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北歐神話》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歐神話》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歐神話》讀后感1
北歐神話是一系列復雜的宗教故事,雖然沒有希臘神話那樣古老燦爛,但也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脈。
北歐神話和中國神話又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又有大不同,《北歐神話》這本書的作者矛盾先生,也是中國神話學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也是中國作家,文學評論家。
《北歐神話》的神話人物里許多代表性的人物,也就是我們大神級人物。奧丁,眾神之王,北歐神話中最高的神,象征著宇宙間無所不能的精神,他也是智慧與勝利之神、貴族與英雄的守護者,也被稱為“諸神之父”。
還有雷神索爾、詩歌之神布拉吉、森林之神維達、光明之神巴德爾等等,這些北歐神話中的諸神故事,被一代一代人流傳下來,成為經(jīng)典。近年來,隨著流行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從游戲、影視、動漫等領域了解到一些有關(guān)北歐神話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漫威,喜歡北歐的神話故事里的人物。
北歐神話里有十幾位女神,大部分都長得美艷動人,但是區(qū)別于中國神話里的女神人物身上那種隱忍與包容,北歐神話里女神都是很有個性,個個都是有故事的人物,換句現(xiàn)在話說,貴圈有點亂。
眾神之后弗麗嘉
弗麗嘉是北歐神話中天后,婚姻和家庭的主宰女神,奧丁的妻子,享有坐在奧丁寶座上的特權(quán),在天堂和冥府中都有統(tǒng)治權(quán)。她有周知宇宙間各種事物的力量,也是未卜先知的預言者,能知曉一切未來的事,北歐人把她當做最尊貴的女神。弗麗嘉有許多個侍女,有專門掌管首飾,有為她守宮門的,有替她到世間去體察民情的,維持世間的夫妻之間和睦。她容貌美麗,金色的頭發(fā)中間夾著白色的羽毛,喜歡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身著束著金色腰帶的白袍,腰帶上掛一串鑰匙。
弗麗嘉喜歡漂亮的服裝和閃光的珠寶,而且非常貪心,有一次,她偷了丈夫奧丁金像上的一塊黃金,做成一串漂亮的項鏈,奧丁發(fā)現(xiàn)后,憤而離家出走,來到了人間漫游。
就在奧丁游蕩在地上的時候,他的兩兄弟篡奪了他的王位,又奪了弗麗嘉為妻。這兩個兄弟和奧丁長得一模一樣,弗麗嘉也不知道為什么沒辨別出來,就這樣也不知道自己身邊的男人早已經(jīng)不是自己丈夫了�?墒沁@兄弟倆沒有奧丁的威力,不能賜福于世界,任憑冰霜巨人蹂躪人間,用寒冰封鎖大地,嚴冬窒息了一切生機。直至七個月后,奧丁回來了,這場危機才過去,兩位篡奪者也偷偷跑了,弗麗嘉才知道自己也被騙了。
弗麗嘉邀請世上忠誠的夫妻去她的宮里嘉獎,并且許諾他們就算死亡,也不能讓他們的靈魂分開,所以弗麗嘉是婚姻與母愛之神,北歐的已婚人都敬奉于她。
美于愛之神芙蕾雅
芙蕾雅是北歐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生育之神,也是女武神瓦爾基里們的首領,還是一名出色的女戰(zhàn)士,常常穿戴甲胄,隨奧丁的女武神一起在戰(zhàn)場上馳騁。
芙蕾婭的美麗遠近馳名,世上幾乎所有的神魔、惡魔都對她心生愛慕,多次使出陰謀詭計想娶芙蕾婭為妻,都以失敗而告終。漂亮的芙蕾婭最終嫁給了丈夫奧爾多,可丈夫?qū)λ⒉粚R�,時不時厭倦了就出門漫游,不知所蹤。留下芙蕾雅自己在家里獨守空房,傷心流淚,她的淚水滴到泥中化為金沙,滴到海里,化為琥珀。芙蕾雅非常愛她的丈夫奧爾多,她常常坐上她那兩只貓拉的金車到處尋找丈夫,她也經(jīng)�?犊陌衍囎永锏慕鹱尤鼋o路人。
有時候在她覺得路途無聊時,就會誘惑遇那些年輕的武士上車陪她,在北歐神話里許多男性神祗都跟芙蕾雅有過關(guān)系,這也是惡神洛基咒罵芙蕾雅的原因。芙蕾婭非常喜歡首飾,有一次路過矮人國,她被一條非常美麗的金項鏈迷住了,她決定用金子換下這條金項鏈。可那些矮人們早已垂涎于芙蕾婭的美色,他們提出只要求芙蕾婭各陪他們一晚,項鏈就送給芙蕾雅。芙蕾雅非常喜歡這條項鏈,從不離身,洛基曾經(jīng)想偷走這條項鏈也沒有成功,在某些故事里,也把芙蕾雅和弗麗嘉說成是同一個人。
芙蕾雅這個敢愛敢恨的神話中的女子,即便是活在現(xiàn)在,也不足為奇,不是嗎?
