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通用1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吧,事跡不是單純?yōu)槠鋯挝缓蛡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通用1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
知心,深知殘疾人所想,并由此拓開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打開“心結”搞服務,是崔建平不斷破解的主題。
崔建平在走訪小屯鎮(zhèn)山王村殘疾人孫要偉時,看到他因煤礦事故造成高位截癱,常年躺在病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崔建平由此引發(fā)思考,在民生福祉提升后,下肢重殘人最渴盼的是解決出入問題,使他們能融入社會。為解開殘疾人這個“心結”,崔建平多次向市領導匯報,爭取資金,購置1500臺輪椅,為1500名肢體殘疾人帶來了新的歡樂。
“缺技能”是有勞動能力殘疾人最普遍的.“心結”。幾年間,市殘聯下力量破解這項課題,采取多種形式增長殘疾人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充實自強自立本領,完善了“整合培訓資源、規(guī)范培訓載體、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多元培訓途徑”的培訓制度。每年都有近千名人接受專業(yè)技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自2010年以來,殘疾人就業(yè)率每年都以1—2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到2015年達到了90%,5年間累計安排殘疾人就業(yè)3760多名。
幾年來,崔建平先后榮獲河南省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優(yōu)秀殘疾人工作者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被平頂山市政府授予“個人二等功”,連續(xù)五年考核等次為優(yōu)秀。
“金獎銀獎不如殘疾人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殘疾人的口碑”。民心所向提振著崔建平和他的同事們干好事業(yè)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他們有決心要使汝州市殘聯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更大的飛躍。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2
1993年12月,張鳳菊出生在承德縣倉子鄉(xiāng)馬家營村,一周歲后,患有先天侏儒癥,屬于肢體類殘疾。她身殘志堅,不向命運屈服,自幼就勤勞刻苦。初中畢業(yè)后,她不但能幫父母干農活,還堅持鍛煉肢體力量。
2013年她經市殘聯推薦為省殘疾人運動隊運動員。2014年,參加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獲F40級女子鐵餅、鉛球第1名,獲“體育道德風尚獎”。2015年,參加田徑世錦賽,獲F40級鉛球第4名,同年獲全國第九屆殘運會F40級鉛球第1名之后入選國家隊。2016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第十五屆夏季殘奧會F40級女子鉛球決賽中獲第四名。2018年,在雅加達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F40級女子鉛球、鐵餅奪得兩枚金牌。2019年第十次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獲女子F40級鉛球項目冠軍。
張鳳菊憑著勇往直前的力量,奮勇拼搏的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心和勇氣,不懈堅持和努力,為家鄉(xiāng)爭光的同時,也為自己開拓了一條嶄新的人生之路。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3
鮑明杰,女,45歲,出生于豐寧縣一個小山村。健康陽光的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她10歲的一天,一場車禍奪取了她的右手。身體上的殘缺并沒有讓她向命運低頭,她憑借頑強的毅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zhàn)。2009年夏天到豐寧殘聯工作,學會單手電腦打字,單手硬筆字,還掌握了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和知識。
