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購物的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購物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購物的教案1
學習目標
�。J識循環(huán)再生的標志,知道它代表的意思。
�。蕾徫飼r要自備購物袋。
�。畡�(chuàng)編動作說兒歌,并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準備
�。孪仍诨顒邮依飻[放有循環(huán)再生標志的物品。
�。畠焊琛蹲詡滟徫锎罚ā睹利惔濉酚變河脮螂娮訒�7頁)。
�。卓ḿ�。
�。百I東西”補充操作材料(見材料制作),畫筆。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小組
1.老師在白板上畫循環(huán)再生的標志,請幼兒在活動室找出有這個標志的物品。向幼兒提問:
�。裁次锲酚羞@個標志?
�。@個標志代表什么意思?
�。羞@個標志的物品怎樣循環(huán)再生?
2.出示兒歌《自備購物袋》,老師帶領幼兒說兒歌:
自備購物袋
上街自備購物袋,報紙面包放進來,減少使用塑料袋,環(huán)境美麗人人愛。
3.與幼兒討論:
�。愫图胰松辖謺r會自備購物袋嗎?
�。徫锎惺裁从猛�?
.購物袋有什么好處?
4.請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動作,邊做動作邊說兒歌。
5.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想買什么東西,然后替換兒歌中“報紙面包”部分,改編兒歌,并完整地說一遍自己改編后的新兒歌。
6.繪畫完成“買東西”補充操作材料,把完成的補充操作材料帶回家,向家人宣傳自備購物袋的'好處。
活動評價
�。苷f出循環(huán)再生標志所代表的意思。
�。蕾徫飼r要自備購物袋。
.能創(chuàng)編動作說兒歌,并能初步嘗試改編兒歌。
備注
活動建議:
�。墒褂谩队變夯顒觾浴返�8頁,請幼兒設計一張宣傳使用購物袋的海報。
購物的教案2
一、復習
1、口算:
54+26= 88-12= 75+15= 100-68= 38+12= 12+45= 33+57=
18+35= 66+41= 98-64= 35+25= 69-45= 100-25= 36+54=
2、計算
235+516=8695-4687=561+687=1357-898
3、小結筆算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二、目標實施
1、教師引出課題: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對小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A、學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經常與小數打交道。(抽幾名學生回答)
B、師出示超市價目表,請一名學生來做“服務員”為大家介紹一下商品價格。
2)、請同學們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商品寫在購物單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并寫出計算方法,寫完以后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3)、抽兩名學生到講臺上板書他們的購物單,并說一說他們的計算方法。
4)、學生總結小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5)、老師總結小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并板書:小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間互相比較,看看誰用的錢多?多多少?
7)、抽兩名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計算方法,并講一講。
8)、學生總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9)、老師總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板書: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再相減。
10)、學生總結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都是先要小數點對齊)
8.課堂練習
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小小采購員”:老師準備用50元班費來布置教室,你們能幫助我想一想該買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
9,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聯系1、2題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購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類(作為商品)
11、自我問答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第一,緊密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借助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興趣。讓學生從超市購物入手,自由選取物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狀態(tài)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設置買教室裝飾物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超市購物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首先根據購物單尋找信息,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所以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就更大。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和一位小數加減計算的基礎上學習兩位小數的加減法。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大小的比較,本節(jié)課通過購物小票的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核對小票上找回的錢是否正確,引出小數加減運算,重點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兩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再通過合作交流得出計算時,數位一定要對齊。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為什么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通過合作交流得出計算時,數位一定要對齊。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為什么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
2.在計算小數加法時,可不可以運用交換律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進行計算。
3.小數與整數相加減,是否遵循相同數位對齊的原則?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數學的一般規(guī)律,我緊緊抓住了發(fā)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這條主線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探索方法中不斷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多媒體課件、計算卡片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活動一:購物小票
活動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二、解釋應用
1、獨立列式計算。
2、可采用“比比誰是計算能手”來完成此題。
3、解決圖形中的小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4、求下列圖形的周長。
5、智慧題。
購物的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一些購物的策略,會根據購物的多少選擇比較優(yōu)惠的。
能力目標: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估算購買物品的總價,選擇比較優(yōu)惠的購物方法。
教學策略: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學習,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選擇材料。
教學準備:寫有問題資料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為促銷一種飲料分別推出的優(yōu)惠:
甲商店 買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購物30元以上八折優(yōu)惠
1、要買1小瓶飲料,去那個商店較為合算?
2、買1大瓶和1小瓶飲料,去那個商店較為合算?
3、淘氣要買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他回去那個商店?
4、班里舉辦聯歡會,要給每位同學準備毫升飲料,如果參加聯歡的同學共有35人,去那個商店購買比較合算?
