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通用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1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面臨危機的背景下,徐復觀先生寫了《中國藝術精神》一書,系統(tǒng)地指出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精神及其對現(xiàn)代人生的啟示。他在此書中對儒道兩家思想在傳統(tǒng)藝術人生形成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做了深入研究。這本書一共十章,前兩章分別論述了儒家孔子與道家莊子各自所代表的藝術精神,其余八章均為論述繪畫藝術及其所蘊涵的中國藝術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為總綱領,重在探討莊子為藝術而藝術的“純藝術精神”,其結論是中國繪畫藝術是由莊子哲學一路開導而出。
所謂藝術精神,就是指一種藝術獨自具有的、內(nèi)在的品質(zhì)或氣質(zhì),更或說是蘊涵一種文化的根本理念。談及中國的藝術精神,徐復觀先生就其中國藝術精神是莊子精神的論述具體在本書中有所闡述莊子之所謂道,落實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藝術精神;而他由心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實際乃是藝術精神的主體;
由莊子所顯出的典型,徹底是純藝術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結實在繪畫上面;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一思想系統(tǒng)所導出;
當莊子從觀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謂道,而我們也只從觀念上去加以把握時,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當莊子把它當作人生的體驗而加以陳述,我們應對這種人生體驗而得到了悟時,這便是徹頭徹尾的藝術精神;
莊子所追求的道,與、藝術家所呈現(xiàn)出的最高藝術精神,在本質(zhì)上是完全相同;對儒家而言,或可稱莊子所成就為純藝術精神。
徐復觀先生提出的這些觀點,讓我耳目一新,為我理解中國藝術精神提出了一條比較重要的路線。
徐復觀認為,中國人在藝術精神上的諸多區(qū)別,如果窮究到底,可以概括為孔子和莊子所代表的兩個典型。這是因為:中國只有儒道兩家思想,由現(xiàn)實生活的反省,迫進于主宰具體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潛德的顯發(fā)以轉(zhuǎn)化生命中的夾雜,而將其提升和純化,進而落實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上,奠定人生價值的基礎。所以只有儒道兩家思想,才有人格修養(yǎng)的意義,并使這種人格修養(yǎng)的作用成為文學藝術的根基。而具體地看,孔子和莊子所代表的藝術精神,又呈現(xiàn)出兩種典型性格。由孔子所顯發(fā)出的藝術精神,是道德與藝術合一的性格;由孔門通過音樂所呈現(xiàn)出的為人生而藝術的最高境界,即是善與美的徹底諧和統(tǒng)一的最高境界。由莊子所顯發(fā)出的藝術精神,則是徹底的純藝術的性格;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統(tǒng)所導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畫家及畫論家,常常在若有意若無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會到這一點。當然這并不是說,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藝術精神才是“為人生而藝術”,由莊子所奠定的道家藝術精神則是“為藝術而藝術”,可以說,唯有“為人生而藝術”才是中國藝術精神的正統(tǒng)。但儒家所開出的藝術精神,立足于仁義道德,需要經(jīng)過某種意味的轉(zhuǎn)換方能成就藝術,沒有這種轉(zhuǎn)換便不能成就藝術,而更能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的,則是莊子的藝術精神。對莊子的藝術精神進行疏釋,是徐復觀闡釋中國藝術精神的畫龍點睛之筆。
徐復觀進而通過對中國思想史和中國繪畫史圓融于一體的考察,對莊子的藝術精神的深遠影響作了深入論析。他指出,莊子的藝術精神,特別是在繪畫方面,通過魏晉玄學的影響,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而魏晉玄學的影響,是通過人物畫與山水畫兩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
徐先生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藝術,將藝術作為與道德、科學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認為藝術最能體現(xiàn)出一個全整個體所具有的修養(yǎng)和所達到的人生境界,同時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中國傳統(tǒng)藝術成就蔚為大觀,而其中體現(xiàn)的藝術精神來講,就是由道德而藝術,在世界中安頓內(nèi)在自我進而達到與外在社會秩序和諧的一種力量和超越精神。他進而認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和最高體現(xiàn)就在其藝術精神,而中國的藝術精神實際上則由老莊思想系統(tǒng)所導
出,尤其體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繪畫上。他說“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地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一思想系統(tǒng)所導出”(P28),并且,“為人生而藝術,才是中國藝術的正統(tǒng)”。與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現(xiàn)出一種人性解放的“純藝術精神”。
徐先生的這一論點從從整個中國藝術和文化的大處著眼,觀點鮮明,論述詳備,但此論一出就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和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中國藝術精神,能否以道家為精髓和根本?因為,在徐先生看來,無論在精英傳統(tǒng),還是在民間社會,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禮樂文明只承擔了道德領域的倫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藝術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則遜色于道家。換言之,在儒家內(nèi)部,作為盡善的儀式化、規(guī)范化的儒家禮教只是倫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藝術精神”,即能盡美的樂教文化,不幸“自戰(zhàn)國末期,已日歸湮沒”。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認為是儒家樂教自身內(nèi)部和社會外部的雙重原因所導致的。從內(nèi)部來看,“樂”的.到達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用的上的工夫。一個儒者可以通過“克己復禮”、“慎獨”、“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養(yǎng),因而也就“無需乎必取途于樂”。從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為人生而藝術”的雅樂并不能被一般大眾所接受,“孔子所追溯達到的美善合一的音樂精神與其形式?之合于少數(shù)知識分子的人生修養(yǎng)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樂又“始終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響的人們的正面的承認”而難于發(fā)展。因而儒家樂教在先秦以后開始衰落。徐先生認為這就導致了儒家藝術人生的欠缺,進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國的藝術精神了。
