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經(jīng)典》讀后感 推薦度:
- 國學經(jīng)典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
提起中國姓氏,人們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栋偌倚铡放c《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
小時候就常聽長輩談?wù)摚敃r家庭條件不允許,只能從長輩的口中知道《百家姓》中前幾個姓氏,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jīng)》。據(jù)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yīng)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 “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 。所謂“有國”據(jù)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后,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
《百家姓》是一本關(guān)于中文姓氏的書,成書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而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 “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qū),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為區(qū)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于家或族。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于家或族。
姓氏分類
第一種: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第二種:以祖先名字中的字為姓氏。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第四種:以職業(yè)或官職為姓氏。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第八種:以出生時的異象為姓氏。第九種:以謚號為姓氏。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第十二種:以數(shù)量詞、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為姓氏。第十三種:少數(shù)民族漢改姓氏。第十四種:漢族人改為少數(shù)民族姓氏。第十五種: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姓氏。第十六種:容易讀錯的姓氏。
從《百家姓》里還有一首四字一句的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 ”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2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論語》、《孟子》、《詩經(jīng)》……那傳承千年的文字記載了古圣先賢的智慧,還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寒假期間,我重溫了《教師的國學素養(yǎng)》一書。這本書主要是介紹經(jīng)典、解讀經(jīng)典,讓教師具備國學素養(yǎng),從而在生活和教學實際中熟練運用國學經(jīng)典的智慧。透過張振鵬教授對國學的參悟,我明白了不僅要讀經(jīng)典、學經(jīng)典,更要用經(jīng)典,并從中受益,這才是學習經(jīng)典的正確態(tài)度。教師學國學,一定要學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應(yīng),這樣,才能真正體悟到國學的妙處。下面我就來談?wù)勛x完這本書之后的一點拙見。
透過《大學》看人生
朱子認為,四書之中一定要先讀《大學》。程子亦言只有《大學》讀好了,才可以讀其他三書?梢哉f,宋明理學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大學》這部書。而在宋以后的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都把《大學》作為其人生價值取向的座右銘,用生命去實踐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境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一句話就道出了大學之道--整個《大學》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這九個字:"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后邊的一切,都是對它的解釋和展開。首先我們要"明德",老子叫作"道",我們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自性之德,這是修行的第一步。指示自身具有自性之德是不夠的,就需要我們"親民",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從而"止于至善",達到至善圓滿的境界。
透過《論語》看教育
《論語》內(nèi)容豐富,"主張孝悌等家族倫理,又強調(diào)仁義忠信等社會道德,堅持以正名整頓社會秩序,實行德政,強調(diào)個人道德修養(yǎng),既重人的內(nèi)在忠信之質(zhì),又重外在的禮義的修飾。"此外,還提出了一系列有關(guān)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他獨特的教育哲學也在《論語》中得
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一下亮點:一是培養(yǎng)君子。他教育他的學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二是內(nèi)賢外王的教育思想。"內(nèi)圣"就是修身養(yǎng)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nèi)圣外王"的統(tǒng)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立身,通達了,也不要忘記使別人也能立身,通達。也就是說,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他人的需要,兩者都滿足了,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內(nèi)圣外王之道".
透過經(jīng)典看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更應(yīng)該擔負起傳承經(jīng)典的責任。國學經(jīng)典有助于感染熏陶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yīng)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wù)。應(yīng)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zhì)的基本途徑是"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如利用低年級學生記憶黃金周,利用碎片化時間大量積累古詩詞。上學期,我班學生利用晨誦時間記憶了除《經(jīng)典誦讀》之外的其他故事,《觀滄!、《月下獨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古詩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倒背如流。個別學生還通過理解詩意,在晨讀課上展示感情朗讀。除此之外,我還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簡單的國學經(jīng)典名句:引導學生復習時要知道"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向別人學習時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些潛移默化的滲透,相信會對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3
對于正處于緊張學習期的孩子來說,“朝起早, 夜眠遲” 這里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告訴我們時光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溜走的時光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當和孩子讀到這的時候,家長最好和孩子交流一下:這時間一晃,一天就過去了;再一晃,一年就又過去了。要讓孩子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實寓意,“莫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記得前段時間秦夢迪的.英語老師——余老師以短信的形式給我們家長提了個不錯的建議。
大概意思就是,若有可能的話,要家長每天早上督促孩子早起片刻讀10分鐘英語。每天10分鐘,我們可以算一算,如果孩子能長期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效果可想而知。當然,前提是要科學安排孩子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是一味的起早貪黑。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4
讀完《國學教育讀本》后,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幾千年來,古今人們的思想竟然如此相融相通。
其中,我覺得“仁愛”才是國學精神的精髓,它是歷朝歷代人們共同的精神需求。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仁愛”的呼喚更加強烈。
《論語》中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意思是: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護他人”,即尊重他人、關(guān)心他人,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而在當今社會上,是不是處處有仁愛呢?