“人身體上的殘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這是從事多年基層殘疾人工作的鮑明杰,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常用這句話激勵身邊的殘疾人,也用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詮釋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她說,跑步讓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斷的突破自我。她先后多次參加國家、省殘運會,多次爭金奪銀。特別在2018年第九屆省殘運會上,年近45歲的她奪得“兩金一銀”的好成績。決勝千里需要韌性,人生的輝煌需要堅持,她用自己樂觀與永不服輸的斗志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贊歌,展現了新時代最美殘疾人的形象。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4
王守平,是高新區(qū)上板城鎮(zhèn)老爺廟村一名肢體殘疾人,多年來經歷過許多困難、挫折、別人的鄙視與冷眼,但在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活出自己,讓別人看看。
40年前因中風,沒錢醫(yī)治,導致左側身體終身殘疾。面對命運的不公,念完小學便輟學了。生活的波折雖然帶給苦難,但并不能摧毀他的意志。他通過自學養(yǎng)殖家兔,有了養(yǎng)家糊口的能力,并在養(yǎng)兔的八年間獲得了《河北日報》與張家口農專舉辦的養(yǎng)兔函授班結業(yè)證書。他萌生了辦牛場的想法,十年間,起早貪黑、付出了超越正常人幾百倍的努力,最終學到了養(yǎng)牛的技術。自立的他,用僅有的資金置辦了商店及乒乓球之家,供村民們健身、娛樂和平時閑暇時練習書法,在為村民們提供鍛煉休閑場地的.同時獲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他更是一個熱愛運動,喜歡鍛煉的健身達人,2018年8月參加了市乒乓球選拔賽,帶著傷痛參加了河北省第九屆殘運會,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5
劉東梅,1982年出生在平泉一個小山村。幼小時被查出來雙側髖關節(jié)錯位。2002年,她考上了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yè)。2008年,她開辦愛妻愛子影像館。2010年,殘聯讓她參加了河北省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培訓,學習過程中,促使她萌生了一個決定,要辦一所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培訓學校。2012年,她獲得清華大學殘疾人就業(yè)指導師證書,并多次獲得市殘疾人技術能手、市自強模范、平泉市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等稱號。
2019年7月,在平泉市殘聯領導幫助協調下,她著手創(chuàng)辦的.殘疾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落成。這是承德市首家民辦自主為殘疾人搭建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平臺。殘疾人通過在孵化基地培訓,除向企業(yè)輸送外,能就業(yè)的,可直接在基地內就業(yè);可以創(chuàng)業(yè)的,孵化基地內部可以提供場地和部分創(chuàng)業(yè)設備。目前,該基地已與承德市各縣區(qū)多家愛心企業(yè)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達成幫扶共識,實現企業(yè)委托,定向培訓、輸送培訓合格人才入企業(yè)就業(yè)的固培模式。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6
任敏英,1975年出生,圍場鎮(zhèn)人。2006年4月,右眼失明,2009年9月,左眼視神經萎縮,術后略有光感。面對挫折,她沒有放棄奮斗,期望能夠再見光明。2014年8月她兒子在北京醫(yī)院確診為骨癌,晴天霹靂之下,她不得不緊咬牙關,到處籌錢。縣宣傳部了解情況后發(fā)出微博,很多北京愛心人士,縣里市民,愛心企業(yè),社會愛心人士,都紛紛資助,共籌得20多萬元。2016年6月12日,兒子醫(yī)治無效離開了這個世界。她懷著感恩的心捐獻了兒子的眼角膜和器官,自己也簽訂了遺體捐贈協議。
命運的殘酷,使她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懷著感恩的`心和健全人一樣生活。雙目失明后,她沒有拖累別人,一直想自己能夠做一點事來回報大家。2017年3月獲得北京成人按摩學校高級按摩師證,F在一家免費的治療中心工作,已成為一名出色的盲人按摩師。她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垮,通過所學的技術幫助他人來回報社會,為這個充滿著愛的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7
于國興,男,1971年出生,大喚起鄉(xiāng)人,視力一級殘疾,創(chuàng)辦了圍場縣益康盲人按摩中心。