學生猜測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討答案
1、討論交流三個商店推出的優(yōu)惠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買1小瓶飲料不能享受優(yōu)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優(yōu)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優(yōu)惠。
2、說一說要買1小瓶飲料到三個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較到哪家去買合算。
3、交流買1大瓶和1小瓶飲料去那個商店合算。
4、交流第3個問題。
5、計算第4個問題,先要學生確定買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個商店去買各用多少元。
三、說一說自己的收獲,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練習
做"練一練"中的題目。
板書設計:
購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學反思:
購物的教案4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81頁《購物策略》
二、教學目標
1、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yōu)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
2、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發(fā)展數學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yōu)惠策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四、教學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與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同學們,星期天一般做什么呢?
大家去商店或超市買過東西嗎?
1、常常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你都見過哪些促銷形式?
(學生積極回報課前調查到的商場的優(yōu)惠措施)
2、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帶大家去逛超市,好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從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匯報甲商店的優(yōu)惠策略(買一送一)
生2:匯報乙商店的優(yōu)惠策略(一律九折優(yōu)惠)
生3:匯報丙商店的優(yōu)惠策略(購物30元以上八折優(yōu)惠)
3、師:多么細心多么善于觀察的孩子��!現在老師想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三家商店的老板,誰愿意?請你們向顧客解釋和宣傳你們的優(yōu)惠策略?咱們看誰的解釋最清楚?誰的表演最能吸引顧客?讓三名學生介紹自己優(yōu)惠策略。
4、我們已經了解了每一家商店優(yōu)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買東西,你選擇哪個商店?那么讓我們一起去買一些飲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個商店買飲料更便宜?分別出示三種情況帶著學生一起來計算。(二)、經歷過程,探究購物策略
出示問題:
�、僖I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谝I1瓶飲料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垡I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你會建議他去哪家商店?
1、解決問題(1)
想買1小瓶飲料,你認為去哪個商店最便宜?誰來大膽估計一下?請把你的驗證結果寫在本子上。
去甲商店花多少錢?能說說你的理由嗎?乙呢?丙?同意嗎?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師:同學們非常細心,分別算出三家的價格進行比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要買1大瓶和1小瓶,你認為去哪個商店呢?去甲商店花多少錢,為什么?乙呢?丙?可以嗎?
2、解決問題(2)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2)×0.9=10.8(元) 丙商店:10+2=12(元)
師:同學們真能干,很會買東西,這時我想干脆趁商場打折,不如多買一點。于是大家決定買3大瓶和3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寫在練習本上。去甲商店,為什么?乙呢?丙?和你的一樣?
3、解決問題(3)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2)×3×0.9=32.4(元)
丙商店:(10+2)×3×0.8=28.8(元)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的消費者。解決了問題,買到了最便宜的飲料。通過剛才的購物活動,你有什么發(fā)現?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 甲、乙商店 30元以上的 丙商店
重點小結:師:是��!購物中有很多學問,我們不但要看清商家的優(yōu)惠信息,還要根據自身的需要,這樣才能做出合理的購物方案,找到最佳的購物策略。——板書課題
帶著我們的發(fā)現,請看問題(4):
班里舉辦聯歡會,要給每位同學準備約200毫升飲料,如果淘氣班上共有學生35人,你認為去哪個商店購買比較合算?
4、解決問題
師:你們認為該到哪個商店去買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為超過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會便宜些?
通過以上一些具體購買情況的分析,你現在在買飲料的過程中會有購買建議呢?
不錯!不錯!真不錯!同學們真是精明的購物小能手!師:在這個例子中,你能總結出怎樣的購物策略?("貨比三家"的購物策略)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根據自己購買數量及商家的優(yōu)惠策略。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購物策略。
�。ㄈ╈柟虘�,內化提高
師:剛才我們從問題情境出發(fā)經過探索交流利用數學知識做出了合理判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共同解決生活中的`購物問題�!菊n件出示教材中練一練的內容】
有三種包裝的酸牛奶,大盒裝1000毫升,中盒裝500毫升,小盒裝200毫升。
1、要買1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怎樣買更合算?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匯報…… 真聰明!
2、要買1.5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 學生匯報…… 太棒了!
3、要買2.4升酸牛奶,怎樣買更合算?【要盡量多買大盒包裝的】
請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購買方案
�。�2)比較出最合算的買法。
�。�3)然后上臺展示。
學生完成。匯報。
方法一:2(大盒)×9.7元+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錢,還可以多買100ml)…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就按你們喜歡的方法來買吧!
同一商品,大包裝比小包裝便宜。
師:在購買同一種商品,不同包裝時,在滿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所以我們盡量購買大包裝。當然有時也要根據個人的需要來選擇。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能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我們在今后的購物中要到:貨比三家,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購物策略。
現在誰來談談你的感受和收獲,或者對自己的評價?
學生匯報……
其實不只是在購物時要講究策略,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講究策略,
衷心的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利用策略,爭取更大的進步!