在徐先生看來,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國藝術精神,而道家能夠做到這一點。他繼而進一步具體闡述了老莊一系自由、放達的自然心靈與“以虛靜為內(nèi)容的道家人性論”在繪畫藝術中所體現(xiàn)的和諧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學思想。但是我認為這里面也存在著問題。
首先,僅僅是繪畫藝術能否充分表達道家思想及中國藝術精神?中國的山水畫并不是對客觀的真實再現(xiàn),而是一種主觀的取舍和布置,其背后透出一種主體的精神關注和價值取向。它是技藝與精神的共同創(chuàng)造,它是超脫了自然實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園。他的價值不在于山水的壯麗,而是畫面所透露出的畫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現(xiàn)手法無疑是自然含蓄內(nèi)向的,這與道家精神實有相通之處。但是,即使虛靜、自然、安寧是中國山水畫追求的最高境界,卻并不能就此認為其代表了中國藝術的最高追求。由于藝術形式多元化的事實,用藝術精神來理解老莊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藝術精神來代表中國的藝術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即使繪畫突出體現(xiàn)了中國藝術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沒有自由超越的藝術精神。
其實在中國的山水繪畫的傳統(tǒng)之外,還有其它諸多藝術形式,詩歌就是一例。中國對于繪畫與詩歌的文論是有不同標準的,一個偏重于“虛”,而另一個則是“實”。因此,中國詩的高品與正宗同中國畫的高品與正宗明顯差異。而這二者的差異反映了儒道兩家在人生追求和藝術旨趣方面的不同。所以說,在評及傳統(tǒng)藝術時,只注重一方而將其定義為中國藝術精神是不恰當?shù)摹?/p>
其次,對藝術精神獲取的途徑問題。對藝術的真正把握要求觀者要有強烈的移情和豐富的想象,并達到藝術欣賞所應有的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但是個體對藝術的感悟并不是憑空捏造的,對藝術移情的對象和聯(lián)想的素材來自個體的經(jīng)歷。個人審美經(jīng)驗的獲得是審美主體在欣賞過程中的自我展現(xiàn)和人格造就的過程。因而藝術作品及其浸潤的精神來源于實踐,藝術欣賞活動也要依賴于實踐。把藝術追求的美等同于無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對美的追求等同于對道家之虛靜、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頗的。
第三,繪畫的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藝練習。教化的目的就在于獲得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經(jīng)驗,這個過程是走向身心和諧的必經(jīng)階段,繪畫也不例外。儒家并沒有拒絕這一意圖達到永恒美感的心靈追求,而是把這本具有深刻出
世意蘊的繪畫技藝,當做一個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手段。老莊所謂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卻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藝術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藝術更具有深度。而“道”在藝術里要通過“技”來表現(xiàn)。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學到“技”。只注重于對“道”的追求而忽視“技”的訓練,并不能使藝術精神得以形成。
可以看出,徐先生對道家思想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的論述還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實徐先生僅僅從儒家樂教的衰落推導出儒家藝術精神的“日歸湮滅”不免有些武斷,因為儒家講求的修身治世、立己達人的內(nèi)在性超越精神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產(chǎn)生也是有影響的。我更覺得中國藝術精神在內(nèi)容上應該是儒道互補的。
但是,當我看完此書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說莊子的藝術精神,原本不在于藝術創(chuàng)作,而是落實于人生態(tài)度上,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錢穆先生在《老莊通辯》中就曾說:“循莊子之修養(yǎng)論,而循至于極,可以使人達至于一無上之藝術境界。莊生之所謂無用之用,此惟當于藝術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見其真實之義也!焙髞斫(jīng)過自己不斷的翻閱資料,對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李復觀講到孔子對樂的追求,舉孔子學鼓琴師襄子的例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鹨蚜暺淝樱吹闷鋽(shù)也!庇虚g,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錇槿艘病!比烁衽c磬聲為一體,這樣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
講莊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說,真的很難懂。徐復觀先生認為,莊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個“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藝術上的東西,來源于游戲。因為在藝術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為目的的。事實上,我對此有一些的懷疑。許多時候,對于藝術的創(chuàng)作,都是創(chuàng)作者對于自身某種情感的一種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獲得一種快樂難道不是一種利益嗎?那么藝術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誰也無法將它準確定義。那么究竟又為什么要來定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說的好,順其事物自然的發(fā)展就好了。無即是有。研究過去研究過來,于我而言,也只不過是找到了數(shù)學上的一根漸近線。
另外,我覺得對于不是學畫畫的人來說,徐復觀先生對于那些畫的整理、討論與考證,真的很讓人佩服和贊嘆。不僅為他的作品——這本書,也為他的這種精神。真的很好,或許這就是衛(wèi)夫人所說的“善寫者不鑒,善鑒者不寫”吧。
莊子雖說不言藝術,但卻對中國藝術發(fā)展特別是最為中國繪畫主流的山水畫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中國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數(shù)不勝數(shù),其優(yōu)美的山川景色,適合安頓人的心靈,因此古代的許多名人隱士寄居于這美景中。對于繪畫,他們在忘我、喪我的狀態(tài)下,以“虛靜之心”觀照天地之間的“素樸之美”的影像來表現(xiàn)心中對山川那種空靈玄遠的境界的追求,這又恰與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純藝術精神不謀而合。也就是在這種追求之下,中國繪畫藝術擺脫筆墨技巧的束縛,達到人與自然諧和統(tǒng)一的境界,由此也就獲得了精神上的無限自由。
我想這就是藝術精神!