從一出生就是失明,但他并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經介紹到北京學習按摩技術,經歷三年苦學。學業(yè)學成后,他回到家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自己跑辦相關手續(xù)、找場所、準備資金,克服各種困難。因為服務態(tài)度好技術水平高,客戶多了起來,按摩中心也一點點擴大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他嘗試幫助殘疾人,招收條件具備的殘疾人學徒,傳授給他們按摩技術,對家庭困難免除學費并給提供食宿。這幾年,共招收殘疾人學員18名,F大部分學員獨立創(chuàng)辦按摩店,也將愛心進一步傳給他人。
他不僅幫助殘疾人,還到敬老院給老人免費按摩。在汶川地震后他主動捐款500元。他常說,我雖然看不見藍天,但我心中總是擁有不滅的太陽,它時時激勵著我向上、向上,永不停步,我的'帆船就要在黑暗中起航!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8
于國興,男,1971年出生,大喚起鄉(xiāng)人,視力一級殘疾,創(chuàng)辦了圍場縣益康盲人按摩中心。
從一出生就是失明,但他并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經介紹到北京學習按摩技術,經歷三年苦學。學業(yè)學成后,他回到家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自己跑辦相關手續(xù)、找場所、準備資金,克服各種困難。因為服務態(tài)度好技術水平高,客戶多了起來,按摩中心也一點點擴大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他嘗試幫助殘疾人,招收條件具備的殘疾人學徒,傳授給他們按摩技術,對家庭困難免除學費并給提供食宿。這幾年,共招收殘疾人學員18名,F大部分學員獨立創(chuàng)辦按摩店,也將愛心進一步傳給他人。
他不僅幫助殘疾人,還到敬老院給老人免費按摩。在汶川地震后他主動捐款500元。他常說,我雖然看不見藍天,但我心中總是擁有不滅的太陽,它時時激勵著我向上、向上,永不停步,我的帆船就要在黑暗中起航!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9
張家華,男,現年63歲,視力殘疾一級,醫(yī)療按摩主治醫(yī)師,營子區(qū)盲人協會主席。他于1987年進入保定按摩專業(yè)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回到營子區(qū)從事按摩工作,在營子區(qū)殘聯的幫助下成立了盲人按摩診所。通過幾年的刻苦努力,取得了國家盲人按摩主治醫(yī)師資格證書,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在《按摩與導引》《按摩與康復醫(yī)學》等雜志發(fā)表了中醫(yī)推拿按摩論文,帶出了2名徒弟。
張家華掌握了一技之長,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他沒忘記在自己困難時是許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他盡自己力所能及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有一顆最善良最純粹的心。三十年如一日,他堅持為困難群眾和老年人免費按摩,為他們祛除病痛。欒大姐多年的腰椎間盤突出,周大娘的頸椎病,還有許多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受到他的幫助。在營子區(qū)實用技術培訓活動中,他耐心教授常見病和保健按摩知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0
劉顯政,1988年參加工作,后因在部隊工作中發(fā)生意外導致肢體殘疾。2014年3月由檔案局轉到豐寧殘聯工作至今。從事殘疾人工作以來,對工作從不推脫,一直以開朗、豪放的精神感染著每一名殘疾朋友和豐寧殘聯干部職工。
在豐寧殘聯人員少、任務重,全縣“脫貧攻堅”背景下,憑借著熱愛殘疾人工作的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殘疾人事業(yè)上。把維護好殘疾人切身利益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追求和目標,他經常走家串訪,主動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盡管走路不方便,依然堅持帶著微笑去了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情況,并通過與殘疾人本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利用相關政策給予解決。他甚至累到不能走路打吊瓶,也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他關心殘疾人的疾苦,在工作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軍人本色”,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殘疾朋友滿意和放心。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1