購物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三、拓展應用
1.數一數:
2.買鉛筆
3.實際應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了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購物的教案6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純地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機械地記憶運算順序,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扎實地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fā)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通過直觀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用直觀圖來說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為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直觀地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說一說所列乘加綜合算式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的意思嘗試計算,這樣的安排,不必刻意強調運算順序,學生就會根據題意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小熊購物(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后,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梢詥幔�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信息。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學生匯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說一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說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說說圖意,再結合圖形說一說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異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后)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通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面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購物的教案7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fā)展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價值。
超市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場所之一,超市里各種各樣的物品吸引著幼兒。為此,我們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超市”開展主題活動。將幼兒從“課堂”帶到“社會情景”中,并通過參觀、游戲、談話、繪畫等多種活動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經驗整合起來,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結構,體驗購物的快樂,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們談論去超市購物時自己買了多少東西,付了多少錢,但是,對人民幣的概念仍較模糊,于是生成了這節(jié)數學活動——《超市購物》。旨在創(chuàng)設一個“超市購物”的游戲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購物”的過程中認識硬幣,學會使用硬幣。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習,愿意與同伴分享快樂,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增強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當幼兒親自購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購物體驗,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2、掌握購物時不同的付錢方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感受購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1)活動前幼兒對人民幣有初步認識,有“超市購物”的經驗。
�。�2)幼兒認識漢字“角”、“一”。
2、物質準備:
�。�1)布置“超市”,貨架上擺有各種實物,并標明價錢。
�。�2)裝有10個1角、2個5角、1個1元硬幣的盒,幼兒人手一份。
�。�3)付錢方法展示板四塊。
(4)直觀演示1角、5角、1元硬幣之間換算關系的課件。
�。�5)幼兒人手一張存錢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認識硬幣
�。�1)讓幼兒感知、發(fā)現硬幣的特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你們輕輕地打開盒子,看看里面裝著什么。”(幼兒打開盒子。)
師:“哇,好多硬幣!小朋友們看看,都有多少錢的硬幣?”(1角,5角,1元。)
“好,現在請小朋友把盒子蓋起來,老師要考考你們�!�
�。�2)出示1角課件。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錢?”引導幼兒觀察硬幣上的標志。
教師小結:對了,它的上面寫著“1角”,它就是1角錢。
以同樣方式分別出示5角、1元課件,讓幼兒認識。
師小結:5角的硬幣是金色的,上面寫著5角;硬幣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幣,它的上面寫著1元。
游戲:取硬幣
師:“我們一起玩一個取硬幣的游戲:老師說出多少錢的硬幣,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這個硬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
老師發(fā)布命令:“請舉起1角(5角、1元)的硬幣�!庇變喝∠鄳挠矌拧�
師:“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有這么多錢,想不想去超市購物?”(想。)
“去超市購物時,小朋友要先看看貨架上都有哪些商品,價格是多少,然后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到收銀臺付錢�!薄袄蠋熛日埿∨笥涯弥X盒到1號貨架購物。”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幼兒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理。幼兒在活動前對硬幣有了粗淺認識�;顒舆^程中,教師借助實物,通過游戲,從1角、5角、l元三種硬幣最明顯的特征入手,引導幼兒準確認識l角、5角、1元硬幣,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2、幼兒第一次購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幼兒帶著錢盒,到超市1號貨架選商品(師設計的每一件商品均為5角錢或1元錢),并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經驗,知道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提問:“誰愿意來說說你買的是什么?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5角錢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角來付錢;用5個1角付錢。
師小結:“這些小朋友買的都是5角錢的東西。有的小朋友用1個5角付錢,有的用5個1角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5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是5角錢,1個5角的硬幣也是5角錢。
提問:“誰買的是1元的東西?你是怎么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1元錢的多種付錢方式:“我買了一個1元的××,用一個1元的硬幣付錢�!薄坝�10個1角的`硬幣付錢�!薄坝�2個5角的硬幣付錢�!薄坝�5個1角和1個5角的硬幣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2個5角的硬幣合起來是1元錢;10個1角合起來是1元錢;5個1角和1個5角合起來也是1元錢。
師:“原來硬幣里還藏著這么多秘密。我們剛才只買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還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商品,你們想買嗎?購物時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上面的標價,想想怎樣付錢簡便些?好,請大家拿著錢盒去購物吧!”
評析:教師在幼兒認識了1角、5角、1元三種硬幣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了親身購物的機會,進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種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出自:屈老、師!每個幼兒都只有在付錢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買到商品。幼兒必須先觀察商品的價格,然后思考該如伺正確付錢,并將付錢方法粘貼在展板上,最后通過課件梳理幼兒經驗,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3、幼兒第二次購物,發(fā)現多種付錢方法
幼兒到超市選商品,教師觀察。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
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師提問:“你買的是什么?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邊講,教師邊演示課件。)
�。�1)6角錢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角的硬幣來付錢;用1個5角和1個1角合起來也是6角,這種付錢方法只用了2個硬幣,簡便多了。
�。�2)8角錢的咪咪蝦條付錢方式:用了8個1角來付錢;用1個5角的硬幣和3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也是8角錢。
�。�3)如果我買的東西是1元,請小朋友幫我想想怎樣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幣來付錢呢?”