清潔工人辛苦地打掃衛(wèi)生,有些人卻視而不見,隨手亂丟垃圾。他們是否想過清潔工人的感受呢?他們尊重別人的勞動了嗎?他們做到“仁愛”了嗎?在新聞里,老人摔倒無人扶、小孩被撞傷無人管的事件頻出,一些人怕幫助他人自己反被誣陷,就選擇冷漠、逃避,這樣做是“仁愛”嗎?難怪有人憂慮:仁愛,與我們漸行漸遠了嗎?
不!仁愛不會漸行漸遠,因為“仁愛”的思想綿延了兩千多年,它是真善美的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精粹,是每個人內(nèi)心的渴望。仁愛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具有永恒的光芒,我們這一代人將把它發(fā)揚光大。
我班的李鴻同學就是一個富有仁愛之心的人。他背身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劉同宇同學上學,堅持了兩年,被同學們稱為“最美好同桌”。無獨有偶,行知中學九(2)班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先進集體!靶∨肿印备痫w的成績很好,然而,他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只能長期坐在輪椅上。三年來,他全靠全班同學的照顧,才得以順利上學。
可見,仁愛就在我們身邊。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痹诩依,我們要關(guān)心父母和親人;在學校中,我們要關(guān)心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我們要關(guān)心身邊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愛就會生根發(fā)芽,愛就會開花結(jié)果。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5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趙博士的《故言新語》國學中的生活智慧這本書,深深地被吸引了。趙博士學識淵博,長長一語道破文章的見解,指點人生遇到的疑惑,和對生活生命的見解。
在書的第七章節(jié)認識你自己,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有這么一句話:你看不見你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我們看別人清楚,卻從未完整地看過自己,即使是照鏡子,也只能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那也并不是真實的?煽辞宄⻊e人易,看清自己難。
人活著要愛惜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記住當你生下來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母親懷你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不是你自己了,已經(jīng)有一大群關(guān)心愛護你的人與你共同呼吸了,你沒有資格結(jié)束你自己的生命了。因為我們的命是母親冒著生命換來的。還是那句話,“可憐天下父母親”。
自己就是息紀,愛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生命,其實就是所謂的過勞死,這種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日本,日本雖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是現(xiàn)在每年依舊有逾萬死于“過勞”。心臟每時每刻都“活在當下”,該休息的時候認真休息,該工作時努力工作。
息的下面“心”第二層意思就是良心。一個人的心臟在強健,如果不是一顆有道德的心,那么心臟越強健做出的壞事也就越多,所以,要把“己”這根花花腸子用一根繩子好好捆住,不要讓它跑偏了。所以就變成了紀。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個人要好好認識你自己,愛護你自己,奉獻你自己。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6
國學充滿了美,里面有優(yōu)良的品行得到我們學習,有充滿趣味的美食文化可以品味,也有有趣的文字謎語等都體現(xiàn)出國學的美。
在國學里我知道了“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當有我惹父母生氣了,我會自己大聲背給父母聽,這個時候媽媽都會開心一笑。這就是國學教給我的要做一個有美德的孩子。
國學里有對美食的'描寫,在節(jié)目里我看到了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愛吃,在他的詩歌里把螃蟹寫成了“橫行介士”“無腸公子”多么有趣又得體的名字呀!我學到了古代文人這樣有趣的表達,也看到了他們對美食文化的熱愛,作為一個小吃貨,在吃的同時我也應(yīng)該向古人學習真心的投入自己的情感。吃也能吃出一種飲食文化。媽媽說這也是對生活的愛。
國學里面的文字游戲也很有趣,一個“日”字居然有那么多的猜法,連對話都是用謎底,我最愛猜謎語了,這個節(jié)目立刻更吸引了我,國學的魅力真的很大,在里面王安石和王吉普的對話,用的是一個字謎,表達出的文字卻是不同的,真的很有趣,更激發(fā)了我對字謎的興趣。
在里面我還了解了很多節(jié)日的風俗,從古到現(xiàn)在,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傳統(tǒng),體現(xiàn)出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人物,讓我們怎樣去做一個有美德有理想的學生。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應(yīng)該去傳承國學里面美好的一切。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7
每天早晨我們都要早讀,早讀的內(nèi)容則是國學,通過讀原文和譯文我獲得了很多道理、感悟,其中使我感悟最深的便是《大學》(節(jié)選)。
《大學》總結(jié)了人一生實現(xiàn)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靶奚怼本褪俏覀兯f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會做人,有高尚的品質(zhì)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
