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說明文
相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說明文,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語言確切生動。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說明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說明文1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情濃粽飄香。早晨照例吃傷力草打雞蛋,美味的粽子等,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這幾天微信上普及知識,說端午節(jié)不能互?鞓,可以互!倍宋绨部怠,因為端午節(jié)是個祭祀節(jié)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又說五月初五是個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所以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不是所有的'節(jié)日都互?鞓返模缜迕鞴(jié)、端午節(jié),只能互!卑部怠。想想也是的,祭祀的日子怎么能快樂呢,那就”安康“吧!
吃著雞蛋、粽子,勾起了對小時候的回憶。那時,我們小孩子早早的就開始掰著手指頭算端午的日子,盼啊盼的.,終于盼到了,心里的那個高興勁兒真是沒法形容。端午節(jié)的頭天下午,媽媽會從自家小院里采摘傷力草的嫩尖,七個為一副,采好放在廚房里。因為傷力草打雞蛋要在日出之前吃,所以端午節(jié)這天,媽媽會早早起床,把傷力草清洗干凈,放在鍋里,倒入清水,水開后打入雞蛋,煮好,讓我和哥哥在上早學之前先吃了。我們吃著香噴噴的雞蛋,喝著帶有清香氣的傷力草茶,感覺好幸福,然后很高興的上學去了。放早學回來,我們又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吃盼望已久的粽子、油條、糖糕等。雖說油條、糖糕平時街上有賣的,但買的不多,吃得也不多,粽子呢,一年到頭,也只有端午節(jié)這天才有賣的,也只有在這一天才能吃上粽子,所以更顯稀罕。每次我都是先吃粽子,用手拿起一個大大的粽子,扯下線繩,剝去一層一層的粽葉,露出里面的糯米紅棗,紅白相襯,著實好看,咬上一口,呀,那個甜,那個香呀,沁入肺腑,好吃極了。因為一年只吃一次,所以記憶特別深刻,也特別難忘。吃完粽子,再吃油條、糖糕,吃什么都覺得特別好吃,香香甜甜的,一天都沉浸在這種香甜的感覺里,甚至會回味一個星期,那種滿足感和幸福值,要比現(xiàn)在強得太多了。
現(xiàn)在過端午節(jié),各種各樣的粽子都有,蜜棗的、八寶的、板栗的、紫薯的……還有咸味的肉粽,五花八門,異彩紛呈。并且平時超市里也都賣著粽子,想吃了隨時都可以買,真是太幸福了,真得好好感謝現(xiàn)在的生活,感恩今天我們擁有的一切。
祝大家端午節(jié)安康!
端午節(jié)說明文2
對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許多許多,不過我們最常說的就是關于屈原的。也許有些人沒有聽過,或者對這個故事的內容有些模糊,不過不忘初心,我來給你們講講:
屈原是故事后的一位愛國詩人,他在十幾歲是就當上了左丞相,十分的皇帝的重用。知道有一年,幾位奸臣看著屈原這么受皇帝的重用和寵愛,心里非常妒忌。一起想了一個計策。過了幾天,他們開始行動了。他們這些人,天天圍繞在皇帝的邊上,每時沒刻都在順皇帝的心。那皇帝也真是的,是一位受不起誘惑的皇帝啊,幾句甜言蜜語,就把他“迷”的天昏地轉。
皇帝有在奸臣的'勸說下,把屈原流放,在流放的土中,屈原聽到一個不幸的消息,說自己的國家被敵軍搶走,百姓生不如死,于是屈原跳進汨羅江。
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于是趕緊劃著船在江里撈屈原的尸體,有些人包粽子投進江中,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現(xiàn)在你們因該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了吧,也因該知道賽龍舟和吃粽子的原因了吧!
