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時間:2022-04-06 17:17:14 重陽節(jié) 我要投稿

與重陽節(jié)有關的散文(精選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與重陽節(jié)有關的散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重陽節(jié)有關的散文(精選9篇)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1

  秋水迷天,木葉飛卷。夫九月之初九,易理以九為陽,故曰重陽。當此之時,秋氣蕭颯,天地清肅,陽朔之極盡,陰柔之始生。李謫仙有詞曲云:“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世知重陽之期,安知清秋佳節(jié)耶?清者,濁之盡也,清秋者,重陽之盡也?芍咄瑸橐蝗找

  盡言陽與剛,誰解陰與柔?陽剛之美,如雷如霆,如長江決堤,如麒驥馳騁,如沙場擂鼓,如君臨萬眾。陰柔之韻,如云霞舒卷,如雨絲風片,如柔波泛漪,如碧澗流泉,如美人顰蹙,如幽林簫色。天下柔之至,是為上善,天下剛之至,是為衰極。

  仆之生辰,正九月之初九。自落地之時,則淑靜少言,目光暗澀。素不喜動,雅好詩詞,束發(fā)而該覽文籍,弱冠之年,性情柔懦如女子?此茻o用一書生,細察二十載之生平,則驚且嘆矣。仆幼染頑疾,非藥石可愈。醫(yī)言命不長久,然仆性喜靜,好讀詩書,漢人數(shù)千載之文墨,潤我之心胸,養(yǎng)我之氣血。作息有節(jié),與人無爭,內(nèi)斂清虛,守靜處柔,此正合自然之大道,是故雖有暗疾,今仍氣完神足,無生死之憂,且與人為善,和光同塵,亦少為小人所乘。是故柔者,天下之至寶也。

  仆之事跡,可微窺大道,仆不知其名,強名之曰柔,至于幽微處,則待后日思量。今重陽佳節(jié),悟道一二,借題發(fā)揮,以佐君飯后茶余。長安孟鑫遍插朱萸以慶。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2

  秋菊開,重陽來。今年重陽節(jié),天氣格外晴好。我受保健養(yǎng)生食品“無限極”公司,垣曲總代理惠備良邀請,到歷山鎮(zhèn)神后村看望一位百歲老人。

  聽說這個村的人高壽,有位老壽星108歲。她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有何養(yǎng)生秘訣?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隨著村長的帶領,我們走向一個農(nóng)家小院,還未進院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院墻外有盞個性特制的節(jié)能燈罩:一根長竹竿挑著半截色拉油壺。石頭夯起的院墻外的大杮樹上,一只喜鵲在鳴唱。大樹上葉兒已經(jīng)落光,只剩招人眼球的紅彤彤的“小燈籠”,通過半人高的院墻,探頭向院里望,柿葉為院子鋪就了彩色的地毯,若不是門簾高挑門開著,老掉牙的太師椅放在石塄上。一定感到這院子沒住人。

  無限極公司眾多拜訪者,在惠備良的帶領下提著慰問品,走進院子。進屋子半天都沒找見人。莫非老人今天不在家?

  此時,一位老太太從廁所出來了。大家一下圍住了她。細細打量,她的一雙纏過的小腳格外引人注目,也許已沒人會做與她合腳的鞋了,買來的鞋穿上很不協(xié)調(diào)。她走起路來精神還算硬朗。

  大家扶她坐在太師椅上,問寒問暖,她高興得合不攏嘴,笑盈盈的臉上,露出已無一顆齒的牙床。歲月的年輪已在她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一只眼睛已深陷成眼眶。那么多美女眾星捧月般圍著,老太太幸福得笑成一朵山菊花。

  村干部告訴我,她的年齡應該是108歲。身體好著呢。村上年年組織老年人體檢,她的心臟還和年輕人一樣,吃飯穿衣都能自理。她最小的孩子也近七十歲了。來參加公益活動的年輕人,有的為老人捶背,有的和老人拉家常,有的在院子里大掃除,老人激動得無以言表,只是樂呵呵地看看這個人的臉,摸摸那個人的手。