春之女神伊敦恩
青春女神伊敦恩是侏儒魔法師伊法爾德的女兒,但她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年輕貌美,是矮人國里最漂亮的姑娘。命運女神給了伊敦恩法力,使伊敦恩擁有青春之蘋果,吃了她的蘋果就能永葆青春,老人吃了也能返老還童。北歐神話中的眾神并不是長生不老的,他們也需要經(jīng)常食用伊敦恩青春之果才能永葆青春。
伊敦恩把這些青春之蘋果放在一個籃子里,隨取隨拿,取多少都有,這樣的'寶貝自然就有人惦記了。有一天,惡神洛基趁著伊敦恩丈夫不在家,他騙伊敦恩,說在外面見到和她的青春之果一模一樣的果子,單純的伊敦恩信以為真,就跟隨洛基走了。沒想到這是洛基被暴風巨人要挾了,就這樣伊敦恩被囚禁起來了。直到有一天,諸神們感覺到到體力不支,明顯有了衰老的癥狀,他們知道又到了要吃伊敦恩的蘋果時間了,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伊敦恩不見了。如此重要的女神,怎么會失蹤了呢,奧丁馬上召集眾神開會,尋找伊敦恩的蹤跡。
果然,這件事又是和最愛惡作劇的火神洛基有關(guān),眼看事情敗露,洛基只好將功補過,穿上愛神芙蕾婭的鷹羽衣,救出了被軟禁的伊敦恩。伊敦恩和她的青春之蘋果又回來了,這個故事也代表著伊敦恩就是春天的象征。當她被暴風巨人擄走的時候,就是秋冬來臨的時候,大地一片灰暗,沒有了生機。
就如同四季一樣,每一年中,春天都好消失一次,也總會歸來,伊敦恩就是那個春天的使者,青蘋果就是春之元氣。北歐神話中的三位女神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她們長相絕美,命運也都跌宕起伏,她們也跟北歐神話中的諸神們都經(jīng)歷了那場諸神的黃昏。
《北歐神話》讀后感2
《北歐神話》一個民族的文化靈魂,透露人性中的善與惡。
我們從小聽過很多神話故事,伊索寓言、希臘神話,最著名的神話故事,甚至影響我們到成年的就是《西游記》了,從神話中我們看到了善惡有報,看到了很多人性弱點中,隱藏的危機與處罰,也跟著神話中的人物,走過一道道磨煉一樣。
今天帶來的是這本《北歐神話》,在例言中是這么介紹的:北歐神話雖沒有希臘神話那樣的古老燦爛,卻是歐洲文學的泉源之一脈,至少斯堪的納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血脈的淵源。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jīng)很久都沒有看過任何神話故事了,每天的生活是忙碌緊張的,這個月希望下個月能過得好一些,卻在每個月都發(fā)現(xiàn)有新的困擾,逐漸開始將心中的童真去除,開始接受所有真實的東西。
每天研究吃什么,工作完成的進度,以及和家人孩子的相處模式,偶爾腦海中也會閃現(xiàn)過一些“小夢幻”但是轉(zhuǎn)眼就被自己給屏蔽掉,那些不真實的、虛擬的、腦海中想象的都淪為“幼稚”。
《北歐神話》是著名作家茅盾寫的,代表作有我們熟悉的《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茅盾還是我們國家的神話學開創(chuàng)者之一。
這本書讓我欣喜的是書中有著各種豐富的神話故事,而不是去解釋神話的存在是否合理,在看得過程中,非常輕松歡樂,仿佛承載上時光機回到了蟬鳴的兒時。
