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墨線飛舞萬壑驚雷藝術
子陽的書法有骨力和丈夫氣,在其楷、行、草諸體中充分彰顯了中原漢子的陽剛和大氣。他的書法融篆隸于楷行,點畫遒壯,結字寬博,布局充實,書勢博大開闊,雄渾壯偉。其筆墨隨情感肆意揮灑,表現(xiàn)出一種攝人心魄的狂放之境。
子陽的行楷靈氣十足,趣味盎然,將北碑、寫經(jīng)和唐楷用行書的筆意表現(xiàn)出來,透露出高雅的氣息和韻致,耐人尋味,使人愛不釋手。他的行書取顏真卿、何紹基之形質(zhì)與北碑、董其昌之意韻,旨在塑造簡靜、淡雅的意境。在用筆上,他注意點畫的粗細與長短的搭配和協(xié)調(diào),氣勢開張;在結字上,他注重縱勢,字形挺拔,富有張力。他的草書以“二王”、張旭、懷素、黃庭堅為傾慕對象,注重在韻律和氣勢上的借鑒吸收,從而表現(xiàn)出其草書的審美追求:奇肆而不失高雅,恣縱而不乏精微。
細觀子陽的各體書作,知其對書法經(jīng)典有著深刻的體悟,而且繼承了深厚的書法傳統(tǒng)。一方面他上溯秦漢魏晉,從總體上把握魏晉風骨,深刻體會漢魏樸茂、沉雄、高古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刻苦研習“二王”、徐渭、祝枝山諸家,同時將張旭線條的奇肆、懷素線條的疏放按照自己的審美追求進行提煉。
子陽有著很強的空間營造能力。其作品中字形的大小、字間中心線的搖擺、筆法的運用、墨色的濃淡以及正文與款字的連貫、字外空間的勻稱與字內(nèi)空間的緊迫沖突形成了對比,增添了作品動蕩不安的沖擊力。僅就用筆而言,子陽的獨到之處在于峻拔果斷、跳蕩激越,使轉之際鋒芒矯健靈敏的高難度用筆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正如孫過庭《書譜》中所言“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nèi),殊衄挫于毫芒”,這充分驗證了子陽用筆的獨到之處。
子陽的線條表現(xiàn)力和對空間布白的精心營造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猶如一個夢幻的線條魔術師,線條在他的筆下那樣多變,那變化自如的線條分割成一個個墨舞的、黑與白的奇幻空間,構成了字內(nèi)空間與字外空間的巧妙組合。而線條的短促凝重充滿了緊張感,仿佛可以看見其創(chuàng)作時的高度興奮狀態(tài)。
草書創(chuàng)作要“乘興”而為,創(chuàng)作時要有一吐為快的激情,這是草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條件!稌V》中還說:“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草書創(chuàng)作更需講究天人之分、通古之變,將書家的感情、智慧與靈性融于筆墨間,使書家的生命體驗與藝術表現(xiàn)合二為一。子陽草書重視情感的自我抒發(fā),追求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和音樂般的旋律。他的書法通過流暢震蕩的節(jié)律表現(xiàn)情感的波動及生命的運動,他將王羲之草書的婉轉韻媚、張旭草書的蒼勁飛動、懷素草書的瘦韌圓潤融會為雄渾大氣、寫意抒情的草書風格。此種風格讓人感到有著豪放激蕩的情感流動,洋溢著堅毅自信的生命風姿。
子陽借助草書這個抒情的載體,將自己豐富而細膩的情感毫無顧忌、不加修飾地傾注于筆端。他的草書如駿馬奔馳,倏忽千里;如云煙繚繞,變幻多姿。其草書縱橫跌宕,勾連回環(huán),有若天縱,有高閑的天真浪漫、山谷的縱橫恣肆、允明的奇態(tài)橫生、王鐸的雄強飛動,真可稱得上是真真切切的草書。
子陽還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書家。這幾年他一直在進行更深的思考、追求更高的境界:如何在不失理法的條件下獲得更多的趣味,如何在不經(jīng)意中營造一種類似音樂般的跌宕和旋律,如何意象合一、形神俱備等等。因為善于思考,才使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有更大的延展空間。我衷心祝愿子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樊子陽,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草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書法講師)
空逆直落 疏朗勁健
楊潔書作點評(點評專家:何昌貴)
楊潔的篆書取法《祀三公山碑》,在用筆上空逆直落,追求醇古遒厚的格調(diào)。觀其線條疏朗勁健,結構疏密有致,在清淡素雅的氛圍里體現(xiàn)禪意。能想象得到,創(chuàng)作此作時作者的心態(tài)定極為淡定沖和,顯現(xiàn)在作品上則為骨氣豐勻、勁利豪爽。
金洪竹書作點評(點評專家:徐海)
行筆輕松,不急不躁,墨色任其濃淡枯潤,年輕作者能寫得如此老到沉穩(wěn)值得稱贊。若能在線條中增加些方筆會使作品的韻味更豐富。
豪放大氣 拙樸雄強
當下書展賽事既有迷人的風景,也有種種誘惑和陷阱。能否正確地面對諸多世俗名利和沖破各種阻力而一路走來,登堂入室,取得真經(jīng),自成一家,則全在于自身造化。其中,毅力、定力、天賦、悟性、刻苦程度、創(chuàng)造力在起著綜合作用。有的書家起初尚好,越往后就越找不著北了;有的人卻可以卓立于展覽風潮之上,越往后越清醒理智,方向也越來越明確。