徐復觀先生雖說不擅長繪畫,但其著作卻是從哲學的角度去探究中國藝術精神的真諦。然其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以哲學家的敏銳眼光,透視中國藝術精神的內(nèi)核,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啟后人之所啟。雖說是無意于言“美”,卻是提升了審美意趣,豐富了中國美學理論。
在徐復觀看來,在莊子的藝術精神影響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畫,不僅在歷史上有其偉大的成就,而且在現(xiàn)時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義。這種意義在于,中國藝術精神所成就的中國繪畫,所體現(xiàn)的人生境界,與西方近現(xiàn)代文化的性格,呈現(xiàn)出鮮明的不同。中國藝術精神的這種寄意自然、玄遠淡泊的境界,無疑與現(xiàn)代高度工業(yè)化的社會以及由之而來的激烈的競爭、變化,處于兩極對立的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莊子的藝術精神及其中國山水畫,在現(xiàn)時
代就失卻了實際的意義,僅僅只能作為思想史和藝術史上的古董。徐復觀頗有感慨地說:“專制政治今后可能沒有了;但由機械、社團組織、工業(yè)合理化等而來的精神自由的喪失,及生活的枯燥、單調(diào),乃至競爭、變化的劇烈,人類還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質(zhì)的藝術呢?還是需要炎暑中的清涼飲料性質(zhì)的藝術呢?我想,假使現(xiàn)代人能欣賞到中國的山水畫,對于由過度緊張而來的精神病患,或者會發(fā)生更大的意義。”在他看來,中國的山水畫就是一支對“現(xiàn)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療效的“鎮(zhèn)痛劑”,對今天和今后的人類生存仍然有著積極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2
《中國藝術精神》的第一頁,徐復觀在其《自敘》的一開始就寫著:“當我寫完《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后,有的朋友知道我要著手寫一部有關中國藝術的書,非常為我擔心。覺得因為我的興趣太廣,精力分散,恐怕不能有計劃地完成我所能做的學術上的工作!保ㄐ鞆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如同《自敘》中所說,徐復觀寫作《中國藝術精神》的緣起,原來只是因為買了一部《美術叢書》,偶然在床上翻閱。這里完全是無所為而為,隨著思想的自由游走而碰到興趣,隨后的興趣延伸使追問成為思想的內(nèi)在需要,這種內(nèi)在需要才是做學問的真正動力。學問是要用心去做的。
人生體驗對于思想大家至關重要。思想不可能只是知識材料之間的轉(zhuǎn)換。尤其對于治思想史的人來說,把死知識變?yōu)榛钪R的點金術只能來自于心靈。因此徐復觀才批評《中國畫學全史》的作者鄭昶:“抄了不少的材料,但因其缺乏理解力,所以他自己的議論,皆是麻木不仁的一些話!
每一種人生體驗都有著個人獨特的深度和廣度。這個從陸軍少將退役為學者的人,很像當年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他們有著共同的學者和將軍的人生經(jīng)歷,都能夠從知行合一的深切體驗中去把握精神的體用關系。王陽明從“心”出發(fā),做學問以致良知;徐復觀也是從“心”出發(fā),做學問以彰顯天下之公器。正如他所自述:“我拿起筆開始寫文章以來,雖為學識所限制,成就無多;要皆出于對政治、文化上的責任心。政治是天下的公器,學術也是天下的公器!彼ㄟ^學術這個天下的公器幫助國人找回在藝術精神方面的自信,讓世界能夠完整地把握中國古代藝術中所蘊涵的偉大藝術精神。這在當時乃至現(xiàn)在,都是一個迫切的任務。正如徐復觀當時所描述的:“現(xiàn)在的知識分子,偶爾著手到自己的文化時,常不敢堂堂正正地面對自己所處理的對象,深入進自己所處理的對象;而總是想先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容身之地。”(這種妄自菲薄的中國文人,眼下還比比皆是!巴鰢逭叱O茸酝銎湮幕保ㄐ苁ρ裕@也許是徐復觀始終未敢忘記的師言。
徐復觀把藝術分為兩類,一類如西方藝術,是“對現(xiàn)實猶如火上加油”;另一類如中國藝術,“則猶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涼的飲料!薄暗蓹C械、社團組織、工業(yè)合理化等而來的精神自由的喪失,及生活的枯燥、單調(diào),乃至競爭、變化的劇烈,人類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質(zhì)的藝術呢,還是需要炎暑中的清涼飲料性質(zhì)的藝術呢?我想,假使現(xiàn)代人能欣賞到中國山水畫,對于由過度緊張而來的精神病患,或者會發(fā)生更大的意義!闭强吹搅诉@種意義,徐復觀才放下手中其他學術計劃,撰寫《中國藝術精神》。
古今大家都是做學問如做人,徐復觀如是說:“在我的生命史中,雖一無成就,但在政治與學術上,尚不曾有過阿諛的言行。而過去所寫的政論文章,從某一方面說,乃是為今日普天下的人伸冤。十年來所寫的學術文章,則是為三千年中的圣賢、文學家、藝術家,伸冤雪恥!币驗椋罢f到‘中國傳統(tǒng)’的時候,便要受到中國畫史事實的限制。今日有些人太不受到這種歷史事實的限制了,甚至連起碼的字句也看不懂,便放言高論,談起中國的繪畫,是如何如何;還有許多人,只靠人事關系,便被敕封為鑒賞專家。這便更促成我動筆的決心。”
《中國藝術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論上古音樂藝術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為論繪畫藝術及其所蘊涵的中國藝術精神。在附錄中還有相當長的篇幅談論書法和繪畫的鑒定問題。書中頗多真知灼見,義理明晰,風骨超然。雖然四十多年過去了,書中的許多觀念依然是學術界所未能厘清的,例如:
中國藝術的自覺起于鑒識之風
兩漢以前的畫家都是無名之輩,這并不是說兩漢以前沒有好畫,當然也不是那時的畫家喜歡隱姓埋名。但為什么直到魏晉時期的畫家才在繪畫史上留下名字,而此前卻沒有呢?繪畫以藝術的名義出現(xiàn),是一種藝術的自覺。為什么中國繪畫到魏晉時代始自覺?
