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故事
中國古代神話中《精衛(wèi)填海》這個故事,講述了古代太陽神的女兒去東海游玩,卻不小心掉進了海里的故事。并通過這個故事向我們弘揚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境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故事,歡迎閱讀分享。
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故事
相傳,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游玩,不小心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后,靈魂化作一只小鳥,叫做“精衛(wèi)”,花頭、白嘴、紅足,長得活潑可愛,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無休止地往來飛翔于西山和東海之間。
精衛(wèi)鍥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贊揚精衛(wèi)小鳥敢于向大?範幍谋瘔褢(zhàn)斗精神。后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wèi)填!北扔髦臼咳嗜怂鶑氖碌钠D巨卓越的事業(yè)。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鐘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谷和藥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墒歉赣H忙于公事,總是不帶她去。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只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兒,但卻不能用醫(yī)藥來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wèi)”。
精衛(wèi)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fā)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wèi)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么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干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wèi)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fā)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后來,精衛(wèi)和海燕結(jié)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wèi),雄的像海燕。小精衛(wèi)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wèi),欽佩精衛(wèi),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wèi)誓水處”。
基礎傳說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傳說: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發(fā)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wèi),它發(fā)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精衛(wèi)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游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wèi)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漳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向東流入黃河。
史籍記載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郭璞注《山海經(jīng)》寫《山海經(jīng)圖贊》有“精衛(wèi)”條:“炎帝之女,化為精衛(wèi)。沉形東海,靈爽西邁。乃銜木石,以填攸害!保
《抱樸子·內(nèi)篇》卷二:精衛(wèi)填海,交讓遞生。
《博物志》卷三:有鳥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故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wèi),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wèi),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wèi)誓水處,曾溺于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律學新說》:傘蓋山西北三十里曰發(fā)鳩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廟,濁漳水之源也。廟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鳩。俗言漳水欲漲,則白鳩先見。蓋以精衛(wèi)之事而傅會也。
《樂律全書》:又西北三十里曰發(fā)鳩之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廟。宋政和間禱雨輒應,賜額曰“靈湫”,蓋濁漳水之源也。廟中塑如神女者三,傍有侍女,手擎白鳩,俗稱“三圣公主”,乃羊頭山神之女,為漳水之神。漳水欲漲,則白鳩先見,使民覺而防之,不至暴溺。羊頭山神,指神農(nóng)也。然白鳩事,諸志未載,以其近怪,故不語耳。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夭(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顧亭林詩箋釋》: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ā锻ち衷娂肪硪弧毒l(wèi)》)
