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評價(通用2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評價吧,好的評價能給人以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激勵人們不斷進取。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評價才是好的評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人物評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人物評價 篇1
古人不遠,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李清照。
我手中捧著一杯清茶,佇立在窗前,看著夕陽西墜,紅艷的火燒云。思緒射向了遠方,穿越了今朝繁華的都市,停留在李清照那宋詞文明的宋代。
我漫步走在宋朝的大街上,忽然一個清脆亮麗的響聲傳了過來:“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清新淡雅的詩詞令我心頭一陣喜悅,猛然想起,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有些淡淡哀傷的《一剪梅》。走近書堂,傳來孩子們稚嫩、純真的聲音:“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孩子們的聲音讓我聯想到了你當時作詩的樣子:陳舊的桌前擺放著兩杯美酒,酒中稍稍帶著那令人心悸的苦澀。此時,你不僅對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也對國家的安危擔憂著。醉了,碎了,你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醉花陰》。走近一個官僚門前,一個女兒嬌滴滴的走著,我不禁油然想起你的那句詩:“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眱删湓,三個動詞,生動的寫出了宦官少女的矜持與天真。
我的思緒又從遙遠的詩句回到了現在。不僅因為你的詩成為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你對生活的執(zhí)著與希翼,也令我折服。那時,你憑著學富五車的才氣成為了當時年代的一朵奇葩,但你不被那冷落的秋風吹下枝頭,依舊傲然的盡情綻放。但幸福卻隨著日暮漸漸閉合,相思之苦,逃亡之愁,成了你的`生活主題。你憑著男兒都未有的英雄氣概,屹立在生活強者的巔峰。你詩中的淡淡憂傷的背后又是何等的堅強。你從不放棄手中的筆,哪怕只有一口氣在,也要用犀利的語言呼吁人們反抗金的殘暴侵略,保住大宋國土江山。你的詩也曾鼓舞著多少士兵重新振作,誓死抵抗侵略者。家,已不能回,心,已無處歸。你只能將這些苦難離愁化作一杯淡淡的清酒,獨自沉淀于腹中。你厭惡世俗的明爭暗斗,淡泊名利,使你成為我一生最喜愛的典范。
李清照,我多想成為像你一樣的傳奇女子,一位愛國愛家,富有才華的女子。是你擎起了一盞燈,照耀了我那顆孤獨、敏感的心,鼓勵我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一眨眼,手中的清茶涼了,夜幕漸漸降臨。我伸了個懶腰,坐到凳子上,閱讀著你意味深長的詩句……
歷史人物評價 篇2
新的培訓開始,接觸的最多的詞語便是“學科素養(yǎng)”了。對于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來說,我們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空間感知、歷史意識、社會實踐和綜合思維這四個基本的學科素養(yǎng),這在我們平時的上課過程中似乎總是不那么在意的。但非常榮幸在城關中學觀摩了幾位骨干教師的展示課,讓我對這一學科素養(yǎng)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我將談談我對程蕾蕾老師和陳孝忠老師關于《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方法》這一課的幾點感受。
兩位老師的課運用了相同的課件及導學案,上出了各自的風格,展現了不同的上課效果。程蕾蕾老師貼近學生,從評價整個班級的`學生入手過渡到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評價,非常的自然流暢;而陳孝忠老師則開門見山直接出示考點并回顧漢武帝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更具有復習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兩位老師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上始終圍繞考點11和16的相關內容,并針對近兩年非常熱門的分層評價的標準做了詳細的分析和展示,最后總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有效地進行了學法指導,達到了這堂課想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切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意識。
但針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上,有幾點值得商榷。首先,程蕾蕾老師針對考點16中列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tǒng)治所采取的措施這一知識的落實不太到位,對唐太宗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上雖然指導學生采用描紅的方式幫助記憶,但基本只是一帶而過。就這個問題而言,是不是讓學生提前復習完成導學案上的知識清單,上課時直接讓學生進行復述效果會更好些,知識點的落實會更到位。其次,兩位老師都展示了分層評價的評價標準,并出示了翔宇中學學生的做題答案,讓學生對于這類題目有了很好的把握。但或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先試著寫一段評價,然后在方法指導結束后再寫一次,根據分層評價的標準前后對比,發(fā)現自己的問題以及進步之處,這樣是不是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和事件評價方法的理解與掌握。
以上是我的一點點看法,若有不合理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歷史意識是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課中需要培養(yǎng)的一種學科素養(yǎng),在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多加關注,而不是將教學僅僅停留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層面,努力往更高水平發(fā)展。
歷史人物評價 篇3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名垂史冊的英雄豪杰,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名垂史冊的英雄豪杰,他們如同天上的群星,永遠閃爍著燦爛的迷人的光芒。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勾踐!”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夫差俘虜。后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倰行淖载煟骸澳阃藭髷≈鑶幔俊本瓦@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fā)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于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勾踐的故事給我們深深地啟發(fā)。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仆,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后,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于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失敗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對,敢于重頭再來。無論何時失敗對于我們都是悲傷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踐沒有沉淪,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煉自己,不斷讓自己更強大,然后等待機會,等待東風再起的日子。
