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師教學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的創(chuàng)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經(jīng)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教師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1
我有幸搭上課改的這列快車,身為第一線的數(shù)學教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說“在數(shù)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得與失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高二年級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的經(jīng)驗
1、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由于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以致于使許多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我是一名課改教師通過學習和實踐,基本上能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從生活中導入,在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運用。如:我在上等比數(shù)列一課時,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采取直接從概念導入,而是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關細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細胞總數(shù)問題,獨立探索,由此知道細胞在整個分裂過程中不斷增加個數(shù),而這一問題可以由等比數(shù)列來處理,再讓學生驗證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讓學生在活動中捂出等比數(shù)列數(shù)學模型與實際的細胞分裂問題的關系,建立了數(shù)學中等比數(shù)列的概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明白了等比數(shù)列的重要性,產(chǎn)生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2、課改使我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水平。通過學習課標,我意識到:“學習方式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傳統(tǒng)課堂一味地采用灌輸和強化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是踏著別人踩出來的路走,而新的學習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路走!罢n堂教學中我不僅能關注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二、存在問題
1、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由于學生人數(shù)過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shù)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
2、關注弱勢群體不夠,課堂上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fā)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后又隱藏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根據(jù)兩點所想到的,要想改變上面的狀況,我認為:
1、要深入學習《數(shù)學課程標準》并進行理論聯(lián)系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與研究。教學中設計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挑戰(zhàn)性;而應該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獲,都有體驗。
2、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純粹追求活動數(shù)量的多少,而應以追求活動的質量為宗旨,這樣才可以保證各個學習活動都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
3、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力爭做到“好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種層次的彈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實踐和解決。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2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縣第一中學聽了兩節(jié)由教育局組織的示范課,一節(jié)是作文指導課,一節(jié)是文言文教學課,聽完這兩節(jié)課,我感覺收獲很多。結合這次活動的主題“語文課堂有效性”,下面我就個人在聽課中的一點體會來談下我對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認識與看法。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么樣的語言講,用什么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fā)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么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愿望,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興趣、情感去閱讀課文。
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了解所教學科的發(fā)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次活動中陳老師在上《鄭伯克段于鄢》這一課時,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整節(jié)課由始至終,陳老師通過由學生的感悟去出發(fā),去引導學生探討文本的內容,而且無論講到文本的哪部分內容,陳老師都可以娓娓道來,而不用去翻閱教科書,可見他對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對學生學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徹,這一點是我尤為欽佩的。正是陳老師對學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只要是講文言文,我總是要在課堂上發(fā)很多的時間給學生講解字詞,翻譯,才能進一步探究文本,所以課堂氣氛就相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抄譯文,從不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之前我一直
很費解,直到昨天聽了陳老師的課,我才恍然大悟,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為陳老師在上課之前,通過作業(yè)的形式給學生安排了課堂預習,而預習的內容主要就是解決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所以在課堂上他就不用一句一句地翻譯,只須點一下就行。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學生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于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并給予適當?shù)募睢2蝗粚W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語文課要上的有語文味
在這次活動中,教研室王延齡老師提出“語文課不同于其他課,語文老師上課要上的有語文味”,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罢Z文味”的問題,是針對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科學課等現(xiàn)象而提出的。雖然語文課與政治、德育、審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學有關,但是,語文課決不是政治課、德育課、審美課、天文地理課和其他自然學科的課,而是借助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我理解的所謂的語文味,就是圍繞“語文”二字進行教學,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就是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然而,有人把語文味等同于語文課的味。
事實上,有語文味的語文課不見得“有味”。語文課堂不能缺少“語文味”,因為這是語文課的本色要求;但語文課堂又要力求“有味”,因為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手段。如何讓語文味“出味”?這里想就語文味的品詞賞句方面做些探討。出味”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案,創(chuàng)設情境,循循善誘理解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做到既不失語文本色,又讓學生興趣盎然。
總之,構建語文有效課堂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3
高中語文因該把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和旨在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上。
第一: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課的教學設計應努力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學目標從單純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轉向情感、能力、審美情趣的同步發(fā)展。語文課堂既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著眼于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敢于“跳出”語文看語文。
第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教師和學生在自由愉悅的心態(tài)下積極參與教學就能限度地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師要設法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體現(xiàn)“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人”的`現(xiàn)代師生關系觀,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確,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學的同時,盡量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基礎選擇合適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允許學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學習課文,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不斷把教學引向深入。教師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力求有所創(chuàng)新。使用同桌伙伴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提高課堂上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第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與寫相結合。我們語文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用“以讀為主、自悟自得、讀法滲透”為特色的現(xiàn)代閱讀新模式代替以“內容分析、煩瑣提問、寫法分析”為特征的閱讀教學舊模式,使閱讀教學返璞歸真,成為真正的閱讀能力訓練課,語言文化修養(yǎng)課。教師在閱讀指導上,要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出發(fā),注重誦讀、感悟和積累,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