神話蘊涵
精衛(wèi)填海神話中表現(xiàn)出了人類最本質(zhì)最永恒的東西:對生存的恐慌,以及在這之上表現(xiàn)出來的人類的永恒的獨有的精神氣質(zhì)。這些原型主題表現(xiàn)的都是先民緣于最基本的生存而產(chǎn)生的文化意識。這里的生存僅僅是一種對于生命的珍惜。緣于這種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這種危機意識逐漸推延到更深更廣的程度。
1、危機原型
女娃溺水而死,女娃是炎帝的女兒,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先祖,這一過程表現(xiàn)的是先民的生活狀態(tài)。吳天明先生認為神話源于求生,神話是人類的文化,人類的產(chǎn)生就是神話產(chǎn)生的源頭。由于人類在生理上天然存在許多缺陷,人們不能夠依靠自己的體力來保證生存,在未知的自然環(huán)境中,任何一個事物都可能威脅到人們的生命。緣于這種原始的缺陷,人類需要不斷通過發(fā)展很多后天的能力來保證自己的生存。女娃無法抵擋大海給自己帶來的災禍,而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先民通過對女娃溺水這個事件的描述,表達了先民對于生存的憂慮。這一原型即為危機原型。
2、圖騰崇拜原型
女娃冤死,精魂不散,化而為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人類學家泰勒提出了著名的“萬物有靈論”。他認為,在宗教產(chǎn)生之前,尚處在蠻荒狀態(tài)的原始人從對影子、回聲、呼吸、睡眠、水中影像等現(xiàn)象,尤其是對夢魔現(xiàn)象的感受,以為人自身有兩個實體:一為軀體,一為靈體。一者可即可離。在軀體腐爛以后,靈體仍然停留在空間與由生命者共居于人世。將這一觀念移至自然界,原始人篤信自然界萬物無一不附有靈體,其有靈性,如樹木山石、風雨雷電、日月星辰、飛禽走獸,在其可視的有形體背后深藏著無所不在的神靈。泰勒認為,這萬物有靈論乃是見諸原始世界的宗教情感的最初顯現(xiàn)。依據(jù)“萬物有靈論”的說法,先民自然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靈魂,不可隨意踐踏。當人類在感到生存困難的時候,或是感到外界強加于自身的壓力無法擺脫的時候,人們就會寄希望于一種人們認為強于自身的事物,比如鳥類。神話中有大鵬鳥,“其翼若垂天之云”“傳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力量之強大令人憧憬。所以各國才有了各色各樣的圖騰崇拜和由此衍生出來的圖騰文化。這一原型即為圖騰崇拜原型。女娃化為精衛(wèi)鳥,不僅是人類對于生命的一種珍惜,更是一種圖騰文化表現(xiàn)。
3、死而復生原型
靈魂不死,女娃就在溺水后,靈魂附于鳥類,以精衛(wèi)鳥的狀態(tài)復生了。這種死而復生的觀念在神話中比比皆是,只是復生形式不同而已。這一原型即為死而復生原型。恩格斯認為,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gòu)造,并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于是就產(chǎn)生了一種觀念:人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人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于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之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時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系。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xù)活著,那么就沒有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這樣就產(chǎn)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人類生生死死,千年萬年的延續(xù),生與死對于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個靈魂不斷地駐足離去,萬物一體,靈魂可以隨來隨去,付諸于任何一種實體。因此就有了死而復生的主題,有了神靈,有了鬼魂。死亡之于先民是一種新生,就像鳳凰涅磐,每一次新生都是一次生命的升華。死而復生主題表達的是先民對生死的一種理解。 [16]
4、復仇原型
精衛(wèi)由于失去了生命,心中充滿了怨恨,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飛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精衛(wèi)是微小的,而大海的闊大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愚蠢的,但這是它身為鳥類而唯一能表達仇恨的力一式。雖是一種無力的復仇,卻是充滿血性的復仇。復仇心理同樣源自于求生本能,正如一切生靈,生存是人類的本能欲望,一切人類的發(fā)展過程就是求生過程,因求生才有發(fā)展,生命是一切的本源。遠古時代,環(huán)境惡劣,生命因其脆弱而更顯得彌足珍貴。人類一開始為了生存而群居,群居本身就是一個利益關系結(jié)合體,目的還是為了個人生存。人類的個人意識開始形成時,自我保護意識也變得強烈起來,一旦生存遭受威脅,抵抗就成為一種本能。仇恨是因恐懼而產(chǎn)生的附加情緒。女娃被海水吞沒,失掉了生命,恐懼的情緒讓位于仇恨,生命受到侵犯的怨恨聚集于心中,就自然形成其有一定威力的抗爭。求生是本能,為了求生而抗爭亦是一種本能。這一原型即為復仇原型。 [16]
5、女性悲劇原型
除此之外,從精衛(wèi)填海這個神話故事中,人們還可以看出,上古神話已經(jīng)開始了對女性形象的關注,通過女性的悲劇命運來完成上古神話悲劇意蘊的營造。精衛(wèi)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悲劇意蘊的女主人公。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到一只志在復仇、靠個人意志拯救蒼生的精衛(wèi)鳥,這種演化看似是一個生命的終結(jié)和敗退,而實則是一種新生力量的形成,同時這種力量也帶著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從這個角度來說,精衛(wèi)又可以算作是中國第一個悲劇女英雄,她不畏大海的浩瀚無情,為了拯救千千萬萬可能被大海繼續(xù)奪去生命的人而不懈奮斗一著?梢韵胂蟪,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一只弱小的鳥兒艱難飛行,以其微薄之力,投入細石和微木,抱著“將以填滄海”之決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著。而這一切,居然是由一個柔弱的女性來完成的。雖然她的付出可能是徒勞無益的,但她堅韌不拔的決心卻比大海還浩大。
