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教育隨筆
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都快樂地活動起來。我穿梭在各個游戲區(qū)域,觀察孩子們的游戲情況。當我走到語言區(qū)時,發(fā)現書架下散落著幾個小指偶。我觀察了一會兒,發(fā)現沒有一個孩子去把它們撿起來,有的孩子看見了還故意繞過去。見此情景,我忍不住說了:“你們看見地上的指偶了嗎?怎么沒人去撿?這是誰掉的?”沒想到,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不是我們掉的,是凡凡掉的,他走掉了,到別的地方去玩了!”“難道別人掉的東西你們就不可以撿嗎?”我繼續(xù)說道。文文看了看地上的指偶,又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走過去撿起了指偶放回筐里。其余的幼兒則怯怯地看著我。
那天,我發(fā)現語言區(qū)里又有兩個指偶躺在書架下了,這次我先沒有吱聲,想看看有沒有孩子會主動撿起它們來。但過了很長時間,指偶依舊靜靜地躺在那里。于是,我故意指著地上的指偶大聲地說:“哎呀!這里怎么有指偶躺在地上呀!真是可憐!會不會被人踩到啊,不知道有哪個好心的小朋友愿意把它們送回家?”說話的時候我有意用眼神掃視語言區(qū)的幾位小朋友。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幾位小朋友就站了起來,說:“我去!我去!”……
兩次相同的情景,兩番不同的話語,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第一次,孩子在老師的要求下極不情愿地撿起了地上的指偶,心里是不甘的,也許他們想的是:這個指偶又不是我掉的,老師為什么要讓我來撿。雖說我是想讓孩子明白,不論是誰掉的,玩具掉在地上我們都應該把它撿起來。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老師在強求他們。而第二次我用游戲性的語言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又以征詢意見、請求幫助的口吻,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于是,孩子們便樂意并爭著去撿地上的指偶了。這一對比性事件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我們能循循善誘、“動之以情”,孩子們的很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園的教師教育隨筆06-25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02
幼兒園教育教師隨筆04-08
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隨筆04-15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6-29
【精選】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17
【經典】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22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經典】07-23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5-25
幼兒園教育教師中班教育隨筆精品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