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評課稿15篇(實用)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jié)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評課稿1
聽了王老師執(zhí)教的《小小的船》這節(jié)課,感覺整個課堂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符合我們學!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的高效課堂模式,注重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課堂扎實而有語文味。她的課堂有這樣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一、有效而富有特色的組織教學
大家都知道作為低段,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上的組織教學,它不但只是課堂教學的保證,更是孩子學習生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開始。從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兩月時間里,她的組織教學是扎扎實實地在抓,而且抓得很好。她的課堂上組織教學形式不是一層不變的,是多種形式。她的課堂組織教學是很自然的,結合教學展開的,不是脫離實際的形式,在她的課堂上沒有“1、2、3快坐好”這些我們經(jīng)常用的公式化的口語,她的每次組織都是很自然很貼切,滲透到了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里。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是非常有組織有紀律的狀態(tài),能做到這點是很不容易的。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有特點
1、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干凈
現(xiàn)在我們回頭來看她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能清晰的記得是三個大版塊:識字;寫字;讀好課文。課堂教學講究環(huán)節(jié)精,環(huán)節(jié)少。王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注意到了這點的。而且在她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和過度上,目的是非常明確,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的過度是非常自然的`。
2、每個環(huán)節(jié)落實、適合低段教學
我們來看這樣幾個片段:
片段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在晴朗的夜晚你能看到什么?(課前準備)出示藍天圖,學生邊說教師邊貼星星月亮。星星在藍天一閃一閃,多美啊!有一位老先生寫了一首兒歌來贊美它!引出課題,激發(fā)起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紛紛被這神奇的月兒迷戀住了,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字詞的出現(xiàn),王老師在本環(huán)節(jié)的引領中又把握住了幾個難點,從讀音中進行區(qū)分,比較“翹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使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對生字詞的朗讀也是層層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難,并且重點指導好輕聲的朗讀技巧。在這里,王老師以“小小的、彎彎的、閃閃的、藍藍的”幾個特殊形式的短語進行訓練。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讀得很好。
片段二:對識字的處理,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
先學,打開書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課后的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多讀幾遍,想想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后教,王老師在本環(huán)節(jié)的引領中又把握住了幾個難點,從讀音中進行區(qū)分,比較“翹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使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教學“坐”字時,除了讓學生注意讀好平舌音之外,根據(jù)字形遍兒歌記憶!耙粋人走進門”“雙人坐在土地上”“兩個小人坐在地上聊天”學生學得有興趣也記得牢。又如教學“彎”字,教師彎下腰讓學生說它的反義詞記字也是理解詞義,再讓學生組詞加深印象,并且隨機總結了識字的方法。當堂訓練,出示練習:在正確的讀音后面打對勾。
片段三:對正確的朗讀課文的指導。
對生字詞的朗讀也是層層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難,并且重點指導好輕聲的朗讀技巧。在這里,王老師以“小小的、彎彎的、閃閃的、藍藍的”幾個特殊形式的短語進行訓練。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讀得很好。
片段四:寫字的過程
讓學生觀察了見的書寫、再練習見的筆順、再講田字格、再觀察見在格子里的放置、再示范它的書寫、學生描紅、學生獨立寫。在寫的時候,不是提筆就寫,先巧妙的引出握筆姿勢,再談寫字姿勢,再要求安靜寫。。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走扎實。步步注重語文學習的習慣:觀察的習慣,書寫的姿勢等。
從以上四個片段,我們可以體會到,王老師是非常注意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去落實語文教學的目標,注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從細微處把孩子的基本功抓扎實。這是非?少F的。
三、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
我們每個老師經(jīng)常都談論到,這個孩子習慣太差……其實靜下心來反思,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受到了他習慣的影響,這樣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那些成績落后的孩子往往就是習慣非常差的。因此,每個教師在自己的心里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黃金時間,我們應該抓住。而作為低段是關鍵中的關鍵,教師應該把注意力多放一些在這里。那課堂教學是落實習慣培養(yǎng)的好地方。
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發(fā)現(xiàn)她在這個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精心的習慣是她做得最好的習慣,可以看到她課堂上是非常安靜的,孩子們在安靜里也是在認真的積極的參與的,F(xiàn)在我們都感覺到孩子們非常浮躁,就是因為孩子靜不下來。而語文學習是一門特殊的科目,靜是學習語文非常重要的基礎,靜靜地思考,靜靜地讀,靜靜的寫……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才能真正體會語文的美。
當然我針對該課文的教法,我也有一些建議:
課文讀還沒到位。讀的訓練層次還沒出來,讀的形式還不夠,讀的時間還不夠。讀的效果沒達到。在一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上速度太快,還不夠扎實。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指出來,共同學習。
小學語文評課稿2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
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jié),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課文文字比較簡單。
