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典故 推薦度:
- 中國歷史典故 推薦度:
- 中國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歷史典故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典故都不陌生吧,中華上下五千年,產(chǎn)生了無數(shù)故事。當(dāng)你說出一個典故的時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風(fēng)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嗎?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歷史典故,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歷史典故1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dāng)從此門入�!眱喺吒�,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zī)三百閭(lǘ),張袂(mèi)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yàn)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fù)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邪?”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譯: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yīng)該從這個洞進去�!庇淤e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标套訃烂C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后跟,怎么能說沒有人才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會打發(fā)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里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dāng)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酰ㄔ伲﹩枺骸噶耸裁醋�?’(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㈥套觼淼搅顺䥽跽堦套雍染�,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
現(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單獨翻譯是自討沒趣,整體才可以說是自取其辱)
中國歷史典故2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辈佬种驹诹魉�,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焙髞礴娮悠谌ナ�,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zhàn)國時哲學(xué)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痹娭蓄~聯(lián)即用此典。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fù)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后宮,即后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xué)作品中引用甚多。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fā),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x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敝x安聽后大加贊賞,夸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fēng)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無弦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托。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當(dāng)其任夷陵縣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xué)士以后,奔走于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
蘇軾《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弦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傳》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羽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后韓羽為淄清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绷弦灿泻驮~云:“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后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
后人就名韓羽寄柳氏詞的詞調(diào)為“章臺柳”。“章臺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墻花而專指妓之類的人物。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忠坏┩鰢x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后,大為感動,終于讓他們夫婦團聚。后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圓。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dāng)政以后,備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tài)之美云:“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睂懧迳裉に�,水面似留足跡之態(tài)十分傳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
中國歷史典故3
呂作為一只狗,表示是有節(jié)操的,沒事才不會亂咬人,其實這是跟狗還真沒啥關(guān)系。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xiāng)好友叫茍杳,他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是同情他,和他結(jié)拜為金蘭兄弟。
一天,呂洞賓家里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茍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要將妹妹許配給他。呂洞賓提出成親后自己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茍杳一聽不禁一愣,但還是咬牙答應(yīng)了。