  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老人生活的院子。一座老式土丕房座北朝南。院子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小菜園,西邊的菜園里南瓜蔓兒爬在架上,上邊還結(jié)了兩個像碗口那么大的南瓜,從架子上枯了的豆角蔓兒可想象到,豆角當時長得有多旺盛。還有幾苗西紅柿新抽出的枝兒上,結(jié)了幾嘟嚕綠西紅柿。右邊的菜園里種了黃白蘿卜,大蔥香菜。我低頭看看院子,院子里的落葉被大家掃成了一堆,露出了松軟有彈性的泥土,院子中間鋪著間距很小平平的搭石。

  不用問老人平時活動范圍,就在這座院子里。她與泥土同呼吸,與樹木蔬菜同沐陽光。一切的一切都是純天然的,無公害的。我想起一首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這位老壽星經(jīng)歷過舊社會的苦難,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硝煙,經(jīng)歷過缺吃少穿的歲月,如今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不缺吃,不缺穿,有病就醫(yī)有人管。生活保證金都化不完,在家待夠了還能進敬老院。她不僅享受子孫滿堂的孝順,還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敬重。幸福幸不完。

  出了農(nóng)家院,走在陽光里,我又一次被眼前田園風景驚呆了。不僅各家門口有壘起玉米棒子大囤,若大的場院也被金黃的玉米棒子填滿,一柱柱用鐵絲網(wǎng)圍起的大囤里,玉米閃著金光。明媚輕柔的陽光與一絲不掛的玉米娃娃,交相輝映。太有詩意了!

  我把目光投向遠處,緊挨村莊的菜園里,白菜大腹便便,胡籮卜翹著綠尾巴……村莊背靠著的山上秋菊黃燦燦,紅葉似一堆堆火在燃燒,加上那一樹樹紅燈籠般的柿子,喜慶和諧又富有。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舜井就在這個村子中間,難怪這村里人高壽,原來他們住在仙境里,吃的是純天然的糧食蔬菜,喝著神泉里的水,加上黨的富民政策好,天時地利人和,那真是不長壽都難呀!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3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了我們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重陽節(jié)的時候這首詩就在我心頭蕩漾,我與重陽節(jié)有不舍的情緣,我喜歡這個季節(jié),更喜歡這個日子,每年的九月九日是所有老人的節(jié)日,也是我母親的生日,當我在祝愿所有老人晚年幸福安康的時候,我總會把最虔誠最炙熱的祝福送給自己的母親。

  母親在世的時候,每年的重陽節(jié)我都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帶著女兒,坐上班車享受著醉了的秋色回到母親的身邊,陪母親一起度過她的生日。歲月的刀痕在她臉上刻了一個又一個的深深皺紋,歷經(jīng)滄桑的面孔是那么的慈愛,母親高興的給我做著各種好吃的,我和女兒一起享受著這來自母愛的勞動成果,晚上我們睡在熱乎乎的炕頭和母親拉家常,直到月亮爬上枝頭張望,我們才迷迷糊糊的進入夢鄉(xiāng),每年的這個日子是我最高興的日子,也是母親最開心的日子,我們在家陪伴母親三天才離開。

  許多年來,母親從不讓我們?yōu)樗e辦生日宴會,她說,她的生日是祖母的苦難日,辛苦的是祖母,她生日這天要為祖母祈福,雖然母親從沒享受過生日宴,但母親生日這天一直是幸福的,因為有我們的.陪伴,她很知足。

  母親去世整八年了,在這八年里,每逢重陽節(jié)莫大的失落涌上心頭,回到老家,人去樓空,一切都照舊,母親的音容笑貌依舊在耳邊回蕩,只是多了無盡的荒涼和冷清,眼睛酸酸的,思母情結(jié)涌上心頭。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在我心里讓我倍感幸福美好的重陽節(jié)成了永遠美好的回憶,現(xiàn)在的重陽節(jié)讓我多了無盡的思念。

  我喜歡秋色,秋色是多彩的,有紅葉,這個季節(jié)是母親的生月,我喜歡重陽節(jié),這個日子誕辰了我善良慈愛的母親,母親就像這個季節(jié)的紅葉用她的一生帶給了我們健康向上火紅的激情和愛心。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里我祝愿在天國的母親幸?鞓,我也祝愿所有的老人幸福安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不在我身邊,卻永遠活在我心里。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4