一是課文結構相似,三次對話意思略顯重復,文字也是差不多。
二是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
三是猴子沒有種成果樹的原因非常清楚,學生一看就明白。佘老師今天上的課是比較成功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復習生字詞語有新意。
佘老師在復習生字時她有意識地讓學生復習動作的詞,然后讓學生把動詞送回家,在此基礎上說出它們的規(guī)律,然后再填名稱的詞語,讓學生在復習生字的同時掌握了正確合理搭配詞語。
二、整體感知練習說話
復習后老師讓學生自己邊讀邊思考:小猴種了哪些果樹?結果怎樣?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讓學生對課文有個較為整體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佘老師讓學生用“先……再……接著……最后……”,“拔掉、改種”說話,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讓學生較好地掌握了課文的大體內容。
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在教學猴子種梨樹這一段時,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讓他們在讀中自己體會猴子種梨樹時的心情,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他讀的情感也不一樣:有的學生說猴子很勤勞,他就有夸獎的語氣在里面;有的學生覺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會讀出著急的語氣。老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大膽讀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對這三句農諺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說,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
四、讀中感悟,讀中悟情悟理。
猴子聽了烏鴉、喜鵲、杜鵑的話就改變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佘老師通過三句句子的比較,從他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這是一只沒有耐心、很著急的猴子。雖然種各種果樹的時間都不一樣,但他還是等不及,體會到句中“可、也、還是”表現(xiàn)了猴子越來越急切的心情。
五、有扶有放,扶放結合
課文二至八小節(jié)描寫了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的經(jīng)過,三層意思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教學時,佘老師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滲透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第二、三自然段時,以扶為主。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猴子為什么拔掉梨樹改種杏樹?你從哪里知道的?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完成這兩段的填空題,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四至八節(jié),以放為主。讓學生自己學習,接著引導他們按照前面學習二、三小節(jié)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填一填。
如果老師把朗讀訓練放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讓學生讀好,那教學效果會更佳。
小學語文評課稿3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獨特,思路清晰,知識點落實很到位,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實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林莘老師簡單的表達將凡卡的悲慘凸顯的淋漓盡致。本節(jié)課林老師給學生搭建了學習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獲取知識,讓學生學得輕松,說得輕松,體驗得輕松。林莘老師這節(jié)課猶如細細春雨,滋潤著剛種下的種子,讓他們慢慢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這節(jié)課讓我真是受益匪淺:
一、整體感知,引出主題。
林莘老師利用檢查預習,了解凡卡是一個怎樣的凡卡。通過凡卡的童心、孝心、愛心,在無聲無息之中引出凡卡的悲慘,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 二、以悲為線,緊扣主題。
整節(jié)課林老師緊緊抓住了“悲慘”二字,表達了凡卡內心極度的痛苦,將凡卡這個形象充分展示在我們面前。課堂中緊緊抓住第八自然段凡卡挨打、挨餓、挨困的情景,分析凡卡命運的悲慘。讓學生體會直接敘述的寫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林老師在無形之中,將寫作要條理清晰,順序清楚,說話明明白白地寫作方法告訴學生,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二、形成對比,凸顯主題。
課堂中,老板一家和凡卡形成看鮮明的對比。林老師緊抓“老板揪著我的頭發(fā),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拿魚嘴直戳我的臉……”這句中的幾個動詞,讓學生反復的練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體會凡卡的非人待遇,悲慘生活。這一幕幕情景多么令人心痛,一幅幅畫面多么令人驚心。凡卡只是普通的學徒,卻遭受了老板他們殘忍的欺壓,凸顯了凡卡是何其的悲慘。
三、以樂襯苦,深化主題
在音樂的伴奏中,林老師帶著學生跟隨凡卡的記憶追溯到家鄉(xiāng),一起回味家鄉(xiāng)的.美景,感受凡卡和爺爺之間的快樂。凡卡家鄉(xiāng)“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煙啦……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天河顯得很清楚,仿佛為了過節(jié),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真美啊!美得如此潔白,美得如此生動。就在這個充滿祥和的家鄉(xiāng)里,凡卡和爺爺一起砍柴,一起玩耍,他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樹林中,爺爺和凡卡一起的日子是簡短的,可是留在凡卡的記憶中卻是長長久久的,這快樂留在了凡卡的心中,凡卡心中的鄉(xiāng)村生活如此美好,留給凡卡的日子如此深刻。林老師以樂襯苦,苦更苦的方法,將凡卡的悲慘生活,完全深刻化。
整堂課下來,老師讀學生,讀文本,將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機的和文本相結合,教學設計吸引人的目光,充滿了智慧性。林老師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地說、寫,提供了一個平臺。再則,林老師的評價語很親切,形式多樣,非常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學了這節(jié)課,肯定收獲了不少,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信心,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評課稿4
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紹了“大熊貓、銀杏樹、中華鱘”三種活化石。內容淺顯易懂,但是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是林老師的這堂課卻擺脫了這類文章講解的枯燥,顯得生動、有趣。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特色:
