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致女兒的信》評課稿

時間:2023-12-23 16:51:34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致女兒的信》評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jié)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女兒的信》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致女兒的信》評課稿

《致女兒的信》評課稿1

  孫老師的本堂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同時,還注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課堂上有許多亮點值得借鑒。

  讓學生課前看好課文后提問題,老師整理歸納,然后課堂上大家一起合作探究。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預習的主動性和課堂上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更能激發(fā)大家的興趣。比如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文中女人、男人沒有名字?”“為什么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為什么寫到奶奶來講這個故事?”……這些問題都有一定價值,通過解答這些問題也促進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

  聯(lián)系有關材料,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在讓學生理解愛情的含義,引導學生建立正確愛情觀的環(huán)節(jié),孫老師投影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以及《致女兒的第二封信》的資料,與課文一起總結了真正的愛情的含義。又如在回答“為什么文中女人、男人沒有名字?”這個問題時,結合了《皇帝的新裝》中講真話的那個孩子,很好的促進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注重寫法的啟蒙。孫老師在讓學生理解愛情的含義之余,讓學生體會了解了用童話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個寫法的好處。結合學生預習后提出的問題,孫老師用圖清晰地顯示了本文的借童話故事、書信方式、讓奶奶來講這個故事的妙處,最后讓學生課后思考“為什么課文用書信的形式來引述奶奶講的童話故事來揭示愛情的真諦?”

  讓學生結合情境朗讀。孫老師讓學生朗讀上帝“勃然大怒”“怒不可遏”的話時,結合當時的情境,引導了學生通過誦讀來揣摩,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評。

  本堂課中,孫老師以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了學生借鑒他人的“生活的智慧”,好好地思考和品味了愛情的含義。

《致女兒的信》評課稿2

  本周周三9月19日,組織本組成員去聽了我校初三蔡老師的一堂觀摩課,課題內容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致女兒的信》。

  從初三(上)第二單元教材編寫意圖來看,它是按照議論文文體編排的,本單元涉及的課文均為議論文,含有隨筆、演講稿和書信。

  《致女兒的信》是書信文體,日常生活中運用的意義十分重大。只是在這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寫信的人應該越來越少了,作用不那么明顯。在親人之間,有些話不好直接說,用書信交流更顯含蓄深沉,溝通的效果更好。本文就是父親將女兒純真的提問,運用書信形式含蓄地做了巧妙的回答,既實現(xiàn)了父親的心愿,也滿足了女兒的心理訴求,可謂兩全其美了。

  蔡老師這堂觀摩課的優(yōu)點有以下幾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表現(xiàn)為備課認真精心,編寫教案態(tài)度一絲不茍,步驟完整,結構緊湊,環(huán)節(jié)謹嚴。

  蔡老師的教案內容一共呈現(xiàn)了教學內容、學情分析、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課前準備(包括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等環(huán)節(jié)。其中,教學過程包含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學習新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yè)這些具體而有序的教學步驟。這些,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懈可擊。

  二、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得到了很好的強化。

  本課的教學目標,從知識與能力方面說,就是學習書信文體,了解書信說理的特點和效果。情感價值觀方面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意,了解人類愛情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樹立愛情的愛情觀,告別早戀念頭或行為。蔡老師能借助屏幕上的問題導引,通過思考討論互動的.過程,讓學生進入文本學習。特別是引用古代愛情詩語,拓展學生知識視野,通過朗誦《當你老了》,感知真愛的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體現(xiàn)語文教學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

  三、課堂上重視人書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圍繞關于人類愛情的討論來展開。

  看得出來,課前師生雙方準備都十分認真到位,所以,課堂教學的進程暢通無阻?v觀全局,問題至始至終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將各種教學資源穿起來,從課文到課外,從文本到現(xiàn)實生活,恰如其分地形成了一個氣氛濃厚的教學場。在這個教學場里,教師是教學主導者,學生是教學的學習主體。

  當然,任何老師任何公開課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蔡老師的這堂課同樣存在某些不足:

  一、迫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整個教學進程不是通過引領學生細究文章語句來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而是靠教師將設計好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來思考和解讀,這樣,學生依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自讀課的教學,應該鼓勵學生勇敢大膽一點,給學生質疑和解疑的機會,多多發(fā)表個人的看法?墒沁@堂課,師生的活動沒有脫離事先設計好的教案框架,感覺彈性不夠,死板有余。

  二、本堂課文本解讀比較浮躁,只是粗略掃過,咬文嚼字不夠,留給學生印象深刻的東西似乎不夠豐富。個別問題的設置不符合初三生的心理特點。

  三、關于書信文體的知識,建議先說內容再說形式及其作用。也就是說,探究作者為什么不直說而是通過寫一封信告訴女兒,應該等全文都解讀完畢之后再說,這樣符合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致女兒的信》評課稿】相關文章: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07-04

《秋姑娘的信》評課稿03-15

“比”的評課稿09-28

評鋼琴展示課優(yōu)秀評課稿07-01

致女兒的信(精選11篇)07-25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06-22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05-05

素描課的評課稿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