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把“閱讀小課堂”引向“閱讀大課堂”。開放語文課堂,實施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搞好課堂閱讀教學改革,“向40分鐘要質量”。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把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課堂教學,把學生的閱讀視線限制在課本上,F(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進入信息時代,課堂上所獲得的內容遠遠達不到廣泛閱讀的標準,所以閱讀課堂教學必須是開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教學資源,跳出教材,放大閱讀范圍,把“閱讀小課堂”引向“閱讀大課堂”。引導學生讀書報雜志、“電子書”(電腦、網(wǎng)絡、光盤)和“無字書”(自然萬物、人情世故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閱讀、積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五: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補充,實現(xiàn)超文本閱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但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要慎用。曾看過這樣一事例:一堂優(yōu)質課《蘑菇該獎給誰》,一開課教師就讓媒體展示了故事的動畫,師復述內容,生提問,就是不讓學生讀書,用多媒體取代了對文本的解讀。閱讀,就是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圖象,多媒體運用得不當,剝奪了學生轉換語言符號的訓練。
總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學生其他素養(yǎng)的發(fā)展必須通過理解和運用語言來實現(xiàn),我們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yǎng),堅守屬于自己的那塊領地。讓我們一起共勉。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4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我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或默讀或個人自由地放聲朗讀。每節(jié)閱讀課我都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里雖然靜悄悄一片,而學生的大腦卻處于亢奮狀態(tài)。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過去老師喜愛齊讀,學生因為要做到讀得整齊,所以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念經(jīng)”罷了。而默讀,因為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魅力。
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的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fā)”,慢慢走出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于不顧的教學誤區(qū)。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jié)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和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重點講文段大意,忽視對文章內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這樣學下來,學生對課文內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識點出現(xiàn)在新的文章當中,學生就一頭霧水,不知怎樣去讀了;同時課堂氣氛也較沉悶,成了我的個人表演。學生提不起興趣,我也毫無激情。于是我改變思路,先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文章內容提綱挈領,都串聯(lián)了起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再附上相關知識點的考題進行實戰(zhàn)演練,學生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又學會了答題的方法,還學得有興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強語言教學。
語言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于數(shù)學,語言教學要求語言代字教學和情節(jié)、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低年級的語言代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聽、說、讀、寫是語言教學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我認為,語言教學中“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高一年語代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是一個人睿智、思維敏捷的體現(xiàn),F(xiàn)代語代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學生課前閱讀訓練教,讓學生課前閱讀、準備,每堂課課前介紹給全班同學聽,學生之間互聽互評,共同積累,共同提高。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表達能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采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同時,用“讀”幫助記憶,培養(yǎng)語感,陶冶情操。此外,讓學生進行摘記,并對學生的手抄本進行定期檢查,并對寫得好的學生加以表揚。
語言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么,還存在哪些問題。孔子云:溫故而知新。經(jīng)常溫習功課,以后的學習才會覺得較輕松。
3.以書為綱,以生為本。
3.1確立以課本為綱的教學理念,建立發(fā)散式教學模式。我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語文教材為綱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學生搭建一個廣闊的學習舞臺,讓學生緊緊抓住桃樹,在領略墻內春色的同時,把頭探到墻外,去欣賞墻外的無邊風光。
3.2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4.以課堂為主陣地。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戰(zhàn)場。為了能更好地提高課上的'效率,我還特別注意學法的指導,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取多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現(xiàn)在的學生有一種心理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爭強好勝,他們極富挑戰(zhàn)性,而且相對于他們早熟的心理,僅憑課本的那點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和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經(jīng)常設置一些競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自告奮勇,共同參與,在這一次次的挑戰(zhàn)中,學生的興趣濃厚了,信心增強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去看一些知識性強、娛樂性強的欄目,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了主動性。如此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了愉悅的心境,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立足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科學探究。
5.作文評講要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
作文評講必須兼顧點和面兩個方面。這里的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就習作而言的,二是就學生而言的。就前者說,點是個別的問題,面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就后者說,點是少數(shù)人的問題,面是全體的問題。作文評講,可以先點后面,可以先面后點,也可以由面到點再到面。既要通過點來反映面的問題,又要通過點引導面的提高。有面無點,容易空洞浮泛;有點無面,容易狹隘偏頗,沒有代表性。選好點,往往是評講成功的關鍵。有時候點是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即點代表了面;也有時候點雖然是少數(shù)人的問題,卻是一個很值得注意、很有評講價值的問題,也可以作為評講的重點。處理點面關系,尤其要防止只盯著幾個作文的尖子,忽視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問題和進步,把作文評講變成幾個人的展示課,大多數(shù)學生的挨批課。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5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學校里,春暖花開,少年云集,既是讀書的好季節(jié),又是讀書的好年齡。
本學期,學校將周五中午自修定為課外閱讀時間,引領學生閱讀、悅讀。這是我!伴喿x點亮人生,書香浸潤學!被顒拥慕M成部分,也是一項很有遠見的.舉措。
試想,學生從清晨開始一向做功課,直至黃昏時分,住校學生甚至奮戰(zhàn)到夜晚九點,哪有時間讀書?學生在枯燥的題海中只會焦躁抑郁,何談歡樂?即便是語文課,也被考試指揮棒所驅使,為了高分而將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一天也只閱讀一兩篇短文而已,學生苦不堪言。長此以往,如何讓學生體會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樹木盡情生長。草長鶯飛,春暖花開,因為有陽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潤。書籍正是人們成長的“陽光雨露”,是人類禮貌發(fā)展的“陽光雨露”。閱讀,異常是“悅讀”,正是青少年汲取禮貌精華、先進文化的最佳途徑。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青少年時期是人的身體機能快速成長的時期,記憶最強大,精力最旺盛;思慮單純,不為閑雜事務所牽絆。這正是“無邊光景一時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奮讀書的最好時期。
晨曦照室明,綠樹入簾青,學生不釋卷,瑯瑯讀書聲。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觀書有感》來表達則恰如其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遍喿x如同打開一面鏡子,知識思想映眼前;閱讀就像打開一扇窗,楊柳春風撲面來。
寄語學生,大好春光,正好讀書,博覽群書,內修積淀,外闊眼界,視通千載,神騖八極,為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定基礎。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6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xiàn)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jié)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墒切抡n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yè)占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于“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guī)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于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shù)學計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并不晚。