一、識字與閱讀的完美結合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于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暗湍昙壍恼n文就是為了學生識字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語言環(huán)境!钡湍昙壸R字教學要以文本為依托展開,學文與識字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領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把識字融入語文學習的整體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提升識字質量,增進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fā)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而林老師本課的教學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將識字和閱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1、在導入新課時識字
導入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們一般都會將心思花在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上,而林老師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非常巧妙。利用學生熟悉的溫州博物館引入,學習“博”字,博的左邊是一個“十”字,在古代“十”往往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博往往和大在一起,“博大”。然后給“博”擴詞,“博學、博士、廣博、地大物博”在詞語中再次強化“博”的認識和鞏固。再出示化石圖片的呈現(xiàn)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趣,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遠不止此,教師馬上加入了識字寫字的環(huán)節(jié),書寫“化”字。把寫字的.環(huán)節(jié)提到導入時做,非常自然而效果又很好。
2、在初讀課文時識字
課堂是學生識字實踐的主場地,讓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隨文識字,是每一個教師需用心花上心思的。林老師要求學生劃出“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在指導學生把句子讀正確時,隨機學習生字“珍”、“絕”、“史”。她的課堂將識字與文本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結合起來,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把識字融入語文學習的整體之中,立足幫助學生跳出單純識字的局限,便于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tǒng)一聯(lián)系。
認識“一片片”、“一把把”時,教師同樣是將口語交際與識字相結合,首先是反復地讀詞語所在的句子,理解了比喻句,然后又用“一把把”來說一句比喻句,在口語訓練中很自然地理解了詞義,認識了詞語,做到了音、形、義的三結合。
3、在朗讀感悟中識字
在朗讀感悟中結合識字的環(huán)節(jié)就更多了。教師非常善于運用多媒體、游戲等手段,創(chuàng)設趣味、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參與的欲望,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產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做到“課伊始,趣亦生”。在學生心態(tài)良好、興趣高漲的情況下,運用各種方法出示與本課相關的要認的字,使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力,識字的效果就更好了。如在學習銀杏樹這一段時,出示幾張葉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銀杏葉。學生興味盎然地找出很多片,老師告訴學生,像這樣找出一片,一片,又一片,就叫一片片。你們找葉子的過程就叫“辨認”。 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集閱讀葉子形狀的句子,感知葉子的形狀,同時又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辨認這個難點詞語的意思,這樣的多重功效為一身,真可謂是匠心獨具呀。
二、興趣與能力的充分調動
整堂課林老師花費了很大的心力準備,圖片,補充資料,樹葉、白果,游戲等等。這些元素在課堂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對于二年級學生老說,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很短,但整堂課教師卻是緊林地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一次次掀起了學生的興趣高潮。而這些興奮點又都和能力培養(yǎng)點相結合。
興趣點一:化石呈現(xiàn)導入,孩子們對化石是很陌生的,對于新鮮事物,他們充滿了好奇,興趣高漲,在此時教師就適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針對活化石提出問題。
興趣點二:認識白果,出示白果食物,對學生說“如果我說這是我從街心公園那長了20年的銀杏樹上摘的,你信嗎?在文中找到證據(jù)。學生猛然間看到書中提到的東西跑到了眼前,一個個神情激動,興趣高漲,紛紛到文中找證據(jù),眼睛緊緊盯著老師手中的白果。
興趣點三:辨認樹葉。由于前面教學的鋪墊學生知道了銀杏樹的珍貴,這時教師出示銀杏樹的葉子讓學生辨認并送給他們,這對于孩子是多大的誘惑呀,他們爭先恐后想獲得回答的機會。同時教師又培養(yǎng)了閱讀理解的能力和口語表達的的能力。
興趣點四:欣賞了銀杏樹四季的圖片,老師示范說春天和夏天,學生說秋天和冬天,秋天,一陣陣秋風吹過,葉子像( )。冬天,一棵棵銀杏樹像( )。不僅進行量詞運用的語言實踐,還跟把打比方的句子訓練有機結合。
興趣點五:善用表演的形式融合課內外的知識。學生十分喜歡表演,在學習了銀杏樹的段落后,沈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如果你是銀杏樹,你怎么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同時要求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知識也可以是自己收集到的知識來介紹自己,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邊說邊表演,把其他的同學也帶入了一種情景,自然而然對古生物有了親切感。這樣,對古生物認識就更容易一些,更具體一些。而老師入情入境地啟發(fā),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
瞧,林老師就是這樣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一次次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潮,這樣興趣點和能力點的有機結合,真正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三、通過朗讀升華感情
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深刻體會文章的情感,最正確或者說最實用的的渠道就是朗讀。在林老師的課堂上,她的朗讀訓練點分兩個層次來呈現(xiàn)。首先是關注重點詞語:“幾億年前”、“同一時期,早就滅絕”、 “一代一代”“一億多年”指導學生讀好有關句子,林老師說“關注重點詞語讀書,會讓我們讀的特別有意思!贝_實如此,學生在朗讀中習得方法的同時也越加體會這些化石的年代久遠,激發(fā)學生對化石的珍惜。
還有林老師抓住描寫銀杏樹特征的句子(長得慢)進行朗讀教學,“銀杏樹長得慢極了,誰能讀出來?”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探究了語言文字,既了解了銀杏樹的特征,又使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對它的熱愛和珍惜之情。