本書二十三章節(jié),也是23個故事,從天地創(chuàng)造,到眾神的指責,以及春夏秋冬各神的交接與傳遞,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常規(guī)自然循環(huán)外不一樣的畫面感,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去平衡一種內(nèi)心的震撼,在美與愛、正義與命運中感嘆人物的悲喜。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時代的更近,快速的發(fā)展,我們對于神話的敬畏心越來越少,寧愿大聲給孩子傳導“都是假的”,告誡自己不要迷信或者充滿其他幻想,一切跟著感覺走。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新聞中跳出了一個標題,杭州某個小區(qū)一位女士因被丈夫殺害,導致整個小區(qū)的人都開始搬家,在漆黑的夜空中,一棟樓里就有兩戶人家亮著燈,顯得尤為寂寞,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人們來自內(nèi)心的恐懼與擔憂,即使很多人和這位遇害的女士沒有過交集,也內(nèi)心惶恐。
翻開留言區(qū)更是看到各種“神秘揣測”的討論,瞬間腦海中補足了兒時看過的很多恐怖片。我們應該不要忘記神話和傳說又是多少反映著原始時代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其實道德和人性在時代的河流中,并沒有多少變化,曾經(jīng)人們不知道如何束縛“惡”的本性,于是用各種神話故事和口口相傳的講解來告誡一代代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是現(xiàn)在有了法律,法律和神話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
一個控制著我們的心,一個就事論事。哪個更能引起我們對事物長久的敬畏之心,這自然不用說,近幾年發(fā)生的人間悲劇很多,看《北歐神話》的時候,我常常在想,若這些作惡的人,能相信神話該多好。這樣他們在傷害、侵害他人的時候,就會害怕,自己將墜入無邊的.黑暗與嚴厲的處罰,而不是僅僅只是就事論事的討價還價。
魯特格爾·布雷格曼說:
我們這一代人的真正危機,并不在于我們沒能過上好日子,甚至不在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可能會變得更糟糕。真正的危機是我們無法想象出一種更好的生活。但是我想說,我們變得糟糕,真正的危機是我們無法想象作惡后將會受到一代一代的處罰、輪回又輪回后的重創(chuàng)。
就像書中說的,洛基曾是好人,但是因為作惡多端自己受罰不說,女兒也被處罰當死神,將她發(fā)配在幽冥世界“海拉門”,北歐人認為在地下,需要極北的寒冷黑暗之地走九天九夜的崎嶇道路,才能到吉歐爾河,河上有鑲金的水晶橋,但是僅有一根發(fā)絲吊著非常危險,而守橋的人非常猙獰,需要自己的血給他們做通行證才能過去。
所以人們都不愿意去那個地方,不僅是身體的處罰更是心靈的折磨,男人們寧愿死在毛尖或者還重,這樣能被挑選上天中的瓦爾哈拉宮中享福,女人則愿意和丈夫一起或者,據(jù)說佛雷蕾雅有座大宮專門招待這些戀人。
作惡的人還要遭受冰泉浸泡毒蛇咬嗜、咬骨頭,這么誅心的處罰,想想都可怕。而關(guān)于善自然也有非常好的待遇和尊嚴,這本書中評價北歐的神是莊重的、正直的、博大的,不僅透露著北歐人性中的冰與火,也暗示了每個人心中的善與惡。
這本書不僅故事精彩,配圖也非常震撼,一幕幕人物的畫像增加內(nèi)心的豐滿感,感謝您的關(guān)注,愿我們都是溫暖的人,遇到善良的人。
《北歐神話》讀后感3
諾基亞、愛立信、宜家,是我這樣的普通中國人如雷貫耳的知名企業(yè)。安徒生、諾貝爾、是我這樣的普通中國人從小聽到大的歷史名人。
《指環(huán)王》《霍比特人》《雷神》,是我這樣的普通中國人喜愛的電影。所有這些企業(yè)、名人、電影都源自一個地方:北歐。盡管北歐對我這樣的普通中國人而言,是一個稍顯陌生的地理名詞。這片土地的影響卻早已遍布我們的生活角落。一旦注意到這一點,就很難忍住不問一句:為什么?——為什么這篇狹小的土地上能生長出如此之多的璀璨事物?