  國慶節(jié)的第二天就是重陽節(jié),又稱敬老節(jié)。相比昨日歡度國慶的鞭炮齊鳴,彩旗飛舞,重陽節(jié)更顯出一種蕭瑟的氣氛來,人們要么登高,要么吃重陽糕,要么遍插茱萸,更有甚者直接便回到了老家與親人團聚,何人還在乎這點凄清。

  然而我家則不同。之前團支部發(fā)下通知來說每個學生都要為父母洗腳,并且還要拍照寫心得。為父母洗腳的差使似乎歷史很是久遠,自小學便聽說了這樣弘揚孝道的方法,大概都是受了尤浩然那條著名的公益廣告的影響,F(xiàn)在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嘲,就是不屑:難道如今的風氣是區(qū)區(qū)一次洗腳的經(jīng)歷就可以改變的嗎?

  九月三十號晚上,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我和他關系并不很親密,因此在提及時也選了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他先是愣了愣,然后笑起來,說你還是給你媽媽洗吧,我生怕把腳伸出來時熏到你們。我不置可否。洗腳——無論為了誰都沒有多大區(qū)別。

  只是我分明見到了父親眼中那道一閃而過的光。

  那天晚上,倒水,拖鞋,洗腳,拍照,一氣呵成。我不斷地笑,從許多小事中找尋著笑點,僅僅是為了掩蓋心中的尷尬。我慢慢地擦著,聽著那咔擦聲,仿佛在撫摸一座落滿灰塵的雕像。父親也在笑,笑得像個彌勒,笑得像個孩子。

  水濺了一地。

  終于結(jié)束了,我?guī)е嗔粝碌男σ,最后為父親倒去那盆水。盆磕到了水池邊緣,又濺出幾點。我終于顫抖著觸上那平靜的水面,又迅速地縮回,一層漣漪蕩起,沾濕了一地情。

  水很燙。沒有白氣。但真的很燙。燙得灼心。

  我似乎懂了什么。重陽節(jié)……這原就不是給子女們過的節(jié)日,所謂洗腳,也本就不是為了讓正處于叛逆期的子女們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回頭是岸的工具,這純粹就是一次為了飽經(jīng)滄桑的父母們精心排演的`舞臺劇,讓他們第一次品嘗來自子女的成長的碩果,讓他們充滿希望,相信未來會更好,從而堅持堅持堅持。

  即使今后子女的回歸帶來的落差會將他們壓垮,即使明知這僅僅是一抹強顏的虛假的歡笑,但至少,已然收獲過。

  父親心中的淚終于淌下來了。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5

  金風送爽,秋陽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它為何叫重陽節(jié)呢?因為我國古代對數(shù)字的稱謂頗有講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數(shù)稱陽數(shù);二、四、六、八、十等偶數(shù)叫陰數(shù)。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為“重九”。日月并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重陽節(jié)人們要登高望遠,所以又叫登高節(jié)。重陽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對此,人們歷來說法不一。不過“桓景避難”之說比較普遍: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災,應該馬上離家,讓全家作絳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除。”桓景全照師父的話去做了,舉家登山,果然平安無事。傍晚回家,卻見雞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們每到九月初幾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災呈祥,歷代相沿,逐成節(jié)日風俗。

  古人的重陽登高既反映了人們消災避禍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但現(xiàn)代卻給它賦予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意義。秋高氣爽,有人遠足旅行,飽覽風光,寄滿腔熱情于山水;有人參觀菊花展會,抒節(jié)日愉悅之情于詩畫;還有人去戶外活動筋骨,調(diào)整心態(tài),融健身、休閑于一體。

  重陽節(jié)又叫老人節(jié)。古人對數(shù)字“九”很重視,把它當作“天長地久”的象征。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xiàn)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社會的重陽節(jié),各級老年協(xié)會都要給老人發(fā)放慰問金,并組織他們參加歌詠、舞蹈、書畫等有益身心的慶賀活動,讓老人們老有所樂,真正分享和諧社會帶來的祥和與溫暖。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6

  佳節(jié)重陽剛過,心里還惦念著什么。重陽歷史淵遠,蘊意豐沛,古人也是奇怪,一個個本該閑適享樂的日子偏偏傷情傷懷,重陽也不例外!凹压(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睕]了出游賞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斷腸的凄涼牽掛;“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悵多于未醉時”缺了“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縱情,滿了愁腸百結(jié)的旅夜情懷;“遙遠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縱目眺望的宏闊,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爺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豪情萬丈是一個特例。九月初九,無論如何,都脫不了登高的干系。今年重陽因是周五而錯失感受古人習俗的機緣,但錯失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麗。重陽后第二天攜妻兒登臨龍山,領略著別一番意趣。

