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
寒衣節(jié),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秋祭”“十月一”,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
寒衣節(jié),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jié)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上巳節(jié),秋季的中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jié)”。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guān)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農(nóng)歷十月初一,俗稱:“十月朝”,是繼“清明”、“中元”以后的又一“鬼節(jié)”。
亦稱“十月朔”。在農(nóng)歷十月初一日。秦代統(tǒng)一中國后,改以建亥之月為首,夏歷的十月一日相當于秦之元旦。宋代于立冬日外,更重視此節(jié)。本《詩經(jīng)。豳風。七月》:“九月授衣”之義,朝廷在此日有賜衣之制,士民祭掃祖先墳塋,多燒紙剪冥衣,故明清時又稱“燒衣節(jié)”。北方天寒,以此日始用爐火,稱“開爐”。
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jié),又叫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秋季的中元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jié)”。但和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不同的是,除以燒的形式為死去的亡靈送紙錢外,因為正逢進入寒冬季節(jié)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傳統(tǒng)的寒衣節(jié)還要送去五色紙做的寒衣,以表達后人對亡者的紀念。
●寒衣節(jié)的由來傳說故事
有關(guān)寒衣節(jié)的來歷,版本有多種,最早的是來源于周朝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nóng)歷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詩經(jīng)》、《唐大詔令集》、宋代的《歲時雜記》、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中都有記載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內(nèi)容,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有具體提到“寒衣節(jié)”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墻里。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于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來,這段忠貞愛情故事廣為流傳。
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后,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后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剎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據(jù)說海上姜女墳,海潮再大也不曾沒頂。
由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nèi)外便將農(nóng)歷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jié)”�!笆鲁跻粺隆�,早已成為北方憑吊已故親人的風俗。
商人促銷伎倆
還有說法,認為“十月一燒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銷伎倆。
據(jù)不完全可靠消息,這個精明的商人生逢東漢,乃是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人——蔡倫的大嫂。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見蔡倫造紙有利可圖,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造紙。蔡莫是個急性子,工夫還沒學到家,就張羅著開了家造紙店,結(jié)果造出來的紙質(zhì)量低劣,乏人問津,夫妻倆只好對著一屋子的廢紙發(fā)愁。
眼見就得關(guān)門大吉了,慧娘靈機一動,想出了個鬼主意。一天深夜,驚天動地的鬼哭聲沖出了蔡家大院。鄰居們嚇得不輕,次日一早,趕緊跑過來探問究竟,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見當屋一口棺材,蔡莫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棺材里忽然傳出了響聲,慧娘的聲音在里面叫道:“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呆若木雞,好半天才回過神兒來,上前打開了棺蓋。只見一個女人跳出棺來,可不是慧娘是誰?那慧娘搖頭晃腦,高聲唱道:“陽間錢路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回家來!”她告訴眾人,她死后到了陰間,閻王發(fā)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紙錢買通了眾小鬼,小鬼們都爭著替她推磨——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錢賄賂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蔡莫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說:“我沒給你送錢啊!”慧娘指著燃燒的紙堆說:“那就是錢!在陰間,全靠這玩意兒換吃換喝�!辈棠宦�,馬上又抱了兩捆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
夫妻倆合演的這一出雙簧,可讓鄰居們上了大當!眾人見紙錢竟有讓人死而復(fù)生的妙用,紛紛掏錢買紙去燒。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蔡莫家囤積的紙張就賣光了。由于慧娘還陽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們便都在這天上墳燒紙,祭奠死者。
朱元璋“授衣”傳說
農(nóng)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谷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jīng)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yīng)天時,他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時,行“授衣”之禮,并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曰:“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御寒冷”�!昂鹿�(jié)”由此而來。人們在加衣避寒的同時,還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jīng)商、求學的游子,以示牽掛和關(guān)懷。
●寒衣節(jié)的習俗
燒寒衣
也就是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fā)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吃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寒衣節(jié)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yǎng)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
紅豆飯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shù)客龉?jié)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
金銀包袱
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nèi),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對逝世故人想說的話。
歷史沿革
周朝
相傳寒衣節(jié)起源于周代,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節(jié)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抖Y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間內(nèi)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nóng)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寒衣節(jié)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guān)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对娊�(jīng)·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jié)。
北宋
北宋時期,寒衣節(jié)的習俗主要有兩個方面:授衣和燒衣。所謂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員賞賜棉衣,以示關(guān)懷。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錦襖三日�!眳蜗U艿摹稓q時雜記》也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wèi)以上,并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燒衣即為逝者備好御寒的衣物,拿到墳前燒掉。《東京夢華錄》中曾這樣描寫京城開封(汴梁)十月一送寒衣的情景: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獻故也�!睆闹锌梢姡敃r人們對送寒衣一事十分重視,在寒衣節(jié)到來前,冥衣店便備好祭祀用的衣服鞋帽,供人們在十月一這天燒獻故人。
南宋
南宋時期,民間開始興起在十月朔日掃墓,并焚燒衣物。宋代周密《武林舊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類�!敝猎�,將十月一日祭先上墳稱之為送寒衣節(jié)�!段鼋蛑据嬝q紀》:“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時令謂之送寒衣節(jié)。祭先上墳,為之掃黃葉。”
明代
到了明代,送寒衣的習俗進一步發(fā)展,寒衣也更加豐富多彩。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對當時京城寒衣節(jié)的情況作了較詳細記述:“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睘榱吮硎緦κ耪叩淖鹬兀敃r送寒衣也十分講究,不但衣服有一定的規(guī)格尺寸,并在上面鄭重地寫上故人的名字輩分;送的時侯還有一定的規(guī)矩:亡故較久者的寒衣用五色紙剪成,而新亡者的寒衣則需用白紙裁剪。給新亡者送寒衣時,還要大哭一場,女人哭十九聲,男人哭十一聲。此外,寒衣必須燒得干干凈凈,據(jù)說有一點沒燒盡,亡者也無法取走。
清代
清代的寒衣節(jié)基本上沿用了明代的舊俗,如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中說:“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钡谝�(guī)模和所送物品上,卻較前更為講究,不但送衣服,還送鈔票。如在北京地區(qū),每年十月一以前人們就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即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買回家后再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然后印上牡丹、菊花、蝴蝶等各種顏色的圖案,有的還把寒衣紙剪成衣褲狀。寒衣做好后,再裝進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里,然后拿到墓前焚燒。但不論用什么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由此可見,清代人送寒衣,更加重視金錢的作用。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相關(guān)文章: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08-01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介紹04-01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4篇04-13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寒衣節(jié)是什么意思?07-01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04-22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07-01
寒衣節(jié)是什么節(jié)?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