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九年級語文下冊《科學與藝術》課文

時間:2024-01-05 07:13:41 藝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九年級語文下冊《科學與藝術》課文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jīng)存在地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問月》中寫道:

九年級語文下冊《科學與藝術》課文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公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年后,蘇軾(公元1037-1101年)作了《水調(diào)歌頭》,他寫道: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詠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詩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能夠引發(fā)強烈的感情共鳴。

  同樣,我們現(xiàn)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譯文,也有著和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和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

  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對自然界的現(xiàn)象進行新的準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稱為自然定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xiàn)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xiàn)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在科學中,人們研究物質(zhì)的結構,知道所有物質(zhì)都是由分子、原子構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合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zhì)子、中子組成,質(zhì)子、中子又由夸克組成等等。人們認識了物質(zhì)的基本結構,進而去認識世界和宇宙。

  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

  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的發(fā)現(xiàn),它們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一個時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另一個時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實驗依據(jù),后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fā)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線技術、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表現(xiàn)形式也越多樣化。

  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現(xiàn)象的普遍性,是人類對自然現(xiàn)象的抽象和總結,適用于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這個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盡管科學的普遍性和藝術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lián)。

  因此,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對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對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隨后的感受升華語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的因素和促進,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嗎?而沒有智慧的情感能夠達到完美的意境嗎?所以,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兩者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對自然的探索則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現(xiàn)。事實上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科學和藝術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河富有意義。

  自1987年以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每年舉辦國際科學學術會議,不但由世界一流的中外科學家和中國青年學者參加,而且每次會議都邀請畫家根據(jù)會議的科學主題發(fā)揮作畫。作者中有已故的藝術大師李可染、吳作人、黃胄先生,有華君武、吳冠中、常沙娜、袁運甫等接觸藝術家,也有劉巨德、魯曉波、陳雅丹等中青年畫家。這絕非僅為追求一種用繪畫手段描繪科學特定領域的表面形式,而是探求在一個更深奧地意境中進行科學和藝術間的對話。這些作品閃耀著藝術家的思想火花,又給予科學家藝術欣賞。

  高等科學技術中心還在1993年和1995年分別與炎黃藝術館、《科技日報》社合作舉辦了“科學與藝術”研討會。藝術家和科學家共聚一堂,對藝術和科學之關系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有的藝術家當場潑墨揮毫,有的高歌一曲,十分活躍。這些都受到了國內(nèi)外科學界、藝術節(jié)和新聞界的廣泛贊賞,促進了藝術家和科學家更緊密的合作。

  【教學分析】

  《科學與藝術》一文在教材中被安排在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是序和跋,這類文章可幫助讀者了解書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本文是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科學與藝術》一書作的序。作者站在理論的高峰上,論述了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yè)的人,還是追被從事科學或藝術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大有發(fā)展。本文的安排,不僅能讓學生所學議論文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還能使學生受到有益啟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九年級語文下冊《科學與藝術》課文】相關文章:

語文與朱元思書課文的藝術特色06-26

語文課文科學怪人的教學設計07-04

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06-26

小學5年級下冊語文《草原》課文06-26

課文《我的叔叔于勒》的藝術特色06-22

《我的叔叔于勒》課文的藝術特色06-22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復習教案06-21

四年級語文下冊花的勇氣課文06-25

語文四年級下冊鳥的天堂課文06-25