董偉國當屬清醒理智者。他各體皆能,還兼善篆刻、繪畫,亦能屬文,清新可讀。董偉國是特別有藝術感覺的人,蓋因他的愛好頗為廣泛,凡與藝術沾邊的事情幾乎都有涉獵。雜學對于有的人而言,往往博而難精,似乎樣樣都懂一些,實則樣樣稀松平常。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一種很好的磨礪和積累,不僅不會在眾多愛好中空耗歲月,反而能夠從中提煉出難得的精華,進而成就自我。
董偉國無疑就屬于后者,他在自己的諸多愛好中玩出了個中滋味,而且越來越有格調(diào)和品位。尤其是在書法方面,他搞出了大動靜,從家鄉(xiāng)一路走來,走向全國,一躍而成為當今書壇中青年書家中的佼佼者,實屬不易。
董偉國的小楷取法于晉、唐、宋、元諸家之間。作品雋秀典雅,用筆精到,點畫應規(guī)入矩,并適當吸收了魏碑書法結體靈活多變之特點,章法錯落有致,疏落散淡之中有一種稚拙之趣。其大篆作品用筆雄肆大氣,結體欹正相生,章法富于變化,古趣橫生,韻味十足,頗為可觀?吹贸鰜恚麑魇来笞(jīng)典作品,諸如《石鼓文》、《散氏盤》、《大盂鼎》等是下過一番工夫的。能夠在大篆上有所作為的人,在隸書、行草方面必會有高古奇崛之氣象。董偉國的隸書作品便有這樣的特點。他不僅對漢隸經(jīng)典如《張遷碑》、《石門頌》等深加研習,還能自覺地將大篆的筆法和藝術感覺引入到隸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來。因此,董偉國的隸書就少了許多當下展覽中隸書作品的通病,沒有刻意去擺弄點畫、經(jīng)營結構,而是在自然體現(xiàn)漢隸經(jīng)典風貌的同時,融入自己的理解、抒寫自己的情懷,時代精神也在這種不經(jīng)意之間得到了適度的張揚。
董偉國的隸書寫得比較純正,經(jīng)典漢隸所應該具備的那種古樸典雅、雄放大氣之感流溢于他的字里行間。這說明,董偉國對漢隸本質(zhì)精神有著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具備較好的把握和體現(xiàn)能力。順著這樣的路子走下去,將來他必然會有更大的體會和收獲。
草書也屬于董偉國的強項。其草書在取法上以“二王”為本,順流而下,對唐人特別是張旭、懷素之大草和明清諸家用功頗深。故而,董偉國筆下的草書作品既有晉人草書的簡約,又有唐人草書的狂放,也有明清草書的奇崛。用筆豐富多變化,墨色蒼潤復滋華,氣韻暢達而不流于輕飄,線條凝練而不遲滯,筆墨飛揚而不狂亂。特別是他在收放關系的處理上頗具匠心,章法的疏密搭配也很合理,綜合起來產(chǎn)生了非常好的視覺效果。
優(yōu)秀的草書作品一定是境界高、氣象宏大的。要做到這一點,取法是關鍵,能否智慧地攝取傳統(tǒng)經(jīng)典草書的精髓尤為重要。那種不合古法而一味逞強使性地縱橫涂抹與草書的本質(zhì)精神是背道而馳的?癫莸膭痈惺潜厝坏,但靜穆之氣卻不易得,動易得而靜則難求。要解決這個矛盾,僅靠技法的訓練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學養(yǎng)的支撐。董偉國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某些不足,也明白曾經(jīng)追逐潮流的局限,因此,他在及時反思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而我也堅持認為,一個能把尊重傳統(tǒng)和大膽探索緊密結合起來的書家,若要成就大才不過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會意求古 善思出新
書法發(fā)展到今天,隨著實用功能的消退,藝術價值高度凸顯,成為其最主要的屬性。在這一替代轉化的過程當中,書法藝術從審美追求、品評標準到學習方法各方面,也都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一批稟賦聰敏、勤思善悟、有開創(chuàng)意識的實力派書家乘勢而起,為當代書法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王春和便是這個群體中脫穎而出的青年代表性人物之一。王春和———一個長期生活、成長在塞外的蒙古族青年,隸、楷、行草諸體兼擅,其書風格調(diào)高古,雅意與蒼樸兼而有之。在全國專業(yè)性書法大賽中多次入選、獲獎,成績斐然。應該說,內(nèi)蒙古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環(huán)境比較薄弱的地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游牧文化一直在內(nèi)蒙古歷史上顯現(xiàn)著鮮明的地域特征,特殊的地域位置使這里的文化積累在歷史上長期比較滯后。正因為如此,王春和對藝術的領悟與把握能力及其所取得的成績,才顯得更加可貴和引人注目。