“語文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夢鄉(xiāng)而存在的。”林老師這堂生動的語文課,讓我感觸良多,作為語文教師要能“以學為中心”,給我們的孩子提供一片放飛夢鄉(xiāng)的天空。
小學語文評課稿5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jié)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tài)優(yōu)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呢?聽完這一節(jié)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節(jié)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fā)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jié)生成,培養(yǎng)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都是一節(jié)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jié),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觸摸”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流暢,如行云流水,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而后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毖a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后,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弊寣W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后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然后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么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并課件出示!罢n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xù)了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里干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最后是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于這只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本,突破重難點。
例如抓住“攏”一字體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fā)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么,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
通過想象,領悟文本蘊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復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范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
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
在檢查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lián)系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說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說并沒什么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
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致的分析,一篇課文里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睂τ谶@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說,胡老師的這節(jié)《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扎扎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小學語文評課稿6
許老師執(zhí)教的《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閱讀文章。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教學難點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單獨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針對不同的年段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許老師的設計先是讀課題導入你想知道什么、花怎么是鐘和什么是花鐘。然后自由讀課文找出答案,出示花鐘的課件,直觀感受花鐘,重點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交流各個時段各種花開放的樣子,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妙處,并比較兩種句子之間的差異。再然后拓展積累,給“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 )”補上開花的狀態(tài)的詞句。最后指導生字的書寫。許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開這堂課的主題是“朗讀指導的有效性”。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边@句話強調了朗讀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梢娎首x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許老師的設計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并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但總覺得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主要是學生沒有感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以致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還沒完全突顯出來。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方面,教師沒有針對性、激勵性,以致教師的評價評而不導,評而不實,評而不治,評而不全。
示范朗讀是朗讀指導的一個法寶。范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朗讀,更能使學生真切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情感美,也是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的重要方法。好的范讀不僅以真摯的情感、優(yōu)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感染了學生,還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朗讀方法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朗讀感悟,但程度還不是很深,如果加上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將是對學生程度的一個很大提高。
總體來說,許老師的這堂課有讓我學習的地方,也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借鑒,改進。
