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叔本華論生命悲劇哲學(xué)》讀書心得
叔本華的倫理思想暴露了19世紀(jì)50年代后德國資產(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悲觀失望的頹廢情緒,他的唯意志論和非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對尼采的權(quán)力意志論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并成為現(xiàn)代西方生命哲學(xué)、存在主義思潮的重要思想淵源。尼采說“叔本華讓我有勇氣并自由地面對人生。”
也許孤獨是哲學(xué)家的通病,叔本華也曾說過“所有偉人都不免孤獨——雖然人們對于這種命運時常扼腕,但是,兩害取其輕,他們還是寧愿選擇孤獨。”正是因為孤獨的氣質(zhì),叔本華終生未娶;也正是因為孤獨的追求,叔本華成為哲學(xué)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
有一段話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有兩樣?xùn)|西是我們難以相信這個世界是全智、全善、全能的存在所產(chǎn)生的杰出作品:第一,世界上的每個地方都充溢著苦難和悲痛;第二,人作為上帝至高無上的杰作有著顯而易見的缺憾,他僅僅是一幕滑稽劇中的小丑”!斑@些事實使我們幡然領(lǐng)悟,我們仿佛四處流浪的孩童,一到這個世界就肩負著原罪的重任。正是由于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地救贖我們的罪過,才使得我們的生存如此悲慘,惟有死亡才是苦難的終結(jié)”。
叔本華的人生觀是悲觀的,他認為人生是痛苦的,充滿著苦難。我覺得叔本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點,源于它將一切都想的萬般罪惡,人性是惡的,整個世界都充滿險惡。進一步講,叔本華悲觀的根源在于他頭腦中沒有辨證法。事實上,我們的人生是喜與悲、快樂與痛苦交織并存的。他看到了人生痛苦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喜悅的一面。
不過,人生仿佛苦難多于欣喜,盡管人們祈求一帆風(fēng)順,祝愿萬事如意,但實際上每個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如意。人一生不可避免要經(jīng)歷磨難與坎坷,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言是他辛勞一生最后的希冀,林肯1860年以前幾乎就是一個失敗者,就連叔本華本人,也是在他生命最后十年才“聲譽大踏步前進”。正因為人生到處充溢著苦難和悲痛,才有孟子那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以作安慰。
叔本華赤裸裸地指出人生痛苦的一面,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哲學(xué)令人不快,因為我說出了真理”。讀完《叔本華論生命悲劇哲學(xué)》,我絲毫沒有感到悲劇。雖然叔本華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的思想中也的確存在一些消極的內(nèi)容,但是我卻仍然覺得不能以“悲劇”二字定義他的一生。這是因為從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先看透了人生的奧秘,人生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