徐復觀認為,這是由于“東漢末年,人倫鑒識之風大盛”所引起的。就是說,以前判斷一個人的德性,主要看其言談舉止是否符合儒家精神的“禮”,彬彬有禮的才是君子。到了魏晉時期,“中朝名士出而生命情調(diào)之欣賞特隆”,人們開始按照莊學和玄學審美的眼光來看待德性,一個人的音容舉止能夠符合莊子虛靜簡遠的精神,就是有德性者的風姿神貌。
這樣,德性就變成了詩性。按照這樣的鑒識標準,一個人如果不僅有藝術性的風姿神貌,而且還能詩善畫,那他就更有德性了!叭藗愯b識”轉(zhuǎn)向詩書畫的鑒識,此一風氣使當時的門第貴族都以能詩書、善繪畫為榮,詩書畫在貴族之中成為普及之事。
藝術一旦成為有閑階級的審美嗜好,就不會再默默無聞了。優(yōu)秀畫家的經(jīng)驗和對繪畫的品評進入了文化系統(tǒng),繪畫史就從這里開始了藝術的自覺。
莊學精神開啟中國山水畫
中國的藝術精神一旦自覺,繪畫很快就進入了山水畫階段。原因是東漢末期,老莊思想已經(jīng)抬頭,魏晉時期,莊學則以玄學的面貌流行于世。莊子所追求的是一個能夠安放自己心靈,并使之在其中得以逍遙游的精神世界。然而,正如徐復觀指出的:“沒有人會在活生生的人的對象中,真能發(fā)現(xiàn)一個可以安放自己生命中的世界!彼,深受魏晉玄學熏染的'南北朝名士,自然會把品藻的眼光從人物畫移向山水畫,遂有宗炳的《畫山水序》和王微的《敘畫》出。徐復觀說:“由莊學精神而來的繪畫,可說到了山水畫而始落了實,其內(nèi)蘊,由宗炳、王微而已完全顯露了出來。”
徐復觀援引了大量《世說新語》中的話來說明當時人們對自然的看法與玄學的關系。其中對于有“孫綽《庾亮碑文》曰,公雅好所托,常在塵垢之外……方寸湛然,固以玄對山水。”徐復觀評論道:“‘固以玄對山水’一語,道破了其中最緊要的關鍵。以玄對山水,即是以超越于世俗之上的虛靜之心對山水;此時的山水,乃能以其純凈之姿,進入于虛靜之心的里面,而與人的生命融為一體,因而人與自然,由相化而相忘;這便在第一自然中呈現(xiàn)出第二自然,而成為美的對象!薄耙虼耍环磷鬟@樣的結論,中國以山水畫為中心的自然畫,乃是玄學中的莊學的產(chǎn)物。不能了解到這一點,便不能把握到中國以繪畫為中心的藝術的基本性格!
禪與莊,誰代表中國藝術精神?
佛家與道家有相通之處,它們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正在這相通之處上。但究竟應歸于佛家還是道家,往往取決于個人的理解。徐復觀是持中國山水畫以莊學為根的學者,他極力主張中國藝術精神就是莊學精神。
《宋書》本傳中講宗炳曾與高僧慧遠切磋佛理,“考尋文義”。但徐復觀認為:“他所信的佛教,偏于精神不滅,輪回報應這一方面;亦即是注重在死后的問題。未死以前的洗心養(yǎng)身,他依然是歸之道家及神仙之說。而他的《畫山水序》里面的思想,全是莊學的思想!币虼,宗炳的“澄懷觀道”和“澄懷味象”的“澄懷”,即是莊子的虛靜之心。徐復觀強調(diào);“但莊子的逍遙游,只能寄托之于可望不可即的‘藐姑射之山’;而宗炳則當下寄托于現(xiàn)世的名山勝水,并把它消納于自己繪畫之中,所以我再說一次,山水畫的出現(xiàn),乃莊學在人生中、在藝術上的落實。”
在論黃山谷一節(jié)中,對于黃山谷說:“余未嘗識畫。然參禪而知無功之功;學道而知至道不煩;于是觀圖畫悉知其巧拙功?,造微入妙。然此豈可為單見寡聞者道哉”,徐復觀論道:“山谷自謂因參禪而識畫,此或為以禪論畫之始。山谷于禪,有深造自得之樂。但他實際是在參禪之過程中,達到了莊學的境界,以莊學而知畫,并非真以禪而識畫。莊子由去知去欲而呈現(xiàn)出以虛、靜、明為體之心,與禪相同;而‘無功之功’,即莊子無用之用!恋啦粺,即老莊之所謂純,所謂樸;這也是禪與莊相同的!钡f與禪的相同,只是全部工夫歷程中的一段,而在緣起和歸結處卻大不相同。莊學的虛靜之心是一種精神的解放,而佛教的涅?是要從生命中解脫,“此一印度(佛教)的原始傾向,雖在中國禪宗中已得到若干緩和,但并未能根本加以改變!