端午節(jié)說明文3
“五月五,楊梅紅,包好粽子過端午。粽子香香,香廚房,艾葉香香,香滿堂??”初夏,芝城的街角幾個孩童正歡快地跳著唱著,一種久違的感覺油然而生,伴著艾草和箬葉的清香漸漸彌漫開來——又是一年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香飄。
記得小時候,每年農歷四月廿五、廿六,母親便會開始清掃庭院、掛菖蒲、插艾草、洗箬葉、包粽子。端午節(jié)還沒到,大街小巷早已散發(fā)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息。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源于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抗秦,遭到貴族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楚懷王也漸漸聽信了讒言,將屈原免職流放。壯志未酬的屈原倍感痛心,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間》、《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楚國京都被秦軍攻破,流放途中的屈原聽到噩耗后,萬念俱灰,于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抱石頭縱身跳入了汩羅江中??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悲痛,紛紛自發(fā)來到汩羅江邊哀悼,有人劃著小船,在江中來回打撈他的尸體;還有人用箬葉包了飯團丟入江中,希望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漸漸地吃粽子成了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普遍方式,也成了五月初五過端午的地道民俗。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九州皆同,但細細比較,家鄉(xiāng)建甌的粽子無論是“外表”還是“內涵“都與別處的不太一樣。很多地方的粽子都是用稻草或化纖線繩捆綁的.,而在建甌,則更多的是用竹絲來捆扎。建甌是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生活在竹海中的建甌人,每年初春時節(jié)便會上山挑選幾根竹節(jié)特別長的嫩竹砍下,劈剝成一條條細細長長的絲線,曬干后儲藏起來,以備端午節(jié)包粽子用。這樣的竹絲不僅韌性很強,而且環(huán)保健康,還帶著淡淡的毛竹清香。粽子的餡兒料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豆沙、瘦肉、蜜棗之外,建甌人還會特別選用錐栗、建蓮等,愛吃咸粽子的還會選用建甌板鴨作餡兒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對于一座有著1800多年建縣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甌來說,有的是異彩紛呈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端午節(jié)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掛菖艾、吃粽子之外,建甌還有許多別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它們不僅為節(jié)日增添了氣氛,也寄托了純樸善良的建甌人民對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
端午節(jié)說明文4
在潮汕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吧:
首先在端午節(jié),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還有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世代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zhí)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著盛于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了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的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但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的。
端午節(jié)說明文5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我國的滿、朝鮮、白、苗、哈尼、納西、瑤、蒙古、布依等少數民族,也流行過端午節(jié),又各有其風俗。如滿族的拜天、射柳、擊球;朝鮮族的蕩秋千、踏跳板等活動。
我國幅員遼闊,風俗各異,端午節(jié)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獨特的習俗。其中以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和湖南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的“蘇州端午習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xx年中國端午節(jié)將三省四地習俗“打包”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成為唯一入選的節(jié)日類項目。
江蘇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市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山東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縣端午,每人要吃幾個杏子和桑葚,民諺說:“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瘡!焙币瞬宋绺偠伞^r歷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陜西興平市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銅川市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zhèn)病”。廣東從化市端午節(jié)正午以燒符水。
端午節(jié)說明文6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jié)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jié)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jié)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jié)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jié)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jié)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jié)、端陽、重五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詩人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lián)合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jié)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jié)日》,那一個個傳統(tǒng)、有趣的節(jié)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jié)小學說明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jié)。雖然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jié)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特色。