小結: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幣來付,也可以用2個5角的硬幣來付,因為他們合起來是1元,還可以用10個1角來付。還可以用1個5角和5個1角來付�!�
師:“原來同樣的價錢可以有多種付錢方法。”(請小朋友將商品放進桌子底下的籃子里。)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設計,讓幼兒在一次次購物游戲中發(fā)現多種付錢方法,既拓展了幼兒思維,又進一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探究學習、發(fā)現學習的特色。
4、第三次購物,鞏固幼兒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1)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樣神秘的禮物——存錢卡(出示存錢卡)。這回要請小朋友將你的付錢方法存在存錢卡里。去超市購物時,請小朋友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商品,看看多少錢,然后回到座位上,將你的付錢方法粘在銀行卡的背面。
�。�2)幼兒自由購物,將付錢方法黏貼在存錢卡上。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付錢方法。
5、分享商品,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1角、5角、1元的硬幣,學會了不同的付錢方法,到超市里買了這么多的商品,真開心!今天也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請她們一起來品嘗我們購買的商品好嗎?請小朋友把自己購買的商品送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始終貫穿“超市購物”這一主線,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不斷的超市購物中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從認識硬幣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再引導幼兒發(fā)現多種付錢方法,層層深入。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購物的教案8
教學目標:
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yōu)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會選擇比較優(yōu)惠的策略來購物。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運用策略的好處。
教學重點:
能正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在逛超市或商場的時候,常常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你見過那些促銷活動呢?(指名答)打折、送贈品、抽獎、返券等等
2、同學知道的可真多呀!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讓顧客在購物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那么,如果我們要購買一件同樣的商品,面對商家不同的促銷活動,你會思考什么問題呢?(指名答怎樣購物最省錢)對,怎樣購物最省錢是顧客購物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想出最省錢的購物方案就需要顧客在購物時要講究策略,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購物策略問題。(出示并板書課題:購物策略)
二、互動答疑
�。ㄒ唬┬率趦热�
1、出示課件
教材83頁例3:學校要準備一些獎品,其中需要單價2元的筆記本35本,去哪兒買合算?
2、觀圖,讀題,理解題意
這3家商店都有促銷活動,學校要買35本筆記本,分別去這3家商店都能得到優(yōu)惠,求去哪兒購買合算,先按3家的優(yōu)惠條件,分別算出3家商場的總價,然后再比較總價。
3、理解這三家超市不同優(yōu)惠活動的實際含義
�。ㄒ运娜藢W習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組織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文海商場的.優(yōu)惠方案是買6送1,意思就是說付6本筆記本的錢就可以得到7本筆記本,文海商場的優(yōu)惠條件是必須要購買6本或6本以上才可以得到優(yōu)惠。
文具超市的優(yōu)惠方案是花“商品原價的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商品(復習分率,單位“1”的知識,理解“商品原價的”的含義),這是沒有條件的,購買一本筆記本也可以得到優(yōu)惠。
百貨商場的優(yōu)惠方案是購物滿50元,才能優(yōu)惠總價的(重點理解“優(yōu)惠總價的”的含義,即原價的,原價是單位“1”,優(yōu)惠后的價格就是“原價的1-= ”,也就是總價的,享受優(yōu)惠的前提是總價滿50元,如果總價不滿50元,是不能享受這樣的優(yōu)惠。
4、同學們,我們對每一家商店的優(yōu)惠方案都理解了一遍,那么,我們到底去哪家商店購買筆記本更合算你們能幫幫老師吧�。ㄕ故緜€人答題情況)
5、小結:根據購買需求和商家的優(yōu)惠策略分別計算在各個商店需要的總價,然后根據總價分析、比較選擇去最省錢的商店購買。
(二)、議一議
問題展示:購買本書如果少于25本,去百貨商店合算嗎?(課件出示)
1、明確解題方法。
如果購買本書少于25本,那么所花的錢總價小于2×25=50(元),就不滿足百貨商店的“購物滿50元優(yōu)惠”這一條件,所以購買本書少于25本,在百貨商店不能享受優(yōu)惠,但是在文海商場和文具超市都能享受優(yōu)惠嗎?
(生討論并匯報)在這兩家商店也不一定都能享受優(yōu)惠,因為文海商場是買6送1,如果少于6本,在文海商場是不能享受優(yōu)惠的,但是在文具超市是可以的。
2、小結
所以如果我們購買的筆記本大于或等于25本,就去百貨商店購買比價合算。多于6本而少于25本,就在文海商場和文具超市兩個店進行比較。如果少于6本的話,就去文具超市購買依然能得到優(yōu)惠。我們的購買需求不同,在不同的商場得到的優(yōu)惠不同,因此我們購物時的第一個策略就是“貨比三家”。(板書:貨比三家)
�。ㄈ㈧柟叹毩�
1、出示教材84頁課堂活動第3題。
�。�1)、解題,重點理解“原價的”和“優(yōu)惠”。
�。�2)、討論:
(A)如果只買1聽飲料,去哪個店買合算?