對生命都要求寂滅,怎么還能“胸有丘壑”?所以,徐復觀認定:“此處安放不下藝術,安放不下山水畫!睂τ诙U,“山水、繪畫,皆成為障蔽。”“禪境虛空,既不能畫,又何從由此而識畫。(在虛無的方向上)由禪落下一關,便是莊學,此處正是藝術的根源,尤其是山水畫的根源……一般人多把莊與禪的界線混淆了,大家都是禪其名而莊其實,本是由莊學流向藝術,流向山水畫;卻以為是由禪流向藝術,流向山水畫。加以中國禪宗的‘開山’精神,名剎常即是名山,更在山林生活上,奪了莊學之席。但在思想根源的性格上,是不應混淆的。我特在這里表而出之,以解千載之惑!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對先秦思想史有著深入而獨特的研究。他說:“后世受老子影響較深的,多為操陰柔之術的巧宦。受莊子影響較深的,多為甘于放逸之行的隱士!彪[士當然比巧宦更符合于道家的本真。
道家不像儒家那樣以道德價值成就現(xiàn)實人生,“他們所成就的是虛靜的人生!毙鞆陀^說是中國的繪畫令他“恍然大悟,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一思想系統(tǒng)所導出!薄爱斍f子從觀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謂道,而我們也只從觀念上去加以把握時,這道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當莊子把它當作人生的體驗而加以陳述,我們應對于這種人生體驗而得到了悟時,這便是徹頭徹尾的藝術精神!
其實,魏晉時的竹林名士就是把莊學變成性情的玄學,過著任性率真的藝術生活!暗樦艘簧罘绞桨l(fā)展下去,不僅難為社會所容,且生活的自身,也因無凝止歸宿之地,而精神將愈趨于浮亂,愈得不到安頓!彼,莊子的藝術人生只能落實在遠離社會現(xiàn)實的山林之中,藝術家必須以莊子所謂“虛靜之心”把自己的藝術生活與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區(qū)分開來。
文人畫與文人
談文人畫,很少有人論及它的文學背景,而徐復觀則專辟一節(jié)來談歐陽修的古文運動與文人畫的關系。他認為,“以歐陽修為中心的古文運動,與當時的山水畫,亦有其冥符默契,因而更易引起文人對畫的愛好;而文人無形中將其文學觀點轉(zhuǎn)用到論畫上面,也規(guī)定了爾后繪畫發(fā)展的方向!笔聦嵣,蘇軾正是文人畫興起的關鍵人物。黃山谷評蘇軾的畫時說他“盡用文章之斧斤!
由歐陽修復興的古文運動提倡平實而意境深遠,反對華麗辭藻和險怪情境。而從山水畫來看,唐時大、小李將軍的金碧山水正通于華麗的一路,王洽的潑墨則正通于險怪的一路,只有那些清遠淡泊、符合莊學意境的山水畫才與歐陽修們相默契,古文運動自然成為文人畫興起的文學背景。
徐復觀還以“三遠”觀念比較了文學與繪畫,他說:“由歐陽修收其成效的古文,正通于山水畫中的三遠。歐陽修是平遠型的。曾鞏則平遠中略增深遠。王安石則高遠中帶有深遠。蘇洵走的是深遠一路。而蘇軾、蘇轍,則都是在平遠中加入了深遠與高遠。黃山谷的詩,則由深遠而歸于平遠。后來董其昌們由平遠而提倡‘古淡天真’,以此為山水畫的極誼,這實際也是古文家的極誼,而他也正是提倡八大家古文的人!
《中國藝術精神》一書,系徐復觀先生繼《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專著,也是在現(xiàn)代視野之下研究中國藝術精神的奠基之作。該書體制巨大,創(chuàng)論頗多,主要對中國藝術史上以莊子為線索、以山水畫為落實的一脈藝術精神進行了溯源與討論,至今對學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徐氏的基本觀點,是將孔子與莊子并列為中國藝術精神的濫觴,并且認為,自孔門以音樂教育為中心的藝術精神轉(zhuǎn)化和沒落之后,由莊子的橫空出世,導出了中國純粹藝術精神的主體“心”,奠定了以虛、靜、明為基本特征的藝術性思維方式,并在后世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與理論中得以體現(xiàn)和發(fā)展。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3
所謂藝術精神,也就是指的藝術的精神境界。徐復觀認為:“文學、藝術,乃成立于作者的主觀“心靈或精神”與題材的客觀事物互相關涉之上!彼囆g作品既不是純主觀的,也不是純客觀的。把主觀生命的躍動投射到某一客觀的事物上面去,借某一客觀事物的形相把生命的躍動表現(xiàn)出來,形成晶瑩朗澈的內(nèi)在世界,這就是藝術的精神境界。因此,不僅未為主觀所感所思的客觀事物,根本不會進入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范圍之內(nèi),而且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和理想追求,對客觀事物的價值或意味的發(fā)現(xiàn)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使藝術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躍動有不同的層次,使藝術精神有不同的境界。正是這樣,不僅在中國人與西方人之間,由于文化的巨大差異,其藝術精神呈現(xiàn)出迥然的不同;而且就是在中國人之間,由于人格修養(yǎng)和理想追求不盡相同,其藝術精神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區(qū)別。