可是,一般新老師并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么能怪學生對物理產(chǎn)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tài)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于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么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shù)呢熑瓮葡驅W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xù)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xiàn)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fā)揮想象地空間。
如果僅僅局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chuàng)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yōu)榕c學生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tǒng)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所形成的經(jīng)驗型概念。而由于中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fā)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chǎn)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jīng)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xù)了20xx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jīng)驗型,需要感性經(jīng)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了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jù)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于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jù),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chǎn)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jié)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復“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后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jīng)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征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qū)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并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xù)堅持與寫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7
推進教育改革、發(fā)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方,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jīng)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jù)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yè)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yè)的布置,從而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發(fā)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chuàng)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fā)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并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后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明白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啟發(fā)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后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chuàng)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為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xiàn)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xiàn)代漢語詞匯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本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fā)師生的用心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采取了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后加以梳理,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后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于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tài),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yǎng)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yǎng)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質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質!睂W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lián)系,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誠如何明白他們,感受他們。之后,許多學生在周記中談了學習后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化發(fā)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自己在專業(yè)上發(fā)展和人生的成長。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8
以前上課時,我經(jīng)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慢慢地,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后來意識到,我們現(xiàn)正在倡導的許多新課程理念就是來自于這個理論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頓開。原來我的教學方式大大壓縮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打擊了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磨滅了自我體驗、自我創(chuàng)新的個性。因此,學生的思維被定向了,無法進行更好的建構,形成不了有效的認知結構,導致我們的.教學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走出一條優(yōu)質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趯σ陨蠁栴}的分析和認識,經(jīng)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于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對于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則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為什么呢?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的預習就是把課本看一遍,他們似乎掌握了這節(jié)課的知識。但是,他們失去了課堂上鉆研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思考問題時所用到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更為可惜的是,由于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的磨練!
2、以老師的無為造就學生的有為。
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堅持這樣一種做法:上課時老師盡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正是由于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為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我在備課時想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內容是非講不可的?什么內容可以不講?
3、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
只有在老師講解之前學生已經(jīng)深入地鉆研了問題,他才能有“資本”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他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為在老師講的過程中,學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的想法進行了對比、評價!熬氃谥v之前”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于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求知的無窮樂趣。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追求這樣的一種境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求知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和合作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提高素質。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8篇04-03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8篇)04-03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精選8篇04-03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合集8篇)04-03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通用8篇04-03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通用8篇)04-03
高一教師教學隨筆集合8篇04-03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隨筆精選7篇06-16
高一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