這些年來王春和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首先得益于他對藝術形式敏銳的感覺和對技巧規(guī)律準確的理解。對于書法藝術來說,用筆和結字始終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內(nèi)容,同時也是個人風格得以確立和展現(xiàn)的基礎。王春和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筆、結字技巧方面是下過大工夫,有著堅實基礎的。他的行草書植根于魏晉“二王”一脈,旁涉唐宋,于《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得法最多,又對蘇子美、米南宮用功甚深,在筆勢的靈動和字勢的開合上頗有領悟。所以他的行草書點畫準確沉實,同時又富于流走跳蕩之趣,字形端穩(wěn)從容,結體的虛實、偃仰、聚散與章法的穿插錯落、避實就虛巧妙互用,顯得既有所宗又不落窠臼。其楷書走的是魏晉、初唐一路,下筆遒勁幽遠,有隸意,結體寬和、古拙,在嚴謹統(tǒng)一的面目中透露出個人的獨到理解與感悟。他的隸書取法秦漢,通過個性化的點畫形態(tài)來表現(xiàn)特定的古代字體類型,給人一種筆今貌古的清新感受。而在以上種種的實踐中,王春和始終把握住書法的藝術規(guī)律,善思敢變,在不同形式、不同書體的作品中顯示出氣息高古、和諧、有韻律的個性特征,絕少有時下青年人識淺、浮躁的書風習氣,從而使自己的審美取向以及藝術風格由此得到顯現(xiàn)。
深入品味王春和的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成功包含著對傳統(tǒng)精髓的選擇吸收和對當代書法發(fā)展的認識把握。王春和的書法是從傳統(tǒng)中一路走來的,然而他的風格又絕不僅僅是跟隨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趨地重復模仿,而是透露著鮮明的當代氣息。當代書法的發(fā)展,在審美追求、品評標準到學習方法各方面與從前相比都有新的變化,如何有選擇地和目的明確地從傳統(tǒng)中吸取營養(yǎng),同時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發(fā)揮以學古出新,這些成為當代書家普遍的努力追求。王春和在這一點上既有明確的目標取向,又有明智的方法手段。
在王春和的整個藝術實踐中,綜合素質(zhì)修養(yǎng)以及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與貫通,也是他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支撐。正如他自我評價的那般,“自幼喜好藝文,習武撫琴,愛好甚廣”,這些都滋養(yǎng)著他對藝術的感悟能力,再加上勤奮善悟,也使他的藝術實踐很快走向和諧成熟。對于當代書壇來說,王春和是一個青年人成功的榜樣,他的書法道路及其成就可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發(fā)。王春和的書法之路還很遠,讓我們拭目以待。(王春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創(chuàng)作委員會副主任)
體古法之功具時法之新
吳前琪是近些年在書壇崛起的一位實力派中青年書法家。近幾年來,他持續(xù)在各類國展中獲獎、入展,已引起圈內(nèi)人士的廣泛關注。作為他的朋友和同道,我們在分享他成功的喜悅的同時,也關注著他的書法藝術成長之路。
吳前琪是一位在傳統(tǒng)經(jīng)典上真正下過工夫并有著厚實基礎的書法家。記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十數(shù)年間,他每天堅持臨讀經(jīng)典法帖,日復一日,幾乎把自己逼到了孤寂的境地,儼然成了一個書法殉道者。特別是在對唐楷和魏碑的臨習上,吳前琪顯示了超人的定力,為他的書法藝術之路做了充分的儲備,這些從他的作品中那些精到的點畫、熟練的筆法和準確的結字便可窺一二。吳前琪不僅注意對經(jīng)典的繼承,更注重對經(jīng)典的演繹。在研習中,他有意將一種或幾種法帖進行信息整合,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符號去對經(jīng)典進行新的詮釋。他更注意書法的時代性和審美的現(xiàn)代性,打破平衡,走出中和,特別是在堅實的用筆功夫的支撐下,在自然書寫的過程中所生發(fā)出的結構的變化、墨色的變化及由此產(chǎn)生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讓他的作品既深含傳統(tǒng)意韻,又富有時代氣息。
在書法藝術上,吳前琪將行草和楷書作為主要的追求目標。其行草書以魏晉風韻為基調(diào),糅合唐人以及宋、明的形質(zhì)姿態(tài),間有激情發(fā)揮,更呈自由狀態(tài),駕輕就熟,洋溢著一種輕松的藝術精神。其楷書走的是唐楷和魏碑融合之路,通過用筆和結字的一些突破,以期走出一條“激活唐楷”的新路。
有趣的是,吳前琪自身的外在狀態(tài)和他在書法藝術上的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明顯的矛盾。他為人樸實,但在書法上追求時尚,直面現(xiàn)代,勇于做各種表現(xiàn)性的探索。他謙和謹斂,但他的作品卻大開大闔,常常出人意料地挑起矛盾,放開筆勢,在書寫的對抗中宣泄自己,張揚個性。他在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時,有著極佳的作品意識和形式觀念,拼接、色紙搭配、塊面組合、印章點綴等手段無不采用,這使他的作品更為豐富飽滿、可圈可點。