與其說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說籌備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來成功不可能沒有付出。我們總是看到表面的輝煌,卻很少留意背后的堅信。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就,卻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人,他們之所以能萬世揚名,是因為承受了“非人哉”的磨練。屈原被流放卻寫成了《離騷》,左丘明雖失明卻著《國語》,司馬遷忍受宮刑之辱終于完成了千古名作《史記》。
忍別人之不能忍,成別人之不能成。要比別人成功,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在挫敗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認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臥薪嘗膽,給自己從頭再來的機會。
我們堅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歷史人物評價 篇4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圣神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后執(zhí)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曌”(zhào)字為武則天特別欣賞,拿過來作為自己的名字專用,任何人不得使用這字。從字形上看,“曌”象征著日月當空,象征著女皇君臨天下的氣勢!皶住弊植痖_來看,又成“明空”。或“空明”,頗含幾分佛理禪機,切合武則天向佛的心意)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yǎng)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于書法,字態(tài)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后,則天行事干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fā)現則天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著的行列,調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宮廷大事,并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fā)送長安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于感業(yè)寺,并于兩三年后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斗爭中穩(wěn)操勝券,并日促高宗立己為后。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說明后,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
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后。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于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后,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fā)揮和發(fā)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余,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里,她設法清除政敵,貶尚書右仆射諸遂良,使其郁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
顯慶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托武后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zhí)政,“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后,卻遙控了朝廷實權。后來,高宗后悔,圖謀收回大權,并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機事不密,“謀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后更為警覺。
由于則天武后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群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后走向前臺,竟與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zhí)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采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于長子李弘。武后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干,武后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天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后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于武后。
歷史人物評價 篇5
多年以前,在我剛剛踏上成吉思汗陵的泥土時,我還對它無所知曉。腦海里只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詩句。后來看了其中的壁畫,聽了大人們的講述,才知道這個蒙古人一生中的曲折。
老實說,我對那些表現鐵木真生平的壁畫并不感興趣,聽大人的講述也不大認真,因此只記得個大概,知道它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出了那間畫著壁畫的房子,我駐足在山坡之上,俯瞰四周寬闊的景象,一片濃綠帶著凝重的幽深,到了遠處開始模糊了。我深吸了一口氣,舒暢之余有一些壓抑。我知道這里有一個勇猛彪悍、奇特而不屈的靈魂,卻不知道這平靜背后昔時的那般景象。
直到近日,鐵木真再次闖入我的腦海。一篇評述鐵木真的文章中說到了他的曲折和殘暴,當然,還有他的那個“嗜血”的民族。我又將先前腦海中那個尚未完全定型的輪廓拾起。我承認鐵木真的個性和心理及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經歷的影響。那種動蕩不安的生活,喪親流血的痛苦,還有形勢對他的逼迫,一次次向他證明強大和金錢的重要。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之下造就出的鐵木真注定就要成為他的那個樣子的。
在我眼里,他是個很情緒化的容易走極端的人。作為一個個體,他的存在并無特別,然而令人覺得可悲的是文化和生靈在他的征服中被弄的痛苦不堪,無辜者在他的鐵蹄之下血淚滿山。這是因為本該是屬于他個體的東西被放大到了一支軍隊,一支強大的有殺傷力和影響力的軍隊!