有人這樣總結(jié)說: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shù),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團結(jié)一致的步調(diào)。要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jié)攜手建設(shè)我們的美好明天!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8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可是看看社會的一些現(xiàn)象,想想現(xiàn)在人們的一些作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撫養(yǎng)成人,可是當他成家立業(yè)之后,卻將父母斷然拋棄,讓他們孤苦憐仃的艱苦度日;父母費盡心血地將他們培養(yǎng)成才,可是,當他們功成名就之后,卻認為父母地位卑微恥于與其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認雙親;為了照顧自己的家室妻兒對老父老母不聞不問……這些都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是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聽到,或者我們本身就在做的真實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許,每一位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你們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喚,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走對我們的掛念和他們的口喚,留給我們的是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jié)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靶ⅰ笔巧钥v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yīng)當只崇拜他,應(yīng)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們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末,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yīng)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yīng)當畢恭畢敬地服待他倆,你應(yīng)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象我年幼時他倆養(yǎng)育我那樣,”你們的主是最知道你們的心情的,如果你們是善良的,那末,他對于常常悔過者是至赦的。
聽,這是真主安的聲音。趕快為你們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禮拜后的一個好都爾,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許是聽他擺以前的事,做個耐心的聽眾;也許是任他們嘮叨,撒氣;也許是一件新衣;也許是一雙鞋墊……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價。
報答父母的恩情即便背著父母徒步朝覲往返七次,亦不能盡,所以,穆圣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碧煜碌膬号畟,一定要抓緊啊!趁我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9
"國學"一詞能讓人想到的是深奧高深以及敬而遠之,而一想到"國學"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是儒家的孔子、孟子之學說,以及道家的老子、莊子的學說。而《國學的天空》這本書講的就是儒家的孔子的真誠、孟子的向善,道家的老子的智慧、莊子的逍遙。
這本書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講述,而我所要講述的只是其中的幾個讓我感受頗深的分點。
首先是孔子的真誠,孔子是我們最耳熟能詳、最熟悉的國學巨人?鬃娱T下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所教授的是什么呢?孔子的智慧又體現(xiàn)在哪?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誠,二是重視知識和教育,給予理性思維極高的評價。"真誠"一詞我們并不陌生,我們無數(shù)次說要待人真誠,但是真誠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書中提到真誠的最高目標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并且說這是人類生命的最高價值,如此便可見要真正做到真誠的難度了。
在談孔子的真誠時,有一點談的是珍惜時間的,這大概算是十分常見的話題了。但在看到其中提到的浪費時間的兩種情況時,我感覺很有意思。浪費時間的兩種情況,一是無聊,二是一群人在一起說無關(guān)道義的話,賣弄小聰明。第一點無聊我感覺這是十分有道理的,無聊便是在那里發(fā)呆什么也不做,或者說什么也不想做,白白的虛度了時光。現(xiàn)實生活里我們不就是這樣的嗎?當我們感到無聊時,我們不會去想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我們有什么能做,我們要做什么,而是坐在那里放空自己,在那里希望時間飛快的流逝,感覺在等一個節(jié)點,等過了那個節(jié)點我們就不會無聊,有事可做了。然而,在那里發(fā)呆的時間其實也可以做這些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白白的虛度了。我們的生活中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無聊,所謂無聊,只是我們不想去干什么,當我們無聊時,我覺得我們可以去仔細的思考一下,我們應(yīng)該利用這段時間干什么,(fsir)尤其是現(xiàn)在的我們,我們已經(jīng)是高三的學生了,我們即將面對的是高考,我們沒有權(quán)利去無聊。而第二點現(xiàn)在也是很常見的,經(jīng)?梢钥吹揭淮笕喝司墼谝黄痖_玩笑,或者是說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瑣事,就是那樣也能聊上兩三個小時。而在這兩三個小時之中所談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談完就忘,這不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因為那些根本就沒有什么價值,只是說些什么讓時間過得快些。