吳前琪在書法藝術上不僅是個踐行者,還是個明白人。他深知在當代藝術中,理念有時比功夫更重要,而具有現(xiàn)代意識更是當代書法家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只有既深研傳統(tǒng)又關注當代,才能準確地把握自己、把握未來。面對近幾年不斷得到的鮮花和喝彩,吳前琪總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斷地自省、不斷地自警,從不滿足于自己現(xiàn)有的水平和狀態(tài)。特別是面對一批批70后、80后書法家的崛起,他更感到了新的挑戰(zhàn)和壓力。他正在思考和調(diào)整著自己書法的未來。吳前琪在努力,我們對此充滿期待。(吳前琪,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草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做書法的追夢人
對于書法,我本是抱著一種玩兒的心態(tài),可它自身所具有的無窮魅力使我不得不傾盡所有之力而為之。在習書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迷茫和困惑,有時又會覺得自己很痛苦、很失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diào)整,方能慢慢從中走出來,可不久又會陷入這種困境,反反復復,這也許就是書法真正的魅力所在。
真正對書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是在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之后,在那里我系統(tǒng)地學習了文字的演變發(fā)展史。這些課程對我的幫助特別大,使我對書法的理解有了一個大的進步,思想上也得到了升華。還有就是在臨帖方面,美院特有的教學方法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讓我對書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沒到美院之前我對臨帖的概念只做到了膚淺的層面,沒有深究下去,把很多細微的部分省略掉了,實際上這恰恰是把碑帖中的精華部分忽略了,這也是碑帖中內(nèi)在的精神層面。在對臨帖的態(tài)度上,老師會對筆畫的來龍去脈和入筆的方向、使轉、節(jié)奏等細節(jié)“斤斤計較”,而且要求最好背臨下來。經(jīng)過這樣的強化訓練,我很快便把自己以往的一些習氣改掉了。
當然,臨帖只是一種手段,最重要的是能為我所用,這就涉及到如何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的問題。我在臨帖的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意臨,在意臨的同時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把一些對碑帖的理解加進去,這樣對創(chuàng)作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關于確立書法風格這個問題,我不贊成過早確立。因為這會產(chǎn)生一種排外性,會失去很多新鮮的血液,思想也會因此封閉。但自己也必須要有一個大致的主攻方向,畢竟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要與古人爭一席之地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所以在選擇方向的同時要把握好取舍的標準,有時取容易,舍卻很難。我自己的書法風格主要定位在“二王”一系,觀照最多的是手札、信箋一路,因為那些墨跡流露出一種自然的書寫狀態(tài)以及濃濃的書卷氣,這讓我在臨習和讀帖時常常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我有時也會突發(fā)奇想,從篆隸簡帛中汲取養(yǎng)分,雖略顯稚氣,不怎么成熟,但作為一種嘗試和探索,確能從中得到些啟迪。
在當今這個信息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我經(jīng)常會提醒自己,不要隨波逐流,不要為一時的小成績而在沾沾自喜中迷失了自我。我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獲,不管是欣喜,還是彷徨,只要認真享受這個過程就好。這也將是我畢生孜孜以求的心境,人生有夢想才能有動力,才能活得精彩。我愿做一個追夢的人,不管前方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也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不管夢醒之后將如何,但至少現(xiàn)在的我還不愿醒來。(許文林,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衡漳印社副社長)
【墨線飛舞萬壑驚雷藝術】相關文章:
飛舞的雪花作文06-09
飛舞的粉蝶作文06-08
林清玄相思飛舞07-03
王冰洋飛舞歌詞06-28
關于月入2萬元藝術筷子火爆創(chuàng)業(yè)計劃07-05
[飛呀飛舞蹈視頻]飛呀飛06-30
陳穎心飛舞的蒲公英心得體會07-03
大班藝術活動《盤子藝術》04-08
淺談兒童藝術與藝術教育07-02
大班藝術教案插花藝術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