因而,他的軍隊幾乎成為一群魔鬼。這些有血性、重義氣、有感情的蒙古人就這樣成了魔鬼?!成吉思汗年輕時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但我們無法原諒因此而導致的對生命的殺戮和對文化的摧殘。就連我這個蒙古族人都無法原諒。那么我們是否因為此而完全否定了元朝呢?
成吉思汗只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他的一生都在為征戰(zhàn)而奔波,這是一位開國帝王必然要經歷的。而在他的后人手中,基業(yè)得以發(fā)展,尤其是到了忽必烈時期。元世祖接受和提倡以儒學為主的漢族傳統(tǒng)文化,各地學校得以恢復和發(fā)展。史書上亦記載了元朝的獨特文化。我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之一——元曲,就產生在這個朝代。
無論如何,成吉思汗是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一個人物頗受爭議說明他是值得被人們去探討、去認識的。任眾說紛紜,成吉思汗和他的元朝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而這位譽滿天下而又謗滿天下的蒙古人也已成為塵封的歷史中一個留下深刻印跡的人物。人們到底因為什么記住了他?我只想說,他的背影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朝代,盡管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這個民族的驕傲與悲哀。
歷史人物評價 篇6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云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云!”
自古以來,趙云就以一個英勇善戰(zhàn)、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云的生平說一下。
趙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在《三國演義》里面,趙云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zhàn)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云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云殺回去了?墒菦]過幾天,趙云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云已經換了兩次“老板”,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后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后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zhàn)可讓趙云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云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里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云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云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墒侵T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云也沒計較。
趙云最后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
歷史人物評價 篇7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崩钋逭盏倪@首詩贊揚了項羽寧死不茍活的精神,但讀過《史記》一書后,我對項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項羽是個英雄。項羽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可以沖鋒陷陣,轉瞬間便可殺敵上百人。他用兵大膽,敢于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膽量和勇猛。看到秦始皇出行時,他竟然敢說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一位英雄。
但項羽是一名非常失敗的英雄。
其一,項羽不注重學習,只崇尚武力,甚至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的名字會寫就足夠了?伤麤]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南征北戰(zhàn),還是治理國家,武學不知將成為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而且,項羽還不善于用人,不會把握時機。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于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自己反被大得一敗涂地?偹阌袀范增為他效力吧,可他不執(zhí)行范增的計劃,連范增的才智也浪費了。項羽要么中人家的計策,要么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也離開了他,是自己徹底失去了謀士。
項羽在臨死之前曾說過“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只會逞匹夫之勇,到死還認識不到自身的缺點,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于天,真實可悲!