這一神話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女性的悲劇精神,在殘酷的現(xiàn)實而前,她們表現(xiàn)出來不屈不撓、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這是值得為之肅然起敬。如果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強大的東海與弱小的精衛(wèi)恰巧暗喻了這個世界上男權與女人,精衛(wèi)的泳海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像女人必然與男人結(jié)合的宿命,但最后的結(jié)局卻是精衛(wèi)的被毀滅,這也即暗喻了女人最終還是被男權制征服;精衛(wèi)死后的英魂不屈地向東海進行矢志不渝的復仇,同樣,世間的女人在漫長的社會發(fā)展史上,對男權展開了永不屈服的抗爭。
“精衛(wèi)填海”與“女媧補天”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女性或者女性魂靈作為神話的主角,作為主角的女性或者女性魂靈有著挑戰(zhàn)自然的斗志,兩個神話故事中都沒有提到男性的位置和作用。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很多學者認為“精衛(wèi)填!鄙裨挵l(fā)生在父系氏族時期或者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階段。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通過對具體材料的結(jié)構(gòu)分析,得出神話是矛盾對立的統(tǒng)一的結(jié)論。在神話里,就是這樣一些成對的東西的組合。如生/死、雌/雄、妻住夫家/夫住妻家、生食/熟食等等。神話的目的就提供一個克服某種矛盾(一種不可能的成就)的邏輯模型。男性與女性的對立自人類存在后就產(chǎn)生了。“人類最早產(chǎn)生的分裂和對立,并非階級或族與族之間,而是相互依存于一個民族群落內(nèi)的兩性——女人和男人!边@也診釋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社會的兩性矛盾。氏族的管理權由女性轉(zhuǎn)向了男性,財產(chǎn)的繼承權由女性轉(zhuǎn)向了男性,這些必將激化女性與男性的對立,神話為人們在認知條件有限情況下的一種創(chuàng)作,是人們原始思維的一種必然反映,男性與女性間的對立在神話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總體而言,上古神話的悲劇意蘊著重彰顯的就是一種倫理道德品質(zhì),不是顧影自憐,不是自怨自艾,而是一種敢于反抗、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精神。
后世記念
1、精衛(wèi)誓水
人們同情欽佩精衛(wèi),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wèi)誓水處”。
2、發(fā)鳩山
古代神話《精衛(wèi)填海》中說,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游東海溺死后,為了報仇,便化做精衛(wèi)鳥,“常銜西山之山石,以堙于東!,這里所說的“西山”即指發(fā)鳩山。
發(fā)鳩山由三座主峰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蒼穹的巨人。方山峰是發(fā)鳩山的主峰,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還高出120米。峰戀疊起,怪石崢嶸,云濤霧海,景色奇特。峰頂是一塊面積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這里修筑廟宇。
主峰稍南有一無風臺,這里任何時候都無一絲一縷的風息。偏南依巖筑室,為寺僧禪室,稱“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氣冉冉。發(fā)鳩山東山腳下有清泉,是濁漳河主要源頭。古時源頭建有“泉神廟”,后改為靈湫廟,傳說是太陽神炎帝為紀念其女兒女娃所建。廟宇宏大,造型別致,廟的周圍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橋、南天門、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建筑。
當?shù)啬觊L者都有印象,講廟中原來確曾供奉著炎帝小女兒女娃與她母親、姐姐三人的金身塑像,然而今天均蕩然無存。
發(fā)鳩山腳下有一景觀稱“濁源瀉碧”,河水從山腳下流出,一片碧綠,湍流直瀉,西流東往。當游人夜宿靈湫廟,靜夜時能聽到山下汩汩泉水的響聲,妙不可言。發(fā)鳩山的廟宇大多與精衛(wèi)鳥有關。陶淵明的《讀山海經(jīng)》詩:“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彼丫l(wèi)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論,一種悲壯之美,千百年來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大,而精衛(wèi)鳥堅韌不拔的精神更為偉大,這正是精神的一種象征。
【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故事】相關文章:
與龍有關的神話故事11-06
精衛(wèi)填海作文03-24
精衛(wèi)填海優(yōu)秀作文12-23
精衛(wèi)填海教學實錄04-04
《精衛(wèi)填海》教學設計12-05
精衛(wèi)填海教學設計12-08
關于重陽節(jié)的神話故事10-26
有關于火的神話故事(精選10篇)03-13
《精衛(wèi)填海》教學設計12篇02-06
《精衛(wèi)填!方虒W設計(1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