小學語文評課稿7
聽了杜麗娟老師《桂林山水》的教學,我的感受比較深,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
杜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yǎng)、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達到了教學目標,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
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贊嘆尋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漓江的水怎樣靜、清、綠。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最后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杜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yōu)美等多種方法閱讀。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里如果再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處理教材時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就更好了,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還有就是一個我們教師普遍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如果能豐富一點就更好了。
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好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會吸取經(jīng)驗,改正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小學語文評課稿8
沈老師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富有條理,從引導學生感悟九色鹿的外表美到領悟其內在美,重點突出,層層推進。教師清晰、流暢、干凈、利落的過渡語言為本課的教學增色不少。沈老師本堂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關注到本單元的教學主題,不露痕跡地滲透了誠信教育,從而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統(tǒng)一。
1、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人物形象,進行德育滲透。故事中的九色鹿、調達,性格各異、形象鮮明。課文篇幅較長,沈老師重點抓住表現(xiàn)九色鹿言行的第二、第四、第八自然節(jié)來品悟其形象,如通過抓住“立即”“洶涌”“掙扎”“救命”領悟九色鹿在危急關頭救調達時的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抓住“只要”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報;抓住九色鹿對國王說的那3句話,層層引導,品味九色鹿的智慧。在教學“見利忘義”這個詞時,沈老師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來理解,先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調達看見了什么“利”,是“重金懸賞”,然后說說把什么給忘了,就是九色鹿對他的救命之恩,最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見利忘義”。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他?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了忘恩負義、背信棄義。與此同時,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的教育就在剖析詞句中悄悄地滲透。
2、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進行德育滲透 。新課標倡導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策略,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沈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通過指名讀、分男女生讀、齊讀、加上動作讀、變化語氣對比閱讀等多種形式,讀出九色鹿的美麗,讀出調達的可惡,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體驗,培養(yǎng)美好的.心靈和崇尚的情操。
3、利用文本留白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沈老師多次設計了讓學生想象練說的環(huán)節(jié):如調達會怎樣鄭重起誓;調達看了皇榜后會怎么想等,既訓練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通過角色的置換,讓學生深刻地感悟到調達落水得救后是怎樣的感激涕泠,而面對懸賞時又見利忘義,靈魂是多么的骯臟?傊蚶蠋熡盟慕虒W實踐證明,沒有德育的滲透,智育是蒼白的。有了德育的滲透,語文的智育課堂才更加豐滿,充盈靈動。
小學語文評課稿9
本周下雪了,下了一場今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我的心也隨著雪開雪落而起伏不定。周一陰天,我心事重重:例會會布置什么任務呢?周二下雪,我興奮不已:這雪真大!周三賽課,我忐忑不安:雪還在淅淅瀝瀝地下。恢芩奶烨,我舒暢不已:殘余的雪景在柔和的陽光下讓人感覺暖和了許多;周五天晴,我歡喜得很:終于可以短暫休息啦!這一周,唯一的風景是雪景,唯一的收獲是賽課。我們學校的語文賽課在雪花的飄飄灑灑下拉開序幕,同時也在雪兒的戛然而止下落下帷幕。那天的雪景純白無暇,而與此同時的語文賽課本著“博采眾長,熔于一爐”、“結合實際,為我所用”的原則異;畈ㄉ鷦樱始姵。每個賽課教師的課各有千秋,展示了許多亮點,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受益匪淺。在此,我簡單談談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的語文味濃厚,泛語文現(xiàn)象減少了。
如,過多資料補充、過多媒體演示而冷落了教科書的現(xiàn)象少了。在這方面,孫老師的展示分享課讓我如醍醐灌頂,美美地跟著她暢游了世界名著,感受頗深。
2、目標定位更加準確。
教師們對展示分享課、好書推薦課、作文指導課等課型有了明確的認識,在具體到某一課型時,許多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注重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傳授某種學習方法等。特別是梁老師的好書推薦課不僅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給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3、教學設計合理精當。
在教學設計方面,繁瑣的、走馬觀花式的教學套路少了,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基本規(guī)律,通過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現(xiàn)象多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宋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導入合理恰當,如何讓學生盡快進入課堂情境,她在自己執(zhí)教的作文課中,下了工夫,動了腦筋,出了效果。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教師們采用情景設置、問題激思、讀寫結合、讀悟結合、讀唱結合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很好地詮釋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觀點。張老師執(zhí)教的一年級展示分享課讓我很是感動,也深受啟發(fā),原來小孩子也會如此可愛活潑!