然后就是"誨人不倦"這個詞了,書中說這個詞可以用于老師對學生、父母對子女、上級對下級或者是同仁之間。我覺得這個解釋很新穎,但又覺得應(yīng)該是在情理之中,只是我沒有去想過罷了,因為我一直以都覺得"誨人不倦"應(yīng)該使用于老師對于學生的,卻沒有想過這個可以用于父母與子女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還有同仁之間。然而現(xiàn)在仔細想想覺得的確如此,父母在我們出生之后便開始教我們說話、走路、做人,他們一直耐心的教導不會不耐煩、甩臉色,反而是我們,我們將他們的教導不當一回事,對他們甩臉色。而上級對下級,上級在教導下級做事情時,也會十分有耐心、真誠的教導下級如何去做好事情。而同仁之間互相幫助,也是很常見了,比如說在我們班上,大家互相請教題目的時候,教導的同學大多會十分有耐心的教請教的同學寫題目。
有一個小標十分吸引人,這個小標是"老師幫不上忙",這其中提到了老師教不的兩種學生,一種是自己不愿反省自己、認識自己的人,第二種是鄉(xiāng)愿。第一種很容易理解,老師遇到了這種學生那也是真的十分頭疼,教也教不進去。第二種"鄉(xiāng)愿"是什么意思呢?鄉(xiāng)愿是傷害道德的人,是一般所謂的好好先生,鄉(xiāng)愿是不真誠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這樣的人油鹽不進,也是很讓人苦惱的了。
真誠倒真的是一樣十分重要的東西,一輩子都不真誠,一直在演戲、作秀長此以往,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臉上一直戴著面具,面具后面的臉也許自己都不認識了,自己臉上帶了多少層面具也不記得了。臉上帶著面具不管做什么表情都是有些僵硬的,就是因為這種僵硬不真誠的人也只能交到不真誠的朋友。向人請教需要真誠,不然頂著一副虛假的面孔誰愿意真的教你呢?與人交友需要真誠,誰也不愿意交一個心懷不軌的朋友。
接下便是自我修養(yǎng),孔子完全沒有四種毛病,就是:他不憑空猜測,他不堅持己見,他不頑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脹。而這在現(xiàn)在是十分難得的,因為我們總是會在了解到事實真相前,不自覺地去憑空想象猜測這事情到底是怎么樣的;我們有時會在與他人爭辯時,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哪怕自己的意見是錯誤的,也不會去相信他人、不會去了解他人的想法、解釋;有一些人也會十分頑固地拘泥于一種思想,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將自己藏在一個圈子里不去接觸外界;而自我膨脹是很常見的,有些人因為一點成就,甚至沒有成就只是自己的臆想,也會沾沾自喜感覺自己最厲害,這時若有人再去吹捧,那就更了不得了。而孔子卻完全沒有這四種毛病,也怪不得有著"圣人"之名了。
而"孝敬父母"這是一個不能熟悉的話題啦,但在《國學的天空》之中給出的解釋卻是十分吸引人。它首先提出的是孝出于天性,它說孝是我們生就有的,我們天生就有著孝的特性。而且書中提到了如何去孝順父母,它所說的并不是愚孝,而是仔細地列出了三點:第一內(nèi)心感受要真誠,第二對方期許要溝通,第三遵守社會規(guī)范。有一些人對于父母是敷衍,他們不在乎父母想什么,他們只在乎自己,他們就算是所謂的孝順父母也只是表面上,心里也許并不那么孝順;而有一些人他們從不與父母交流;還有一些人是愚孝,他們不管父母說的是否正確都會去遵守;這些都是要不得的。書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那就是"孝與健康"書中的健康并不是父母的健康,而是子女的健康。我們一直覺得孝順父母便是要讓父母身體健康,但是子女們身體健康也是對父母的孝順,因為父母他們總是會擔心的子女,子女身體有一點兒什么問題父母都會十分擔心,而不讓父母們操心自己的身體,這也算是一種孝順了。法與情這倒是從古至今十分有爭議的話題了,而本書中提到儒家的觀點是你要出于內(nèi)心的情感保護父母親,但是如果法律判父母親有罪,也不用抗拒,做錯事應(yīng)該負責任,這才是正確合理的態(tài)度。也許不用"大義滅親,法不容情",也許"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也是一個好方法。
這本《國學的天空》讀完讓人受益無窮,書中內(nèi)容十分詳盡而我所寫下的只是書中的一點點內(nèi)容。好的書需要人反復誦讀,閑暇之于這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0
《中華五千年》是一本介紹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的優(yōu)秀讀物。
這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人物,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如姜太公釣魚,大禹治水,荊軻刺秦,商鞅南門立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的母親在孟子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對孟子的教育。孟子小時候住在一塊墓地旁邊。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看到人們下葬逝去的親人,便和小伙伴們玩游戲,模仿人們下葬時的場景。這一切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認為這樣不利于孟子的教育。便搬家了,搬到了一個市場旁邊。但這次孟子卻模仿市場里的商人和小伙伴們做起了買賣的游戲。無奈之下,孟母再次搬家,這次搬到了一所學府旁邊。這回孟子開始認真地進行學習了。最終,孟子成為了儒家中地位僅次于孔子的“亞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孟母對孟子教育的重視。即使在21世紀,父母依舊要重視子女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國家更是要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這樣我國建設(shè)社會主義國家的.事業(yè)才會后繼有人。
從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更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以及華夏民族勤勞、勇敢、睿智、謙恭的民族精神。