徐復觀認為,中國人在藝術精神上的諸多區(qū)別,如果窮究到底,可以概括為孔子和莊子所顯出的.兩個典型。這是因為:“中國只有儒道兩家思想,由現(xiàn)實生活的反省,迫進于主宰具體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潛德的顯發(fā)以轉(zhuǎn)化生命中的夾雜,而將其提升,將其純化,由此而落實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上,以端正它的方向,奠定人生價值的基礎。所以只有儒道兩家思想,才有人格修養(yǎng)的意義。因為這種人格修養(yǎng),依然是在現(xiàn)實人生生活上開花結果,所以它的作用,不止于是文學藝術的根基,但也可以成為文學藝術的根基!倍唧w地看,孔子和莊子所代表的藝術精神,又呈現(xiàn)出兩種典型性格。由孔子所顯發(fā)出的藝術精神,是道德與藝術合一的性格;由孔門通過音樂所呈現(xiàn)出的為人生而藝術的最高境界,即是善與美的徹底諧和統(tǒng)一的最高境界;由莊子所顯發(fā)出的藝術精神,則是徹底的純藝術的性格、中國的純藝術精神。
徐復觀指出,莊子的藝術精神雖本旨不在藝術創(chuàng)作,但卻對中國藝術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在繪畫方面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莊子的藝術精神對中國的繪畫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魏晉玄學來實現(xiàn)的。中國的繪畫,雖可以追溯到遠古,但對繪畫作藝術性的反省,因而作純藝術性的努力與評價,還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時代的事情。與中國的文學、書法一樣,中國的繪畫只有在這時才獲得了一種藝術精神的自覺。這種藝術精神的自覺,與東漢以經(jīng)學為背景的政治實用哲學的衰落和老、莊道家思想的重新抬頭有密切的關系。正是魏晉玄學的興起,實現(xiàn)了中國藝術精神由思的世界走向了畫的世界,由哲學家的神思而成為畫家筆下的人物山水。最能直接、深刻、鮮明地體現(xiàn)莊子的藝術精神的,則是中國的山水畫。中國從周初起,隨著人文精神的最初躍動,自然界中的名山巨川便從帶有壓抑性的神秘氣氛中逐漸解放出來,使人感到這些自然景物對于人的生活確實有一種很大的幫助。
徐復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一書中解釋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個根本性問題:藝術家的心靈,藝術家的生命,藝術家的人格,是藝術作品得以成立的根據(jù)。這也是我們在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時必須進行田野調(diào)查的原因:在研究藝術品或畫作本身時,其創(chuàng)作者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理清創(chuàng)作者的“心靈”“生命”及“人格”,才能理解畫作本身。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4
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音樂,書畫詩歌之中。其實音樂或者書畫只是古人用于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一種工具或手段,從而他們的藝術精神就隱藏在里面。古代的音樂,也就是禮樂,在孔子的改良傳承后,最終起了一種教化的作用?鬃拥乃囆g精神是做到“美”與“善”的統(tǒng)一;而孟子的藝術精神是做到“仁”與“樂”的統(tǒng)一?偨Y起來說,儒家的藝術精神就是由一人之修養(yǎng)而通于天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從藝術精神里抽出來的精髓。
根據(jù)《樂記》記載,構成音樂的三要素是“詩”,“歌”,“舞”。這三個基本要素,是不借助于自身之外的客觀事物就可以成立的。有了這三種要素,就能借樂器以文之。同時,樂的三種基本要素是直接從心發(fā)出的,是從人的生命根源流出來的,且具有明確的節(jié)奏。但樂器是通過配合這種節(jié)奏而發(fā)生作用的,從而激發(fā)或者引導處藏于人生命中的藝術精神。
人人都有藝術精神,但有的人只是“表出”,有的人是“表現(xiàn)”。這就是個人的藝術精神層次不同,有的人只是享受這種精神,有的人是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這種藝術精神。
藝術精神,其實也就是美學,美的精神。這是一條走不完的路,你需要在美的這條路上一邊欣賞,一邊開發(fā)你的藝術精神。這條路有兩個站,心齋和坐忘,達到這兩者的歷程,就是達到美的終點站的歷程。心齋,就是內(nèi)心純粹,無欲無求,我們需要有著這么一顆空靈的心去探索我們的藝術精神。坐忘,就是摒棄周圍環(huán)境的一切無關事務,做到只有用純粹的意識去思考事物。兩者要求做到虛,靜,明。心齋是指內(nèi)在的.要求,坐忘是外在的條件,兩者組合完成藝術精神的要求。其中,心齋之心是藝術精神的主體。
說到最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精神的是書法繪畫。而書畫從魏晉時期開始出現(xiàn)藝術精神的氣息。書畫講究的是氣韻,在古人看來,光是氣韻生動一詞,就能窮中國藝術精神的極誼了。簡單點說,氣韻是評判一副作品好壞的標準之一,氣韻生動可體現(xiàn)這幅作品有藝術精神;而缺乏氣韻則會馬上使人覺得這作品水平不到位,體現(xiàn)不出藝術精神。
當今我們要做的是,讀懂古人的作品,分析其中作者的藝術精神進行批判創(chuàng)新,通過心齋坐忘等方法探索自己的藝術精神。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結合當今信息技術,對我們目前所掌握的藝術精神進行傳播。這不僅是對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時也是對中國藝術精神的一種不斷的探索。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5