在這次賽課活動中,大家每個人忙碌著聽課、試課、教研,應該說每個人的公開課都是精品,所以盡管疲憊萬分,我們每個老師也舍不得錯過觀摩任何一節(jié)課的機會,一上午連口水也顧不上喝,直至賽課結束,老師們才借上廁所的時間欣賞一下美麗的雪景。接著,老師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圍坐在一起教研,除了簡單地幾句贊揚雪景的美麗之外,大家開始討論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思考并反思自己該汲取他人哪些長處,可謂為教育工作而忙碌、為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睆膶氲娇偨Y貫穿其中,每講完一個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此句多遍,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莫高窟的喜愛、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對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歡,原來,莫高窟如此美麗。
課堂細節(jié)精彩紛呈。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如學習彩塑一段時,“你們的讀給了我聽覺上的享受,讓我們從視覺上享受一下”,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對彩塑形象充滿視覺期待!鞍涯愎P下的飛天與同學們交流一下”、“此時飛天已布滿我們的教室”激發(fā)了學生交流的欲望,也讓學生感覺自己筆下的飛天真的很美,這比老師直接說“寫得真好”更有激勵作用。在學習2、3自然段時,先文本后媒體,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再去欣賞彩塑與壁畫,讓學生由文本到圖片進行了雙重感悟,更加深了學生對莫高窟藝術寶庫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感受臥佛的大、長,突出了“16米”這個數(shù)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壁畫的宏偉瑰麗,突出了“四萬五千多平方米”這一個震撼人心的`數(shù)字。抓住描寫彩塑神態(tài)的詞讓學生想象其他彩塑會是什么樣的神態(tài),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實了彩塑形象,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詞,寓積累與想象于一體,一舉兩得。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默讀、自由讀。“曾”字的解讀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了莫高窟藝術寶庫的珍貴。過渡句的講解、排比句的學習練寫,讓學生在學習享受中掌握知識技能。當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后,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來寫一寫其他飛天的形象進行小練筆;在認識了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凝結成了莫高窟這一偉大結晶時,讓學生把自己想對莫高窟、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的話寫下來,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很好地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有感而發(fā),真情流露。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課堂伊始,老師以“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直接帶領學生回憶文本,進入文本,并板書“彩塑、壁畫、藏經(jīng)洞”三個詞,讓學生很清晰地認識到本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所在,學習目標也明朗起來。
學文中滲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了不起后齊讀“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這首小詩,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以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經(jīng)歷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機會。
小學語文評課稿10
通過聽我校骨干教師引領課,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馬老師和張老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tài)、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兩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張老師的課《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套,絲絲入扣。情景導入,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閱讀與思考所帶來的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此破匠5奶釂枺瑓s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馬老師在課堂上親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引領著學生體會到秋天的美好。馬老師整堂課都表現(xiàn)十分溫和,始終面帶笑容,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也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對學生非常地愛護,因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痹谛W階段,語文教學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兩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反復的進行閱讀,默讀或充滿感情的朗讀。在這兩節(jié)課中,我發(fā)現(xiàn)閱讀所占的時間較多,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總得來說,這次的引領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既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評課稿11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老師在執(zhí)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領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單、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積極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老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谷圖,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仿佛隨著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臺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通過動畫演示,展現(xiàn)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為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老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著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鍵字詞,探究美
錢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通過反復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后討論為什么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而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復。此時錢老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于是實例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基本最經(jīng)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周老師通過讓學生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當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到大瀑布的雄偉壯觀后,周老師讓學生利用課文的語言贊美瀑布;緊之后,出示枯竭后的瀑布課件和品讀課文相關段落,學生自然產生了失望、悲傷等強烈的情感體驗,周老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通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構成。言語實踐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讀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書讀好。
二、心靈對話——悟之源