歷史人物評價 篇8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tài)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于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zhàn)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chuàng)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xx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zhàn),開辟了天下一統(tǒng)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也是空前絕后,蔚為壯觀嗎?他所創(chuàng)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沖。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然而,輝煌一時的秦王朝大廈卻只短短的14年便轟然瓦解!耙环蜃麟y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的秦始皇,“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八茌d舟,也能覆舟”,因而,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為這位千古一帝的功過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筆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價。
“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城難”。當冷靜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的同時,我們客觀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沒有秦始皇的不顧當時的國力和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也就筑就不了今天依然閃爍著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之中華民族精神輝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許會就此消逝不存,也許秦王朝還能再存在一個又一個14年。因此,對于歷史人物功過自可評說,但必須尊重歷史,盡可能還以歷史人物一個基本真實面目。
歷史人物評價 篇9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可歌可泣、大有作為、令人欽佩的人物,其中最令我欽佩的就是最早的革命先行者號稱“國父”的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生于廣東一個貧困的家庭中。他從小就很關心國家大事,對清朝統(tǒng)治極為反對,立志推翻清朝封建統(tǒng)治。長大以后,他建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然后將各革命團體聯合起來,組成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革命的綱領。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全國各地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最后終于迫使清王朝最后一個皇帝退位,從而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封建主義在我們中
國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
革命領袖孫中山在革命的早期運動中,雖然遭受了很多重大的挫折和失敗,但他不畏艱難,屢敗屢戰(zhàn),帶領他的戰(zhàn)友們經過艱苦卓越的斗爭,終于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成立了中華民國,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總統(tǒng)。他破除了很多封建陋習,并提出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使中國從此進入了新民主義革命時期。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民主革命奔波勞苦,鞠躬盡瘁。為勉勵后來者不懼困難,勇往直前,他在遺囑中寫下“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钡拿。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早期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成立中華民國,不愧為“國父”。
歷史人物評價 篇10
正確分析評價荊軻必須澄清以下幾個問題:
。、有人說,秦統(tǒng)一天下既然符合歷史發(fā)展的方向,那么荊軻刺秦王的行動實際上就起了阻礙歷史前進的作用,應如何認識這一點?荊軻的行動能否看作是阻礙歷史發(fā)展的,應從歷史的角度作具體客觀的分析。戰(zhàn)國后期,深受戰(zhàn)亂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統(tǒng)一,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需要建立一個統(tǒng)一安定的國家。因而,秦統(tǒng)一天下是符合歷史發(fā)展方向的;而對統(tǒng)一天下起著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我們也應充分肯定其歷史功績。但是,能否就此得出結論:在秦統(tǒng)一六國的過程中,凡是曾進行過抵抗的國家和個人都應予以否定呢?當然不能。因為,秦國統(tǒng)治者畢竟是封建地主階級,他們統(tǒng)一天下的主要形式是兼并戰(zhàn)爭,而這種戰(zhàn)爭充滿了掠奪性和破壞性,因而,給被兼并國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如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zhàn)中,秦將白起就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人,而亡者大多是農民。在戰(zhàn)爭中,“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之為臣妾!保ā稇(zhàn)國策·秦策》)戰(zhàn)敗國則對戰(zhàn)勝國還要徼納貢賦,人民承擔著更重的負擔。因此,對于秦國的兼并,六國人民往往是涕泣相哀,戮力同憂,進行堅決的抵制?傊,歷史的進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現象,因而,我們肯定秦統(tǒng)一六國的功績同時也高度評價屈屈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當然也充分肯定荊軻反抗暴秦的正義行動,肯定他大義凜然的英武氣魄。
也就是說,從歷史發(fā)展、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應肯定秦的`功績;而從對侵略者的反抗,代表被壓迫人民的利益這個角度看,又應充分肯定荊軻的行動。
。、有人說,荊軻刺秦王只是為了報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所以,荊軻這個人是不值得肯定的。這個看法是否正確也應作具體的分析。
荊軻的甘愿冒死入虎狼之強秦,刺殺秦王,其中報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是無可否認的,直到臨死他還念念不忘:“必得約契以報太子。”然而,能否把荊軻刺秦王的行動的意義都局限于此呢?當然不能。太子丹初見荊軻時,是希望荊軻為挽救燕國之將亡,反抗暴秦之兼并而出力的。荊軻當時的回答是:“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边@說明荊軻主要是想報效燕國的。后來荊軻激勵樊于期自刎獻首時說,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也說明荊軻主要還是從國事來考慮的。因此,在荊軻刺秦王的行動中雖然有報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但主要還是為了反抗暴秦,挽救燕國以至于六國的危亡。也可以這樣說,荊軻報答太子是建立在抗暴秦、救弱燕的基礎上的,或者說,報答太子是通過反抗暴秦,挽救燕國來實現的。而這樣的行動有其正義性,所以,荊軻這個人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感佩,所稱頌。因而,將荊軻報答太子的思想與反抗暴秦挽救燕國的愿望割裂起來分析問題以至于否定荊軻其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不客觀的。
。、有人認為:荊軻勸樊于期自殺過于殘忍。那么是否如此呢?荊軻赴秦刺殺秦王就必須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關鍵。所以,激勵樊于期自殺獻首實屬為刺秦王之舉得以成功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案。而且,對于樊來說,燕國若亡,不但無法為“父母宗族”報仇,連自己也無處棲身了。因而,想茍且偷生已無出路,而獻出生命可就大義,很顯然,這對于樊將軍而言也并非絕對不良之計。再者,荊軻的行動并無絲毫自私的的成分──“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更何況他自己也將“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因此,荊軻之舉無可厚非,而且,由此可看到荊軻的深謀遠慮,精明多智。
總之,荊軻這一人物不僅義薄云天,視死如歸,而且能深謀遠慮,機智沉著,堪稱豪俠!
