導不到位,對于教材內(nèi)容具體把握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思考。今后,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爭取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9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一課,我認為亮點較多。顧老師首先從上節(jié)課研究的知識點——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入手,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說出自己對法律的感受,從而導入新課。接著以一副十字路通混亂圖片開始了對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不失為一堂成功的常規(guī)課。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jié)好課,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第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么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xiàn)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為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jié)課主要圍繞著法律的三大特征為主線貫穿本堂課。
第道德法治課教師也要學會如何將時政熱點轉化為課堂教學資源,將時政素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于同期的時政材料,有的老師給出了問題的主旨,有的老師給出了表面的問題。所以一定要研究資料,呈現(xiàn)給學生的資料和問題也一定要經(jīng)過老師的仔細考慮。在這堂課上,老師選擇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在引言中,主要使用圖片:制定法律的機關,國家的強制力,以及解除高級官員的職務等。既讓學生了解了相關知識,又增強了學生自覺守法的意識。時代性、及時性和針對性。
第三,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本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既是課本知識的簡單舉例,又是課本知識的重組整合,不斷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的班級一直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個課堂始終體現(xiàn)“互動、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學生為中心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厚。同桌討論多,討論小。
第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于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chuàng)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創(chuàng)生出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系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10
品德與社會評課稿老師執(zhí)教的《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不亂扔垃圾》;《遠離危險》幾節(jié)課。下面我就說一下觀看這幾節(jié)課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這一節(jié)課,這一節(jié)教師準備充分,形式多樣。學生學有所得,受益匪淺,既提高了認識,又學會了技能。整個教學設計很有特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創(chuàng)造性地得用教師本身,效地開發(fā)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益。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啟發(fā)引導到位,課堂十分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學得輕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體驗深、目標明。充分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基礎、以科學為依據(jù)、以活動為主線的教學特征,突出了新課程的理念,讓人耳目一新。
活動目標在整個活動中體現(xiàn)得很好,全部活動都圍繞著目標在開展,每個小活動的目標都清楚、明確,且相互銜接得十分流暢,力圖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學的用眼方法,糾正不良的用眼習慣等;在活動過程中,開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針對性地將之與有關資料結合,擴展了教學內(nèi)容。如將教材與反映全國、全省和東營市的中小學生視力情況的數(shù)據(jù)結合,與班上視力不良學生的人數(shù)結合,有利于拉近視力問題和學生的距離,加深教學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感、緊迫感;注意歸納學生的知識和經(jīng)驗,讓學生能夠掌握要領。如在和學生談論了預防近視的話題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記憶的兒歌巧妙地把要點加以總結;重視實際地提高學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頭議論。如別開生面地和學生共同動現(xiàn)場面對面地指導,讓學生明確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動作要求;注意把課上課下連接起來,而不是認為上完課就是活動的終結。
其次,《不亂扔垃圾》一些想法。聽了張老師的.這節(jié)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是干凈、利落、有趣。首先在導入上張老師利用自己的家鄉(xiāng)榮成的美麗風光帶給大家一種精神享受,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畫面讓大家通過對比的方法來感受垃圾帶來的危害;繼而讓學生思考應怎樣處理垃圾/處理垃圾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隨后在生活廷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張老師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送回各自的家,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活動中對于有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及時點撥,讓學生輕松學會了新知.在談論了以上話題后張老師
也用一首兒歌把重點加以總結;讓學生更容易讓住亂扔垃圾的危害和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本節(jié)課李老師通過新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后,自己研究自主交流,教師適時點撥的新型教學理念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遇到危險時應怎樣遠離如果在避免不了時應如何自救,這節(jié)課合理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選手、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綠樹成蔭、你追我趕的火紅季節(jié),酉陽縣第三屆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優(yōu)質課競賽活動,經(jīng)過三天緊張精彩的角逐,即將在這里落下帷幕。借此機會,我代表本次賽課的評委,對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平臺和為本次活動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甘溪教管中心,甘溪小學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向參與本次活動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老師們,本次品生、品社優(yōu)質課競賽活動是又一次成功的、影響廣泛、意義深遠的賽課活動。這次賽課活動旨在“轉變教學行為,促進內(nèi)涵發(fā)展,打造卓越高效課堂!
