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背景
平王東遷以后,周天子權威大大減弱,諸侯國內的篡權政變和各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不斷發(fā)生。與此同時邊境族群趁機入侵,華夏文明面臨空前的危機。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數次發(fā)動幫助諸侯國攘斥夷狄戰(zhàn)爭而大獲贊賞,其事跡被后世稱為尊王攘夷。
尊王
魯僖公四年(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魯僖公九年(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召開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參加,并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
攘夷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齊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fā)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
評價
尊王攘夷在中國歷史上多為正面評價。如孔子稱贊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績:"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朱熹亦稱贊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顧炎武更稱贊管仲:"春秋之義,尊天王,攘夷狄,誅亂臣賊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諸侯以尊王的名義互相討伐爭戰(zhàn),稱霸稱雄。東周歷史上出現了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這屬"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義擴張自己利益的的行為,但并非攘夷,而是華夏諸侯國之間的內戰(zhàn)。諸侯爭霸的行為,正是孟子所說的"春秋無義戰(zhàn)"。
【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珍珠王”的傳說12-18
堯王嫁女的歷史典故12-18
國學經典故事12-07
銷售經典故事09-04
歷史典故故事12-10
歷史經典故事11-05
國學經典故事03-17
周公輔佐成王的歷史典故12-18
燕昭王招賢的歷史典故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