茍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茍杳卻無臉面見人。茍杳好不容易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痹瓉硎菂味促e怕兄弟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
幾年后,茍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產(chǎn)化成一堆灰燼。夫妻倆決定去找茍杳幫忙。茍杳對呂洞賓熱情招待,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一氣回了家。呂洞賓回家一看,家里蓋了新房,他剛要邁進家門,卻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驚,慌忙走進屋內(nèi),見屋內(nèi)挺著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
原來,呂洞賓走后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抬著一口棺材進來了,他們說呂洞賓在茍杳家病死了。呂洞賓一聽,知道是茍杳玩的把戲。他走近棺材,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開兩半,只見里面全是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茍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因為茍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
中國歷史典故4
【趙氏孤兒】
有一出古戲叫《趙氏孤兒》,演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就有兩個人以生命為代價信守諾言的情節(jié)。春秋時候,趙國有個忠臣趙奢,遭到奸臣屠岸賈的誣陷,被殺了。臨刑前,趙奢對他的兩個門客程嬰和杵臼說:“我死后,你們一定想辦法保住我的兒子,日后讓他為我報仇,除掉屠岸賈這一幫禍國殃民的壞蛋�!眱扇肃嵵氐卮饝�(yīng)了。
趙奢被害后,他們兩人就歷盡千辛萬苦去實踐自己的諾言。趙奢的妻子是趙王的女兒,帶著兒子住在王宮里。他們估計趙奢的妻子不會被害,但趙奢的兒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設(shè)法把他從宮里偷出來。當(dāng)時這孩子只有半歲。程嬰也有個半歲的兒子,就把他放在程嬰家一塊養(yǎng)。但是,很快屠岸賈發(fā)現(xiàn)孩子不在宮中,就到處搜查,查了個把月,沒有查到。這家伙惱羞成怒,一定要斬草除根,命令全國搜查;若查不出來,就把全國三3個月以上、1歲以下的孩子全部殺光。
程嬰、杵臼看到這種情況,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個既要保住全國的孩子,又要保全趙氏孤兒的辦法,拿程嬰的兒子冒充趙氏孤兒,獻出去。由誰來獻呢?獻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譴責(zé),保藏孩子的則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說:“讓我去死吧。我年紀(jì)大些,今后撫養(yǎng)的任務(wù)很重,時間也長,再說你能文能武,留下來也比我有用些�!庇谑氰凭拾殉虌氲膬鹤硬卦谧约杭依铮虌肴ァ案婷堋�,并帶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個孩子,當(dāng)著程嬰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雖然是瞞哄了屠岸賈,但眼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難受!而且這種難受還不能有任何表現(xiàn),要裝出極力討好屠岸賈的樣子來。當(dāng)時屠岸賈要賞程嬰一筆錢并給他官做。程嬰說:“您多賞點錢,我不做官,我出賣了朋友,人家會罵我,不如多拿點錢遠遠離開京城,找個地方隱居起來�!蓖腊顿Z誤認為程嬰是跟自己一樣的勢利之徒,沒有多想就同意了,給了一大筆錢。程嬰帶著錢和趙氏孤兒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僅把趙氏孤兒培養(yǎng)成人了,而且調(diào)教得能文能武。程嬰這才告訴這孤兒19年來的事情經(jīng)過,趙氏孤兒最后終于在程嬰的幫助下,報了仇,把屠岸賈一伙全殺了,把趙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嬰和杵臼真可謂“一諾千金”,是古代講信用的典型。
【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yīng)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shè)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dāng)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這時敬慕季布為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jīng)過化裝后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dāng)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xùn)|太守。有一個季布的同鄉(xiāng)人曹邱生,專愛結(jié)交有權(quán)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zhǔn)備發(fā)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xiāng),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后來,曹邱生又繼續(xù)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杜甫曾這樣評論過大詩人李白寫的詩,“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意思是說,李白要是提筆寫詩,風(fēng)雨都驚動了,詩寫成之后,連鬼神都感動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聰明?是不是他從小就懂得刻苦學(xué)習(xí)?都不是。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jīng)常逃學(xué)。
有一天,李白在學(xué)的路上,看見一位老媽媽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媽媽磨這根鐵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禮貌地問:“老媽媽,您磨這根鐵棒干什么呀?”老媽媽頭也不抬,還在一個勁地磨:“我的繡花針丟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一聽嚇了一跳,說:“這可太不容易了!”老媽媽抬起頭來:“鐵棒磨成針是不容易,可是,時間長了就可以磨成針了”。
從鐵杵磨成針,李白想到了做學(xué)問。只要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學(xué)問就一定會有長進和建樹。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學(xué)了,他每天苦讀詩書,終于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辈佬种驹诹魉娮悠趪@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焙髞礴娮悠谌ナ溃劳词е�,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zhàn)國時哲學(xué)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痹娭蓄~聯(lián)即用此典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fù)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后宮,即后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皟A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xué)作品中引用甚多。