在流淌著個性的語文生活中,學生帶著個性化的體驗,充滿了審美的愉悅,多角度地詮釋了文本的內含!罢Z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只有對話,才是真正的引導;只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只有對話,才能彼此接納;只有對話,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周老師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積極靈去傾聽心靈,到達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構成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內在需要,變“要我說”為“我要說”,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當周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大瀑布兩個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從孩子們的語言中可看出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實踐——悟之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而培養(yǎng)這種潛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把文章感悟與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去生發(fā)創(chuàng)造新思路、新問題和新價值。在這一課中,周教師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當堂準備稿子,當一回巴西總統(tǒng)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講,巧妙地為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fā)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激情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huán)境的憂慮通過自己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zhí)行者,是一個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上,周老師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實現(xiàn)“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練”得其法,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xiàn),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小學語文評課稿12
《學會看病》是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作品,文章講的是身為醫(yī)生的母親讓生病的孩子獨自上醫(yī)院看病的事,在這件兒子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親卻有著極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文章從母親的視角來反應了另一種方式的母愛,孩子們初讀時可能會對母親的行為有些不理解。陳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嫻熟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感受母親復雜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理解并體驗到母親這種更深沉、更寬廣的愛。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對這節(jié)課的所思所感。
一、主線明朗層層深入。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陳老師用“說說面對病中的兒子,媽媽是怎么做的?”“這種做法你們贊成嗎?”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讓學生粗淺的表達了自己對文中母親做法的看法。當學生對母親的看法有不一致時。陳老師用“讓我們走近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找找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庇眠^渡語不露痕跡地幫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氨M管媽媽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兒子出門時和出門后,媽媽卻又有著復雜的心理斗爭!币龑W生走進課文,學生剛開始只是感性的從原因和心理兩個方面來感知母愛。隨著課文的逐步展開,閱讀地不斷深入,對課文語言地反復品味,揣摩,在師生的交流、感悟中,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母親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親的情感變化:做出決定后的猶豫不決和心軟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責擔心,看到兒子后的`勇氣回升,每一種心理都是愛子之情的反映。在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份細膩而又理性的母愛基礎上再出示母親讓兒子學會看病的心情表白,讓學生以兒子的角色給母親寫張留言條,這時的學生做為整件事情的親歷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話要說,這個小練筆的設計,讓學生有了宣泄和表達的機會。這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孩子和母親的情感交流過程,在書寫中融進了學生的感悟和認識。
二、品味語言激發(fā)情感。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闭Z文教學要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激發(fā)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陳老師的這堂課中,非常注重語言點的訓練,“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圖索驥”、“艱澀”、“聊勝于無”等詞語的教學都非常到位有效。對“喋喋不休”這詞的引導,陳老師設計得很有特色,她是先讓學生讀讀該詞所在的段落,說說讀后的感受,“你認為媽媽此時說清楚了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點撥“這種想說清楚卻說又不清楚的就是喋喋不休!薄斑從哪兒看出媽媽的喋喋不休?”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加以理解,用學生自己的語言來理解詞語,這樣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情味及意蘊在學生的腦中留下了立體形象感。陳老師就這樣引領學生一個個地品味詞語,一次次地體會文本所承載的情感,一層層地體現(xiàn)母親的愛子情深這個主題。
在這堂課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陳老師安排了好幾處的句式訓練。用“因為,所以!钡木涫秸f說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把表示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代入“雖然我要讓兒子學會看病,但是!钡木涫絹碜x讀。這兩個句式把課文的內容用句式進行簡化閱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串聯(lián)了母親的行為和心理的內在聯(lián)系。在品析重點句子“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時,安排了“也許媽媽在,也許媽媽在,也許媽媽在,也許媽媽還在!钡挠柧殻寣W生借用句式擴展課文的情節(jié),想象母親的在這兩小時里的忐忑不安,再通過激情朗讀,母親那種坐立不安,為孩子無比擔憂和對自己深深譴責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發(fā)起對文中母親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學生可能還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這份情感。
三、拓展閱讀增強體驗。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了解作者能更好的讀懂文本。陳老師以課文為中心,進行了三次閱讀拓展。在課伊始,簡短的介紹了作者畢淑敏曾當過二十來年的軍醫(yī),讓學生對文章的相關背景有所了解,同時讓學生心中存疑,身為醫(yī)生的母親完全可以自己用藥幫孩子看病,卻為什么讓孩子費時費力地上醫(yī)院看病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的釋疑來感受母親的愛子之情。在課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在兒子獨自去看病的兩個多小時里擔心、后悔、自責的復雜心理,感受到母親的心理矛盾中正是濃濃母愛的表現(xiàn),而兒子認為獨自去看病沒什么大不了后,陳老師補充了《丈夫眼中的畢淑敏》中的一段文字,給學生呈現(xiàn)了另一種信息,對課文的材料進行補充,整合。豐富了學生的感受,讓理性母愛的形象更加豐滿、厚實。在課末,學生對這位母親已懷有深深的敬意,陳老師出示了作者畢淑敏的幾本著作,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把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陳老師立足課文,把閱讀拓展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用樸實的教學風格,扎實地引領學生在訓練中悟理,在朗讀中悟情,在表達中抒發(fā)情感,在學習語言中飛揚情思。
小學語文評課稿13
浦三路小學劉老師執(zhí)教的《九色鹿》精彩扎實,觀摩后收益頗多。
整體感知課文環(huán)節(jié),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故事里出現(xiàn)了哪兩個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問題的提出幫助了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每讀必有一個目標,有了任務,學生會讀得更專心,思維也更積極主動。有要求就得有反饋,以小組抽查的形式進行“課文朗讀”的檢查,加大了訓練的密度和廣度,讓所有的學生都動了起來。老師設計了階梯式的朗讀要求,挖掘了學生的朗讀潛能,激勵學生勇于向更高的目標挑戰(zhàn)。老師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所提供的空間進行說話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感恩詞語的出現(xiàn)既達到了積累詞語的目的,又使本課的'情意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劉老師的課如行云流水,師生之間默契配合,真可謂零距離,教態(tài)非常親切。劉老師的調控課堂能力和應變能力都非常強,對于課堂上學生的質疑和出現(xiàn)的問題都能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值得我們學習!