《中國藝術精神》是徐復觀創(chuàng)作的藝術學著作,這本書是美學理論與歷史考據(jù)相結合的成果,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論上古音樂藝術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為論繪畫藝術及其所蘊涵的中國藝術精神。書中頗多真知灼見,義理明晰,風骨超然。徐復觀深入研究莊子講的學道、體道及成道的境界,發(fā)現(xiàn)其與現(xiàn)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討論的美與藝術的情況頗多近似或相同,從而認定莊子的道正是中國的藝術精神。這對研究中國藝術精神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
《中國藝術精神》是對中國藝術史上以莊子為線索的一脈藝術精神的溯源與討論。這一脈藝術精神的主體,正是徐復觀由莊子晢學所導出的虛靜之心,而它所呈現(xiàn)的藝術特色,則是在與物感通、主客合一的境界中,尋求精神的自由與慰藉。徐復觀在尋求這一藝術精神的落實時,將目光聚焦于山水畫,并以之為莊子藝術精神的嫡系傳承。
《中國藝術精神》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闡發(fā),試圖“在人的具體生命的心、性中,發(fā)掘出藝術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關鍵”,說明中國文化在這一方面的成就,不僅有歷史意義,并且也有現(xiàn)代的、將來的意義。該書從現(xiàn)代思想史角度探究和透視中國藝術精神,亦即藝術的精神境界,將孔子與莊子并列為中國藝術精神的濫觴,而以莊子為中國藝術精神的真正開創(chuàng)者,循莊學以“體道”。進而言之,儒家的最高目標是人生的藝術化,可以用“中國人生活的藝術精神”來概括;莊子的精神是中國藝術精神的發(fā)源地,可以歸入中國藝術精神。而儒道都體現(xiàn)出一種藝術的精神,屬于“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精神”。徐復觀認為,莊子不言藝術,卻對藝術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作為具有藝術精神的思想家,莊子的藝術精神,于繪畫藝術中得到生動展現(xiàn)。山水畫的空靈玄遠之境,與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藝術精神正相契合。所以,“山水畫的出現(xiàn),乃莊學在人生中、藝術上的落實”。該書對中國藝術精神的源流與發(fā)展做出了獨特而深刻的理解,所論皆從宏大處著眼,于深細處用力,見解獨到而新穎。
《中國藝術精神》共十章。著重探討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神內(nèi)涵。前兩章談孔子和莊子,認為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精神,窮究到底,只有孔子和莊子所顯出的兩個典型。由孔子所顯出的仁與音樂合一的典型,這是道德與藝術在窮極之地的統(tǒng)一”;“由莊子所顯出的典型,徹底是純藝術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結實在繪畫上面”。其余八章專門論畫,其論釋“氣韻生動”,討論“魏晉玄學與山水畫之興起”“唐代山水畫之發(fā)展及其畫論”“殷浩之筆法記與山水訣”“逸格地位之奠定““郭熙的林泉高致”,以及“宋代的文人畫論”與“環(huán)繞南北宗之問題”。附論七篇為“中國畫與詩的融合”“蘭亭爭論”等。
書中有很多不同于大眾的見解,我想這大概就是徐先生的思想精華吧。有人曾經(jīng)說過:“《中國藝術精神》是美學理論與歷史考據(jù)相結合的成果”我想這可能就是這本書的藝術價值所在吧!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6
讀畢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不在具體對中國繪畫把握到什么,而是愈發(fā)感到學海無涯,一如藝無止境。因之茫茫不知所之。
對音樂與文學的熱情自不待說,讀朗多爾米《西方音樂史》愛上歐洲的歌劇,讀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又愛上中國的山水畫……讀杜詩的悲苦,愛上李白的雄奇;讀小李杜的清淡,沖不掉對豪放詞之喜愛;讀到此書第十章第五節(jié),想去讀趙孟頫的文集……現(xiàn)在,興趣愈廣,而愈不曉得論文該寫什么——其實很多領域都是很可深入的。
持續(xù)增溫或恒溫的“國學”,如果以塑造“成”人為旨,那么必定是要囊括以藝術的。文史哲的融會貫通,實在是替不得琴棋書畫的陶冶性情。顯見,中國的文論和畫論是那么的神形俱似,然而實在少有一片園地,愿意接納這樣方向的'“學術”論文。實際上亦少有這樣的嘗試機構。
書中玄理味較濃,大約是少分析藝術作品的緣故。雖然作者不是一個藝術家,但研究思想史之學者有如此眼光與心性關注藝術者畢竟還是少之又少。
通常情況下,高超的技藝與深刻的學養(yǎng)難以在一個人身上集中。所以藝術史家不是藝術家,藝術家亦難以有純學術的闡釋。
但是,當有人同時具備創(chuàng)作與評論的雙重能力,也即是說,當藝術史家和藝術家合而為一之時,產(chǎn)生的著作當是多么的精審而生動。我覺得沈祖棻的《宋詞賞析》極其好看,即是她不僅是學者,而且是詩人的緣故。但這不還出文學的領域。然而跨領域呢?如果研宋詞者懂音樂甚至樂器呢?如果治文學者諳繪畫呢?