歷史人物評價 篇11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帶著絲好奇,是怎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閑適場景?
提起菊,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陶淵明。因為,他是如菊一般的隱士。不慕榮利,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美談,過上了“種豆南山下”的田園生活。
只是,世間繁花千萬,何必獨愛于菊?隱士,即隱居于山水之間的人吧。這樣的人,不錯,也許是過著一種如詩般的生活。但卻必定是孤獨的,逃避了世俗的一切而回歸于自然,其結果只會是“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悲哀。
不得不說,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陶淵明式的生活方式是絕對不會存在的。一味地逃避,只會使自己存活于幻想的“桃花源”中。畢竟,現實是必須要面對的。我眼中的陶淵明,排除了他的文人身份后就只是個懦夫。一面抨擊著黑暗的政治感傷時事,一面卻將自己隱在遐想之中。既為大丈夫,若沒有班超棄筆投戎的英勇氣魄,也該堂堂正正地立于世間,面對面地與黑暗抗爭。即便不能如蓮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該像梅花一般在黑暗的洪流中傲然挺立。
在晉朝,他可以拋棄一切過他的田園生活,但在今天,四處是高樓大廈的鋼鐵森林里,他還能如舊?只怕到時會是一副半人半鬼的模樣吧!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陶淵明,只可惜,習慣于將自己隱藏后散發(fā)清香的菊花永不會讓我喜愛。
歷史人物評價 篇12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劉邦、項羽、曹操、諸葛亮、岳飛、鄭成功、戚繼光……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諸葛亮姓諸葛,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人稱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他一生追隨劉備,多次為劉備打仗時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取荊州,得馬超,破許昌……一生為蜀國立下的功績不計其數,直到劉備死后,諸葛亮為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將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歲時去世,死前留下了一個圖本和以后出事的應對措施,幫助蜀國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樣興旺了一陣子。
諸葛亮一生經歷過許多大的戰(zhàn)爭,且計謀大部分是諸葛亮出的。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方設法的要除掉諸葛亮。這時正值秋日,在許昌整頓了一年的曹軍現已精神煥發(fā),準備駕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軍中卻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計,讓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若十日內沒有完成,便軍法處置。然而諸葛亮并沒有抱怨,而是說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諸葛亮說大話,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諸葛亮把從魯肅那里借來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滿了草人,并下令向曹軍水寨進發(fā)。這一天正好有霧,曹軍的視線不好,錯把草人當成了士兵。霎時間,曹軍朝草船萬箭齊發(fā),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條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上輕而易舉湊齊了十萬多支箭,周瑜啞口無言,計劃落空。
諸葛亮最令人感動的便是他對劉備的忠心。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劉備疾病纏身的那一段時間里,諸葛亮對他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劉備死后,有才能的諸葛亮并沒有稱王稱帝之心,而是全力幫助后主劉禪帶兵打仗,管理國家大事,對待劉備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但是蜀國有才能的人都相繼死去,諸葛亮一個人獨木難支,難管朝政,最終死去。他在臨死時還在關心著國家大事。