小學語文評課稿14
這是一堂很成功的識字課。在教學中,教師把握住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識字,寫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并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將這些任務落在實處。其中,就有三個亮點。
1、識字教學體現(xiàn)層次性運用多種方式復現(xiàn)生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識字教學要根據(jù)兒童識字的這一特點,對生字的認記采取多種形式,反復認記。這堂課,教師根據(jù)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多種識字方式,有課件直觀的認記生字詞,有結合學生生活環(huán)境來認記,比如:認識“楊、李”兩個生字時,教師先介紹它們也可充當姓氏,讓學生從我們班里或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當中找出姓楊或李的人,很明顯學生的反映自然很活躍,整個課堂氛圍就會變得很輕松、愉快,學生也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兩個生字,還有體用了形近字識字的方法等,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它都是有層次,有梯度,反復的訓練,讓學生認記生字得到了鞏固。
2、注重引導發(fā)現(xiàn)、滲透學習方法指導
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孩子,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老師比較準確地把握住了識字教學的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識字的方法。如:利用學過的“雨”字變化成部首,再加上“相、務、叚”部分,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發(fā)現(xiàn)了會么?”同樣的“蝶——蜂”、“李——楊”等生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借助形近字特點識字的方法,在整個識字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3、細致到位的寫字指導
整個寫字指導,整堂課呈現(xiàn)一個同整體——部分——細節(jié)的過程,具體體現(xiàn)在她先讓學生整體青貯窖,認寫生字的字形結構,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范寫,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書寫的每個關鍵筆畫,最后,進行了書寫效果的展評、點評。課堂上,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對學生正確識記字形是很有幫助的。而且老師的指向不僅僅是把字寫正確,而是更關注學生是否能把字寫勻稱,這也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
識字3向學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聯(lián)系課文識記新字新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fā)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樣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這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我能成功地運用了這樣兩條激發(fā)興趣的規(guī)律:
、佼斔鶎W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疑問的候,學習者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
②當所學知識揭示了自己以為常的現(xiàn)象中的新的含義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中首先出示與教學內容相關風光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受美,并說說感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學生討論熱烈,發(fā)言積極。
架設生活與教材聯(lián)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在教學中,落實“先學”!跋葘W”是“指導―自主學習”的主要特征和關鍵!跋葘W”是指導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嘗試練習,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通過對學生“先學”的培養(yǎng),追求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上課前,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自主學習生字,探究識記生字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自如。
課堂上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對子。感受中國文化的美妙。
在以后的識字教學中,還要探索更多的識字方法,使學生學得更多,記得更牢。
小學語文評課稿15
沒聽課之前,看到課文的題目,我就想:這是一篇沒趣的課文。不象我們低年級的課文,有各種各樣吸引人的小動物,但聽課下來,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其實不管是什么課文,只要老師引導的好,沒趣的課文也能變得有趣。下面我就淺略地談一談聽課后對這節(jié)課的一點看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教完第一自然段,在體會雷暴的可怕后,邵老師出示第二自然段“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鄙劾蠋熥寣W生細細讀讀這個過渡段,從中體會到什么?開始學生不能體會到深層次上。邵老師再利用課件功能將“直到……才……”這組關聯(lián)詞變紅突出,再讓學生從這重點詞“才”上體會,通過引導,學生終于能體會到從中可以看出:其一雷暴的可怕,其二解開雷暴之謎是不易,其三富蘭克林的了不起。
第三自然段中有個詞“冷嘲熱諷”,這也是本文第二處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別人的嘲笑,來烘托富蘭克林堅持自已觀點的勇氣和決心,使人感到富蘭克林最終獲得的成功來之不易,也是彌足珍貴的。在教學一自然時,邵老師也注重這個詞的推敲。通過讀相關的語句體會,富蘭克林當時的推測是那么大膽,讓別人非常反感與排斥。接著用填空的形式來體會。例: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潮熱諷。有的說:“.......”有的說:“.......”有的說:“.......”讓學生想象,當時這些自稱有學問的人是如何對富蘭克林說的?通過言語訓練學生對“冷嘲冷諷”這個詞的學習較為扎實。
本課有復述的要求。當學生說到對風箏的材料有所了解,邵老師又讓學生再讀課文同桌探討一下這些材料有什么用。接著課堂公開交流,學生明白這些材料的用處后,再讓學生細細體會文中人物動作,明白風箏實驗過程。最后,邵老師那著準備好的風箏及一些實驗材料,問:誰愿意當一回小富蘭克林,將這個實驗過程邊演示邊講解給我們聽?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學生不知不覺鞏固了風箏實驗的一些要點,更為學生的復述提供了良好契機。
【小學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評課稿10-16
經(jīng)典小學語文評課稿03-31
小學語文評課稿10-14
(經(jīng)典)小學語文評課稿12-09
小學語文評課《梅花魂》評課稿06-30
小學語文課評課稿06-26
小學語文課評課稿03-31
小學語文課的評課稿03-31
小學語文評課《全神貫注》評課稿06-30
蘇教版小學語文評課稿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