中國歷史典故5
典出《新唐書·賀知章傳》。
唐朝詩人賀知章(659一744年),天賦很高,少時就以文章著稱鄉(xiāng)里,不到二十歲就中進士。后來他任秘書監(jiān)(朝廷管理文書檔案的官),世人又稱他為“賀監(jiān)”。
賀知章為人放達樂觀,對功名利祿不甚看重,喜交游,常與文友暢飲,高談闊論,醉后作詩。他的書法在當(dāng)世也很有名氣,人們以得到他的'詩作與書法為榮。
晚年,賀知章更加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唐玄宗天寶初年,他請求辭官為道士,返歸鄉(xiāng)里,獲得朝廷的批準(zhǔn)。以他的住宅為“千秋觀”,住宅周圍的湖面為“放生池”,玄宗賜名為“鏡湖”。這樣,賀知章終于遠離官場,在故鄉(xiāng)隱居,以一個仙風(fēng)道骨的道士身份終其余生。
后來,“賀監(jiān)歸湖”這一典故,用來指人辭官歸鄉(xiāng)。
中國歷史典故6
語句出自《周易》第二卦:坤卦。全句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整句意思是說,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后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jīng)常發(fā)生災(zāi)禍,甚至連累后代。
古大德教人改心,現(xiàn)在人叫調(diào)整心態(tài),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當(dāng)以善念,當(dāng)每晚省身,害人傷人之心切不可有,助人諒人之心還須思之,道家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人還是廣積德,深積陰德為好,信仰“德”沒虧吃的,德的`能量甚大,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易經(jīng)》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 �!吨熳又渭腋裱浴氛f“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比诉€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要做事就要利兒,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正所謂吃大虧得大福,不吃虧不得福。佛家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蜀先主給傻兒子阿斗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钡捏鹧�,但阿斗不信不聽,最終亡國奴一個,回歸道德信仰才能根治當(dāng)下蕓蕓眾生之疾。
中國歷史典故7
鑿壁偷光
講的是匡衡,西漢的著名學(xué)者匡衡,出身於農(nóng)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xué),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dāng)匡衡發(fā)愁時,忽然發(fā)現(xiàn)絲絲的光線,正從墻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后捧著書,倚在墻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后成為了著名的學(xué)者。
螢?zāi)矣逞?/strong>
講的是車胤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xiāng))。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dāng)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xué)子,鼓舞后輩,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后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jiān)博學(xué)、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后,被朝廷封為關(guān)內(nèi)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一時之盛。
懸梁刺股
講的是蘇秦。蘇秦,戰(zhàn)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字季子。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一番大志。他跟隨鬼谷子學(xué)習(xí)游說術(shù)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里。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wù)正業(yè),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里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于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chǎn),然后再去周游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dāng)?shù)厝朔N莊稼去養(yǎng)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后悔么?”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于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jīng)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jīng)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xué)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xué)習(xí)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fā)用繩子扎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fā)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中國歷史典故8
據(jù)《三國演義》所述,三國時,諸葛亮當(dāng)了劉備的軍師,在短短時期內(nèi),連續(xù)三次用火攻占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敦統(tǒng)領(lǐng)的10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10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后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當(dāng)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后來便成為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中國歷史典故9