諸葛亮這個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永遠不會被人忘卻。
歷史人物評價 篇13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英勇果敢的人。巨鹿之戰(zhàn),項羽讓士兵“皆沉船,破釜甑,燒爐舍,持三日糧”。他那破釜沉舟的英勇果敢激發(fā)了士卒的斗志,最終他以少勝多,向后世展示了一場經典戰(zhàn)役。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鴻門宴上,項羽本可以除掉劉邦,消滅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他失去了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的英勇果敢,范增數目于他,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而他默然不應。他優(yōu)柔寡斷讓劉邦順利逃脫了他辛辛苦苦設下的圈套安全回到了軍營;他的優(yōu)柔寡斷甚至被范增取笑,“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擄。”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殘暴的人。鴻門宴之后,項羽率領軍隊火燒咸陽,坑殺士卒。秦室宮殿的火燒了三天三夜還沒有熄滅,秦宮內的財貨珠寶、宮女美女全都被項羽擄掠而去。時有人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聽說了這句話,竟然講說這句話的人給烹了。項羽真是與秦始皇一樣殘暴無道,“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這大概就是項羽在楚漢爭霸中失敗的必然原因吧!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悲憫、不服輸的人。項羽兵敗于垓下,縱然有力“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壯世豪情,然亦有“時不利兮雅不逝”的無可奈何!面對江東父老,項羽無顏以對放棄了東渡烏江,毅然沖入漢軍陣中殺敵數百,最終自刎而死,留下了一世英名。
項羽的一生,有威震諸侯的不凡,又有陔下之圍的悲慘;他曾經叱咤風云、顯赫一時,但最終卻成了悲劇英雄,這就是他的宿命吧!
歷史人物評價 篇14
三國里,你最喜歡誰?
和大部分人一樣,我最喜歡諸葛亮
三國的一大亮點莫過于諸葛亮也!想必他的大名各位都是耳聽入關如雷貫耳了吧。他最大的亮點,就是他的謀略
若沒有他,劉備也平不了荊州,成不了一番大事業(yè)。
諸葛亮,字孔明。今山東省沂南縣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四年前,他勤讀書,廣交游。
諸葛亮不僅僅是一位謀略家,還是一位發(fā)明家。他革新了連弩,能同時發(fā)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馬”利于山地運輸。更為我們留下了著作《諸葛亮集》。
劉備三顧茅廬后。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占據荊州、益州,謀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聯合孫吳,對抗曹魏而后統(tǒng)一天下的建議,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在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后,又占領了荊、益兩國。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抑制豪強。
諸葛亮死后,鎮(zhèn)南將軍劉弘作《諸葛武侯宅銘》,在隆中設了祠立廟。
傅干曾經夸過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正如綜上所說,諸葛亮可以算是一個陰險至極可以又很正直的一個人。這兩個看似相反的詞語用到他的身上卻恰到好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把你賣了,你還是很高興的幫他數錢的感覺。
諸葛亮可以說是才華出眾,至今恐無人能敵?晌艺f:也不盡然。有人能與他相提并論
是誰?你說呢?
當然是皮匠。
我想說的是,既然喜歡,就一定會有喜歡的理由。既然喜歡,我們就應該以他為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優(yōu)秀品質,凡事都三思而后行,謹慎而又小心。在生活上以他為榜樣,要慎重思考和分析問題。
不過“學習”和“模仿”還是不同的。凡是加個“太”字就變得不妥了。在以前,你若沒算計好命就沒了。而如今不同,做錯了還有補救的機會。太謹慎小心、猶豫不決反而容易適得其反,錯失機會,不容易被人接納。
若做到這點,你就是那位皮匠!
歷史人物評價 篇15
項羽成功了之后,個人威武膨脹,“不能信人”的弱點就進一步放大了。項羽很多手下都陸續(xù)離開他,比如韓信、英布等,都說明了問題。當然,英布離開他,存在個人私利,但和項羽不能信人也有關系!