劉志校自2014年調入承德縣特殊教育學校后,面對全新領域,投以滿腔熱情,堅持先進教育理念,著力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專業(yè)管理水平,給予殘疾人學生和家庭最切實的幫助。
注重課程建設、編寫校本教材。參與省、市級課題的研究,總結出“讓每一個生命體都能得到發(fā)展”等獨特辦學思路。強調“生活教學”“融合教學”等理念,拓展學前康復教育,探索醫(yī)教結合之路,發(fā)展職業(yè)技能教育。培養(yǎng)學校骨干力量,幫助多名老師獲得國家省市級榮譽。學校連續(xù)多年被縣教體局評為綜合考核先進單位、市教育局教學先進單位。爭取外援救助殘兒及家庭,為重度殘兒及家庭送去溫暖。
2010年被縣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2年被市政府授予二等功獎勵;2014后多年被縣教育局授予優(yōu)秀校長榮譽稱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嘉獎。2018年被評為省級骨干校長。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2
劉金鐘,副主任醫(yī)師,22余年來先后從事臨床內科、急診、外科、骨傷、針灸工作,曾先后在《河北中醫(yī)》等雜志發(fā)表醫(yī)學核心期刊論文13篇,省級期刊3篇;獲得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共完成市級科研項目6項。2019年被寬城縣殘聯評為2018年度全縣殘疾人先進工作者。
在小兒腦癱治療上獨具特色,仔細研究治療方案,語言障礙的.給予健腦,益智,對大腦神經通過經絡直接和間接刺激,令其語言中樞發(fā)育,改善語言障礙;對于不能走路或者走路姿勢不協調的給予仔細和反復分析患兒不同體征,針對個體每塊肌肉,利用超微針刀改善和調節(jié)肌肉、肌腱功能,令其能走和走的更好;對于癱瘓孩兒,給予針灸,藥物穴位注射,埋線,針刀綜合治療,本著不放棄,不遺漏,堅持實施靈活治療方案。五年來共有50余例腦癱患兒接受治療有效,對殘疾兒童特別是腦癱患兒的康復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3
鮑明杰,女,滿族,45歲,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健康陽光的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陪伴,也有陰云密布,誰料天有不測風云,在她10歲的一天,一場車禍奪取了她的整個右手,留下了殘疾。身體上的變化讓幼小的她哭過,鬧過,絕望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并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因自己身體的殘疾而沉淪下去,而是憑借頑強的毅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zhàn),靠著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走出了一條精彩而美麗的人生之路。
1998年鮑明杰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她一直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2009年的夏天在政府的幫助下她來到了豐寧滿族自治縣殘疾人聯合會工作,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工作,鮑明杰堅定了努力學習的信念,白天給單位打掃衛(wèi)生,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晚上利用休息時間學習電腦打字,用右手練習硬筆字,看各種殘疾人政策書籍。憑借著自己的不斷努力,她學會了單手電腦打字,單手硬筆字,還掌握了更多的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和知識。一段時間的努力,她勝任了更多的殘疾人工作。
“人身體上的殘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這是從事多年基層殘疾人工作的鮑明杰同志,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常用這句話激勵身邊的殘疾人,同時她也用自己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詮釋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面對著來殘疾人聯合會尋求幫助的殘疾人,她總是悉心講解國家政策,耐心的了解殘疾人情況。對待還在襁褓中的殘疾孩子她就像孩子媽媽一樣把孩子抱在懷中,滿眼的心疼。面對哭訴自己艱難命運的殘疾人她也總是語重心長的為他們排憂解難,讓殘疾人樹立起:要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勇氣,要有堅強的信念,做一個身殘志堅的人。正像她愛說的那句話:“人身體上的殘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她這樣對別人說,也努力的按照這句話做自己。