�。˙)需要1瓶飲料和1聽飲料,去哪個店買合算?
�。–)王老師買4瓶飲料和4聽飲料,去哪個店買合算?
�。�3)、根據理解完成表格
數量甲商店的價格乙商店的價格丙商店的價格選擇哪家商店
瓶聽
1
1 1
4 4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認為購買多少元的飲料去丙商店合算呢?
面對商家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段,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因此掌握購物策略最為關鍵,貨比三家、精打細算、擇優(yōu)購買,選擇最佳的購買方案,怎樣才能選擇最佳購買方案呢?(板書:精打細算)
三、引伸拓展
1、相同規(guī)格的商品,賣家的促銷方式不同,我們的購買策略不同,那么不同規(guī)格的商品,因為我們的需求不同,又該如何選擇呢?
2、出示課件:
超市有3種不同的包裝的酸奶,大盒1000mL,每盒9.70元中盒500毫升,每盒5.00元,小盒200毫升,每盒2.6元。
(1)、如果要買1升酸奶,有幾種買法?那種買法合算?(完成表格二)
�。�2)、如果要買1.5升酸奶,有幾種買法?那種買法合算?(完成表格三)
�。�3)、如果要買2.4升酸奶,有幾種買法?那種買法合算?(完成表格四)
3、小結同種商品,根據我們的購買需求,一般選擇大包裝合適。(板書:擇優(yōu)組合)
購買商品時我們是不是只去比較價格呢?(不是)那么,我們還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名答:商品的質量、保質期等等)對,我們在購物時首相要選擇質量合格的商品,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再去作比較,規(guī)格相同的商品就去看商家的優(yōu)惠措施,綜合比較商家的優(yōu)惠措施,計算出商品的總價;如果相同的質量的商品,廠家不同的包裝方式也會影響商品的價格,那么就根據我們的需求,找出最佳的組合方式購買,這樣也能達到省錢的目的。
四、升華遷移
1、策略問題不僅在購物中可以體現,在購票中也講究策略。(示題目)
某公園出售的門票有兩種: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10張以上團體票可優(yōu)惠。
(1) 、甲單位有45人去該公園游玩,最少應付多少元?
(2) 、乙單位有208人去該公園游玩,最少應付多少元?
2、通過計算和比較,選出付錢最少的方案。
3、方法總結:解決合理購票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選擇最佳購票方案。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思想。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關注的了生活的購物策略問題,讓我們學會了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能要做一個明明白白的消費者,掌握策略很重要,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會更進一步把數學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讓數學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六、板書設計
購物策略
貨比三家
精打細算
擇優(yōu)組合
購物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購物游戲,感受自己準備秋游物品的快樂。
2、設想合理的購物計劃,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合適的物品。
活動準備:
1、與小組數相同的小錢包(每個錢包內放10元硬幣),購物籃。
2、布置超市場景,包括貨柜、品名提示卡、價目表等。
3、春游所需的各類物品,如奶制品類、飲料類、水果類、零食類、糕餅類、其他類。
4、購物統(tǒng)計表。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購物
1、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去秋游。這次我們不請爸爸媽媽幫忙,自己來準備秋游物品好不好?今天我們就來做個購物游戲,挑選自己最喜歡、最需要的物品,為秋游作準備,好嗎?
2、幼兒嘗試購物,教師主要觀察幼兒購物量是否合適。
3、啟發(fā)幼兒討論。
�、贁狄粩�,你買了幾樣東西?(教師做小組統(tǒng)計表)
�、谡故緜€別幼兒所購物品,討論帶這些東西是否合適,為什么,帶多少東西比較合適。
�、坌〗Y:秋游時帶的食物應當適量。帶得太少不夠吃,帶得太多裝不下,背不動,玩起來也不方便。
4、請幼兒將物品放回原貨柜,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對。
�。M的購物情境,大大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而讓幼兒數一數、說一說的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幼兒建立"適量"的概念。)
二、第二次購物
1、在這次購物前,我們要先想一想:買多少東西比較合適?哪些東西是必需的?
2、幼兒嘗試購物,教師觀察幼兒的`購物情況,重點了解幼兒購物的數量、種類及他們的想法。
3、引導幼兒討論。
�、龠@次買了幾樣東西?買了些什么?合適嗎?(教師做購物統(tǒng)計表)
�、诔鍪疽粋€物品種類相對較全的購物籃,引導幼兒討論以下問題:
哪些物品是必需的?(如餐巾紙、飲料、水果。)
餐巾紙有什么用?
為什么大家都要帶飲料?哪種飲料比較解渴?
水果一定要帶嗎?為什么?