  錯失重陽登高的美麗在于心靈的輕盈,不必緊繃心弦惦記重陽,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氣充鼻綿絕,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龍山,我并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讓自己擔著太重的歷史文化負壓。它在我看來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聳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致也是平常至極,猶如山里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靜寧謐。但我還是有必要敘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兩兩,或來或往,與我們擦肩而過。兒子五歲,欣喜于爬向高處的石階,雀躍在通往山頂曲折蜿蜒的道上。路兩邊多荊棘灌木,密密匝匝,綠意仍舊耀眼在秋光里。素淡的無名小花昭示著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確切,人工的鋪砌讓爬的`姿勢停留在荒涼的深山密林里。路上撒滿了兒子清脆的笑語。不經(jīng)意的回望攝入心底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不長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風暖日,綠樹薄云,秋天標準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幾句心情,跟兒子嬉戲,用相機攝下歡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絕中演繹,一切與重陽無關,一切似乎與龍山無關,任何的文化與厚重在錯失與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內(nèi)存無比寬余。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標總鎖定高聳的頂點,那是征服的峰頂,可以敞開襟懷盡情吶喊,四方風景盡收心底。壯哉,當你把山踏在腳下。然而我以為登山不必求至頂。登山而不能達頂者情況有二,一是現(xiàn)實無奈,或因不識去路,徘徊迂回;或因無路可走,荊棘叢生;或是體力不夠,前程可望,心余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濟共回;或是登臨隨意,折回無憾;其次,卻是興之所至,興盡而返。登臨是一種歷練,一種體悟,征程過半,興致蓬勃,內(nèi)心噴薄的情感被激發(fā),再沖頂也不過如此。此種情趣如居山陰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是一種瀟灑脫俗。興致的催動可以讓人匪夷所思,張岱雪夜湖心亭的癡舉讓人咋舌,一痕長堤,一點湖亭,一芥小舟,兩三粒人詮釋著興致。秉承古人興致者總有幾個迂腐書生,搖首晃耳,在路上吟詠詩句,和清風融日,不亦快哉。然此類人少矣。而我們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緣于第一次登臨,前路遠近未卜,更是兒子撒嬌要我馱行,不登也罷,興隨情終。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7

  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重陽節(jié);蛟S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了解這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了,而我自己也不太了解。于是,我搜索了一下關于重陽節(jié)的來歷和解釋,這才明白,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shù),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

  重陽節(jié),又有“老人節(jié)”之稱。重陽這一天,按照傳統(tǒng)的習慣,人們一般是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關于重陽節(jié)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于是,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家里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于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jié)。

  很多人都不知道茱萸是什么,其實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后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jié)熏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tǒng)衛(wèi)生習慣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善待老人,都能盡做兒女的孝心。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之所以羅嗦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保留和繼承傳統(tǒng)文化。

  雖然我已而立之年,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輕一代,對于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這樣的洋節(jié)日的熱衷程度,遠遠超越了類似重陽節(jié)、端午節(jié)這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心中不免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節(jié)日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精華,并在節(jié)日活動中,保留了該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國歷史悠久,所蘊育的節(jié)日活動十分多采多姿,無一不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資產(chǎn),個別的節(jié)日形式雖然風格迥異,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經(jīng)驗成果。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瑰寶。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我們的祖先,孕育了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許許多多的智慧結(jié)晶,被保留了下來。例如二十四節(jié)氣,盡管由于地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了不似以往般的意義重大,但這卻是我們炎黃祖先的智慧結(jié)晶。而七夕、元宵、除夕之類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每一個都充滿著民族氣息和美麗的故事。