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幫助現在鮑明杰住上了樓房,供孩子上了大學,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努力工作的同時她還不忘了自己身體的鍛煉。每天都堅持慢跑,她說跑步讓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斷的突破自我。鮑明杰先后多次參加國家、省殘運會,多次爭金奪銀。特別在2018年第九屆省殘運會上,年近45歲的她又一次站在賽會的起跑線上,榮獲“兩金一銀”的好成績。決勝千里需要韌性,人生的輝煌需要堅持,歷史像流淌的河水,滋養(yǎng)著每一寸熱土的同時也在消失著印記,但鮑姐卻用自己青春譜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用自己的激情刻下了永不磨滅的軌跡。
作為母親,她是孩子心中堅強勇敢、溫柔善良的媽媽;作為殘疾人,她是陽光的開心果;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她是殘疾人眼中樂觀向上的知心大姐,她用溫馨的微笑匯成一股暖流、她用向上的信念鑄成一道精神的銅墻鐵壁,她用永不服輸的斗志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贊歌!展現了新時代最美殘疾人的形象。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4
劉顯政同志,1970年11月生于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自1988年開始參加工作,先后在承德運輸公司汽車六隊、解放軍59196部隊、解放軍農牧大學進行工作與學習。之后,因在部隊工作中發(fā)生意外導致肢體殘疾。1999年轉業(yè)到豐寧檔案局分管檔案,2014年3月又轉到豐寧殘聯工作至今,從事殘疾人工作五年多,五年以來,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普通的基層殘疾工作者,對于殘聯的工作從不推脫,一直以自己的開朗、豪放與熱情感染著每一名身邊的殘疾朋友,又憑借著個人魅力影響著豐寧殘聯的每一名同志。
在豐寧殘聯人員少、任務重,全縣“脫貧攻堅”的背景下,憑借身上有著令人仰止的軍人氣息,和熱愛殘疾人工作的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所從事的殘疾人事業(yè)上,把維護好殘疾人的切身利益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追求和目標。認真負責的他經常走家串訪,主動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多年以來和殘疾人都已經成為朋友,盡管他走路不方便,依然堅持帶著微笑去面對每一位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帶著感情去了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情況,并通過與殘疾人本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并借助相關政策給予解決。講誠信“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殘疾人是他對待工作的原則。自強不息拼搏的精神使他甚至累到不能走路打吊瓶,也要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微笑,是善的傳遞、是溫馨的詮釋,是一個人靈魂深處“愛”的釋放。作為一名殘疾工作人員,并沒有因為肢體不足而喪失斗志,更沒有因為殘疾而意志消沉。相反的,是他最了解殘疾人的情況,也最關心殘疾人的疾苦。在工作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軍人本色”,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殘疾朋友的舒心,用自己的責任心換取殘疾友人的放心,他就是殘聯的隱形翅膀,真正做到為廣大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5
2009年11月,在市人大常委會任中層干部的崔建平調任市殘聯理事長。到知名度低得連群眾都不知道的殘聯工作,親朋好友很是不理解,面對勸阻與非議,他毅然決然服從組織安排,并下定決心要在“冷清”的“弱勢”部門創(chuàng)出一番新天地。
亮相時崔建平在機關干部大會上講的那句話把大家的心擰在了一起:“我們只要帶著視殘疾人如父母、如姐妹的感情去投入工作,就會熱愛這項事業(yè),并能精心把它干好“。這句動情的話扎根在了每名工作人員的實際行動中,并成為了工作的準繩。
殘聯面對的是占全市總人口6.5%的6.8萬殘疾人,崔建平施政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干部素質,改變機關工作作風。他認為,良好的工作作風和與時俱進的整體素質是做好殘疾人工作的基礎。
崔建平有特色地提出“三聯制度”,即聯系實際、聯系基層、聯系殘疾人,并以此作為改進機關工作作風的重要內容,納入到責任制考核中。市殘聯規(guī)定,機關干部每人要長年聯系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聯系1戶殘疾人家庭,在聯系中交朋友,做實事,在聯系中摸清底數搞調研。