三天來,我們有幸見證了13位教師在講臺上的教學風采。雖然每一節(jié)課只是品生、品社課堂教學浩瀚天空中的一顆星星。但是,由于凝聚了太多的呵護,太多的心血,太多的關注。因此,有許多風起云涌的景色可以回味,也有許多精彩紛呈的課堂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受教科所領導的安排和評委會的委托,根據(jù)本次賽課的思想,下面我對這次品生、品社賽課活動從“總的感受”、“課堂中的亮點”和“存在的不足”及“教學建議”四個方面做如下發(fā)言。我發(fā)言的題目是:轉變教學行為,打造卓越高效課堂,成就師生精彩。
一、總的感受
1。課程標準深入教師之心。
從這十三節(jié)課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教師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更好地落實以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教學流程由單一的學習到多維的轉化,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獨立探究和思考、小組合作、拓展延伸等多種形式展開教學。
2。課程意識深入教師之心。
教師們已經(jīng)確立了生成、整合、實踐的課程觀,在孩子認知的基礎上促進經(jīng)驗的提升。課堂上貫穿了“一條主線”,或“三條主線”。品社以“學生的生活發(fā)展”為主線。品生以“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為主線。
3。信息價值深入教師之心。
課堂上大量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課程資源,彌補了教材的局限性、滯后性。
二、課堂中的亮點
1。緊扣課程性質,突出學科特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應給予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比如桃花源小學—老師的“議一議”教學環(huán)節(jié),五福小學—老師的“現(xiàn)場采訪”環(huán)節(jié),龍?zhí)断MW—老師設計的“合作交流,解決困難”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蠋熢O計的小組討論“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心情為何不一樣?”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老師設計的“討論表演”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老師的整節(jié)課,教師們都把學生推向前臺,讓學生充分交流與展示,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主體性原則。
2。關注生活體驗,突出學科意識。
品社課的學習與孩子的.生活是緊緊相連的。課標中明確指出,突出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培養(yǎng)道德認知。比如—老師的課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了“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道德意識。—老師、—老師的課,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老師的課,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愉快生活每一天。
3。關注教學策略,突出創(chuàng)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敢于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將自主開發(fā)的課程資源與教材內(nèi)容優(yōu)化整合。比如可大小學—老師的“過橋米線”的故事延伸,—老師的“現(xiàn)場采訪”,—老師的“怎樣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老師的整節(jié)課等等,都很好地將自主開發(fā)課程與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使得課堂教學內(nèi)容豐富,突出創(chuàng)新新意識。
4。關注學習方式,突出人文意識。
“體驗學習”關注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這種內(nèi)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比如:—老師的課,整節(jié)課都讓學生在活動中愉悅的學習,體現(xiàn)了品生課“活動性”這一基本特征,在活動中讓學生真實的感受道:做人要誠實。而“小組學習”則是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學習,培養(yǎng)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識的途徑。比如:白賢彪老師的“自然災害的種類”和“土地沙漠化的原因”都很好地利用了小組學習模式。
5。關注課堂評價,突出育人意識。
品社課評價的核心是“幫助”。而品生課評價的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fā)展,促進每個兒童的品德發(fā)展和生活能力提升。本次賽課中,教師評價的方式多樣。比如:有描述性評價、達成水平評價、作品評價、師生互評等多種形式?傊,評價必須恰如其分,以激勵為主。
三、存在的不足
課堂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稱羨的優(yōu)質課,也仍然存在可以考慮或需改進之處。本次參賽的課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12
王老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不屈的中國人》中的第一個主題《不能忘記的屈辱》。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經(jīng)歷了哪些屈辱,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之情。通過王老師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心靈的震撼,進行了一次無聲的愛國主義教育。
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王老師的`這節(jié)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思路清楚
王老師的設計從山河如何破碎,到最后國寶是如何被拍賣,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學生的情感被層層推進,激情效果明顯。
二、教學資源的利用,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這節(jié)課無論是課本資源,還是一些圖片,視頻的運用,都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尤其是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從視覺、聽覺,多方位的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的屈辱史,激起學生的情感。
三、注重換位思考,調動了學生的情感
在課堂上,當出示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園”的圖片后,王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是你站在公園門口,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當時中國人受到的屈辱。
四、準備充分,課件制作精美,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五、教學五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與銜接比較流暢,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最后,提一個小小的建議,能不能把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在導入階段播放,讓學生上課伊始就感受到民族的恥辱,創(chuàng)設學習本課的情感氛圍。
以上都只是我個人的一孔之見,說的不到和不對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13
聽了顧志剛老師所上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九課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我認為亮點較多。顧老師首先從上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入手,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說出自己對法律的感受,從而導入新課。接著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亂圖片開始了對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不失為一堂成功的常規(guī)課。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jié)好課,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么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xiàn)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為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jié)課主要圍繞著法律的三大特征為主線貫穿本堂課。
二、情境材料的選用精。
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時政熱點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并把時政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時政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的材料和問題。這節(jié)課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導入中主要運用圖片:法律制定機關、國家強制力、高官落馬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三、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這節(jié)課,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并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xiàn)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jié)課始終體現(xiàn)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shù)較多。
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于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chuàng)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創(chuàng)生出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系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相關文章:
(精選)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7-22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9-06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2-24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8-23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11-15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經(jīng)典]04-11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精選]08-17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經(jīng)典11-19
(精選)道德與法治評課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