  可以說,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文化內(nèi)涵和風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虛空,留在人們腦海中的只是模糊的概念,而從西方舶來的“洋節(jié)”卻是大大地沖擊著青年人的心,傳統(tǒng)節(jié)日沒落的同時,“洋節(jié)”則大行其道,諸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格外受到大學生的寵愛。他們知道過西方的情人節(jié),并要在這天要給戀人送上火紅的玫瑰花和甜蜜的巧克力,他們可曾知道在中國同樣有一個這樣的節(jié)日——七夕!即便是認同這樣的節(jié)日,貌似也遠遠不如那情人節(jié)給他們的感覺時尚而又充滿激情。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這樣一個中國人世世代代過了幾千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居然在2004年被韓國申報為本國文化遺產(chǎn),且還將其列入了國家遺產(chǎn)名錄。我們僅有憤怒夠么?其實從今年中秋等節(jié)日實行放假的政策,也看出了政府在為挽救傳統(tǒng)文化而做的努力。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應該做的,真的不止是這些。

  韓國人都懂得去申報文化遺產(chǎn),我們坐在這里只是調(diào)侃他們下一個會把什么人劃歸韓國國籍是沒有用的。從這樣的事情里,應該讓我們感到一種危機,一種民族傳承的古老文化即將在我們這一代消亡的危機。弘揚傳統(tǒng)文化,理應從我做起。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8

  重陽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既是家人團聚的佳節(jié),也是一個尊老愛老的節(jié)日。對于我來說,九月初九這天更具有別樣的意義,因為這天恰好是我奶奶的生日,也是哥哥的生日。所以,每當這天,我就會跟哥哥一起回老家為奶奶慶祝生日。

  奶奶今年八十九歲,跟父母住在一起。由于舊社會時沒的吃,落下了個胃不好的毛病,所以多年來身材一直很瘦小。隨著年齡的增長,整個身軀已成為一個“弓”形,由于腿腳不便,已不能下地走動,整日蜷縮在炕的一角。我見到此狀,鼻子不禁一酸?眼淚忍不住落了下來。往昔的情景依稀在目。那時每當我們回家,她總要手里拄著拐杖,忙這忙那,一會兒給我們拿柿子吃,一會兒給我們拿香蕉吃,一會兒再給我們找點糖果吃。在她的眼里,我們永遠是些長不大的孩子。望著她額頭上的疤痕,往事便從我腦海深處的記憶中浮現(xiàn)出來?

  還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我病了,燒的很厲害,躺著一點東西都不吃。奶奶嚇壞了,她不顧自己的小腳不便,急急忙忙去小賣部給我買我最愛吃的糖蜜果。由于走的太急不小心掉到了路邊的溝里,頭被磕破了鮮血直流,她顧不得傷痛,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走。當她回到家看著我吃著甜甜的糖蜜果時才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走不動了,她額頭留下的疤痕現(xiàn)在還清晰可見。每當看到她的傷疤,我都會滿眼淚花,內(nèi)心的感情無法言喻。

  如今她已糊涂了,耳朵也聾得厲害,跟她“吆喝”半天她也聽不到,沒辦法只得打啞語手勢和她交流。以前非常熟悉的同村人她現(xiàn)在也分不清是誰,總是叫錯名字。我和哥哥她卻能一眼認清。見到我們她十分的高興,但卻不知道這天是她自己的生日?匆娢覟樗郎蕚涞纳盏案鈪s問:“今天是誰生日?”看見眼前的一幕,我不禁感概萬千?為什么人要老?人慢慢地變老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這又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想到這些,我就會更加留戀與奶奶相聚的時光。我會靜靜地躺在她的.身旁聽她嘮叨著那些沉年舊事,聽她用自己的方式傾訴著心聲。

  在親人的陪伴下,徜徉在歡聲笑語中,奶奶一臉的幸福與快樂。我多么想多陪陪她,我更想依偎在她的身邊喃喃地撒嬌,享受她無私的付出與關愛。以前總感覺自己還年幼,奶奶歲數(shù)也不大,能永遠關心呵護著我們。但事實上,自從爺爺走了以后,我才日漸發(fā)現(xiàn),奶奶老了,猶如一棵蒼老了的大樹,不知不覺中掉光了所有的葉子,光禿禿的。唯有她對我們的愛卻依然那么偉大,那么無私。那種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帶著對奶奶深深的牽掛我離開了老家,重新開始著自己的生活。雖然不能天天陪伴她老人家,但我衷心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長壽!我的心時常飛回到我的老家,去回味那濃濃的親情。每當此時,我悠悠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 篇9