端午節(jié)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jié)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jié)要畫門符。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jié)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tǒng)稱粽葉。粽子的傳統(tǒng)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端午節(jié)說明文7
一提起端午節(jié),人們很自然的的就會想起吃粽子、喝雄黃酒、佩戴香囊、插艾葉、賽龍舟,也會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二七八年,秦軍大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害心如刀絞,他寧死也不屈服秦國,便于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后便抱著大石頭跳入汨羅河溺水死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不已,紛紛來到汨羅河邊憑吊他。漁夫們在江面上來回的打撈屈原的遺體。一名漁夫把食物丟進江中,是想讓魚蝦吃飽就不會去吃屈原遺體,人們紛紛效仿。一名老中醫(yī)則倒入一壇雄黃酒,想讓水獸不去吃魚蝦。之后人們用粽葉包住飯外面纏上彩帶,漸漸地就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粽子。
為了憑吊屈原,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便吃粽子和雄黃酒佩戴香囊、插艾葉、賽龍舟,之后成了一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到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主要的.風俗。收到吃粽子我奶奶做的粽子可好吃了!吃在嘴里軟軟的、糯糯的、甜甜的,包裹著一陣陣粽葉的清香。一想到那些玲瓏可愛、散發(fā)著香氣的小精靈,我就直流口水。
端午節(jié)的粽子特好吃,特香、特甜,因為它們帶著奶奶對我的愛和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思念。
端午節(jié)說明文8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兩千多年來,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zhèn)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jié)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jié),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jié),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風俗。
端午節(jié)說明文9
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5篇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5篇
為什么端午節(jié)會在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 端午日 。
在我國,端午節(jié)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的節(jié)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到端午節(jié),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 為什么要在門上插草呢? 奶奶說 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里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 五毒葫蘆 ,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xiāng)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jié)雖然只是眾多節(jié)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愿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繼續(xù)傳承。
端午節(jié)說明文10
我對童年端午節(jié)的記憶始于梔子花,裙角飛揚的時候,夏日里梔子花兒綻開了,層疊花苞次第怒放,和著悠長清香,端午節(jié)的腳步近了。
我自小生活在豫南一個有山有水的小鎮(zhèn),每到端午節(jié)來臨的時候,大街小巷里時不時會遇到一些提著籃子的賣花人,籃子里放著一朵朵潔白如玉的梔子花,襲人的花香將小鎮(zhèn)填滿了節(jié)日的甜蜜和快樂!愛美的女孩兒們買來兩朵插在麻花辮上,裊裊走過,花香,人美。
梔子花開,孩子們對節(jié)日的渴盼也越來越濃烈,大人們也似乎要把生活的忙碌和經濟上的不寬裕暫時忘卻,著手準備過節(jié)的物品迎接端午了。母親一趟一趟地上街采購,買回什么粽葉、艾草哇,雄黃啦,還有香料、彩線。買完東西,和家家戶戶一樣,在端午前一天,母親和姐姐們把糯米泡上,糯米不宜泡太長,那樣口感不勁道。在母親靈巧的雙手中,那散亂的棕葉和糯米轉瞬間親密接觸成一個結實飽滿的粽子,棱是棱,角是角,看得我眼花繚亂,笨手笨腳地我也想一試,嗨,糯米怎么也不在粽葉里老實呆著,滴答著落到盆里,母親笑著趕我走:別添亂!不多會的工夫,母親她們包好了粽子,放在一口大鍋里煮。然后還要架起地鍋炸油饃,聽著鍋里咕嘟咕嘟的響聲,看著那騰起的油煙,想著那糯米粽蘸糖吃的香甜和油饃的脆香,感覺過節(jié)的日子真美呀,幸福極了!
夜晚,母親找來各種顏色的花布,用剪刀裁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拼成一個個形如簸箕、小猴、公雞樣,用棉花填充好,再放點香料,用一節(jié)節(jié)蒜梗做綴穗,穿針引線,一會工夫,可愛的小香囊就做好了。我掛在胸前當作項鏈,手腕上帶著五彩線,美滋滋地炫耀著,想象著第二天上學,一定要和伙伴們比比誰的'香囊漂亮,誰的香囊出彩!
而今,端午節(jié)悄悄地走來,大街上粽葉、香囊、肚兜等傳統(tǒng)民俗物品卻難覓其蹤,想吃粽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里買得到,很少有人動手包了。在物品日益豐富的經濟形勢下,在方便快捷的生活節(jié)奏中,在西方節(jié)日的潮流沖撞下,人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意識逐漸淡薄,端午節(jié)的記憶留在了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80后、90后乃至更后出生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又何嘗有端午記憶?
【端午節(jié)說明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說明文10篇08-05
端午節(jié)說明文(10篇)08-05
端午節(jié)說明文9篇11-28
端午節(jié)說明文(合集10篇)08-05
端午節(jié)習俗說明文400字作文(精選38篇)06-06
除夕說明文11-03
說明文作文02-05
寵物的說明文12-18
寵物說明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