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月的天山評課稿
2月29日,我和中心校的李老師一起聽了我校裴小賢老師《七月的天山》一課,頗有收獲。《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入編到四年級課本,目的是通過對美文的誦讀,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時積累文中優(yōu)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淀。從整體來說,裴小賢老師的課堂教學還是比較成功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識字教學比較扎實。
教師將課文中學生可能會讀錯的字以詞語的形式在課件中出現,比如“白緞、山澗、綿延、離鞍、戈壁灘、五彩斑斕、飲馬、縈繞、洄水渦、撐開”等21個詞語,這里有多音字,有字形較復雜的字,教師精心選擇,通過學生自學,教師檢查的方式進行,又在學生的讀書環(huán)節(jié)中加以鞏固,這說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是完全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
第二,大膽鼓勵學生質疑。
《七月的天山》這篇課文實際上是一篇游記,所寫景物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讀起來讓人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但文章不僅詞匯量大,而且有許多詞語學生并不能夠理解,所以裴老師請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提出不能夠理解的部分。比如:什么是矯健、枝椏、縈繞等,并請學生為學生解答,學生理解地很好,基本上解決了詞語的障礙。
第三、教師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
朗讀是閱讀課的生命,離開了朗讀的課堂教學也就失去了語文課的本色。這節(jié)課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學生一起讀書,通過朗讀來體會七月的天山那種別具一格的美,那種令人難以忘懷的美。比如裴老師指導學生讀雪峰的高大,不厭其煩的指導,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賽讀,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以及教師親自范讀,來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體味天山的美麗與眾不同,學生讀得有滋有味,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利用學生心理,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積累課文語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就有了一種要表達的沖動,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小學生,這種意識更加強烈。裴老師利用這一心理,請學生反復朗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種情境:如果老師要去天山旅游,你一定要向老師推薦哪里的景物,并請學生說出或是讀出課文中對這處景物的描寫。學生的表現欲被激發(fā)起來,紛紛向老師介紹。這樣做既練習了朗讀,深化的理解,又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積累,一舉兩得。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對略讀課教學的把握還有些欠缺。略讀課教學宜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學習,在師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我認為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應是讓學生積累語言,將大量的時間放在朗讀和背誦積累上,學生理解的深與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將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詞語收到學生的記憶深處。而對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點,可以簡單處理,而不必在景物特點上花費太多時間。這樣做學生和老師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點是高、大、白,溪流的特點是快、清、活,森林則是綠、密、幽,野花是高、多、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
【七月的天山評課稿】相關文章: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07-03
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03-07
《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07-22
七月的天山教學后記07-03
《七月的天山》教學實錄07-01
“比”的評課稿09-28
評鋼琴展示課優(yōu)秀評課稿07-01
課賽評課稿06-28
語言課評課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