武王伐紂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fā)在豐京繼位,稱為武王,并將自己的父親西伯昌追稱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為軍師,用對待父輩的禮儀尊重他。武王還團結(jié)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國上下一條心,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zhǔn)備起兵滅商。
數(shù)年后,武王率軍東進。但他沒有公開打出滅商的旗號,相反卻仍以商朝屬國的名義,讓軍隊在前面抬著自己父親的木牌位,大旗上書寫著西伯昌的名號,而自己也不稱王,只稱太子發(fā)。武王的這種做法,顯然是為了對當(dāng)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進行一次虛實試探。
武王的軍隊東進渡過黃河來到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果然許多商朝屬國的諸侯們紛紛趕來匯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慮到紂王在商朝還有一定的號召力,紂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貴族大臣們還在竭力維護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quán),覺得滅紂的時機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進行了一次觀兵演習(xí),與諸侯們聯(lián)絡(luò)了一下感情,便帶兵回到了豐京。
這時紂王的昏庸暴虐卻更加變本加厲了。有天早晨,紂王在鹿臺上與妲己一起觀賞風(fēng)景。此時正是隆冬天氣,他們看見遠處的淇水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赤著腳在蹚水過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輕人卻縮手縮腳,一副十分怕冷的樣子。為什么年輕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紂王覺得奇怪。妲己說,這是因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時很年輕,因此他的骨髓飽滿、精血旺盛;而這年輕人則相反,是一對老年夫婦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飽滿。紂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將兩人抓來,當(dāng)場砍開他們的腳脛骨看個究竟。還有一次,紂王為了與妲己打賭在鹿臺下路過的一個孕婦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讓武士馬上剖開了她的肚子。
大臣箕子見紂王實在鬧得不像話,進宮去勸諫。紂王一怒之下,下令將箕子剃了光頭,關(guān)到后宮做奴隸。比干去為箕子說情,紂王竟命武士將他剖胸剜心,說是要看看他這個裝假正經(jīng)的圣人到底長了幾個心眼。微子看到紂王實在無藥可救了,他不愿親眼目睹。
中國歷史典故10
飲醇近婦
典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魏公子就是戰(zhàn)國四君子的信陵君公子無忌。戰(zhàn)國后期,秦國為統(tǒng)一天下,不斷向東用兵。長平之戰(zhàn)坑殺40萬趙軍之后,圍困了趙國都城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擊退秦軍,留趙十年。秦軍知道信陵君長期住在趙國,多次進攻魏國,魏王非常擔(dān)憂。多次與信陵君溝通之后,冰釋前嫌,信陵君回到魏國,率領(lǐng)五國聯(lián)軍擊敗秦軍,將秦軍趕回函谷關(guān)以西,秦軍不敢東向。后來秦王多次使用反間計,離間魏王和信陵君,并假裝不了解情況,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魏王。魏王天天都能聽到誹謗信陵君的讒言,不得不信,就派人代替了信陵君上將軍的職位。信陵君自己知道被讒言所害而遭棄用,索性就托言自己有病,不再上朝參與國事。通宵達旦與賓客飲酒,喝著醇香的美酒,左擁右抱著美女,沒日沒夜尋歡作樂的日子過了四年,終因飲酒過多而致病死(可能是酒精中毒吧)。
飲醇近婦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形容有才干抱負的人意志消沉,沉迷酒色。另外也提示人們,言行高尚的君子,要想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是需要手段的。
中國歷史典故11
1、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在沙丘突然暴病死亡,趙高扣住秦始皇發(fā)給長子扶蘇的詔書不發(fā),與丞相李斯密謀偽造詔書賜扶蘇自殺,擁太子胡亥即位。
當(dāng)時秦始皇長子扶蘇遠在河套監(jiān)軍,扶蘇的“老師”大將蒙恬手握30萬大軍,扶蘇完全可以把秦始皇暴卒渲染成被趙高、李斯、胡亥等人弒殺從而起兵南下,趙高等人又能如何?
當(dāng)時秦軍主力一支在屠雎、任囂、趙佗指揮下南征百越,另一支則是扶蘇、蒙恬駐防長城的軍團,咸陽附近的“守備隊”豈能是蒙恬“野戰(zhàn)軍”的對手?誰能保證任囂、趙佗等人會千里馳援幫助“秦二世”?
可惜扶蘇不聽蒙恬之言,從而不僅喪失了皇位,更葬送了帝國。
2、董卓之亂
公元189年并州牧董卓進入首都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帶入洛陽的軍隊不過區(qū)區(qū)3000人,實力不如袁紹所部禁軍。騎都尉鮑信勸說袁紹誅殺董卓,袁紹不敢發(fā)兵從而錯失良機。
當(dāng)時東漢中央禁軍主力尚存,丁原等人也不服董卓,董卓大軍主力遠在趕赴洛陽的途中,若此時袁紹振臂一呼,根基不穩(wěn)的董卓很難廢立成功。
可惜袁紹優(yōu)柔寡斷,這一次被董卓搶了先機,后來又被曹操搶了先機,于是家大業(yè)大只能為人作嫁。
3、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稱病賦閑在家的司馬懿聯(lián)合朝中大臣蔣濟、高柔等人以太后的名義關(guān)閉城門發(fā)動政變。
當(dāng)時大將軍曹爽與皇帝在洛陽郊外狩獵,曹爽倘若接受“智囊”桓范的`建議挾天子前往許都召集“野戰(zhàn)軍”攻入洛陽“平叛”,司馬懿手中的京師衛(wèi)隊顯然不是“野戰(zhàn)軍”的對手。太后的位置再高,也不能越過皇帝。
當(dāng)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的曹爽竟然不能效仿,只能身死家滅牽連曹魏名存實亡。
4、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秦王、天策上將李世民率領(lǐng)心腹70多人在宣武門外伏殺上朝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宇文泰開創(chuàng)的“府兵制”被隋唐沿襲,沒有皇帝詔令不能調(diào)動大軍,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即使是長孫無忌等文臣參加也不過區(qū)區(qū)100多人,李建成的東宮衛(wèi)隊多達20xx多人且有薛萬徹等名將統(tǒng)帥,軍中實力派李靖、李績、秦瓊等人觀望。
李世民能夠奇襲得手實在驚險,后來魏征也說倘若太子李建成接受自己的建議李世民早就難保。
5、多門之變
公元1457年“太上皇”朱祁鎮(zhèn)在石亨、曹景祥等人攛掇下發(fā)動政變,廢掉病重的明代宗朱祁鈺。
當(dāng)時“野戰(zhàn)軍”兵權(quán)掌握在北京保衛(wèi)戰(zhàn)首席功臣兵部尚書于謙之手,皇帝依舊是朱祁鈺,倘若于謙以朱祁鈺的名義討伐“叛亂”,上千人組織的多門之變頃刻化為齏粉。誰能保證于謙會“按兵不動”坐視當(dāng)朝皇帝被“太上皇”廢黜?
