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diào),押韻、轉(zhuǎn)韻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其二
作者: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拼音:
sān wàn lǐ hé dōng rù hǎi ,
wǔ qiān rèn yuè shàng mó tiān 。
yí mín lèi jìn hú chén lǐ ,
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yī nián 。
其二翻譯: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其二字詞解釋:
、艑裕禾鞂⒁。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fēng)。
、铺鞚h:銀河。
、菒恚罕瘋。
、热f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
、晌迩ж穑╮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一說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蔬z民:指在金占領(lǐng)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rèn)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胡塵:指金的統(tǒng)治,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yáng)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四贤哼h(yuǎn)眺南方。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其二背景:
這組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陸游當(dāng)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宋時期,金兵占領(lǐng)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xiāng),在山陰鄉(xiāng)下向往著中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qū)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fù)中原,實現(xiàn)統(tǒng)一。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悶熱和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心頭棖觸,成此二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其二賞析:
陸游已經(jīng)罷官回山陰(今紹興)四年了,平靜的鄉(xiāng)村生活并沒能讓這位已經(jīng)68歲的愛國詩人心情平靜下來。時值初秋,但仍有殘余的暑熱,天氣的悶熱與心頭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即將天明的時候,詩人披衣下床,出門迎涼,心中深有感觸,于是作詩二首,這是第二首。
黃河三萬里,華山五千仞,多么壯美的河山,卻都淪陷于胡人之手!“東入!薄吧夏μ臁保斩鴣,氣象森森,“入”“摩”兩字,更顯得虎虎生風(fēng),這樣壯麗開闊的大好河山卻落人他人之手,同時飽含了詩人內(nèi)心的極大憤慨!皽I盡胡塵”一詞,寫出了故土人民處于異族統(tǒng)治下的無限酸辛;枯眼望穿盼望王師,年復(fù)一年。一個“又”字,故土遺民那種失望復(fù)希望、希望復(fù)失望、千轉(zhuǎn)百回的心情呼之欲出,詩人那種煎沸焦急的感情也躍然紙上。詩境雄渾闊大、蒼涼悲憤,令人奮起。
個人資料: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jìn)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fēng)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jǐn)嚴(yán),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晚秋夜》
唐代: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fēng)吹白露衣裳冷。
譯文
寬廣夜空明月高懸靜寂無聲,月光下只有愁人獨(dú)自徘徊,形單影只。
盛開后漸漸凋零的菊花倚著稀疏的籬笆,枯敗的梧桐樹葉飄落寒井之上。
塞外飛鴻感到晚秋已盡,急速的由北向南飛去;鄰居的雞啼推遲因為它知道晝短夜長。
積聚著情感不說話,徒然思索著,風(fēng)兒吹落露珠,打濕衣襟,感到一陣涼意。
注釋
溶溶:寬廣的樣子。
寒井:井下寒涼。
塞鴻:塞外的鴻雁。
凝情:情意專注。
賞析
月光如水,殘菊傍疏籬,落葉飄零,塞鴻急飛,秋深夜靜,寒氣襲人,惟見詩人凝神遐思。此詩氛圍清冷寂靜,色彩皎潔幽麗,韻味清新雋永,通俗淺顯,平易近人!锻砬镆埂肪褪怯醒庞兴住⒀潘坠操p的杰作。正如清代詩評家葉燮在《原詩》中評論說:“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贝嗽娋褪侨绱。
所謂淺,就是淺顯通俗,瑯瑯上口,不飾典故,不用奧語;所謂淡,就是輕輕入之,淡淡出之,不著濃彩,不用艷詞;所謂清,就是氣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謂麗,就是容光煥發(fā),天真純凈,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聯(lián)寫寬廣的碧空中,高懸著一輪明月,皎潔華美,靜寂無聲,把讀者帶入一個浩渺無垠、明媚清朗、寧靜深邃的境界中。
月下凝思,遙視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從中來,憂思縈懷,然而對月無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這里,詩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獨(dú)的心境。這種心境與靜謐的月夜在基調(diào)上是非常吻和的。頷聯(lián)寫菊花開放,論常理,秋菊獨(dú)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時卻是殘菊花開,還依傍著稀疏的籬笆,可見凋謝之期已不遠(yuǎn)了。
然而,尚可支撐些時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卻已抵擋不住寒氣的侵襲,葉子已紛紛凋零,飄落在寒井之上了。這里,以花開對葉下,殘菊對衰桐,傍疏籬對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種凄寂寒冷的氣氛。雖系寫景,卻暗寄著愁情,且與首聯(lián)寫的 愁字相呼應(yīng)。頸聯(lián)由植物轉(zhuǎn)入寫動物。塞外飛鴻,為了躲避寒冷的侵襲,疾速地飛過長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盡;由于晝短夜長,鄰居的雞啼也推遲了。這里,以塞鴻飛急對鄰雞鳴遲,以覺秋盡對知夜永,以反襯晚秋夜的寒冷,從而把詩情深化到一個更新的境界。尾聯(lián)又回到寫人上來。這就是首聯(lián)所寫的愁人,他凝情不語,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緒萬千之際,蕭瑟的秋風(fēng),陣陣吹來,拂在白露上,冷氣襲人,衣不勝寒!全詩流暢爽口,通脫雅致,清淡幽麗,寧靜悠遠(yuǎn)。
俗與雅,沒有明確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為上乘。黃庭堅強(qiáng)調(diào)過以俗為雅(《再次楊明叔韻引》),吳訥也注重由俗入雅 (《文章辨體序說》)。而化俗為雅關(guān)鍵在于一個化字。唐代詩評家張為在《詩人主客圖序》中將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即將元、白都視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詩人。可見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純的雅,往往古奧、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眾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則無俗的痕跡,卻有俗的滋味,無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韻。這種俗,是雅的極致,也是俗的極致。
因為它已非純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這就高于一般的俗!锻砬镆埂肪褪怯醒庞兴、雅俗共賞的杰作。
正如清代詩評家葉燮在《原詩》中評論說: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05-22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翻譯賞析03-23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原文及賞析04-28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xué)設(shè)計04-17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賞析04-22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及賞析04-19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04-27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翻譯賞析04-27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賞析3篇04-26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賞析(3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