——然而這只是奢求不可遇么?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7
《中國藝術精神》一書由徐復觀先生所著,首次出版于1966年,自那以后,這本書經(jīng)歷了多次再版與重印,顯示了它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藝術領域內(nèi)的深遠影響。徐復觀通過這部著作,系統(tǒng)而深刻地探討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核心精神與價值觀,為讀者揭示了一條理解中國文化藝術獨特韻味的路徑。
讀完這本書,許多讀者往往會有深刻的感悟。一方面,書中強調(diào)了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的不同之處,特別是在藝術表達與審美追求上的差異。中國藝術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xiàn),更是藝術家內(nèi)在修養(yǎng)、哲學思想及自然觀的體現(xiàn)。書中通過分析古代書畫、音樂、詩詞等藝術形式,闡述了如何在這些作品中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以及如何通過藝術來追求道德與精神層面的完美。
另一方面,《中國藝術精神》讓讀者意識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并傳承本土藝術精神的重要性。徐復觀指出,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不應盲目模仿或全盤西化,而應深入挖掘并弘揚自身文化的精髓,使中國藝術在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保有獨特的地位和價值。
不少讀者分享讀后感時提到,閱讀本書不僅增進了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認識,也促使他們反思個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有的人因此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更深入地探索書法、國畫、古典音樂等領域;也有人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了靈感,將其應用于現(xiàn)代設計、文學創(chuàng)作等創(chuàng)意工作中,力求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找到融合與創(chuàng)新的可能。
綜上所述,《中國藝術精神》不僅是一本關于藝術理論的著作,更是一盞引導人們探索中華文化深邃內(nèi)涵的明燈,激發(fā)著人們對美的追求與思考。每位讀者的感悟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共同的是,這本書無疑拓寬了他們對“何為中國藝術精神”的理解邊界。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8
閱讀《中國藝術精神》這本書,仿佛是在與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徐復觀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揭示了中國藝術背后的深層精神與哲學意涵,讓人在贊嘆之余,更多的是對中華美學的深刻理解和認同。
首先,書中對“道”與“氣”的闡述,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藝術不僅僅是視覺或聽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觸動。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追求的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與宇宙大道相合的狀態(tài),這種超脫于形似之外的追求,使得中國藝術作品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境與哲理,引人深思。
其次,徐復觀先生對中國書畫藝術的解析,特別是對筆墨的.論述,讓我認識到中國藝術中的“留白”之美。在看似空白的空間里,實則蘊含了無限的想象與情感,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了東方藝術特有的含蓄與內(nèi)斂,與西方藝術的直接表達形成了鮮明對比。
再者,書中對中國古典音樂的探討,使我了解到“樂”在中國古代不僅是娛樂,更是教化人心、溝通天地的重要方式!稑酚洝分刑岢龅摹霸、歌、舞”三要素,讓我領悟到音樂作為綜合藝術形式,如何在中國文化中承載著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的意義。
閱讀過程中,我還被書中提到的“文人畫”理念深深吸引。文人畫家們以畫抒情,以畫言志,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縛,更注重個人情感與品格的表達,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態(tài)度,對我個人的藝術欣賞和生活態(tài)度都有所啟發(fā)。
總之,《中國藝術精神》不僅是一次對藝術作品的賞析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引導我們?nèi)ジ惺、去思考那些超越表面技藝的?nèi)在精神與文化底蘊。這本書不僅加深了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激勵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并實踐那些美的原則和精神。在快速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精神食糧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讓生活充滿更多的詩意與遠方。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9
閱讀《中國藝術精神》這本書,仿佛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華文明深處那股流淌千年的藝術血脈。徐復觀先生以其深邃的學識,細膩地剖析了中國藝術背后的精神實質(zhì),引領讀者穿梭于歷史長河,感受那份超越時空的美學韻味。
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闡述。這一概念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也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基石。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追求的不僅僅是技藝的精湛,更重要的是與自然界的和諧共融,以及通過作品傳達個人與宇宙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這種藝術表達方式,使作品不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而是成為了一種心靈的對話,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物質(zhì)世界的寧靜與和諧。
此外,徐復觀先生對書法、繪畫、詩詞及音樂等不同藝術門類的分析,揭示了它們共同承載的“意境”之美。中國藝術強調(diào)“意在筆先”,在意境的'營造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含蓄、內(nèi)斂的表達方式,要求觀者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敏感度,方能品味其中的深意。通過徐復觀的解讀,我更加理解了為何一幅簡單的山水畫或一首簡短的古詩,能激發(fā)出人們豐富的情感與深刻的思考。
書中還特別提到了文人士大夫階層對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影響,他們將個人的情懷、理想乃至哲學觀念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中,使得藝術作品不僅僅是美的展示,更是人文精神的傳遞。這種文人畫風強調(diào)的“書卷氣”,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對道德、學問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追求。
閱讀《中國藝術精神》,不僅是一次藝術之旅,更是一場心靈的覺醒。它教會我以更加寬廣的視角去理解藝術,去體會那些隱匿在每一筆、每一劃背后的深厚情感與哲思。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這份對中國藝術精神的體悟,無疑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寧靜與深邃,促使我以更加細膩的心去感知世界,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學空間。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 10
閱讀《中國藝術精神》這部由徐復觀先生所著的經(jīng)典之作,仿佛是在與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該書不僅僅是一部藝術理論的專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深刻體會到中國藝術的獨特魅力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深邃哲學。
徐復觀先生在書中,以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國學底蘊,系統(tǒng)地梳理了中國藝術精神的發(fā)展脈絡,尤其強調(diào)了“道”與“氣”這兩個核心概念在中國藝術中的體現(xiàn)!暗馈弊鳛橛钪嫒f物運行的根本法則,在藝術中轉(zhuǎn)化為藝術家追求的至高境界,它不是外在形式的模仿,而是內(nèi)在精神的體現(xiàn);“氣”則關乎藝術家個人的氣質(zhì)、情感以及創(chuàng)作時的靈感沖動,是藝術作品生命力的源泉。
書中對中國古典藝術形式如書法、繪畫、詩詞、音樂的分析,無不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力求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作品不僅是對外在美的捕捉,更是內(nèi)心情感與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結果。例如,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不僅是技法上的運用,更是藝術家對宇宙空靈、生命無限想象的表達。
《中國藝術精神》還讓我深刻認識到,中國藝術不僅僅是視覺或聽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哲學思考的載體。它倡導的不是直接的說教,而是通過象征、暗示等手法,引導觀者進入一個意境深遠的世界,激發(fā)人的悟性,促進心靈的升華。
讀畢此書,我被深深觸動,不僅對中國藝術的美學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它提醒我們,在這個日益全球化的時代,保持文化的獨特性和深度,對于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中國藝術精神》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必讀書籍,也是每一個愿意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精髓人士的寶貴資源。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10-13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04-04
《中國藝術精神》讀后感3篇04-04
中國藝術作文09-06
[精選]中國藝術作文10-30
中國藝術作文[精選]12-14
中國藝術作文(熱)02-22
中國藝術作文常用【5篇】03-10
實用的中國藝術作文四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