4、請幼兒將物品放回原貨柜,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對。
�。ń處煆奈锲贩N類入手,引導幼兒交流生活經驗,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需的,使幼兒從直覺行動過渡到理性思考。此外,教師適時地對幼兒進行關心同伴的教育,不但激發(fā)了幼兒的情感,而且促使幼兒更全面、更整體地考慮購物需要,落實購物行為,以增強購物的目的性。)
三、第三次購物
1、看來購物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定要考慮周到。比如,帶多少東西合適,什么東西是一定要帶的,帶什么東西是不合適的。下面要開始真正的購物了。你們每人一個小錢包,錢包里有10元錢,記住要算好了花。
2、幼兒購物,教師觀察、指導幼兒價錢是否算對,10元錢夠不夠用。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購買的物品。
4、小結:許多小朋友都買了必需品,而且不多也不少,真不錯。我們要告訴爸爸媽媽,以后由我們自己來準備秋游物品,說不定我們想得比爸爸媽媽還周到呢!
購物的教案10
目標:
1、在游戲中嘗試錢幣和物品的交換。
2、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過程:
一、回憶日常生活經驗,認識價目表。
1、你們到超市里去買過東西嗎?是怎么買東西的?
�。ㄕ堄變夯貞涃I東西的過程,知道先要挑選商品,再付錢。)
2、今天我也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玩超市的游戲,我開的是文具店,文具店里賣什么呢?
3、游戲規(guī)則:每個小朋友取10元錢,到文具店里買10元錢的文具,要不多也不少,正好用完。誰會把我的.規(guī)則重復一遍?
4、因為只有10元錢,所以買東西時要注意看清什么?
5、認識價目表
這張價目表你看得懂嗎?
二、10元錢買賣活動。
好,我今天特意請你們林老師和湯老師做文具商店的收款員,你們不多不少好了10元錢的文具,就到林老師和湯老師這里付錢。記住了,不多不少,正好用完10元錢。每人取10元錢,拎著籃子去吧。
幼兒自由選擇商品。
三、交流活動,我是怎么用10元錢的,買了什么文具。
四、幫同伴畫購物單。
今天小朋友都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文具,高興嗎?可是我們班里還有很多小朋友沒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沒買到文具,想不想為你的好朋友挑選一些文具呢?好吧,我再給每個小朋友10元錢,買了文具去送給好朋友吧。哎呀,文具店里的文具不多了,我還得去進貨呢。這樣吧,為你的好朋友畫一張購物單,什么叫購物單呢?簡單介紹:畫出商品,寫出價錢,不多不少剛好也用10元錢,可以買跟自己一樣的,也可以另外挑選。這樣,畫得清清楚楚,我就可以進貨了。
五、幼兒畫購物單
六、與客人老師交流。
購物的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10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3.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三、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四、教學準備:
掛圖,實物,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切入舉偶
1、出示課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媽媽領著小熊貝貝去超市購物,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呀!小熊貝貝都看不過來,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還一個頸地嘟囔:“媽媽,我想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買那個……”最后,他們來到了超市的東南角。
2、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誰能用故事的形式說出這幅圖的圖意。
(二)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通過看圖,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1)同學們,請你也仔細觀察一下超市的東南角,看一看從圖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說出來,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些什么東西呢?
指名匯報。
(3)如果只允許你買兩種食品,每種食品數量不限,你又準備買些什么呢?
指名匯報,根據學生匯報,教師可板書問題。
(此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問題大多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學會后可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解答,學生回興趣濃,積極性高。)
2、算一算。
在解決問題中掌握運算順序。
(1)仔細看圖,說一說小熊買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該付多少錢呢?請你來幫它算一算。
學生獨立解答后再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現多種形式:有的列兩個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綜合算式解答。無論哪種形式,都必須讓學生明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學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教師可根據學生匯報把不同的三種形式進行板書。)
(3)說一說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運算的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4)教師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脫式計算的格式及運算順序是本課難點,教師在此處要多加強調,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學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聰明。你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黑板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嗎?
任選一題,做一做。
(2)指名匯報。
(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
2、想一想,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熊媽媽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
(1)試著做一做。
(2)小組議一議。
(完全放手,給學生自學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本題既可以用兩個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個算式解答)
(3)說一說。
結合剛才的練習,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現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3、試一試
(1)如果用20元錢買3瓶飲料,應朝暉多少錢?
(2)如果用50元錢買7包花生,應找回多少錢?