這些“政變”似乎都太過兒戲,但是發(fā)動者竟然都冒險成功,難道中國古代的政治就是這般充滿故事傳奇?其他的政變例如陳橋兵變沒有一點難度。
中國歷史典故12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羽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
后韓羽為淄清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
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詞云:“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后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
后人就名韓羽寄柳氏詞的詞調(diào)為“章臺柳”。
“章臺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墻花而專指妓nv之類的人物。
中國歷史典故13
“王婆”,很多人誤以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少年抗議道:其實我是個不太安靜的.美男子好嗎指個男的,原叫王坡。他做事婆媽,說話羅嗦,人送外號“王婆”。
王坡老家是宋代西夏,避戰(zhàn)亂而來了開封府。他隨身帶有胡瓜(即今日的哈密瓜),當(dāng)?shù)厝诉€未識“寶”,竟無人光顧。
王婆(坡)就向來往人等一個勁地夸,宋神宗有次出巡,也看見王婆在向行人滔滔不絕的介紹;而王婆知道面前的是皇帝,更加勁的夸說,請皇上試試。宋神宗一啖,覺得甘甜清香,當(dāng)下說:“做買賣的還是當(dāng)夸則夸,像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有何不好?”
中國歷史典故14
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下面是其成語典故,一起來閱讀下吧: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半u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戰(zhàn)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lǐng)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dāng)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泰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yīng)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舍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鉆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并準(zhǔn)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lǐng)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guān)(在現(xiàn)在河南省靈寶縣,當(dāng)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guān)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guān)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xué)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么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guān)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guān)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jīng)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guān),人家已經(jīng)出關(guān)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中國歷史典故15
秦王政到二十二歲時,開始執(zhí)掌大權(quán).公元前238年,有人利用太后造反,秦王政剿滅了叛亂.又過了一年,他把呂不韋免了職,后來叫他自殺了.秦王殺了呂不韋,一心要統(tǒng)一中原,不斷地向各國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燕太子丹覺得只有殺掉秦王,燕國才有好日子過.他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一心收買能刺殺秦王的人.
有個殺人犯叫秦舞陽,有膽量,太子丹把他救出來,收在自己的門下.連躲在燕國深山里的原秦國大將樊於(wū)期因煽動秦王政的兄弟長安君造反沒成功,逃到燕國也來投奔太子丹.太子丹還請到了很有本領(lǐng)的一位劍客荊軻(kē).太子丹對荊軻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去聯(lián)合各國諸侯也不行.我想,要是有位勇士打扮成使臣去見秦王,站在秦王面前,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不答應(yīng),就把他刺死.”
荊軻說:“秦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涿州東).我要是能拿著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也許能叫我當(dāng)面見他.”太子丹就叫人把地圖拿了出來.
荊軻背地里又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王害死了將軍的父母宗族.將軍想報仇,我決定去行刺,怕的是見不到秦王.我要是能夠拿著將軍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zhǔn)能讓我見他.”