  一年一度秋風勁,重陽佳節(jié)如期至,每逢重陽節(jié),就想起故鄉(xiāng)家家打糍粑的場景,憶起那個香,心里萌生饞意,越想越想吃,想得嘴里直冒口水,還是別想了,而今身處異地他鄉(xiāng),雖然現(xiàn)在教書的待遇已經(jīng)好多了,不再是前幾年的日子緊巴巴了。但是這思鄉(xiāng)的情結(jié)還是無法改變,就算我常年在外已成習慣,可每到過年的時候,不得不想起在家里過節(jié)的熱鬧氣氛,特別是家里每個節(jié)日都有它特有的食物,也就是節(jié)日的飲食文化,那份濃濃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總在心里夢里索繞。

  過重陽節(jié),我就記得老家人人皆知的俗語:“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殺雞,豹子咬你爹!币蛐┘亦l(xiāng)重陽打糍粑、宰鴨殺雞成為過節(jié)的習俗,其代表食品就是糍粑。

  每到重陽的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這糍粑的`原料就是糯米,那可是百分百的純糯米,而且還是家里自己留的傳統(tǒng)糯谷種——八月早(俗稱高桿糯)。那種長很高很高的傳統(tǒng)稻桿,稻桿曬干后還可以用來搓煙繩、捆苞桿丶打背系、打草鞋,因為它長又堅韌,所以農(nóng)家在收獲糯谷時,再忙也得把谷草捆起曬干后收撿。這種稻谷的糯米滾圓雪白如(老家人稱此為團糯或珍珠糯)加工成的糍粑,既柔軟又香酥,比現(xiàn)在的雜交糯米要好吃得多了。在我們家里,這種糯米要比雜交糯米貴幾角錢。而且它又在八月和九月之間這個時段,正是重陽嘗鮮的好食物了。曾有詩曰:八月半里糯谷黃,九月九來是重陽。大人細娃盼過節(jié),家家戶戶糍粑香。

  重陽這天,我母親都會早早的起床,把糯米用水淘干凈,再將糯米裝成木蒸子里,然后燒灶火蒸熟蒸透,直到遠遠的就聞到濃濃的糯米香,為檢驗熟透沒有,母親常常對著剛揭開蒸蓋遠騰起濃濃熱氣的糯米吹幾口氣,聽響聲判斷是否起鍋,若蒸好了,就舀起部分用瓷盆裝著,叫父親和大哥及院子里的叔伯幫忙打糍粑。

  剛蒸熟的糯米飯可好吃啦,那晶瑩透亮,潤澤香濃的糯米,直接盛在碗里,放上白糖攪拌均勻就可吃了,而且還耐餓。我小時候每年這天,當說糯米蒸好了的時候,總是纏著母親給盛一碗,邊吃邊看父親和院子叔伯互幫打糍粑。

  我老家那時候是一個大院子,叔伯都住在一個大院里,老少幾輩人都很團結(jié)和氣。院里有一個石臼,是公用的。所以每到這個時候,不管是誰家先來打糍粑,全院的男勞力只要沒要事的都會自覺來到堂屋幫忙打糍粑,因為土辦法打糍粑是很費力的一種活。就是把蒸熟的糯米到在這石臼里,打糍粑的時候,用力將蒸熟的糯米飯迅速的夯融夯亂,反過來反的用力夯,直到夯成一灘柔柔的,糯糯的黏在一塊的,夯得越黏越糯,吃起來才越香。直到糯米粘在一起用力拉長的糯米線,那糍粑與對窩相撞的聲音把整個堂屋都振起回音,老遠都聽出是在打糍粑,這樣反復的夯幾次,直到對窩里不再沾糯米時,才算可以了。然后就在一張簸箕里撒上事先用石磨磨好的熟黃豆粉,或者面粉,母親將搗爛的糯米據(jù)糍粑大小掐成坨放成簸箕,姑姑嬸嬸們就用手掌碾成圓形,待冷卻變硬后,就可燒著吃,或用油炸著吃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今逢佳節(jié)陪思親,重陽的糍粑,承載著我兒時的歡樂,更勾起我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念想和牽掛!

【與重陽節(jié)的散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jié)節(jié)日隨筆散文10-22

散文答題技巧07-28

精選朱自清散文11篇04-11

元旦經(jīng)典散文12-27

元旦的經(jīng)典散文12-28

散文讀書筆記03-06

散文朗誦技巧09-28

傳統(tǒng)文化散文02-17

散文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