(通過試一試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含有乘減的運算順序。)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完成試一試的第(1)題。
先認真觀察,然后說說圖意,最后列式計算。
(2)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
先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再計算。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題。
(這是一題思考題,讓學生根據“小熊購物”的情境敘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這樣敘述:小熊有30元錢,買4袋糖果應找回多少錢?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再根據情境敘述算式的.意圖。)
2、全課總結。
提問: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熊購物》教案4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后,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梢詥幔�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信息。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學生匯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說一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說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說說圖意,再結合圖形說一說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異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后)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通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面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購物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解讀步驟圖等方式來探究制作購物袋。
2、了解購物袋的實用價值,萌發(fā)幼兒愛護環(huán)境的初步意識。
活動準備:
一、談話導入——引出購物袋
1、出示購物袋,引導觀察
師: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小結:(實用價值)可以裝東西,方便。
師:將購物袋壓扁,“瞧,多方便�!�
2、購物袋是什么樣子的?
上面:兩根帶子。
中間:四周圍合;對面兩兩一樣。
底部:(小三角形)——最難折,今天來做購物袋。
二、探索折法
1、出示如圖1“原來購物袋是老師是用一張紙來做的。”
“紙”變“紙袋”,“圍合”方法(同步教學)。
2、出示。教學步驟“圖2——圖3”(同步教學)
3、底部折法教學★
l第一步:根據步驟圖(圖4——圖6),幼兒自我探索(限定時間5、6分鐘)
l “這一步誰會了?”“誰遇到困難了?”請會的小朋友來做一做,教師解說(借幼兒的手來教學)。亦可老師試誤,幼兒發(fā)現(隨機靈活運用)
三、幫助幼兒打洞穿線等,讓幼兒完成制作體驗成就感。
了解購物的用途和它的基本結構。
幼兒自由探索購物袋袋身的'做法。
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購物袋底部的做法。
購物的教案13
一、教學內容:P28~29購物(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二、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但不去過分的追求算法的多樣化。
2、通過具體的情境,繼續(xù)發(fā)展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通過引導交流,使學生自主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之中,并在學習活動中不斷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如何用錢購物,今天老師就要帶同學們去購物,你們愿意和老師一同去嗎?我們一起去家具城看看吧!出示課件:每個書柜213元,每張桌子42元,每把椅子12元。讓學生自由說說看到的情景。
問:你想提怎樣的問題?
學生可能回答的問題如下:
生:我想買兩個書柜,要花多少錢?
生:我想買買兩張桌子,一張當寫字臺,一張當餐桌,要花多少錢?
生:買4把椅子花多少錢?”
生:我還有一個問題,老師帶1000元夠買這些東西嗎?不夠怎么辦?
�。ǘ┨骄俊献鳌涣�
1、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方法
�、賻煟何覀兿冉鉀Q買4把椅子花多少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并用草稿本寫一寫自己的解決方法。
②學生開始獨立解決問題,部分同學問題解決后主動尋找伙伴進行交流。
③大組進行交流。交流中學生出現方法:
(一)12+12+12+12=48
�。ǘ�10×4=40 2×4=8 40+8=48
�。ㄈ�12×2+12×2=24
(四)12×3+12=36+12=48
�。ㄎ澹┴Q式(請學生板演)
�、芾蠋熀屯瑢W重點解決豎式的方法。
師:請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寫的豎式。
生:講解自己寫的豎式:書寫格式、乘號的位置、豎式的含義、計算的順序。
生:豎式計算的順序是什么?
生:因為不進位,所以從高位或低位乘起都可以
師:積中的每個數怎樣來的?
通過研究積中的每個數怎樣來的,明白算理,兩個一乘4等于8個一,一個十乘4等于4個十。
2.解決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類型題。
問題:(剛才學生1提的.問題)買兩個書柜,花多少錢?
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重點研究積中的每個數是怎樣來的。
3.鞏固練習(完成生2提的問題)
問題:買兩張桌子,花多少錢?