言而總之,古往今來,想成就大事業(yè)的,哪個不是想方設法的增強力量,統(tǒng)一能統(tǒng)一的人,劉邦、李淵、朱元璋等概莫如此!因此,當項羽不能相信別人,不能接納外面的`英雄豪杰,那么他就越來越虛弱,失敗也就屬于必然的了!
歷史人物評價 篇16
史書對項羽的記載也不過是兩三頁的文字,可是前面兩頁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殺之、屠之、坑之、燒之。此足以說明項羽就是一個殺人魔王,秦朝滅亡,二十萬秦國子弟被活埋,秦都被付之一炬。項羽一生打了無數的`戰(zhàn)役,幾乎沒有吃過敗仗,可以想象他要屠掉多少城,殺掉多少人啊!可是最后被劉邦集團分尸而死,卻讓無數人為他留下同情的眼淚。項羽的個人能力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無能,他的性格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裂變”。項羽用了三年時間就推翻大秦帝國,分封天下諸侯,當時他才二十六歲,少年英雄勇猛無比,他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霸”,自封為西楚霸王,由此可見他明確的人生觀,使用暴力壓倒一切,這也和他強大的自身能力優(yōu)秀的軍事天賦有著必然的聯系!鞍浴边@個字其實是一個貶義詞,它代表了蠻橫、霸道甚至是不講道理,而項羽恰恰就是這樣,以自身的優(yōu)勢隨心所欲,把別人的生命視為一顆野草,稍不如意就滿城屠殺,這種人實為可恨!
歷史人物評價 篇17
關于“外服四夷”,司馬遷說漢武帝西伐大宛的時候,正好碰上“關東蝗大起,蜚西至敦煌!(《史記·大宛列傳》)從東到西,到處都是蝗災、蟲災,但老百姓還要負擔沉重的戰(zhàn)爭壓力。司馬遷用很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么一個事實,讀來令人心酸,當時的老百姓苦啊!作為目擊者,司馬遷對漢武帝的積極開拓,持批判態(tài)度,因為他目睹了當時百姓的.慘況。但司馬遷的問題仍舊是看不到漢武帝這些行動對以后歷史的影響。
站在我們今天的立場來看這個問題,應該有更高的認識:正是因為當時人們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才使得漢朝文明和西域文明有了充分交流。而且除了西域之外,漢武帝把漢朝的觸角伸到了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正是漢武帝的這些努力,初步奠定了我們今天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版圖。從這個角度來看,漢武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名將。最著名的像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三部史書都有詳細介紹。我們看到,在《史記》里司馬遷對李廣和李陵這對祖孫充滿了感情,而對衛(wèi)青、霍去病的人品不怎么認可,認為他們是仗著漢武帝的寵信,才爬到那么高的位置。但司馬光經過分析之后,得出不同的結論,認為衛(wèi)青的成功和李廣的失敗都是有原因的。衛(wèi)青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善于領導,也善于吸取別人的意見,是個帥才。而李廣有很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作風。作為漢武帝來說,能夠大膽起用衛(wèi)青、霍去病這些年輕將領,事實證明非常成功,體現出漢武帝有知人善任的優(yōu)點。所以,司馬光在最后評價漢武帝的時候,專門有“善用人”這三個字。
歷史人物評價 篇18
巫蠱之禍的起因和一個大俠有關。漢武帝晚年猜忌心很重,基本上不和太子、衛(wèi)皇后見面,太子劉據和衛(wèi)子夫則一直低調做人,做事謹小慎微,因此雙方相安無事。一天,漢武帝在宮中發(fā)現了一個佩劍的男子,看其裝束并不是宮內的人,漢武帝大驚,但當時并沒有發(fā)作,而是找來負責皇宮宿衛(wèi)的'官吏問話,結果得到的答案是:這不可能,沒有陛下的旨意,不可能有人隨意進入皇宮!