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我們今天的學習機會,努力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建設(shè)一個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1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閱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閱讀的這本書的內(nèi)容包含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么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zhàn)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為如此,孟子從此發(fā)奮學習,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 不應(yīng)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后什么事都無法去做,怎么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jīng)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為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jīng)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jīng)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guī)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yīng)該及時回應(yīng),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yīng)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yīng)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yīng)該虛心接受,不應(yīng)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jīng)常因為一些事情會和媽媽斗嘴,現(xiàn)在我明白做為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為言語謙和,說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guī)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通過閱讀,我懂的了如何成為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閱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后,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為真正的"讀書郎"!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2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洞髮W》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一定要言行謹慎!
讀了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故事。
南北朝時期,齊國有一個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苧麻到荊州長沙的當鋪作抵押換錢,后來贖回苧麻時,發(fā)現(xiàn)在苧麻中包著五兩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話沒說,立即送還當鋪。當鋪的`人非常吃驚,于是用一半金子作為酬謝,并讓甄彬把名字詳細的告訴他,兩人往復推辭了十多次,甄彬堅決不肯接受。從此,甄彬還金的美名遠播。
甄彬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把金子還給了當鋪,就做到了“慎獨”!洞髮W》中說,君子必慎其獨也,因為君子在人前人后表現(xiàn)如一。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通過學習《大學》,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當小人,自己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要做到“慎獨”。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歡的玩具,不能偷偷拿走。在商店里如果看見了喜歡的文具,又沒有帶零花錢,不能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學習《大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學到了許多其他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今后,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yīng)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fā)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jīng)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jīng)典。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3
每每翻開我那飽經(jīng)風霜的《國學經(jīng)典誦讀》,總能讓我從中領(lǐng)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個無聲的導師,為我開辟一條條人生道路。
在我讀《國學經(jīng)典誦讀》的時候,有許多詩句和論語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中。正是因為這些詩句和論語,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記得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和楊越超是同桌。一開始我們相處得挺好的,但有一天上早自習,我跟楊越超開了一個小玩笑,沒想到他當真了,他板著臉。我連忙解釋道:“你別當真了,我說得只是個玩笑!彼孟癫]有聽我解釋,便氣沖沖地跑出了教室。
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身邊圍著幾個男生。他來到我桌子前踢了我的桌子,并說道:“叫你開玩笑!碑敃r是我很生氣,也想跟他痛快地吵一架,但我沒有,因為我想到了《國學經(jīng)典誦讀》中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室里的人都圍了過來,我隱約聽到有人小聲地嘀咕著:“你看洪燭平,竟然還在忍,真是膽小!”頓時我變得熱血沸騰,攥緊了拳頭,并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
“丁零零,丁零零”就在這時上課了,我心想:“謝天謝地,在這關(guān)鍵時刻老天爺還是選擇幫助我!”這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楊越超忘記帶了尺子,到處借也沒借到,只好向我借,他拍了我一下,說:“對不起啊!蔽疫呅χf邊把尺子遞給他:“沒事,我們是朋友嘛!