4.回應學生問題:
師:現在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馮老師帶1000元夠買這些東西夠嗎?不夠怎么辦?”的問題
�、賹W生獨立思考
�、诮M織交流
生:我用估算的方法解決,80多+40多+400多=500多,再加進位數也就600多,因為600多元小于1000元,所以馮老師帶1000元夠買這些東西。
③再請一生講一遍。
�。ㄈ╈柟膛c拓展(幻燈)
1、完成P29頁第一題
2、應用
小蘭買2支自動鉛筆,每支2元4角,付給售貨員阿姨10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四)總結與反思
1.今天研究的什么?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乘法的筆算)
2.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
購物的教案14
目標:
1、在觀察西瓜特征的基礎上,了解西瓜的用途。
2、嘗試用彩泥制作西瓜。
準備:
西瓜、彩泥等
過程:
1、幼兒觀察并談談西瓜的里外特征。
2、幼兒吃吃西瓜,嘗嘗西瓜的味道。
3、談論吃西瓜的好處:能幫助我們防暑解渴。
4、制作西瓜:
用紅色彩泥做瓜瓤,綠色彩泥做瓜皮,用小刀或線玩切西瓜的游戲。
材料:
乒乓球、晴綸毛線、彩帶、花布(邊角料)、膠水。
工具:
剪刀、錐子
制作:
1、先用晴綸毛線扎出小丑的身體和大小不同的彩線球,再把花布裱糊在紙上,卷成錐形帽子。
2、結實
3、裝飾眼睛、嘴,加工完成。
年齡班:
大班
做做玩玩----絨線編織《手套娃娃》
材料:
白色勞動手套、棉花、毛線(二、三種顏色)、縫紉線(黑、白、紅)、花布(邊角料)。
制作:
1、將手套的無名指退進手掌里。再剪下小手指套,把小指套縫在與大拇指套對應的位置上。
2、向手套內填塞棉花。用毛線在大拇指套的根部扎出脖子的位置、調整好娃娃頭的大小造型,即可將娃娃頭的翻口處縫合。至此,手套娃娃的.基本形體就組成了。
3、在恰當的位置上用紅縫紉線綴上嘴巴、黑縫紉線綴出眼睛、黑毛線縫制頭發(fā)。
4、根據需要制作各種服飾。
布袋木偶系列
材料與工具
材料:
硬泡沫、毛巾、布、線等。
工具:
美工刀、銼、剪、針、乳膠、大頭針、砂紙。
制作方法
1、選一塊泡沫用美工刀削去邊角,再鋸成粗胚(圓球形),然后修成小熊的頭,再用木工銼、砂紙打磨平滑加工制成;
2、在頭上包貼一層布,可用毛巾以及舊針織品,包貼時乳膠要圖勻;
3、用8cm×20cm的卡紙涂上乳膠,卷成比食指略粗的紙筒,在頭下方挖一個交紙筒略小的圓洞,將紙筒插入固定在里面;
4、用卡紙或棕色絨布做耳朵,在頭頂開槽口,將耳朵嵌進去;
5、用紐扣做眼睛,用細鐵絲穿在孔中,做一道小小插腳,醮上乳膠液插在頭胚上,眼睛會顯得水靈靈的,鼻子可以用包扣法做,抹膠粘上;
6、根據表演者的手形大小,用布縫制布袋;
7、按布袋的大小設計縫制木偶的服裝,要求穿脫方便,以便更換;
8、用橡皮筋將布袋的頸部扎牢在頭的頸部上,再穿上衣服,小熊布袋木偶就好了。
購物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書寫規(guī)范,計算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
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解決身邊的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方法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導入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8×2÷4 20÷5×3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
二、情境創(chuàng)設
1、師:小熊兄弟開了一個小店,想請你們幫忙當一下收銀員,愿意嗎?
2、出示貨架,你們能從這里得到什么數學信息呢?
學生認真練習
只有加、減法計算的兩步式題一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愿意
學生分組學習
5分
探究
1、加、乘混合運算
�。�1)愛吃零食的小明第一個來買東西吃了,看看他買了什么,幫忙算一算吧!
(列式計算)
�。�2)理解“12”是3與4的乘機,也就是買四個面包的價錢,6是和3與4的成績相加。
�。�3)教學有乘有加的`混合運算
A、列算式:3×4+6 6+3×4
B、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C、組織學生討論:3×4+6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4)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
3×4+6 6+3×4
以上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用數學的語言說一說嗎?
�。�5)認識脫式計算的格式。(板書)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
=12+6 =6+12
=18(元)=18(元)
答:該付18元。
(6)口頭填空:8×2+3這道題先算()。
5+2×6這道題先算()。
2、有減有乘的混合運算
(1)提問:有20元,買3包餅干應找回幾元?
�。�2)讓學生討論�?赡軙霈F以下兩種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
答:應找回8元。
b、 20—3×4
=20—12=8(元)
答:應找回8元。
�。�3)重點討論解法b。算式中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
(5)口頭填空:
15-6×2這道題先算()。
3、小結
觀察三個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提問:這樣的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剛才的那句話繼續(xù)補充完整
�。ㄖ该惺接嬎悖┏鍪荆篈、我買了4個面包,要付多少錢?
B、又買了一瓶飲料,一共要付多少錢?
(都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
在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在算減法。
以上三個算式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式題。
15分
鞏固與拓展
P13“試一試”
1、書第13頁第1題注意提醒學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2、獨立完成《數學書》第13頁第(2)。
(1)獨立完成
�。�2)猜一猜,這幾個算式分別是買什么得來的?
3、游戲、(應用題,猜對了有獎哦!)
A、買3包糖和包餅干要付多少錢?
B、16加3乘4的積,和是多少?
C、30元買包花生,應找回幾元錢?
4、算一算(貼圖)三盤蘋果加兩個列式算算有幾個蘋果。(要求多種方法)
學生練習
10分
總結
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發(fā)言
5分
板書設計
小熊購物
教后反思
【購物的教案】相關文章:
購物的教案11-03
購物的教案06-07
購物的教案【熱】11-26
購物的教案【精】11-26
購物的教案【薦】11-26
【推薦】購物的教案11-26
超市購物教案11-09
【熱】購物的教案11-28
購物的教案【熱門】11-21
購物的教案【推薦】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