崔建平率先垂范,他把陵頭鎮(zhèn)養(yǎng)田村的肢體殘疾人毛建平作為他的聯系戶,有空就去探望,逢年過節(jié)慰問,給予無微不盡的關懷,還用自己兩個月的工資購買了5只優(yōu)種綿羊,讓他從事養(yǎng)殖,自力更生,擺脫貧困。
小屯鎮(zhèn)楊其營村的李許要在上中學時患強直性脊椎炎和腎炎,舉家欠債10多萬,四處求醫(yī)診治,病情得到基本控制。生性好強的李許要在2009年6月以優(yōu)異成績在南陽醫(yī)學?茖W校中醫(yī)系畢業(yè)。由于身體殘疾,工作沒有著落。理事長崔建平得知后,多次到市人社局、衛(wèi)生局協調,終于使李許要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李許要在給市殘聯寫的感謝信中說:“感謝理事長,市殘聯是我永遠的'家”。
理事長的垂先垂范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在“三聯”中,市殘聯機關干部不僅摸清了底數掌握了實情,而且發(fā)現、扶持、宣傳、樹立了一批批自強自立的殘疾人典型。
機關干部作風的轉變是搞好工作的基礎,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則是落實工作措施、確保工作實效的手段。崔建平下決心理順管理環(huán)節(jié)。
市殘聯把涉及到的所有工作內容全部細化、量化,分解、落實到具體科室、個人,做到人人擔責任、個個扛指標,分三個層面層層簽訂責任書。一是理事長與機關科室負責人簽,二是理事長與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主管鎮(zhèn)長簽,三是市殘聯各科室負責人與工作人員簽。在保障落實中,加強平時檢查和年終考核,對殘聯機關內部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實行百分制考核。宏觀與微觀的管理帶來了市殘聯和殘疾人事業(yè)的可喜變化,形成了“獎勤罰懶,褒優(yōu)抑劣”的爭創(chuàng)一流工作業(yè)績的風氣。
殘疾人個人工作事跡16
創(chuàng)新,只有不懈求索,殘疾人事業(yè)才能實現輝煌。崔建平如是說,并如是做。他把求索創(chuàng)新始終做為他工作的主旋律。
崔建平認為,殘聯不是事業(yè),只有與社會劃等號,才能構成殘疾人事業(yè)。因此,沒有領導的重視,部門的關心,社會的參與,殘疾人事業(yè)便沒有生命力。
為了爭取領導重視,市殘聯每年都把自己的工作思路、打算等,分別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領導作全面詳細匯報。在日常工作中,既主動匯報工作進度和成效,又及時邀請市四大班子領導和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檢查指導工作。同時,崔建平充分發(fā)揮自己人大常委會委員的作用,每屆都要向市人代會提交3-5件建議案,以利引起市領導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主動協調有關部門關心殘疾人事業(yè)上,市殘聯主動出擊,及時溝通,提出想法和建議,共同研究有關政策、探討解決方案、爭取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通過崔建平的努力,汝州市殘聯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機關內設“五部一室”,下屬事業(yè)單位有“三個中心”,現有干部職工78人,全部經編制批,實現了機構完善、人員充實、作用發(fā)揮良好。幾年來,崔建平累計向市財政和上級殘聯爭取資金3000余萬元,汝州市廣大殘疾人普遍得到實惠,殘疾人事業(yè)得到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為了動員社會參與殘疾人事業(yè)建設,市殘聯與市內媒體聯手開設專題、專欄、專題論壇,并以“文化墻”板報,拍攝電視專題片,開展文化活動、運動會、活動日等形式全方位、立體式地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并大張旗鼓地推廣殘疾人自強自立典型、表彰愛心助殘模范、弘揚助人為樂精神,打造殘聯文化形象。
主動性的.工作個性創(chuàng)新了市殘聯的工作方法,崔建平又以辨證性的思維審視并運用著一則古老的命題:“授人以魚,足解一日之饑;授人以漁,足食終身之魚”。
“授人以魚”,整體的工作格局調動了全市協力解決殘疾人的切身利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幾年間,各級領導節(jié)日走訪慰問殘疾人、深入家庭了解情況已成為一種制度;企業(yè)界、知名人士、社會群眾獻愛心資助殘疾人也蔚然成風。市民政局、財政局、衛(wèi)生局也以行政資源向殘疾人傾斜。
“授人以漁”則以社會的合力豐厚著殘疾人的福祉。市殘聯聯手有關部門,采取多種形式扶持農村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建業(yè),并發(fā)揮扶貧助殘基地的輻射作用,勞動殘疾人發(fā)展種養(yǎng)業(yè)。5年間,全市先后投入60多萬元興建了5家扶貧助殘基地,帶動了1500多名農村殘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脫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