還有一次,我們家大掃除,媽媽負責家具清潔,我負責掃地和拖地,爸爸負責擦窗戶。過了一會兒,爸爸和媽媽做好了,只有我自己還在慢吞吞地掃地。我瞧見爸爸媽媽早做完了,就剩我一個人了,我頓時氣泄了一半兒,我坐在沙發(fā)上休息時,我想到:“要不,我不掃了,一會兒爸爸媽媽會掃的!笨墒俏矣窒氲搅艘痪湓挕板浂簧,金石可鏤”這是我在《國學經(jīng)典誦讀》里學到的`。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我還是覺得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收獲。于是,我把地掃完了,并且地板上干干凈凈,連一點灰塵也沒有。我果然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表揚,我的心里喜滋滋的。
書是我們的知心朋友,它可以引導我們奮力前進,更進一步。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脫離無知,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一種屬于書的清香伴隨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4
剛接觸這本書時,就覺書名有意思!栋偌倚铡,是寫一百個姓氏?還是這些姓氏的由來?直到開始讀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跟這都沒關(guān)系。
這本書包含59個故事,記錄著作者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抑或陌生的熟悉人。其實從中也可找到自己及身邊人的影子。有沒有這種感受,有些人在身邊匆匆而過,而后永久陌路,有些人定期交集卻未增專心留意;有些人原本來往密切卻不知怎的突然消失
書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生精彩紛呈,有的平平淡淡,有的無奈悲哀,其中烏老師就是個無奈的角色。只因為是個工農(nóng)兵學員,在當時時代背景下而飽受不平等待遇,同為大學老師,卻被分配將最不重要的部分,吃了時代的虧,被人蔑視,卻只能把那些鄙夷的目光和輕浮的議論吞進肚子里。找背陰處自己消化。到了評選教授,副教授了,需要學生寫意見,于是羞羞答答的怪不好意思。自己所教的學生都評上了教授,而自己卻落榜了,然卻一如既往地笑瞇瞇,一如既往的勤勤懇懇,一如既往的`教最不重要的部分
其實不是所有都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都無可奈何,除了接受而適應(yīng)。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有些人,有些事,即使與世無爭,即使毫無聲響,即使當事人一直保持微笑,也讓旁人無法釋懷。但我又覺得,面對一些事或人時,吃了接受和適應(yīng),不妨再去改變,或許洞開另一片天空。
合上書的那一剎那,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可歸因于緣分神秘,其實太平常不過,一切自然而然的發(fā)生。
這本書每篇故事都很短小,沒有華麗辭藻,也無過多渲染,就那么簡潔精練的展示出來,充滿著“慈悲”。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無需艷羨,也不必批判。重要的事是做自己,對自己負責,明曉自身方向。
人生漫漫,道路繁雜,惟受內(nèi)心寧靜,方得精彩人生!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15
《大學》原為《禮記》中的一篇,在唐宋時期開始受到重視。朱熹把它從《禮記》中抽出,單獨成篇,并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jīng)典。
大學開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稱之為“三綱領(lǐng)”。實現(xiàn)三綱領(lǐng)的途徑是“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八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白蕴熳右灾劣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須心正意誠,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慣,養(yǎng)成美好的品德。對于子女來說,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將來在工作上才能夠做到忠和義。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趙善應(yīng)就是這樣的人。
趙善應(yīng)是宋朝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趙善應(yīng)的母親得了一種怪病,他四處尋醫(yī)為母親醫(yī)療,但母親的病還不見好轉(zhuǎn)。后來靠皇室親族的關(guān)系,請來御醫(yī)為母親診治,御醫(yī)說要用人血和藥,趙善應(yīng)二話沒說,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藥一起給母親服下,不久,母親的病就好了。但卻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鳴。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趙善應(yīng)就去陪伴母親。曾經(jīng)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趙善應(yīng)出遠門回來,手下人要敲門,卻被趙善應(yīng)給制止了,他說:“不要敲了,我怕驚動母親。”就這樣,趙善應(yīng)和手下人在門沿下過了整整一夜。趙善應(yīng)做到了“百善孝為先”,也正因為趙善應(yīng)孝敬母親,才被大家擁護稱贊,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這也正應(yīng)了《大學》中的那句話:“孝者,所以事君也!敝挥性诩倚⒕锤改,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與《大學》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與古代圣賢相比,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比如在家里,我有時會不聽話、和家長頂嘴;有時家長讓我寫作業(yè),我想出去玩;還有時會挑食。在學校,我有時會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和同學鬧不和,還有……。
《大學》提出:“為人子止于孝,與國人交止于信”。所以說,作為青少年,在家聽家長的話,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學校,見到老師要問好,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學習考高分;與同學交往言而有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學習。做到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愛《大學》這本書,愛里邊的名句,愛圣賢的智慧,更愛《大學》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鉆研這本書,以古代圣賢為榜樣,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國學經(jīng)典04-22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08-10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精選07-26
讀《國學》有感01-21
讀《國學》有感03-14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04-02
讀國學有感04-04
讀國學有感11-27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熱】02-17
讀國學經(jīng)典有感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