漢武帝大怒道:“你的意思是我老眼昏花、出現幻覺了,是嗎?”還沒等宿衛(wèi)的官吏解釋,這位可憐人就被砍掉了腦袋,但這件事情并沒有不了了之,一定要徹查到底,在我眼皮底下,居然有人配刀懸劍,出入宮闈如入無人之境,那我的安全怎么保障?不久之后,漢武帝知道了神秘客的名字:朱安士,這個朱安士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漢武帝立刻讓人調查,這一調查不得了,原來朱安士號稱陽陵大俠,是和郭解一樣出名的游俠。漢武帝心想:“這還了得,郭解不過是恣意妄為目無法紀,這個朱安士出入皇宮居然暢通無阻,他背后肯定有人撐腰,一定要抓住他,挖出他背后的主使之人!庇谑侵彀彩砍蔀榱巳珖ň兊膶ο,但是各地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朱安士還在京城里到處閑逛,卻沒有人能抓得著他,將他繩之以法。
歷史人物評價 篇19
三國時期,天下一共分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東吳二州半,蜀漢一州,按理說在強大的曹魏眼里,蜀漢甚至都不能稱之為一國,但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蜀漢才叫蜀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無奈退兵;第二次斬殺魏國名將王雙;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陰平二郡,歸蜀國管轄;第四次成功斬殺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最后一次司馬懿不敢出門,只能硬生生熬死諸葛亮。
一代梟雄曹操曾評價諸葛亮:"劉備不足為懼,吾實懼諸葛亮耳。"可見曹操十分忌憚。而后世,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有很多。
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劉伯溫:軍在于治。諸葛亮連年征戰(zhàn)而兵無厭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后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
歷史人物評價 篇20
丞相公孫賀認為這件事對于自己和衛(wèi)氏,都是一個機會,于是便自告奮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系,成功的抓住了朱安士。公孫賀是衛(wèi)青的好兄弟,他曾經救過衛(wèi)青的命,正是在衛(wèi)青的提攜下,公孫賀憑借軍功最后登上了丞相之位,他也是衛(wèi)氏家族最后的靠山。
公孫賀抓朱安士有兩個目的:第一可以為自己的兒子脫罪,當時公孫賀的兒子由于犯罪,正被關押在大牢之中,公孫賀想憑借抓住朱安士功勞為自己的兒子免罪;第二鞏固自己的丞相之位,做太子劉據和皇后衛(wèi)子夫最可靠的`后盾,因為近幾年來朝局已經在逐漸朝著不利于太子的方向在發(fā)展了,自己這個丞相急需樹立威信,為太子的儲君之位固本。但公孫賀不知道,這件事本身就是針對他和太子的圈套,扳倒了公孫賀,就等于徹底孤立了太子劉據和皇后衛(wèi)子夫。于是神奇的一幕發(fā)生了,囚徒朱安士的一封檢舉信竟然直接遞到了漢武帝的手里,信中有兩件事:第一件是承認進宮的人就是自己,自己進宮的目的是替公孫賀請求太子和衛(wèi)皇后的幫助,替公孫賀的兒子脫罪;第二件是揭發(fā)公孫賀和衛(wèi)青之子的陰謀詭計,包括漢武帝兩個嫁入衛(wèi)家的女兒的不可告人的事。
按道理,一個囚徒的話是不能輕信的,但是漢武帝不僅信了還立刻執(zhí)行了,公孫賀滅族,衛(wèi)青之子處死,連漢武帝自己的兩個女兒也被處死了。衛(wèi)氏一族在朝廷里的最后依靠被徹底鏟除了,太子劉據和皇后衛(wèi)子夫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
【歷史人物評價】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評價05-17
歷史人物評價(精選17篇)07-12
歷史人物評價(通用34篇)02-28
歷史人物評價集錦15篇08-31
歷史人物評價(集錦15篇)08-31
歷史人物評價優(yōu)秀范文5篇08-26
歷史人物評價優(yōu)秀范文精選5篇05-18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與歷史人物的典故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