這是我打開《北歐神話》前就開始好奇的問題。放下《北歐神話》,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接近完美解決。我把所有的感受都總結(jié)為一句話:
如果你能理解神,也就能理解人。
只有理解了人,才可以在名為“社會”的這個組織中好好生活。理解神,是理解人最簡單最直接的有效辦法。
1、北歐
通常意義上的北歐指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五個國家及其附屬領土。他們主要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山地縱橫、島嶼成群、冰川覆蓋、火山噴發(fā)、湖海遍布是這里的特征,漫長寒冷的冬日和濕潤溫暖的夏日并存。影視作品中著名的維京人就是這片土地的先人。維京人信奉的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北歐神話。
從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維京人遍及歐洲大陸的持續(xù)擴張,把北歐神話帶到了全世界。隨后,因為維京人逐漸式微,北歐神話受到基督教的侵蝕,同時也被歐洲各國禁止傳播,僅有吟游詩人傳頌。最終,北歐神話在冰島得以保存,并流傳到今天。
2、茅盾
很少有人注意到,茅盾先生一生用過98個筆名�!侗睔W神話》最初發(fā)表時的署名即是其中之一:方璧。
1927年,茅盾先生過起了隱居避難的生活,在寫小說之余開始做神話研究。他在晚年寫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從前治中國文學,就曾窮本溯源一番過來,現(xiàn)在既把線裝書束之高閣了,轉(zhuǎn)而借鑒于歐洲,自當從希臘、羅馬開始,橫貫19世紀,直到‘世紀末’�!蚨步o我一個機會對19世紀以前的歐洲文學作一番系統(tǒng)的'研究。這就是我當時從事于希臘神話、北歐神話之研究的原因。”
追根結(jié)底,窮本溯源,是茅盾先生研究神話的態(tài)度。
相比于束之高閣,茅盾先生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qū)ζ胀ù蟊娪兴砸妫谑墙邮苄煳的涎�,把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通俗化,以方便感興趣的人找到學術(shù)入門路徑,最終寫出了這本初版名為《北歐神話ABC》的科普書。
在那以前,沒有人介紹過北歐神話。在那以后,中文世界還沒有出現(xiàn)比它更好的北歐神話入門書籍。
3、北歐諸神
茅盾先生在介紹北歐諸神時,總是會加上一句“···之人格化”。
奧丁是“空氣之人格化”,弗麗嘉是“大氣/云霧的人格化”,提爾是“海的人格化”,布拉吉是“詩歌的人格化”,伊敦恩是“春/青春不老的人格化”,······這樣的描述非常簡潔,卻說明了北歐諸神的由來及其職責。
北歐諸神,源自北歐先民觀察到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天空、大地、海洋、光明與黑暗、春夏冬、森林、火山、雷電等等無所不包——每一種現(xiàn)象都對應至少一位神明。每一位神明都擁有與其相關(guān)自然現(xiàn)象相符合的性格氣質(zhì):奧丁洞察一切、索爾不發(fā)怒就全是好脾氣、尼奧爾德英俊帥氣、烏勒爾不怕冷、弗雷廣施恩惠、維達沉默寡言。
我們也不難看出,對諸神的描述體現(xiàn)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災難的厭惡。最難得的是,茅盾先生在書中并不刻意表明我所領悟到的信息,反而是著力簡潔,把全書重點放在講述諸神的故事。
中國的神話,我們很容易便想起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后羿射日、神農(nóng)嘗百草、伏羲演八卦、大禹治水······中國的神明不是在與自然災害相抗爭,就是在為普通人謀福利,他們相互之間的交集并不多,而斗爭就更少了。
北歐諸神不是這樣子。奧丁雖然是諸神之父卻經(jīng)常溜到人間,甚至因為停留太久被冬神烏勒爾篡位。奧丁自己,好像除了換媳婦找情人溜出去玩啥正事也不管。雷神索爾則是被寄養(yǎng)長大,自己的武器也能被偷走,洛基更是把他耍得團團轉(zhuǎn)。弗雷在相思面前束手無策,奧都爾卻讓妻子弗蕾雅傷透了心。北歐諸神的故事,常常發(fā)生在彼此之間。如果只看一部分,很容易讓人跳腳大罵另一方;如果看了全部故事,往往不知道究竟誰更該被罵。這也是很奇特的事情。
放下書本,再去想北歐諸神,他們每個人都面目鮮活,即使是最大的邪神洛基也并不是一個純粹惡的形象。北歐神話里的神并不完美,雖然各有所長卻也經(jīng)常束手無策,雖然是神卻各有私心。他們經(jīng)常為了滿足私心而犯錯,然后又為了彌補錯誤不得不做出更大的抗爭。
我想,北歐諸神之所以這樣,或許和他們知道自己必定會死有關(guān),因此很有活在當下的態(tài)度。諸神的黃昏,是北歐神話最知名的場面。善與惡,各自匯聚成洪流,在維格利德相遇,拼盡全力后善與惡的代表只剩下殘兵敗將。蘇爾特爾的惡火燃盡了這一切,只余無窮的黑暗籠罩著宇宙。
北歐神話的偉大不僅在于他們連神都可以毀滅,更在于他們認為:廢墟之上,世界將重生。
可惜的是,我們再也不能知道北歐神話中的二代神將會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世界。幸運的是,我們可以自由地想象二代神們將要創(chuàng)造的世界。甚至可以大膽說一句:今日之北歐,和北歐先民構(gòu)想中的完美世界已經(jīng)很接近了。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北歐神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神話歌詞12-11
解讀創(chuàng)業(yè)神話04-11
《世界經(jīng)典神話》讀后感12-20
歷史神話傳說故事06-05
與龍有關(guān)的神話故事11-06
希臘神話讀后感04-09
《希臘神話》讀后感08-04
《希臘神話》讀后感[優(yōu)選]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