樊於期為了報仇,就拔出寶劍來自殺了.太子丹趴在樊於期的尸體上嗚嗚地哭了一陣,叫人把尸身安葬了,把那個人頭裝在一個木頭匣子里交給荊軻,又送給他一把用毒藥煎過的匕首,只要刺出秦王一絲血,他就會立刻死去.
太子丹問荊軻什么時候動身,荊軻說:“我有個朋友叫蓋聶,我等他來做個幫手.”
太子丹說:“哪兒等得了呢?我這兒有個勇士名叫秦舞陽,叫他當(dāng)個幫手吧.”
動身的那天,太子丹和幾個心腹偷偷地送他們到了易水,挑了一個僻靜的地方擺上酒席.喝酒時,太子丹忽然脫去外衣,摘去帽子,別人也都這么做.霎時,他們變成全身穿孝的了,大伙兒都顯得很悲傷.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拿著筑(zhú,古時候的一種用竹尺敲出音樂來的樂器)奏著一個悲哀的歌兒.荊軻按著拍子,唱著: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太子丹斟了一杯酒,跪著遞給荊軻.荊軻一口喝下去,伸手拉著秦舞陽,蹦上了車,頭也不回,飛也似的去了.
公元前227年,荊軻到了咸陽,通報上去.秦王政一聽燕國的使臣把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上來了,就叫荊軻去見他.荊軻捧著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地上了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上朝堂就不由得害怕起來.秦王的左右一見,喝了一聲,說:“使者干嗎臉變了顏色?”
荊軻回頭一瞧,就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跟死人差不多.他對秦王說:“他是北方的粗魯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
秦王對荊軻說:“叫他退下去!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心里怪秦舞陽太不中用,只好獨自捧著木頭匣子獻給秦王.秦王打開一瞧,果然是樊於期的.腦袋,他又叫荊軻拿過地圖來.荊軻回到臺階下面,從秦舞陽的手里接過了地圖,回身又上去了.他把那一卷地圖慢慢地打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指給秦王看.等地圖全部打開,卷在地圖里的匕首可就露出來了.“圖窮匕首見(xiàn)”的典故就是這么來的.
秦王一見,立刻蹦了起來.荊軻連忙抓起匕首,扔了地圖,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扎了過去.秦王使勁地向后一轉(zhuǎn)身,那只袖子就斷了.他一下子跳過旁邊的屏風(fēng),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上來了.秦王一見跑是跑不了,躲也沒處躲,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兩個人好像走馬燈似的直轉(zhuǎn)悠.
臺階上面站著的幾個文官全都手無寸鐵;臺階下面的武士,照秦國的規(guī)矩沒有命令是不準(zhǔn)上去的.荊軻逼得那么緊,秦王政只能繞著柱子跑.他身上雖說帶著寶劍,可是來不及拔出來.
有個伺候秦王的醫(yī)生,拿起藥罐子對準(zhǔn)荊軻打過去,荊軻拿手一揚,秦王政就趁著這一眨眼的工夫,拼命拔那把寶劍.可是心急,寶劍長,怎么也拔不出來.
就在這時,有個手下人嚷道:“大王把寶劍拉到脊梁上,就能拔出來!”
秦王政真的把寶劍拔出來了,只一劍砍壞了荊軻的一條腿.荊軻站立不住,一下子就倒下了.他拿匕首扔向秦王政,秦王政往右邊一閃,那把匕首從他耳朵旁邊擦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秦王政跟著又向荊軻砍了一劍,荊軻用手一擋,被砍去了三只手指頭.
荊軻笑著說:“你的運氣真真不壞!我本來想先逼你退還諸侯的土地,因此沒早下手.可是你也長不了!”
就這樣,荊軻和秦舞陽沒有刺中秦王,自己卻被剁成了肉醬.
【中國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中國歷史典故07-28
中國歷史典故8則06-29
(精華)中國歷史典故07-07
中國歷史典故(薦)07-27
中國歷史典故【集合】07-27
(薦)中國歷史典故07-27
(熱門)中國歷史典故07-17
中國歷史典故(15篇)02-28
中國歷史典故(精選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